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园林艺术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园林艺术特点范文1
一、农林类院校开设《园林艺术》课程的意义
1.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灿烂的古代文化衍生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而园林艺术就是这众多艺术形式宝库中一个璀璨的明珠。
它与人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其类型之丰富、内容之广泛、规模之宏大、数量之众多涉及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多彩的传统园林艺术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和物质财富。通过对我国园林艺术特别是古典园林艺术的学习,可以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2.园林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立体造型艺术形式,与文学、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艺术关系密切。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语言(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质感、体型)造成鲜明的艺术形象,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联想。诸如殿的庄重、堂的豁达、亭的闲逸、榭的风雅、窗的憧憬、舫的从容、阁的潇洒,组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同时,中国古典园林虽然“宛如天开”,但它不仅是自然的镜子,也是心灵的镜子,中国园林是文人、画家、造园家和艺匠饱含对自然山水的渴望和追求,发现了山水的形象特征和内涵,掌握了构成山水美的组合规律而创造出来的,他们把这种对自然山水美的认识带到园林艺术的创作之中,把对自然山水及其美的感受予以外化[2]。正因为如此,《园林艺术》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解读对构建提高农林类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农林类院校《园林艺术》课程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
市面上出版的介绍园林艺术的各类书籍虽然不少,但多是面对普通民众的科普教育型书籍,适合用作园林、风景园林、环境艺术、城乡规划等相关专业本科教学的教材很少。近几年,各农林本科院校最常采用的《园林艺术》课程教材便是中国农业出版社于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园林艺术》(过元烱编著)一书。但该书从1996年出版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20年,而这20年来,世界园林和我国园林发展迅速,涌现了各种新的园林设计思潮和理念,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现代园林作品。虽然该书的作者在园林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但该书编著的年代过于久远,书中许多章节的内容过于陈旧,且该书主要偏重于古典园林历史、造园手法的介绍,对于现代园林发展历史、现代园林的类型、现代园林的造园理念和手法等介绍很少。而且这本书中的某些观点与现代园林行业发展的观点不太一致,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该书出版时间距今过久的客观原因,现代园林行业的许多热点问题也未能涉及[3]。
2.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存在重复。
由于《园林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它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内容比较多,和园林专业的其他多门课程内容有着紧密的关联和交叉。如果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未能及时沟通的话,极有可能出现课程间教学内容重复讲授,比如《园林艺术》课上会对园林基本造园进行讲解和介绍,后续的《园林规划设计》课上也会对园林基本要素进行讲授;《色彩》、《设计初步》这两门课上会进行点、线、面、形、色彩、质感等园林造型要素的介绍,而《园林艺术》课上往往也会对其进行讲授;在《中外园林史》这门课上会对园林发展历史进行详细介绍,在《园林艺术》课上也常常会有1~2个学时对中外园林发展历史进行讲授;在对道路、园林建筑、园林小品等内容的讲授上常常和《园林建筑》课的相关内容重复。类似的情况在《园林艺术》课的其他章节还会出现。不同课程间内容不必要的重叠占用了有限的专业课课时,使其他教学内容被压缩,造成有些内容学生已经在不同的课程中反复听过,有些本专业必需的知识却没有课程提及,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在听课时产生厌倦和反感的情绪,同时也容易对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造成影响。
3.教学的侧重点与农林类院校特色结合不足。
地形、建筑、植物、水体作为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在以往《园林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介绍完园林基本理论后,便会对这四个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进行分章节讲授,而这时很多农林类院校教师在授课内容上多是均匀分配,地形、建筑、植物、水体艺术各按1章内容讲授。而作为农林类院校的学生,他们不仅要了解园林艺术共性的内容,同时也应在植物这一现代园林最重要、最丰富多彩,同时也是唯一具有生命力和诸多生态功能的构成要素的配植上了解更多知识,掌握更扎实的技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林类院校学生的园林艺术鉴赏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同时强化和突出他们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4.评价方法单一。
课程考评是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掌握情况的一种评价方式。所以评价方法应该科学、合理、全面。以前许多老师在进行《园林艺术》课程考评时,要么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对这门课称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标准,要么以快题设计作为评价学生掌握这门课程好坏的主要标准,这两种考评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期末考试可以比较全面的考察学生对园林艺术基本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但不能评判学生的实际园林设计能力。而快题设计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学生的实际园林设计能力,但无法全面考察学生对整个园林艺术基本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
