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阅读教学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阅读教学策略范文1

[关键词]日语阅读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237-01

一、阅读

日语阅读是日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从阅读能力就能看出学生的日语实际水平。很多学生在阅读时碰到困难,不知所措。阅读能力的提高除了需要扎实的语言基础和一定的技巧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知识。本文从阅读具备条件、阅读理解模式出发,分析真实语言材料对日语阅读理解的影响,并提出日语阅读的教学策略

格雷布(W.Grabe)认为,有效的外语阅读需要具备六个必要条件:自动认字技能;2.词汇与语言结构知识;3.话篇结构知识;4.社会与文化背景知识;5.综合与评价的技能或策略;6.监控阅读的元认知知识与技能。

要想进行有效的阅读,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上述的条件,而且要能够充分、灵活地运用这些条件,这样才能为精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提供保证。如果上述条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熟练的地方,那么学生就会在理解的层次上出现一定的差异。

二、阅读理解模式

(一)自下而上模式

自下而上模式认为词汇量和语法是阅读的关键,阅读量的多少以及阅读能力的好坏与学生掌握充分的单词和句型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学生记大量单词和句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先讲单词、句型,其次讲解课文,最后做阅读理解题。目前,学生比较喜欢这种上课方式,适合于初级阶段的阅读课程。学生阅读时碰到困难不知所措,需要老师的指导,所以这种模式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在日语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句型教学,句型是最稳定不变的语言能力。在阅读课中培养阅读能力,重视句法结构,强化日语学习是一个听说读写译有机结合的整体过程,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提高。

(二)自上而下模式

自上而下模式认为,学生掌握的背景知识比单词和句法知识更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先给学生提供课文的有关背景知识,学生带着这些知识就可以从课文中获取信息,理解意义。但是自上而下模式忽视单词和句法知识的重要性,学生阅读理解准确性降低。

(三)相互作用模式

日语阅读教学中,需要包括词汇、语法、惯用句、句型资料、文化信息的支持。所以在教学中,运用自下而上模式和自上而下模式其中一种去解释阅读理解过程都不够全面,虽然都有合理性但又有片面性。首先自下而上模式中注重学生的词、句型知识掌握,自上而下模式注重学生的背景知识掌握。所以相互作用模式就是用两个模式相互补充,共同完成阅读理解的任务。

随着2010年日语能力测试的改革,阅读分为内容理解(短篇〔200字〕、中篇〔500字〕、长篇〔1000字〕)、主张理解、统合理解、情报检索等。阅读真实语言材料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的阅读理解造一定的困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阅读理解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平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日语专业阅读教学策略

1.指示词。日语阅读中,注意指示词「この「その「あの所指内容。「あの通常指大家熟知的事物。「その通常指前文出现过的内容,「この通常指下文将要叙述的内容。

2.修辞法。在日语里虽然某一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但在眼前情景一一描述时,一般用现在时。作者的主观想法和心理描写部分比较多的小说、电视剧本里,过去事件的叙事过程中,遇到重要的事件或者想给读者强烈印象的部分,往往用现在时。

3.阅读读物的题目。文章题目给学生提供了文章的主题。如果读物有小标题,则能提示学生文章的行文脉和作者展开写作方面的意图,从而激活学生联系背景知识,引起学生对读物的预期。

4.阅读读物的第一段、最后一段。作者通常在第一段谈到他们的写作意图,最后一段提出自己的结论。

5.真实语言材料。由于真实语言材料没有经过“加工处理”,因此,复杂的句法结构等语言现象的出现就不可避免。日语能力测试中涵盖情报检索,需要了解日本规章制度,需要掌握许多文化信息。需要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和储备知识,激活背景知识,通过课堂、课外不断延伸积累各种知识。

综上所述,从阅读理解模式出发,日语阅读教学应是从单词、句型、背景知识为一体的立体化教学,并且从基础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并逐渐强化。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促进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朝阳.试论日语阅读教学[J].考试周刊,2012(08).

[2]崔贞林.谈提高日语阅读能力的方法与技巧[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06).

[3]戴玉金.略谈日语阅读的技巧[J].龙岩师专学报,2003(01).

