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典园林的特点及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典园林的特点及分析范文1
前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在现代园林景观的地面铺装中,可供选择的确铺装材料种类越来越多,颜色也越来越丰富;施工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实际上,设计师及甲方片面追求豪华、大方、气派的效果,以致铺装奢侈浪费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铺装艺术的表现也越来越弱。因此,古典园林那种“精雕细刻”出来的精美图案非常值得当今设计师好好斟酌、品味。
1古典园林铺装材质选择的特点及对现代铺装设计的启示
1.1铺装材质选择要根据不同的环境而定。中国自古对园路铺装就很讲究,《园冶》中“花环窄路偏宜石,堂回空庭须用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古典园林铺装常用的材料有条石、卵石、石板、湖石、石片、方砖、碎石片、碎瓷片、瓦片、缸片等。古代园林多利用砖瓦、石片、卵石和各种碎瓷片、碎陶片等材料,既随手可得又乡土自然,既经济又美观。现如今,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入的今天,人们仍然有很浓的自然情节,铺装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成为效仿自然着手点之一,除了利用人工或高科技铺装材料模仿自然, 铺砌出朴实无华、充满变化的纹理外,在表现古典和自然方面,古代铺装材料仍是很好的选择,设计师们要学习如何在保留材质原有的形状、纹理等自然朴实的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设计出宜人、舒适的园林空间。
1.2不同铺装材质的铺砌会产生不同的纹理效果,或朴素、粗犷,或自然、幽静,或威严、端庄,或活泼、生动。
古代园林铺装中有许多经典的案例可供现代设计师们借鉴,如用光面混凝土砖与深色水刷石或细密条纹砖相间铺地;用水刷石与卵石拼砌铺地;用白水泥勾缝的各种冰裂纹铺地等。此外,还用各种条纹、沟潜的混凝土砖铺地,在阳光的照射下,能产生很好的光影效果,不仅具有很好的装饰性,还减少了路面的反光强度,提高了路面的抗滑性能。现今的铺装材料丰富多样,但是每种材料的外观、质地、强度、使用条件等均有其一定的特点,因此在选用材料的时候必须根据特定的环境条件、使用功能等选取最合适的材料组合。这要求设计者在设计开始之前就应该深入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及使用情况,避免不合理滥用的情况发生。
2中国古典园林铺装艺术表现分析及对现代设计师们的启示
2.1铺地类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园林铺地类型有花街铺地、雕砖卵石铺地、卵石铺地、方砖条石铺地、嵌草铺地等等,每一种铺地类型都很讲究建筑与园林的协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嵌合。不同的纹理表面,不规则的形状都能充分发挥出自然素材固有的天然美,很好的体现出古典园林景观整体空间的自然协调。中国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高及最终目的,其园林铺地的设计理念与实践给现代园林铺地提供了兼顾古今的重要意义。悉心研究,融汇运用,对于现阶段风景园林铺装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2.2铺地纹样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铺地纹样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对宗教或礼仪、仪式的需要和观念的表达;对吉祥的象征;以及对市井文化的体现等。中国古典园林铺地作为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素,除了体现园路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视觉审美”和“完善人格”两大功能。因此在古典园林里见到是复杂的装饰铺地纹路,不仅仅是审美的需要,更是借景抒情的手段。铺地纹样是附加的思想符号,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传递思想情感的重要渠道。
在现阶段,园林铺装材料形式多种多样,如马赛克、人造文化石、压印混凝土、水刷石、机剥板、金属、玻璃等,铺地纹样也随之丰富多样,整体构图不断创新。但是,铺装大多设计得比较呆板,只可远观,禁不起细琢,完全缺少了古典园林铺装中的“精美图案”、“精雕细刻”的那份巧夺匠心和意蕴。这也是年轻一代的设计师们应该学习如何设计出“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铺装。
3、中国古典园林铺装色彩分析
色彩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触动。在中国古典园林色彩上,主要以冷色调为主(如青色、灰色),冷色调的园林材料给人感觉或清爽明 朗,或庄严肃穆,或恬静舒适。冷色调在不同的园林背景中,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意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园林中色彩的追求也不只停留在好看的基础上,同时对其功能和搭配也提出种种新的要求。冷色系的园林材料在我国沿用已久,影响深重,很多冷色调材料的应用能在现代园林中很好的继承下来并开创更多的表达形式。正因为冷色系色彩所具有的独特性深受现代人喜欢,并能很好地表达现代人的意念和精神追求,冷色调园林铺地材料的研究应用必然会在园林造景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为现代设计师们在园林景观空间设计时提供参考。
古典园林的特点及分析范文2
关键词:古典诗词;园林意境;感官分析;昆明
收稿日期:20130525
