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服务实体经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服务实体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如何服务实体经济范文1

一、 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路径

(一)加大专项投入的力度

1.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属于国家的一个工作部门,整体的工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到投入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路径探寻时必须加强专项投入的力度。在强化投入的过程中,国家需要制定一套完善可行的经费下发制度,来有效保障每项拨款的实际落实,真正的强化基层建设。

2.还需要建立起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专项拨款制度,来对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进行完善和强化,使整个运行体系能够更加健康有效的发展。

3.在加大各项投资力度的基础上,还需要有与此相适应并相对完善的监督机制进行管理和强化,使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在建设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上保持整体上的可行性。

(二)领导阶层加强重视力度,巩固最基层的农机队伍建设

进行农机推广建设时,须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和规范进行汇报工作,使各级领导加强对农机事业的重视,并对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同时,担负着推广工作的基层管理部门需要进行专门的办公场所以及实验师范基地的设置,以更好地去满足市场经济条件对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所提出的要求,使得其基本体系能够更加规范化,进而满足在推广手段上面的现代化,使整体的推广更加具体和有效。

(三) 强化农机建设队伍的素质管理,加快信息化服务管理

在进行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时,必须要对农机人员的素质进行提升和管理,并有效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加快整个服务体系的更加快速灵活运转。

1. 上级管理部门需要对基层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集中的培训工作,以使他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专业性的先进的工作技能和整体的服务理念,有意识的进行自我素质的积累和提高。

2. 参与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对农机推广服务工作的热爱心态,自身具备良好的专业性和工作态度的责任意识,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尽心尽力的去完成各项工作,并抱有积极良好的心态进行相关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修养。

3. 在工作人员进行自我完善的基础上,有效应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来保障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此外,还需要对基层员工的基本待遇有所提高,保障基层工作人员的人才要求,并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进行专业人才的引进。

(四) 强化示范点的推动作用

在进行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时需要进行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示范基地建设。来对农机推广的基本应用提供良好的支持和示范作用。负责推广的相关部门需要从本地的具体实际出发,选择符合本地具体地理条件和农艺要求的且有代表性的示范点来展开示范工作,然后对实际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将其有效的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在有先进性和可靠性的引导下为农民指导应用型的新型农机的使用。

(五)具有针对性的推动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

农业生产因为自然环境的限制,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所以在进行农业机械服务的建设时,需要遵循当地的实际条件和整体环境了开展实施工作。并在实际的执行和应用中加强借鉴引用,一定程度上有效打破行政区域的划分,从整个的农业大环境上进行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和功能,有效引导区域间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和运行。

在联系当地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同市场经营活动进行联合,在有效的经营推动下加快农机服务的发展和进步,使整体的推广服务工作更加具有可行性和实际应用性。并且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的有效的组建和指导工作,有效完善整个推广体系的建设发展和整体运行。

结束语

如何服务实体经济范文2

从2002年至今,正式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已经成功举办十届。十年来,在监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共同努力下,在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已成为各行研讨战略、凝聚智慧、共谋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今年在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国内银行业和实体经济困难重重,使得由民生银行承办的本届联席会议更加令人瞩目。人们希望通过这次会议,看到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自身稳健经营、谋求发展的同时,如何为推动中国金融事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做出应有的贡献。

9月17日,来自各方的贵宾如约齐聚青城。呼和浩特的新城宾馆,通往国宾楼会议厅的道路两侧,纵向悬挂起的红色条幅,像青城人民伸出的热情手臂,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早上8点多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主席巴特尔、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副主席布小林、12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以及其他有关人士陆续出现在这条由条幅引导的道路上,他们谈笑风生,举手投足间气定神闲。

国宾北楼的会议厅经过民生银行的精心布置气氛热烈而庄重。9点整,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崎正式宣布会议开始,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庄严地揭开了行长联席会议会旗。

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和政府主席巴特尔分别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发言。尚福林主席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他特别肯定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加强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制、机制的改革,改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在支持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最后,尚主席在发言中殷切期望股份制商业银行今后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促进发展转型、完善内部控制、严守风险底线,保持安全稳健运行,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稳步增长。政府主席巴特尔则在发言中强调了地方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同金融机构合作发展的重要性,他同时也希望各股份制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重点领域,帮扶地方薄弱环节,从而实现双方共赢互利。

