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施工企业 财务 风险 控制管理
一、前言
施工企业风险是企业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是市场经济运作下客观存在的市场规律带来的。在当前市场体制有待完善、机制有待健全的环境下,提高在市场中抵御、抗拒风险的能力,是企业避免失败、赢得成功的关键。研究和分析施工企业的一些常见主要风险,有针对性地防范和化解风险,,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实现又快又好的可持续发展。
施工企业的风险大致分为:业主资信风险;合同风险;法律风险;质量与安全风险;工程分包风险;工程结算风险;资金风险;成本风险;税务风险等。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特点及种类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运营活动中,因不确定性因素引起公司财务丧失偿债能力,收益受损下降等风险,分为可控制风险和不可控制风险。控制与管理财务风险的前提是充分认识财务风险及其特点。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客观性、可控制性、不平衡性等特点,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企业带来效益,也可以带来毁灭性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资金风险、成本风险和税务风险,表现为筹资管理不善、资金运营不佳、非主观意愿的偷税漏税带给企业的罚款、加收滞纳金、声誉损害等风险等方面。另外,财务部门管理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忽略自身独立性,忽视资本运作带给企业的收益也是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
1、资金风险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对施工企业而言尤为如此。如果资金链断裂,企业必定处于崩溃的边缘。因此资金风险是关乎施工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风险。主要表现为工程款和各类垫资、保证金无法及时回收的风险。施工企业项目较为分散,管理不集中,企业多是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筹资,承担着银行自身筹资压力的风险,企业财务必然承受巨大的风险压力,隐含着随时可以爆发的财务风险。
2、成本风险
项目施工组织方案不合理、项目管理控制不得力,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租赁市场价格的变化,都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成本;材料或设备质量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工程变更,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带来的挑战都会增加工程成本的风险。工程分包及结算、工程质量与安全、工期滞后,都会加大企业运营成本,给企业带来难以预计的损失。
3、税务风险
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这些行为使得企业面临很大的税务风险。
除此以外,经济环境风险、人员管理缺陷、资源分配不合理等企业运作都会产生财务风险,施工企业风险可想而知。
三、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提高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控制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必须要有针对性,针对薄弱之处进行整改完善,才能真正管理好财务风险。
(一)财务管理意识不高
多数企业忽略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导致财务管理人员未能有效进行管理,未能深入解决财务问题。此外,财务制度不健全,部分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强,做事不严谨,导致财务工作全局把握不够,整体效益跟不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在每一个工作中体现出来,财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实实在在的落实到行动中来,确保财务管理的真实可靠性,否则只能是为企业财务运作留下隐患。
(二)财务信息滞后
财务信息对企业决策具有一定意义,及时到位的财务信息能够为高层提供依据,对把控全局提供更为准确的资讯。施工企业分支较为分散,会计没有统一规范的流程制约,各部门项目核算不及时或者不到位,甚至弄虚作假,严重影响了财务整体工作的进行。财务信息速度慢、时效差,都是影响企业资金归集与运转的因素。
(三)工程成本管理不善
一些工程项目管理不善,工作粗放不严谨,成本核算带有随意性,缺乏真实可靠性。成本核算管理人员意识淡薄,盲目把企业各项目支出归为一体,导致成本针对性不强,核算不准确,出现乱摊现象,无形中加大了成本压力。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资金收支管理缺乏,记账不清晰,工程结算及撤场无专人处理,造成施工企业资金流失,加重企业负担。
(四)责权失衡
施工企业体制不完善,工程项目承包机制松懈,人事制度紊乱,造成责任、权利混杂,出现财务状况。负责人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责任感不足,弄虚作假,一味只追求产值、进度等指标的完成,不注重施工工程的质量,没有把企业长足的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管理目标,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影响财务工作的整体进行。
(五)监督机制缺失
施工企业工作具有分散性、长期性等特点,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监督机制的控管,使得部分工作人员钻空子,损害公司集体利益。财务管理机制应该严格遵守管理制度,受监督系统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企业整体的正常运转,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控制及步骤
