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教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前言
对于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而言,考虑到初中数学的重要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发展,满足新课标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不但要对初中数学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还应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把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原则,采取具体的教学措施,全面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初中数学教育阶段,应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以具体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二、初中数学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实在的内动力,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也就是说:"乐学之下无负担"。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数学本身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并且其难度较大,在学习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感觉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从而产生厌学的现象,影响其整体成绩的提升。基于这一考虑,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应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全面培养和提高,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学生特点设置课堂问题
考虑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设置特色问题,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有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
2、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选择课堂教学重点
初中数学在课堂内容选择上,要突出教材的实际作用,应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使课堂教学内容既能满足教学大纲要求,有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活跃数学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虑到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老师应采取积极措施活跃数学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初中数学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的设置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但是如果从他们自已的切身体验出发去研究新知识,那么任何问题都会令人感兴趣,都有一种去探究出最后结果的欲望。学习目标的设置应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而定。一般来说,目标越具体,兴趣越浓厚,合适的学习目标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能使学生建立信心,提高兴趣。当然学习目标的设置还应该稍高于已有的学习水平,使他们产生适当的内部紧张状态,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目标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来看,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应体现以下几项内容:
1、初中数学教学应充分满足教学大纲要求
在教学大纲中,对初中数学教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主,使整体教学目标围绕着教学党纲进行,满足初中教学的现实需求。
2、初中数学教学应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
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应明确所需完成的教学任务,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动教学任务的完成,保证初中数学教学能够取得积极效果,达到促进初中教学发展的目的。
3、初中数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主
实行素质教育以来,学生的实际能力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应贯彻这一原则,将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四、初中数学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参与精神被极大的抹杀掉。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懵懂期,好奇心较强,参与热情高涨,热衷于体验新奇的事物。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应了解并利用学生的这一个性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并营造数学课堂的参与氛围,使学生能够广泛的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达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
为了保证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努力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起师生共同参与的模式,使学生在与老师互换的过程中,从老师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课堂教学过程,把握课堂教学原则,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技术支持。
3、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满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兴趣能够得到全面提高,达到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五、初中数学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注重能力培养,训练学生思维
初三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收获季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一个题目,可以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证)法,也可以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还可以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思维活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学为思。但是,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有耐心,多给学生时间,多鼓励,多表扬。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还要重点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在任何一个科目的学习中,思维方式都是决定最终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能力培养,训练学生思维。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注重解题方法教育
要想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就要从解题方法开始,应对解题方法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用具体的定理和例题,为学生重点讲解解题方法。
2、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保证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能够与时俱进,充分满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
3、对学生现有的思维方式进行培养和创新
要保证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思维,就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全面的培养和创新,满足初中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
六、初中数学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进行积极的课前测试
所谓课前测试,主要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之前的一小段时间内,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与评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根据评测情况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参考。基于这一考虑,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应进行积极的课前测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课前测试的过程中明确测试目的
为了保证课前测试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应在课前测试的过程中,明确测试目的,捋顺测试的整个过程,为提高测试的整体质量做充分的准备。目前来看,课前测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则表明课堂教学的策略选择正确,否则,就要改变现有教学策略。
2、在课前测试的过程中选择科学的测试内容
要想取得积极的测试效果,就要选择科学的测试内容,而不是进行盲目的测试。在测试内容的选择上,主要应根据课后习题和重点定理以及知识要点等,对学生展开全面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作为最终依据,保证学生的实际能力能够在测试中发挥出来,起到积极的作用。
