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设计

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设计范文1

景观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将景观功能最大化地表现出来,当然景观功能表现形态中又属实用功能为最优,要求设计者要能够根据景观的不同实用功能进行理性设计。景观设计过程其实就是寻求形态、色彩和光影的协调一致,共同表现景观主题。

(1)空间中心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人作为一个社会的有机体,在环境空间中有着极其敏感的觉察力,就景观空间中的知觉认识来看,虽然说人是根据自身的感觉印象作为判断的基础,但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感觉印象的累积和相加,需要更高层次的理解。一般意义上,我们把空间定义为三维立体空间,这是一种内空体,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被感知的一个特定场所。人们在空间地不断转换与自然地不断接触和碰撞中,逐渐感受到其所具有的一种美感,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在整个景观空间的构建过程中,任何的一种活动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而多种活动必然会围绕多个中心展开。空间中心化既可以强调空间所处的地域性和方向性,也可以提供中心化空间设计构成的安全感。空间中心化其实就是指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把人的活动置身于景观构成中,确立整个景观的中心方向,改变原先的无中心概念论,并且以人的活动为指引,由多个中心逐渐地转向单一中心的过程,以便达到强化中心方向的效果。景观设计中采用中心化设计原理,在艺术的角度上来看,空间中心化也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处理的形式。人需要在一定的空间中活动,必定与周围的环境建立某种因果关系,空间环境也就成了一个人的环境,一个属于人的环境。在景观设计中,以某个中心为基础,围绕其展开多层次的空间设计比单一的只有一个层次的空间设计更能体现出“地位感”。多层次的空间设计给人们提供了充足的选择空间,人们可以尽情地在各个空间中欣赏游览,欣赏景观构成中的音乐喷泉、雕塑、绘画以及各色的植物,从外部空间逐渐进入到中心空间去感受景观的独特魅力之所在。当人们进入景观中心空间时,就与景融合在一起了,就由一种物质形态升华为另一种精神境界,而这些也正是景观构成艺术所要表达的最高境界和艺术魅力。景观设计中多多少少的会涉及某些符号的运用和排列组合方式的运用,将这些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景观环境中的历史连续感和乡土气息,增强景观构成的空间渲染力。我们以“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该广场有着中国第一唐文化广场之称的美誉。在夜晚灯光的映照下如同城市的会客厅、大戏台,它以著名的古建筑大雁塔为主轴,分为若干个空间中心化场所。中国的建筑讲究对称性,该广场的中轴线就是中央主景水道区,左右两边则是雕塑园林区和唐风商业建筑步行街区,以及南北分置的大唐列柱和万佛灯塔区。这些区域的设置就很好地营造出了一种空间中心化的感觉。

(2)虚拟空间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景观设计中除了要注重空间中心化这一重要空间分割形式之外,还要对景观中的虚拟空间进行有效利用。当然了,景观构成中的空间场所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一种是围合式的,另一种是开敞式。然而,在这两者之间的空间我们将之定义为虚拟围合空间。例如,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的设计中,在广场的入口地方,设计了大唐文化列柱,这些列柱并排在一起就给人一种屏障的感觉,仿佛中间有一道“幕”将二者分开来。当然,这个“幕”是虚拟的,当人们走过列柱,穿过去就感觉进入了另一个空间场所。在景观空间构成中无论虚与实,空间都会随着时间的进程而呈现不同的意境美。

二、小结

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设计范文2

【关键词】:景观; 园林设计; 空间艺术

1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要遵循的原则

1.1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更高的生活品质的要求,那么在园林设计空间艺术就应当以人为前提,从人们日常的生活需求出发,使人们能够在观赏的过程中精神上得到满足。否则,园林景观就会失去其最开始的意义,很难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

1.2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应遵循功能多样化的原则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能从很大程度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生活乐趣,同时也要求园林景观在设计的时候要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例如将人们日常坐的那种长椅做成树桩的形状,这样不仅适应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规划,同时也能够让人们在劳累的时候有休息的地方。又例如将园林景观中的路灯改造成那种更具古朴气息的灯,这样既能在保证照明的时候,还能感受到园林景观的一草一木都能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依照功能多样化的原则,更能够让园林的艺术特性充分的展示出来。