作者简介:姜书纳(1983—),女,河南漯河人,助教,主要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理论方面的研究。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13102
1 引言
中国园林艺术也是一门造型艺术,它反映的是园林中几大物质实体要素与非物质虚体要素之间的园林空间和谐美,并由形、色、声、香共同构成虚实对比的园林场景[1]。形、色诉诸于视觉,声诉诸于听觉,香诉诸于嗅觉。因此,本文选择描写昆明园林艺术感官的典型诗词,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剖析昆明古典诗词中园林艺术和文学艺术的结合手法,为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营造手法提供参考。
2 园林意境分析
2.1 形
形是表达园林艺术特色最直观的形式,园林景观中的形是通过泉池、花木、山石、亭阁、曲径、天空、云雾……组成园林场景来再现自然美,也就是中国园林文化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再通过诗词的提炼概况和写仿寓意等手法,把种种自然美景通过单体或群体组合集中到有限的实体空间场景中来,通过人的视觉观察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进而产生丰富的园林意境。
在昆明古典诗词中,“形”是指所描绘景致的单体或群体的景象,即以此情此景。“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拳石勺水,亦有峻山阔水”,便有人们的性情怡养在艺术意境的甘泉中,脱去尘劳,得到精神的解放,心灵如鱼得水地徜徉自乐[2]。如:园林假山寄寓着山居崖栖、高逸遁世,园林池水象征着十里风荷等,借此获得遗形忘忧、愉悦的感官愉悦,获得一种道德判断的满足。
昆明古典诗词在对形的描写上有:(清·朱衣《湖心亭晚眺》)中“小雨舟横杨柳岸,斜阳人坐藕花天”。主要描写藕花深处,杨柳岸边,烟雨楼台依旧是沧海茫茫,园主人在放生池的湖心亭观鱼,不觉触景生情,产生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
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中的描写:“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短短几句诗文描述,将滇池的广度、金马山、碧鸡山、蛇山以及鹤山的形都展现的淋漓尽致,不觉诗人浮想联翩,意境深远而耐人寻味。
由此可见,昆明园林的“形”是轮廓分明而壮观的,由此组成的园林场景是多种多样的,进而升华的园林意境是多样的。
2.2 色
色是指诗词所描绘的景观给人整体的色调感受。色彩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但通过人的感官后,就具有了表情特征,人们常把一种色彩与某种情绪联系起来[3]。如:红色代表热烈和兴奋;橙色代表热情、严肃;黄色代表明朗、活跃;绿色象征美丽、自然;蓝色象征清秀、广阔;白色象征淡雅、纯洁等。色彩对园林艺术的体现也是通过人的视觉起到传达色彩信息的作用。
昆明古典诗词对色彩有比较多的描述。如(明·杨慎《山茶花》一诗:“绿叶红英斗雪开,黄峰粉碟不曾来。海边珠树无颜色,羞把琼枝照玉台”。这组由红花绿叶及黄色共同营造的植物景观是春天的象征,黄绿色是情调春天特征的颜色,因为它能让人联想到植物的发芽。(明·辛联芳《螺峰春游》):“枝头红紫浅渐深,陌上笙歌断复续。”这是一种对渐变色过渡是的表达。
如前所述,相比较其他园林而言,昆明园林的色彩主要体现了“七彩云南”的丰富变化,“色”应该是昆明园林的特质之一。把自然景象的色彩表达得淋漓尽致。色境之奥秘在于,比文学、绘画多了一层三度空间,那就是旷与奥、高远、平远等视觉感受。
2.3 声
声是园林艺术听觉上的意境表达,它们构成了园林的虚景,营造了虚境[4]。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鸟鸣声使园林空间感觉千变万化,此种天然交响曲是音乐家和游人墨客难以效仿、难以表达的。在园林景观中,经常利用听觉的途径来创造幽然的意境,如“禅榻空尘梦,秋声杂夜泉”。但闻“昏钟鸣”,“宿鸟惊栖,忽喧互寂”。在香梦中听秋声以及泉水叮咚声,非常惬意;近鸟则鸣,远鸟则啼,这种远近结合,不失为一种情趣,也会让人感到无比的开阔和宁静[4]。这种通感无形中拓展了园林景致的深度,增强了园林意境。自然山水以其美妙动听的声音召唤着人们,去听瀑落深潭、惊涛拍岸、溪流山涧、泉滴清池、林间鸟语、寂夜虫鸣以及风声、雨声、涛声[5]。
(清·彭印古)“落叶带秋声”以落叶声写尽深秋的韵味,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是满足游人听觉美的最好表达,该表达多为以动衬静的表达。
(清·彭印古)“林咽蝉声犹忆夏,天横雁字漫题秋。”以蝉声忆夏,雁飞题秋,精练的描写了林中蝉声幽,天飞大雁迎秋的夏末秋初的景致。
(唐·道南《玉案山》)“松鸣天籁玉珊珊,万象常应护此山”。表现了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组合,松树晃动声、风声、银铃般的天籁声,一起构成了一首美妙的声乐。
(明·杨慎《太华寺江风山月楼次叶道亨韵》)谷响林风早,潮音水月期。钟铃有玄韵,猿鸟也清规。在诗词展现的场景中,风声、水声、钟声、鸟鸣声交相辉映,用声音反衬出寺观环境的安静。
在昆明古典诗词对声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声的载体是由风声、雨声和大自然的天籁声共同组合来营造的,并借助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季相和时相来表现。在园林艺术中,这种声的组合是听觉美的含蓄表达。声境中,诸如激流飞瀑、惊涛拍岸等喧闹之声为动境,而滴泉、涓涓细流、雨打芭蕉声多为以动衬静境。
2.4 香
香味以植物的花或果所散发的芳香为主要表现手段而达到的某种艺术境界,香味浓淡对园林意境的表达各异,浓香营造出园林的动境,所谓花香袭人;淡香使园林产生静境。景观中表现香的感官感受,常常配置桂花、梅花等香味植物,给人一种嗅觉美的体验,营造暗香浮动的意境。昆明园林植物众多,自然其馨香植物的应用较广。
