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范文1

一 教师多研习教育心理学,了解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向,即研究如何学、如何教以及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发展历程中曾长期依赖于心理学,直到1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实际上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早就在教育实践中不自觉地根据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中,把教学分为教育的教学和非教育的教学两种,在讨论教育和教学问题时,他特别重视兴趣的引起,用兴趣引导儿童的注意力定向,并产生心理,促进思想活泼。对兴趣的研究成为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联结起来的一个重要联结点。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应与时俱进。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促进教师“教”的效率,提高学生“学”的效果。教师肩负着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因而教师须研究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下准确地了解问题,进行科学的实际教学、预测并干预学生。

二 教师自身需有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基础及优越的心理素质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性认为教师只是教学生读书,其职责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其实不然,教师不仅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而更应该是有感情的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唐宋家之一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强调是教师并不单单在于传道和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不懂的知识,解决他们所不明白的学习疑问,尤其要理解学生的心理,预测他们的问题。

三 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知其所思所想,是教育好学生的先决条件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如果教育者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一个人,那么,就应当从各方面了解这个人,了解他的一切优点和缺点,他平素一切琐细的需要以及他一切崇高的精神要求。”可见,他非常重视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的中心与重心是活生生的人,教师若不了解教育对象,就无法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教师须多渠道接触学生,掌握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家庭教育、思想动态及个人性格、特长、交往、爱好等,做到对学生的情况心中有数。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心理的角度认识学生,能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不笼统地把所有的教育对象都认为是相同的“学生”,方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四 运用情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范文2

现代心理学高校思想教育管理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未成熟性

当代大学生虽然在身高、体重、内脏系统、大脑等生理素质方面发展成熟,但是其心理发展却还表现出不成熟性。因其不了解中国国情,未能充分把握社会转型期的特点,所以,当代大学生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

2.片面性

当代大学生要求独立自主,勇于接受挑战,对未来充满期待,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良好,但是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却并没有同步发展起来,所以, 当代大学生存在智力发展与其他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造成了其心理发展的片面性。

3.不稳定性

处在17~23岁之间的大学生在对待许多社会问题上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然而,因其大多是独生子女,且缺乏挫折教育,所以,他们在情绪、人格等方面还表现出不稳定的特质,会经常性地出现情绪波动、健全人格缺失等现象。

二、现代心理学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1.现代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一般情况下,我们从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个方面来研究人类的心理。现代心理学经历了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心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流派发展,逐步建立起研究人类认识、情感、意志、能力、需要、动机等内容的心理学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应运而生,教育中的心理学应用不断深入,为我们进行教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是指社会及社会群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的社会化活动。以为指导,充分学习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法制与道德,有利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思想政治管理水平,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是能力培养、心理发展的统一体,一方面,根据大学生的发展现状进行合理调试,强化教育的导向、激励、评价功能;另一方面,又通过教育管理提升教育发展,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综合考虑教育管理,教育与管理有机统一的良好态势。

3.现代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关系

现代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现代心理学中的许多学习心理、发展心理本身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范畴。例如,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表示,刺激-反应-强化是进行成功教育与学习的程序,只有在教育中不断给学生提供刺激,使其行为正常反应出来,并且定期强化。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成败就在于教育者是否充分地利用了刺激-反应-强化的手段。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目的是现代心理学的狭义范畴,即努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使其得到健康发展。

三、现代心理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策略

1.促进大学生积极认知

(1)积极进行自我认识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诸多不良心理都或多或少地源于认知。现代心理学主张从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出发,充分而全面地认识到人的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调动其积极因素,使其看到自身潜能与美德,培养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能。

(2)形成高度的自尊感

自尊源于大学生对自我的主观评价。只有对自己的学业、道德、为人处事进行正确的评价才可能形成高度的自尊感,否则就会出现由成绩下滑、应变能力下降、人际关系不稳定等心理问题导致的挫败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应开设一定数量的课程,满足学生需要,使其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提高其自尊心、自信心。

(3)增强自我效能感

社会心理学家、后行为主义者班杜拉从强化出发,区分了外在强化、自我强化、替代性强化,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指出自我效能感是指自己对完成或组织某一特殊任务的主观评价,并且认为学习是由社会模仿、替代性强化、榜样示范形成的。在此基础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应该考虑在学校树立典型、模范、代表以供大学生学习,发挥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积极的情绪体验

不良情绪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从而影响心理健康,而积极地情绪体验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愉悦感、成功感和满足感,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时应充分刺激、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提供多种成功的体验。