2012年不论是对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对实体经济来说,都是极为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余波未了,国际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形势一路下滑,制造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何在艰难的局面中,既能帮助实体经济发展,又能在这一过程中促进自身发展,是摆在所有参会银行行长面前的难题。为此,本次会议提出了“守住风险底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特殊主题。这个主题,既表明当前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潜在风险,又充分说明它们面对挑战,坚定履行社会责任的决心和勇气。

开幕式后,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等领导召集各家参会银行行长共同围绕本次联席会议的主题展开座谈,共同探讨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地防范风险,为实体经济发展做好金融服务。

讨论结束后,参会行长们再次回到国宾楼的会议大厅,他们的笑容更加自信和从容。上午的讨论,使银行家们形成了新的共识:在经济形势严峻,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下滑的情况下,股份制商业银行需要采取正确的应对之策,一方面守住风险底线,确保风险可控,另一方面又要坚守社会责任,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国家经济结构的顺利转型。银行家们确定了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战略方针,他们相互肯定又相互鼓舞。作为重要的金融力量,既要有单兵作战的经验和智慧,更要有抱团形成合力的默契和共识。当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邢本秀宣读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的名字,并邀请他们走上主席台,共同签署《“践行社会责任,服务实体经济”宣言》时,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12位行长,步履坚定,在会议主席台上,他们郑重地拿起笔,庄严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此时,会场乐声阵阵,掌声雷动,闪光灯不停地闪烁。让我们也一同来记住这些银行家以及他们背后的银行吧。他们是——

朱小黄 中信银行

马蔚华 招商银行

王 骥 平安银行

利明献 广发银行

李仁杰 兴业银行

郭 友 中国光大银行

樊大志 华夏银行

刘信义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洪 崎 中国民生银行

栾永泰 恒丰银行

龚方乐 浙商银行

赵世刚 渤海银行

宣言的签署意味着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今后将承担起切实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努力促使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形成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共赢的良好局面,也意味着股份制商业银行将用更大的决心,更多的创新精神,更好的金融服务,营造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的空间,为中国金融事业和实体经济作出切实的贡献。

宣言签署完毕,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将行长联席会议会旗郑重地移交给下一届会议主办行——恒丰银行副行长栾永泰手中。栾永泰副行长手举大旗,在主席台上高高挥动的时刻,场下所有人员报以热烈的掌声。掌声饱含了对本次会议胜利闭幕的祝贺,也开始了对下一届会议的更多期待。股份制商业银行对未来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和影响,也正像这面会旗一样,星火传承,高高飘扬。?

相关链接

在由民生银行主办的2012年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上,12位参会行长共同签署了《“践行社会责任,服务实体经济”宣言》。

《“践行社会责任,服务实体经济”

宣言》主要内容

《“践行社会责任,服务实体经济”宣言》共分六章,分别为:服务实体经济原则、支持经济转型发展、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金融创新、有效控制转型风险、共建长效机制。

“可持续发展原则、履行社会责任原则、国家政策导向原则、防范风险原则、金融创新原则、合作共赢原则”构成共同宣言的总则。

宣言指出,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要把握信贷投放重点。将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纳入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中,突出支持“五大新市场”,重点发展“四大战略领域”。二要主动调整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信贷资源分布和信贷资产结构,加大对民营、小微、“三农”、社区等金融服务薄弱领域的支持力度。开展信贷模式创新,实行信贷资源的差异化配置。三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将有限的信贷资源向经济落后地区倾斜,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

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方面,提出了三大做法。一是优化银行组织体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完善银行体系结构,推动机构扁平化,努力搭建综合化经营平台。二是延伸银行服务半径。发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作用,延伸服务网点,建立覆盖全面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参与村镇银行建设。推进支行专业化转型,创新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区的有效组织模式。三是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深入推进国际化、综合化发展,提升一站式、全球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能力。发展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服务效率。

今后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重点:一是产品服务创新。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推进金融产品研发,并借助现代金融技术设计产品服务,完善产品系统开发和推广流程,提升金融产品创新层次。二是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合实体经济的高效、普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提高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三是信息科技创新。借助信息技术促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内容和手段的创新。继续推动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渠道的丰富和发展,整合客户信息和业务处理系统。

如何服务实体经济范文3

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要求有全方位、高标准、低成本、高效率的后勤服务做保障,也就是高校后勤在经营服务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关系,既要遵循市场的原则,又要充分体现“服务育人”的理念,这就决定了高校后勤必须努力创新经营机制,不断拓宽服务市场,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来提高高校后勤的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高校后勤服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意识偏差,缺乏成本管理和综合效益意识