浅谈阅读教学策略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教学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与体验,进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关,采取科学合理的教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水平。

一、指导学习,领悟内容,学有所得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告诉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理解文中的字、词、句、段、篇的意思;另一方面要启发学生,联系插图,联系生活的实际,联系已有的资料……想象、思维、分析、判断,深刻领悟课文内容。学生在谈到自己如何领悟内容,悟到什么时候,我们应该求同也求异。让学生大胆想、大胆说,真正进入到“创造”的世界。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是很多的,答案有时还可能有多维性。例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在读到父亲说的那段话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中见过的花生,再看看插图,再想想桃子、石榴、苹果的样子,边读边想:“父亲为什么要说这段话?”“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在读完课文后,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有的可能会说:“花生不炫耀自己,却默默为人们奉献。”有的可能会说:“花生外表不好看,却很有用。”有的可能会说:“花生不是只讲外表美而不实用的东西。”……从这表述不一的答案中,其实学生已经领悟到了父亲说的那一段话,是赞扬花生的优秀品质,父亲是要孩子们学做花生这样的人。同时还应该强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领悟课文,还要善于激发学生在学习中质疑问难,促进学生领悟课文。

二、创设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有了阅读兴趣,自然会融入到课堂中自主地进行阅读,从而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基础,积极的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等,可以通过在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地方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利用学校宣传栏、广播站,交流学生的读书心得,介绍一些好的读书方法等;举办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评展、手抄报展评、读书沙龙等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意识和兴趣。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

三、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课,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差异的,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层次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中高年级也可以按照“读通――读懂――品读”这样几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学生能力的飞跃,即由“学会”变成“会学”;二是学习习惯或学习态度的飞跃,即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即能达到自主读书,不等老师讲,自主习作,不等老师改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就会被很大地激发,学习自觉性就会极大地增强,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给学生一个好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会陪伴学生一生,影响学生的方方面面,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阅读信息的提取和掌握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是阅读习惯的初步养成阶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给学生一个科学合理的引导,指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堂,不定时的把教室变成阅览室,给学生提供一些感兴趣的读物,让全班同学坐在一起专心的读书,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扩大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对阅读不会感到厌烦。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我及时的作出指引,并要求学生在读的时候不动手则不动口,让学生养成口、脑、手并用的阅读习惯。其次,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学生每天坚持一定时间进行阅读,学生在增长知识、享受乐趣中天天坚持阅读,不知不觉中阅读习惯养成了。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多给学生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渐渐养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从语文的本身出发,以学生的人文成长为目标,将学生早日带入知识的殿堂,让他们去接受文明、智慧的洗礼,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浅谈阅读教学策略范文3

一、自主能力的培养自主性阅读的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直接制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性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运用学法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课文内容的深层体会,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效率,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在阅读方法上对学生加以指导,而不应该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学生有了老师提供的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就为他自己的自主探究阅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起来也就会信心十足,得心应手。

如在《春》教学中,我就摒弃了过去教授它时的方法,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大家同忆一下,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你们用自己的方式独立或合作完成,然后把这部分内容汇报一下。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春的美景,并画一画春的美景:可以搜集查找到的有关春的图片:也可以尽情地读一读。如果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也可以。几分钟后有几个个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有语言绘声绘色描绘春花、春草的:有用画的方式画出五幅图画:有五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孩子们的嬉戏。有同学到前面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和资料。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给了学生方法方面的自由选择,这是尊重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的体现,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性,有见地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不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发展自我调控能力,学习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性阅读的教学策略

我认为必须从教师教的方法上,引导教师运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指导方法来指导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

我们提倡教师运用下列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语文探究性学习问题探究法,让学生对在学习中自己提出的问题,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我们一方面要求教师尽可能将语文课本探究练习中设计的问题放在课上完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我上七年级语文《春》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红的像火,粉的像霞,自的像雪,为什么红的排在前面?经过全班讨沦探究发现,作者这样安排是按前一句桃树、杳树、李树的顺序排列的,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疑问。要求学生在探究时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提出疑问?我提出这样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从哪几个方面探究这一问题的?我探究的方法是什么?我探究的成果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指导,既解决了学生语文学习没有问题探究或问题少的情况,又解决了如何深入探究的问题。我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

因为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体验,这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所以需要学生积极的自愿的参与。如何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昵?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象和思考能力。