3.发展大学生人格

人格是大学生思想、行为、情绪的统合模式。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是持续发展的过程,伴随人的一生,当代大学生主要处于统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两个阶段,是获得忠诚与自信、爱与友谊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时,我们应着重发展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其忠诚、友爱的良好特质。

(1)培养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格的核心。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所以,一方面我们应该要以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把握好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时代主义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落实好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中的道德问题。

(2)培养良好的气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本身并没有善恶、好坏之分,每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时,应充分考虑到气质的作用,全面认识气质类型,对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做到心中有数,联系学生的职业规划与选择,培养良好的气质。

4.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很难在短时间内纠正规模巨大的不良行为及意识,所以,只有通过创建教育环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获得思想政治素养,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芳芳.心理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2,(03):12-39.

[2]蒋翠云.积极立心理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12,(05):17-25.

[3]唐元,龚光军.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9,(03):50-51.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范文3

[关键字] 高职 大学英语 格式塔心理学

在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高职教育的改革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然而,当我们关注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工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同时,我们是否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群体特点和性格特征?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这就使得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成为现在高职院校改革的重点内容。但是无论改革的方向和目的如何,最终的目标是使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适应工作,找到自己具体的合适的工作岗位。这样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者能够根据学生的群体和个体特点来进行具体的教育实践。

在高职院校不断关注学生职业技能提高的同时,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尤其是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内容。而英语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又成为一个难点。很多高职学生的入学成绩中,除英语外,其他科目还算可以,唯独英语成为学习的难点。很多学生坦诚地说,初高中的英语基础特别薄弱,学习的难度特别的大。很多人为此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动力。然而在高职院校中对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内容。要想使学生从根本上接受并喜欢英语,一定要在教学中引入心理学原理,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成为快乐的和不知不觉的过程。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它不同于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映”公式,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任务之一,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中强调两个重要概念:心物场和同型论。在心物场概念中,观察者知觉现实的观念称作心理场,被知觉的现实称作物理场。而在英语教学中,就是将心理场和物理场不断融合和整合的过程。同型论的概念是指环境中的组织关系在体验这些关系的个体中产生了一个与之同型的脑场模型。这种理论同英语学习中把虚拟场景当成现实场景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非常相似。下面将详细陈述心物场和同型论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结合的实际例子,以研究格式塔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

一、心物场与英语教学

高职的英语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来提高英语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切实的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很多教师会发现学生在刚刚入学时的英语水平相对较好,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一些学生的英语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还下降了不少。很多人会把这个结果归咎于时间。试图说明是时间使得学生将原有的知识全部遗忘。当你仔细研究教科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学生入学时学习的几个单元和他们的大学生活非常的相似。以《新编实用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册为例,刚刚入学时,学生们学习如何打招呼,如何自我介绍,如何与人道别。这些都是同大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但是到了第二册时,学生要学习如何用英语预定房间,用英语在餐馆与服务人员沟通,如何用英语介绍一个旅游景点等等。很少会有学生能有这方面的经验和锻炼的机会。因此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表现会和入学时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设计教学计划和具体任务时可以考虑应用心物场,使学生把教室内布置的相关环境当成是物理场,老师的启发与暗示使学生形成心理场,二者的不断融合会使学生逐步接受物理场中的各种相关常识与知识。以第五单元餐馆用餐的主题为例,这种结合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⒈准备工作。将学生按不同任务分成四组。第一组准备西式快餐中的代表性食物的图片,第二组准备杭帮菜的代表性食物图片,第三组准备中式面点的代表性事物图片,第四组准备酒店招待人员的服务用语和相应的餐桌礼仪。

⒉导入。教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始导入到餐馆用餐的单元主题中来。并对本单元即将出现的重点和难点词汇进行介绍。视频展示中文菜单和英文菜单的区别和两种菜单中所包含的内容。图片展示点餐的过程。

⒊学生展示。分别邀请四组学生中的代表,用图片展示西餐中开胃菜,主餐,甜点和饮料的代表性食物;中餐中冷盘,酒水,热菜,主食和饭后甜点的典型代表食物;中式面点中以饺子,包子,汤圆为的重视特色面食。

⒋表演过程。将教室的座椅按照餐馆的布置摆放,如果是固定座椅,则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来坐,将教师中间的桌椅空出以备表演。邀请第一组中的学生到西式快餐店进行点餐,表演从进门选座位到结账离开的全过程。期中第四小组充当服务人员。在送餐过程中,将食物图片作为菜品供应给点餐顾客。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西式快餐店的视频和声音图像,以烘托现场的效果。

