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通信;课程;电子技术;项目载体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开启了通信大发展的时代,使社会对高职通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电子技术课是高职通信类专业的必修基础领域课程,是完成好通信技能培养的奠基石。开展电子技术课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电子技术课开设的现状
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高职通信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电子技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电工电子应用职业能力,包括熟悉元器件与性能、掌握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熟悉电工电子一般应用、熟练使用常见仪器仪表;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为专业领域课的学习奠定电工电子基本理论知识。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囿于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方式和讲授式的教学模式,电子技术课普遍采用了“理论课程+实验教学+实习课程”的分设方式。仍然遵循着课程、实验、实习分离开设,一学期理论教学和实验,另一学期再实习;一位老师讲授理论,另一位再指导实验实习。在教学内容上,电路分析、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的理论知识体系严谨慎密,但实验基本以实验箱验证测试为主,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较少,学生常常是为完成实验而实验,很难将实验上升到知识;实习则用1~2周,完成某单一电路安装为主。在教学考评上,一般以单独的理论笔试、实验验证操作、实习操作等终结性考核为主,辅以平时出勤与纪律的考核。与本科相比,高职学生底子相对薄、基础相对弱,对单纯的知识讲授感到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厌倦电子技术的学习。学科化的电子技术课程体系和授受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精英教育时期,以及在学生素质较高、学习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较好的学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高职进一步放宽入学门槛,高职学生普遍趋于行为导向能力和感知能力较强,对策略性体验型知识易于掌握。因此,电路与电子技术课就亟需改革传统学科化的课程组织模式和授受式的教学模式。
二、通信类专业的电子技术知识与技能需求
通过对高职通信类专业面向的主要从业岗位职责进行调研,分析提炼岗位工作典型任务,湹清通信类专业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分析核心职业能力所在的专业领域课程,建立通信类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对电路与电子知识技能的主要需求关系。
三、以项目为载体的电子课体系建构设计
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一体化,就是把项目作为学习载体,教学以项目任务的形式开展。重构以项目为载体的电子技术课基本思路是:先选择合适的载体,即设计出能承载图1中技能和知识点的项目。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项目的“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总结”,教师对项目任务进行“布置、引导、提问、检查、小结、反馈”,从而达成电子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完成“电路电子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电子技术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包括四个部分:电工与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路和常见仪器仪表。但高职通信类专业一般只包括图1所列的24个基本知识点。为此只需对应选择相应的有效载体,如图2所示,可选择7个项目24个子任务,来承载24个知识点并完成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四、以学生为主体的电子课教学模式构建
选定了7个载体24个子任务,逐一明确每个任务引导知识点,其设计思路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但还需站在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去组织教学。先引导知识点,再采取“关联、主动、合作、对话”的方式去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即在在关联方面,情境化的设置,体现真实工作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在主动方面,让学生领受任务任务阅资料制定计划,分析解决问题并进行具体实施。在合作方面,小组讨论提升团队能力。在对话方面,学生展现项目,书面和口头总结策略、步骤,展现成果。实现电子技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路径:一是要设计编写项目任务所需的引导讲义;二是要准备项目任务书材料;三是要建立任务所需的教学情境并做好准备;四是要合理教学调度安排。通过项目设计、任务引导、情境设置、学生咨询决策计划、讨论实施总结、教师点评、布置作业等步骤,达到“让我去做,我会理解”的目的,从而实现电子技术课的教学目标。
五、构建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考核评价
课程评价是教学过程必备的重要环节,既要达到考核目的又要能调动学习积极性。电子技术课教学改革后,需要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也需要知识考核和项目动手技能相结合。考核方式的设计,着重要体现完成任务与掌握知识并重,知识融于任务过程。避免改革后出现轻知识的情况,考核方式建议包括:平时成绩由任务引导的准备与提问、分工与提交的任务方案计划、任务总结发言情况、作业练习等环节构成;项目成绩由任务进程中的观察记录、制作项目结果情况、操作规范情况等构成;笔试成绩由单元知识测试、半期笔试、期末笔试等构成。
六、结语
实施高职通信类专业电子技术课教学改革,着重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境构建、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设计、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过程评价和终结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设计。突出学生参与电子项目后再上升到知识的过程,契合了高职学生的思维模式,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愉悦度,从而提高电子技术技能和知识素养,为后续通信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杜爽,朱凤武,郭瑞娟,孙上媛.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J].高教学刊,2016(9).