三、农林类院校《园林艺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及时更新授课内容。
鉴于目前适合《园林艺术》课程本科教学的教材匮乏的现状,我们建议以屈永健主编的《园林艺术》(第4版)为参考教材。但授课内容又不要仅仅局限于该教材,可以在基于该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农林类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简化与其他专业课程重复或相似的内容,增加该教材中涉及较少的现代园林案例。
2.协调相关课程间的授课内容。
《园林艺术》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没有过于高深的理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应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积极与本学院或教研室其他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适当调整园林艺术课程中与其他专业课程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按照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必要时也可修改教学大纲),区分不同课程中这些内容的侧重点,做好与不同专业课程间的衔接,尽量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或遗漏。通过与《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任课教师的交流探讨,《园林艺术》课程上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侧重于植物配植中艺术原理的应用,而《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上侧重于植物配置方法的介绍。
3.优化教学方法。
如前所述,《园林艺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教学工具和软件带给我们的便利,以图片和视频展示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为辅,同时建立课程网站,相关授课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共享于课程网站、师生交流群或教师个人网站等。图片讲解、视频播放等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以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园林艺术的魅力,加深学生对园林基本理论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例如在讲解园林造景手法时,如果教师空洞地讲解对景、障景、借景、框景、透景等造景手法概念和特点的话,学生很难理解,必然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如果通过具体图片展示造景手法的话,学生将非常容易理解园林造景手法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课程网站的在线交流栏目可非常方便的布置学生作业,进行疑难问题答疑和相关知识点讨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配合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重点章节挑选1~2个专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进行分组讨论,其他的专题则以课前布置,课后完成作业的方式进行。专题讲授和讨论的授课方式可以引发学生对园林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学能力,进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评价方法优化。
传统园林艺术特点范文2
关键词:传统园林艺术;景观设计;继承与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landscape desig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design of city environment,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garden art in landscape design, can improve the design efficiency. The premise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traditional garden art in research, prospect of traditional garden art development in landscape design direction.
Key words: traditional gardens; landscape desig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传统园林艺术的核心
传统园林艺术的技术核心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是:园林的建造艺术,在自然中进行;把它分成若干个空间,融于自然界当中;建造的各种景观,应该和自然相适应;种植的各种花草,应该表现自然思想。这些特点明显地表现了道家思想“天人合一”的理念。这种思想虽然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显得落后。相反地由于自然环境遭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反而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古代园林艺术从效仿自然到来源于自然,一直发展到近期的高于自然的境界,都充分表现了设计者意图的进步。时间发展到现代,人们试图改造自然,以致于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现在的城市景观设计方面,大多是人工设计。自然景观很多被破坏,所以出现了大量的人造景观,不顾及自然环境的恶劣。比如城市景观中的广场,大面积地水泥地面,如果你在炎热的夏季来到这里,无异于受罪。城市景观设计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地层下陷、人们出现多种心理疾病等。且不管这些地区发生的这些事件,从自然生态方面来看,自然对人类的影响非常大,且让人感到人类生存将来会受到威胁。勿庸置疑,城市景观不仅是景观,城市景观设计应该使人类回归自然,尊重自然。“天人合一”这种自古就有的思想,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它在景观设计方面的运用非常重要。