如明·杨九龄的《梅花村》:“村里居民十数家,树边多是种梅花。香浮院落风初动,影到门庭月半斜。”描绘了梅花村种梅,清风浮动梅暗香的境界。清代徐崇岳写唐梅“唐梅发古香,来入罗浮梦”。将梅之香写入梦中。(清·陈荣昌《池上初霁》)“云破日光直,风来花意颠。但闻香似海,无复雨如烟。”写尽云、日光、花、烟雨与花香,实与虚的浪漫景致。明·王琦《曹溪夜月》有:“葱笼山半古招提,石秀泉香宝树奇。”一幅青山、古寺、秀石、香泉所构成的幽静清爽的意境。诗词中描写了空间中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借景手法等等,用园林中的物质生态建构要素“建筑、植物”和非物质建构要素“香味、光影”形成虚实对比关系,月光照在门厅上形成了明暗关系的对比,这种明暗关系的对比手法是含蓄美的表达,园林艺术中的香味儿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花香和果香来表达的。
3 结语
“诗由景现、景由诗活”——构造诗文的“园林情境”,营造园林的“文人情趣”是中国文人造园艺术的特点,昆明古典诗词也有这一特点。园林营造诗情画意的景观特点,诗词提升园林的精神层面内容,同时,园林物态实体要素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听觉以及触觉等给人提供一种审美的精神享受。当这种精神享受通过人的各种感观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审美境界时,可以借助诗词的艺术表达来体现。这是中国园林的特点,也是是昆明古典诗词中园林艺术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彭 巧,傅德亮,徐剑锋.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16).
[2] 李元洛.诗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
[3] 陈熊俊.苏州古典园林中色彩的运用[J].时尚颜色,2006(6).
古典园林的特点及分析范文3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
园林建筑按照所属性质和地域的不同,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的皇家气派。而江南园林建筑突出“玲珑、活泼、通透、淡雅”,将秀丽、雅致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其实用性。根据人们的休憩及活动需要而设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赏景,又可以按需要兼做小卖亭、游船码头等用途。二是强调其独特性。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的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地方,园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画,并与廊、墙、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动路线。三是提升其园林意境。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意境来。正如《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从而营造了园林意境。
二、园林建筑的特点
经过上述功能分析,可以看出,园林建筑有如下特点:
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2 、为环境服务,与自然景致充分结合。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与自然因素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使自然环境增添情趣,这就要求园林建筑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做到布局上依形就势。这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古典园林不断追求的境界。
3、园林建筑独立性和组合性。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一般体量较小,按大小、形状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使用上的需要,既可独立设置,又可用廊、墙、路等不同的建筑组合成一个群体,这种组合群体形成了富于变化的建筑外形轮廓,使建筑与风景相得益彰。
三、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时采用了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一致。因此,其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亭、廊、榭、桥、墙、舫以及花架、小品等多种类型。
1、园亭。是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它的特点是周围开敞,在造型上相对小而集中,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作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亭的体量虽不大,但形式多样,其造型取决于它的平面形状、平面组合和屋顶形式。亭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意布置的特点,很适合“观景”和“点景”建筑的需要。单体亭的形式有四方亭、圆亭、多角亭等形体,在亭与亭、廊、墙、房屋的结合上,又创造出了重檐、三重檐、攒尖顶、歇山顶及组合亭等。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陪衬。在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中,亭常常成为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在一些风景游览胜地,则成产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点缀。设计中经常运用“对景”、“框景”、“借景”等手法,创造风景画面。
