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范文1
1.交易成本降低
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要重视成本控制。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无疑给进出口贸易成本提供了下降空间。其具体表现有:传统进出口贸易产品主要通过产品展销会、电视广告等方式来宣传产品优势,或获取交易信息。但电商出现后,进出易双方可直接利用互联网对接交易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中间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信息利用率。据美国《福布斯》提供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电商可为进出口贸易企业节省5%到10%的交易成本;其次,在电子商务的辅助下,交易企业对接目标客户的可能性提升,以至于企业无需聘请过多的外部联络销售员,从而为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
2.贸易范围扩大
电商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诞生的新运营方式。在电商的支持下,进出口贸易有效规避了有形壁垒与无形壁垒带来的贸易阻碍,以至于本国企业能够将贸易触角伸向更广阔的贸易领域。其具体表现为:进出口企业将产品信息公布到四通八达的互联网上,并设置关键词方便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行搜索。全球各地的客户搜索、查找到页面并查看信息,而后再直接通过网络提供的对话窗口与进出口企业进行产品交易沟通,最后达成跨国交易;另一方面,企业直接将商品信息置人网络拍卖平台传送给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而吸引有兴趣的客户商谈交易事项。由此不难看出,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辐射范围已从某个国家逐渐扩散到了全球。
3.贸易效率提高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合作已可直接利用网络实现。具体表现为: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进出易双方可直接传送电子合同、发票、提单、信用凭证乃至保险凭证,进而使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文件并交换文件;在电商的支持下,交易双方还可直接通过网络实现商品订购、商品价格谈判、合同签约、支付结算等,整个交易过程速度快,便利性强,交易时间短。由此也大大提高了我国金融、海关等各个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
4.客户满意度上升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企业能够全天候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向客户输送所需产品资料或相关信息。特别是在电子邮件与MSN等实时交流工具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我国进出口企业已能随时随地回复客户,解答客户的产品疑问,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大大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电子商务打破了各国时差带来的贸易谈判问题,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都能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提髙了客户满意度。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1.网络安全问题重重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形成的一种网络交易方式。它对数据传输、交换乃至处理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当下,大部分进出口企业为了方便交易,提高交易效率,都开设了网上资金交易通道。即直接在网上划拨资金,使交易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交易资金。然而,电商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各项安全交易认证技术与系统都还不够完善,各项网络基础建设也比国外落后。加之我国并未构建权威性信用体系,以至于进出口企业的网络交易,特别是资金划拨等存在较大的损失风险。此外,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黑客攻击、未授权资金中途篡改等问题频频出现,网络安全问题重重。这也说明,电商环境下我国要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必须要先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2.网络交易法规不健全
电子商务作为近些年兴起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至今还未有标准统一的法律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管制。这也导致进出口贸易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具体表现有:电商单据资料是否真实并无可靠的辩伪法规可依;进出口贸易企业实行的合同虽然提出了多种书面形式,但书面形式并未有统一的规定;不同国家制定的进出易法规不同,使得进出易双方可能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在合同签订方面,进出易双方只能用电子签名,但电子签名是否属实无法识别,且各国也未针对这方面问题提供法律依据。这些电商交易法规问题严重阻碍了进出口企业的正常交易,促使进出口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忧虑重重。
3.电商物流未及时跟进
电子商务环境下,进出口贸易逐渐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高度统一。其中,信息流与资金流能够在电子支付技术支持下迅速完成,特别是无形商品,只需直接进行网络交易即可。但实物交易则需依赖物流来完成。纵观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物流系统还相对落后,硬件设备陈旧,功能少,更无法进行机械化大规模交易。更值得注意的是,与进出易有关的通讯设备、传真设备等设备都还相对较差,外部引入技术昂贵,以至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物流无法及时跟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严重受限。因此,若想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必须要及时解决电商物流问题。
4.网络消费观念落后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实现了网络交易。交易双方能够直接通过网络选购货物并付款。然而,由于进出口贸易过程中,货物运输路线长,一旦抵达客户手中的货品质量不佳,客户需花费大量的退货邮寄金额。部分客户为了减少支出,则将就收下了已破损或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但这种做法却让客户对网络进出易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印象,甚至由此催生了客户对所有电商的不信任心理;另一种情况是,我国不少进出口企业对电商存在误解,认为电商就是单纯的信息查询与方式。这种错误观念,使得我国进出口贸易始终无法扩大。部分进出口企业则害怕在电商交易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资金亏损,而不愿启用电商为进出口贸易服务。这些落后网络观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进步与发展。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解决我国进出口贸易问題的应对策略
1.引人网络电子安全技术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若想有效规避网络安全问题,必须要适当引入网络电子安全技术。具体来看,可实行以下几个措施:一、落实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方式以确保交易者身份的真实性与交易的可靠性;二、引人非对称密钥码技术,提高交易信息的保密性,防止交易信息被黑客技术半路拦截或泄露;三、引人数字摘要、信封或签名等验证方式,对所有进出口信息进行验证;四、引人进出口贸易双方均认可的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并做多次合同协议条款确认,充分确保交易协议安全可靠,并由此规避篡改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双方必须要达成及时更新网络电子安全技术的协议,以防止双方安全防范技术落后而带来不良人侵现象,导致企业交易亏损。
2.完善网络交易法律机制