2、传统园林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
中国城市景观设计没有自己的内涵,缺乏自信,不知将会走向何方。中国的城市景观设计发展的时间很短,没有基础。于是现在的城市景观设计中出现了很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现象。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当中没有草坪,弯弯曲曲的小路把草坪分隔成不等的小块,显得非常零乱。草坪主要就是以自身宽广的面积来博得人们的青睐,传统园林设计也由于这个原因,不重视草坪设计,所以草坪设计是一个新生事物。现在的城市景观设计中到处可见草坪,但令人可笑的是中间常常会插有一个标牌“严禁踩踏”。草坪在西方国家中就是用来给人们休息的场所,不只是为了环境美。但在中国的道德观念中,坐在草坪上是没有道德的行为。因此西方设计师对这一现象感到非常奇怪“草坪就是给人们用来踩的啊”。由于大面积的草坪占据了园林面积的大部分,因此很多人在休息时只能坐在草坪的台阶上,感到啼笑皆非。传统园林设计中给人们提供的休息场所都是在树林当中,这种设计思想一直发展到现在,树木成为园林设计的重点。中国人常常会三五成群,坐在树下面休息。传统园林设计中安排的石桌、小亭,都是建造在树木中间,以树木在四周围挡,现代园林设计中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现代自然景观设计要继承传统园林设计的精髓,展现现代建筑风格,并不是仅仅依照西方的园林设计建造自己的景观。
二、传统园林设计在当代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当代城市人群主要活动于下面四大场所:交通场所、居住场所、工作场所、休息场所。与此相对应的景观设计主要有:带状场所设计、住宅小区场所设计、面状景观设计。这些现代景观设计与传统园林景观相比,更复杂更专业。在人们的居住场所建造的园林,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如果全部依照传统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建造,又与现代人们的应用格格不入。对于上面提到的三大城市景观设计,传统园林设计有很多内容值得应用。一带状空间设计:此方面主要应用于道路和视觉走廊,人类虽然在道路上用的时间比较多,但通常不会只关注一个景点,而是随着道路的行走,观赏道路两旁的景观。所以道路景观不必过于细致,有大致轮廓就可以,使人们感到视觉美。传统园林设计当中讲究一步一景,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人们视觉疲劳,但在现代的道路景观设计中,不能过于精细,这是因为人们不会观察到景物的细致和建造成本过高。二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传统园林中的景观设计都可以在人们的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上应用。住宅小区的人口很多,在进行小区景观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一点,这和传统景观设计不同,设计的服务内容应该比传统园林更复杂。在传统园林设计中,人性化设计主要有:庭园、水池、亭子等,如今城市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所以这些人性化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三面状景观设计主要有:商业区域、公园、自然区域。这些当中很多可以用传统园林设计思想建造,这些景观主要就是人们用来休息用的,只要是人们觉得这些环境优良,景观设计目的就达到了。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为了体现园林的功能和节省资金,把传统景观中应用较多的木材换掉,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三、展望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发展
在园林设计中,如果遇到设计难题,用一种设计方法解决可能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把多种设计方法融合在一起进行创造,往往会达到出其制胜的效果。研究一个真实的例子:在一个小型广场的设计中,广场建在十字路口,建有传统园林中常见的走廊、传统样式的厕所,当中空地运用西方式样。这里在夜间常常会聚集很多人,走廊上的坐椅可以供人们休息时使用。设计虽然简单,但效果很好,人们非常喜欢这一活动场所。
对于传统园林设计中众多的小型设计,现在应该突破园林的局限性,应用于其他方面。比如,把园林中某一小型设计改变形状使其成为一个公交车等候站。不但美化了城市形象,而且使人们也感到方便。象这样的小型设计还有很多,如垃圾桶等。
四、结语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传统的园林艺术手法对于提高现代景观设计水平和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深化设计内涵,体现民族特色,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谢健,刘宁.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对建筑室内生态景观的影响[J].大家.2010(02)
传统园林艺术特点范文3
当前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风景园林行业竞争也是十分激烈,这些对于风景园林专业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对于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巨大的发展机会。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作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使得毕业生在当前就业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
1独立学院风景园林艺术原理教学现状
1.1授课对象
风景园林艺术原理需要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达到对传统园林艺术历史以及现代园林发展趋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园林表现形式、现代环境表达,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创新思维,并且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但对于独立院校的学生而言,要学好这门课程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方面,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动力、自制力等都比重点院校的学生稍逊一筹;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态度欠端正,认为风景园林艺术原理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中不重要,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者,只要会搞设计、懂施工就行了,从而忽视了设计理念或思维的创新源于理论的学习,这些因素无形中增加了该课程的授课难度。