2、园廊。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为廊。它不仅是联系室内外的建筑,还常成为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是园林内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廊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按结构形式分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和单支柱廊等五种,按造型及所处环境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爬山廊、叠落廓、水廊、桥廊等。
3、水榭。它是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其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上。平台临水部分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憩凭依。平台靠岸部分建有长方形的单位建筑,面水的一侧是主要观景方向,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既可在窒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屋顶一般为造型优美的卷棚歇山式。
4、园桥。即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其位置和体形要和景观相协调。大水面架桥宜宏伟壮丽,小水面架桥宜轻盈质朴。水面宽广,桥宜较高并加栏杆,水面狭窄,桥宜较低并可不设栏杆。水陆高差相近,宜平桥贴水,过桥有凌波信步亲切之感,水体清澈明净,桥的轮廓需考虑倒影,地形平坦,桥的轮廓宜有起伏,以增加景观的变化。园桥的基本形式有平桥、拱桥、亭桥、廊桥、汀步等。
5、园墙。园墙在园林中起划分内外范围、分隔内部空间和遮挡劣景的作用。精巧的园墙还可装饰园景。中国古典园林中,按材料和构造可分为版筑墙、乱石墙、白粉墙等。分隔院落多用白粉墙,墙头配以青瓦。用白粉墙衬托山石、花木,犹如在白纸上绘制山水花卉,意境尤佳。园墙的设置多与地形结合,平坦的地形多建成平墙,坡地或山地则就势建成阶梯形,为了避免单调,有的建成波浪形的云墙。此外,中国古典园林中,园墙还通常设有洞门、洞窗、漏窗以及砖瓦花格进行装饰。
6、舫。依照船的造型建在水面上的园林建筑物。供游玩宴饮、观赏水景之用。舫是中国人民从现实生活中模拟、提练出来的建筑形象。处身其中宛如乘船荡漾于水中。舫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常设有平桥与岸相连。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一般分为船头、中舱、尾
古典园林的特点及分析范文4
关键词:景观设计;古诗词;新中式;中国古典园林;庭院设计;澄江县晨辉会所
中图分类号:S731.2;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6)01-0130
Abstract: The “new Chinese style” is a style of the Chinese landscape design, the core issue of
which is how to skillfully combine the modern element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lements. Based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of poems, b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and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this article extract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nd applied into the “new Chinese style”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classic poetry; new Chinese styl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courtyard design; Chenhui Club of Chengjiang County
随着国人文化复兴意识的崛起,中国景观设计从“异域风”逐渐回归中国本土,“新中式”景观应运而生,目前正逐渐受到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许多关于“新中式”景观的研究都提到了“新中式”景观不是单纯的中式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但是并没有深入分析如何提取传统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应用精髓,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盲目堆砌传统元素的“新中式”景观设计方案。古诗词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并且与中国古典园林息息相关。本研究从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相关性入手,提取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精髓,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设计中,可为“新中式”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1浅谈新中式景观设计