⒌评价。在第一组表演之后,由其他两组成员对其表演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价。

⒍学生表演。第二组和第三组的表演模式同第一组相似。但是第二组到楼外楼进行点餐,第三组到中式早餐店进行点餐。同样图片作为假设菜式供应,教师播放相关的视频以营造现场气氛。

⒎总结。在表演结束之后,第四组先针对餐馆服务做出相应的介绍,并指出涉及到的相关餐桌礼仪。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在肯定优点之后对缺点进行点评。

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现场表演营造学生的心理场,事先准备的图片和教师现场的视频环境配合营造出能够感知的物理场。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在锻炼中学习。

二、同型论与英语教学

同型论同心物场两个概念紧密结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心物场的同时,不断强化同型论。使学生从身边的可触及的大学生活开始逐渐把现实生活同课堂的教学任务相结合,把熟悉的东西自然化,模糊的东西具体化,陌生的东西熟悉化。以此往复循环使得英语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学生从心里接受,感知并逐步喜爱上这门学科。

总之,英语是大学生基础知识的要求之一,英语的交际能力是大学生的基本应用技能之一。要想使学生在心里上接受并喜欢这门他们以前学得并不是很好的一门学科,格式塔心理学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也是完整而独立的人,只不过他们暂时的主要任务和社会职责是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格式塔心理学能够使学生在很自然的环境中接受英语,把英语和他们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相联系,在快乐的环境中逐渐学习并习得这种语言。

参考文献:

[1] Koffka, K. (1935) Principles of Gestalt psychology.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2]叶浩生.心理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戴秋亚.格式塔-破解英语阅读理解的奥秘[J].科技信息,2009,26.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范文4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 思考

Politics’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penetration the educ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the practice or consideration

Wu Bingyang

【Abstract】The educ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is not only the basic task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but 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new course reform of politics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e educ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is the essential quality for the normal growing of students and is an organic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in all-round way of education for them. What’s more, it is each education worker’s unshirkable responsibility. The essay attempts to instill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health to students through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us help students guard against psychological diseases, form healthy psychology and wholesome characters. The educ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will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it plays a vital part in raising the impac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Keywords】Politics’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The educ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PracticeConsideration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高中政治教师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按照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其他有关社会科学基本常识,使学生具有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过程,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知、情、信、意、行由不适应到适应的矛盾运动过程。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提高青少年一代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实质是育人。[1]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和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心理健康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任务。

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在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新型公民。在世间的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宝贵的。教育的发展趋势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是“‘人’字在教育中越来越大了”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神圣使命。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3]实际上,这也是健康第一思想的体现。同志曾指出学校应以健康第一,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健康,让学生富有情趣地生活,生动活泼地成长,这是新课程的追求。

1.2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我国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以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理论基础,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但是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却偏离了这一思想,损害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决定,将片面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素质教育,这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是完全一致的。至于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哪些,尽管提法很多,但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共识。道理很简单,因为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全面发展理应包括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另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从某些方面对全面发展教育的融通和优化,具有很大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将更加全面,尤其是心理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此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1.3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内在要求。新课程标准和思想政治课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注重了能力的教育。新课程标准很明确地强调了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把政治课定位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换言之,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这一特点决定了政治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教师“讲条条、划条条、背条条”,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人类历史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以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取向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在交往中学习、捕捉、筛选、加工和再生信息,以此来强化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逐渐掌握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工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生命质量。高中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心理上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期,心理复杂而多变。只有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真正长久高效地学习。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内在要求。

2.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中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1运用意识的作用的哲理,帮助学生克服多动心理。2006届高三(17)班的胡元灼同学,是一位对班工作热情很高的同学,经常积极主动为班作好事,也常受到教师的表扬,但他有些坏毛病也同时让科任老师很头痛,例如,他在课室里坐不住,总是和同桌讲话,自习课时也控制不住离开自己座位到处走动和讲话,从而影响了班级纪律和他人的学习。他也不能专注学习,做作业做了一会儿又去干别的,做事经常有头无尾,丢三落四。他也经常未经考虑就行动。如在老师讲课时会突然喊叫,打断老师上课思维,扰乱课堂秩序,影响课堂效率。