1.2课程内容
风景园林艺术原理是研究风景园林艺术理论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的学科。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场地、视景、空间和风景园林发展历史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外部空间设计意识和独立的设计研究能力,为学习后面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打基础、做准备。该课程综合性强,理论性强,包含的内容很多,既要有美学基础知识、建筑学、植物学以及环境生态学等背景知识作支持,也要了解园林形式及其风格的形成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之间的联系。
另外,独立院校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选取等与母体高校是一样的,母体高校培养的侧重点在于研究型人才;而独立院校受到诸如办学条件等的限制,部分基础课程尚未开设,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较为薄弱,因此照搬母体高校的教学内容的安排肯定是不合适的。
1.3教学条件
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模型室现在还未启动,本课程为设计打基础,课程里面讲述完理论后,会有相关的课程实践,需要教室,目前也比较缺乏。同时,这门课程需要有比较宽阔的知识面,目前我校在专业书籍方面还比较缺乏,学生在图书馆几乎很难借到相关的专业书籍,学院也没有相关的图书储备;我校教师大多都是年轻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所以书籍的配备势在必行,包括校图书馆和系办公室。
2风景园林艺术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针对以上教学现状,根据独立院校教育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按照职业综合能力的要求,对风景园林艺术原理课程教学需要进行改革。风景园林艺术原理,涉及内容多,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随着我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开设和培养方案的调整,完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已迫在眉睫。
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同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注重积累信息资料,坚持集体备课,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第二,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进行系统的改革。
2.1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内容,动态更新扩展内容:全面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注意推陈出新,不断融入新的内容。将传统的园林、城市绿地的内容拓展至大地景观,以及整个人居环境,并不断融入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观点,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应用,新的园林设计思潮,生态景观等。
完善课程体系:处理好各门课程实践的关系,将园林设计、风景区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园林植物造景、园林史、等课程理论有机联系,有效利用户外场地和环境。可以适当地安排实践课,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归纳和总结,把课堂教学重点内容放在风景园林艺术的应用方式上来。
2.2教学方法、手段应用及考试改革
探索适合本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讲解”、“现场考察”、“讲解评论”、“师生讨论”、“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穿插,激励教学,创造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
加强教学环节,动态的完成“课堂讲解—课后作业作业—专题调研—总结汇报”的全过程。并且,改革考核办法,加强过程考核,避免简单地以考试作为评分标准,强调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教学条件与教学管理改革
改善教学条件,购置国内外先进图书资料,以提高师生的理论造诣;购置电子读物,制作一套有本课程特点的幻灯片;建模型教室,增强学生的感官认知;配备专业制图教室,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规范和完善教学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并不断修改与调整。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案和教学内容,编写一本适合本校特点的教材。
同时,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教学资源整合上网,使得学生掌握资料更加便捷。
3结语
通过对风景园林艺术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变了学生以往学习的被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如风景园林艺术原理理论只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知道作用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仍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注:本文为华中农业大学优质课程建设项目
传统园林艺术特点范文4
关键词: 现代园林;传统园林;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的传统园林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只要设身处地就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受其感染。现在,随着东西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相互间的影响也逐渐加深,传统形式的园林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我们或许已经不能看到连廊细雨、静亭翼然的场景,无法亲身感受美妙的诗情画意,然而,现代园林依然保留了其中的某些精华。以虚为主,虚实相生,追求自然和建筑物的和谐统一,注重空间利用价值、空间意向的抽象及象征意义。以上现代感较强的概念,其实很早就在我国的传统园林艺术中出现,并被世人所赞叹,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的风景园林中了。