[2]庄晓燕.电子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5).
[3]韦泽训.构建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方法[J].继续教育,2011(9).
[4]刘新.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J].职教通讯,2015(27).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大部分是从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升格或合并而成的,电子电器等教学器材比较陈旧,升格后由于重视不够或投入不足等原因,教学所需器材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和更新完善,极大地限制了教学的实训条件。再者,一些教师还没有从原来中等学校的教学思路过渡到高职院校的教学思路,教学中还是理论课多,实训课少,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元器件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分析及复杂的推理计算讲解时间过多,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过少,考试还是以理论为主。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接受现有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学习兴趣可言,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还是停留在定理定律验证、简单电路焊接、元件的测试等简单实践,缺少新器件、新技术的引入,导致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难以有动手操作的机会,独立操作自由度几乎为零,导致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极差,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践训练设备难以满足教学需要,配套的实训硬件设施建设也没有相应跟进,导致实训设备紧张、老旧,场地不足。实训时学生5~6人一组,许多学生无动手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实作技能得不到提高,直接影响实训教学质量。
从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1.案例教学法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含电路、电机与继电接触器控制,安全用电,电工测量,数字电路,集成电路等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的电气设备和电子产品,如电风扇、稳压器、音响放大器、收录机等。了解这些电气设备和电子产品的原理,进行安装和维修,是高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可以在日光灯管的实验中,联系生活现象,简单地介绍判断灯管好坏的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广泛,涉及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是工科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是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给学生介绍所学专业中要用到的电工电子技术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以后从事的专业工作,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紧密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现场教学法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设备资源和技术资源优势,把课堂搬到合作企业,把课程中学院教学实训条件不完备的项目搬到企业学习,由学院专职教师或者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项目驱动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载体,结合一些生活中实用的事例,创设情境、设定项目进行教学。例如,在抢答器或者计数器的实验中,我们可以事先布置一个项目,让学生设计出一个抢答器或者计数器。之后,引导学生寻找与该项目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并让学生先自学,然后教师再进行知识总结,帮助学生解决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困难,直至完成整个项目。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制作精良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对于许多重点、难点内容如果制作出精良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就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另外,还可以解决在课堂上板书所花时间过多的问题,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虚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
利用虚拟软件可以实现仿真实验。虚拟软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实现实验演示。输入不同参数数据,计算机可自动计算结果、显示变化过程和图像波形。学生在课堂上就可直接地观察到参数变化对实验过程的影响,对比较复杂的实验过程还可以重复演示。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既可以解决实验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又可以减少实验成本,而虚拟仿真实验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对概念的理解。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些重要的专业网站,例如中国工控网、中国自动化网等,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获取自己所需的专业技术资料,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培养自学能力。此外,学院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已被立项为院级精品课程,应加强电工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网站为平台,让学生通过了解本门课程,也可以通过网站观看授课视频、教学课件,与教师进行网络答疑,进行专业知识交流。
参考文献: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总结范文3
电工电子应用技术是理工类应用型本科(中职本)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针对目前中职本学生的教学特点,将项目教学法引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实践表明,项目教学法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应用本科;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研究
应用本科(中职本)教育是介于高职和普通本科之间的一种新的教育层次。应用本科(中职本)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企事业单位工作岗位实际,培养具有实践技能强,知识面较宽、能够适应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专业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其核心是“实践能力”的培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应用本科(中职本)理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电路原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核心基础课,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应用本科(中职本)的招生生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这些学生与高中起点的高职和普通本科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为此有必要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对项目化教学法在应用本科(中职本)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1应用本科(中职本)的教学特点
应用本科(中职本)的招生生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走访相关中职本的生源学校,了解到这些学生具有如下特点:
1.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据调查,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生源主要分为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包括高中已毕业的学生和从高中转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为此从总体来看高中毕业生学生的素质较高,而初中毕业生相对素质较低,在学习成绩、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1.2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应用本科(中职本)的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经常出现睡觉、讲话、玩手机等厌学现象。通过与学生谈话我们了解到这些学生没有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抱着得过且过,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也不知道学习专业知识有何用处。
1.3文化课理论基础较弱,实践动手能力较强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适应一线岗位的工作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中职学生不爱学理论,愿意动手的特点,着力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由于在中职本入学考试中,以专业实践课为主,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的文化基础课分数较低。从而造成中职本学生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成体系,但愿意动手、乐于实践,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工科类学生尤为突出。
2项目化教学法
项目化教学法是一种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一个项目的完成就是一项实际工作过程的完成,其成果是一件产品的诞生。它将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或者模拟的真实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并把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工程项目和任务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项目设计为多个任务或子任务,每一单元的教学即完成一个或多个子任务,教师在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设计好的任务或企业中的实际任务下达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在参与实际项目和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获取知识、经验和实践技能,教学过程实现了人人参与学习和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3项目化教学法在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项目和任务的设计、实施项目的器件(材)和设备的准备、整体项目情境的设计、项目计划方案的实施以及项目的教学评价六个阶段。
3.1项目和任务的设计
项目和任务的设计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环节,一个项目可以是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也可以是根据企业实际工作项目模拟的项目。但项目的设计必须要能够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建立课程的知识体系。为此项目教学法必须要设计好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和教学单元设计。(1)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是指对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是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基础上进行,遵循行动导向和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原则。整体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项目设计、任务设计、情境设计和教学进程设计、课程考核方案设计等。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依据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入手,通过引入项目和任务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专业能力。(2)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是项目化教学方法的核心教学文件,单元设计一般以一项完整的学习内容作为对象进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授课时间、教学班级、教学地点,单元教学目的、单元教学内涵(其中包含单元训练任务、教学案例等),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包括组织形式、教学次序、教学方案与方法、媒体、器材、材料、工具以及考核等。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项目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当前电工电子新技术的发展,结合电子制造类企业生产实际,电工电子技术的项目主要包括目的、原理、步骤、结论、数据等。包括低压电气控制、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模块、电动机等模块,每个模块选取综合性强和很有代表性的项目。
3.2项目实训设备的准备
项目化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环境从课堂迁移到了实验实训室或工厂车间,使学生亲身感受实际的工作环境。为此在项目化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有充足的设备和实训场地。从目前来看,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电工电子教学做一体室设备需要改进、数量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不断地改造和完善。
3.3创设项目情境
创设项目情境是教师根据项目任务的实际工作为学生营造的较为真实的情境。通过项目情境的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解项目任务的具体环境要求以及任务实现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项目情境的导入可以是案例式,也可以播放录像片,还可以是音乐剧等。例如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通过放映视频资料,使学生看到家用电器在每个房间的布置情况,然后通过实际铺设的照明线路图片资料,引出居民家庭用电线路应如何合理设计和安装;放映相应大赛的预决赛影像资料,使学生了解比赛时评委投票时红灯或绿灯亮起,带出举手表决器的设计和制作等问题。
3.4项目计划方案的设计
项目计划方案的设计是项目化教学法的核心和重点。教师可在上节课结束时,布置下次课程预习的知识点和项目任务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后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预习,搜集相关资料,为项目计划方案的设计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教师也可以在本节课布置项目任务,并对项目任务的要求进行分析,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材料支撑。学生在教师对项目任务分析讲解的基础上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项目计划,提交教师进行检查指导。教师如果发现项目计划的不合理之处,提出完善意见,最终确定项目计划。
3.5项目的实施
项目的实施阶段是项目化教学方法的最重要的环节。项目计划方案确定后,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按项目计划的任务要求和设计思路完成项目任务。在此过程中,每组学生可以相互协作,也可以跨组合作。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首先用Multisim10软件对设计好的电路进行仿真分析,然后各小组按照实施方案完成项目制作。在项目实施过程,教师要巡查各组学生自主协作的参与情况,同时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检查指导。对于学生无法完成的操作规范时,教师要进行操作示范,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和纠正,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3.6项目的总结评价,拓展提高学生根据实施方案将项目任务完成后,最终评价至关重要。最终评价多采取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过程评价贯穿每个项目任务的执行过程,考核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及教师评价。其中教师评价是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合作情况、专业能力及其解决问题情况逐项进行。最终评价依据项目成品演示,如项目报告、模拟仿真演示、PPT报告,不同的项目可同时采用多种形式交互进行。项目结果展示后,教师应根据各小组项目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总结本单元课项目任务的总体完成情况以及总结本节课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和重点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对各组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清楚努力方向,越来越稳健,一次比一次进步。