对这种具有多动心理的学生,教师可以运用意识的作用的哲理,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讲意识作用时,要强调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一般的动物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人具有意识。人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人的意识活动不仅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而且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4]让学生认识到意识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发挥意识来克服自己多动的行为,从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班规规定,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利益,遵守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效率。

2.2运用运动、变化、发展的哲理和矛盾同一性哲理,帮助学生克服骄傲心理。2005届高三(3)班的谭艳芳同学,高一到高二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进入高三后,有骄傲自满、妄自尊大、看不起别人,满足于现有的成绩的表现。

针对这种骄傲心理,教师可运用运动、变化、发展的哲理和矛盾同一性哲理,帮助该学生克服骄傲心理。在讲解运用运动、变化、发展的哲理时,强调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让学生明白人的发展进步也是无穷的,骄傲是学习进步的障碍。世界上许多伟人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除了勤奋努力之外,还因为他们有虚怀若谷的胸怀。英国经典物理学家牛顿就认为,他的一切成就都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离开了巨人的肩膀,牛顿也就不是今天的牛顿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骄傲自满、夜郎自大,要努力提高自己,也要尊重他人,虚心向他人学习。同时,还要强调事物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自己的相反方向转化,失败和成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让学生明白历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由于妄自尊大,最终导致了乌江自刎。俗语讲得好,“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吾生有涯,吾知亦无涯”。如果一个人妄自尊大,过分沉溺于眼前的成绩,就会被胜利冲昏头脑,最终导致失败。

2.3运用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哲理,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心理。2007届高三(11)班的梁考英同学,是一性格开朗,团结同学,十分尊敬老师的同学,但每到考试就会感到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从而导致成绩不理想。这是一种在学生中常见的考试焦虑心理,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学习急于求成,想立竿见影和心情极度紧张。焦虑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主要障碍。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

针对这种心理偏差,教师在讲解量变质变辨证关系的哲理时,让学生明白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俗话说“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求学生脚踏实地,克服焦急等情绪,认真备考,力争考出好成绩。

2.4运用一分为二的哲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克服抑郁心理。2008届高三(11)班的袁四妹同学,因身体不舒服(有甲亢),出现情绪消极、悲伤、自卑和失去对生活的乐趣。因而上课总是无精打采,导致成绩一落千丈。这是在中学生中常见的抑郁心理。这种心理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尤其在比赛、考试屡次失利及其它种种挫折的打击下,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能经受住打击,从挫折中奋起;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就可能在挫折中一蹶不振、渐渐丧失斗志,总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却很少看到自己的长处及价值,对自己否定和批评过多,认为自己什么地方都不如别人,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抑郁心理,失去了自信心,认为自己的存在没什么价值,因而消沉,自暴自弃,甚至走向自我毁灭。

对于这种心理,教师可以运用一分为二的哲理,耐心细致地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强调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挖掘自己的长处,使学生认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树立自信心。哲人苏格拉底说:“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就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每个人的潜力、发展方向不一样,社会需要各类型的人才,有些人善于读书,在科学上能取得巨大成就;有些人则适合于在音乐、美术、表演上发展,在艺术殿堂一展才华;还有些人擅于实际操作,可能成为高级工程师,正因为如此,才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只有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才能使自己由微小的沙粒变为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

2.5运用人生价值观的哲理,帮助学生克服攀比心理。2007届高三(16)班是一个关系户班,主要由一些老板和当官的小孩组成的班级。他们的家庭条件优越,不愁吃穿,零用钱也较多。开学不久该班有部分学生以穿名牌时装、名牌鞋为荣,在其他同学面前炫耀,致使其他同学不顾家庭条件也跟着盲目攀比。攀比心理如用在学习上倒是一件好事,然而有的学生却比排场、比阔气,看不起家庭境况较差的同学。这样下去,定会对班风,学风及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这种攀比心理,教师可运用人生价值观的有关哲理,强调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在中学阶段,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便为将来的升学和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并不是以他家境是否富裕,是否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供他高消费为标准,而是以他平时的学习状况和知识与能力的高低为标准。所以,作为教师就该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明白物质上的攀比给他们带来的危害;过分重视物质享受而忽视用知识去武装头脑,最终在学业上无所成。

3.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1世纪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长、熏陶情感与人格,为人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石。[5]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1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高中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往往是深刻而持久的。作为当代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同时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掌握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如果不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谨言慎行,经常惩罚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等等,那么教师将成为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

