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课题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育课题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育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教育课题研究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学科的教学都发生了变化,小学语文也不例外,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变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手段替换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看似活跃、热闹了,但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课堂教学效率并没有大幅度提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两方面:一是部分语文教师错误理解新课程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在课堂上为所欲为,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不等于随意畅谈,这种错误理解只会扰乱课堂纪律,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二是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表面看来是使用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则为了确保教学顺利运用的仍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是生硬地插入了一些提问、讨论,并未对整体教学起到多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兴趣,尤其是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以传授学生语言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学科,很多知识学习起来都比较枯燥乏味,更需要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妙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导入这一环节中应想方设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入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创设悬念,抓住学生心弦,让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也可以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价值,产生学习的愿望,还可以利用故事、谜语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不甘服输,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他们的这一特点,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成语接龙、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能充分满足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激起他们比、追、赶、超的欲望,使他们保持最佳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三)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学生更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时机,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抓住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从而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更愿意、更努力去学习。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选用,就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能动力量,调整、改造自身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并未达到这一要求,要么过度给予学生自由,要么仍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显然,这两种方式都不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上,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一方面,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主演变为课堂导演,由课堂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如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合作讨论,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不管,教师只是由课堂控制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仍要起到点拨、启发、引导、监督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层出不穷,其中多媒体因具有直观性强、传输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而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它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但纵观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的使用情况却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教师罔顾新课程改革,完全将多媒体弃之不用,仍以自己讲授为主;二是部分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甚至满堂灌;三是部分教师所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过于华丽,有喧宾夺主之嫌。那么,如何才能将多媒体有机融入语文课堂,使其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呢?首先,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把握好文字、图片、视频的比例,避免学生眼花缭乱,将注意力集中于图片、视频本身,忽略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其次,教师应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整堂课都不使用,应在学生兴趣减小、思维受阻时及时切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再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多媒体,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有的只需要教师讲解即可,这样教学的效果可能更好。总而言之,教师应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小学语文既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门基础课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更高的教学效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学习、探索、研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汪凯明.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教育革新,2010(12).

[2]赵利贵.探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成功:教育,2012(3).

[3]王海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6).

[4]吴延香.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3).

小学语文教育课题研究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提问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11-01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人们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伴随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不断受到启发式教学冲击和挑战,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正视问题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教学效率。而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使用课堂提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现状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尽管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增加课堂提问,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旧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过于频繁的提问,造成提问的数量过多;二是不断进行重复提问;三是不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四是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五是打断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控制问题答案;六是忽视学生的课堂提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以上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而严重影响课堂提问的实际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提高策略

(一)控制问题难度

课堂提问的问题过难或者过易,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和抑止心理,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内容时,需要控制问题的难度。此外,由于小学语文教材具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时需要以学科内容为依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将问题设计在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首先,教师应当掌握教材内容,把握学生学情,以学生的知识层次、教学目标和思维习惯等为依据,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而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其次,教师应当学会因势利导,变换难度较低问题的提问方向和角度,有效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清平乐・村居》(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时指导学生观看图片,提问学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图片中的农家生活安逸,勤俭淳朴。通过转换提问角度的方式,将原本简单的看图说话转变为看图思考,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片中人物生活方式、穿着打扮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拓展学生思维,提升提问效果的目的。

(二)创新提问方式

频繁、重复提问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会对课堂提问的实际效果造成重要的影响,而新课改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启发性提问的策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需要重视提问技巧,注重创新提问方式。而在教学中教师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创设和变化问题情境,采用迂回式提问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加提问过程的新颖性,还能使得提问过程创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迂回式提问方式有逆向问、曲问和悬问,其中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从问题侧面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无赖”这句话,多数教师在解释“无赖”时直接询问学生“无赖”的意义,而曲问则是从另一角度进行提问,可提问学生如果小儿是个“无赖”,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儿。这一问法不仅能够很好地解释“无赖”的古今异义,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鲜感,进而起到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作用,达到加深学生对“无赖”意思理解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质疑