风险管理是对施工项目潜在的风险进行辨识、评价、预防及控制的过程,是一种主动性的控制手段。风险控制管理是针对企业经营中的工程合同管理、安全管理、技术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物资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及国际经营管理等部分展开研究,对于不同的风险要建立不同的风险驾驭和监控的策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采用风险可避的管理办法,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财务风险管理应贯彻:谨慎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及可操作性原则。这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基础。
总体思路:结合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对六大会计要素展开逐一分析,重点分析资金、预算及成本,从中发现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达到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
具体步骤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企业工程项目管理
处理好投标相关事宜,在符合客观要求的基础上做好定价工作。
第一,投标前进行全面分析,了解资金、工程、工期等相关情况,做好预算分析,对于重大投标工程要符合自身财务支付情况,谨慎投标。
第二,完善成本测算工作,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目标成本方案,注意项目的可操作性以及客观性,及时补充完善目标成本决案。
第三,成本总量与中标项目评估,总额控制经营成本,将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发放、中标项目数量以及利润联系起来,将其纳入财务流程。
工程整个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管理流程进行,加强系统基础管理、项目策划、施工进度、合同管理和内部分及劳务分包管理,加强成本测算、建造合同及索赔管理。项目工程分包行为要严格执行分包申请和审批制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选择分包商的原则,杜绝工程分包中不正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相关规定至少包括: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办法、成本管理、费用报销管理、资产管理、产权管理、税务管理、预算管理及财务报告编制管理等相关制度。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细化企业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的职责、工作流程及目标,能够规范约束财务机构及人员的行为,保证企业正确地核算经营成果,对财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更好的发挥财务的监督管理职能。
(三)实行资金集中化管理
集团公司采取资金集中化管理模式,从源头上杜绝资金浪费,及时了解资金动向,把握资金流向,提高资金合理使用效益,把资金集中到含金量高的项目中,实现施工企业整体资源配置合理化。加强风险预警,实现信息集成,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信息支持,使得资金有效利用,降低浪费,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实现企业资金高效用的管理模式。
(四)合同中的财务风险规避工作
加强分析合同财务风险,完全符合标准的合同才能够签订,否则会增加企业施工风险。资金支付条件尽量达到理想状态,条件不符合者不要急于签订合同。例如工程部拨预付款、质保金暂扣的占比例过大、计量充满不确定依据等都不应该急于签订合同,这些情况极易引发财务风险,给企业留下财务隐患,造成潜性亏损的局面。再次,对于施工合同相关的补充协议也必须引起重视,要放在等同主题合同的位置上来。一项合同中,业主常以自身利益出发对施工合同进行多次补充或是修改,补充协议具有优先适用的特点,优于施工合同前述条款,针对工程款的拨付、税金、主要材料款等的支付都有相关规定,必须要引起重视,以免企业利益受损。
(五)竣工结算、决算要及时
工程竣工后应该及时办理决算,拖延导致欠款风险扩大化,不利于施工企业回收资金。竣工结算是施工企业承包工程项目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财务运作,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控制因素。施工后期,多数工程资金出现紧张状态,工程结算这个时候尤其重要,业主往往托付工程款,拖延时间越长,企业回收资金的可能性就越低,风险也就越大。所以施工完成后必须及时办理结算,严格遵照合同行事。施工流程设计若是变更或是业主因故使得工期停损等。期间产生的费用要到现场及时签证,办理阶段合同价款工程结算等。最后,制定索赔工作计划。施工过程中有索赔发生时必须遵照合同相关条款做好索赔工作,若是发生合同以外的以外事件,要遵照客观情况收集资料,分析评估,提出索赔方案,弥补损失。索赔事项时保障工期进行、保障工作人员有序工作的后顾作业,做好索赔计划工作,减少施工企业投入的资源损失,加快工程进行,减小财务风险。
(六)加强税务筹划,减少财务风险
施工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加强对税务筹划的正确理解。财务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是保证涉税资料真实、科学、合法的重要砝码,也是企业正确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如果财务人员工作失误过多,企业便会遇到较大的税务风险。企业内审制度是否健全也是关系到税务风险水平的高低。以正确评价税务风险为基础,企业应加强对税务风险的适时监控,尤其在纳税义务发生前,对企业经营全过程进行系统性审阅和合理性策划,尽可能实现企业税务的零风险。在实施监控行为的具体过程中,要合理、合法地审阅纳税事项,合理规划纳税事项的实施策略,包括对基本税制、税收惯例、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各主要税种及纳税范围、税率和计算基础、与项目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等相关信息做深入了解,对纳税模式不断分析和调整,测定其税收负担,制定相应可行的纳税计划。
