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质的优缺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质的优缺点范文1
关键词: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胶体颗粒;悬浮物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0―0148―02
一、问题提出
众所周知,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水,一切生命创造的精彩都将不复存在。当今世界,经济在高速发展,我们对于水的需求更大,然而我们却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水危机,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资源短缺雪上加霜。我们的水资源正在遭受各种污染的侵袭,水污染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人类生存,要想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水污染问题。
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称之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而后者是主要的。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水中杂质按尺寸分,可分为溶解物、胶体颗粒和悬浮物3种。有些杂质可以用基于高浓度、外加计量反应试剂为基础的传统的物化方法(如沉降、吸附、湿式氧化等) 以及生化技术等进行处理。而对于天然水体和饮用水中低浓度、高毒性、难降解污染物 ,如多溴联苯醚、全氟辛酸(磺酸)、消毒副产物、内分泌干扰物、PPCPs(抗生素)等。 很难用前述传统的物化方法和生化技术等技术进行处理,迫切需要提出建立新型的高效选择性检测和消除的原理和方法。
1.利用动态光反射仪器测量出水中某污染物粒径随时间的变化值(见表1),请就给定的数据拟合出粒径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和分布。
2.就测量出的数据评价该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3.试建立模型说明如何对这类的污染物进行处理,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二、模型假设
1.假设污染物颗粒一直处于运动状态中,沉降颗粒数量较少,对测定结果不产生影响。
2.假设温度对污染物颗粒的粒径影响可以忽略。
3.假设光照对污染物颗粒的粒径影响可以忽略。
4.样本方差σ2已知时,颗粒粒径为均值。
三、变量说明
对本文对所用到的变量做如下定义:
w:权值,b:偏置项,ε:不敏感损失函数,ξi:松弛因子,C:正则常数,αi:拉格朗日乘子,α*i:拉格朗日乘子,F:高维空间,λi:拉格朗日乘子,λ*i:拉格朗日乘子,γ:核参数,n:样本容量,m:水质指标数目,N:最高水质等级,Ex(j):原第j个水质指标{x*(i,j)|i=1,2,…,n,}的均值,Sx(j):原第j个水质指标{x*(i,j)|i=1,2,…,n,}的标准差,di:为第i个样本的水质指标与研究水体水质指标之间的距离,wi:为权重,x:沿河距离,t:时间,A:过水段面面积,Q:流量,C:谢才Chezy系数,R:水力半径,g:重力加速度,C:模拟物质的浓度,u:河流平均流速,Ex:对流扩散系数,K:模拟物质的一级衰减系数,V:流速,a,b:用户设定参数。
[参考文献]
[1]金春久,王超,范晓娜,刘伟.松花江干流水质模型在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2010(01).
[2]金菊良,杨晓华,金保明.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新模型[J].中国环境监测,2000(04).
[3]徐贵泉,宋德蕃,黄士力.感潮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及其数值模拟[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996(04).
[4]孙庆普.浅谈污水的处理及看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4(05).
生物质的优缺点范文2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应用现状;展望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是当前保证我国国民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技术,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对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但是现阶段由于国民在食用食品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食品安全事故,所以导致国民的生命健康受到了一定威胁,因此,食品管理人员必须要通过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提高食品的微生物检测准确度,确保在市场上进行流通的食品能够具备相应的安全性,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及包装、运输等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环节,采取合理的微生物检测技术,确保我国国民不会因为食品的微生物污染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症。
1 传统食品检测技术
当前,一些传统的食品检测技术还在我国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传统的食品检测技术具有丰富的实践,所以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虽然效率性得不到保障,但是仍然具备一定的准确性,目前我国常用的传统食品检测技术主要分为显微镜检测法和平板培养法,尤其是在平板培养法的应用过程中,由于需要对食品进行抽样检测,并且提取相应的微生物组织,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传统食品检测技术可能不符合现阶段我国逐渐发展的食品检测流程。不过仍然要对传统的食品检测技术进行相应的分析,确保一些科技相对最为落后的地区,能够通过传统的显微镜检测法和平板培养法,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合理的检测,保证我国国民的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
1.1 显微镜检测法
显微镜检测法是现阶段在微生物检测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方法,通过显微镜检测法不仅可以更加直观的检测出微生物的数量和形态,还可以提高检测的效率,通过显微镜对食品进行检测,存在的优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由于在使用显微镜检测的过程中,只需要通过染色油镜进行镜检即可,因此,其在检测时更加具备快捷性和简便性。即使一些对于微生物检测方法不太了解的工作人员,在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测的过程中,只要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也可以明确食品中的微生物形态及数量,同时显微镜检测方法由于在我国食品安全的应用过程中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所以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人员提供了很多的方便。但是显微镜检测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缺点,例如在针对微生物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由于只可以看到微生物的具置和数量,但是不能够明确微生物的生存状态,一旦过多的活性微生物在食品中,仍然会导致食品具有较大的毒性。所以显微镜检测法作为传统检测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具备一定的局限性。同时负责显微镜检测法使用的工作人员也应该明确现阶段产生的新型检测技术,并且尽量结合新型的检测技术与显微镜检测法相结合,确保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使我国传统检测技术既不会丧失应有的价值,又可以更加广泛的应用在现阶段的食品微生物检测中。
1.2 平板培养法
