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产业发展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产业发展报告范文1
-----以上浦镇农业发展为例
农业产业化是通过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以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使产、加、销一体化,农民不仅能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享受“从田头到餐桌”的利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
上浦镇地处虞南地区,全镇约2.3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2.23万亩,山林面积6.73万亩。近年来,通过积极争取上级农业部门的项目,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推进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文秘范文)
一、 上浦镇农业发展现状
1、农业开始走向产业化。以九连村为例,全村共有1861人口,600多户农户,有土地2400多亩。到xx年,全村有100多户农民种蔬菜,形成蔬菜基地652亩,除了一些不适合种蔬菜的土地外,基本上都种上了蔬菜,农民每亩田的收入从600多元增加到xx多元,蔬菜基地成为九连村的特色农业。
2、特色农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到xx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652亩,桑园2500亩,杨梅2110亩,竹林2400亩,茶业1430亩,板栗xx亩。
3、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目前全镇拥有5个养禽场,规模5500羽以上,6个养猪场,年出栏7500头以上。
4、农业企业及专业合作社有所发展,目前有金达茶厂、玉龙茶业有限公司、绿鼎茶业有限公司、谷贤粮油加工厂等四家农业龙头企业。有一家专业合作社(九连蔬菜专业合作社)。
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过发展加工业,开展劳务输出,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二、三产业上来,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出现部分离土农民。
二、 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上浦镇的农业产业化虽然有较大发展,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农业产业发展报告范文2
******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大蒜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总公司占地500余亩,现有职工126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60人。公司生产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储藏能力3.5万吨的恒温库及保鲜产品加工厂,引进美国先进的联合脱水生产设备,日生产能力110吨,有1000吨的低温冷藏库。公司主要生产经营蔬菜脱水、保鲜、速冻、腌渍、油炸等五大系列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出口。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南非、欧盟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公司成立于1996年10月,注册资本3069万元,资产总额10750万元,2010年共生产各种蔬菜制品17890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93万元,同比增长79.23%,上缴各种税金790万元,实现净利润929万元,同比增长11.79%,各项经济指标较2009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我公司自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来,集团公司大力实施科技龙头带动战略,积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带动战略,通过积极探索,从而形成了“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完善“科、工、贸一体化,产、工、销一条龙”的经营格局,以县政府授权管理使用的3600亩农场为依托,在临沭县大兴镇建立了3000亩有机蔬菜示范基地(自属基地);在苍山县神山镇、磨山镇建立了26000亩优质大蒜种植基地(合同种植基地);在金乡县建成了30000亩的杂交大蒜种植基地(合同种植基地),基地规模达59000亩,基地全部实行标准化管理,严格按照无公害大蒜种植操作规程操作。公司生产的“***牌”保鲜蒜米、保鲜蒜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公司的脱水、保鲜、速冻产品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我们深知,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率低,风险大,龙头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真正起到农业产业化龙头的作用,除了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还应当紧紧依靠广大的农民,和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只有这样,农民才会向企业提供保质保量的原料和充足的劳动力。企业要想和农民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护好农民的切身经济利益。公司签订的合同基地原料采用收购方式,实行保护价收购,2010年我公司出口大蒜每千克平均收购价格8.2元,高于市场价格7.6%,保护了基地农户的积极性。