一、传统园林概述
中国传统园林指的是在世界园林史发展的第二个时期的中国的园林体系。它是由我国古老的农耕经济、高度集权的政治以及长期封建文化共同培育成长起来,相比与同时期其他各种园林体系,其分布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历史也最悠久,因此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园林体系。受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多重影响,在封建社会时期确立了对土地挨家挨户分散经营的小经济模式,同时又加上当时封建集权的文宦一体特殊模式,使得“崇尚隐居”、“寄情山水”、“天人合一”等主张人与自然共同和谐相处的观点成了传统园林的经典造园思想,田园风景便成了传统园林的主要风格,而文人兼是士人的园林设计者所赋予其独特的气质成了传统园林举世闻名的重要原因。
二、传统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其不仅在历史上被世界各国造园大师所吸收和借鉴,甚至到现在,它仍然保持有丰富迷人的魅力。许多私家园林通过在空间布局上的巧妙设计引导气流经过厅室,成为穿堂风;在园内堆山挖湖,不但利于排水,方便植物的生长,又能够在山顶感受微风吹过的清新舒爽;而东南理水、西北叠山这一传统的风水原则,其目的是为了抵挡冬天寒冷的西北风,又使得夏天东南风由水面吹过,更是清冽宜人。综上,中国传统的园林作为一个综合的大系统,与其他的各类子系统相互交织融合,使其更加完善,而现在我们要重新的认识传统园林,深入挖掘实质,把握主要特征,这样便能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三、对传统园林文化精髓的继承
1、 “诗画园林”――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诗意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中,中华园林景观成为古诗人写景寄情的主要内容,成为诗中不可缺少的“景”与“物”,而每一位大诗人,都可堪称中国古代园林最富鉴赏水平与设计水平的设计大师。盛唐时期出现的,以诗人画家自成一派的“诗画园林”以来,深深地影响着后人在园林设计的创意及布局构景,也影响和推动着后人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文化遗产的憧憬与学习、研究和借鉴。奠定了人们对中国古代园林景观所谓的“无声的诗”和“立体的画”这一重要的美学基础。
2、学习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思想理念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法自然是我国传统园林总的原则,在古代建造园林是以天然的山水来作为创作摹板,设计者通过感受自然,汲取自然精华运用于园林之中,才成就了今天无数的美景与名园。所以,师法自然应当成为园林创作的最初源泉。学习自然的技巧各有妙招,一般从设计思路上来看主要是有两方面:首先是借助科技手法突出与概括大自然的最有魅力的景观,像很多叠泉、喷泉的设计等。虽然无法从自然界里找到它们的身影,但却可以真切地体会其浑然天成的神韵。其次是在高科技新材料支撑的背景下拓展观赏者的感悟欣赏能力,享受自然的美和神秘。
3、学习中国传统园林的自然观
中国园林建造以自然为最高法则,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观点同现代园林发展恰好吻合。作为一名园林设计者,必须冷静分析所策划的方案在实施以后能否真正地实现与自然友好共存,能否符合现今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我们不仅要从外观形式上追求天人合一,更要客观、理性的审视我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具体来看,就是园林里的草、乔、灌等植物种植是否合理,是否能很好地适应现有实际的气候环境,绿地是否可以满足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的功能;其中的广场和道路设置比例得当与否,是否兼顾到功能使用与景观欣赏等等,其实都应该进行深入理性分析。
4、学习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设计技巧
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园林历史,从空间布局到叠山理水等都是有很多优秀杰出的园林佳作。怎样借景生情、选地立基;又是如何以小见大、布置空间场景,其中都有着很大的学问,如因地制宜、庭园理水、移步异景、植物安排等等。
四、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现代园林继承了传统园林的分类方法,按照园林地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差异性来进行分类的人工园林占到大多数,而天然的山水园现在称之为森林公园或者风景名胜区,只占一少部分;时代背景不同,从隶属关系上来看,已不存在公私差别,公共园林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公园,已经成了现代园林的主要发展方向,不过有些传统皇家园林和较完整的私家园林也作为参观旅游景点或者是古迹而被留存下来。中国的现代园林系统的确立以及发展一定保持同传统园林的紧密联系,所以,确立以风景式发展布局为主的方向保持不变应是中国园林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模拟自然布局的园林也一定会成为现代园林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以自然布局为主,在有特殊要求或者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建议采取混合布局的形式,而个别规整的园林做为其中的点缀也应该成为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中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发展趋势。
结语
我国独特的人文环境和自然背景决定园林体系需要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的园林艺术要想获得进步发展,就应当对传统园林进行及时更新,建立符合中国发展现状的现代园林系统。目前我国的园林体系尚处于初步阶段,仅仅确定了宏观的发展方向还远远不够,因此,继承传统园林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入分析其功能及原理、认真研究先进科学的现代材料与工艺技术等都是当下园林设计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保护是继承和发展的基础,规划设计贯彻于发展全过程。保护性发展是当今园林文化继承发展的根本要求。不能过热,更不能盲目无序。因此,根据不同地区和人文特点、自然优势和地理特点,在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的基础上传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俊魁,白雪.法国现代园林对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论拉维莱特公园的空间构成[J].现代园艺,2013,(07):237-238.