《园冶》里谈到:“时宜得致,古式何裁”,意即如何裁取历史传统以兴造现代园林,要适应时展的需要[1]。中国古典园林直接运用于“新中式”景观设计是行不通的,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园林的服务人群有差异;2)现代人生活环境、方式、审美需求乃至精神需求都与古代人不同;3)古典园林景观所体现出的私密性、封闭性及小尺度、小容量的空间格局,过于沉稳的气质和缓慢节奏,缺乏运动项目的活动内容都难以满足现代人对园林景观的需求[2]。“设计”二字更是体现出不能照搬传统元素,设计是有目的地创造出新的事物,满足新的需求。因此“新中式”景观就要求设计师对传统元素进行推敲,进而重构传承。“新中式”并不是排斥西方景观设计,西方园林中的大众开放性的内在理念、先进的造园手法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可以说“新中式”景观是融汇中西方造园精髓的设计。人们喜欢怀旧,也喜欢觅新,“新中式”景观恰好满足了人的这一基本心理需求。现代人对园林有新的要求,从而才有“生态”、“低碳”、“节水”、“体验”、“垂直绿化”、“屋顶花园”、“海绵城市”等词汇的出现,古人建园的形式已远远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综上所述,“新中式”景观应具备的特点:简洁而又不失创新,古典而又不失时尚,全球而又不失民族,实用而又不失文化。
2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这就说明它与诗词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在中国历史上同步发展、互相影响、彼此渗透。例如山水诗的兴盛就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进入转折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风景的开发;唐代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地融糅诗情,尤其是私家园林;园林诗和园林词是宋代诗词中的一大类别。陈从周先生指出:“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我认为研究中国园林,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则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园论园,则所解不深[3]。”因此,本研究将以中国古典园林为重点,主要探讨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有了较全面、完整的理解,才能在创造“新中式”景观的过程中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主要有:
2.1以诗词造园
以诗词造园主要是根据诗词的文字内容或所表达的意境创造园景。诗词常常歌颂美景或隐喻诗人当时的内心情感,园主人向往却不能见或常住,只能在自己园中模拟其景,借此造园。例如:拙政园腰门口一假山,为桃花源入口之模拟物,两边月门上题着“另有洞天”,借景达到“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的世外桃源的意境[4];北宋文人晁无咎致仕后在济州营归去来园,表达自己对陶渊明诗词乃至为人的欣赏,也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内心情感,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发了情感上的共鸣;圆明园中的“武陵春色”亦源于此。
2.2以诗词点景
以诗词点景主要是将诗词当中的词或句运用到园中的楹联匾额上作为景题,借此表达景之意或园主人之情感,园林借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像外之旨。例如;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得真亭、留听阁等;临安著名的私园之一南园中的厅、堂、榭、亭、台、门等“悉取先侍中魏忠献王(韩琦)之诗句而名之。……”[5];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的影园中的“幽媚斋”结合周围景致,取自李白《寻阳紫极宫感秋作》中的“浩然媚幽独”;南京莫愁湖胜棋楼有副汪赢撰写的集句联:登斯楼也,其喜洋洋,把酒临风忘宠辱;望美人兮,予怀茫茫,扶仙抱月侣渔樵。上联化用范仲淹《岳阳楼记》文中“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之句,下联则将苏轼《前赤壁赋》中“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以及“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等句揉和而成[6]。
2.3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相似性
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上述提到的两方面。古代许多造园家都是诗人,如王维、白居易、柳宗元等,他们潜移默化地将诗的内容、写诗的技巧等体现在造园中(表1)。
“新中式”景观不能照搬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传统元素有2个主要原因 :1)主要服务人群发生改变,从个人转向了大众,从而造园思想行不通;2)当下环境改变了观者的心理,审美情趣不再局限于传统景观,古典园林传达的意境难以被现代人感知。但是从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相似性来看,空间结构营造、内容展现、情感表达都是值得借鉴的。
3澄江县晨辉会所新中式庭院设计
