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食堂管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食堂管理总结范文1
一、质量管理概述
产品质量除了含有实物产品质量之外,还含有无形产品质量。人们就是根据产品的特性满足社会和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程度,来衡量产品质量好坏,适合和满足客人需求的程度越高,服务质量越好,反之服务质量就越差。
著名旅游经济学家罗斯德对服务质量在饭店中的重要作用有非常精辟的论述,他所提出的“恶性循环分析理论”很能说明问题,见下表:
罗斯德恶性循环分析理论示意图
这个恶性循环的关键点是“服务标准降低”。要想突破恶性循环的锁链,关键在于提高服务标准,只有在质量管理上狠下功夫,才会以点带面,造成良性循环。
二、高校食堂质量管理现状
目前,高校食堂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规模较大、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的高校食堂质量管理状况较好,另外,质量管理的状况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连。
三、质量管理路径探讨
高校食堂产品由两部分组成: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有形产品主要指看得见、摸得着的菜点、硬件设施等,无形产品主要指的是服务,如安全服务、就餐环境质量、服务的时效性、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等。高校食堂质量管理即围绕上述产品的质量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如满意度调查、饮食卫生安全管理、消防管理等一系列活动。
(一)有形产品
1、产品标准化
餐饮企业只有从生产制作、营销服务、人员管理等方面通过制定、和实施,达到统一的标准,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第一、对菜肴制作工艺进行改进,要善于对菜肴制作工艺进行拓新和改良,积极参与菜肴质量标准化的研究。第二、过程标准化:即将食堂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如各岗位的工作流程。三是制度规范化,制定规范的制度,将食堂工作流程制度化。
2、利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确保食品安全
高校食堂具有业务流程复杂、监督困难、就餐集中等特点,从当前一些实际情况看,往往是出了问题以后被动的去解决。作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始终是第一要务,因此应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工具,如五常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并积极在工作中予以实施,从采购、运输、储存、生产、出售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应用“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提升高校食堂的服务水平。
3、加大设施设备投入
一般来说,重点大学、综合大学如浙江大学有着我国一流的食堂,设备、管理都非常先进,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和民办学院由于办学时间,资金等因素软硬件设施相比要差得多。加大食堂设备设施投入,如自动蒸饭机、洗碗机、消毒柜、常用化验设备等,更便于对生产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控,为饮食安全、标准化工作提供保障。
(二)无形产品部分
1、打好三个基础,实施系统培训,提升服务意识
要做好无形产品的质量控制,必须首先打好以下三个基础:一、针对建立服务规程,明确服务所应达到的规格、程序和标准,从而使各项服务工作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二、通过巡视、定量抽查、听取顾客意见等方式来搜集质量信息。三、对全体职工实施系统培训。新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和业务知识培训,不允许未经职业技术培训上岗操作。在职员工也必须利用淡季和空闲时间进行继续培训,丰富业务知识。
2、重视服务质量反馈控制
服务质量反馈,是通过服务质量信息的反馈,找出服务工作在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的不足,以调整下一餐或从此以后的工作管理,以提高服务质量,使顾客更加满意。每餐结束后,内部开简短的总结会,及时收集相关的信息;高度重视通过网络、大堂经理等反馈回来的意见和建议,对这些意见应高度重视并及时指导完善服务的质量控制。
3、加强餐饮信息管理
餐饮信息是对餐饮活动的运动、变化、发展的状况、特征、本质与规律的反映。简单地说,餐饮信息就是餐饮活动的再现。作为高校食堂,应建立有效的信息采集网络,加强与师生的互动,形成科学的信息储存与分析机制,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工具,以帮助高校食堂更好的规避风险,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4、关注民生,改善员工的待遇
ES战略以内部员工为核心,强调“员工第一”,认为只有员工满意,才能产生顾客满意。如果没有员工的满意,餐饮服务就不可能成为具有情感部分的优质产品,也难以赢得就餐者的满意,必然会出现服务效率下降、质量降低和管理水平低下。员工的满意度提高,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就餐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改善员工的待遇可以从改善工资待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加强人员激励管理等多方面着手。
四、结束语
高校稳定在后勤,后勤稳定在食堂。作为高校食堂的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到高校食堂工作的特点,及时总结工作中的正反典型事例,抓好礼貌待客,尊重、关怀、帮助和培养员工,员工才会为企业贡献聪明才智,高校食堂的服务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有所改善、有所升华。