浅谈阅读教学策略范文4

逻辑推理属于主观理解的范畴,是阅读理解的深层阶段,它贯穿于每个阅读活动的始终。深层理解的推理判断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其要求学生根据已知的信息以及文中的内在联系,挖掘文中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的意思,即隐含意义。它包括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态度的推理、目的推理、原因推理和结果推理等。其技巧是通过文章所陈述观点或描述的事实,引出合乎逻辑的判?嗷蛲评怼M评砟芰Φ难盗罚?能使学生通过捕获的有效信息,正确推断出文章的隐含意义。

高中学生的阅读常常包括课内、课外的学习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及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性阅读等几种形式。学习性阅读就是学生学习怎样阅读,从课本上的课文或教师截取的一些故事、短材料开始,进行浅显阅读。学习性阅读重在领会主要内容,强调速度,培养阅读兴趣、信心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理解性阅读则是通过阅读获得文章所传导的思想、感情和信息,因此,选材要广泛,文字水平要略高于学生的水平,它注重理解文章的大意、了解作者意图、获取一定的知识;信息性阅读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阅读报刊、杂志、信函、电传、报告、说明书、广告及旅游景点介绍等。它注重获取某方面的信息。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可将这三种阅读结合起来,通过大量地、长期地阅读,不断补充新信息,发现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以扩大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提高阅读水平。

要提高阅读能力必须保证一定的阅读量。要养成整体阅读的好习惯,就要督促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整体阅读的自我训练。实践证明,阅读量越大,储存的信息越丰富,可供选择的相关因素越多,学生便可利用这些因素对作者的意图做出分析判断,使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而且积累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一个提高阅读能力的良性循环。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贪多求快,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阅读量,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要使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和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增加阅读的内驱力。

大多数学生相信,只要努力学习必有收获。而现实情况,阅读中常常遇到困难,使很多人无法感受到学习语言的乐趣。此时老师应适时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而不良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一遇到生词就求助于字典,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没有工具书就无法阅读的定势,从而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说字典里找到的汉语释文往往不是原文的绝对等值,且工具书不会也不可能容纳所有的语言现象。

2.重复阅读迟滞理解力的集中,减慢阅读的速度,因此。往往会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非常重要,要用勇气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智慧,用一口气跳障碍看到底。

3.视幅小,即阅读不以意群或句子成分为单位,而是以单词或词组为单位。这样做,不仅将部分的注意力分散于词形和词的发音上,而且增大了语音信息块的密度,引起不必要的耗损和摩擦,从而降低阅读效力。

4.心译,即一边读一边翻译,这是一种较普遍的阅读行为。阅读的宗旨是培养语感和提高阅读的熟练程度,用外语解决问题,心译显然是不可取的。因此只有纠正和克服以上阅读的不良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在长期的坚持阅读中获得。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技巧,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1)抓中心思想。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取一定长度而有趣的阅读材料或面对教师提供的材料,不作预习,按速度要求限时读完后,应该对文章意思大致做到心中有数了。然后对自己预测进行检验,重新阅读一遍,或与其他学生交流,或者向老师进行反馈,进一步明确文章的中心大意。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除读懂文章、领会意思外,还可以培养训练学生归纳综合的能力。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归纳综合能力,会有助于他们在阅读中更能明确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

(2)找主题句。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思想,每个段落都是围绕中心而写的,而每个段落里常有一个主题句表达这个段落的中心思想,其它句子则围绕主题句而展开。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可通过寻找每段的主题句来理解段落的大意,来把握整篇文章的大意。大多数的主题句位于段落开头,另一些位于段落中间或结尾。

浅谈阅读教学策略范文5

学生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逐渐接触到英语阅读。阅读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以及对语言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小学英语课程中对话类的文章比较多,篇幅较大的文章比较少,因此,很多教师比较容易忽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导致他们进入高年级遇到大篇幅文章会产生厌烦情绪以及阅读心理障碍。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开始增加学生主动阅读与互动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四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目标设定

由于小学生没有接触过太多的阅读文章,因此在开始实施时学生的阅读效果并不好。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的基础上让他们由浅入深接触英语阅读,从单词和语句入手,逐渐增加阅读的篇幅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能够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二、四年级英语阅读教学实施