晨辉会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该庭院附属于某修理厂,根据园主的要求欲将其打造成修理厂后花园以及一个适合亲朋好友观光、休闲、娱乐的“新中式”庭院 。类似于古典园林中的私家园林,现有建筑为现代中式风格。设计将结合现代社会生活和云南地方特色,布置本会所为传统的可观、可游、可居且带有情感记忆的庭院景观。
3.1古为今用―场所分析
3.1.1空间结构布局
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中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例如律诗,前两句是开头,接下来两句要承接上文,再接下来2句要转折,最后2句作总结,一共8句4组,这4组分别是“起承转合”。古代诗人亦将此法运用于造园中,通过空间结构的起承转合达到情感的升华。晨辉会所新中式庭院整体根据诗词中的“起承转合”布置,庭院分为4个部分:入口景观区、水景区、休闲区及体验区(图1)。
3.1.2内容的展现
古诗词的内容展现往往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古典园林亦如此:贵族园林、士流园林、文人园林、市民园林、乡土园林都与当时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现代园林的营造也要符合当今社会的潮流。现代人追求参与性,追求在体验中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因此该“新中式”庭院结合当下时代潮流营造了一个体验的环境。庭院体验区根据主人爱好及需求设有农作物与药材种植区,将农作物和药材作为新的景观意象结合现代构成方式引入该庭院。庭院主人可以在此寻到收获的喜悦,寻到远离喧嚣城市,回归恬静田园的感受,从而得到心灵上的放松。一个具有诗意的景观,应该是体验式的景观。只有体验式的景观,才能使人们和大自然对话[7],才能达到情感上的满足与共鸣。
古诗词的内容展现经常使用一些技巧,例如节奏韵律、小中见大等。古典园林常用的营造法式、植物栽植方式即能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一拳代山、一勺代水”即为小中见大。
晨辉会所新中式庭院设计中,入口到主体建筑的景观道两边分别采用长方形静态水景,结合植物盆栽、仿照隔扇门的景观小品,形成带有节奏韵律感的景观序列;休闲区的石景营造体现出山体连绵不绝的观感。
3.1.3情感的表达
唐代王昌龄曾提出“诗有三境”之说: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诗人通过各事物为载体抒感,古代造园家通过园林要素为载体表达内心向往。该“新中式”庭院景观设计通过“三境”达到情感上的升华:1)物境―景观结合本土的人文环境、文化特征及城市整体风貌进行设计,例如入口景观区的盆栽采用当地铜锅的形式,隔扇门结合澄江传统刺绣形成具有当地文化特征的景观小品等;2)情境―营造一个休闲娱乐的环境,通过景致使观者心情愉悦;3)意境―境生于象外,庭院主人及亲朋好友赏景、体验,从中感受到远离喧嚣城市,回归恬静田园的美好生活。
3.2场景诠释
3.2.1景点设计
无论是以诗词造园还是以诗词点景,都是结合周围景致,当下所感而为之。因此,景观感受的不同使得“新中式”景观设计不能盲目照搬传统元素。庭院休闲区主要体现“休闲”二字,木结构亭子的布置能很好地与周围环境融合在一起,追求生态自然的效果。亭子顶局部采用玻璃材质,既可透过阳光,又可挡雨,还可以观星星,传统木质与现代玻璃并置在一起,反差和对比易产生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观细部。该区域“前观―‘小荷才露尖尖角’;卧看―‘牵牛织女星’;仰望―‘举杯邀明月’”,在此可享受一种休闲愉悦的生活方式,为古诗的现代演绎(图2)。
3.2.2景点命名
现今景点常常使用一般化的题名,例如“美食广场”、“湖心亭”等,文化性不足,无法引起观者的
联想。景点的命名要符合景观所要表达的内容,“新中式”景点命名如果完全照搬古典园林中的名字,可能太晦涩,也可能与景点不符。景点的命名原则是要使游者观其名便知其意,尽可能达到“问名心晓”的效果[8],从而激发人们的联想而创造意境,以有限空间营无限意境。“新中式”景点命名可以用家喻户晓的古诗,亦可以用新诗,也可以较自由随意,能传达思想即可。图2当中的景观休闲亭取名“卧看星亭”,直观地表达了该处设计的用意,也能使游览者从中体会到一种闲散愉悦的生活方式。
4小结
古诗词与古典园林存在很多相似性,它对园林的影响一直存在,研究其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可以挖掘出适宜的传统元素、技巧、文化思想等,使其恰当地运用到“新中式”景观设计当中。并且该方式也可借鉴到其他与园林相关的学科,从而使“新中式”景观研究更全面。“新中式”景观是从中华文化的根上生长出来的,更加贴近人们对清雅含蓄的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最符合国人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最易引起国人情感上的共鸣[9],值得热切关注与积极研究。景观学科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涉及多学科知识,古诗词只是其中的一小方面,“新中式”景观的研究之路还很长远,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对传统景观进行继承和创新,还值得人们从多个角度深思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孟兆祯.风景园林梦中寻―传统园林因融入中国梦而更加辉煌[J].中国园林,2014(5):5-14.
[2]张艳.“文化场景”特质与景观风格形成[J].城乡建设,2012(7):41-42.
[3]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 41-42.
[4]廖汀沪,石小文.中国古典园林与诗的融合[J].三明职业大学学报,2000(2):63-66.
[5]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05.
[6]章采烈.中国园林的标题风景―园林楹联类析[J].中国园林,2002(2):67-70.
[7]杜媛媛.中国古典诗歌与园林共通性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27.