1.3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应遵循景观丰富的原则

景观园林的设计应遵循景观丰富的原则,因为园林景观能够在人们日渐繁忙的生活中给人们带来惬意和舒适,在这样的要求下,园林景观需要满足人们日渐提高的生活体验,同时也要能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的多样化的需求。只有⒃傲志肮酆妥匀痪肮弁昝赖娜诤显谝黄穑保证尽量丰富的展现园林景观的多样化,让不同的人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喜好的那种美景,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园林艺术的发展趋势。

1.4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应遵循绿色生态的原则

在现在全社会都在倡导绿色生态的同时,那么意味着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更要遵循绿色生态的原则了,因为景观园林设计,更多的是为了给人们创建更加优美和舒适的休闲环境。而一旦空间艺术的设计违背了绿色生态的原则的话,那么就意味着即使空间艺术能带来情趣,我们的生活也会被污染,这样到头来,反而失去了空间艺术原有的作用和价值了。同时,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材料的污染,这样更容易造成景观园林的二次污染了。

2 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利用地形设计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形,因为对于游客来说,在参观园林的时候,大多是采用步行的方式,这样在设计的时候,就尽量少的设计上坡,急坡,这样能更方便游客的行走和观赏,同时也能够更有兴致的去继续走下去。另一方面,空间设计要结合园林中的地形,在适当的地形设置适当的景观设计,让设计显得自然流畅,这样既节省了改变地形的经济开支,同时也为游客的观赏提供了便利,充分考虑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2.2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利用建筑设计

建筑在设计领域占着很重的分量,不光是因为建筑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建筑本身是很有实用性的。因而在景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的空间艺术一定要利用建筑设计。利用建筑独有的特性,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建造一些有特点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营造一定的主题,这样既能够让景观园林能够合理的分区,而且能够引发不同人群对于景观园林的兴趣。

2.3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利用水体设计

水在园林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毕竟有花有树,有水有桥才是一副完整的景观园林。所以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一定要利用水体设计。这样可以通过游船的方式让游客去游景,这样既给游客带来更多的游玩乐趣,同时也节省了游客游览的时间和体力,让游客能够更轻松更开心的去游玩。另外,在不同的地方,园林设计可以采用不同的水体形态,或湖,或河,或喷泉,或水池,这样不同的水体形态能够人们更多的生活乐趣,像喷泉整点的喷出来,能够激发人们心中的游玩热情,也能够渲染当时的现场气氛。

结语

景观园林设计在现代社会一种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景观园林的设计同样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加注重其本身的生态环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着生态性和人文性共同发展的原则,让园林艺术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另外,园林艺术在改造人们的感官体验的同时,更多的是影响人们的内心感受,当园林艺术能够让现代社会人们浮躁的生活情绪平息下来的时候,它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的内心感受。也只有当园林艺术改造我们的内心的时候,园林艺术才真正的发挥出的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代璇,苏弋.景观园林设计中空间尺度的应用解析.《现代园艺》.2012

[2]何雨蒙,贾一檬,华洁.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探索.《建筑・建材・装饰》. 2016

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设计范文3

关键词:景观设计;大学校园;不特定空间

1 校园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的行为学要素

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包含的内容复杂多样,而本文所要讨论的校园景观设计的行为学要素主要是指环境的使用者――师生等要素。

2 “不特定空间”的环境行为学相关理论

日本建筑师桢文彦提出了“不特定的空间”概念。认为在信息时代,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反馈加速,人与环境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因此设计的空间应去适应人们的各种活动和交往。“不特定的空间”的构想更多地考虑了人的行为因素,包括有意识和无意识、随机的行为,而且通过空间和布局去诱发各种新的人的行为活动,使空间更加富有活力。

3 校园不同空间环境中的景观设计

3.1 与建筑邻接的不特定空间

校园内建筑的入口、前庭和后院、建筑中的内庭等都是这类空间。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这些区域交谈、读书的身影,也是最喜欢的地方。