3.2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和善于认识了解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6]不同的学生,其心理特征是不同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后,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有知道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风格、动机水平、需求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课堂教学,才能在这过程中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能对个别学生的思维习惯等学习心理予以辅导,才能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从而才能最终取得满意的教学实效。

3.3善于在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材内容均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智能训练和人格要求,教师在备课与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掘这一资源,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例如,在《经济生活》教材中要善于挖掘培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自主创业意识和不断进取精神的因素,[7]在《文化生活》教材中要挖掘培养学生民族精神与完善人格的因素,在《政治生活》教材中要挖掘培养爱国主义和民主法制教育的因素,在《生活与哲学》教材中要挖掘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追求真理、坚强意志品质和奉献社会的因素……。

3.4个别化对待原则。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其个性、智力、所受的教育也不同,我们不仅要尽可能实施个别化的课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各自基础上有所进步;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个别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就要经常鼓励他大声回答问题,对性格外向的学生就要引导他认真思考;对意志薄弱的学生要鼓励他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控制自己;对智力较高的学生要完善他的非智力因素;对情绪低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关注与开导,引导他合理宣泄或升华转移……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中学生能否健康顺利地成长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亡。正如梁启超所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中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中学生走出心理的困惑,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新型公民,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胡田庚、邝丽湛主编.《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43页

[2]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244页

[3]宋乃庆、徐仲林、靳玉乐.《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1月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2页

[4]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编著.《生活与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38页

[5]吴增强、沈之菲主编.《学校心理辅导研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8月,第24页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范文5

关键词:数学教学;心理素质;教育;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82-01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这向来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所要用心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在倡导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对中学数学教学而言颇显必要。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在心理素质方面。这是因为:一方面,少数学生由于心理素质的缺陷抑制了学习潜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是提高教学效益,激发兴趣,提高思维,开发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在学生步入思维临界状态时,教师抓住时机,积极创设多种情境,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的“内驱力”,触发学生的探索意向,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参与掌握未知的活动。这是教学中启发学生主动思维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它常表现为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思维情境的方法灵活多样。如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引入一些相关的史实故事:勾股定理、《九章算术》、《黄金分割》、优选法。一个个历史镜头会让学生沉浸在古人奋斗的情境之中,必将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另外,与一些数学知识相关的故事很多。如讲无理数的发现时可引入帕金斯被扔进大海的遭遇;讲近似数时可结合讲华罗庚关于0.84元钱买一斤酒(每斤0.84元)和一个饼(每个4分钱)的故事。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可以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进入亢奋状态,然后顺着其思维走势,达到理想境界。

二、渗透数学思想,培养思维品质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素质的核心。它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如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逻辑划分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等等,掌握消元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坐标法等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课堂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1、熟悉类比方法,提高思维的敏捷性,要从初中低年级的模仿价段开始,有意识逐步多层次地渗透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提高分析解题速度,增强应变能力。2、知道分类、归纳,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如由|X|= X判断X的取值范围;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求周长等。这些课本中的基本题型要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总结解题规律,减少思维的盲目性,促进学生的思维模式从经验型的逻辑思维向理论型的逻辑思维转换。3、明白正难则反,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虽然初中阶段就指出命题的证明包括真假命题的证明,但之后所接触到的都是真命题的证明。对假命题证明的关键在于举反例。现行初中教材对反证法的要求虽然不高,但其思想在基本概念中均有所体现。若能注重反例的作用,既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又有益于培养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最后,学生掌握了一般解题方法之后,还要注意培养他们思维的独创性,使学生开阔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

三、读书质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读书是自学能力的基本功。美国和前苏联对几十所名牌大学的调查表明,一些卓有成效的科学家的知识有75~80%是他们离校后通过工作、自学、科研获得的。根据心理规律,初中学生已经具备阅读能力,所以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帮助他们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观点,教给阅读的方法,即听课之前细心预习,找重难点;作业之前认真复习,熟悉例题解题格式、步骤、方法;在读书作业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问题的惊讶开始。”教师应从鼓励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对学生的思维成果进行积极的评价,多问几个“你为什么这么考虑”,及时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乐趣,特别是对答问有错的学生,要努力发现一些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尽量淡化学生对自己回答失败的自卑意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四、磨练、激励,拥有健康的情感

