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知识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质量体系知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质量体系知识培训

质量体系知识培训范文1

关键词: 临床实习;实习生;临床医学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286-01

0引言

医学是处理健康定义中的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的状态的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有其自身的特点。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结合实际的过程,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关键阶段。临床实习不仅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上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它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更能使学生热爱本专业、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激发他们对本专业的求知欲,从而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要保证学生的实习工作得以顺利的完成,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岗前培训,它也是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的必要条件。

1建立健全学校的教学与实习管理制度

学校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临床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十分重要。因为,要想调动临床教学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必须要制定一定的具体措施,增强对临床教学的管理。我院长期以来,一直重视临床教学工作,多年来,我院的教学管理制度逐渐成熟,逐渐具体化,有效地规范了临床实习的管理。

2增强学生职业道德观念

医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为病人服务,他们的工作就是尽最大的努力来恢复病人的健康。所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保护人民的健康是医务人员的天职,为了履行这一天职他或她要贡献自己的知识和良知”——《赫尔辛基宣言》。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医务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掌握医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及其技能,我们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医务人员,进而成为一名出色的医务人员。因此,在学生临床实习的初期,我们就要教育他们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做一个有责任感,关爱病人,忠于职守的人。

3加强医疗安全教育

随着医学法律知识的普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所以,医务人员在行医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同时,从多年的教学及其临床的工作经验中,我们知道,在进入临床实习后,学生所发生的医疗事故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依赖带教教师-产生自满心理-产生错误心理。所以,在学生实习前,学校要组织学生学习或者是重温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民法》和《医疗卫生法》等,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在培训学生操作规程和护理常规时,要随时发现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并指出他们,例如,抢救危重病人时的安慰性语言、特殊药品的使用和管理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克服困难,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4病历和处方书写的规范性

病历是医务工作者记录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检查、诊断、治疗等医疗活动的过程。它不仅是对临床实践工作的总结,同时也是处理医疗纠纷和探索疾病规律的法律依据。所以,培训实习生有关病历书写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要求等方面的内容,我们要培训学生明白正确书写病历的重要性及其相关要求,从而使他们重视及规范病历书写,这就要求我们在培训过程中,要让他们明白理解有关病历书写的意义、目的及其主要内容。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书写处方的质量,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巩固他们书写处方的相关知识及其管理规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医务人员。

5增强心理疏导,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在临床实习前,学生会对对临床工作产生一种新鲜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角色的转变。然而,当他们进入这一环境时,这又会使他们产生一定的陌生感,从而产生一定的焦虑和恐惧,他们担心自己的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动作做的也不够到位,害怕因此而遭到病人的拒绝和带教教师的责备等等,进而会加深他们的紧张、焦虑以及郁闷的情绪。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请一些科室的比较专业的前辈以及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从多个方面给予疏导。从而,逐渐消除他们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

总之,学校应该采取多方位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应该及时地处理学生在实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量满足,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他们的焦虑感和恐惧感,让他们很好地适应环境,做好角色的转换。

质量体系知识培训范文2

论文关键词:文化教育;培训质量;管理模式;教学方法

影响培训质量的因素众多,包括培训项目的时效性、师资力量的配备、培训软硬件设施的支撑及培训过程的管理等诸多方面。而目前电力企业对培训质量的控制往往侧重于自上而下的管理,培训内容也侧重于对员工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方面的培训,而对学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员工工作热情的激发等企业文化的引领和宣贯认识不足。

一、在电力企业培训中引入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以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庆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安庆培训基地”)为例,2010年全年共完成省公司培训任务64期,培训2570人次,65200人·天;学员对培训综合服务、培训质量平均满意率都在95%以上。但冷静思考后我们发现,质量满意率是学员对每期培训班综合评估后的平均数据,无法掌握学员经过培训后在工作中岗位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是否显著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培训质量的控制应该注重培训过程中对学员自身能动性的培养,加强学员对企业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使学员能从主观上自觉地以公司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从而达到企业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什么是企业文化?首先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发生、发展、延伸的历史,以及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价值信仰、人生观念和承载着这些的有形的文学、艺术著作、宗教仪轨、建筑等等,无形的(或者用联合国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风俗、习惯、艺术形式等等。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从创立到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和承载的有形的、无形的文化理念。这个文化不仅由企业内员工共同构成,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员工。

所以,企业文化的教育和培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培养共同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从而获得彼此的认同并形成凝聚力。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就是不仅要让他们成为“企业的人”,还要使他们成为有企业认同感的人。这对企业和员工都非常重要。