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国立法机构应将电商重视起来,并将电商的发展纳人法制建设轨道,真正为进出口贸易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这也要求我国立法相关人员,乃至政府部门要积极关注的国际电商贸易规则、合同协议制定规则及相关讨论活动,主动参与国际电商贸易标准的制定与合作活动。特别是在电子合同、签名辩伪、电商关税、纠纷仲裁、交易标准等方面,要逐步落实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保障我国进出口贸易能够在电商环境下顺利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构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要向前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针对性创新跨国物流体系。对此’笔者建议,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时要积极引人跨境专线物流与海外仓储服务两种物流模式。其中跨境专线物流主要是指以航空包舱方式运输货物,抵达国外后再与当地物流企业合作进行目的国派送。这种专线物流最大的优势是物流运送规模大,且配送范围广。如当前,市面已形成了美国专线、澳洲专线、中东专线多条物流专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物流配送方式价格比普通商业快递低,可有效节约进出易企业的物流成本。海外仓储服务则是指进出口贸易企业直接在销售目的地设立仓储地,以实现货物分拣、包装与派送。其具体操作为:首先,头程运输主要以海陆空方式将大量商品运输到销售目的地仓储库房;其次,我国进出口企业直接利用电商物流系统发送交易信息到仓储管理部门,由仓储部门直接派送商品;最后,本地派送部门按照上个环节提供的订单信息,直接用当地邮政或快递向客户派送商品货物。相比跨境专线物流,海外仓储服务需花费相对较大的成本。对此,笔者建议,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4.重视电商优势宣传以转变消费观念
网络消费是我国现代化交易发展的必然趋势。若我国消费者依旧畏惧电商带来的欺骗性,那么我国进出口贸易将无法得到消费者的支持,进出口贸易也将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此,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大电商优势宣传投人,让国民清醒地意识到网络消费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同时,政府部门要做好宏观调控,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打造规范化、程序化与标准化的运营环境,真正使进出口贸易企业能够使用电商为消费者服务,防范坑害消费者现象。在企业方面,进出口贸易企业要积极参与电商操作培训,了解电商给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好处,并积极构建企业内部良好的电商运作环境。
四、结语
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fdi;进出口贸易;贸易效应;影响因素
湖南省位处我国中部地区,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不断改善、市场准入领域和鼓励类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地域、股本比例、经营范围等方面限制的逐步放宽,以“有色金属之乡”和“鱼米之乡”著称的湖南省在贸易和投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1990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仅为9.42亿美元,到2009年已达到101.51亿美元,是1990年的10倍多。与此同时,湖南省fdi也大量流入。1990年,流入湖南省的fdi仅为0.11亿美元,到2009年已达到45.98亿美元,是1990年的400多倍。
一、湖南省fdi对当地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
湖南省利用fdi从1983年开始起步,1989年以后利用外资呈现跳跃式发展态势,规模迅速扩大。自1992年以来,湖南省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都超过上亿美元,改变了以往每年不足2000万美元的缓慢发展状况,并于2002年突破10亿美元关口。2009年湖南省实际利用fdi为45.98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创历史新高。投资方式上,近几年来外商独资的比重持续上升,2009年达到80.4%,已成为湖南省fdi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投资来源上,湖南省fdi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构成不太合理。一方面,港、澳、台地区资金的比重过大,香港对湖南省的实际投资额占全省的比重每年都接近50%,而欧盟是世界资本输出的重要地区,但投资总额仅占全省引资的2%左右;另一方面,fdi以中小资本为主,国际跨国公司的投资很少。投资流向上,湖南省fdi主要流向省会长沙和京广铁路沿线地区。2009年长沙地区利用fdi为20.33亿美元,占全省的44.2%。
1996-2001年期间,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呈现时涨时跌的不稳定特征,尤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期间,湖南省的对外贸易受其影响出现了回落。2002年以后,湖南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日趋稳定,于2008年创历史新高,达到125.70亿美元。2009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为101.51亿美元,同比下降19.2%。其中出口额为54.92亿美元,下降34.7%;进口额为46.59亿美元,增长12.0%。在中部地区,2009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为101.51亿美元,居倒数第二,且与湖北(172.29亿美元)、安徽(156.40亿美元)的差距较大。湖南省的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其总额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6%,衡阳、郴州、岳阳等京广沿线地区由于fdi的带动,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比较迅速。贸易结构上,2002年以前,湖南省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高,一直维持在10%以上,之后才有所下降。从形成规模的出口商品来看,湖南省出口的种类少、规模小。2009年,湖北拥有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种类有34种,安徽有32种,而湖南省只有25种,基本上无优势可言。此外,湖南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较小,2009年仅为4.07亿美元,不到出口总额的10%。
总的来说,湖南省fdi起步晚、规模小,其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发动机”效应还未很好地发挥出来。从出口看,湖南省fdi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一方面,fdi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将带动当地相关企业的出口,再加上fdi企业生产的产品会有较大部分返销或向国外出售,从而形成fdi对出口贸易的引致效应;另一方面,湖南省出口贸易总额的增加、产品结构的升级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等都将有利于增强国外投资者的信心,从而促进fdi更好地吸收。从进口看,湖南省fdi对进口贸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湖南省fdi流入后,当地往往要从国外或子公司进口原材料、机器设备以及中间产品等,因而形成一定的进口刺激。
二、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ahp法的基本原理
ahp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由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隶属关系进一步分解,按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多层次递阶层次结构;其次,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再次,基于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层次总排序,即各因素相对于总目标而言的权重。
(二)影响因素的甄选
依据影响因素体系的设计原则,并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对影响fdi贸易效应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重新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尽量选取可量化的指标),主要选取了以下七种影响因素:
一是投资方式:主要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二是投资动因:主要包括获取生产要素,开拓、抢占市场,追求规模效益和规避风险;三是投资来源国(或地区):主要包括发达国家(或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四是投资流向:主要包括人均gdp的地区性差异,基础设施状况,劳动力素质,行政效率和法治环境;五是投资行业:主要包括制造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六是投资主体:主要包括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七是其他因素。经过分类,上述影响因素中可量化的因素有投资方式、投资来源国(或地区)、投资流向和投资行业,其余无法量化的因素有投资动因、投资主体和其他因素。对于前者,因此,从可量化分析的角度考量,可选取它们作为影响因素。对于后者的筛选主要取决于借鉴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三)影响因素的分析
1、构建湖南省fdi贸易效应影响因素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见表1)
2、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中具体指标的两两比较依据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实际状况并结合有关专家意见综合而定,其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的结果如下:
第一,判断矩阵u-ui,即相对于总的湖南省fdi贸易效应而言,贸易替代效应、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补充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见表2)。
第二,判断矩阵u1-ui表示相对于贸易替代效应而言,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见表3)。另外,相对于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补充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而言,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与u1-ui类似,故计算过程略。
以上各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3、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的特征向量即湖南省fdi贸易效应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权值,其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见表4)。投资动因、投资主体、投资行业以及投资来源国(或地区)这四项因素在影响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三、利用fdi促进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措施
第一,利用fdi时将大型跨国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的重点。进一步开放省内市场,以市场换取大型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管理、从而实现引资的目的;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区位优势,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一批有一定人才、技术优势的开发区,为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制造条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消除大型跨国公司担心技术泄密等后顾之忧,增强其投资信心;以市、县各科技园区为主体,整合提升各类园区,通过“产业园”、“配套园”等有效形式,尽快使重点产业和主攻对象在区内形成集聚效应,为大型跨国公司构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第二,利用fdi时向贸易贡献率高的产业倾斜。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基础工业、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出口创汇型产业,特别是配合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把湖南省十大优势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投资重点;重视大项目的开发和产业链招商,形成利用外资中的规模效应和龙头效应;进一步完善外资行业准入政策,强化外资政策的产业导向。
第三,改善利用fdi扩大当地对外贸易的投资环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实行对外商投资者的国民待遇,利用外资政策从税收激励机制为主的优惠政策转向以公平竞争机制为主的规则政策;科学利用国家和本地的各种优惠政策,按照统一政策、平等待遇、公平竞争的原则,对所得税、信贷、保险等政策进行调整,同时允许对特定区域和产业给予适当优惠措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管理和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张谊浩,王胜英.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1).
2、杨迤.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相关分析[j].世界经济,2002(2).
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实际汇率 对外贸易 城乡就业 结构VAR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每年以8%-12%左右的速度不断增加,2009 年,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同比下降 20.1%和 13.1%,进口增长比率同比下降 6.7%和 14.8%, 外部需求减少和汇率升值的双重冲击对我国的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进口影响显得更为明显。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慢,GDP增长率前三季度分别是8.1%、7.6%、7.4%,2013年前三季度GDP增加速度达到7.8%,经济增长中绝大部分的是由对外贸易带来的。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2.5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9976.9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后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6.5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0.4%;进口5.92万亿人民币,增长6.7%;贸易顺差6770.6亿元人民币,扩大58.5%。巨大的贸易余额对人民币升值带来了压力。
从2005年开始,人民币对美元的累计升值已经达11%,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9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指数较8月出现小幅升值,而REER累积升值,对我国出口增速带来明显的抑制作用,由于汇率变化的滞后效应,强势的人民币将继续对未来出口增长构成压制。REER升值反映了本国国际收支盈余,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同时也是对一国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反映。美元的疲软可能将持续下去,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的增长将更加依赖于国内需求的增长,同时需要有灵活的汇率政策来加以应对。此外,如果经济增长可以更多体现在服务业的发展上,就将进一步带动城市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带动消费和就业的增长。2012年以来,我国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但是尽管如此,由于经济形势对就业产生一定的滞后影响,2013年就业形势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因此,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是否对中国就业形势产生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变化是否会对中国就业形势带来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在中国经济市场形势下如何实施汇率政策以及贸易政策来缓解我国就业问题是值得目前探讨的重点。
文献回顾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国外学者Morten O. Ravn(2010)等人通过面板SVAR研究发现政府支出的增加带来私人消费的增加、恶化贸易平衡、以及有效汇率的贬值。Mehmet Ivrendi等(2010)通过SVECM模型研究货币冲击、贸易平衡以及汇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价格水平下降,产出的减少,汇率升值,在短期改善贸易平衡。学者Kazunobu Hayakawa(2009)对东亚洲汇率波动和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东亚洲中间产品贸易受汇率波动的影响更为严重,并且负面影响程度大于关税对贸易的影响。