由于高校后勤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后勤实体只能微利经营,通过节约成本费用来提高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服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倾向:一是既然后勤实体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就必须注重经济效益,经济效益高于一切;二是不能妥善处理好后勤实体与为学校服务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服务关系,不能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因此造成后勤实体在收费成本管理上的问题,影响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健康发展。

(二)不同类型的服务成本容易混淆,成本核算不实

目前,高校后勤实体内部同时存在管理服务与经营服务两种核算业务。管理服务主要是通过后勤集团为学校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提供基本服务,在核算上以收抵支,不以盈利为目的;经营服务,以盈利为目的,是后勤集团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企业。由于高校后勤实体组建时间不长,尚未建立起成本预算及成本控制的机制,使得一方面管理服务成本核算不完整,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两块成本往往很难区分,很难合理分摊费用,经常出现两种成本相互混淆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高校后勤的内部管理,不利于资金的有效使用,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后勤改革的意义,那就是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实现服务提供者的劳动价值。

(三)资源消耗浪费严重,学校对后勤服务保障的宏观调控缺乏科学的技术参数和可靠的计量依据

高校后勤服务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占用学校的大部分资源,在目前成本管理仍然比较松散的管理状况下,使得后勤服务资源消耗量大、浪费现象严重、乱挤乱摊成本的现象常有发生。虽然目前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要通过与学校甲乙方的的契约得以实现,这种模式正常进行也要求后勤服务树立成本观念与契约观念,但多年形成的松散型成本管理模式,使得不少服务部门仍比较关注所垫付的服务成本是否可及时收回,而对于后勤服务消耗的资源是否合理利用,关注很少。至于做为甲方的学校部门在确定后勤服务需求项目的经费时,目前尚没有一个比较客观科学的服务定额进行考核,而只是以近几年服务项目的平均消耗作为学校经费投入的依据,从而形成有些后勤服务实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人为加大服务成本,增加服务收费的做法。从经营效果看,后勤服务往往价高质低,服务对象不满意。

二、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

(一)建立科学的后勤服务定额管理体系,规范成本管理

高校后勤近年积极探索后勤社会化的路子,学校与后勤实体的关系由行政隶属关系转为合同制约关系。在一系列的后勤服务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如何解决服务项目任务经费的问题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关键;而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定额,则是学校后勤管理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是正确反映后勤服务中各项资源消耗之间的客观规律、合理规范成本管理的重要途径。以节约后勤服务消耗,为学校合理确定服务收费价格提供依据,成为学校评定后勤实体服务成果及业绩评价的尺度,从而增强后勤服务成本管理意识,实现后勤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

在确定后勤服务项目的定额时应着重考虑几个方面,一是后勤服务定额必须体现客观实际,排除主观臆断,应在收集大量数据反复测算、比较和论证基础上,应反映一定时期后勤服务劳动生产力的技术和管理标准;二是应分别考虑活劳动消耗及物化劳动消耗的同时结合物价部门的收费标准及学校服务项目的收费规定;三是必须按照价值规律与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合理确定后勤服务成本费用构成的基础上分清管理服务与经营服务的同时确定服务定额;四是各项后勤服务定额确定与实施必须接受学校各方面的监督,凡与教学、科研及教职工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服务项目,必需经听证会论证后才能最后确定,以此增加学校后勤管理的宏观调控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后勤服务成本,提高综合效益。

(二)建立与绩效考评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

后勤服务部门与学校形成的契约关系,必然要求甲乙双方都在成本核算上下功夫,精打细算、严格履行双方协议,甲方由此得到可靠的后勤保障,乙方由此得到效益和市场。这既是甲乙双方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所在,又是通过甲乙双方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努力共同实现的,其衡量目标实现的满意程度与质量标准,只能以绩效考评为依据。高校后勤服务的产出,不仅包括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还包括更多无法计量的成绩和效果,所以评价后勤服务效果的依据,应以绩效代效益。将绩效考评引入成本管理,是本着“坚持服务优先,质量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绩效考评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提高后勤服务实体加强成本管理的动力和热情,同时依据客观量化的绩效考评指标及奖惩措施,促使后勤服务成本管理不断规范,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在确定绩效考评指标时,应把财务绩效指标与管理绩效指标结合在一起,同时根据管理服务与经营服务的成本管理目标的不同,其绩效考评指标应有区分;同时还应与过程监督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如:对后勤水电服务项目的绩效考评,既要对水电成本的计量及成本费用率等财务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又要把握学校各方面对水电服务的认可程度等指标进行考评,以此激励后勤服务实体加强成本管理,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如何服务实体经济范文4