4结论
项目化教学法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但项目化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能力,并且由于中职本学生参差不齐,经常会出现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从而造成项目任务的时间很难把握,出现学时不足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并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作者:霍艳飞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丽波,杨瑞芳.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5(13):192.
[2]谢碧君.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法在通信类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93-96.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总结范文4
关键词: 非电专业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 教与学相结合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集电路分析、电机及控制、电工测量、数字电路、可编程控制器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已经成为非电工科类专业的基础课或者是专业课,是非电类专业学生获取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以及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关键课程[1]。这门课程涉及多门交叉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面广,课程讲授的概念、定律、原理及理论推导与计算内容比较多,对于数学、物理学、电学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非电专业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枯燥,难度相对较大[2]。为了能够在有限的学时中使学生学好该课程从乐学、擅学、到学以致用,笔者从学生角度出发,以教与学相结合为前提,对讲授该课程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一、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
当前,非电专业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时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主动性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只靠老师灌输,不愿意去学的现象屡见不鲜。另外,有些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但是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学两方面的配合。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学生无法有效学习,学好这门课只能成为空谈。因此,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采用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学习主动性、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讲求方法,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针对具体课程内容,分析学生情况,针对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基础工作开始,制定有效的教授方法,对于教学的每一环节,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强、效果好的方法。最后还要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掌握应用电工电子技术。当学生学会学好并能应用时,就会更加愿意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新的知识内容,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教与学相结合,使学生乐学
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在非电专业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时,必须首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愿意去学习这门课。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分析学生心理。
要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要分析学生心理,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畏难情绪。因为非电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很长时间没有学习和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的课程或者根本就没有学习相关课程。有的学生数学、物理基础较差,这就使得学生容易在心理上、思想上产生畏难情绪,觉得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较难的课程,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厌学的情绪,不认真深入地学习,不钻进去领悟,造成学不会、学不好的后果。因此,在对非电专业学生讲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时,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心理,制定相应的方法消除厌学、畏难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之前可以安排几个学时,首先给学生讲清楚该课程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对课程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讲授一些相关的物理和数学基础知识,让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有基础知识的准备,最后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工电子的实例,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使学生对课程学习更有兴趣。
2.以好学乐学为前提,组织教学大纲和内容。
课前,教师应该以好学乐学为前提组织教学大纲和内容,也就是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首先了解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然后针对问题制定出具体的教授方法和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好学、乐学,从而达到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和极性的目的。与之相应的,必须以基本知识为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设计出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案,做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让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从而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找到掌握知识的乐趣,将学习当成快乐,做到乐学。
3.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非电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其中多媒体教学的效果非常好。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运用动画和声音,使课程内容更形象、多样、新颖、直观、丰富。将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讲授中的优点在于:可以使比较抽象、难理解的数学、物理内容以动态图像演示出来,也可将电现象用模拟的方法展示给学生[3]。这就使枯燥抽象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与学相结合使学生擅学