新课改要求基础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而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教师在鼓励学生质疑时,不但需要让学生懂得质疑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问,而且需要教会学生善于提问,提高提问的质量。

例如,在讲解文章关键词句的时候,引导学生从上下文间的联系入手进行提问,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从文中的反常现象和矛盾之处提问,此外可以从标点符号的特殊运用方面进行提问。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有效发挥课堂提问教学对拓展学生思维和提升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

高效教学核心是课堂提问,准确、恰当、新颖的提问,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合适的问题难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闵敏.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4,(4):44-45.

小学语文教育课题研究范文3

关键词:高效课堂;习题课;精选精练

语文难教,高效语文课堂更难构建,而这只有语文人自己心里明白。因为,毕竟语文更重积累、视野和能力。现在我们的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虽然练习了,但练习后的效果不佳。因此,我们要打造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就必须重视语文练习课的教学,语文练习课只有让学生真正练起来,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笔者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使语文习题课更高效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一、摒弃传统观念,树立语文要训练的意识

语文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强调语感和积累,强调阅读能力。但是,我们发现很多语文水平高的学生语文成绩并不好,甚至语文感觉好的学生语文分数也不高。那是他们对语文的认识有误区,以为语文可以不要练习,只要多看书就可以了。其实,你有好的语文感觉,这只是做好语文题的一个优势,真正要提高语文成绩还是要练习实践。没有练习实践,感觉永远是感觉,成不了能力。所以很多学生觉得语文不用做练习,听老师讲就可以了。所以出现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归根结底就是学生只带着眼睛和耳朵,没有大脑。这样学生只有肤浅印象,没有真正领会,等到考场上真刀实枪,却没了横扫千军的气概,尽管那些题可能老师全讲过,学生们也觉得似曾相识,但分数往往不高。缺乏动手练习,没有深刻印象。因此,在教学练习课时,老师一定要更新观念,摒弃传统教法,让学生树立语文是要像数理化一样进行练习才能获得高分的理念,树立动手意识。

二、精确课堂目标,精选有效例题

一堂课我们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习题课更要明确,甚至精确。随随便便拿些习题丢给学生,没有目标,很难有效果。习题课的明确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通过这些习题达到怎样的训练目的,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也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做得多不是不好,如果只是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就不好了。因此,明确课堂目标,或是让学生在某一节课记忆多少个成语,或是让学生掌握一种解题方法,或是训练一种思维等等都可。为了达到明确教学目标的目的,选择典型例题是使练习课省时高效的重要环节。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要想让习题课省时高效,教师必须在课前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的难度合适的例题,可以分门别类,专题训练,集中训练,各个突破。比如,对文学类阅读中的散文复习,可以分为托物言志类、文化哲学类、记人叙事类等来训练,其中又可针对具体的考点来逐个复习。

三、精心设计学案,精讲精练提升

挑那些能训练思维的题,反复让学生练。让学生不再有“碰运气”之感。也尝到做数学题的成就感,让学生有征服习题的欲望和渴望,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生练习时,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要对学案进行增减。引导学生分组练习,在小组间交流、讨论,这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当学生在练习之后有了新的收获和体会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平台――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学生展示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统一讲解。讲解时要抓住重点,言简意赅,让学生听懂老师要表达的意思。教师在讲解时要考虑对内容的取舍,只有极少数学生不会的可以不讲,讲了之后估计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懂的可以不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高效,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不同的收获。