关键词:高校后勤 社会化 管理

李岚清副总理在1999年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是后勤设施问题,这也是影响扩大高校招生最主要的制约“瓶颈”。而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出路是在于加速高校后勤体制的改革。大力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适应高等学校特点与发展需要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体系。”近年来,高校后勤在体制改革过程中,由于与高校的产权、权责等问题不明晰,财务管理混乱,严重地阻碍了其社会化进程,因而,开展高校后勤社会化财务管理探索,对加速其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及发展趋势

1.1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然形成高校后勤服务实体

按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发展的思路,高校后勤必须与市场接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即: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思路进行改革,将后勤集团建设成为一个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型法人经济实体及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

1.2新型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1)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就是把原高校后勤服务性质的工作从高校剥离出来,实现高校后勤工作的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建立起有特色的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相适应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系统。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核心标志是:人、财、物实现与学校行政管理体制脱钩并从高等学校中剥离出来,成立一个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服务型经济实体,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

(2)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设置独立的财务机构,依照《会计法》及有关财经法规办理会计事务,进行独立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要求有自己独立的财务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

1.3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特点决定其必然要加强财务管理

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过去依附于高校这个事业单位母体,不讲求经济效益,不进行成本核算的观念深刻地影响并阻碍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

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必须树立成本核算的观念,合理划分成本核算范围,由原有的拨款驱动的行动机制转变为靠市场驱动、形成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运行机制。

2、高校后勤实体当前所面临的发展现状

2.1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不完全一致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而高校后勤实体具有自身发展和教育服务双重属性,既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运行规律,又要按照社会化改革的要求,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后勤服务实体。

高校后勤实体的运行有其特殊性,它的资产所有权属于高校,其主要市场在高校,生存发展壮大要依托高校。像车队、食堂、物业管理等部门,既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优质、有偿服务获取收入来维持自身的运转及发展;同时又要从维护学校和师生员工利益的角度,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以及社会效益优先的经营原则。

有些项目即使是亏本的,但为了保证师生得到良好的服务,为了使学校的后勤工作得到良好的保障,也必须采纳,从而要兼顾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目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成为高校后勤集团财务管理发展的目标。

2.2高校后勤涉及的资产、管理的对象范围广范且复杂

既有水电、通讯、校园绿化卫生、餐饮、市场、摊点、商铺,又有日常的房屋修缮、机动车辆、学生公寓管理、外教及留学生后勤管理等。各种管理对象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具有不同的特点,有些完全依靠学校拨款;有些虽略有经营或服务收入,但主要还是靠学校安排经费;而有些则完全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这样的运行机制下,使整个后勤的财权配置过于分散,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管理不到位、部门利益冲突、管理难以协调的现象。

2.3资产产权关系不明晰

后勤集团所使用的资产基本上都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后勤资产常与学校其它资产交织在一起难以划分,很多资产有实无帐或有帐无实,难以对后勤资产进行严格的清查、评估,造成了后勤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等产权关系不明晰[1]。

2.4核算体系不完善

由于高校经营实体的行业特征,目前尚无统一的行业财务管理办法,导致财务人员对实际工作中各类问题的理解存在偏差,最终形成的核算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形不成统一的意见。例如:在新会计制度出台后,会计科目设置及科目余额的结转、财务报表的编制、原事业性固定资产折旧管理等,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财务核算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因此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适合后勤集团财务管理需要的核算体系。

2.5成本管理不健全

过去,由于管理模式和会计核算体系的原因,高校后勤的成本核算是极不完整的,占用的大量财产和资源是无偿的,既不用计提占用费,也不需付折旧费,而且人员工资也由学校负担,造成成本、利润不实。长期以来,形成了高校后勤不注重成本管理的影响,成本意识淡薄,缺乏约束机制,在整个经营过程中难以健全成本管理机制。最终导致成本不真实,管理效益低下,经济资源不能合理配置。

现阶段,高校后勤必须增强成本管理意识,加强材料采购、入库、领用等成本管理,实行严格的成本核算,不得随意扩大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纠正成本不实,盲目调节利润的现象,建立责任会计制度。

如何服务实体经济范文5

2012年12月25日,《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准通过,这是继温州、前海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这条消息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兴奋,温州金改初始社会各界普遍看好,如今落得“徘徊不前”的评价,人们不禁再次发问:泉州主动请缨金改的“尚方宝剑”是什么?