参考文献:
[1]黄玉良.《浅论目标管理在餐饮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商情》.2010年.第9期
[2]梁禾.《应用“持续改进”管理理念持续提升高校食堂的服务水平》.《管理观察》.2010年.第14期
高校食堂管理总结范文2
关键词:财务管理;规范高校食堂;有效策略
随着高校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对食堂管理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食堂管理者如何提高经营风险的防范能力,提供给师生更安全、健康的食品,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高校食堂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是规避风险的核心所在,食堂财务管理与食堂其他领域、环节联系密切,对监督日常经营、推行细致化服务、实现精细化管理意义重大。所以,从财务管理角度规范和完善食堂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一、加强采购环节管理,降低财务风险
采购环节是食堂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加强其管理可有效降低财务风险。通过改善采购策略、优化采购流程、规范采购管理,可以预防采购过程中各种弊端,从而达成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的目标。采购环节主要包括供应商的确定、采购流程管理、配送模式和监督管理。1.供应商的确定先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最终每类商品确定两家以上供应商;2.采购流程管理采用集中上报、集中采购形式,减少或避免零星采购,杜绝私自采购;3.配送模式选用供货商统一配送形式,压缩单位采购配送机构,降低采购成本;4.为保证采购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必须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执行定期询价制。定期对供应商服务、采购价格、质量进行评定,依照评定结果择优选择供应商。对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原材料,通过市场调查、网络询价、高校间询价等形式,及时调整采购单价,并公示询价信息,做到采购的透明化。
二、规范出入库管理,控制财务成本
随着网络时代来临,学校食堂应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的物流管理平台,将采购、仓储、餐厅、核算等节点联接起来,完成信息的空间传递,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突出提高效率、数据及时传输、远程实时监督的作用。建立物流平台,应以《财务核算制度》、《食品原材料索证索票制度》等相关规定为依据,采取详细的供应商信息台账和原材料分类台账,采取逐日登记的方式,让库存台账全面、真实、准确的反映食堂物资进、出、存情况。建立相互制约的出入库管理机制。物资采购、验收由采购组、保管组、食堂管理者三方组成,入库时三方对所购物资的质量、数量、价格进行检查核实,并在送货单上签字确认。物资出库由食堂各部门提出,管理员根据当日成品出品量审核原材料出库单,控制出库成本。库房严格遵循无联合验收的物资不能入库,无审批签字的货物不能出库。科学控制库存,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库存存量;对生鲜食材采取直达、零库存管理;及时清理临近保质期及不常用物资;每周对库存盘点做到账实相符。
三、强化内部控制,健全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可降低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违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纠正错误、防止弊端。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人员控制、组织控制、财务控制和实物控制。高校可根据食堂规模合理设置管理岗位、配备管理人员,结合实际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对不相容岗位予以分离(即餐厅管理员、保管员与采购员岗位分离;核算员、出纳员与保管员、采购员岗位分离);建立统一采购制度,执行集中采购、统一保管和结算;制定详细的采购、出入库及资金结算流程;严格执行的供应商准入、退出机制;严格实行双人采购、换人验收、定期轮岗制度;严格执行定期盘点不定期抽点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形成各岗位之间的互相制约和监督机制,从而显著降低食堂的经营风险。
四、完善管理资料,规避管理风险
食堂资料的建立是确保食品安全工作的前提,为提高食堂精细化管理提供信息和依据。资料来源于食堂每一部门与生产环节,贯穿于食品采购、制作、出售的全过程。全面、完整、准确、系统的收集食堂资料,确保整个经营生产过程得到有效的记录。食堂资料大致可分为:1.政策法规类。如上级文件;规章制度;劳动合同;安全协议;管理机构组成人员名单等;2.原料采购类。如中标通知书;供应商相关资质;原材料索证索票资料;询价记录;出入库单据;盘点表等。3.生产销售类。食堂每餐的食谱、价格确定的方案;成本核算记录;各项安全检查记录;每月销售结算清单等。4.人员档案类。如个人履历、健康档案、鉴定及考核材料,奖惩材料,人员工资表,培训情况等。5.日常管理类。工作计划、报告、总结、会议记录;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的会议记录;食堂获得的荣誉证书、奖励等材料;上级领导视察照片及指示材料等。全面收集、有效整理和完善资料,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合理规避管理风险。
五、规范核销票据,降低财务风险