这些户内外公共开放空间,所属关系较明确,使用人群也比较固定。主要是为开展学习活动、师生交往和课余休息服务的。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就是个特征的建筑,尤其是门廊的处理,外形为三角形的歌特式架空门廊,突出了建筑学院的特色。而在其前庭门廊,经常可以看见班级举办的建筑设计交流展示,师生们积极参与构成了生动的景观意象。而这些意向的产生正是建筑师通过朔造建筑空间,构建了一个传递专业信息的空间环境,才使得这里成为师生乐于交流体现校园精神的场所。这种不特定空间的塑造也使原来的交通性空间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师生交流的场所空间。这种不特定空间的创造需要设计者从行为人的角度出发,构建起一个人与人交往的环境空间。

3.2 公共开敞空间中的不特定空间

公共开敞空间是构成校园景观意象的重要节点,也是校园场所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往往成为师生心目中母校的形象代表。

中心草坪在校园内作为宝贵的开敞空间,是师生喜爱的休闲、读书和交往场所。与校园内许多的学生活动相联系,如同学聚会、班级讨论等。在这里,建筑成为整个画面的背景,而草坪和参与其中的使用者成为景观的前景和主体。师生的活动构成了校园景观意象,体现了校园场所精神。

3.3 交通性空间中的不特定性

交通空间是校园中的线性空间,是学校的公共活动频发的地方,如朋友间见面打招呼,师生欣赏风景攀谈等。为这些随意性的交流提供场所。

道路两旁自然景观的设计,可以加强道路的线性空间,同时有特色的植栽将会加强空间的活力和文化特性,如西安交通大学腾飞广场两旁的樱花道,每年3~4月,樱花争相怒放,洁白如雪,而青松翠柏点缀其中,如诗如画。每年这个时候吸引无数市民前来参观,无形中提升了学校的人文价值,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而期间人们的各种行为,如拍毕业照、纪念照、同学之间的合影留念等,都在无形中为空间的各种可能性创造出不同的画面。

新时期大学校园“以人为本”的交通环境应考虑校园使用者在行为上的多样化,塑造层次丰富的道路空间。师生们常伴随交谈、休息、等候、观望、阅读等各种活动,设计师们更要挖掘其本质的需求,不应单纯从功能性的角度出发,而应结合“不特定性”空间的理论,挖掘出更多的随机性体验式的空间场所。上海大学新校区步行干道的设计,就脱离了单纯的步行交通的作用,与绿化相结合,拓展到水面,做成入水的叠落台阶,形成一个个凸空间,且在每块空间上放置名人雕像和布置绿化,做到“寓教育于休闲”。

4 结语

大学校园是专门的育人场所,因而,人造景观、自然景观也表现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景观。学生置身于这种特定的景观环境中,各种行为活动方式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个特殊场所下的空间景观设计,只有以师生的行为为导向,以自身校园文化形态为原则,才能使校园的景观充满活力,并富有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设计范文4

摘要:随着对环境认识的深入和演变的发展,中庭为建筑带来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公共活动场所,

将城市的街道空间延伸到了室内。怎样对其进行更好的设计,本分总结归纳并提出了设计策略以及

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方法―构景设计以及结合功能性设计。使公共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

计既能在物质上满足人们需求,又能在精神上给予人们更多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公共建筑;中庭空间;景观设计

1、公共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的概况

中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建筑形态,对其定义的研究也非常多元化。根据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释义,中庭是指在建筑物之内或建筑物之间的有顶的庭院,通常有几个层次,以用作为到达与流通的集中空间 (理查•萨克森,1990) 。在当今,中庭被理解为建筑内部带有玻璃顶盖的内院,是以一个大型建筑的内部空间为核心,局部空间通高几层或垂直贯穿全部建筑高度的空间,它综合了多种使用功能,引入自然构景要素,是着意创造特色环境和聚集人气的场所。例如酒店、商场、办公大楼经常可以看到各种不同形态的中庭,它既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也可作为人们休憩、交往、娱乐、展览等活动的中心场所。