2010年我公司收购大蒜、蒜苔等农产品支出资金1.69亿元,向公司周边加工户发放粗加工费1200万元,带动了农户增收,公司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针对基地基础设施薄弱,农户对有机农产品意识不强,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品种少的问题,公司将继续加大对生产基地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和指导,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依托公司的研发机构,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开发出新产品,高附加值的产品,公司将不断改善生产加工条件,使加工能力更强,随着加工量的增加,不仅带动种植农户增收,而且带动周边加工农户致富,真正使企业和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整体,促进农村种植业、加工业的良性循环,使农民致富,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农业产业发展报告范文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我市财政局农业科走访了县(市、区)一批龙头企业、基地,对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9家,比的7家增加了1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从的36家增加到105家;新增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275家,新建了新湘农、苏仙邦尔泰、义捷粮油、加法果业、广湘食品、玲珑王茶业、济草堂药业、生平米业、坪上菌业等有代表性的产业化项目,东江食品工业园、石盖塘食品工业园初具雏形。与此同时,休闲观光农业方兴未艾,全市投资5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庄达216家,其中由省里评定五星级休闲农庄4家、四星级休闲农庄4家。这些龙头企业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组织形式,通过订单、合同、合作、参股等方式,把工农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了农户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收益低、抗御风险能力弱和公司生产所需原料等矛盾和问题;初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提高了效益,壮大了规模,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同时有力的带动了农民收入增加,提升了我市农业整体水平,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二)优势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区域化优势得到发挥。全市形成了以苏仙邦尔泰为龙头的油茶产业;以舜华鸭业、朗德鹅业为龙头的水禽养殖业;以裕湘面业、生平米业以及大北农、九鼎、希望饲料为龙头的粮食及饲料加工业;以东江湖渔业为龙头的淡水鱼养殖加工业,以狗脑贡、玲珑王茶为龙头的茶业;以新湘农、欢乐养殖为龙头的生猪养殖业;以万华红提、加法果业、永兴冰糖橙为龙头的果业;以海华竹木、创兴人造板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业;以太和辣业、三味食品、小徐呱呱为龙头的调味品加工业;以安仁食用菌开发公司为龙头的食用菌产业等10大优势产业。这些产业都体现了企业化、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形成了“龙头+品牌+标准+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三)农业生产标准化不断推进,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特色、无公害和绿色为主的农产品生产要求,我市积极制定农产品生产标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同时,积极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标准,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达261万亩,取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达197项。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配套体系逐步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是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我市农业科技单位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了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断完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全面开展工作,市农业局农产品检测综合楼正在建设,全部县乡动物防疫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农民培训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通过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农民培训工作已步入正常轨道,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业信息服务快速发展,市县两级都建立农业相关网站和电视栏目,及时搜集农业信息,初步形成了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供求、价格、进出口等信息服务的体系。