四、外化思维过程,强化思维训练

外化思维过程就是把对问题的分析思考、总结归纳以及具体解答的推导过程用书面文字(或准确的口头语言表达)反映出来的训练办法,促使教师和学生都关注自己的思维过程,使教师熟知思维质量,真正落实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使之更具科学性和严密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只有教授学生方法,进行学法指导,才能使知识得到迁移和同化,才能学以致用,才能达到不“教”的目的。比如,诗歌类题,读懂诗歌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教师如何教会学生读懂诗歌呢?比如,《暑旱苦热》一诗中的首句“清风无力屠得热”,出了一个题目让学生鉴赏“屠”字。其实学生早就知道了鉴赏练字类题要阐释字义、手法、感情。但是,这些方法为什么一到考试又忘记了呢?因为没读懂。我是这么去教学生读懂的,主要带学生这样去思维:“屠”的本义是什么?把“屠”的意思代入诗歌读一遍。为什么要让清风杀掉热?清风能杀掉热吗?为什么?结果怎么样?人的心情怎样?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屠”字的妙处,“屠”即“杀”。天气酷热,作者多么希望有阵阵清风驱走这炎热,但清风是那么无力,酷热依旧。可见,作者是多么憎恶这炎热的天气。因此,在教学中反复强化学生的思维过程,会让学生迅速解答一类型的题目。

小学语文教育课题研究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利与弊

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促进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本文将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阐述,以便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多媒体。

一、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1.存储信息量大,提供大量阅读材料。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打好基础。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指导下,教学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并实现超媒体链接,形成类似语义网络的非线性结构,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储存大量教学信息的能力,可储存大量的阅读材料,并可随时让学生以类似查字典的方式检索到阅读中的生字、生词、难句等;根据需要,还可提供标准的朗读示范音。多媒体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2.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丰富的学习氛围。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教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小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备,也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3.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教学难点。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一些词,以及描绘出的情景,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已用不着我再怎样解释,就理解了难懂词句以及一个夜行之人的感情。这样一个爱自然、企盼丰年的主题就在文字与图片的配合中被化解了。应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它使抽象的概念,难懂的文句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成为学生理解验证文章表达内容的有效途径,也能弥补教师言传的不足,化解常规教学中的难点。

4.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大信息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质量,也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因此,我们就必须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构成,积极在教学实践中推进运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步伐,让多媒体技术更多地进入我们的课堂。而一旦多媒体课件的大量运用就会相应地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弊端

小学语文教育课题研究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策略 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53-01

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自学的意识和习惯入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作为教育的主体。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不再满足新的课程要求。教师的教育思想必须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如何使老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掌握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教学效果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逐渐从传统的被动,统一和依赖教学转向主动,独特和体验式的教学。然而,在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方面,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1.缺乏人文课堂教学

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各种考试,强调语言的使用性,而忽略主体的人文性。小学教师在小学的认知偏差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非常直观的影响。教师通常倾向于选择教材和教材的理论知识,缺乏如何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虑。没有让学生的深入理解语言和体验到艺术美、人文美的魅力,导致学生只掌握刚性语言知识,但不能灵活和巧妙地使用语言。

2.课堂教学方法不丰富

中小学生处于大脑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大多数学生无法精神专注于长期枯燥而无聊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容易开小差,在目前的主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把指定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对课堂教学缺少灵活性,及多媒体技术等在实际中的应用,导致课堂教学单调,课堂学习气氛凝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学效果。

二、巧妙创造课堂教学方法

1.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这将使学生更好地聚焦发挥,使他们能够扩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有利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应该发扬民主精神,适当考虑学生的建议,照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相信他们能成功。照顾学生,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生活。为了创造一个轻松,和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氛围,只有让学生以良好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监督学生发展科学和稳定的预习习惯

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实现预期学习成绩的目标是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小学生在提高语文知识内容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预览所带来的实际学习成果,提高并加以推广。在进行课前准备活动的过程中,小学生不仅可以留在要研究的文本的初始阅读过程,而且还要注重在新课文阅读活动期间获得的相关感受,思考和研究行为,在初始阅读体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要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多问几个为什么,把不懂的内容与所学内容相结合,提高小学生综合预习活动的效果水平。