(七)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及监控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与监控十分重要,是提高企业财务运作有序进行的催化剂,是处理企业突发财务危机的依据,是预防财务隐患的现实需要。在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中建立税收风险预警报告制度,设置财务风险监控点,及时收集预测企业财务信息,分析整理预测财务风险,提出解决风险问题的方案和建议,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在应对工程所在国税部门的审查、按章纳税的同时,又要尽量降低税负,适当合法保护企业利益,规避税收风险,在降低税收风险的同时,保证利润最大化。
(八)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进行后续培训
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及态度影响着财务工作的进展。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认识和分析风险的能力,采取积极的、相应的措施降低财务风险。例如,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创新,激励工作人员加强自身塑造,确保财务风险控制顺利进行,全面提高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五、施工企业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现实意义
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及管理具有现实意义,首先利于企业业务整体向前发展,拓宽业务市场,增加资金能力,获得市场竞争力。企业风险越高,企业信用越低;企业风险越高,企业竞争力越小,首先,必须加强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提高企业竞标实力,确保业务拓展成功。其次,加强风险控制利于提高企业效益,提高利润率,风险控管的重要内容包括工程收款和成本管理的控制。工程与成本风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直接影响收支的平衡,收款风险决定着项目投资前的成本是否获得回收;成本风险决定着企业纯利润是否持平。第三,企业风险控制与管理还影响着企业的创新活动,财务风险管理得好则企业获得效益,那么就有资金投入到市场竞争力技术上,例如科技创新,这对企业长足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理,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促进技术工艺向前发展,使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六、结束语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施工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提高在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提高企业全员的风险意识,切实把管理措施落实到现实工作中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以点带面,以促进财务风险管理的水平的提高从而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5(02):33-34
[2]王俪茵.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析[J].当代经济,2011,17(11):78-79
[3]陈林彬,时强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及控制措施[J].建筑施工,2011,15(06):46-47
[4]时冰.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及控制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2,12(10):45-46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计划范文2
一、在思想理念上要和合,树立与践行和合管理理念与方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近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与运用学习型组织、流程再造、风险管理、内控管理、质量管理、专业化管理和绩效管理等管理理论与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税收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各种理论、制度、方法林立,自成体系而且重复交叉,影响了各自效用的发挥。
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多元的时代,需要和谐合作。和合管理理论秉承了中国传统“和合”管理思想,推崇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目标追求,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符合党的“十”精神,也体现了时代要求,更符合理论方法融合、机关部门合作,基层对工作整合融合,构建和谐税务的实际需求。“和”就是要和谐、和睦、和平、中和;“合”就是要合作、联合、结合、融合、组合、整合。和是前提与基础,也是目标归宿;合是根本要求与工作方法。和合管理理论不是简单的理念方法的“物理叠加”,而是互相融合产生“化学反应”,达到乘数效应。其应用步骤:首先,寻找短板。其次,理念融合;第三,团队合作;第四,和谐共赢。2012年以来,我们引入和合管理理论,就是运用“和”“合”的理念方法,促进各种理论、制度、方法的有机融合,组合,优化部门合作、工作联合以及资源整合,实现组织和睦、内外和谐、合作共赢、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进了税务现代化建设。为了整合系统资源,减轻基层负担,提高服务效率,解决工作中不融合、不整合、不合谐问题,提质增效,增强组织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现和谐发展、合作共赢的目标追求,更好地服务基层,扫除“”问题。我们认为全局、全员要积极引入并正确运用和合管理的理念方法,树立“和合人”意识。让“和合”成为组织和个人的思维习惯、口头禅;使和合管理理论应用四步骤,成为思考问题、推进工作的自觉行为。