马歇尔-勒纳条件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只有在其进口商品国内的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与其出口商品国外的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时,其货币对外币的贬值及由此带来的进出口商品价格的涨跌才能改善外汇收支的状况;两者之和小于 1,外汇收支会恶化;两者之和等于1,外汇收支状况不变。卢向前和戴国强等(2005)的研究发现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国成立。谷宇、高铁梅(2007)从人民币汇率波动性与进出口关系的研究认为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将对出口产生负向冲击的结果。李广众和Voon(2004)关注了汇率波动性对制造业不同部门的影响,他们的研究表明汇率波动性对制造业中各细分行业出口的影响是不同的,并不都表现为负向冲击。叶芳、朱孟楠(2012)运用面板数据研究表明,人民币有效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但总体而言,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并不大。黄锦明(2010)通过实证分析发展中国的进口贸易在长期内主要受国内收入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的影响。在短期,只有进口贸易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关于贸易与就业的理论,比较典型的理论有H-O-S理论,认为国家生产要素禀赋之间的差异是导致国家之间形成贸易关系的主要原因。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资金、技术相对丰裕,劳动力成本高昂且相对稀缺,而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相对短缺,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而且丰富。由此,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情况会随着国际贸易的影响而变化,并且能够反过来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其次有凯恩斯的贸易乘数理论,认为贸易顺差能够通过增加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增加国内有效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国内就业水平。有国外学者认为对外贸易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筛选意愿和劳动者搜寻工作的匹配成本,从而降低了就业水平。AlessIia lo Turco(2013)认为进口和出口之间存在互补效应,这在高贸易强度的公司得到加强,只有高强度出口似乎才能促进劳动力技能升级,公司国际化带来的就业效应对公司生产规模带来积极的影响。国内学者对国际贸易与就业的影响的研究主要是实证研究,冯其云、朱彤(2012)利用中国 2001-2010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差异,认为进口的就业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出口对各地区的就业均为显著正向效应。陈昊(2011)运用面板数据从进口、出口、贸易顺差三个层面考察对外贸易对中国城镇就业水平当期和滞后影响的调整,认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就业抵消效应依然明显,且存在时滞摩擦。还有学者通过地方性的对外贸易与就业的实证的研究发展,短期内对外贸易出口不仅没有促进就业增长,反而对失业人数增加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文献回顾发现,不少学者研究汇率与进出口的关系,但很少将其对就业的影响包括进去;尽管不少学者研究就业的问题,但很少考虑汇率变动的因素。汇率变化影响一国的进出口,而进出口贸易的变化又通过要素价格影响劳动力市场,进而影响就业。鉴于人民币汇率、进出口、GDP 和就业之间客观存在的内生性关系,本文通过构建结构 VAR 模型对其动态的影响进行研究。
数据描述和分析
(一)数据描述
本文选取1980-2011年度数据。实际汇率采用了 IMF 的实际有效汇REER指数,人民币对主要国家货币加权实际汇率更能综合反映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与其他汇率指标相比,实际有效汇率能更好地反映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此外,实际有效汇率还能更好地表示出汇率的波动性。REER 的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 IFS数据库。对外开放程度 IMP,用进出口额占 GDP 的比重来表示,城乡就业结构差异(DUR)用城乡就业人数之比来表示,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为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所有变量均进行了对数化处理。
(二)数据平稳性检验及模型稳定性检验
SVAR模型是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需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根据AIC和SC原则,确定最佳滞后阶数为1阶,所以可以建立VAR模型,进一步确定SVAR模型进行参数约束,识别SVAR模型。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本文研究采用EVIEWS6.0进行。
单位根检验方程包括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0指检验方程不包括常数项或时间趋势项。滞后阶数根据 SIC准则自动选择。
根据表1, REER、EXP、DUR在1%的显著性水平是一阶差分平稳的,即各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因此,需要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Johanson协整检验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其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至少存在一个协整方程,模型中各内生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另外,被估计的模型所有根的模小于并且位于单位圆内,如图1所示,因此模型是稳定的。
实证分析―SVAR模型的识别
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是研究变量间动态冲击效应较成熟的方法,它是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提出的。一个n元p阶的SVAR模型:
若A可逆,则
其中,
一般而言,简化式残差μt是结构式残差εt的线性组合,是一种复合冲击。对于n元p阶SVAR模型,需对结构式施加n(n-1)/2限制条件才能识别结构冲击。本文建立的SVAR模型含有3个内生变量,即n =3,需施加3个约束条件。本文采用 Amisano & Giannini(1997)提出的AB模型来识别结构冲击,即分别对A、B矩阵施加短期约束,将B设为单位矩阵,A矩阵的主对角元素设为1,本文SVAR中变量的排列顺序为:实际汇率、贸易开放程度、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一般根据经济理论有长期和短期约束,长期约束最简单的就是零约束,本文所选取的三个变量之间有着较强的相互影响关系,因此选择短期约束,根据经济意义,约束条件为:进出口贸易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认为进出口贸易与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动之间当期不存在相互影响,所以a23=0,a32=0,实际有效汇率REER对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可能产生影响,但是可以认为当期不存在影响,所以a31=0,应用EVIEWS6.0对三个模型分别进行估计,从而可得矩阵A的解。
结果分析
(一)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用于衡量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能够比较直观地刻画出变量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及其效应,本文选取默认滞后期为10。根据图2所示,就业结构差异的增量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冲击起初是没有响应的,但从第二期开始逐渐变为负,到第3期开始逐渐趋于平缓,接近于-0.2个百分点,这说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就业结构差异几乎没有影响,但后期会增加就业结构差异,并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会扩大城乡就业结构差异。图3表明,就业结构差异的增量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国的实际应用相吻合,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逐步深入,市场体制、汇率调节的作用越来越大。