规范食堂票据管理,是完善食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规范食堂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为正确、完整、真实地反映食堂经营活动,核销票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购物资必须索取正规发票,印章要齐全,有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发票监制章,并加盖开票单位发票专用章或财务专用章;2.发票内容要齐全:单位名称、日期、品名、单价、数量、金额等项目填写齐全,字迹清楚,金额正确,大、小写相符,票据不能涂改;3.原材料采购报销时须附有入库单和购货清单,按照各校审批程序进行签字报销,购货清单上须有两个以上采购员签字确认;4.所有款项支付采用转账付款、电子支付等非现金形式,付款单位必须与发票及购货清单印章相符;5.尽量减少或不使用采购周转金,如必须使用的,建议半学期归还一次;6.与委托经营食堂结算时,必须打入对方对公账户,并索取正规发票。总之,在高校后勤改革背景下,只有加强食堂财务管理,强化内控制度的落实,解决管理问题,创建高素质的食堂管理队伍,才能保障高校食堂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楠.浅谈高校食堂集中采购的过程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3(3)
高校食堂管理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校食堂改革 问题 优势 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050-02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食堂生产方式及经营理念已成为高校发展的瓶颈,自1999年12月国务院转发教育部等6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颁布以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全国各个高校全面展开,各地高校在推进食堂社会化方面不断地探索。
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先后进行了承包经营、后勤集团经营等方式的尝试,尽管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方式,都给学校提供了一个更为方便的环境,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服务水平。但是以上两种方式都存在一些弊端,不能达到社会化的最终目的,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最后学校再次总结经验,建立了新型的校企合作经营模式,大大提高了学校食堂的服务内涵、服务质量、服务水平。
一、承包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承包人的首要目的为赢利
承包人在学校食堂的承包经营期间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最短的时间内消化他们投入的成本。因此,他们不会平衡自身、学校、师生三方的利益,只追求一时的赢利,导致和学校的合作不长久。
(二)承包队伍素质普遍不高
承包者在利益的推动下,往往总是聘用那些技术水平较低的人员以降低经营成本。然而这些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对学校来说存在很多不安定和不安全的因素,严重影响食堂的服务质量和学校的安全。
(三)学校的公有资产得不到很好的保护
承包者借用学校现有的基础来进行生产经营,学校投资建设的房子、设施都给承包者使用。承包者为了成本最低化,通常只知道使用不知道保养,更不会投入大量资金添置或更换设备。
(四)从业人员普遍缺乏卫生安全意识
食品从业人员大多是临时聘用,而且承包者为了让员工以最快的速度为他带来经济效益,往往不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导致食品从业人员缺乏卫生安全意识和卫生操作习惯,给食品卫生安全带来隐患。
(五)管理机制比较薄弱,导致食堂创新能力较低
没有长效的管理机制,无法激励食堂管理创新、服务创新。食堂的服务、菜式每天都是老样子,没有新的服务内容,没有多样化的食品选择,这是高校师生普遍反映的问题。
二、后勤集团经营存在的问题
针对以上所述问题,学校进行了反思,终止食堂承包经营方式,将食堂交由校内的后勤集团经营管理。后勤集团接手经营后,大多数问题得以改善,但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有待解决。
(一)独立经营能力不强,经济上依赖学校
后勤集团是学校下属的 一个经营实体,不同于社会上的企业,在资金上对学校的依赖性较强,不能完全做到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节约创收观念薄弱,从而加大学校的负担,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社会化。
(二)缺乏有效竞争机制,缺乏创新观念
学校食堂的经营只由后勤集团独立承担,相当于社会上的垄断模式,没有竞争环境,不利于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增强经营活力。在经营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全校的就餐都将受到影响。
(三)管理层次多,经营成本高
集团经营管理队伍庞大,管理人员待遇相对较高,对节约经营成本产生极大的阻碍。
(四)与社会脱节,没能吸取社会上先进的管理经营经验
管理人员很少与社会上先进的餐饮企业进行交流学习,没有吸收社会上先进的管理、经营经验,不利于学校食堂的改造升级以及经营理念的创新。
(五)进货渠道单一,采购成本高
后勤集团采购能力不高,不能像社会上一些大型的连锁餐饮企业那样在全国各地及时收集采购信息,适时适量采购质量好、价格低廉的产品。每次都在同一个农贸市场采购食品原材料,进货渠道单一,进货价受市场价格影响波动大,采购成本高,不利于食堂菜品价格的稳定。
三、新型的校企合作经营模式的优势
无论是承包经营模式还是集团经营模式,都不能达到后勤社会化的目的,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学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食堂改革,打破食堂“外包经营”或“大锅饭经营”的单一模式局限,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学校全方位监控与融合”的新型校企合作经营模式,以现有后勤资源的整合与提升联同餐饮企业一起构建集健康饮食、文化传播、教育学习、会议报告、社团活动、沟通交流、勤工助学、休闲娱乐等内涵丰富的新型多功能文化食堂。