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梅奥(George EltonMyao)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著名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企业中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生产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外部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因素和被团体接受的融洽感和归属感。美国企业正是通过不断培育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具有一个大多数员工都认可的共同理想和使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提供了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

在电力企业中尤其是这样,企业安全工作的关键就是企业员工的责任心,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因为技术要求很高,工作难度很大造成的,恰恰是简单的工作,出现了低级错误,出现了习惯性违章,而这些问题如果员工的责任心强一些完全可以避免。

电力企业培训部门是大力宣传、引导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桥头堡,如何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培训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催化剂作用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结合安庆培训基地在培训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谈一点个人的拙见,供大家商榷。

二、多样化的实训教学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实训教学管理过程中,是采用军事化管理方式,还是制度化管理方式,或是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培训对象、时间、用法不同,实施的培训效果也不同。

譬如,对新入职的员工、退伍士兵的培训,就可以采用军事化管理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约束学员的行为,既减少了安全隐患,又使学员自觉地把军训中养成的不怕吃苦、严于律己的顽强作风带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安庆培训基地自2004年开始承担省公司退伍士兵的岗前培训工作,一直采用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实行班主任三次点名制度和请假制度,成立班级临时党支部,将学员学习成绩、日常行为表现按7∶3进行量化考核,每月一考核并作为优秀学员评定的重要依据,同时报省人力资源部备案。严格的管理使学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为上严格规范,保证了培训高质量的完成。学员在培训中形成严明的纪律、良好的习惯、严谨的作风,为更好地适应电力工作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在岗人员的技能培训可采用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一方面使学员在制度约束下规范操作行为,必须严格遵守实训室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加强学员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学员毕竟年龄和性格比较成熟,都有各自的家庭和工作。在管理方式上应该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朋友加兄弟的感情与学员沟通、交流,使师生关系和实训质量达到较好的效果。无论培训期的长短,我们都在培训班里挑选两位班长,一个负责学习,一个负责生活,配合班主任了解并及时解决学员学习、生活包括饮食起居等方面的问题,给学员一种“家”感受,这样整个培训过程就会更自然、亲切、和谐。

总之,作为培训机构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应该将自己“教育者”的位置转为“服务者”的位置,将人文关怀和规范严格的管理相结合,在培训管理上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样化的“企业文化”教学形式

“企业文化”教学并不是教科书式的照本宣科,培训过程中可以在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团队沟通与合作方面开设专题讲座。比如安庆培训基地对2010年新进员工培训开设了《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电力企业》专题讲座引领了新员工努力的方向,针对农电培训师培训班开设的《培训师的教学方法与授课技巧》广泛地激发了学员的兴趣,开阔了学员的视野,得到学员一致好评。

其次,还可以开展宣传企业文化的主题演讲,让学员深层次地理解企业文化。2009年笔者在国家电网技术学院承担第一期新进员工培训工作,学院就组织《弘扬国网企业文化,争做优秀员工》的主题演讲。学员们饱含激情的演讲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学员还是老师,心灵上的震撼和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一定会转化为巨大的动力。

组织学员进行技术交流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员广泛交流工作经验,以增进学员的相互了解,加深学员的友谊。记得在一次全省用电检查员岗位技能培训班技术交流会上,在谈到工作中查处用户反窃电行为时,一位学员甚至留下了激动的眼泪,全场对他爱岗敬业的精神报以热烈的掌声。

无论采用什么教学形式,加强文化思想培训、传播公司优秀文化是电力企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时必须重视的环节。

四、优秀的培训师是宣传“企业文化”的排头兵

培训师是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正如一个大学与另一个大学的区别最终是教师水平的区别,一个培训机构与另一个培训机构的区别,最终也是培训师资教学能力的区别。通常培训机构都把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提高师资的培训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诚然,优秀的培训师首先应该是这个专业领域的专家、精英,并且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把该领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乃至技巧、窍门和前沿技术传授给学员。学员才会认同你,才愿意与你交流沟通。

优秀的培训师还要怀着一颗热爱和敬重培训事业的心,在传授学员技能的同时还用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品格感染着学员。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员以深刻的影响,如果老师不能遵守上课时间,学员就会很懒散;老师备课不充分,学员的学习态度就更不认真。因此培训师应该有意识地用优良的职业素养和品格影响参加培训的学员,让学员获得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做一个能积极主动地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人。