1.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中国有句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电专业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时,有的虽然愿意学、乐学,但是事倍功半,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不理想,存在着不知道如何去学、学不会的问题。这是因为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方法不适当。这一问题使学生失去乐学的信心,导致不想学—学不好—更不想学的恶性循环。所以在解决了学生不愿意学的问题之后,就要解决学生不会学的问题,也就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好的、实用的学习方法,并让其掌握应用,使其擅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其进入乐学—学得好—更乐学的良性循环。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总结范文5
分析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以及个人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进行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在教学设置、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不断的改革创新,提出模块化教学、演示化教学、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相关基础知识,在践行教学改革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
0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高职电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所授课程中学生最难掌握的课程之一[1]。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工电子技术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如何进行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相关基础知识,为学生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行业基础,是高职院校和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根据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同时总结个人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就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做出思考与探索。
1高职院校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存在的困难
1.1课程内容多,讲完和讲透难以兼顾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含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又包含数电和模电部分。在职业院校机械类等工科非电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因各专业的侧重性以及必要性,往往将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合并为一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般为72课时。但因电工电子知识在各行各业的渗透较深,72课时内要将整个课程的内容讲完的同时又能够讲得透彻,较难达到。
1.2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学习兴趣欠缺
由于我国现阶段高等院校的录取形式仍以应试教育选拔为主,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包括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等[2]。在教学中发现,课程开始时,大多数学生听课非常认真投入,但随着内容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开始听不懂,学习兴趣渐渐丧失,最后索性放弃。
1.3理论与实训分开教学,教学效果不明显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实训教学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从而掌握相关专业的操作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因为师资配备、教学设计、课程安排等多方面原因,同一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训往往分开教学,甚至会出现实训超前理论课程的情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训未能相得益彰,教学效果不明显。
2高职院校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探索
2.1模块化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繁多,面对课时有限、学生自学能力稍欠缺的情况,采取模块化教学,在将此课程划分为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大部分的基础上,再分别进行细分至不同的模块,针对不同的专业对各模块的内容分配不同的学时,这样可以将本专业相关的电工电子知识讲解透彻,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对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制定该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时,考虑到机械专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训对象或者工作对象就是机床,而机床是由电动机拖动的,因此,电工技术部分关于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这个章节就应该作为一个重点模块予以讲解。
2.2演示化教学
面对学生听课兴趣欠缺的现状,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更加不能吸引学生。观察发现,电工电子技术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在课程中引入生活中的应用时学生相对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借用实物,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达到了灌输理论的效果。例如,讲授二极管的特性时,可借用数字万用表欧姆档,现场测量,分别根据阻值大小的区别来说明二极管的偏置情况,由此进一步讲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2.3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
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学设计中实训课所占比例比普通高校要大很多。通常重要课程都有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课时丰富利于巩固,但存在的理论与实训脱节的问题也较明显。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将理论课程安排在实训课程之前,且尽量安排在同一个学期。当然,如能做到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即在教授某部分理论后有相应的实训模块,用实践验证理论,对于加深理解、巩固提高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结论
如何提高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是任课教师需要共同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现如今在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改革的形式下,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与探索,在教学设置、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不断的改革创新,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覃银红 单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屈文斌.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4,06:17-19.
[2]吴运水.职业院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问题初探[J].电子世界,2016,03:29-31.