新型多功能文化食堂有效解决了承包经营和后勤集团经营存在的问题,实现餐饮企业、学校、师生三方“共赢”格局,是学校长远发展的有效保障。
(一)解决学校大量资金投入的困难,降低学校办学成本
学校将食堂分成三组按照严格的准入制度进行国内招标,引进通过质量和安全认证机构体系认证,具有社会责任感,认同学校管理理念的三家餐饮企业带资改造、经营。实行“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三家餐饮企业一是要分别缴纳经营安全保证金180万元,二是要购买食品卫生安全公众责任险1500万元,三是要保证硬件投入成本约1000万元。这一保障体系,既为学校减少投入,降低办学成本,又使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二)改变学校传统单一的餐饮经营模式,整合、优化学校资源
食堂品种多样化,大众餐、西餐、清真餐、港式烧腊、粥粉面、点心、甜品样样齐全,满足学生餐饮价格多层次、品种多元化、品质有保障的需求。食堂设用餐区、休闲区、多功能区、阅览区、自习区等,学生不但可以在食堂享受美食,还可以在食堂进行休闲娱乐、学习、上网、社团活动、会议报告等活动,传统单一餐饮功能的食堂被拓展为多功能的新型育人场所和素质教育平台。
(三)有效的监管体系及激励机制,提高餐饮企业竞争意识和经营活力
学校成立后勤服务监管中心,负责后勤服务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协调等事务;制定和实施《食堂管理与考核办法》,由学校、餐饮企业、学生社团、师生代表等组成监督团队对食堂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对餐饮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管。另外,学校还制定《食堂物价平抑基金奖励办法》,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食堂物价平抑基金”,将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评价体系与食堂物价平抑基金的奖励机制相结合,将三家企业进行考核评比,奖励优秀,激励餐饮企业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中保持竞争意识和经营活力。
(四)组织员工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按照我校的招标文件及服务合同要求,各餐饮企业在校经营期间必须有一定比例的高、中、初级餐饮技术人才,餐饮企业定期开展员工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学校也定期进行三家企业的从业人员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卫生安全意识。
(五)扶持企业,迈向三方“共赢”的新局面
学校通过对学生食堂建筑设施不计提折旧,对企业实行“零租赁”,免收管理费、优惠员工房租,补贴水电费等措施,确保了食堂改造升级的顺利进行,有利于饭菜价格稳定,走出了一条学校、师生、企业三方共赢的新路子。
(六)关心企业员工,增强员工归属感
高校食堂管理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校 饮食服务 社会化 改革
一、高校饮食服务社会化的现状
1.市场经济带来的压力大
由于物价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市场行情瞬间千变万化,高校饮食服务社会化后,完全放开的进货价格,与相对平稳的校内饭菜价格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这是高校饮食服务工作的大问题,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转换并给仍受计划体制制约的高校饮食服务工作带来空前的压力。
2.饮食卫生安全隐患大
伴随着高校餐饮业的快速发展,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正日益加大。
(1)道德风险:改革打破了过去的分配制度,导致一部分人心理失衡,出现恶意投毒现象。
(2)技术风险: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行,使得高校饮食服务人员流动性加强,技术人员不再稳定,新上岗的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缺乏有效考核和监管,导致加工技术不稳定,容易引发中毒风险。
(3)环境风险: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的大量使用及其他环境污染的加剧,给食品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
(4)消费习惯性风险:现在的消费观念要求品种多、花色艳、公开透明、餐具公用或一次性便携、全天候消费。这些消费要求都极大的增加了食品在加工后、消费前被二次污染的风险。
3.饮食服务队伍难以适应需要
目前的状况是饮食行业员工素质低、队伍不稳定,已严重影响了饮食行业的发展,制约了饮食服务工作上档次、上水平和进一步发展。
4.物资采购方面重视力度不够
市场变化如云,采购部门未能及时摸清各种原料市场的细微变化,没能对所购物资进行细致的检验,生产出来的食品质量肯定不合格,满足不了师生需求,本身的经济效益也必将受损。
5.资金问题,成本核算不到位
现在的高校食堂大多数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经营者往往缺
少全成本核算等专业知识,在资金预算,成本方面容易出现问题。
二、高校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重点
1.深化饮食服务改革,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1)要转变观念,摆脱“福利型”、“供给型”的陈旧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接轨的途径,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克服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办饮食服务思想和思维模式。
(2)要制定和完善增强高校饮食服务工作内在活力的激励机制和调控机制,变被动为主动,变“等、靠、要”为“争、创、闯”,努力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发展能力。