古典园林的特点及分析范文5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传承;创新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高文明度的时代,这就要求人们的居住环境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生活要求,这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时尚、环保已经成为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园林景观在保留了古代园林景观中的精华的同时,又加入了不少现代的设计理念及元素,形成了一种同时融古代园林景观特点和现代园林景观特点为一体的现代园林景观。
1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对古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
1.1 传承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巧于因借的设计理念 古典的“天人合一”以及“天然去雕饰”的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古典园林设计把人和自然的融合看得很重要,主张人要和大自然和谐发展,要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随着现在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人们朝夕相伴的自然环境却遭到极大的破坏,而且各种资源浪费的现象层出不穷,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所以,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中要融入古典的设计理念,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为人们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是人们意识到大自然的美妙和重
要性。
1.2 传承古典园林景观的小中见大的设计方法 在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设计技巧就是“因地制宜”。由于现代城市不断扩张、空气污染严重、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等原因,使得现代的园林景观建设的面积大大的被削减,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自然美的追求。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就需要将古典的设计技巧“因地制宜”应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古典的园林景观具有丰富多样却又统一的空间变化,如果将这一设计加入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既能保持原始生态园景的本来面貌,同时又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使整个园林景观看起来更具层次感。
2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创新
2.1 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创新 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园林景观已经成为人们陶冶身心的重要场所,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已经越来越被重视,现在社会上不乏各种极具时代特点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比如说文化理念、和谐理念、生态理念等等。但是不管是哪一种设计理念,都是在不断地寻找与探索现代景观的审美特点、结构布局、材料选择以及文化诉求等,在这一基础上同时又适当的融入古典园林景观的传统、设计手法等,然后对其进行重组形成新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2.2 园林景观设计方法的创新 近年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不例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加入使得现代园林景观更加美观的同时,又更加的趋近于自然的本来面貌,显得更加自然化。在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人们尤其重视园林的空间、结构布局以及景观内各种山水的组合方式。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在关注这些方面的同时,适当的运用了现代的科学技术,改进了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的素材和方法。现代的科学技术为园林景观重新注入了活力,使得现代的园林景观在无限贴近于自然的同时,又充分体现了现代气息。
2.3 植物配置的创新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园林景观设计都不可能丢掉植物这一重要元素,植物是和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结合在一起的。在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要在植物的配置方式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在一切崇尚绿色的社会,植物的合理配置将会是成功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我国古典的园林景观当中,各种植物之间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设计者还要做到因地制宜,穿凿出更加自然、和谐的设计效果。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园林景观中植物的配置方式对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一定要对园林内的植物进行精心的选择,同时还不能够墨守成规,要不断尝试新的手法,再加上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将植物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2.4 色彩设计的创新 在人们的审美当中色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加入乡土景观的元素,利用乡土景观浓烈奔放的色彩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在乡土景观当中,乡土材料的色彩以及质感可以充分的体现园林景观的乡土气息,这对每天都要面对紧张的城市生活的人们来说是一种放松。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可以借助于对比的美学效应,利用各种色彩之间的不同,选择一些能够起到对比烘托效果的树种。同时还可以通过乡土植物的四季变化特点来营造一种惬意、放松的环境,使紧张工作的人们可以得到片刻放松。
古典园林的特点及分析范文6
[关键词] 园林设计;课程改革;改革方案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行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视,其选择人才一般以动手能力为主,因此我国当前各大院校纷纷对本校园林设计课程进行改革,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以实践为主要教学内容。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园林行发展的要求与部分已进行课程改革的高校总结出来的经验,谈谈园林设计课程该采取何种改革措施,才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类型人才。
二、园林设计课程改革的意义
1、全面认识园林设计,提高学生知识面
园林设计是目前很多院校都在开设的一门专业,内容范畴大,知识面涉及范围广,结合物质、文化及艺术等方面,其基础学科是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因此园林设计应用类型人才对社会的进步发展有着较深影响[1]。总体来说,园林设计应用类型人才需要全面领悟园林规划设计内容,并根据理论知识及个人实践能力进行大胆和创新的构思,若其缺乏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则其构思起不到将园林多方位规划的作用。因此,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在园林设计构思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园林设计学科结合历史与社会,探讨园林设计的古典及改变方式,从园林发展的步骤中总结规律,综合人类活动各方面知识进行人才培训,对提高应用型园林设计人才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起着很大的作用。
2、打破传统,大胆创新,健康发展中国园林