除此之外,培训师在教学上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对喜欢迟到的学员,可以诚恳地讲述企业对迟到职工的处罚及由此产生的职业生涯的影响;对缺乏自信、基础较薄弱的学员,可以谆谆善诱地引导他们将有难度的问题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学员自觉向上的积极心理,逐渐形成认真负责、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这时候,学员会发自内心地感谢你、尊重你。

五、结束语

质量体系知识培训范文3

它能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可靠,并满足质量方针、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建材; 质量管理体系; 内部审核

中图分类号: 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国内大多数检测实验室都建立了新的适应本实验室情况的质量管理手册和相关程序文件,适应了新形势对实验室的发展要求,相当一部分也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规范了自身的检测行为,规范了检测市场。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有关内容。

1、 有效完成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工作

目前国际通行的实验室认可准则就是《测试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以下简称认可准则)。据此基本框架建立的质量体系,是文件化、具体化、规范化、模式化的管理体系。故要把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融入到实验室的实际工作系统中,编制属于自己的独立的质量体系文件,以指导本实验室的工作,确保一切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编制好各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必须要对认可准则进行全员培训,这是前提。全员参与,分工编写,共同执行。任务分解,集思广益,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使之融入到质量体系中。

质量负责人根据建立质量体系的筹备计划下达《编制质量体系文件任务书》,并给出统一格式,包括文件名称、类型、编码、编写依据、发放范围、编写日的及要点等,规定编写人、审核人、批准人及各过程文件完成期限。

质量体系文件最重要一点就是切实可行。从管理人员到具体操作人员,每个岗位在编写质量体系文件时,都能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检测过程,做到切实行之有效,避免单纯的纸上谈兵,形式主义。

2、有效进行内部审核

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简称内审,它能动态显示质量体系的运行状况,是实验室自我审核、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一种系统性的活动,是保证质量体系更加有效运作的重要手段,同时是实验室通向管理评审和现场评审的重要环节。所以内审时需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明确内审目的、范围

内审的目的是验证实验室所制定的质量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合性,增强体系自身的免疫力和适应性,使质量体系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处于动态更新之中,保持持续的有效性。范围即质量体系覆盖的范围及其承诺和实施的范围,一般以实验室部门、场所、过程等来表示。

2.2 根据行业特点,制定相应内审计划和检查表

由于实验室内部的分工不同各个行业的特点不同,必须编写不同的内审计划表和检查表。

2.3 成立内审小组,明确分工,相互协助

2.4 开好首末次会议

首次会议是实施内审工作的开端,是审核组全体成员与受审方有关人员共同参加的会议。

末次会议的召开就意味着内审工作的结束,但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的纠正工作,要通过跟踪验证来完成。

3、 有效管理好人力资源

实验室是为社会提供公正检测数据和检验结果的机构,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是搞好实验室质量管理、增强整体实力的首要因素。要求实验室对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和监督,确保各类人员的能力与其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体现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要求。

3.1 确定岗位对人员能力的要求

实验室在内部组织机构和岗位设定时,要根据工作需要和质量体系的要求,识别和确定各工作岗位对人员能力的要求,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与其他部门或岗位之间的关系以及任职条件(资格和能力要求),并在质量体系文件中加以规定。

3.2 对人员能力的评价和资格确认

从所受教育、培训、经验、技能、专业资格和实际能力等方面对人员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岗位聘任资格确认的依据。通过能力评价,一方面利于合理用人,对于能力高于需求的员工委以重任,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对能力满足需求的员工继续任用;对能力低于需求的员工,则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培训,使其能力达到要求。另一方面,可以从整体上把握现有人员能力能否满足实验室当前工作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3.3 人员培训

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实验室的目标和满足员工的发展要求,实验室的目标就是满足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要使培训达到这一目的,培训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实验室目标”的认识,偏重于质量意识教育;二是提高达到实验室目标的能力,偏重于技能教育。员工通过培训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与经验相结合将会使其具备或提高“相应的能力”,不仅会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也为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和掌握与所从事的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技术标准、方法、规范和仪器设备原理等;操作技能、管理技能、沟通技巧等;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加强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学习和教育。

质量体系文件是实施质量管理的依据,实验室必须通过学习、宣贯,使所有与检测活动有关的人员熟悉与之相关的质量体系文件,并在作中执行这程序。

3.4 培训的组织实施

实验室应制定“人员培训控制程序”,并按照程序要求开展培训。培训的基本环节应包括四个方面:

①制定培训计划;②按计划进行培训;③培训考核及效果评价;④保持适当的记录。

3.5 人员的监督

实验室要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足够的日常监督,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过程控制中的偏离或问题,确保这些人员的工作符合质量体系的要求。

总之,以《测试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为指导,结合检测实验室自身实际,不断的动态完善实验室的质量体系管理,提高实验室的业务检测能力,加强检测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产品检测报告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

参考文献:

[1] 胡小媛,许琳. 我国建筑绝热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其前景. 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2002

质量体系知识培训范文4

1.1食品实验室理化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具备样品采集程序及统计技术,加强采样技术管理,将采样工作规范化和统一化。贯彻落实样品采集制度,掌握熟练的采样技巧,确保样品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样品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1.2食品实验室理化检测中的工作要求

分析过程涉及的内容很多,同时要求也较高,对人员的技术能力、仪器设备的管理、实验室的基础设施都有一定的要求。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表现在对样品的前期处理、过程总结、室内审核、登记报告等,抽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实验室要对试验过程中使用的各项新技术、新方法、新措施及控制程序进行分析理化。

1.2.1质量保证人员的要求

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各级检测人员审核制度及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制度;查看技术人员档案,了解技术人员的学习经历、培训及教育情况、及科研成果[2]。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对工作的专业态度都会对影响检验结果,因此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检测结果报告,一般是每一个检验人员完成各自工作职责之后的几个具体数据汇总,将整个检验结果对外公布,接受广大社会群体的检验。由此看来,检验结果不仅仅是检验人员的个人研究成果,它代表的是整个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

1.2.2质量保证仪器设备的要求

实验室中使用仪器必须配置齐全,保证仪器设备性能完好,经得起专业机器的检阅,使得检测工作能顺利进行。建立仪器设备使用制度、维护措施及核查记录制度,操作大型仪器的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素养技术,对其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都要了解清楚,考核合格之后才可上岗。仪器档案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制度,将仪器设备准备计划、采购合同、验收记录、仪器使用说明书、仪器维护工作及报废处理纪律全部记载在档案之中。使用仪器设备之前,要对其进行检定、标识和校准,检验合格之后,仪器还要定期进行维护、核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1.2.3质量保证实验室的要求

实验室研究的主体对象不尽相同,因此,实验室根据不同情况建立技术规范与质量管理体系非常有必要。根据实验过程中检测需要,配置相应的实验设施,对试验过程中可能会对检测工作造成影响的因素加以控制和记录,尽量使设施与环境达到检测标准需求,使得检测工作准确无误。实验室除了配备基础设施外,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验功能配备相应的实验室,及时监测和记录某些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例如:灰尘、辐射、温度、震级等等,将不相容的检测活动隔离开来;针对一些可能会产生污染物质的实验室,将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分离开来。实验室中的用水量、器皿、技术资料、等都需要满足实验要求。

1.3食品实验室理化检测后期工作要求

质量控制与保证是建立在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必须遵守数字修约准则,谨慎选取异常值。对以下数据要着重进行分析研究:处理分析数据的准确记录、数据离群值检验、数据方差分析等等。一个分析机构的整体水平是利用技术,综合分析评价技术的高层次信息,这样分析结果才能全面,数据才能更准确。理化检测的内部质量控制需要分析目标、实验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整体要求,采样、以及样本的贮存等等。进行理化检测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有: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数据处理、报告。

2如何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在质量体系中的管理功能

2.1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

要使得实验室发挥其最大作用,就必须加强质量体系管理,制定一个完善的质量体系方针。我国应该根据实验室系统发展的实际特点,建立质量体系方针政策,所制定的方针必须全面、科学、有效。食品检验实验室的随着硬件、人员、技术、项目等方面的变化,也呈祥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由此看来,建立灵活完善且全面的质量体系方针尤为重要。针对不同情况,方针建设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体系方针,要与食品检验实验室操作人员、操作技术以及项目各个环节相适应,质量体系中的细则有明确的责任权属和奖惩制度划分;其次,根据质量体系方针进行优化配置,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将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零部件的维护工作纳入质量体系管理范畴之内,每一台机器的专属名称、使用年限及维护人都详细标注出来,认真做好监督工作与检查环节。最后,在了解食品检测样品试剂的检测方法、监测要求、监测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质量体系方针,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不能单独操作,要与采购部门、质检部门以及督导部门共同协作。验货时,谨遵质量体系标准,将实验室的设备仪器规格进行比较,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查、抽样、盘点。一旦出现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更换,使得食品实验室内各项机器设备以及各项物品质量处于稳定状态。