2、公共建筑中庭空间景观设计的相关发展概述

1967年,由建筑师Kevin Rocher与John Dinkeloo所完成的福特基金会大楼标志着景观在现代办公建筑中庭空间中开始设计和应用,并带动了建筑中庭空间中以景观为主题的设计发展趋势。福特基金会大楼外表看起来与一般高楼大厦无界,但当人们步入其中则别有洞天:130英尺高的花园隐藏在大楼的玻璃帷幕后,林木成群,还有一池小水潭,更为中庭增添几分空灵,改变了过去办公建筑给人冰冷生硬的印象。人们在高效率办公的压力下,常常可以在这里体会到人、事务、建筑、甚至自然的存在。同时期还有约翰•波特曼设计的亚特兰大海亚特摄政旅馆中,设计有一个22层高的巨大的中庭,其中置有透明的玻璃电梯、水池、自然的植物景观、雕塑、餐厅和商店,使中庭空间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色、丰富的使用功能。人流的精心组织、动态要素的强化、动感流线的广泛采用、是营造光影的变化和花园般的气氛形成了更加积极的和明快的最佳空间场所。我国现代意义的中庭建筑发展较晚,在 80 年代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后才开始大范围地建造中庭建筑,如八十年代的广州白天鹅宾馆设计了一个有浓郁岭南风味的中庭。现在,中庭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其造型之多,内部空间之丰富均非昔日可比。

3、公共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原则

3.1 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是按照自然环境存在的原则,并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能承载一切生命迹象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形式。生态设计活动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从商业角度考虑,降低成本、减少潜在的责任风险,以提高竞争能力。

3.2 以人为本

公共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它不仅应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且应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研究表明在人际关系日益淡漠的今天,公共建筑的中庭空间应该给人们创造一个适宜的交往环境,一个人性化的环境。

3.3 尊重城市地域性差异

城市地域性差异是指人类聚居的城市由于历史的演变、环境的差异、自然条件的不同,特别是长期生活方式、习惯的演变而形成地域性差异。公共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应对本土历史文化传统有足够的尊重和传承,结合地域特色将其进行升华和应用,既可以展示城市地域特色,又可为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3.4 内与外交融

办公建筑中庭空间自身所具有优秀的中介特性,使得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人与空间的关系,而且需要考虑内(办公建筑中庭空间)与外(城市)交融的关系。因此,在公共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中需要遵循内与外交融的原则,充分发挥空间与景观的优势。

4、公共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方法

4.1 构景设计

构景是公共建筑中庭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构景是一种人为意识创造自然的过程,其方式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理解和情怀。所以景观设计如何选择合理构景方式至关重要,如几何化形式、追求自然意境与追求自然写实。

4.2 结合功能性设计

公共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依照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就是要符合空间功能设计的要求,主要有组织良好的交通和创造交往的空间两种功能。

4.3结合形式美设计

美的体验包括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几方面,但是就人感知的信息说来,更多地是偏重于视觉审美。因而赋予自然景物以美的形象就十分重要了。公共建筑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运用植物、水、小品等素材,点、线、面、形状、质感、色彩等造型要素构成美的秩序,就需要注意一些形式美法则运用。如统一与变化、相似与对比、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等,统一中的变化可以丰富整体空间,使中庭空间更加完美。

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设计范文5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地能力越来越强。在多种水文环境中,河流是人们日常生活利用最多,接触最多的一种。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同样也是一部治水治河的历史。现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城市开始不遗余力的改造城市的环境,而河流的整治又是改造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一环,驳岸的设计改造又是整个滨河景观改造中最关键的一步。

城市滨河空间中驳岸景观的功能

1.防洪功能

防洪护堤,蓄水排水是滨水驳岸的最基本功能,它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在水位变化较大的河流驳岸改造中,这一点尤为明显,而其他水位变化不是很明显的潜水位河流的改造中,这一功能则没有特别突出。

2.生态化功能

“驳岸生态化”是自然形成的河岸或者具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驳岸的生态化功能是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调节水源、增强水体的自净、恢复水陆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3.景观功能

一个城市要彰显出自己的特色,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必须结合所在的区域、区位、地里、环境、资源等综合自然因素,使得城市的发展与区域的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作为城市滨水核心设计的驳岸不仅要满足人们视觉上的景观观赏,还要还要结合区域的发展来展现城市的景观特色。

4.文化功能

滨水空间和所在城市息息相关,驳岸景观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改良,还包括人文环境的发掘与组织,其对城市的文化形象有一定的影响。两者可以互相补充,均为形成城市品牌特色的关键。城市的历史文化及名人故事是驳岸建设的重要资源,通过历史文化墙体、形体驳岸等合理的将城市文化与驳岸设计相结合,使滨水空间充满文化气息。