在传统检测技术中的第二种经典方法为平板培养法,这是在现阶段我国食品微生物检测中最为经典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微生物的具体生存状态,数量以及种类等进行明确的判断。平板培养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由于可以真正的将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相应的培养,并且明确微生物的具体种类,所以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可以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很多的缺点,例如使用平板培养法时间相对较长,并且操作也相对较为复杂,而且针对培养的环境要求更为苛刻,既需要保证无菌培养又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进行培养,所以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降低了检测的效率,因此,这种传统的检测技术,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对所有种类食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由于检测效率相对较低,现阶段这种检测方法已经不再被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广泛使用。
2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应用现状
由于传统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缺点相对较为明显,所以在现阶段针对越来越多食品种类进行微生物检测时,由于对效率性要求相对较高,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提出了很多新型的检测技术,这些新型的检测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效率,还可以改善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并且对食品中的微生物状态进行合理的监管,因此,通过这些新型的检测技术,在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但是因为目前很多新型检测技术,没有相对经验较为丰富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和检测,所以现阶段新型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应用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还必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合理的改善,确保负责食品安全检测的工作人员能够有更加丰富的检测经验,并且对所有的新型现代化检测技术更加了解,从而确保在针对食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熟练的操作相关仪器设备。
2.1 食源性病原菌免疫学检测技术
现阶段在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导致食品出现较多中毒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食源性病原菌的干扰,因此要针对食品中食源性病原菌进行免疫学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检测方法,首先可以使用免疫荧光技术,这种荧光技术主要是可以通过相应的荧光物质标记食品中的微生物通过荧光物质的标记以及荧光物质的多少,对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相应的检测,现阶段在我国食品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李斯特菌的检测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敏感性相对较高并且速度相对较快,所以在针对一些较为重要的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具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免疫荧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利用相应的配套设备,而这种设备的价格相对较为昂贵,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更加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所以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局限性相对较高。尤其是在针对一些传统的食品进行检测时,由于食品数量相对较大,并且种类繁多,如果都使用这种昂贵的技术设备进行检测,将会造成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耗费大量的资金成本。
2.2 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检测技术也是近年来发明的一种高科技技术,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利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将核苷酸片段放入到相应的支持物上,然后再保证其与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杂交,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对检测样品中的基因进行较大规模的检测,并且由于其操作相对较为简单快捷,并且特异性较强,所以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以一次性检测食品中的多种微生物,同时在检测完成以后,还可以针对检测结果进行自动化的分析,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其操作流程相对较为复杂,并且消耗的时间相对较长,费用昂贵,以及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
2.3 核酸探针技术
核酸探针技术与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原理相同,其优点也是具备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对于浓度相对较低的微生物检测,准确性较差,所以在针对一些较为重要的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没有得到推广。
2.4PCR技术
PCR技术在检测过程中主要的工作原理是使用了DNA复制原理,在微生物的体外进行DNA复制过程,然后将目的基因当做模板进行扩增,对扩增完成后的结果使用染色观察,由于这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成本相对较低,并且操作也相对较为简单,所以在现阶段我国食品微生物检测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5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生物传感器的接收和转换功能,在针对食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可以将食品中的微生物转换成人们能够识别的信号,在这种技术应用时,由于其准确度相对较高,并且操作较为简单,所以能够更加快速的检测出食品中造成人们出现病症的微生物及毒素的含量和种类。
3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未来展望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已经研发出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种类相对较多,但是在每一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都具备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所以在后期针对食品微生物进行检测时要根据不同检测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合理性的选择,并且根据现阶段某些检测技术存在的缺点,相关检测部门和技术研发部门也应该使用更加高科技的技术以及先进的工作原理,对其进行合理的改善,保障我国各种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都能够广泛的应用于食品的微生物检测过程中,这样既可以提高我国食品的微生物检测效率,又可以使我国食品更加具备安全性。因此食品安全管理监督部门必须要保证各项技术能够在尽量降低检测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准确性和操作的便捷性,同时还要开发出性能更加稳定的检测技术,为确保我国食品安全和国民生命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虽然某些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但是随着其性能的不断改善,依然可以应用在我国食品微生物的检测过程中。除了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改善,食品安全管理监督部门,也应该给予食品安全问题高度的重视,确保能够彻底解决善食品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肖日春.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现代食品,2020(8):63-64.