1.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

小学生对纯文字的阅读不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图文的结合,更要体现阅读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如教学《What’s your job?》时,我为学生准备了大量图片(除了一些常见的职业,还有一些现在社会上非常流行的,学生没有见过的职业)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并开阔他们的视野。我还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学生在完成课文阅读之后,基本掌握了文章中的重点单词和句型:“What’s your / his / her job?a policeman,a policewoman,a waiter,a waitress,a driver,a worker,an engineer…”接下来我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空白的小卡片让他们为自己的将来设计一张英文的名片。拿到卡片后,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名片的设计中。通过设计名片的活动,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语句进行了复习,加深了对文章的印象,也增强了对文章阅读的趣味感。

2.阅读与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我认为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并不一定是学生端坐在课本前面仔细地阅读,而是应当开拓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也能感受到轻松和快乐。如教学学四年级下册《A new student 》时,我让学生利用半节课的时间来阅读文章,并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语句。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和角色所处的情景。在下半节课,我在课堂上开展了生动的阅读表演课程,让学生找到自己的角色来进行自我介绍或者提问,并分组进行表演。如果学生暂时不能记住文章中的句子可以写在小纸条上作为提示。动静结合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了英语阅读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阅读课堂教学实施的效果

1.改变了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态度

最初学生对阅读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对篇幅比较长的课文,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和带领,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阅读。随着阅读活动的实施,很多学生开始喜欢上阅读这项活动。调查数据显示我们班级非常喜欢阅读的学生增加了20%,而且很多学生开始咨询我有哪些适合他们的英语读物,他们想通过阅读来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多的世界文化。我认为这是阅读活动所起到的最大效果。

2.提升了学生的英语综合学习成绩

四年级学生接触的英语阅读课程非常少,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他们通过阅读,增加了对英语学习的耐心,并为高年级英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学期的日常小测验中也能够看出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阅读课程,尤其是延伸阅读增加了英语知识。很多学生通过阅读所获得的词汇量远远大于现在课本中所出现的词汇。

四、英语阅读教学提升计划

1.丰富阅读教学的评价方式

当前我的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评价方式还比较单一,一般采用随堂小测验或是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进行考试。但是学生的阅读技巧、阅读能力的提升仅仅依赖测验无法体现出来。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当丰富评价方式,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也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更加有信心。

2.积极为学生们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

四年级学生对英语充满着好奇心,从他们对阅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就可以充分地看出来。因此,在他们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形成稳定规律的阅读生活之后,课文中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我就会给学生推荐一些生动有趣适合他们的英语读物,帮助他们拓展视野和词汇量,提升对阅读的兴趣。

五、结论

浅谈阅读教学策略范文6

一、积极鼓励学生思考,实施个性教学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切主动性学习行为都来自兴趣,可以说兴趣对阅读教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思考,充分发散学生思维,使其对阅读文本有一定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思考能力。此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兴趣,借助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语文教师就选择提问方式让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思考其语言特点和写作结果,揣摩作者思想感情,为学生播放有关西沙群岛的视频和图片,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文章的理解。新课程理念则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需求开展课堂教学,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也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挥作用。教师应积极和学生沟通交流,深入学生实际生活中了解其对阅读的认识并掌握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教师可针对学生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以《神笔马良》一课为例,教师根据学生水平将其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学生都有不同的任务,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则负责对课文合理分段并分析语言表达和人物关系,而学习水平较为落后的学生则总结出课文中心思想,由此一来全体学生都能共同进步。

二、有效立足文本资源,丰富阅读内容

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既扮演接受课文信息的角色,同时也是信息加工者,在学习中会运用各种方法延续作者文章创作,进一步实现作品应有的价值。但不可否认,在创作中有想象因素。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课文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著作,由于是节选相关片段,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不确定性和想象空间,目的也为了让学生获取美的感受和思想营养。而学生在阅读中二次想象能以课文内容为平台发现新的知识,也借助作者留下的空白点通过自己脑海中想象的情节对其填补。可以说这种阅读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思维,一定程度上也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例如,某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田忌赛马》一课时,就主要针对课文中二次赛马后中的“齐威王目瞪口呆”这句话向学生发起提问:“他为什么会目瞪口呆,作者是想描述齐威王什么心境?”学生听到教师的问题后都纷纷回答:“他可能是在想,明明我的马比快,怎么第二次还是失败?”或“田忌自己没多大本事,肯定是他的狗头军师在搞鬼,气得说不出话”,甚至还有学生联想到:“齐威王气死了,肯定在想不如派两个杀手杀了田忌和孙膑”,可以说学生超脱的想象在无形中激发了阅读兴趣。

三、实施课内课外渗透,提高阅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