驳岸岸线的设计方法分析

John Molly曾说过,“仅仅做好事是不行的,还必须有正确的方式”。正确的处理方式,对问题的解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驳岸来说,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处理方法会与众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的驳岸是一幅画,它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在二维空间中以动人的造型,来反映生活,表达设计师的感情和理想。基于绘画的特征,笔者从这一特殊的角度作为其切入点,综合运用绘画的最基本词汇-线条、色彩和构图,来分析驳岸的景观设计方法。

1.驳岸岸线的曲线形处理

伴随着“Beautiful City Movement”的流行开来,目前国内出现了很多宽阔笔直的河岸道路,这些滨水道路的驳岸岸线处略显单调,使原本生机勃勃的水景失去了原有的活力。

如果我们将流动性更强,更加活泼的曲线型运用到岸线设计中去的时候,曲线的灵活多变,迂回曲折就会使原本死板僵硬的岸线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例如,我们在处理河流交汇处的岸线时,我们可以使用大的弧线,这不仅能够增强河岸在空间上的动势,还能够在曲与直之间预留出非常广阔的三角地带,这不仅有利于船只的转向,还能够形成独特的水上公共空间,使群众参与进来的机会大大增加。再比如说,如果我们将曲线用于桥头附近的岸线的改造,就会产生局部空间放大的效果:对于经过桥梁的人们来说,他们视野会更加的开阔,而对于站在船上的人们来说,曲线形的岸型则能够起到框景的作用,增强桥梁“门”的意向。此外,岸线的曲线化处理还能够再现城市内河的自然形态,保存原有的山水格局意味。

2.驳岸岸线的折线型处理

与曲线相比,折线可以产生一种渐变的向前涌动的节奏感,给人一种期盼。将岸线处理成“凹凸”有致的折线装,能够增强岸线内与外的联系与交流,增加滨水空间的面积,给人一种有进有退的感觉,还增强了滨水空间内水域与陆地的相互渗透。“凸”的部分能够开阔人们的视域,增加亲水平台的比例。锐角状的折线,能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果能够赋予适当的刚能,则可以起到吸引视线的特殊效果。这种不断变化与重复的节奏可以将岸线分割成若干段,每一段都有其特点,连接在一起就组成了节奏欢快的河岸线。

3.驳岸岸线的起伏性处理

驳岸空间作为水域与陆域的交界处,是围合水域空间的垂直界面。因此,岸线设计除了设计二维平面的设计之外,也要注意垂直空间上的处理与改造。

在岸线处理上,在驳岸岸线的处理上,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适当穿插人工元素,而不是像现在许多水利部门在进行河道驳岸的建设时,一味强调河道的行洪功能,将驳岸岸线裁弯取直,以便洪水来时,整个河道如抽水马桶,一泻千里。

城市驳岸的色彩处理

驳岸景观设计的色彩与绘画中的色彩有着艺术上的相通性,都是来自客观世界的光与物体,都是用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的。

1.色彩对比手法

当两个或多个色彩以空间关系相比较时,能够形成明确的差别,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成为色彩的对比关系。驳岸作为陆域与水域景色的过渡地带,色彩的对比不易过大,因为如果对比过于强烈就会给以一种两种景色脱节的感觉。因此需要尽量的弱化对比,营造一个较为统一的色调,给人一种协调统一的感觉,将作为过渡带的驳岸凸显出来。

2.色彩调和手法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有序协调地组织在一起,形成具有整体、统一、连贯感的视觉效果的色彩搭配称为色彩调和。驳岸的色彩选择应当遵循当地的地域特征,应考虑使用与当地土壤或者这个环境色调相近的颜色作为驳岸景观的住宿色调。就地取材,这是最简单使用的方法,如方砖、条石、红土等。色彩的调和不是说一定要采用单一色彩,恰恰相反,如果是通过多种颜色之间的搭配,变化各种颜色的比例关系,最终达到协调统一,这种处理方法则更为难得。

结论

本文通过针对目前城市滨河空间中驳岸景观功能不全,缺乏创新性的问题,总结出了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驳岸处理手法。而如果想将此落实到实践中去,就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论框架作为支撑,而本文的研究初衷就基于此。通过对驳岸设计理论的研究,使得本次论文写作取得了一些成果。