2.2提倡全员参与

对于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的实验室,领导层可以加大试验室的基础建设,重视人才在实验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专门聘请一些专业技能强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定期请专业人员对相关管理层进行培训,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员工人员对食品检验的认识。培训时,剖析重点内容,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整体业务水平,做到样品摆放整齐,药剂量数及使用方法准确,对资料的统筹规范了解透彻,设备的维护方法掌握到位。检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多多交流,交换彼此的意见及建议,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样做能节省培训费用,提升食品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素质及实验水平。具体的质量体系管理工作是建立在实验室特点的基础之上开展的,采用分组审核、全员内审的方式,全面提升质量体系运作效率。对机构设置、实验流程、岗位分配等工作进行审定,将内审员组长与分层统筹结合起来,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保证实验结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这样的方式能使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规定准则,统筹全局,做好工作,使得审核工作有原始凭证及准确的业务指标作支撑,成为最有效且最有力的审核标准,将质量体系管理高度上升到另一层次。

2.3规范细化质量体系监督考核

(1)制度制定之后,除了执行,还需要监督考核机制的辅助。因此,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在质量体系标准执行过程中,进行实时、动态、不定时的监督考核。将考核指标的工作进行整改,严格遵从质量体系标准,加大监管力度。将工作人员的权限及职责分配好,每个工作人员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减少人员分配不均,工作环节衔接不紧密等现象的发生。此外,领导层要不断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其责任感,上下级员工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工作。在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及运作阶段,将实验步骤详细化,根据实验具体情况及时更新流程,发挥监督考核的最大功效。(2)提高监督考核标准,主要体现在操作流程、实验质控、操作规范等方面。食品检验实验室新员工一定要进行全面培训,帮助其早点适应实验室的工作氛围。管理层帮助提升其专业技能,将量化与考核相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考核者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指导。除此之外,食品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完善好各方面工作。例如:操作流程、设备保养、全面规划质量控制、及时登记、备案记录等,为监督考核工作作铺垫,全面提升质量体系运作效率。

3结论

质量体系知识培训范文5

一、量力而行

审核认证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不是想当然的,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和经济实力为基础。有的企业为了拿到认证证书而参与贯标认证,到头来功亏一篑,不但没有拿到证书,反而造成人力与物力的损失;也有的企业以拿到证书为目的,通过了认证,但并没有规范管理,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内耗,使领导和广大员工对质量体系产生抵触情绪,证书也就形成了一张废纸。98年度常宏公司的规章制度基本健全,拥有各类管理人员60余名,各部门组织机构和管理职责已经完备。规范管理和与国际接轨的企业需求及集团的大力支持已具备贯标认证的条件。经过最高管理层的讨论决定98年6月份正式开始贯标认证。

二、领导作用

中、小企业的领导对质量和贯标工作的观念、态度直接左右贯标工作的进程,可以说领导的重视是一个企业质量体系创建、保持并规范运行的基石和后盾。经验证明很多企业审核认证半途而废或认证后质量管理滑坡都是与领导的不够重视分不开的。贯标工作伊始,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十分重视,把贯标工作作为全年工作计划的头等大事,投入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对质量体系文件加深理解,以身作则,同时也制订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在整个企业内营造了积极的贯标氛围。这也是企业能一次性通过认证注册的重要原因。取得证书后,很多企业最高管理者往往对贯标工作的关注日趋减弱,主要源于贯标初期的重视是对拿到证书的认识,而非对建立质量体系的重要性的认识。常宏公司“管理者推动方式”与“收益者”(主要是顾客)双重推动的模式是通过认证后最高管理者重视贯标工作的一个明显标志。最高管理者在认证后制订了贯标工作的长远规划,确定持续改进的目标、基本方向与途径,在整个企业内倡导改进的做法,培养持续改进的意识和价值观,防止认证后各级管理人员产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错误思想。

三、全员意识

有了管理层的重视只是贯标工作的基础,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如果质量体系只有领导的重视,没有基层人员的认真执行,那么质量体系将形同虚设。如何提高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作性是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的关键。贯标伊始,公司领导全面负责,把握大局,正确引导,为认证工作掌舵领航,公司各部门及各级人员一丝不苟,团结一致,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尤其在不合格项控制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上,一改过去沿袭几年的老思想,老方法,老传统,采用符合ISO9001质量标准要求的管理程序,使运作程序规范、合理、可操作,为认证付出了辛勤汗水。