生物质的优缺点范文3
关键词:植物组织;RNA;提取
中图分类号:Q9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3-0029-03
1 引 言
RNA是一种重要的遗传信息分子,细胞中的RNA可以分为mRNA、tRNA、rRNA三大类,这三大类都存在于细胞质中。因此,植物总RNA提取的实质就是裂解细胞,释放出RNA,并去除蛋白和DNA等杂质,最终获得高纯产物的过程。
总RNA是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在基因cDNA克隆、基因体外翻译、cDNA文库构建、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hion of cDNA ends, RACE)、差异显示反转录PCR(Diferential display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DDRT-PCR)、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等研究时均需要高质量的RNA(裴东、谷瑞升,2002)。所以,对不同植物材料中RNA提取方法的改进一直为研究人员所重视。
提取植物RNA有很多方法,目前应用较多的有CTAB法、SDS法、异硫氰酸胍法(张志刚等,2006)、热硼酸盐法(李宏、王新力,1999)以及商业试剂盒Trizol等。由于不同植物、不同植物的不同部位都有其各自的生理结构特点,因此没有一种方法是适用于所有的植物组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操作去提取不同植物材料的RNA,而必须在熟悉RNA提取基本原理及要点的情况下,根据各种方法自身的特点,对提取方法进行筛选和适当的改进,获得一种对目的材料高效的RNA提取方法(卢圣栋,1999)。
2 RNA常见的提取方法
2.1 异硫氰酸胍法
异硫氰酸胍是强烈的蛋白质变性剂,它不仅能强烈抑制RNA酶的活性,还能有效的解离白与核酸的复合体,与加入的β-巯基乙醇和N-月桂酰基氨钠(Sarkosy1)共同对RNA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有强烈的蛋白质变性剂,它能强烈的抑制植物材料及缓冲液中的RNA酶的活性(望飞勇,何勇等,2004)。
2.2 CTAB法
该法以CTAB为变性剂,利用较高浓度的CTAB不仅能对植物细胞有较好的裂解作用,而且还能有效地分离白与核酸的复合物,同时沉淀总核酸,然后再选择性地分离出RNA。CTAB法是核酸提取的常用方法,它不仅适于植物总RNA的大量提取,而且也适于DNA的提取(程水源等,2005)。
2.3 热硼酸法及改良热硼酸法
热硼酸法(黄凤兰等,2005)在提取过程中经强烈振荡和温浴,能提高RNA的产量。该技术将硼酸缓冲体系、蛋白酶化合物依靠氢键形成复合物,二硫苏糖醇(DDT)作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可与多酚化合物形成复合体,它们都可以抑制植物组织中酚类物质与RNA的结合的氧化以及酚类物质的氧化(WANG和VODKIN,1994),通过Li+沉淀剩余的酚类物质,从而与RNA分开。因此,该技术非常适于富含酚类物质的植物组织中总RNA的提取。
2.4 苯酚法
苯酚法(顾红雅等,1995)是通过苯酚、氨基水杨酸和三异丙基萘硫酸盐共同抑制RNA,使蛋白与核酸分离,经氯仿、苯酚抽提纯化,用3mol/L 醋酸钠来沉淀总RNA。
2.5 阴离子去污剂法
去污剂法(卢圣栋,1993)的去污剂多用SDS,主要作用是使白与核酸复合物分离,并与β-巯基乙醇、苯酚等共同抑制RNA酶的活性,使蛋白质变性,最后经氯仿、苯酚抽提纯化,用3mol/L 醋酸钠来沉淀RNA。
2.6 LiCl-尿素法
LiCl-尿素法(姚红艳等,2003)是用LiCl选择性地沉淀RNA,用高浓度的尿素,抑制RNA并分离白与核酸。该方法简单、试剂低廉,但有时会存在DNA污染、丢失一些小分子量的RNA(如5SRNA)以及Li+和Cl-的残留等问题,可能会干扰mRNA的反转录和体外翻译。
2.7 Trizol试剂快速提取法
Trizol试剂快速提取法特点是快速、高效,用高浓度的异硫氰胍破碎细胞,使RNA酶失活,并沉淀蛋白,乙醇沉淀核酸,DNA酶消化残留的DNA,去除杂质,并将RNA吸附到硅化膜上,用DEPC-水溶液洗脱膜上的RNA即可。
2.8 改良的Gomez法
改良的Gomez法(Lpez和Lim,1992)加入巯基基乙醇做还原剂,避免酚类物质的氧化。利用SDS对蛋白进行变性,多糖通过高浓度的K+和乙醇来沉淀,LiCl专一沉淀RNA时也可将部分多糖留在上清液中。
2.9 CsCl超离提取法
CsCl 超离提取法(欧阳浩鑫等,2004)利用梯度沉降提取植物总RNA,优点是提取方法简单,提取RNA量大。
2.10 植物组织总RNA提取试剂盒
许多公司根据科研需要,研制出一些提取RNA用的试剂或试剂盒,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使用试剂盒提取植物组织总RNA的优点是提取速度快、用时短,RNA产量和质量高;但往往价格很贵、一次提取量少。
3 RNA提取中的常见问题
3.1 酯类物质、多糖和蛋白质的影响
(1)酚类物质的干扰。一般用如Li+、Ca2+等沉淀、离心、苯酚/氯仿抽取等方法去除,但它只能去除未被氧化的酚类物质,因此在提取总RNA的初始阶段要注意防止酚类被氧化。抑制酚类被氧化的方法一般有:a. 还原剂法:一般在提取缓冲液中加入β-疏基乙醇、二硫苏糖醇(DTT)等还原剂,能有效抑制酚类物质的氧化;b. 螯合剂法: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与酚类化合物形成螯合物,使之不能成为多酚氧化酶的底物而抑制它们的氧化,并可在以后的抽提过程中除去这些螯合物;c. 此外还有牛血清白蛋白法(BSA)、Tris一硼酸法、丙酮法均可抑制酚类化合物的氧化。
(2)多糖的干扰。多糖在植物组织中含量丰富,用盐酸胍处理可以除去一些多糖,用LiCl沉淀可将部分多糖留在上清液中,用低浓度的乙醇可沉淀多糖(SU 和Gibor,1998),也可用醋酸钾沉淀多糖。Fang等(1992)认为缓冲液中高浓度的NaCl或加入一定浓度的2-丁氧乙醇也有助于除去多糖。
(3)蛋白质的干扰。在提取缓冲液中加入蛋白质变性剂,如异硫氢酸胍、盐酸胍、硫基乙醇、苯酚、SDS、CTAB等可去除大部分蛋白质,也可以利用蛋白酶K降解蛋白杂质,最后再用苯酚/氯仿抽取去残存的蛋白质。
(4)次级代谢产物的干扰。在植物组织中次级代谢产物很容易与RNA结合并被共同抽提出来,从而阻碍RNA的分离。因不能确定这些次级代谢产物是什么物质,所以,目前还没特别好的方法来解决这问题。一般用选择性沉淀和梯度离心等方法来纯化。
3.2 外源物质的污染。
(1)研钵、玻璃制品、塑料制品和电泳槽的污染。
(2)研究人员造成的污染。
(3)实验所配制溶液的污染。
3.3 内源物质的污染
植物细胞破碎后细胞内源RNA酶会降解mRNA。对于内源RNA酶的污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加以解决:一是选用恰当的提取方法,尽量缩短提取时间;二是加入适量的RNA酶抑制剂可有效地抑制RNA酶的活性;三是所有的操作尽量在低温下进行,可降低RNA的活性。
4 RNA纯度和完整性的分析
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RNA样品OD260和OD280的值,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判断总RNA的纯度和含量,如OD260/OD280在1.8~2.0范围内,则说明所提取的RNA没有明显降解。也可以通过甲醛变性凝胶电泳检测,根据分离条带的完整性和亮度估计其纯度和含量,如果含有比较完整的28S rRNA和18S rRNA条带,且28S rRNA条带的亮度大约是18S rRNA条带亮度的2倍,则说明获得的总RNA质量较好。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灵敏度低,利用溴化乙锭法染色至少需要200ng的RNA。但如果用SYBR、GOLD SYBR和GoldViewna II染色,则能检测到1 ng和2 ng的总RNA,极大提高了灵敏度。
5 结 语
高质量的RNA是进行基因克隆,基因表达研究等的前提。但由RNA很容易被RNA酶降解,而且RNA酶广泛存在而且不易变性失活,因此,RNA提取过程中控制RNA酶的活性是极为关键的。在植物RNA提取的不同方法中,CTAB法成本低廉,且能有效地去除样品中的蛋白质、多糖、多酚等物质,提取的RNA完整性好,纯度高,但是步骤繁琐,耗费时间较长。快速SDS法提取的RNA中可能含有微量Li+和Cl- ,它们会干扰RNA的反转录和体外翻译,可向RNA溶液中加入0.1 倍体积3mol/ L 醋酸钠和2.5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沉淀,12 000 r/min 离心5min,75 %的乙醇洗涤沉淀1次,用适量DEPC处理的水溶解进行进一步纯化(Zhang和Clarke,2001)。Trizol一步提取法快速、简捷,所需试剂种类少,提取的RNA纯度高、完整性好,结合高盐沉淀法可从多糖多酚含量高的样品中获取高质量的RNA;但Trizol试剂价格比较贵,多应用于小量样品的提取,所得的RNA数量比较有限,不适合对RNA需求量大的研究(望飞勇,2004)。
参考文献:
[1] 顾红雅,翟礼嘉,明小天,等.植物基因与分子操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77~83.