3.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反馈信息的有效性

在语言科目中,教学是特殊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充分讨论,信息交流,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师作为信息输出者,学生是他们的反馈者,收集反馈信息是为进一步了解和测试学生所掌握知识程度,而调整的一种教学方法,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而且学生通过接受教师的反馈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继续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教师在获取学生反馈信息时,必须快速及时准确地做出反应。如:围绕知识竞赛的主题举办或进行课堂辩论。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清楚和深入地了解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而建立教学重点和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并且学生应该热衷于捕捉教师的反馈,结合教师的教学安排,继续改进学习方法,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刺激对课外活动的兴趣

课堂外教学不受空间,时间限制,使学生离开课堂,第一能刺激学生的兴趣,再加上实际操作,兴趣会倍加浓厚。特别是在组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在室外观察,比在课堂上更能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其中一个例子是让学生写“我心中的旗”,如果学生亲自去天安门广场参加升旗仪式,他们将会写下他们对国旗的敬意。从课堂走到课外,不仅刺激学生的兴趣,而且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发挥乘数的效应。

四、结语

小学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反思阶段针对性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农尚明.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小学语文教育课题研究范文6

可行性原则是指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应当考虑课题经过一段艰苦的研究以后应当是可以实现的或有可能被解决。

选题是否可行,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①研究者个人具体情况。比如:知识基础、专业特长、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教育科研的科研经验、志趣和可以利用的时间。②看课题的难易大小是否合适。小而容易的课题研究顺利,成功率高。就一般规律而言,选题应从易到难,从小到大。③教育情报资料的充实。要占领本选题资料的最高点。④是否抓住了时机。⑤还要考虑花费在教科研的时间因素。

例如:有个教师选择了这样一个题目《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对比实验研究》。在我们审核时,我就发现一是题目大,二是实验研究要有对比实验班。这根本不符合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因为我们这里一个语文教师只承担一个班级的语文课教学,无法进行实验对比,更何况实验法操作起来特别麻烦。我建议她把课题改为《小学低年级趣味识字行动研究》。这样一改,研究范围更小了,目标也更具体了,研究方法也简便易行。后来,这个课题成果在吉林省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所以,在选题上既不要过高估计自己、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畏惧困难。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有科学态度和敢为人先、勇于攻关的精神和勇气。

2.创造性原则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认识前人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的教育规律,解决他人虽然认识但还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教育问题。因此,教育科研的课题必须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由于实际情况不同,课题的创新要求一般可分三个层次:

2.1独创性。要从教育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中、新生事物的萌芽中、新鲜经验中选题;还要从教育领域里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思维、新设计、新方案中选题;还可以从不同观点的争议中,不同学派的对立中、原有理论和新的实践的尖锐矛盾中选题;还可以从教育科学的知识空白中选题。这是高层次的创新课题,它要求提出没有人提过的新问题,开辟无人涉及过的研究领域,创立新的理论体系、教学流派和教学模式等。

2.2再创性。这是中层次的创新课题,其中,有的是将别人的研究课题加以组装、分解和改造后再生出的新课题;有的是将已有的研究课题运用到新的领域、情境、学科等实践中,又在某方面有所创新。

2.3自创性。这是低层次的创新课题,它只要求对自己是前所末有的,对自我发展是有利的,但并不要求对社会对别人有什么创新价值。

3.需要性原则

指中小学教育教研课题应该根据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来选择。科学选题的实践经验表明: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是研究课题选择的最重要的源泉。作为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应该优先选择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最迫切、最亟待解决、最关键性的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例如:如何开展新时期青少年德育工作问题研究,如何解决城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研究,关于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问题研究,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学法指导问题研究等等。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选题的理论价值同样是重要的。目前,我国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落后于教育改革和教育建设的需要。教育改革时间中,有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亟待我们去研究、探索,给予理论上的回答。我们除了对当前教育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优先选择的课题进行研究外,还要对某些具有超前性的、预见性的、有应用前景的理论性课题进行研究。

把握了以上几个原则,我们在选题上就有了充分的依据。只有选题确切了,科研才能更具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