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__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总体上看,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不高,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的带动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进程和效益。但现阶段我市的龙头企业大都处于发展的初期,规模小,产权及产品结构都很单一,吸引的外来资本和社会投入不多,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不强,带动面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有限。龙( )头企业这种不大不强的局面,虽然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初期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无法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而且少数龙头企业没有建立配套基地,对农户的带动作用就更小了。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统一规划和指导。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长足发展,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大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却并没有形成发展规划。有些规划则因缺乏实地调研考察和研究论证,存在纸上谈兵、凭空想象的情况,而真正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的极少。再则,个别地方热衷上项目,重生产,轻销售,更轻服务,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销售市场都没有保证。个别县市不切实际上项目,盲目发展,结果项目遍地开花,发展不均衡,虽然近年各级财政投入了大量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但真正集中起来做成了大事的却不多,反而造成浪费,农民得不到实惠。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程度不高。首先,传统产业和优势产品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一乡多业、一业多品,区域内集中连片的专业村组和专业大户不多,靠价格拉动增收、靠政策扶持致富、小富既安的小农经济意识和有基地无市场、有市场无基地的问题同时并存,制约了农产品生产和企业规模效益的提高;其次,加工龙头与生产结构不合理。龙头企业重加工、重流通,轻培育、轻服务;基地建设重生产、重数量,轻市场、轻流通,龙头和基地、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享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再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机制十分脆弱。一些企业和农民的诚信意识差,各自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供大于求时,产品外销无路而积压,价格暴跌,企业撒手不管;求大于供时, 农户纷纷抬价,企业“等米下锅”,甚至“无米下锅”,致使契约和合同成为一纸空文,成为农企和农民走向市场的重大障碍,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面临资金不足的制约。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特别是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自身发展能力弱,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效的抵押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影响比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大,单笔成本也相对高,致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信用体系还未完善的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各级政府在组建农业产业化资金信贷担保机构工作上力度不大,动作缓慢,这些因素都导致银行贷款难,筹资难,资金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市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三、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展好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大的特点是“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贸易为主,与农户有机结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能带动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因此要紧紧围绕“龙头”做文章,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要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着力培育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和基地型等各类龙头企业。政府要对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精深加工项目和先进设备引进与更新等进行补助,对出口创汇大、带动效应好的龙头企业给予奖励。龙头企业生产所需征用的土地,可依法采用划拨或有偿使用方式供地,须以有偿使用方式供地的,其有偿使用费可实行优惠征收。
(二)加快发展中介组织。