[2] 文先生.中国园林行业发展现状统计分析,转帖文章,四川,四川住房和城乡建设网, 2010.07.06
传统园林艺术特点范文5
关键词:中西园林;自然观;分析比较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翻看世界园林史,以“中国山水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和以“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凡去过苏州园林(或者更为具体的拙政园)的人,都会为中国古典园林那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巧妙布局和寓情于景、情境交融的空间意境所吸引,无人不用“诗情画意”的感慨来描述苏州园林的精彩幻化。而去过法国凡尔赛宫苑的人,则会是一种有别于苏州园林的感受:大气磅礴,气宇轩昂的宏大场面和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具有规整、严谨、统一等艺术表现,强调人工创造之美和技能之美的完美结合。这些各有特色的园林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游憩和玩赏的境域,也带给人们视觉和精神上的美感,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就是园林艺术的无穷魅力。
从世界各地区园林艺术所呈现出来的宏观表征来看,造成各个地区园林风格各不相同,姿态万千这样一种情形的原因是多样的。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影响;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更多是受到哲学基础、审美思想、文化背景的渗透,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造园思想,并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民族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其中中西传统文化自然观的差异,为中西园林艺术创作思想与表现手法拉开了鲜明的距离。
何谓自然观?哲学上的自然观是指人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认识,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在东西方自然观的区别之上,东方人与西方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人自古以来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即是指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共存的整体,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而西方的自然观与中国正好相反,他们以认识论作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根本,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人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使自然服从于人的观念。这一观念在园林艺术的表现中体现的就尤为突出。中国传统造园观念讲究“虽为人作,宛若天开”的造园思想,就是说在营造园林的观念上主张以尊重万事万物自然形态,自然变化为根本,不去进行多余的人工处理。但是在西方传统造园观念上,这一点就被彻底的扭转过来。西方人造园讲究以改造自然为主,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只有经过人工改造之后才能被欣赏,而没有被人工雕琢的自然物则被视为粗糙的,不美的。
在具体的设计手法上,中西造园艺术所秉承的传统自然观是如何贯彻在具体的实践上?笔者以拙政园与凡尔赛宫苑为例,从以下三点进行简要的比较分析:
一、拙政园的“建筑从属园林”与凡尔赛宫苑的“建筑统领园林”之对比
中国的传统园林布局是曲折的、自然的。建筑物的布局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园林整体空间布局的影响,它是为园林空间的营造而服务的。在拙政园的空间布局模式中,建筑首先要服从造园的整体的布局,以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外观形象,穿插、点缀在自然环境的山、水、花木中,寓自身与园林造景中,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游人在园林中移步换景、渐入佳境。这种建筑与自然的谐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相反的,在西方造园观念中,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力量,以“人定胜天”的自然观来指导园林设计,在处理建筑与园林的关系时,强调建筑的主导地位。凡尔赛宫苑是以建筑的方式来安排自然事物,建筑的主导地位是不容质疑的,其它一切都要服从建筑。这充分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征服力量。可以说是把建筑的形式变相地应用于现实自然中。