2.加强卫生方面的监控管理
(1)各高校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食堂的经营,加强对食堂的监管力度。增加对学生食堂基本建设和卫生设施的经费投入,制定一套完整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与责任制度,落实好食品卫生管理措施和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机制。
(2)提高饮食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理论知识水平。食品卫生监督检验部门和学校都应高度重视高校饮食从业人员的营养卫生及业务知识的教育工作,对饮食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进行严格审查,没有相关的职业资格就不能上岗。
(3)对大学生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教育。这是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独立生存、生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将营养与食品卫生和健康之间的基本知识普及全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 转贴于
3.加强采购过程的管理
高校后勤饮食物资采购,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对于降低饮食服务成本,保证饮食服务质量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管理。
(1)规范饮食物资采购计划管理,科学地编制采购计划,切实做到保障性,效益性及有效性原则。
(2)严格物资采购价格管理:对大宗物资(米、面、油、肉、禽、蛋、燃料等)或实行招标定价,而对于一般物资实行询价审批制度。
(3)加强采购物资验收管理:要设立专职人员对采购物资进行全面的验收。验收人员一是要对采购物资卫生安全进行检查验收,凡属应提供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证、市场准入标识(QS),均要求采购人员提供,并对采购物资进行卫生安全检测,严把采购物资卫生安全关;二是对采购物资的质量等级、价格进行验收,防止以劣充优;三是对采购物资的数量、金额进行核实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地解决。
4.加强饮食成本核算与管理
作为后勤饮食服务工作,食堂的成本核算管理是学校食堂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伙食优质价廉,提高饮食服务综合效益的关键。
实行全成本核算,符合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符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逐步加大间接成本回收比例,有利于饮食服务社会化。深化改革,加快饮食全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进程。
5.加强现代化网络系统监控管理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遍发展,现代网络系统管理已深入到每行每业。加强现代化网络系统监控管理对高校后勤饮食服务的社会化具有重大的影响。
例如,广州大学城内十所高校的学生食堂都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学生使用统一发售的校园一卡通就餐,持有校园一卡通者可在十所高校的任何食堂就餐。通过掌握各食堂的经营收益状况间接地了解其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利于学校主管职能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协调和监督,从而达到食堂经营效益和服务水平双提高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加强校园网络论坛监控管理。增强学校主管职能部门与食堂经营企业和学生消费者双方进行信息沟通。通过沟通和管理,达到学校食堂服务育人和维护学校稳定的作用。
三、总结
高校后勤饮食社会化改革是一个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大举措。通过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既满足了学校近年来大规模扩招所面临的师生饮食保障问题,又解决了原后勤饮食服务人员的劳动用工问题,减少了人员工资和设备投入等经费支出。高校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是整个后勤体制改革中的一部分,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它给校方在管理和监控体制上带来了新的变化,提出了许多新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将改革进一步深入。从而更好地达到高校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以保.高校饮食服务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6,(5):67-68.
[2]刘传会.HACCP系统应用于高校饮食安全管理的探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7-9.
[3]陈鑫.和谐发展高校饮食的几点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07.
[4]王燕,陆惠珍.不同经营模式高校食堂的卫生管理现状比较与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6):451-452.
[5]侯彦喜.高校学生饮食卫生安全与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298-4299.
[6]李耀水.对高校后勤饮食物资采购管理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80.