一方面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们是联系农户和市场的重要纽带,要选择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其开展人员培训、农业技术引进、信息与经验交流、销售网络构建,引导其由生产、销售初级合作向固定资产、资金高级合作发展,促进其加强管理,规范运行,增强发展后劲。通过以上措施,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是培训一批农民经纪人。农民经纪人现已成为沟通产销的重要牵线人和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带头人。我市的经纪人队伍存在经营规模不大,个体营销的多,分工不细,缺乏现代化营销手段等问题。因此,要引导和扶持农民经纪人改变发展初期的“单打”模式,鼓励由个体营销逐步走上联合之路,靠分工协作的集体力量开展经营活动,提高市场竞争力,并引导农民经纪人与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关系,实现单纯从事农副产品收购向生产、加工、保鲜、贮藏、运输等一体化经营方式转变,把服务内容拓宽到技术支持、生产指导、产后处理、项目咨询等诸多问题,使农民经纪人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带动力量。
(三)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目前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建设成为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生态型农产品加工园区。要充分发挥加工园区发展的“聚集”效应,优先发展条件较好、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农产品加工园区应该选择交流便利、符合环保要求、地段相对独立,与城区规划相衔接,大宗农产品生产集中的地方。园区内部功能区块划分要科学,蔬菜、果品加工与畜禽类加工要分离,在园区周边应留有足够的区块用于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以方便农业龙头企业向周边农村进行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二是合理设置龙头企业入园门槛。对龙头企业在投资规模上的入园门槛应明显低于工业园区。建议入园企业不以大小衡量,既要发展大中型龙头骨干企业,又要发展有市场、有潜力的与__特色农产品相符的小型企业。三是研究制定并出台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为促进园区健康发展,需认真调查研究,制定一套符合实际并且操作性比较强的政策,如财政资金扶持、信贷投入、税收和用电用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园投资置业。
(四)落实好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制定的一系列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为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对兴办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建立商品基地等给予给予资金、信贷和税收上的支持;鼓励企业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基地规模,使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带领其共同致富。
农业产业发展报告范文4
一、*县种植业生产现状
20*年全县农作物正播总面积达248230.3亩,比去年同期增加55692.3,同比增长28.9%。
1、粮食面积大幅增长,玉米,青稞,豆类等作物面积略有下降;20*年粮食总面积达57733.8亩,比上年增长62.8%。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4730亩,较20*年相比增长74%;玉米1722亩(正播),较20*年相比下降27.8%;青稞面积8*.5亩,较20*年相比下降18.3%;豆类作物面积473.3亩,较20*年相比下降25.5%。
2、经济作物面积平稳快速增长。20*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为174057亩,比上年增加33094亩,增长23.5%。
3、草业面积平稳增长。苜蓿种植面积达14057.4亩,较20*年的13931亩,增长0.9%。
二、当前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还较小,多数是在一些农贸市场中交易,流通渠道还未完全通畅,卖难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农业信息网络发展慢,网络化程度低,信息滞后,一些乡镇结构调整的趋同性倾向比较突出。
(二)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农产品流通不畅,农业综合效益不高。随着农产品商品率的不断提高,商品量增大,有大批剩余产品需要进行加工和销售,以实现产品的多次升值。*县的农产品由于运距长的问题,增加了成本。
(三)一些乡镇农技人员的自身素质还不适应。由于多年来农业技术推广的重点主要放在发展粮食生产和增加农产品数量上,而对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特别是对发展优质农产品的技术推广不够,农技人员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
(四)农业科技部门条件差,基层农科队伍工作难度大。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乡镇级农林牧站所,由于经费不足,工作装备差,人员少,致使农业科技实用技术推广及农民培训难开展,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的增收。