进出口贸易冲击对就业结构差异增量的影响如图4和图5所示,图4中,就业结构差异对进出口贸易冲击的响应首先是正的,并且在第三期达到最大,之后开始下降,长期来看,接近于0.4个百分点,这表明,进出口贸易短期内扩大了就业结构差异,但从长期来看,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控制了就业结构差异的增加。这与凯恩斯贸易乘数理论一致,在这期间,城乡就业结构差异的增量是不断增加,如图5所示。
(二)方差分解分析
应函数描述的是S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而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来度量)的贡献度,以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表2 是跨期为20的城乡就业差异增量的方差分解。从表2看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城乡就业结构差异增量的影响是逐期增强的,而进出口贸易对城乡就业结构差异的影响先是迅速增强,然后增加速度变缓,但是预测依然有增加的趋势。由表2可以明显看出,进出口贸易对就业结构差异增量的作用明显大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就业结构差异的影响,如在第20期,就业结构差异增量的预测方差48.5%可以由进出口贸易的变动来解释,而只有10.1%可以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来解释,这可能是汇率影响进出口,从而影响国内城乡就业需要一定的时滞。
结论
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城乡就业结构没有影响(城乡就业结构差异的增量对实际有效汇率冲击的响应在短期内接近于零),但是从长期来看,实际有效汇率加剧了城乡就业结构差异(城乡就业结构差异增量对实际有效汇率冲击的响应长期内为负增长)。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短期能够迅速扩大我国城乡就业差异,但长期来看,进出口贸易对就业差异的影响将会一直存在(城乡就业结构差距增量对进出口贸易冲击的响应长期内趋于稳定不变)。
从以上结论可以看出,人民币有效汇率虽然对我国城乡就业结构差异的影响不大,但在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情况下,政府也不能忽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要理性地看待人民币升值。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对城乡就业的作用逐步增强,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达到60%以上,在国内消费持续低迷的今天,出口拉动就业的道路已经成为我们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也不能完全依靠对外贸易来解决就业问题,在当前人力资源的供求出现结构性矛盾时,要满足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要求,必须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增加科技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来缓解我国紧张的就业形势。政府要改变观念,响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要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贸易发展,以乡镇企业带动小城镇和农村的发展,以此来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村失业问题,最终缩小城乡差距。
参考文献:
1.Morten O.Ravn, StephanieSchmitt-Grohe,MartinUribe. Consumption,government spending,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12(59)
2.Mehmet Ivrendi, Bulent Guloglu. Monetary shocks, exchange rates and trade balances: Evidence from inflation targeting countries[J].Economic Modelling 2010(27)
3.Kazunobu Hayakawa, Fukunari Kimura.The effect of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on international tradein East Asia[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nternational Economies,2009(23)
4.古晓慧.中美贸易是否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J].商场现代化,2008(9)
5.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5(5)
6.谷宇,高铁梅.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7(10)
7.李广众,Lan P. Voon.实际汇率错位汇率波动性及其对制造业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1978-1998平行数据研究[J].管理世界,2004(11)
8.叶芳,朱孟楠.FDI、人民币有效汇率对我国区域间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2(5)
9.黄锦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1995-2009年季度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9)
10.Pissarides C A.Short-Run Dynamic of Unemployment,Vacancies,and Real Wages[J].American Econimic Review,1985(75)
11.Elhanan Helpman.Oleg Itaskhoki and Stephen Redding.Ineduality and Unemployment in a Global Economy[J].Econometrica,2010(4)
12.AlessIia lo Turco and Daniela Maggioni.Does Trade Foster Employment Growth in Emerging Markets?Evidence from Turkey[J].World Development 2013,Vol. 52
13.冯其云,朱彤.中国对外贸易对就业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2(12)
14.陈昊.中国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基于匹配视角的省际数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0)
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进口贸易 东盟 经济增长
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研究回顾
(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关于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亚当斯密提出了“剩余的出路”理论,认为将国内闲置的资源用来生产产品并将之出口,会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罗伯特逊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命题。而关于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直观、最经典的莫过于凯恩斯的国民经济恒等式(用支出法表示) :Y(GDP)=C+G+I+(EX-IM)。凯恩斯认为出口是可以使一国GDP增加的因素,而进口是使一国GDP减少的因素,即凯恩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大卫李嘉图指出:通过进口从国外获得较便宜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及原材料,就能稳定物价,阻止工资上涨,保证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约翰穆勒认为,通过进口本国缺乏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物质资料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储蓄的增加,从而获得资本积累的增加;罗伯特逊认为进口是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等。
国内学者从实证角度(梁琛等,2004;苏均和,2004;刘晓鹏等,2001)分析了进出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结论如下:梁琛等认为我国的进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三者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进口增长与GDP增长之间存在着互为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而出口仅能在短期内单向促进经济增长;苏均和认为应该对进口和出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进行再认识,他在文章中实证指出,进口不但能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其贡献度比出口要大;刘晓鹏揭示了我国进口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并论证了为什么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弱相关性,也即进口在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方面,其重要性大大超过了出口。