当前我国园林行业发展进步不明显,因此园林设计应用型人才影响着我国园林发展的趋势。我国园林行业发展情况有两种,一是创新能力欠佳,结合当地文化特点且构思新颖的作品基本没有;其次喜欢借鉴近现代欧洲园林设计的构思,可又没将其内涵理解领悟,对此目前我国园林设计作品多数照抄国外园林设计理念,缺乏抓住本土民族特点进行创新[2]。我国多数园林设计者不注重园林发展过程的历史及文化,创作过程中将其忽略,构思出来的作品缺乏内涵,毫无品味可欣赏。历史文化对现当代文化有着较深的影响,在其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日本、韩国现代园林成功案例可证明,将现代欧洲园林理论和实践同本土民族特点和历史文化相结合,方可设计出富含本土特色的园林。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必须将现代欧洲园林设计模式与我国传统园林种类互相结合,才能改变目前园林发展缓慢的情况。从园林设计教育方面看,全面认识园林设计学科可促进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帮助学生加强掌握园林发展规律的能力,尤其加强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继承历史及创新的能力,才能加快现代园发展的步骤。
三、历史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不足的问题
1、分不清课程重要性
我国的大学可分为研究型与应用型,研究型大学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园林设计学科以园林史理论课程为前提,开设科目多为理论型;而应用类大学则重视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一般根据行业技术要求来培养学生,因此园林理论科目课程在应用型学校中得不到重视,此类教学方法虽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却降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进行创新设计[3],极少数应用型高校的老师和学生甚至认为不该再开设此类对园林设计构思及施工没有很大帮助的理论科目。园林设计课程该采取何种方案将理论性科目及培养人才操作能力相结合,是目前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考虑的问题。
2、学时时间短并受限制
应用型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数把学生的学习时间花在操作培养方面,导致在所开设的科目中,理论类型课程时间安排得较短,一般少于35个学时。课时量变少,学校理论课的开设也只能随之减少,有的高校甚至只从世界园林史或我国古典园林史两者当中挑选1门讲授,内容比较单一。而近现代世界园林发展状况多数被舍弃或者只抽取一小部分穿插在课时剩余的课程当中讲授。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缺少园林史理论科目,园林设计课程的知识面也就不完整。我国现代园林发展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经对比,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应用型学校开设园林史理论科目很有必要,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国外造园技术的先进方法,还能了解欧洲现代园林发展的过程,从而使我国未来园林工程师能吸收其丰富的经验进行开拓创新,影响我国园林行情前景,促进其快速发展。
3、教学方法单调
总结我国园林设计学科教育的发展历史,园林设计理论课目多数采取单调及陈旧的教学方法,并且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对国家及地方园林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着重观察我国园林内容及种类的发展,导致学生只能单一地吸收园林相关简单知识。教师教导学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因人施教[4]。由于应用型学校面向社会发展现状,重点培养园林行业所缺乏的高层次人才,故其教学方法相对研究型学校而言也比较落后,必须根据实际教学并且还要灵活运用。
四、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从专业入手,确定教学计划
目前,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水平与欧洲园林行业的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要拉低差距水平,国家必须大力培养综合能力强和敢于大胆创新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此类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能力培养,课程多数应与技术和实践相关,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因此,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计划应该全方面培养学生动手以及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为其大胆创新打下基础[5]。具体方法是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首先培养学生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其次通过分清主流的学习,使学生领悟世界园林设计发展史,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
2、从实践需要找出教学重点
应用型学校以实践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指导原则,因此其开设的园林设计理论课对学生要求并不高,教学内容也不完整,教师对于复杂且难理解的知识并不深入探讨,只会简略带过。如讲授我国古典园林史,其只会讲述园林的发展史,比如园林在殷汉朝时期兴起;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变化;隋唐时期出现繁荣的景象;而宋朝到清初园林开始出现成熟现象;但清中叶至清末近代园林才全部成熟。可是,我国古典园林史内容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其中还包括园林发展过程中每个朝代的历史概要、园林发展状况与历史经典作品及园林特点等等。教师讲解时应该根据每个朝代园林的特点出发,主要引导学生领悟设计者思绪及历史变化的影响,同时还可补充课外相关知识来引导学生。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对我国古典园林发展有较深的影响,教师讲授时可对此内容适当补充开,增加学生知识面,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写意山水”与“有若自然”如何影响我国后世园林。我国明清时期古典园林得到大规模的发展,此时期还是我国古典园林历史上的巅峰时期,至今我国很多地方仍保留许多该时期的经典园林,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仅讲解当时朝代的发展程度及文化情况、还须拿实际园林的设计特点进行重点探讨。
3、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取案例对照法
我国高校对历史理论科目多采取根据历史来探讨的传统教学方法,此类方法直接叙述,很难开拓学生思维并且不能灵活使用,因而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既不能吸取优秀园林的成功经验也不敢进行大胆创新。案例对照法是目前园林设计科目史论教学方法中比较新颖且效果不错的的教学方法,其把多个时期和多个国家或有借鉴成功园林构思经验的作品通过对照,从中获取园林设计构思的普通规律,透过差异找出园林流变的发展现象。例如讲述德国古典主义园林时,可拿同时期美国古典主义园林设计师丹・凯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对照比较,探讨德国古典主义园林构思元素对古今园林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充分了解古典园林与当前园林设计构思的关系。根据对照类型,案例对照法可根据空间、操作、历史发展情况与细部研究分为4个类型:分别为横向对照法、纵向对照法、宏观对照法和微观对照法。一个例子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讲授,如讲授我国明清时期的园林设计可与我国两汉时期的园林对照比较,讲授我国园林的发展历史,也可与西方园林或日韩园林对照比较等。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计划及学时时间总结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朝多方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针对我国园林行业发展的现状,我国园林设计课程,必须着重加强改革实践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与动手能力,这样我们才可培养出适合园林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类型人才,进而加快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艺超.关于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1,10 (04):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