(五)农民身上存在的消极落后观念,仍然比较突出明显。一是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他们习惯于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种植习惯,虽也五花八门地种些花生、玉米、棉花,养有鸡、鸭、猪、羊,但都不成规模,依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二是向往致富,却怕担风险。对农业方面出现的新品种、新模式,他们既跃跃欲试、又裹足不前,惟恐拿不准白搭进本钱,抱着等别人成功了自己再跟着学的想法。三是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思想影响,农民内心深处仍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对政府的依赖思想,他们特别希望政府能拿出好主意,并在项目、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也能够包揽起来,使他们既能致富、又不需要投资或承担风险。
三、几点建议:
1、“三夏”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做好夏收、夏种、夏管工作,认真抓好棉花的中后期管理,同时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预防预报及其综合防治工作,切实做到防早、防小、防了;要重视复播工作,尽可能地扩大复播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
2、加强农资市场日常监管。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从农业投入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加强日常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和商业操纵行为,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3、搞活农产品加工流通,加强引导和扶持,促进农产品流通和转化。农产品销售困难年年都有,因此,涉农部门要认真分析今年各类农产品的产销形势,及早准确地为农户提供信息,做好农产品的销售工作。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促进农产品流通。确保今年农产品都能卖得出,卖出一个好价格,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4、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粮食损失。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生产集约化水平。认真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的补贴政策。抓好新品种和配套新技术推广,加强培训指导,充分发挥新品种新技术的增产增收效益。农技人员要加强种植业的指导,特别是在复播、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要临田指导。
农业产业发展报告范文5
“三特一主”产业形成多“龙”腾飞之势
目前,××县业已形成面粉、花生、香油三大特色产业和养殖主导产业“三特一主”产业群,为县域特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和持续动力。
——面粉产业成为全国最大面粉加工基地。全县有较大面粉企业43家,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日加工小麦200吨以上企业有16家,亿元以上面粉企业2家,全县日加工小麦能力10000吨,从业人员4000人,年产值31亿元,利税2.7亿元,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县。原创:“龙头”企业五得利集团拥有5个分公司,18条生产线,日处理小麦6200多吨,是全国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国家标准化试点企业、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五得利”牌面粉被评为国家名牌产品,五得利集团总裁丹志国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
——花生产业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型经济。花生年种植面积50万亩,总产15万吨。南李庄、张集、金滩镇三大花生市场年交易量达25万吨以上,交易额10亿多元,市场辐射冀、鲁、豫、辽、蒙等11个省市,带动3000多农民群众从事花生加工和流通,是长江以北最大花生集散地。全县有总投资500万元以上花生深加工企业9家,其中千万元以上企业2家,名福植物油、名龙花生、名威花生、康宏食品等一批深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花生4万吨以上,已形成食品、油脂、饮料三大系列、十几个品种,创出花生油、烤花生、分级筛选花生米等一批名牌产品。花生龙型产业年利税1.9亿元,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龙型经济”,××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花生之乡”。
——香油产业香遍全国。××小磨香油“油香磨小名大”。全县拥有小磨香油专业村40多个,7500多个香油专业户遍布全国,年生产小磨香油4.5万吨,占全国香油总量四分之一,从业人员3万人,年产值13.5亿元,年利润3.6亿元。2004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小磨香油之乡”。县内投资百万元以上香油加工企业4个,亿元以上加工企业1个。去年以来,新建了总投资1.2亿元的中国××香油城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后,××香油产业将实现由分户经营向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的跨越,××将成为全国香油名气最大、销售量最多、销售范围最广、从业人员最多的小磨香油加工县。
——养殖产业成为增收富民第一主导产业。目前,全县重点养殖乡镇12个,养殖专业村78个,养殖龙头企业投资百万元以上的有14家,千万元以上2家。冀南牛业、京华养殖、亚基饲料、正大饲料等一批养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示范带动了全县养殖业发展。全县养殖业总产值突破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
多“龙”腾飞从壮大龙头开始