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基本情况
东盟(文莱、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与我国毗邻,目前拥有450万平方公里国土、约5亿人口,GDP接近1万亿美元,是我国比较稳定的贸易伙伴。1978-2007年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见表1)。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逐年扩大,且增速较快。据中国海关统计,1990年至2003年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年均增长20.86%,比同期中国整体对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快4.25%。2007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额突破2000亿美元,达到2025.08亿美元,是1978年的近2000倍。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都是中方顺差(1987年例外)。自1993年起,中方出现逆差并且逆差逐年扩大。2000年,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达48.4亿美元,东盟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主要地区之一。2004年,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增至20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3%,是我国第四大贸易逆差地区。2005-2007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逆差也平均保持在180亿美元以上。
从东盟进口与我国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本文根据1985-2004年中国对东盟进口和GDP的情况绘制散点图(见图1、图2)。
从图1、图2可以看出,进口和经济增长的趋势基本相同,进口和GDP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关系。
先对GDP和进口数据进行整理并取对数。由于GDP中包含有净出口额EX-IM,所以将其剔除,得到新的GDP,由于外贸对GDP的影响具有时滞效应,本滞后一期的分析。对1985-2007年的有关数据处理后用Eviews对从东盟进口对数增长率与GDP对数增长率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当年进口每增加1%,促进经济下一年增长0.5133%;本例中S.E=0.094099,比较小,说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比较强的函数关系,代表性比较好;R-square=0.988244,说明样本回归直线的解释能力为98.82%,表示我国GDP的总变差中,由解释变量从东盟进口值解释的部分占98.82%,或者是,我国GDP变动的98.82%均可以从样本回归直线中得到解释,模拟的拟合优度比较高。同时,T=93.03090,说明从东盟进口对我国GDP有着显著性影响。
从东盟进口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对东盟市场存在原材料依赖,对东盟进口原材料需求增加,导致逆差进一步扩大,生产性资料的进口无疑会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随着我国近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东盟进口的原材料也在增加,并且出现较大的逆差现象。如2004年1-5月份我国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进口的木材及其制品分别为2亿美元、2.6亿美元,仅这一项两个合计逆差就达到4.48亿美元。
大量进口零关税的商品,有利于稳定物价,优化我国商品结构,促进经济增长。2002年我国与东盟签订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拟在10年之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且规定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从2004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早期收获计划。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是使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近600种农产品实施零关税,而在这些商品中我国的竞争力弱于东盟,因此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之后,我国会进一步扩大对这些商品的进口,而他们的进口有利于稳定物价,改善农产品商品结构,最终促进经济增长。
从生产率角度看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要素供给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要素供给投入的增加包括资本和劳动供给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包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质量的提高及制度创新、技术进步等。西蒙库兹尼次认为“与现代经济增长相联系的按人口平均产值的高增长率,应主要归功于生产率的高增长率,即单位投入的高增长率”;“劳动力和资本质量的改进不是由资源的任何额外投入所引起的改进,是近代经济增长具有突出特征的按人口平均产值高增长率的主要原因”。这些要素与进口和利用外资关系密切,因为在进口的商品和服务中包含了大量的先进资本和技术,在当年是以静态的数字加入GDP总额中,大量的先进机器设备和技术的进口将带动科技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我国从东盟10国进口的商品中,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超过50%,其中从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进口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占60%,这些对经济的增长是有利的。
另外,约翰穆勒认为,通过贸易可以得到该国经济获得持续进行所必须或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料,从东盟进口的机器设备并非我国不能生产,而是基于比较利益的需要。马克斯科登提出,大量进口投资品,会使国内投资品对消费品相对价格降低,投资成本下降,投资率的提高无疑会带动经济增长率的上升。
参考文献
1.王勤著.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新格局.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2.刘晓鹏.我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中国经济问题,2001(4)
3.梁琛.进出口与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中原工学院学报,2003
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高职;第一次课
记得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第一节课,如果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得体的幽默让学生笑起来: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那么,你就成功了如果这样,而且今后也不懈怠,我敢说,你绝对成功了。”可见,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良好的第一印象,会成为此后师生交往的感情基础,也会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焕发课堂活力的内驱力;因此,上好第一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上好第一节课昵?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高职《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为例,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引起学生的重视