二、拙政园的“自然曲折”与凡尔赛宫苑的“对称规整”之对比
中国传统园林向来以“崇尚自然”为本,遵循以再造自然山水的自然观为造园设计理念。在拙政园的造园设计中,池塘、山体、湖石、树木等造园要素尽量以自然形态出现,树木、水都保持自由生动的自然形状,因势随形。此外,自古以来以曲唯美的审美观则在传统造园设计中体现的更为突出,拙政园中平地上的曲径;水际的曲岸、曲堤;水上的曲桥等等都可算是“自然曲折”的神来之笔。因此“曲径通幽”是对中国园林道路的准确描述,“曲折”就成了中国园林的最大特点,它是模仿自然形态的手法,也是通向“幽”、“深”的审美境界的重要手段。
然而我们再来看看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西方造园讲究自然要顺从规整几何的机械式形态,以此来颂扬“人定胜天”的认识论思想。以凡尔赛宫苑为例,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严整的几何形态进行布局,形成整齐统一的韵律感。从宫苑大道到庭院内部的小径无一不是以笔直的线形路径相通。从平面上看,所有道路系统则形成了规整严谨的几何形构图。此外,宫苑内的大小花卉树木都被修剪成规则的形状。建筑物的布局是对称而庄重的,位于道路的终点,建筑的轴线成为整个园林的中轴线,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建筑物、小广场、林荫道等,都围绕这条中轴线,依次呈现,讲求绝对的对称。所有的形式都反映了西方古典造园思想中“以人的意志去左右万事万物”的观念。
三、拙政园的“露而不显”与凡尔赛宫苑的“一目了然”之对比
强调以意境美为至深境界的中国传统园林总是将露而不显,半遮半现作为意境传达的手段,反对那种开门见山、铺陈直叙的造园手法。因此中国园林中大多数景物都是以遮蔽的方式隐藏在其中,只等游人闲庭信步般的漫步园中,逐个求索。加之传统园林喜好用借景、框景、漏景、对景等造园手法来处理园中景物与游人视线之间的关系。以拙政园为例,远处的北塔寺在园中也能看得见,这岂不就是借景的妙用;在园外透过漏窗,看到园内亭台楼阁时隐时现,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这可谓是漏景的特色… …。
与此形成对比的,西方古典园林在设计中少了那种遮蔽不见、隐现其中的奥妙,而是以开门见山的方式表现园中景物的真真实实。以凡尔赛宫苑为例,园中景物主次分明,建筑的主轴线控制着花园,次轴线与主轴线把整个园林分割成几何的形状,在几何的交叉处就是雕塑、花坛的位置,视线毫无遮挡,园中美景一览无余。此为西方古典园林“一目了然”的观景特色。
综上所述,在对比了中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园林作品之后,我们可以看出,正是一种东西方文化与思想中那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之区别造就了东西方园林艺术的极大差别。中国人自古以来所受的周孔教化思想影响着中国人在对待自然事物的态度上显示出一种谦卑的姿态,这种谦卑的品行不仅影响着中国古典造园艺术,也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通过比较,我们也从中西方各自的文化立场上去寻找到了两种文明在造园思想方面的区别。从而也提醒了当下我们一些设计师与业主,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到园林景观设计背后所蕴藏的深层次的文化哲理含义,而不应该盲目的追新求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认识本民族的文化,发扬本民族的文化艺术精髓,为子孙后代造福。
参考文献: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传统园林艺术特点范文6
关键词 园林艺术;植物配置;原则;手法
中图分类号 TU98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221-01
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配置就是在满足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符合园林植物生态习性及发挥园林综合功能需要的基础上,合理搭配园林绿化所需要的植物材料,构建相对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使园林景观赏心悦目。在传统的中国园林艺术中,植物造景大多离不开花卉树木,或成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陪衬,或用其点缀庭院空间,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得到最好的融洽[1]。但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成为现代园林的发展重点。植物造景兼备了生态、文化、艺术、生产等多种功能。在利辛县园林绿化工作中,充分利用园林植物材料的造景功能,创造符合现代要求,极具时代特色的园林景观。