[2] 黄凤兰,李长海,孙婷婷,等.芍药花瓣总RNA的提取[J].生物技术通报,2005,3(4):282~283.
[3] 李宏,王新力.植物组织RNA提取的难点及对策[J].生物技术通报,1999(1):36~39.
[4] 卢圣栋.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第2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47~148.
[5] 卢圣栋.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35~149.
[6] 欧阳浩鑫,夏桂先,刘祥林.仙鹤藓RNA提取不同方法比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25(2):57~60.
[7] 裴东,谷瑞升.几种提取木本植物中RNA方法的比较和改进[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38(4):362~365.
[8] 望飞勇,何勇,许本波,等.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农学卷[J].2004,1(4):111~113.
[9] 姚红艳、赵双宜、夏光敏.改良尿素―氯化锂方法提取成熟小麦种子总RNA[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3(4):86~88.
[10] 张志刚,李,官春云,等.改良提取水稻胚乳和拟南芥花柱中DNA和RNA的SDS法[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3):493~495.
[11] Fang G,Hammar S, Grumet R. A quick and inexpensive method for removing polysaccharides from plant genomic DNA[J]. Biofeedback. 1992, 13: 52~54.
[12] Lpez Gmez R,Lim MA. A method for extracting RNA with modified Gomez method[J].hortscience, 1992, 27: 440~442.
[13] SU X,Gibor A. A method for RNA istation from macroalgae[J].Anal biochem, 1998,(174): 650~657.
生物质的优缺点范文4
关键词:中药 提取物 溶解性能 分析
0 引言
近年来,运用中药提取物直接制成制剂越来越广泛,中药提取物的溶解性能直接影响制剂的制备工艺、稳定性及药效,但有关中药提取物溶解性能的研究报道较少,而对溶解性能考察方法的探讨更是缺乏。对混合物质的溶解性能研究已经广泛地出现在食品、化工、化学等领域,研究的主要方法有沉淀法、电导率仪法、粒径法等,其原理主要是测定混合物质的饱和溶解度。目前,未曾见将这些方法应用于中药提取物溶解性能研究的报道。
雷公藤制剂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移植反应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疗效已被广泛认可。雷公藤口服制剂因毒副作用较多,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雷公藤外用制剂的研究越来越多。本实验以雷公藤提取物在外用制剂常用试剂中的溶解性能为研究对象,对其溶解性能的考察方法进行探讨。
1 材料
1.1 仪器电子天平(BT25S,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离心机(GL-16,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数显鼓风干燥箱(GZX-9140);超声波清洗器(KQ3200E,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激光粒度仪(Zetasizer Nano S,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200,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1.2 试药异丙醇(上海溶剂厂,批号20060523);无水乙醇(安徽安特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批号8512073606);肉豆蔻酸异丙酯( IPM,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30158628);甘油(汕头市西陇化工厂,批号05120221);蒸馏水(实验室自制);油酸(汕头市西陇化工厂,批号0304081);雷公藤提取物(桂林市三棱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批号06072);雷公藤甲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1567-200502)。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
2.1.1 沉淀法主要通过向一定量溶剂中加入过量溶质进行溶解,过滤并恒重未溶解溶质,计算溶解量。计算公式为:溶解量=100×(W溶质加入量-W未溶解溶质量)/W溶剂质量。操作如下:分别称取雷公藤提取物0.3,0.6,0.6,0.6,0.5,0.5g,各加入4ml水、无水乙醇、异丙醇、油酸、IPM、甘油,30℃超声20min,放置至常温,离心,滤过,沉淀物烘干至恒重。
2.1.2 指标成分溶解量法雷公藤甲素为雷公藤提取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故以雷公藤甲素为指标,考察雷公藤提取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即溶解性能。
2.1.3 粒径测定法主要通过向一定量各溶剂中加入等量溶质使溶解,再进行混悬液的粒径测定,根据混悬液粒径分布间接反映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分散情况,即溶解特性。操作:分别称取雷公藤提取物0.2g,各加入水、无水乙醇、异丙醇、油酸、IPM、甘油5ml,30℃超声溶解20min,依参考文测定粒径。
2.2 结果
2.2.1 沉淀法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溶剂中雷公藤提取物的溶解能力为:无水乙醇>异丙醇>油酸>IPM>水>甘油。
2.2.2 指标成分溶解量法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溶剂中雷公藤提取物中雷公藤甲素的溶解能力为:无水乙醇>异丙醇>油酸>IPM>水>甘油。
2.2.3 粒径测定法测定结果表明等量雷公藤提取物溶于一剂,形成混悬液的粒径为:IPM>油酸>无水乙醇>异丙醇(水和甘油对雷公藤提取物的溶解能力较差,形成悬浮液粒径过大,超出仪器测量范围)。
3 讨论
沉淀法为常用的溶解量测定方法,国标GB5750-85和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溶解性总固体的量。该法相比其它两种测定方法,操作方便快捷,仪器设备简单,极其适用于水及其他低沸点溶剂中中药提取物的溶解量测定,且能全面客观地反应出中药提取物在各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但该法的烘干、恒重步骤给测定高沸点溶剂中中药提取物的溶解情况带来一定困难。例:测定雷公藤提取物在油酸(沸点286℃)、甘油(沸点290℃)中的溶解量时,需运用红外及其它手段进行烘干、恒重,无法用常规烘箱操作。相比粒径测定法及指标成分溶解量法,该法实验误差相对较大,且溶质消耗量大,不适合贵重药物及毒性药物的溶解性能考察。
生物质的优缺点范文5