3、根据课前测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如果课前测试的整体情况较好,说明现有的教学策略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如果课前测试的整体情况不理想,就需要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对教学欠缺的地方进行重点弥补,保证教学策略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执行性,满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
七、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阵地,应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训练学生思维和进行积极的课前测试等几个方面,认真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达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翔宇;;浅谈数学教学语言的特性[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2]邹景生;;班主任应如何掌控课堂氛围[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3]鞠梅花;;发掘潜能,全面进步[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年03期
[4]王昭海;;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J];价值工程;2011年22期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范文2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二、课堂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教学方法
由于不同的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都不一样,因此,仅靠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通过摸索我发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即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各小组内的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一课时时,按照上述方法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让每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观察、分析、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且要求每组的小组长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组员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当小老师讲课,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最后,我还会对小老师们的讲课和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刚开始时,学生们个个都比较胆小,没有人愿意上讲台去讲。
但是当他们后来发现自己的讲课获得了老师和全班同学的肯定时,都变得喜欢上讲台,争着上讲台讲课了,他们真正成了数学课堂的“主人翁”。看到学生们有这样的转变,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很有成就感。
三、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在初一数学第一章节中加入了“丰富的图形世界”,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体出发,开辟了初中数学的一片新天地,一改旧教材中抽象的“字母表示数”避开了教学的难点,使中小学知识的过度变得自然、平和,消除了学生对中学数学的畏难心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都只是新教材自身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优势所在。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强化。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挖掘绚丽多姿而又深的数学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善于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景,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总之,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大家感受到数学中充满了美,数学也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科目,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初一数学“几何体”部分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几何图形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
四、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措施
一、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
1.专而精地对待每一个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少、浅、难度适中,知识面相对小学来说是有所增加,但是相对高中而言,总体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就需要专而精地对待每一个知识点。
2.初中学生较易模仿
初中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范围小,知识层次还不是太高,所以,对实际问题的思维受到了局限,就使得初中学生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较多,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大量地模仿,给学生带来了不利的思维定式,容易形成保守的、僵化的思想,封闭了学生的丰富的创造意识,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但又极易忽略的。
3.初中学生自学能力还有欠缺
初中学生自学的能力较低,大凡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基本上都已反复训练,但是新课程中提出了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只有靠学生的自学去深刻理解和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所以,对于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说显得比较紧迫,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必须慢慢养成的。
以上提出的只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归纳的特征,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在不断改进的过程,面对新课程,我们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就要在很多方面注意改进和巩固。
二、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按照初中数学新课标所说的,初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让学生更多地以主体的形象参与教学,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是最行之有效的。如何让学生变被动地接受为主体参与教学,如何让学生变被动要求学习为主动地我要学习,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态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有效的教育,使教师的角色由简单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设计,注意教学的方法,真正注重教学的时效性,从而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期,他们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探索意识是很强的,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就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数学的情趣,但是兴趣不是说天生具有的,是需要我们给予引导,在一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很多抱有应付考试的思想来学习数学,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纠正这种错误的认识和学习态度,要教育学生从数学的功效和作用去学习数学,要注意举身边数学的实例,让学生看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发光点,认识到数学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从心里爱上数学,这样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充分利用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现今的教学中,我们崇尚的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新的教学大纲对于培养学生的接受变通能力,尤其是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重新定位,我以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运用好教材,毕竟教材是教学的根据所在,根据新课标下教学内容和特点进行妥善处理和深入挖掘,引领学生寻找新的角度、新的视点,使他们更好地去了解知识间的联系,认识知识的本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作为初中课程中一门相比较而言抽象性强、涉及面广的学科,尤其是在教材改革之后,对于教师的知识面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都有较大层次的提高,新课改后的教材内容更加形象性地体现出了数学这门学科的价值和特性,无论对于教师来说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要满怀信心和热情。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快地转变思路,积极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密切联系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提高新课标下的教学质量来说至关重要,我们要不断探索新方法,不断积累好的有效的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范文4