1 造景原则
1.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植物造景的基本,具有纲领性作用,体现了植物造景的思想。古典园林虽讲借景,但园内景观封闭,虽追求层次丰富、意境深远、诗情画意、曲径通幽、曲折多变,讲究游人静坐细品,讲究人的情性,触景生情,但代表私有制。现代园林的主要功能为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防护功能和经济生产等,要求因地制宜,尽量利用现有地形;强调植物的合理搭配,要求突出植物群体景观的自然性,提倡以植物造景为主,如表现植物的色彩、层次、疏密、轮廓和季节等。在园林造景过程中进行植物配置时,要明确目的,根据园林绿地的类型和性质,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主要功能,只有植物造景遵循一定的主题,抓住其“神”之所在,合理确定主题,才能运用各种造景手法、植物种类,创造出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又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的植物景观[2]。
1.2 艺术性原则
植物造景不能孤立运用某一种处理手法,要遵循一定的艺术原则,必须统一考虑建筑造型、自然环境、画面构图、功能特点和透视色彩效果等,与建筑设计同时交互进行,并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色彩,在兼顾每种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的同时,保持各自的园林特色,采取变化与统一、衬托与对比、节奏与韵律及均衡等手法达到情景交融园林艺术效果。
1.3 生态性原则
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气等因子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不同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不同的生态关系,不同植物之间,以及与动物之间的不同生态关系。只有尊重植物本身需要,遵守长期进化演变形成的自然规律,才能培育和栽培好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品种[3]。
1.4 文化性原则
造景过程要充分研究和体现各种植物名称和形态的内涵。古典园林常被称为文人园林,其是主观的意兴、心绪、技巧趣味和文学趣味以及概括创造出来的山水美。因此,应把传统文化看作植物造景的思想基础,根据现代社会要求,用植物造景反映人们物资世界和文化世界的丰富多彩。
2 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2.1 主次分明,疏密有序
紧扣主题,确定主要树种并进行栽植,其他树种为衬托树种。栽植的过程中根据地形等疏密相间,园林绿化要自然栽植,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利用各种植物的色泽、形态等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使之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如利辛县截岗沟绿化以乡土浓郁的乌桕作主要树种,以其他树种作衬托,代表了乡土气息。
2.2 季变化景色宜人
物种类对环境的变化具有不同的反应,在植物造景时可根据各种植物特点(如开花、变色、落叶等)或突出一季景观兼顾三季景观,或突出一种树种景观兼顾其他树种景观。选择好背景树种和陪衬树种,丰富植物景观,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景色。利辛县文化广场用不同树种的季节变化,适当配置部分草本花卉,显得四季分明,花香怡人。
2.3 开放空间围而不闭
一般通过围栏把园内景观漏透与园外以丰富城市景观;现代公园追求自然流畅、简洁明快、立意新颖、实际高效、新奇惊险,追求大色块、大效果,疏朗明快。如利辛县第二高级中学,校园景观绿化社会共享,发挥了园林景观效益[4]。
2.4 边线清晰韵律变化
造景过程中要考虑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通过高矮的乔灌草结合,前栽后植,成块和断续的穿插组合,半隐半现,互相衬托,互为背景,加大了景深,丰富了景观在体量线条、色彩上的搭配形式;错落的种植及合理应用曲折起伏的地形,使林缘线和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如利辛县状元河绿化充分利用河岸的变化,加之水的陪衬,既体现了景观效果,又节约了建设和养护成本。
3 参考文献
[1] 赵世伟.园林工程景观设计-植物配置与栽培应用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2] 高建民,阿拉坦其其格,邢丽萍,等.地被植物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生态应用[J].华北农学报,2004,19(F12):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