四、重在贯彻落实

很多通过认证的企业都会有同样的感触-----文件好编执行难。我们一开始就重视程序文件的可操作性,对程序文件可操作性进行了两次修订,并且在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时候,上上下下进行反复的论证和修改,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制订目标时,公司管理层经过多次研究,征求多方面建议,使质量方针简洁、易记;质量目标尽可能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为日后质量体系的贯彻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保证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在符合标准前提下,突出实用性,尽量达到执行起来顺畅,没有被套住、别扭的感觉;对可执行性文件(企业内控标准、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计划、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外来文件)进行了较为客观的界定,对企业内控标准和工艺操作规程进行了重新修订,删除繁琐的条款,并将成熟的操作经验以简明的叙述融入其中,使其操作时易于执行,对质量记录尽量采用表格的方式,在设计表格时,突出重点,做到不漏项,无多余项,保证了在记录过程中便于操作。以上几个方面保证了质量体系在贯彻落实中的简捷、易行。带动了执行人员的积极性,没有把记录填写和执行质量体系做为一项包袱来看待。

我们还在质量体系培训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力度,要求公司的各级人员严格按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执行,对有令不行或违反操作规程的给予惩罚,从另一方面保证了质量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五、认证后对企业的促进作用

1.分工明确

通过认证对企业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不但解决了各岗位的职、责、权,而且构成了相互关联的网络,为“追求完美,为用户提供期望的工程和服务”构建了质量保证机制,任何工作和责任及相互关系皆用文件形式确定下来,其标准化程度是过去从未达到过的,改变了以前好事有人争,错事互相推诿;质量保证变成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规范与操作的一致。产品(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能够起到有效的追溯,一件不合格品(产品、材料、服务)很容易追溯到责任人,查明不合格的原因。

2.拓宽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

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公司信誉及资源配置)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创立品牌战略。ISO9001正是在积累和总结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由国际TC技术委员会制定的统一国际标准。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产品和服务)质量,能够向顾客和第三方提供足够的保证和信任。常宏公司取得认证后,公司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综合实力明显加强。在装饰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常宏公司拓宽了市场,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六、企业通过认证后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认证只证明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而保证质量体系是否能够持续有效的运行才是企业认证的根本。如何保证企业的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呢?下面就从三个方面予以简述:

1.持续有效的开展质量体系审核

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只能表明这个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和满足GB/T19000-ISO9000族标准中某一质量保证模式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即使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体系在实际运行中,总是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改善和不断改进的机制,就会出现各种影响质量体系运行的问题,逐渐使质量体系运行困难,就会出现企业管理滑坡。最终导致质量体系名存实亡。因此,为防止认证后出现管理滑坡,公司明确了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文件化体系。持续有效地开展质量审核,对质量体系运行做出正确诊断,对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实施纠正/预防措施,使质量体系步入良性循环,完善不断改进的机制。持续有效的开展内审,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参与是基础,内审员是机制改进的保障。如何开展审核,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监督落实纠正措施使其有效。

1)设置专职内审员,赋予内审员相当的权限,并充分肯定内审员的工作成果,激励内审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管理者代表亲自过问质量审核工作,审批质量审核计划、协调审核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纠正措施的落实,强调审核的重要性和实效性。

3)反对“报告满天飞,不能实际解决问题”

的作法,内审员要主动处理问题,日常事务要自己解决,不能任何问题都向领导汇报。对于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由领导解决时方向其及时汇报。对于潜在的问题要有敏锐的预见性,将引发不良后果的原因、过程、解决方案等及时向领导层报告,以便决策。只有这样,内审员的重要性和作用才能体现。

4)反对“能力”不强或管理知识困乏的人担任领导职务,对人的管理及能力的评价不要以做了多少事,而应是做成了多少事为评价原则。以免使下属员工产生抵触心理。

在质量体系检查的方法上采取“三结合”,定期审核与日常监督审核相结合、专题审核与专业审核相结合、要素审核与部门审核相结合。上述方法的结合使质量体系检查的内容和范围更全面更有代表性,真正能够做到审核横到边、纵到底。

质量问题不能够在措施上得到落实,久而久之评审就会走过场,贯标成果就难以巩固,企业管理就会滑坡,内审员的业务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机制也会消弱。我们采取的较为有效的措施是:

1)审核的结果与公司经济责任挂钩,奖惩兑现。我们把质量体系审核(日常监督审核、专题审核、管理评审等)、产品质量审核、过程质量审核分别纳入考核,占一定的考核分。对不合格或纠正措施的实施整改情况,由公司品管部负责跟踪到底,问题得不到落实、得不到改良决不罢手,并向管理者代表直接汇报问题的整改情况。

2)将审核出的问题进行量化分解,对重复出现的不合格项进行重点跟踪闭合,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和教育。

3)注意内审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和考核。要求内审员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如果一名内审员对专业知识不刻苦钻研,不及时掌握内审的好方法,不了解质量管理的新要求,就不可能很好的完成审核任务。为此,派出内审员参观培训或聘请专家来公司讲学指导。同时,公司组织内审员一起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为了掌握内审员的业务能力,企业组织对内审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跟踪考核。

2.注重内部沟通

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对公司各部门、员工之间存在的质量问题,由公司组织召开碰头会、专题会及质量分析会进行讨论解决,消除了部门壁垒和责任推诿,使质量体系的自我改进机制不断得到加强。

质量体系知识培训范文6

一个企业要发展,要做大做强需要诸多必备条件,如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先进、高端的试验、检测、加工设备,超前有效的管理手段及符合公司发展的顶层设计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是人才的竞争,有了出类拔萃的各方面的人才,企业就有了发展的元气。作为小微企业更是如此。然而除此之外,能否根据小微企业的特点建立一个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是一个绕之不过的课题。众所周知,企业要发展,企业要开拓市场,必须要确保研发的设计输入满足用户需求,必须要保证设计的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必须要保证各研制过程符合相关程序和质量要求,必须要保证交付给用户的最终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满足用户要求,并且通过不断地征求用户意见对产品进行改进。因此小微企业建立起一个符合自身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关乎企业成败的关键。 

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尤其是以研发为主的高技术型小微企业,不但要注重研发还要进行销售、生产、安装和服务工作,针对这样一个高度集合化的小企业,如何建立一个既符合国际相关标准又适应公司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摆在小微企业领导层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现状与问题分析 

小微企业由于在人员及资源配备上受限,因此在质量体系建设上存在诸多困难,本文以凯迈环测公司为例详述其相关问题。 

凯迈环测公司是一个仅有60余人,专注于研制、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能、云、天”等大气探测智能传感器,构思预研海洋、空间高端气象传感器产品的高科技小微企业。企业领导层深知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公司的重要性,因此在顶层策划时就将建立一个运行有效地质量管理体系列入其中,为此,2012年公司开始启动了质量体系建设工作。 

作为一个典型的小微企业,公司想按照相关标准建立一个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对于与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有诸多困难,主要难点是: 

公司员工对质量体系认识参差不齐。公司员工对质量管理知识无系统了解,员工中除极少数对质量体系有一定了解,大多数员工并不了解目前国际质量管理的内涵。 

研制带交付产品多,研制周期短。研制任务周期短是小微企业的另一特点,经常一个合同签订后,用户要求1-2个月,甚至更短时间就要交付,这就要求研发人员既要按标准、程序运作,又要建立相关记录。 

生产任务繁重,人员有限。公司生产部共10余人,他们承担着多种型号产品的工艺规程编制、装配、调试和试验任务。 

鉴于上述特点,小微企业要依据目前国际通行的ISO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既要符合标准又要严格执行程序,还要建立和保持相关的质量记录,工作难度较大。 

三、小微企业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对策探讨 

为了解决小微企业在质量体系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文结合凯迈环测公司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给出相应对策。 

1.体系建设的筹备阶段 

由于公司研发的产品主要用于军、地及各省市气象局(站)、高速公路、海监船等,公司领导层为尽快提升产品质量,坚定以GJB9001B-2009版标准为基础建立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 

为使此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公司聘用了熟知质量体系的专家,委派了从事研发、设计、管理、质量、生产岗位的5名骨干参加了认证中心组织的内审员培训,并取得了内审员证书。由于环测公司是以研发高端气象观测产品为主的小微企业,为了使研发人员能尽快了解GJB9001B版标准,尤其是设计和开发与技术状态管理这两个重要要素,公司于邀请认证中心资深审核专家、标准编写委员会成员专门来公司为全体员工针对公司的小微企业的特点,重点对GJB9001B-2009版7.3“设计与开发”和7.7“技术状态管理”及小微企业以此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培训。 