现场检测主要方法有酶抑制速测法(如试纸法、光度法、pH计法)、免疫速测法(如放免、酶免吸附、荧光发光)、传感器法(如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细胞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以及化学速测法等。这些方法在某些检测项目上,基本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定性、半定量或定量检测,操作便捷,一般的专业技术人员经短时间培训就能完成设备操作,检测成本低。其缺点是多存在前处理简单,目标物提取不充分,环境条件不易完全满足实验要求,水、电、气供应不便利等诸多不利因素,导致检测结果准确性不高,定性检测灵敏度偏低。目前市场上食品快检设备品种多,但多为单个或单类项目的检测设备,单个设备又不能独立完成检测任务。为克服现场检测不利因素,提高快速检测效率,近年,车载作为检测平台运用到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中。由于车载工具空间和负重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场检测设备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满足检测设备需要的水、电、气、温度、湿度等实验条件。但存在成本高、维护难、车载精密仪器抗震性较差等问题,因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2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在日常监督中的应用
2.1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目前,市场农药主要分为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约2万多个品种。在我国食品农药检测上,国家制订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其中136种农药进行了严格限定,虽不同食品、不同农药限量要求不同,但残留限量基本上都小于0.5mg/kg。但较日本、欧盟等西方国家主要还存在检测的指标少,技术手段有限等问题。日常卫生监督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主要依据国家快速检测方法,即速测卡法,因检测成本低、操作简单、快速、无需其他仪器等优点而应用较普遍,其常见农药的检出限为0-3~3.5mg/kg[13],而国家标准规定的含量普遍限制在0.5mg/kg以内,故快速检测结果要远高于国家规定残留限量。因此,可用来对食品农残测定定性和初筛。另外,酶抑制分光光度法、化学速测法、生物传感器、免疫分析等方法在日常卫生监督中也有使用报道,但因灵敏度低、选择性差、方法难以标准化等缺陷而不能广泛推广。例如,用酶抑制法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因重金属种类多,不易找到对多种金属都敏感且重复性好的酶,如用一种酶检测一种金属,就远达不到快速检测目的,另外还存在目标物质的提取率低、干扰性大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2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我国是畜禽产品生产大国,兽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通常讲的兽药残留物,主要是抗生素、激素等7类药物。农业部第235号公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中,对94种兽药制定了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同时规定9种兽药不得检出。在日常卫生监督中,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主要是免疫学方法,其中胶体金免疫色谱试验测定法(也叫胶体金试纸、速测卡)、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使用最普及,其方法方便、敏感、特异,并设计有质控区以排除操作不当或速测卡失效带来的检测结果不准问题。目前,已有硫酸链霉素等18种兽药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以及盐酸克仑特罗等18种快速检测速测卡得到广泛应用,其检测时间一般在1~15min,检出限能达到ng级,检测物包括畜禽肉、鱼肉、奶制品、禽蛋、饲料等。
2.3食品中有毒有害微量元素的快速检测
食品中有毒有害的微量元素一般指对人体有显著毒性的元素,例如砷、汞、镉、铅、锌、铜、铬、钡、锑等元素,常见的汞化合物(如甲基汞)、砷化物(如砒霜)、镉(如“镉大米”)等。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及电池、电器等日常用品对环境的污染,通过植物系统迁移转化、累积放大,最后由食入的食物和水危害到人体。目前,快速检测方法主要是试剂盒方法,适用范围主要是食物、水及中毒残留物的快速检测,该方法一般只能做到定性或半定量;还有报道生物传感器技术、酶抑制法等方法,这些方法和技术虽现场得到运用,但稳定性、重现性、以及使用寿命短等缺点还需不断改进和加强。
2.4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从近年国家卫生部公布的食物中毒起因分析,微生物污染是食物中毒的首要因素。微生物检测涉及的指标主要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三项。因传统检测的时效性差,在日常卫生监督中快速检测技术尤显重要,目前市场应用的快检方法多,差别大,各有优缺点。如免疫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快速测试片法、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等,在检测时间上,虽较传统方法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但还不能满足现场卫生监督的需要。
2.5食品添加剂快速检测
食品添加剂本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及历年增补规定。但从当前我国食品添加剂存在问题看,主要是非法添加和滥用。
2.5.1非法食品添加物的快速检测
目前,我国市场上常见非法添加物主要有甲醛、吊白块(次硫酸氢钠甲醛)、苏丹红、三聚氰胺、溴酸钾、罂粟壳等。日常卫生监督中,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主要有速测管法(按国标方法制成的)、试纸法、速测卡法等。常规检测项目有:奶制品的三聚氰胺检测,豆制品、粉丝、面条等的吊白块检测,水发产品的甲醛检测,辣椒制品、咸鸭蛋(蛋黄)的苏丹红检测,饮料中水溶性非食用色素检测等。
2.5.2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快速检测
滥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防腐剂、着色剂、膨松剂、增稠剂、甜味剂、漂白剂等。日常卫生监督中,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同上。常规需检测食品有:罐头、干货食品、白糖中的二氧化硫检测,肉制品、卤制品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检测,泡菜、腌菜中的着色剂、防腐剂和甜味剂检测,糕点类的膨松剂、增稠剂和甜味剂检测,馒头中使用的漂白剂硫磺熏蒸等检测项目。以上这些常规检测中,操作较简便,但检出限得不到要求,可以作为初筛检测。石亚丽等综述了生物传感器技术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从报道看生物传感器技术有快速、线性关系好、检出限低等优点,但缺点也较突出,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