1.分层教学,异步提高一个自然班无论如何总是存在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一般呈正态分布,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学中如果“一刀切”,有些学生会“吃不了”或“吃不消”。我们可以采取将好、中、差三类学生分为A、B、C三组,对A组学生侧重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对B组学生侧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的发展,对C组学生侧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课堂提问,演板,作业,个别辅导等方面区别对待。难问题让A组学生回答,一般问题由B组学生回答,简单问题由C组学生回答;难一点的题目由A组学生演板,一般题目由B组学生演板,简单题目由C组学生演板;作业难度以B组为基准,和课本上的“B组复习题”或“综合运用”水平相适应;A组适当加深加宽,与课本上的“C组复习题”或“拓广探索”水平相适应;C组与基础练习为主,与课本上的“A组复习题”或“复习巩固”相适应,总之,要使学生尽量在“最近发展区”前进。课外辅导对A组学生主要是学习方法,对B组学生主要是解疑答难,对C组学生主要是学习态度和知识缺陷。当然,分组不可能完全准确,上述处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操作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鼓励低组的学生尽量回答高组的问题,做高组的练习。一段时间后,根据检测的情况对分组作适当调整。
2.个别辅导,坚持补差辅导应该成为教师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这对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非常必要,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内辅导主要是帮助少数学生(不一定是差生)完成各项课堂活动任务以及解疑答难;课外辅导主要是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进行,把课内辅导和课外辅导结合起来,避免学生出现知识漏洞。对于特别差(一般是知识断层比较多)的学生要有计划地利用课外时间补课,每周2~3次,每次一个小时左右,要求不要高,会做课本上的习题就行了。例如《有理数》这一章关键是有理数的四则运算,要利用课本上的习题,反复训练,以求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要注意的是有些有“问题”的学生往往胆小,不能主动暴露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察颜观色,加强巡视。当然,补差的关键是补学习态度。不转变学习态度,任何补课都没有意义,而转变学习态度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能够理解、关心、尊重和忍让他们,与他们交朋友;其次要以鼓励为主,要看到学生的长处、进步、闪光点,多表扬,多激励,多采取倾斜政策;第三、要找准帮助后进生的“切入点”,不求一劳永逸,不要怕反复,如果反复了要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切岂简单粗暴,伤害学生的自尊。
3.精选作业,狠抓落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并非作业做的越多越好,实际上,由于作业多,学生不堪重负,被逼抄袭,就连成绩好的学生也不能幸免,这样作业做得再多,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形成恶性循环,把师生都拖得疲惫不堪。作业数量一定要控制好,这就必须精选习题。习题的选编要知识面广,题型全面,重点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一定的梯度。课堂练习,课外作业,阶段练习和单元练习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到“精”。精选了习题还要落到实处。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不能拖欠。所谓独立完成并不是不能讨论,而是不能照抄照搬,如果拖欠了,要及时补上,不能形成练习的空当。作业中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一般来讲,普遍错误在课堂上集中纠正,个别的简单错误只需批改,带根本性的错误要当面纠正,必要时,要补充练习。
4.题组训练,强化技能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重要技能,可以进行题组训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整式的乘除和分式的化简,解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全等的证明,相似的证明,切线的证明等等,都必须安排专门的时间以题组的形式强化训练。一节课安排3~4组,每组2~3题,题目由简单到复杂。题组训练的形式是每一组由2~3名学生演板,其余学生独立练习,根据情况可作必要的提示,然后对照演板讲解订正,订正要指出错误的原因,讲解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解法,对难度大的题目,也可先讲后做。在我们做了一番归纳总结的功夫后,发现有些题目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将它们“一线串珠”,作题组训练,可使学生豁然开朗。
5.单元检测,及时补救单元检测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不能随便找一套现存的试卷一做了事,这样最多只能起到一次综合练习的作用。单元检测题要在全面疏理知识点,技能点,能力点的基础上,参考已有的试卷和习题,精选题目,精心编排。每次检测都要求独立完成,批改后要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找出主要问题,找出有问题的学生,并做好记载,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普遍问题在纠正后,要安排再次练习,及时进行强化。个别问题布置针对性的个别作业,确保章章清,以求人人过关。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范文5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以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 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 思维质量的训练
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3 逆向思维的训练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范文6
【关键词】课堂教学 培养能力 教学效果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 现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本文对课堂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有的老师上起来轻松愉快,效果又佳,有的老师整堂讲得沉闷,为什么?因为他们关于和谐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她们不单是演讲者,观察者,更是发现者,不断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上课有激情,用感情去点燃学生的智慧,激荡学生的情感波澜。后者老师也用心备课,教案无可挑剔,目的明确,内容完备,方法科学,上课有条理,但学生却没有反映,老师只是一个现场播音员,把教案中所写的从头到尾讲一遍,与学生无关,甚至似乎与学生有仇,整节板着脸,是为了上课而上课,然后上完课大叫“学生不配合,没办法教”,而事实上是教师本身没有努力,去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而前者是带着强烈的感情走进教室,做到入课堂则情满课堂,登上讲台则情溢讲台,达到开人心智,启人思维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前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初一代数中应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有的学生常忘了假设未知数,我戏称他们"马失前蹄(题)"。又如,讲直线公理前,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可以发现木条绕着钉子转动,当我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小黑板时,可以发现细木条被固定住了。我边操作边念道: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通过实验及点拨得到结论: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
2、巧设提问,启迪思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读者,唤起他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像。"列方程解应用题对初一年学生来说是困难的。例题:要把30克含16%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15%的盐水,需加水多少克?分析时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浓度问题中有几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浓度为20%的盐水a克,含盐多少?含水多少?""加水过程中哪些量变化,哪些量没有改变?""溶液中含盐不变,如何利用这一等量关系来列方程?"学生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思考并逐一解决,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分层次教学,培“优”转“差”,和谐发展。
每个学生的智力、身心发展、各人的知识需求都有所不同,就需要教师去“因材施教”。我认为,数学课要真正在堂上40分钟内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关键要在“因材施教”方面下功夫。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知识需求,无论是堂上提问,还是巡堂辅导,都要体现在培“优”转“差”下功夫,要充分引导学生,使差的学生向好的方向靠拢,好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鼓励个性发展,力求使每个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都得到应有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