××县委、县政府以工业化思路抓农业、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县域工业化,围绕发展壮大县域特色产业,主攻产业化龙头项目,不断拓展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升级。
1、在龙头企业项目选向上围绕特色做文章。围绕打造“三大基地”(全国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最大的花生集散地、最大的小磨香油加工销售基地),育壮扶强产业龙头,着力做大做强做长面粉、花生、香油三条龙型经济。面粉产业,投资2.3亿元的得利城面粉深加工项目被列为省重点项目,一期工程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投资6000万元的美佳香馍食品项目已竣工投产;花生产业,投资5000万元的名福植物油项目已竣工投产,名威、名龙花生深加工扩建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香油产业,成立了中国××小磨香油协会,投资1.2亿元的中国××香油城项目即将竣工。
2、在龙头企业业主选择上让民营经济唱主角。对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从资金、土地、税收、工商、信息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对民营大户实行县级干部联系制、挂牌重点保护制、优惠政策扶持制,并成立面粉、花生、香油三大产业推进指挥部,建立起“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支队伍”的推进机制,重点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内引改制县企,鼓励民营企业购买、兼并、租赁、参股、控股集体企业、破产企业,盘活资产,打造新“龙头”。目前,通过政策支持、牵线搭桥,由民营企业购买兼并破产企业3家,租赁9家,参股6家,酒厂、油脂厂等县办企业一经民营注入,活力显现。
3、在龙头企业发展力量上全民参与。实行“1+x”项目机制,将党政机关推向项目建设第一线。全方位、多渠道拓宽招商方式,积极探索网上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激活民营招商主体,原创:以“民企”引“民企”。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招商引资,走出去学习先进理念和管理知识,引进人才、技术和资金。上半年,组织民营企业经营者到沿海开放地区——京、津、沪,有针对性重点招商5次,吸引18家外地客商到××投资置业,引进资金5.2亿元。狠抓工业城载体建设,“筑楼招亲”。在城区东部215省道两侧规划建设了8平方公里的“××府工业城”,实现了“五通一平”,目前,已有10个项目入内建设,建成4个,近期又有5个项目相继入内开工建设。
农业产业发展报告范文6
1.1地理位置
同心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隶属吴忠市管辖。地处东经105°17'~106°41',北纬36°34'~37°32'之间。东北部与盐池县接壤,东南与省界甘肃环县为邻,南与原州区毗邻,西连海原,北接中宁、红寺堡等地,南北长102公里,东西最宽处达135公里。海拔1283~2625米。地处鄂尔多斯台地西南部和黄土高原西北部相接,地势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倾斜,处于灌区与山区的衔接地带。
1.2地形地貌
同心h处于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分异明显,类型复杂多样。总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县城海拔1344米。东南部为黄土丘陵区,海拔1500~2000米;西北为中低山,缓坡、丘陵、川地纵横交错,海拔1283~2625米,以山地为主,较大的山有大、小罗山,马家大山、窑山、老爷山、青龙山;中等山90座,小山丘4000多个。西有清水河、长沙河,东有苦水河;全县较大的沟有三条,折死沟、金家儿沟和大洪沟。三大川即同心川、韦州、下马关川。境内由山地、丘陵、川盆梁峁交错分布,并以丘陵坡地为主。南以黄土丘陵为主,境内沟壑纵横,地形高低起伏,支离破碎。北为高丘陵和缓坡丘陵、洪积扇及川地为主,地势由陡渐向平缓,并有大面积的山间川地。
1.3气象及自然条件
同心县属典型的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特点是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夏热短,且昼夜温差大。降水受海洋气流(季风)影响,年际变化大,干旱少雨,其降雨区域分布,大体由北向南每伸延1公里,雨量平均递增1毫米。年际分布较差甚大,年均降水量为277毫米,降水量的月际问分配变率也甚大,其特点是冬春雨量稀少,夏秋雨水集中,冬季南部占雨总量的1%,北部占1.9%,春季南部占16.4%,北部占18.1%,夏季南部占35.5%,北部占53.5%,秋季南部占28.6%,北部占26.2%。7、8、9三个月,南部平均降雨量占全年65%,北部占全年的53.5%。群众故有“三年两头旱”之说。年平均蒸发量2300毫米,北部比南部蒸发量多352.52毫米,是降雨量的8.3倍,北部比南部显著干旱。年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递增。南部年平均为6.7℃,年较差30.6℃;最热7月,平均温度20.9℃,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9.6℃;极端最高温度37.7℃,极端最低温度28.1℃。北部平均气温8.4℃,北部比南部高1.7℃,年较差30.6℃;最热为7月份,平均气温22.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8.5℃,极端最热天气为39℃,极端最冷天气为27.3℃。同心县由于受极地大陆性气团控制较久,大陆性强,多晴朗干燥的天气,故日照充足,属于长日照地区,年均日照为3018.9小时。同心县地处荒漠干旱区,气候干燥少雨,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全年太阳总辐射量达148.9千卡/平方厘米。南部地区积温≥0℃为3276.2℃,≥5℃为3146.3℃,≥10℃为2737.1℃,≥15℃为2124.9℃。北部地区积温比南部高,其中≥0℃为3709.2℃,比南部高433℃;≥5℃为3544.3℃,高398℃,≥10℃为3149.2℃,高412.1℃;≥15℃为2381.7℃,高256.8℃。南部初期霜以9月23日始至次年终霜期4月27日止,无霜期平均为146.4天,初霜期最早发生在9月5日,最迟发生在10月5日,无霜期最长天数176天,最短天数107天。北部地区初霜期平均在10月11日,终霜期在次年4月12日,平均为183天,初霜最早日期9月18日,最迟11月1日,霜期最长天数233天,最短天数119天。其主要灾害有:干旱、冰雹、暴雨、霜冻、低温、大风、沙尘暴、青干和热干风等。