1.总结出了滨河空间中驳岸景观的设计原则:

(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化原则;

(2)生态化的原则;

(3)驳岸地带共享性的原则;

(4)统筹兼顾的整体性原则。

2.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分析了滨河空间中驳岸景观的设计方法,运用绘画当中的线形和色彩的理论指导驳岸岸线的处理以及驳岸空间的色彩处理。

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设计范文6

一、建筑空间与环境艺术空间

在高等学府中的艺术教育中,能够让人们直接欣赏到实体的审美对象。比如绘画、雕塑和园林艺术等等,这些艺术在空间上就比较单一,人们对审美的关注,是新兴的艺术学科设计,也是高等学府中的艺术教育,不过现在的办学方法还在处于探索阶段。但是一般艺术爱好者和工作者都应该知道,绘画一般是二维的,尽管在创作的时候想表达的内容是三维的,但是相对静止的这个状态弥补不了这个缺陷,所以人们只能感官上接触。

但是人造环境就不一样,人造环境的组成部分是建筑艺术,建筑艺术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造型艺术相对比较复杂的应该属于建筑的空间,因为它具有四维的特性。这样的建筑实体人们对它的欣赏性就比较强烈。一般建筑特征可以区别于其它的艺术特征,这种空间特征,不单单是艺术建筑的独有特征。其中还包括整个艺术的特性。除了上诉这些特征以外其它相关的建筑设计都有着相关的特性。

从整个艺术环境看来,卢原义信说过一句话:“南建筑师所设想的这一外部空间概念,与造同师考虑的外部空间,也许稍稍有些不同”。就是一个整体建筑,哪怕是一个人设计建筑出来的,这栋建筑的屋顶可以视为室内,除屋顶之外的,可以做外另外的空间进行考虑。

二、环境艺术空间的真实性

在环境艺术的这个空间中,绘画和雕塑的审美形象,还是由实质的形态进行考察。一般会通过造型和描述来体现一个作品的逼真程度。一个的作品越是逼真,就越会得到受众的喜爱,这是艺术逼真所具有的感染力,也是广大艺术爱好者所追求的。不过要追求艺术空间的真实性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不管是一副画,还是一部摄影写真,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再生动、再形象,归根到底还是只能看并不能让观赏者走进这个空间。因此,要还原艺术环境空间的真实性,还得从设计大自然入手,人们在平面上作图,但是在实体的空间中把这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人们比较熟知的圆明园、故宫、苏州园林等这些艺术环境才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空间的真实性。并且可以对这样的艺术环境做出最真切的评价。不过问题又来了,由于人们对一些环境空间的认知不够,太过于注重艺术空间的构思和设计,而忽略了对真实环境的把控,用虚拟的艺术来评价真是存在的环境,这显然是错误的。是一种缺乏概念论述的体现。

三、环境艺术空间的固定性

环境艺术空间的真实性是人们所追求的,那环境艺术空间的固定性则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一种表达效果。这种设计创作必须具有真实的地址,也就是这样的作品是在某个特定的空间,是要受到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恰好,这也是空间的固定性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比如说不论是任何人,要欣赏北京的故宫,苏州园林,都必须亲自到这些建筑的真实地址才可以切身观赏到它。一条街,一座公园,或者是某株植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都是不可以随便移动的,而是必须要和他周围的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环境艺术空间的特定性。这就要求人们在欣赏一些作品时,要来考虑到这些作品的独有特征,处理好被欣赏对象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不能能够提升环境的艺术质量,还能够衬托出大环境下的精华艺术。这个艺术的特性,不仅能带来观赏上的与众不同,而且在艺术教学课题上也是值得研究的。因为这给研究环境的整体意识提供了一种独有的风格。不过,就目前来说,还是与很多的空间艺术设计忽略了这一空间的固定特征,导致了很多环境的不协调,比如说抄袭世界各地的建筑物,脱离本地特色建筑的西洋建筑。这样的举动,就脱离了原本艺术设计研究的动机。

所有的事实都证明了,环境的整体存在和固定性是环境艺术的前提保证,也是体现个体风格的艺术价值和创造的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