如何做好和合,我们认为:一要摒弃本位主义,任何一项工作,首先是全局工作的一部分,其次才是部门或个人的全部。尤其在当前,税源管理要求高,纳税人、政府对我们的要求高,各项工作头绪繁多,工作量大,更需站高一层,看远一点,不能自顾一块,要有全局观念。二要看到共同点,如对外部企业开展的核查审核、风险应对、评估约谈、税务稽查等,都是对纳税人的调查核实,多次或重复对同一个纳税人的事项;而对内部基层进行的执法检查、岗位考核、综合评价,都是对已经发生的工作进行检查、验证,重复的内容很多。三要找到差异,上述工作各有侧重,或侧重对过程的检查,或侧重对结果的检查;有的在格式上有固定形式,有的在内容上有规范要求。但是,过程与结果、形式与内容恰恰是互相依存、互为影响的。所以,全局、全员在思想理念上要“和合”,以开放为取向,以共赢为方向,克服与转变由于职能分工过细,分类出击、单兵突进、各自为政的局面,树立与践行合管理理念与方法,,加强务实合作协同。
二、在制度建设上要融合,重点建立“六合一”新型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当前基层反映的一个具体问题就是系统各种管理制度较多,执法管理、风险管理、内控管理、专业化管理等制度存在交叉重复的情况,基层需要融合。因此,按照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的整改要求,当前要突出制度融合,积极引入与运用和合管理的理念方法,通过“寻找短板”找出现有各种理论及其制度存在的不足,通过“理念融合”吸纳合并各管理理论及其制度,对相同与相似工作制度进行综合,通过“协同推进”在不同环节侧重不同理论及其制度的运用,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出现理论、制度、方法内容相互重叠带来的部门、工作、资源的分割与浪费,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范制度执行中不融合问题,实现税收管理理论、制度、流程的“六合一”。具体的就是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主线,在全系统研究制定将流程再造、风险管理、内控管理、质量管理、专业化管理和绩效管理等“6个”管理理论、制度、方法融合的新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促进全局税收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高。用“六合一”的制度融合的减法,获得基层与纳税人满意的加法。如我们在2012年出台综合监督检查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考核巡视检查、惩防体系建设情况检查等9项实地检查制度办法融合在一起。并规定:凡已经接受综合监督检查的单位,当年相关部门不得另行组织类似的检查和考核。上级单位和部门布置的临时性专项检查,相关部门在接到通知后,应及时报告相关领导,视情进行“动态整合”。综合监督检查结束后,形成了“1+4”工作报告,既符合综合监督检查制度的要求,也满足各专项工作的要求。综合监督检查制度的实施整合了资源,形成了合力、提高了质效,实现了机关与基层的双赢。
三、在工作组织上要整合,建立与完善工作协同机制
随着税收管理专业化、扁平化、集约化管理的深入,各部门分工越来越细,需要整合,增加正能量。实践中我们要把握税收管理工作规律,按照和合管理理念,进一步健全与完善“上下结合、左右联合、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协同:一要组织协同,即要进一步打破职能部门分工过细、单打独斗的现象,通过组织协同达到多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推动各部门之间的开放与交叉,各项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坚持总体设计、整合融合、统筹推进,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二要人才培养与团队运作的协同,即要鼓励骨干加入团队,提高业务骨干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本领,寓教于团队,寓教于项目,既增进人才的才干与组织归属感,又促进组织建设;三要团队运作与体制机制完善的协同,发挥不同部门职能功能优势,完善与创新各种合作机制与工作机制,充分激发组织和个人的活力;四要个人与组织协同,个人要自觉地融入到组织各项工作中去;五要加强与省局、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协同。总之,应当将协同推进作为常态化的工作运行机制。通过协同,形成系统内外良性互动,行政与业务相互协调,人员与组织同步发展。当前重点要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与完善市局重点工作项目组,加强联合与合作,对相同与相似工作事项进行综合,牵头处室统一整合后下发。整合联合开展税收检查核实,将目前分散在市局各业务处室、基层税务部门、各级稽查部门的税收检查核实任务进行合并,使一次检查达到几种效果,并规定由征管科技部门统一扎口管理,未整合审批不得开展检查核实工作,杜绝多头下发税收检查核实任务。建立全局相关工作信息共享平台,各单位要主动融入,与平台对接,将每年的纳税评估、行业性调查、服务性调研、税务稽查等工作计划、实施情况融入其中,便于全市各职能部门资源共享,避免重复下户及重复检查问题,减少对纳税人的打扰。要整合精简会议,坚持少开会开短会,提高会议效率。要进一步加强任务下发前的分析工作,减少无效数据下发。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整合各管理系列、各部门的工作团队,推进资源共享。加强机关处室实体化运作力度,进一步完善与基层单位的联系机制,增强服务基层的主动性,加强对基层单位工作的指导,帮助基层增强防范重大税收风险的能力。在各项考核评比上,要反对形式主义,业务与非业务、务实与务虚的工作布置要寻找有机的结合点,切实为纳税人和基层税务干部减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