2.质量体系的建立阶段 

在公司领导的策划和指导下,公司组织各部门的骨干以GJB9001B-2009版为标准编写了第一稿“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依据标准规定,企业建立体系不得少于规定的8个程序文件,考虑到公司是以研发为主的小微企业,产品具有技术含量高小型化的特点,公司编制了20个程序文件,在质量手册中对标准规定的各要素过程进行了描述,确定了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任命了管理者代表,明确了职责,确定了各部门的质量管理职责。于此同时公司还确定了行政管理架构和质量管理组织架构,2012年8月经公司批准并下发试运行了公司质量体系。 

3.质量体系具体运作及实施 

严格意义上讲,公司的质量体系正式运行是在2013年全面启动的,为了确保该管理体系能有效运行,使全体员工都能自觉依据标准和制定的20个程序文件建立和保持相关记录,公司开展了如下工作:

       为了使质量体系能有效进行,实现既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公司聘任了具有丰富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工作经验的同志协助开展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工作,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目标。同时邀请资深专家对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国标、国军标质量标准及标准化知识进行系统培训。 

为能使质量体系真正有效运行,实现质量体系认证的目标,公司下发了《质量工作计划》和《质量改进计划》,在这两个计划中重点突出了小微企业的特点,避免了复杂化和繁琐化,做到了“写我所做的,做我所写的,写的必须符合标准要求”。为实现“有效运行”和“通过认证”的主要目标,落实了节点和责任人。 

由于公司是以研发为主的高科技企业,为此质量安全部进行了周密策划,制定了“合格供方考察计划”,依据标准规定对30余个采购供方和10余个外协加工供方进行了考察、确认,对加工质量不理想的外协方进行了调整,经公司管理者代表批准,用户代表签署形成了公司《合格供方名单》。以上活动的实施基本保证了外购、外协的质量。 

为了能对外协过程的零件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根据公司特点挑选了3名有相关经验的员工经过培训,经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考试,颁发了上岗证书。分别担任电装、调试工序过程、产品最终检验和外协机械零件的入厂验收。与此同时对全体装配、调试人员、资料员、库房保管人员也进行了应知应会的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合格人员也颁发了上岗证,实现了持证上岗。 

为了能依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控制,按照标准规定,经公司最高管理者和顾客代表批准,分别发文授权了军品、民品不合格品审理人员,明确了职责,同时为对严重不合格品进行审理,又授权了MRB委员会主席、秘书,进而健全了不合格品审理组织机构。 

为了使研发工作能依据标准7.3设计与开发规定的要求运作,健全相关记录,公司组织相关人员专门编制了单行本,依据《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规定的设计开发策划的几个阶段,明确了每个阶段的目标,应完成的主要工作项目,应形成的记录等,明确规定每个阶段的目标未实现、未通过评審、记录未建立不能转下一阶段。 

为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除在人力资源上公司给予了调配外,在相关试验设备、检测仪器等根据需要也给予了一定投入,基本保证了工作需要。由于公司是小微企业,因而本着在保证体系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在人员补充、设备配置及资金使用上均本着既减少成本,又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的原则。 

为了提高工艺文件执行的严肃性,由质量安全部组织检查组,每两周按规定进行一次工艺纪律检查,发现问题填写问题反馈单,限期整改。 

为了使产品生产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建立完善的质量记录,在产品交付后,形成成套的“随性文件档案”,为规范生产过程和建立质量记录奠定了基础。 

在依据质量体系文件和质量程序运行过程中,为使相关程序文件能够具体化,根据公司的特点,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制定了30余个三层次文件,此项工作对指导各部门的相关工作起到很好的效果。 

4.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阶段 

依据策划,各部门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了近两年的运行,在做了大量的工作后,为了检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否有效,是否具备申请认证的条件,2013年8月份依据质量工作计划和质量审核计划,公司组织了2013年的内部审核, 同年10月公司召开了2013年管理评审会,最后形成了“2013年管理评审决议”。 

5.认证审核阶段 

在进行了上述工作后,公司已基本具备了提交认证申请的条件,2013年12月正式向认证中心提交申请。经过两个阶段认证组织的审核及公司认真负责的整改, 2014年10月公司通过认证并获得资质。 

四、综述 

综上所述,小微企业质量体系建设与大中型企业相比更有一定的难度,大中型企业组织机构健全,责任分工明确,而由于小微企业的特点及性质决定不可能像大中型企业一样,机构设置齐全,分工明确,因此,小微企业虽然可以做到小而全,但相关管理职能要高度交叉,一人要承担多项职责,鉴于这一特点要建立符合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从策划到具体实施都要花费更多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