首先,我向同学们介绍《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是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一门培养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然后,我向大家提问: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培养目标是什么?未来面临的就业岗位是什么?这些岗位需要什么样的核心能力?然后,告诉同学们《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是培养“进出口业务处理能力”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在进出口业务中完成贸易准备、交易磋商、合同履行、业务善后等工作,具备从事外贸业务操作的基本职业能力。因此,本课程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然后,我向同学们介绍《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也是一门与考证密切联系的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进出口环节相关的知识并培养相应的操作技能。从下图1中我们看到与进出口环节知识直接关联的资格证书有外销员、报检员、货代员、报关员、单证员、跟单员等职业资格证书,要考取这些证书,就离不开这门课程的知识铺垫,所以,我们说本课程是与考证密切联系的课程。
图1 国贸类职业资格证书与进出口业务环节的对应关系
接着,介绍本课程在本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前置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剑桥商务英语》等,通过引入国际贸易概念、政策、贸易区域以及相关的商务英语知识,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语言基础;后续课程包括《外贸单证实务》、《报关业务》、《外贸函电》等,是对《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中所涉及业务环节知识与技能的细分与深化训练,进一步完善了外贸从业人员所必需的能力要求。
通过以上介绍,同学们明确了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知道这门学科关乎他们的将来,对其发展有价值,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搭建课程整体框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对同学们未来就业的外贸业务岗位进行分析,明确应掌握的职业能力,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如下课程目标:A.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出口和进口各个业务环节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掌握出口和进易的程序和方法;深入了解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及法律知识;了解其它贸易方式。B.能力目标:具备进出口贸易合同磋商能力、进出口贸易合同签订能力、进出口贸易合同履行能力。C.素质目标: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该具备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基本素质。
要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考核方式做了改革,我们要求学生以3-5人为一组,成立贸易公司,每个公司要模拟完成一项商品的进出口业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相关进出口贸易知识。接着,向学生提问:要完成一笔出口业务,需要经过哪些程序?通过学生的参与,明确了一笔交易的业务流程是:交易前的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的履行、业务善后。本课程教学将按照外贸业务流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打破传统的章节式课程结构,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结构,在每个项目中,我们安排了若干个学习型工作任务,以项目为单元组织教学,以期达到相应能力。为了很好的实施教学活动,我们将在以后学习中把学习情境和工作场景相对接,探索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把本课中合同履行的部分内容如备货、报关等安排到黑旋风锯业股份有限公司、宜昌海关、集装箱码头进行,体现开放性、实践性的课程特色。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就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树立良好形象,建立良好的首因效应
除了以上课程设计外,在第一次课中教师还应注意建立起良好的首因效应。教育心理学表明: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接触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会对他人产生一定的定势作用。在教学中,运用好定势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第一次课学生都存在着极强的好奇心理,他们渴望认识任课教师、领略教师的教学风采、了解课程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关键的一课,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对学习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首先,树立良好形象,把美带给学生。教师走进教室,N双眼睛从头到脚无数次地打量你,看得你毛骨悚然,心里发虚。笔者认为:如果之前没有充分的准备,这些犀利挑剔的眼光足以打败我们内心原本的那份坚定和自信可是别忘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新学期,这个时候他们最能够听得进去老师的每一句话,我们不妨利用这次机会,在这些“嫩”学生面前好好“SHOW”一把。在走进教室前,最好是修饰一下自己,包括发型、个人的衣着服饰等,一方面是彰显出你良好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对学生的重视程度。如男老师可打扮得帅气大方,女老师打扮端庄漂亮,自己不但信心倍增,心情也会跟着好起来,学生自然就把目光自然投射在老师的身上。
其次,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知识在传播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师生情感因素。在第一堂课中,老师要十分注重自己情感的发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其实都应该包含“情”,通过饱满的情绪、昂扬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上课时充分利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面带微笑。实践证明:和蔼可亲的笑容会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由的动脑思考,充分发挥主观积极性。而教师若利用通常意义上的“板面孔、不苟言笑”的严肃形象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属于一种不甚妥当的行为!其结果会导致学生对老师是敬畏而不是敬重。另外,充分利用心灵的窗口――眼睛去跟学生交流信息和情感,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课过程中,老师可采用环视和注视的相结合的方法管理听课秩序。环视使每个同学都感觉到老师在注意自己,因而能专心听讲。注视,可制止学生的违规行为,既代替了口头批评免得影响其他同学,又不伤害违纪学生的自尊心,一举两得,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学生自信心
自信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自信心是学生成长动力系统中最强的源动力,也是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佳法宝。然而现实中,由于社会上对高职院校地位的认同较低,许多高职学生自认不如别人,如果不能正视现实和自己的新角色,没有进行恰当的心理调适,很可能会终日郁郁寡欢、不思进取,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在第一次课中,我会利用一切机会去鼓励学生,赏识学生,通过介绍我校的一些优秀毕业生去激励学生,使这些人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一种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学习、工作经历会对他们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够取得榜样一样的成绩,并进而内化成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之,第一次课的教学是为我们整学期教学所作的准备与铺垫,教师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信心,学生就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学活动也将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参考文献:
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范文6