数学教学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能解题、会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体味到探究数学知识的情趣,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身心融入特有的感情氛围中。同时,数学的抽象性又使得问题的解决经常伴随着困难,会使学生体验挫折和失败。而这正是磨练意志,提高耐挫力的时机。愈挫愈勇、百折不挠的良好心理素质不会在一帆风顺中形成。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对此有过精辟地论述: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由于初中生感情脆弱,教师要在他们求解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激励性地批语,使学生不仅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激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会把它当成自己成功路上的新起点、加油站,努力地从成功走向成功。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它不在于培养科学家,而在于培养人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通过开拓头脑中的数学空间,进而促进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切实把心理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数学思想,形成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范文6

关键词:赏识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 心理素质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第一线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有其独特的培养教育、发展方式。由于眼下社会对职业技术学校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一些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不高,加上高职院校中老师对学生的消极评价及不良态度等等,致使高职学生在思想和精神上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在心理上承受更大的压力,心理素质遇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所以,针对高职学生身心特点,加强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赏识教育作为当前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现被广泛应用。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展开的教育实践,很好地证明了赏识教育在学生学习及心理素质培养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赏识教育及其理论基础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什么是赏识教育呢?所谓“赏识”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被译为认识到他人的才能和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赏识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概念。赏识教育是通过调动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等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赏识教育是对人本身价值的一种肯定,能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充分激发人的自信,给予精神动力。

(二)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从心里学来说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动机理论,该理论主要关注的是成就动机。现从动机理论的几个方面对赏识教育进行分析。

1.强化理论与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从强化理论出发,提倡给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对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及时作出表扬强化,学生发现成功受到奖励,于是就产生了一种更有目的的指向成功的期望,以调动其内在积极主动性。

2.需要理论与赏识教育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是爱和自尊的需要,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赏识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的爱和自尊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3.归因理论和赏识教育

人都试图维持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因此,当发生好事时,他们很可能把他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当发生坏事时,则认为这是由于一些他们无法控制的因素造成的。赏识教育从归因理论出发,肯定学生能力,激励学生的努力,创造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引导他们进行合理、正确的归因,减少习得无助感。

4.期望理论与赏识教育

期望理论认为,一个人只要意识到了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功的价值,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就动机。赏识教育通过寄予期望,诱发学生提高其对成功的估计,以激发学生的期望动机。

二、高职学生心理特点

1.自信心不足,自卑感较强

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高峰阶段,对于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大多数长久以来都被归属于后进生,对自己的认识、评价较为消极,加上在高职院校中的一些老师对学生也存在一种认知偏差、一种刻板印象——职校学生素质太差,对学生的期望值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自我认识产生影响。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会出现强烈的挫折感,越发不相信自己能学好,以“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对待;很多学生开始沉迷网络,以网络游戏回避现实,安慰自我,找回自信。

2.存在压抑及消极抵触情绪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很多人对高职院校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对学校缺乏信任和认可,加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产生了抵制、排斥心理,往往以迟到、旷课等违纪行为宣泄种种的不满。更有甚者,由于长期压抑矛盾心态、自卑情绪,就出现了好争斗、易激怒、冲动,即使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寻求各种借口挑衅闹事。

3.自控能力差

大多数高职学生都属于自控能力较差,行为习惯较为随性。由于从众、随性、自制力较差等原因,随波逐流、自我放纵,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行为也就频繁出现。

三、赏识教育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就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特点而言,实施赏识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实施赏识教育就是要在遵循“尊重、理解、信任、欣赏、宽容、激励”原则和理解其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对学生适时、适度地采取适合的方法。

1.关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进取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由于过去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关爱和关心较少,很渴望得到教育者的认同、关注和关爱。只要学生从内心深处深深地体验到了教育者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尊重,他一定会理解教育者的用心和做法,更加自觉地剖析自己,查找自己存在的不足,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从行动上加以改变,努力做好自己。

3.认同欣赏,宽容以待,提高自信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赏识”一直以来是他们最为缺乏,却最为渴望的。实施赏识教育就要求教育者用心观察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表扬进行强化,鼓励其努力达到期望。让学生在“我能行,你能行,我们大家都能行”的氛围中,学会自我赏识,自我进步,从而建立自信,激发对成功的期盼,提高成就动机。实施赏识教育,还要承认学生差异,允许失败。

总之,赏识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给学生以欣赏、鼓励和关爱,学生就一定会更加自信、更加阳光、更加积极、更加进取,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就会更好。

参考文献:

[1]童敏君.赏识教育在高职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2

[2]于锡良.赏识教育与素质培养[J].职业技术,2006.12

[3]张浩.赏识教育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