高校食堂管理总结范文5
[关键词] 高校食堂 食品安全法 劳动合同 食品安全
高校食堂为师生们提供一日三餐,饮食安全的程度直接影响老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这几年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事故不断,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健康,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从目前发生的高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影响力来看,更关系到学校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极大促进了高校快速发展,但是把后勤工作完全的推向社会,减轻了高校办学压力但是增加了学生负担和一些不稳定因素。尤其表现在饮食服务工作上,在饮食服务工作的好与坏、安全与否,直接影响高校改革、建设和发展,影响到学校的稳定与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秩序;另外,有些高校的食堂,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实行完全的社会化改革,处在新旧食堂管理体制的过渡期间。如何利用发挥新旧食堂管理体制的优势,充分发挥高校食堂的服务和保障性能,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高高校食堂饮食安全程度,保障学生健康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当前阶段的一个新课题,笔者对高校食品安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后对高校饮食安全的影响
2009年6月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为高校食品安全提供了更加科学、可靠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正式施行,对于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那些制假的、贩假的责任的人食品安全法规定给予严惩,对于净化食品市场提供了强大保障,对高校食品原料的采购及使用提供了保障,原来一些承包后的食堂出于追求经济效益目的,为降低成本而不惜采购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材料,对直接用于盛放食品的容器、设备、工具等采陋就简、随便对付的做法,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检查,导致食堂卫生管理水平低下。校园食堂承包之后缺乏必要的检查监督是造成校园食品卫生安全频频告发的首要原因。笔者认为,加强高校食品安全管理要加强承包经营单位的日常管理,要明确高校伙食是一项福利性工作,不能一包了之,加强食品安全卫生检查监督,杜绝食源性疾患是伙食工作的基本工作。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于原料采集上提供保障,高校伙食原料采购关键是要实行集体集中采购制度,规范采购与验收流程,严把食品质量关。首先,有利与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伙食质量,增加经营者收入,稳定学校饭菜质量。其次,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定点集中采购有利与出现问题后追溯食品源头,对于及时有效控制事态发展具有时间、空间优势,另外有利于统一索证,统一入库管理,防止食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质,杜绝因食品存放不当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根据《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堂与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和标准,找出关系食品安全的关键点,采取合理有效预防措施与监控手段,减少食品安全时间的发生。我们总结以上法规要求,严格按照食品加工、销售环节的饮食卫生五四制度。即(1)由原料到成品实行“四不制度”,采购人员不买变质、过期食品;保管员不收变质原料;加工人员不用变质食品;营业员不卖变质食品。(2)食品存放实行“四隔离”,生熟隔离,成品半成品隔离,食品药品隔离,食品天然冰隔离。(3)食用具实行消毒“四过关”;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4)环境卫生“四定”办法,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分片包干负责。(5)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针对以上提出的关键要点,严格执行,坚决杜绝饮食安全事故发生。
二、新劳动合同法的实行对高校食堂安全管理的影响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食堂管理流于形式,如何加强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立教学为主的思想观念,提高员工地位,加强员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意识。后勤社会化前高校食堂工作人员多数是在编的正式职工,人员比较固定,在食堂工作多年,经验相对丰富,并且经过多次的卫生知识培训,积累了一定的服务经验与管理经验。
劳动法施行后,餐饮公司为了降低人员成本,减少高校伙食成本,用人单位一般聘用文化层次较低、年龄较大临时人员,并且想方设法压缩用工数量,增加员工工作强度,极易出现工伤事件和食品安全事件。由于高等院校学生上课相对较松,课余时间比较充分。假期多、假期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炊管人员培养。大多数炊事人员都是临时工作人员,虽然有劳动合同但假期只能享受最低工资标准,好多地方是放假不工作就没有工资,完全没有保障,造成工作人员大量流失,伙食工作人员更换频繁,新招聘员工在食品安全教育上跟不上,工作环境不熟悉、人员间配合不默契,有些甚至发生矛盾,造成极大安全隐患。有些高校食堂对外承包给个体商户,他们录用员工问题更加突出,更有因经营不善拖欠、抵赖员工工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首先,单位要建立健全规范劳动用工制度,监督经营单位合法用工,保障员工正当权益,保障假期员工正常工资;其次,加强员工培训机制,强化食堂人员管理,提高食堂生产经营者素质,可以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委派员工到相关单位进修、借调打钟点工,即增加员工收入又进行技术学习与交流,通过单位间介绍减少了劳务纠纷,让员工收入稳定,安心工作。有利于保障学校食品安全卫生;再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勤工俭学学生,在工作忙时(根据笔者经验主要是正常上课时间售饭紧张)干些辅工作,减轻员工作强度与时间,并且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和对后勤伙食的了解,帮助处理师生对伙食工作矛盾。