贸易转型的另一个特点是转口贸易转向离岸贸易,转口贸易增长放缓,离岸贸易迅速崛起。所谓离岸贸易是指香港从事的无须途经本港的对外贸易活动,它和转口贸易的主要区别在于有关货品是从货源地直接运往目的地,没有在香港清关。长期以来,香港政府并没有把离岸贸易列入外贸统计范围,而是作为服务输出计算这类贸易活动的服务增加值,并列入“有关贸易的服务”项目之中。最近政府才正式统计离岸贸易,并列出1999和2000年两个年度的统计数字。尽管如此,由于“有关贸易的服务”超过八成是离岸贸易,我们仍可从该项目的表现去分析离岸贸易的发展变化。1996-2000年间香港转口贸易每年平均只增加3.8%,但“有关贸易的服务”增加值却每年劲升11.4%,有关贸易的服务增加值与传统贸易业增加值的比率从不足三成提高至44%。另据香港贸发局的统计数字,1997年香港离岸贸易总额约1万亿港元,相当于转口贸易总额的84.5%,2000年离岸贸易额增加到1.4万亿港元,开始超过当年的转口贸易额;三年间离岸贸易额年均增加10.6%,也大大高于同期转口贸易的升幅。离岸贸易的崛起,一方面是由于广东省以外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制造的加快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内地贸易支援服务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港口迅速崛起的直接结果。根据调查,大多数的贸易改在离岸进行主要是为了节省运费,或应客户要求从内地直接付运。但迄今为止离岸贸易处理的货品仍以中低档次的大宗产品为主,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如珠宝和钟表等则仍主要通过香港转口。
贸易转型的第三个特点是加工贸易转向非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比重下降,非加工贸易比重上升。据政府统计,1999-2001年间香港和内地贸易总额平均每年上升7.8%,其中涉及外发加工的贸易额只增长4.6%,非加工贸易却劲升14.3%,加工贸易比重由68.4%降至64.5%,平均每年下降约两个百分点;2002年上半年香港和内地贸易额只增长2.3%,其中加工贸易更下跌7.8%,非加工贸易却急升21.2%。非加工贸易比重不断上升的原因,包括内地企业货品通过香港转口的数量不断增加、跨国公司在内地设立生产基地及直接采购再通过香港出口数量继续上升、香港在内地投资重点转向基础设施和服务业令加工贸易发展后劲不足以及加工贸易货品更多地改为离岸付运等等。由于20年来转口中心的发展得益于加工贸易,因而近几年加工贸易增长放缓也就成了影响香港外贸表现的“诱因”。从理论上讲,非加工贸易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香港的贸易中介地位和功能。近几年香港与内地的非加工贸易增长速度,与内地进出口贸易升幅相差不大,说明香港作为贸易纯中介地位并非像一般估计的那样出现大幅下降,影响香港本地贸易增长的反而是过去带动香港经济起飞的加工贸易。
效应与影响
贸易转型既有正面的扩张效应,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作用。从正面效应看,一是贸易转型的结果使香港贸易形式更趋多元化。包括本地产品出口、离岸贸易、加工贸易和非加工贸易在内的各种贸易形式层出不穷,形成传统贸易与离岸贸易、加工贸易与非加工贸易并驾齐驱的局面。贸易形态的发展,特别是离岸贸易的崛起,拓宽了香港贸易中心的市场腹地,使香港贸易公司可以不同贸易模式更好地满足各类客户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提升香港的贸易功能,扩充香港贸易中心的能量。二是提升了香港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20年来香港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转口贸易的发展,使香港外贸总量在全球的排名从1980年的第21位大幅提高到1997年的第8位。近几年香港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有所下降,主要是离岸贸易并没有计入贸易统计当中,若加入离岸贸易数字,香港的排名将大大超前。三是贸易转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过去20年转口贸易的发展使进出口贸易成为香港经济的龙头行业,进出口贸易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80年代初的10%左右提高到2000年的18%。近几年离岸贸易的发展则主要体现在香港贸易服务的快速增长。据政府统计,1980-1995年间有关贸易的服务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5%左右,2000年这一比重迅速提高至8.4%,充分反映离岸贸易加快崛起的现实。若加上同期进出口贸易业的增加值,香港全部贸易及有关贸易的服务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80年14.6%提高到2000年26.3%。即贸易转型从总体上看不但没有影响外贸在香港经济中的龙头地位,反而不断强化这一地位。1980-1995年期间以转口贸易为主体的进出口贸易至少带动香港GDP每年增长1.2个百分点,占同期GDP平均升幅的两成左右。1996-2000年有关贸易的服务增加值增量占同期GDP增量的24%,超过进出口贸易业的22%和金融业的21%,成为香港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
由此可见,20年来贸易转型产生的巨大扩张效应有力地推动了香港经济发展,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成为香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之一。如果没有贸易转型和发展,就不会有香港今天的贸易中心地位和在困难中仍有亮点的经济表现,近几年香港的经济问题也许会更大和更严重。
但也要看到,贸易转型对香港仍带来一定的影响。首先是香港传统贸易在中国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下降。90年代初香港和内地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值的比重曾接近50%,其后逐步下降,近几年跌势加剧,比重从1997年的44%急降至2001年的31%,2002年1-8月又进一步跌至28%,反映越来越多的内地货物通过香港以外的其他各种途径直接运往世界各地。其次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于各种贸易形式对本地经济的贡献相差甚大(2000年本地产品出口附加值比率约40%,转口为21.1%,离岸贸易只有8.6%),贸易形态从高附加值转向低附加值,必会影响本地经济表现。以离岸贸易为例,1997-2000年香港离岸贸易增加约4000亿元,这些货物若全部经由香港转口,香港经济增长率每年平均可提升1个百分点。即如果香港转口贸易更多地采用外地付运方式,相对减少对香港贸易服务的依赖,最终会降低本地经济增长率。与此同时,各种贸易形式对本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也不一样:本地产品出口至少可惠及本地制造业、进出口贸易业和贸易支援服务业,因而对经济的影响面最广,对消费和投资的带动作用也最大;转口贸易只惠及进出口贸易业和贸易支援服务业,其影响面和带动作用要小于本地出口;离岸贸易仅惠及部分贸易支援服务行业,其影响面和带动作用也最小。再次是对各有关行业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香港贸发局调查,中国产品直接付运或转运安排地点差别甚大,影响最大的运输行业,由香港安排的占不足两成;其他分别是测试和证明、仲裁和保险,由香港安排的比例占40%-68%不等;影响最小是贸易融资,仍有超过8成在香港进行。最后是对本地就业的影响。贸易转型对本地就业的影响极大,20年来随着本地加工贸易制造业的外移,香港制造业就业人数由过去百万大军减至目前不足30万人,即使加上贸易支援服务行业的全部就业人口,也仍低于高峰期制造业的就业人数。1997-2000年香港离岸贸易增加4000亿元,这些贸易若以转口形式进行,仅本地运输行业就可增加约3万个就业机会。
趋势与前景
香港贸易转型的前景取决于如下几项影响因素:一是珠三角贸易支援服务的发展。珠三角贸易支援服务特别是港口群的崛起和发展是近几年香港贸易转型加速的主要原因之一。未来随着贸易支援服务的进一步改善,珠三角对香港贸易支持服务的依赖将会相对减少,香港贸易转型也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转口贸易将更多地转向离岸贸易。以货柜运输为例,九十年代中以前,珠三角货柜经香港出口比重高达90%,去年已降至70%左右,估计到2010年将进一步降至50%左右。二是中国入世和市场开放效应。加入WTO后随着贸易条件的不断改善,内地进出口贸易将进一步扩张,预计今后10年将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内地进出口贸易总量将由2002年6000亿美元增加到12000亿美元。水涨船高,香港和内地的贸易量也会随着增加。与此同时,外商将直接进入内地搞分销和采购,香港贸易公司也将更多地进入内地并从内地直接出口,这将进一步推动香港的贸易转型及促进离岸贸易的发展。三是香港物流发展政策。香港特区政府十分重视物流业的发展,2000年施政报告把发展物流业列为重要政策,并设立了专责机构加以推动,2002年财政预算案把物流业列为未来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加上最近政府进一步开放第5航权,这些都为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也要看到,香港发展物流业起步慢、成本高、缺乏经验和优惠及人才不足,且面对邻近地区的激烈竞争。新加坡物流发展比香港要早10年,现在已是亚太区最重要的物流中心之一。珠三角的物流发展规划十分庞大且超前,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都把物流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珠三角物业的崛起一方面为香港提供了新的合作机会,但另一方面也在贸易支援服务领域给香港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