[3]韦胜东.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6:270-271.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总结范文6
关键词:实践环节;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作用
电工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极其广泛,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的理、工科类本、专科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无不将电工学、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电工电子技术类课程作为其课程体系中必修的且占相当学时比重的专业基础课程。另外,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性极强,学校必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如何做好电工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做到学以致用,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等诸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师生关注,并在教学研究中长期探索的问题。
1实践的重要性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是工程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经历“实践—理论—实践”这一认识过程,这是被人们普遍认可的符合认识论的正确的认识方法。实践不仅是认识的环节,还是人才培养,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创新精神培育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英国著名科学家培根曾说过,任何科学都是实验的科学。尤其在工程技术领域,任意一个项目的建设或研究成果取得,都离不开实践,在高校无论是为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还是为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实践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应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强化实践,开足并上好实验、实习和实训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学生创新精神。
2实践教学对电工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性强、技术性强,工程性、应用性与实践性是其主要特征。开展电工电子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电工电子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校应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打牢基础,提高能力。其中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实验又可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实习又分为行业认知实习、课程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根据地点来分,实训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根据实训设备或条件又可分为实际实训和虚拟仿真实训。这里仅以实验为例,对各类实验进行说明如下。首先,实验具备验证基本理论的功能,即验证性实验,这部分实验一般以章节为基本内容,通过这部分实验,可使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得到更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其次,是综合性实验,这部分实验是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要求学生对综合应用一章或多章内容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是设计性实验,这应发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并综合运用的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创意的较高水平的小制作、小创意、小发明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
2.1实践有利于增进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教学通过实物或现场教学,使学生提高感性认识,为掌握知识创造前提和基础,符合认识的普遍规律,符合青少年阶段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更具优势的心理特征。通过实践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教师从实验入手导入课程教学内容,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整流电路实验,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半波整流、全波整流、桥式整流电路结构的组成不同,通过观察输出电路的电压波形图,就能明白为什么整流可分为半波整流、全波整流和桥式整流。通过绘制交比较整流电路在无滤波电容和接有滤波电容时的特性曲线,就能更好地理解整流和概念和功能。如果教师讲解整流电路时,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不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只会越听越乏味,甚至难以掌握基本概念,更不用说消化吸收学科知识、增强实践能力了。总之,教师应从实践教学入手,展开对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更好地体现人才培养以实践能力提高为本的教学理念。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我国高度重视技术的应用,除了高等职业教育外,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从电工电子技术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还有很大一段距离的,这段距离必须以实践作为衔接的桥梁。就像掌握了游泳的要领,如果不下水,永远也学不会游泳一样,只懂理论而不通过实验、实习和实训加以训练,是不可能掌握理论要旨的应用的,理论学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也遵循了教育基本规律,将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好地与实际生产、生活相对接,强化实践教学,能引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防止理论教学脱离实际应用的倾向,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例如在讲解功率因数时,在交流电路的电感器上通过并联电容器,使电路的总电流、线路损耗、总功率比原来都减少,而负载功率却保持不变,即电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如果教师将此案例与实际的电力生产和生活用电相联系,阐明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和具体方法。不仅能促使学生能理深刻理解功率因数,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使用价值,提高理论教学目的性和极积性[2-3]。
2.3提高积极性,激发学习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意识倾向,人是动机产生的非常重要的主观因素,浓度的兴趣是知识学习不揭的动力和源泉。很多电电气学科专业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在电工电子课程学习过程中,感觉越学越困难,因而产生失落感、自卑感,最后发展成为混日子的状态。再就是,不少学生在上大学前,在学习上多次受教师批评,体验到失败,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是“差生”。上大学后接触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电工电子技术类课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4]。如果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数理推理和计算,那么学生便会重蹈以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负面的学习体验的覆辙,感觉抽象、枯燥、繁琐和无味,更不用说具有学习该类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了。教育研究发现,学生成绩好坏与学习兴趣有很大关系,如果在电工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利用实验(多媒体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就可以大幅度简化分析过程,让大部分学生听懂和接受,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或实训,便会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融入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过程,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潜能,是值得积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比如,在电器控制技术实训过程中,根据生产应用实际,可应用两个流接触器,通过相应电路设计,实现三异步电机的正反转控制,也可通过全倒顺开关实现三异步电机的正反转控制;又如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仿真软件濱示三异步电机的点动控制、自锁控制、联锁控制、互锁控制,比较电路原理和安装接线电路图,可以很好地加深学生对这些看似非常抽像的概念和知识点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另外,在实训时由于操作方法或接线工艺的不规范均可能导至线路的虚接、假接或错接,在进行通电试验时都不可能成功。为了通电试验成功,学生会细心操作,潜心研究故障原因,想办法修正电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对相应的理论学习也更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