“实”——泉州市市长黄少萍给出了答案:“泉州金改会紧紧围绕实体经济,发展实体金融,努力打造海峡西岸乃至全国的‘台港澳侨资集聚中心’和‘实体金融服务中心’,力争走出一条具有泉州特色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之路。”

泉州境内外上市公司有75家,素有“民营特区”之称,一直专注于实体经济发展,2011年泉州民企逾13万家,其中亿元企业1497家,上市公司有75家,拥有驰名商标87件,在2008年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之时,泉州经济却逆势增长,在很多人看来,靠的就是“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陈善昂在接受《小康》采访时表示,泉州金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是方案获批的最根本原因。

然而在泉州,中小微民企贷款难是普遍现象,企业融资很多依靠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黄少萍直言: “泉州金融服务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与企业现实需求相距甚远。”

金改能否为银行松绑?

对于众多泉州民企主来说,没有什么比“搞不到钱”令他们更头疼的事了。2012年4月,总理调研泉州民企时,民企主纷纷向他诉苦“融资难、融资成本高”。

泉州民企对融资的渴求有着特殊的背景,金融危机后,日益攀升的成本倒逼企业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升级,2012年初,泉州政府提出针对泉州民企的“二次创业”计划,又促使民企转型升级加快,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泉州金改的逻辑起点,就是为实体经济‘找钱’、注入资金。”曾参与泉州金改调研的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张向前对《小康》表示。

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少量大企业、优质企业被银行追着放贷;另一方面,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求贷无门,唯有依靠民间借贷。据统计,泉州10余万中小微企业中,只有不足20%有过银行贷款经历。

此次泉州金改方案中提到了将建立专门的小微企业审贷机制和服务平台,鼓励在泉州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审批流程标准化、专业化、简约化改革试点。

事实上,泉州的一些银行已经在探索针对小微企业的特殊金融产品,去年上半年,泉州安溪县52家茶企抱团,顺利从银行贷款近1亿元。这笔贷款不同于以往的融资模式,即无需房产抵押或互相担保,但是每家企业都必须拿出相当于各自贷款金额16%的资金,组成一笔1600万元的互助合作基金,充当风险资金池。而就在去年的12月28日,中国民生银行泉州分行对东湖商会企业提供了3亿元融资额度,这是泉州分行在小微城市合作社项目推进上开创的新模式。

“信用不健全,信息不对称。这道‘两信’难题,就是我们此次金融改革首要破解的核心。”泉州市副市长付朝阳一直以“区域金融”强调此次泉州金融改革的路径,而他目前最想启动的一项工作,就是建立泉州区域信贷征信系统。

付朝阳还表示,为了打造区域性的本地金融机构,正在申请成立一家中小企业银行,“或为全国首家”,规模不需要很大,但要专门服务小微企业。如果这个方案走不通,计划将泉州银行改制成为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服务分布全国各地的泉商。

“这次金改,我猜测给银行的自由度会更大一点,比如融资、贷款、监管、抵押担保、信用自由度会更大一些。”张向前表示。

民资“尽善其用”的现实难题

经过30年的实业积累,泉州民间资本实力雄厚毋庸置疑,尤其是积累了众多现金。泉州市长黄少萍透露,泉州本地民间资本加上外地侨资可能高达2万亿元,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以往媒体报道的泉州民间资金4000亿元规模。

一边是雄厚的民间资本,一边是众多企业求“金”若渴,如何实现2万亿元民间资本与企业需求对接,打通金融资本与产业的通道,确保民间资本方便可控地流入实业之中,这是泉州金改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陈善昂认为解决泉州民资与企业的对接关键在于规范发展民间融资活动,让民间融资由“地下”走到“地上”,张向前乐观地表示:“泉州目前民间融资还没有出现重大问题,民间信用还在有效运行,并且多数企业家仍以实体经济为主,炒作民资还较少,这和温州金改的背景有很大不同,最重要是政府有效管理。”

泉州晋江市恒诚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成立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由晋江当地各个行业中的20余家龙头企业出资而成,也是福建第一家小贷公司,目前这样的公司在泉州已有23家,然而小贷公司目前注册资本只能在3亿元以内,单笔贷款最高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10%,且每个股东的占比都有限制,利润率低,本意是让积淀于民间的资本,用小贷的形式回流于实业中的小微企业,可在实际运作中,发挥的效果却有限。