2.6其他与食品相关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
日常卫生监督中,除以上检测项目以外,还有像生物毒素、餐饮具洁净度、消毒效果评价等方面检测项目。生物毒素中,通常检测项目有:肉毒素的快检、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快检、黄曲霉素的快检、河豚毒素的快检等,方法主要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林壮森等把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优势明显。柳洁等对市售大米、面粉、食用油样品中AFB1的污染状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分析,回收率为74.6%~109%,加标样品6次平行测定的RSD分别为0.63%~2.8%;杨运云[28]等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蓖麻毒素,检出限为0.02mg/L,都证明了酶联免疫法的优势。餐饮具洁净度检测的方法主要是三磷酸腺苷荧光检测法(ATP法),操作简单、灵敏度、精确度都很高。
3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发展到今天,无论在设备的种类、数量上,还是在方法创新研究上,都有较大的发展。目前,在食品快检领域,检测项目达到100多种,常用的检测项目也有60种左右。总体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的发展将呈现小型化、集成化、模块化、自动化、信息化等趋势。卫生监督中亟待解决的快速、实时、动态、精确检测技术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3.1向实用、便携、模块、项目齐全的方向发展
设备的设计,在外型上将向能适应复杂环境、多任务的要求,且方便携带、运输;在外包装上要充分考虑防水、抗压、耐磨的实际需要,应提高设备在潮湿、高寒地区的稳定性,并提供不同环境条件下仪器设备的工作参数,以便操作人员根据现场条件进行结果修正;在检测项目方面将向多、全方向发展,如感官、理化、毒理、微生物等指标,可以以模块、单元的形式出现,可任意组合,以满足不同工作任务需要。不同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工作任务的特点,选择性地配备不同模块,或者依据检测项目要求定制食品快检设备。
3.2向快速、实时的方向发展
日常卫生监督中,样本检测时效性强,也就是要求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时对食品进行现场快速检测,并能及时给出检测结果。那些耗时长,不能及时出结果的检测技术将逐渐被更快速的检测技术所取代。例如现行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在确保灵敏度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将逐渐被短时间能出具结果的检测方法所取代,有人报道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该方法30min就能出结果,远远快于目前通用方法24h或更长时间出结果。
3.3向灵敏度、精确度更高的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外现场快检设备主要通过试纸比色法、分光光度法等方法进行检测,在灵敏度和精确度上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往往灵敏度高的,重复性较差、精确度也较低;而精确度较高的,灵敏度又较低。未来的检测设备的发展首先要考虑灵敏度,以降低漏检率,确保有问题的检测样品不会漏检,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在确保灵敏度基础上要向更精确的方向发展,定性指标,误差不能高于5%,定量指标,误差不能超过10%。
3.4样品前处理将向标准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样品前处理对于食品安全检测结果影响很大。由于现场样品前处理缺乏规范,各类现场检测设备对前处理要求不一,快检结果差异较大。因此,前处理技术必需针对不同类型样品的现场前处理进行明确规范,形成标准化操作程序。同时,应多采用自动化程度高、处理效果好的前处理设备。当前普遍采用的手工前处理方法,处理时间过长,处理效果较差,检测目标物提取不完全,检测结果偏移较大。目前,实验室前处理使用的自动粉碎、半自动研磨、自动搅拌、低速离心、超声萃取等设备,种类较全,效果较好,将其小型化后应用于现场检测也将是一个发展方向。近年,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在食品检测前处理方面发展较快,特别是微量成分萃取,如食品的风味、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食品中的有机物等方面优势明显,随着SPME使用的固定相涂层种类增多,SPME技术将可能与更多的分析仪器联用,实现自动化,这也是样品前处理的一个发展趋势。
4结束语
生物质的优缺点范文6
关键词:蛋白质双向电泳;植物蛋白质样品制备;TCA/丙酮法;酚抽法
中图分类号:Q5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6.002
Abstract: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is the fundamental technology of proteomics, it makes great progress in protein analysis of animals and microbes. However, it makes little progress in protein analysis of plants due to the hardness of the preparation of plant protein’s samples suited for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In this paper,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lant protein's samples were reviewed, merits and drawbacks of these methods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search focus on the preparation of plant protein's samples in the future was putted forward.
Key words: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preparation of plant protein's samples; TCA acetone precipitation method; phenol method
随着人类基因组框架图的公布和拟南芥等模式生物基因组序列测定的完成,生命科学研究逐渐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尽管已有多种植物的基因组被测序,但在这些植物基因组中往往有一半以上基因所表达的功能是未知的。而蛋白质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是生命现象的直接体现者,是揭开基因表达功能的一把金钥匙。直接研究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和功能模式成为生命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蛋白质组的研究应运而生,而研究蛋白质组的科学则被称为蛋白质组学[1-2]。