三、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同时,建立健全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饮食服务的监控体系,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高校食堂管理总结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 食品安全意识 购买行为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意识不仅影响自身消费,同时也影响到整个社会食品安全的监督和推动。大学生的食品安全观和购买消费行为很大程度上能代表未来社会食品消费的主流价值观,他们的食品安全更应该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的食品购买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学校的食堂,另一个是校外的小店以及流动摊贩。而现在高校后勤普遍实行“集团化”和“外包化”,导致了严重的垄断性和供不应求的局面,这种情况给了无证无照的小摊小贩以可乘之机。如何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和认知水平,解决大学生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已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
1 大学生食品安全现状及购买行为
1.1 大学生食品购买的主要来源 ①学校食堂。学校食堂是在校大学生摄取食品的主要来源。食堂的食品安全情况相对较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食品原料来源可靠,厨房工作人员有健康证。在受调查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还是有保障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后勤目前普遍采取“集团化”和“外包化”,存在着严重的垄断性。这就造成了食堂在自身管理上容易出现漏洞,高校食堂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尤其目前有些食堂为了达到更好的盈利目的,采取了“零散包租制”,即将食堂分割成若干个零散区块,由不同的承包商进行承包,其承包后可根据学生口味设立特色小吃,如小笼包、煎饼、沙县小吃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品种和特色的需求,但是问题也应运而生,由于涉及到多个承包商,对于食堂整体制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就不能贯彻得很到位,出现一些学生关于其食品卫生安全的投诉和反映,而且学校也未能做出迅速的反馈和整改。②校外小吃店及流动摊贩。学校食堂的垄断性导致食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是下课高峰期,食堂拥堵现象十分严重,学生常会抱怨去晚了就吃不到饭菜,这就给学校外的小店和流动摊贩以可乘之机。这点可以在高校附近普遍存在的“小吃一条街”的繁华程度就能看的出来这些小吃店在大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这些店分流了一部分的学生,能提供学校食堂没有的花色和品种,尤其是流动摊贩,出售的都是一些特色小吃,烹调时间短,种类丰富,价格优惠受到了学生的青睐。但是它们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却令人堪忧。小吃店虽然有营业执照,但是店主对于食品卫生的监管意识欠缺,对菜品原料采购、饭店人员的监管、饭店卫生管理等方面均容易出现漏洞。而流动摊贩暴露出的问题则更多,没有经营许可证,食品原料来源不明,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不明等,由于其流动性大,相应的政府监管也较为薄弱。
1.2 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现状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认为食品安全非常重要。但对于食品安全的知识比较缺乏,对于如何辨别食品安全与否,如何选购正规安全的食品以及购买了不安全的食品后该如何正确处理和维权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比较缺乏。可以说大学生有很高的食品安全意识,但是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却少之又少。
2 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大学生食品安全及购买行为现状,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2.1 加大对学校食堂的监管力度 学校食堂是大学生获得食品的主要来源,一旦出了问题,波及面广,社会影响差,因此对学校食堂的监管力度应从严从紧。食堂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责任到人,若一旦出了食品安全问题,能追根溯源环环追查到具体负责人和出问题环节;同时增强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在食品采购、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注意各项卫生环节。
2.2 加强对校外小吃店和流动摊贩的食品安全监管 校外小吃店和流动摊贩的食品安全监管需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应定期对小吃店进行食品安全卫生检查,对食品原料、加工、厨房和餐厅环境、从业人员等进行严格的管控,对于出现问题的要限期整改,并在社会尤其是学校范围内进行公示,让学生知晓其食品安全情况。对于无证经营的流动摊贩,可设法开辟出经营专区,并要求其在相关部门备案,经营时需悬挂备案经营执照,接受食品安全检查和监督。
2.3 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和媒体,学校在食品安全宣传中地位并不突出,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传播有关食品安全卫生的知识。可以开设相关课程供学生选修;定期举办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在学校宣传栏辟出一块专栏,每周介绍些食品安全的小知识以及目前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同时可以利用微博宣传面广,信息传播迅速的特点,设立学校食堂卫生监督官方微博,一来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向学生通报食堂每天运行的情况,二来每个学生都可以是监督员,遇到食堂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直接在微博上进行投诉和反映,能得到迅速的反馈和解决,其影响力也是对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一项有效约束。
3 总结
食品安全问题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提高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创造一个安全卫生的食品购买环境,需要通过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努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食品安全意识,引导其健康的购买行为,有助于改进学校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构建良好的社会食品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包敏.武汉市学校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监管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监督,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