黄少萍不久前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泉州金改方案在建设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规范民间融资、发展地方金融机构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或预留一定空间,将为化解民间资本多、投资难,中小微企业多、融资难等问题开辟新路。”而在去年5月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十一条措施的通知》中,就指出要在泉州试点开展民间融资登记管理制度,适时出台民间融资管理办法,服务泉州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值得关注的是,泉州金改方案中也提到 “鼓励民间资金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这和温州金改有点类似,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各地金改都试图对民资进入金融领域有所突破,并一致将参股或参与发起设立小贷公司、股权基金、村镇银行作为具体途径。但从现在来看,民资进入金融领域的突破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继温州小贷公司、民企发起村镇银行受挫后,泉州的金改方案对此亦无突破。

针对当地产业特点,泉州金改方案提出开展石化、鞋业、纺织服装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支持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政府对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投入。与温州金改探索民间融资“阳光化”、珠三角金改旨在探索金融国际化道路相比,泉州把金改的重点放在了扶持实体经济上,而两个月后即将出台的金改实施细则将检验最终的改革结果。

(链接)

泉州金改亮点

支持上市公司优化重组,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筹集资金,增强资本实力

支持企业交易所制定符合条件的仓库为期货交割库

鼓励民间资金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兴农村金融机构。

开展石化鞋业纺织服装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支持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政府对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投入

拟建立专门的小微企业审贷机制和服务平台,鼓励在泉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单独配置人力和财务资源,单独实施客户认定、信贷评审及会计核算

探索现金管理产品及约定回购式证券交易创新试点

支持符合条件的台湾金融机构进驻泉州

适当放宽港澳金融机构来泉准入条件

温州金改亮点

1.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形成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也称“温州指数”)

2.推动专业化民间小额资金管理机构发展,积极开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

3.推动设立各类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法人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

4.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

广东金改亮点

1.极推动发行中小企业区域集优债、私募债

如何服务实体经济范文6

在谈到金融监管及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模式问题时,与会者提出,希望监管部门打破传统监管框架下条块分割的格局,转变监管思路,坚持走市场化道路,从功能监管、行为监管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同时支持金融机构在综合经营和业务模式上进行有益的尝试探索。私募机构代表希望监管部门搭建公平的竞争平台,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允许更多的私募机构、资产管理机构以更便捷的方式参与资本市场。此外,针对市场传闻“监管层让券商寻找上涨理由”,中国证券报记者从监管部门获悉,监管部门从来没有要求券商为我国股市寻找上涨理由。

郭树清在座谈会上指出,资本市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各类专业机构秉持价值投资理念,为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和维护投资者利益贡献更大的力量。他表示,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理解与支持。监管部门对于两次座谈会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认真研究,尽快推动解决。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5日下午,中国工商银行姜建清、中国银行肖钢、中国建设银行王洪章、中国交通银行胡怀邦和中信集团常振明等负责同志出席座谈。座谈会上,郭树清介绍了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表示欢迎社会各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

会议讨论认为,中国金融业的结构性不平衡,直接融资比重过低,不仅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不适应,而且已经成为影响当前中国金融稳定、未来有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隐患。在深化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会的大型金融机构负责人一致表示,全力支持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高金融业整体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有的负责同志建议,要关注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正确监督和引导各种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对于提高分红比例,加强投资者服务,做好股票市值监测,大家也发表了积极的意见。几家机构的负责同志认为,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建立员工参与经营决策的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凝聚力和竞争力,证监会制定出台管理办法可以为上市公司推行员工持股计划提供明确的规范指引。

同时,大家也对持股计划在税收、价格等方面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政策支持提出了建议。与会人员还就当前经济形势、金融体系改革、上市公司回购等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7日上午,鼎晖股权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吴尚志、弘毅投资(北京)有限公司赵令欢、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沈南鹏、宽带资本田溯宁、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路强、上海凯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陈继武、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裘国根、北京市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江晖等出席座谈会。

会议围绕如何充分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作用、引导市场理性健康发展的话题展开。与会者对于监管部门支持专业机构投资者发展的理念与举措非常赞同,认为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发展壮大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专业机构投资者占比较低,市场尚未真正树立起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风气,当前股票市场上存在的种种矛盾问题,其实都与此密切相关。大力发展专业机构投资者,对于改善投资者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