1.4土壤与植被
同心县耕地土壤有6个土类、8个亚类、13个土属、19个土种。土类主要有黄绵土、典型新积土、典型灰钙土、典型黑垆土、淡灰钙土、草原风沙土、冲积土、钙质粗骨土。其中黄绵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6.9%;典型新积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6.5%;典型灰钙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7.1%;典型黑垆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5.4%;淡灰钙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4%;草原风沙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4%;冲积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0.2%;粗骨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0.06%。同心县主要植被类型有干草原、荒漠草原及沙生草原等。干草原植被分布于黄土丘陵地区,包括张家塬、预旺、马高庄、田老庄及窑山、王团、下马关等部分地区。植被由旱生多年生草木、蒿类、小半灌木为主。荒漠草原植被分布于本县干草原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丁塘、河西、韦州、下马关等乡镇及王团、窑山等乡镇的大部分地区,地形多为平坦川盆地和缓坡丘陵地区,地势由南向北逐渐下降,海拔1260~2000米。土壤为灰钙土,植被构成以强旱生蒿类为主,还有小半灌木、半灌木等。零星插花分布于韦州、河西等乡镇荒漠草原地区,植被以沙生半灌木、灌木为主的白刺、沙蒿等构成。
1.5社会经济状况
同心县共辖7镇、4个乡、2个管委会,170个行政村,总人口3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75.8%;回族人口34.16万人,占85.79%。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2317万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农林牧业总产值109254万元,同比增长5%。其中,种植业产值131631万元,林业产值3134万元,牧业产值89078万元,农林牧服务业产值5778万元,实现农林牧业增加值109726万元,同比增长5.7%。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同比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23元,同比增长12.2%。
同心县土特产有甘草、发菜、二毛皮等宁夏“五宝”中的“三宝”,而且同心县是这“三宝”的主要产地之一。同心县甘草条杆顺直,色棕红,骨重粉足,味纯甜,是同类中的佳品;同心县的发菜丝细长,色泽黑亮,堪称上品;同心县的二毛皮毛穗柔软洁白,波浪弯曲,皮板柔软,轻便保暖,享誉全国。同心县土质适合生长洋芋、红葱、豌豆、扁豆、荞麦、瓜果等作物,尤其红葱闻名全区,瓜果含糖量高,香甜可口,耐储存。
2农业基本情况
2.1耕地及农业结构
全县土地面积665万亩,耕地面积212万亩。其中水浇地45万亩,旱耕地167万亩。常年种植面积150万亩左右。2015年,全县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47万亩。其中,冬小麦14万亩、春小麦10万亩、夏杂5万亩、玉米35万亩、马铃薯30万亩、糜子7.9万亩、谷子10.2万亩、荞麦6.9万亩、油料10万亩、露地蔬菜5万亩、西甜瓜5万亩。水浇地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油葵、枸杞、苹果。旱地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冬小麦、春小麦、油葵、食葵、夏杂(豌豆、扁豆)、油料(胡麻、元元)秋杂(糜子、谷子、荞麦)、中药材、枸杞、同心圆枣。
农业是支柱产业,“三红一绿”是同心县特色支柱产业,据专家检测认证,当地苦水枸杞含糖量50%以上,其药用价值高于宁夏同类产品;红葱、红枣发展前景广阔。预旺地膜西瓜具有日照充分,昼夜温差大,糖分高,易储运等特点驰名;沙土马铃薯个大皮白,淀粉含量高,远销越南及亚太地区;小杂粮(小米、扁豆、豌豆)出口韩国;玉米因籽粒饱满色泽好畅销西南各省市;食用精练胡麻油红遍我国西北,幅射西南、华北。同心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畅达、通讯便捷、电力充足。境内三纵(银平、包兰、惠平),一M(兴仁至惠安堡)四条公路线和宝中铁路大动脉经过同心县。
2.2种植业
玉米平均亩产水地850公斤,旱地地膜玉米400公斤;马铃薯水地及补灌种植平均亩产2000公斤,旱地种植800公斤;水地地膜西瓜平均亩产6000公斤,旱地地膜西瓜3000公斤;水地油葵平均亩产200公斤,旱地地膜油葵150公斤,旱地地膜食葵130公斤;旱地露地食葵80公斤;旱地平均糜子90公斤,旱地谷子110公斤,旱地荞麦130公斤;豆类平均亩产100公斤;旱地胡麻平均亩产60公斤。日光温室年平均棚产值(棚长80米)1.8万元,水地大田地膜西瓜平均亩产值0.3万元,旱地地膜西瓜0.1万元;水地枸杞平均亩产值0.8万元,旱地枸杞平均亩产值0.3万元;苹果平均亩产值0.3万元;水地番茄平均亩产值0.5万元。
2.3养殖业
2015年全县牛饲养量达到38万头,其中存栏13万头,出栏25万头;羊饲养量达到180万只,其中存栏70万只,出栏110万只;清真牛羊肉总产量达4.74万吨,清真牛羊肉总产值达20亿元。扶持建设标准化棚圈5717座、55.92万平方米;组建国家二级以上滩羊种母羊群7万只;投放滩羊种公羊2800只;开展基础母牛“见犊补母”2000头;完成黄牛冷配改良8000头;加工调制利用秸秆15万吨;扶持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5家,扶持发展养殖专业村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