由于蛋白质组学是从整体层面研究细胞、组织、器官甚至个体内的蛋白质表达变化,所以需要强有力的方法来分离和显示上千种蛋白质。而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快速和简单的优点,因而成为蛋白质组学的支撑技术。目前双向电泳技术在微生物和动物蛋白质分析上取得较大进展,但在植物蛋白质分析上往往难以取得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使得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相对落后于动物和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植物组织(尤其是绿色叶片)中含有多酚类、醌、脂类及其他多种次生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一旦存在于植物蛋白质样品中就会严重干扰蛋白分离效果及电泳图谱质量,无法很好地显示出植物中各种蛋白质之间的差异。同时,植物组织中存在的蛋白酶能够水解目的蛋白,降低蛋白质样品的纯度。由此可见,植物蛋白质样品的制备是植物蛋白质双向电泳实验的关键,只有制备到纯度高、杂质少的蛋白质样品才可能获得质量高的电泳图谱。因而有必要归纳和总结适于双向电泳的植物蛋白质样品制备技术,便于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样品制备方法,获得良好的电泳分离效果和高质量的电泳图谱[3-4]。
1 植物蛋白质样品制备方法
植物蛋白质样品的制备,要准确分析蛋白质样品来源的成分,在维持目的蛋白活性和结构不变的基础上逐步去除无关物质,获取合适的蛋白质样品。在长期的植物蛋白质组研究中,研究者们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目的,在实验中逐渐摸索,发明并改进了5种常用的样品制备方法。
1.1 TCA/丙酮法
TCA/丙酮法的原理是利用蛋白质在丙酮溶液的疏水条件下变性使蛋白质浓缩并去除污染物。根据谢进等[5]的实验,TCA/丙酮法主要操作步骤是:洗净植物组织,使用液氮速冻,进行低温条件下研磨或超声处理,加入以TCA/丙酮为主要成分的溶液振荡混匀,沉淀过夜,再低温离心去上清,反复操作洗涤沉淀到丙酮溶液无色为止,敞口挥发丙酮,再将沉淀冻存。实验操作应当在低温环境下用尽量短的时间完成,以免蛋白质大量变性。
1.2 酚抽法
酚抽法的原理是利用了蛋白质和脂类溶于酚相而难溶于水相的特性。盐类、核酸、多糖通过溶于水而被去除,脂类通过溶解在乙酸铵甲醇溶液中被去除,再用冷丙酮溶解去除色素和铵离子。操作步骤是:洗净植物组织,使用液氮速冻,进行低温条件下研磨或超声处理成粉末状,转移至离心管内,加入蛋白质提取液振荡混匀,再加入等体积的Tris-饱和酚,冰浴,振荡混匀,低温离心处理,逐步抽取酚相,向酚相加入乙酸铵甲醇溶液低温沉淀过夜,低温离心后获取沉淀。将沉淀用预冷丙酮多次洗涤,敞口使丙酮挥发,将沉淀低温保存[6]。彭存智[7]在运用酚抽法提取红树叶蛋白时将Tris-饱和酚换为酸性的水饱和酚,而刘楠等[8]在运用酚抽法提取蒙古沙冬青根蛋白时将洗涤沉淀的丙酮换为甲醇溶液,也取得预期的实验效果。在使用酚抽法时,应当增加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尽可能地把密度大的糖分离至上清液的上层。
1.3 Tris-HCl法
Tris-HCl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去污剂SDS破坏疏水键,增加蛋白质的溶解性,而Tris-HCl平衡pH值,防止蛋白质变性。根据曾广娟等[9]和田忠景等[10]的实验,Tris-HCl法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洗净植物组织,使用液氮速冻,进行低温条件下研磨或超声处理成粉末状,转移至离心管内,并加入SDS、甘油和Tris-HCl为主要成分的缓冲液,振荡混匀,低温离心处理后提取上清,加入TCA/丙酮混匀,低温离心后获取沉淀。将沉淀用80%预冷丙酮多次洗涤,室温风干,低温保存。
1.4 Trizol沉淀法
Trizol是一种新型RNA抽提试剂,可以直接从组织中提取RNA。它促进不同种属不同分子量大小的多种RNA的析出,通过分层分别将不同层中的RNA(上层)、DNA(中层)、蛋白质(下层)分离纯化出来,效率极好。根据周雪等[11]和康俊梅等的实验[12],Trizol沉淀法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洗净植物组织,使用液氮速冻,进行低温条件下研磨或超声处理成粉末状,转移至离心管内,先后按比例加入Trizol和氯仿,振荡混匀,低温离心处理后去除上层水相中的RNA,加入无水乙醇沉淀去除中间层和下层酚相中的DNA和与之结合的高丰度的组蛋白,振荡混匀,低温离心处理后提取上清,先后按比例加入Trizol和异丙醇,振荡混匀,低温离心处理后提取沉淀,沉淀用95%乙醇和无水乙醇洗涤,真空干燥后低温保存。
1.5 尿素-硫脲提取法
尿素-硫脲提取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尿素和硫脲破坏疏水键、还原剂DTT破坏二硫键增加蛋白质的溶解性,并使得蛋白酶失活。根据刘伟霞等[13]和王海玲等[14]的实验,尿素-硫脲提取法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洗净植物组织,使用液氮速冻,进行低温条件下研磨或超声处理成粉末状,转移至离心管内,溶于尿素、硫脲、SDS、DTT、Triton-114为主要成分的溶液中,振荡混匀,低温离心处理后提取上清,加入预冷丙酮,低温过夜,离心后收集沉淀,挥发掉丙酮。样本中存在尿素,溶液温度不能超过37°C。
TCA/丙酮法是促使蛋白质在水中沉淀进而分离的方法,属于沉淀类方法;酚抽法和Trizol沉淀法是利用酚类物质萃取蛋白质进而分离的方法,属于萃取类方法;Tris-HCl法和尿素-硫脲提取法是促进蛋白质溶解于水进而分离的方法,属于溶解类方法。
除此以外,Wei等[15]将TCA/丙酮法与酚抽法结合为TCA-丙酮-酚抽法后用于提取蛋白。杨秋玉等[16]提取4种杜鹃叶片蛋白质时就采用TCA-丙酮-酚抽法:即先采用TCA-丙酮法沉淀蛋白,冻干后按照酚抽法的程序萃取蛋白。提取的蛋白质样品再进行双向电泳,获得比较理想的电泳效果。TCA-丙酮-酚抽法兼有沉淀类方法和萃取类方法的特点。
2 植物蛋白质样品制备方法比较
植物组织的蛋白质是动态的,至今没有一种通用的制备方法能将材料中的蛋白全部提取出来。研究目的的不同,是尽可能获得多的蛋白还是仅获得兴趣蛋白,影响了制备方法的选择。但是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有一点必须做到的是尽可能多地去除核酸、多糖、多酚类、脂类、盐类等杂质,否则会影响蛋白分离效果和电泳图谱质量。不同的研究对象含有的杂质不同,因此也影响了制备方法的选择。
TCA/丙酮法是植物蛋白质样品制备最基本的方法。它的优点是耗时少、容易操作,减少了蛋白酶的修饰作用,蛋白质粗提物产量大,一般作为植物蛋白提取的初始方案。缺点是蛋白质容易变性,很难重新溶解,对一些植物组织中多酚类物质的去除能力有限,因而可以加入适量的吸附剂PVPP或PVP对TCA/丙酮法进行改良。刘国勇等[17]的实验证实不溶于水的PVPP去除酚、醌类物质的效果比可溶于水的PVP好。
酚抽法的优点是能够去除大量干扰物质,获得相对较多的低分子量蛋白。在植物组织含有大量易水解的多糖或易溶于水的盐类时如海滨木槿和枇杷叶片组织[18-19],酚抽法能够将其顺利引入水相而去除。特别是含有大量多酚类、多糖和色素等次生代谢产物的顽拗植物组织,在蛋白分离效果方面酚抽法比TCA/丙酮法优势明显。缺点是操作复杂耗时,Tris-饱和酚具有一定的毒性,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Tris-HCl法的特点是加入SDS以增强蛋白质的溶解性,Tris-HCl缓冲液平衡pH值,远离各种氨基酸溶解度最小的等电点,因而其优点是能够分离出酸性蛋白、极高极低分子量蛋白,在疏水性蛋白的提取方面也有所改善,缺点是缓冲液需要密封保存。
Trizol沉淀法的特点是使用能够分离DNA和RNA的Trizol试剂,因而优点是能够去除大量干扰物质如DNA、RNA和高丰度组蛋白Rubisco。缺点是操作较为复杂,耗时耗力,成本较高。Trizol沉淀法用得比较少,一般用于植物叶片和幼苗的蛋白质提取,如野牛草叶片、紫花苜蓿幼苗和黄花苜蓿幼苗[12,20-21]。
尿素-硫脲提取法的优点是对低分子量蛋白质分辨效果较好,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缺点是在电泳中能够检测到的蛋白质斑点较少,对多酚类、色素、盐类等干扰物质的去除能力不够。从文献中来看,尿素-硫脲提取法用得比较少。
TCA-丙酮-酚抽法则将TCA-丙酮沉淀法和酚抽法融合在一起,去除引起样品溶液黏稠的多糖和核酸效果较好,在样品溶液过于黏稠时相比于酚抽法具有一定的优势[16]。但该法也存在着操作繁琐、蛋白损失较大的缺点。此方法在拟南芥叶片、非洲山毛豆叶片、银杏小孢子叶球[22-24]等很多植物蛋白的提取中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3 结论与展望
到目前为止,适于双向电泳的植物蛋白质样品制备方法总共有6种,它们分别是:TCA/丙酮法、酚抽法、Tris-HCl法、Trizol沉淀法、尿素-硫脲提取法、TCA-丙酮-酚抽法:TCA/丙酮法是最基本、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蛋白质粗提量大,加入PVPP可以去除多酚类;酚抽法适合于含有大量多糖、盐类等次生代谢产物的植物蛋白质样品提取;Tris-HCl法能够分离出酸性蛋白和极高极低分子量蛋白;Trizol沉淀法适合于含有大量高丰度组蛋白Rubisco的植物叶片和幼苗的蛋白质提取;尿素-硫脲提取法能够分离出低分子量蛋白且操作简便;TCA-丙酮-酚抽法去除引起样品溶液黏稠的多糖和核酸效果较好。
在现在的植物蛋白质双向电泳的实验中,研究者往往需要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样品制备并进行比较。希望在日后的研究中,研究者能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样品自身的特性次生代谢物成分和研究目的总结归纳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摸索优化出适合各种植物组织蛋白质样品制备的实验方案,加快植物蛋白质组学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生命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阮松林,马华升.植物蛋白质组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13.
[2] 夏其昌,曾嵘.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33-304.
[3] 何瑞锋,丁毅,张剑锋,等.植物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的改进与优化[J].遗传,2000,22(5):319-321.
[4] Canovas F M,Dumas-Gaudot E,Recorbet G,et al. Plant proteome analysis[J].Proteomics,2004(4):285-298.
[5] 谢进,田晓明,刘淑欣,等.适用于毛白杨芽双向电泳分析的蛋白质提取方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3,35(4):144-148.
[6] 陈晶瑜,郭宝峰,何付丽,等.适合双向电泳的植物全蛋白提取方法比较[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97-100.
[7] 彭存智,李蕾,刘志昕.红树叶蛋白质样品制备方法的比较及其双向电泳分析[J].热带生物学报,2010,1(1):12-16.
[8] 刘楠,高飞,周宜君,等.蒙古沙冬青根蛋白的提取及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9(4):365-368.
[9] 曾广娟,李春敏,张新忠,等.苹果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方法的比较[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105-108.
[10] 田忠景,康美玲,王秀文.石榴叶片蛋白提取方法研究[J].北方园艺,2012(19):137-139.
[11] 周雪,冯辉,冀瑞琴.适合双向电泳的大白菜花蕾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方法[J].分子植物育种,2013,11(2):249-254.
[12] 康俊梅,熊军波,孙彦,等.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野牛草叶片蛋白的方法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0,19(2):29-34.
[13] 刘伟霞,潘映红.适用于小麦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样品制备方法[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0):2 169-2 176.
[14] 王海玲,池旭娟,阚雪芹,等.桑椹与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方法的比较试验[J].蚕业科学,2009,35(4):847-850.
[15] Wei W,Rita V,Monica,et al. A universal and rapid protocol for protein extraction from recalcitrant plant tissues for proteomic analysis[J]. Electrophoresis,2006(27):2 782-2 786.
[16] 杨秋玉,耿兴敏,彭方仁.杜鹃叶片3种蛋白质提取方法的比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41(3):440-444.
[17] 刘国勇,梁宏伟,陈发菊.巴东木莲雌蕊柱头蛋白的提取与双向电泳分离[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31(3):393-396.
[18] 李翠云,姜彦成,乔桂荣,等.海滨木槿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2,32(4):30-35.
[19] 马斌,孙骏威,余初浪,等.枇杷叶片和果实总蛋白质提取及双向电泳的优化方法[J].果树学报,2011,28(2):358-362.
[20] 熊军波.紫花苜蓿响应盐胁迫的蛋白质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21] 王楠.低温胁迫下黄花苜蓿蛋白质组的初步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22] Maldonado A M, Echevarría-Zome O S, Baptiste S J,et al. Evaluation of three different protocols of protein extraction for Arabidopsis thaliana leaf proteome analysis by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J].Journal of Protemics,2008(71):46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