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母婴护理专业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母婴护理专业知识范文1
[关键词] 涉外护理专业;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执业能力;培养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148-03
为适应国内外医疗市场的需求,我国各大中专医学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开办涉外护理专业教育。本校自1994年开设涉外护理专业以来,经历了10年中专阶段和7年大专阶段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较为适应当前国内外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全国医护英语考试的课程体系,而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对涉外护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009年以来我们以ISPN为标准进行了涉外护理专业课程的优化,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取了多种考核方法,以期提高护生的国际执业能力,现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涉外护士国际执业能力的界定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学校追求的最终目标。高职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包括思想素质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2]。护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护生的能力,其中执业能力最为重要,它是从业人员为履行其岗位职责与从事相关业务所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是指护土在护理工作中所表现的综合技术能力[3]。护理人才应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评估与观察能力、操作技能、创造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九大核心能力[4]。
2 涉外护士国际执业能力的培养
2.1 以国际标准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涉外护生的专业能力
为适应形势不断进行改革与实践,以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为主要标准,结合国内护士资格考试内容和岗位需求,本校将涉外护理专业课程由原来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临床课三部分课程,改变划分为四个模块:人文社会与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
2.1.1 增设人文素质课程,加强护生人文素质能力的培养 在人文社会与公共课程模块,增加人文素质相关课程[5],如护理心理学、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选修课加设护理美学、护理伦理以提高护生的人文水平和人际沟通能力。为使学生早期接触专业,第一学期开设护理学导论,以帮助护生建立专业观念。计算机课理论结合上机实践,针对计算机考试,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文管二级考试、NIT考试等进行强化训练,从而转变护生电脑只是用来上网、聊天的局面,真正地提高其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2.1.2 增加英语课程学时并细化,注重护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学习情境,如开展课前5 min自由聊天、原声欧美电影播放、故事会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第二课堂,如午间听录音、双人英语、开设英语角,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小品大赛、外籍或归国教师讲座,开放语音室,组织元旦晚会、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活动,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提高英语语言学习的情感体验,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6]。通过参加英语考试,如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医护英语等考试强化护生的英语听、读、写能力;把雅思教学引入到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对由英语国家本土人士的出题思维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了许多英语文化。
2.1.3 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构建涉外护生专业国际化专业知识体系 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如传统的解剖、组胚课程整合为正常人体结构,生理、生化整合为正常人体功能,病理生理、病理解剖整合为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及医学免疫学整合为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课程以生命周期来划分,为基础护理、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老年护理,另外增加精神障碍护理、急危重症护理、传染病护理、中医护理,将ISPN内容引入课程体系,贯穿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和程序。
2.1.4 独立开设护理实训课程,加强仿真模拟训练,培养护生的方法能力 《临床护理实践技能》是本校自行开设的综合性护理技能课程,其项目涵盖了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护理技术、病案分析和模拟临床综合实训(病案情景剧)四部分[7],旨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本校已建成豫建集团模拟医院,展现真实的医院场景,实训教学在模拟病房中进行,要求护生掌握基本护理技能,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实习。
2.1.5 开设专科方向选修课,拓宽涉外护士专科专业能力 为适应国内外专科护理工作的发展需要,本校开设了手术室护理、急危重症护理、新生儿重症护理三个专科方向,护生可以通过选修其中一门课程以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专科医院提供专科能力较强的涉外护理人才[8-9]。
2.2 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护生的涉外能力
2.2.1 重新选择课程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护生的思维能力 按照国内护理资格考试、ISPN的要求重新选择课程内容,注重内容的衔接,编写双语教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加大改革力度,根据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教学、角色扮演、病案讨论、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多媒体电化教学、合作学习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利用多种形式启迪学生思维,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8-10]。
2.2.2 改革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展双语教学,培养护生的涉外专业能力 在涉外护理专业课程的核心课程,如基础护理、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精神障碍护理,开展双语教学,均由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出国经历并接受过CGFNS考试培训的教师进行授课。编写了双语教学辅助教材,如护理英语词汇分科手册、临床护理技能项目操作双语教材等;并制定了双语教学授课标准,要求多媒体课件英语与汉语比例1∶1,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加大英语比例,旨在提高学生的护理专业英语的水平。采用渗透式双语教学法,鼓励学生定期书写反思日记,及时发现双语教学的问题[11];适时采取压力性英语教学法即是小组讨论式英语教学法,整个课堂过程包括小组讨论、上台讲解、教师点评,小组讨论以及上台讲解过程要求学生必须采用全英文[12]。课后练习主要是从CGFNS考试和美国注册护士证书考试(NCLEX-RN)的练习题中选出和所讲单元配套的习题, 另一部分在国内护士资格考试试题中选出一些和单元章节配套的习题翻译成英文后让学生练习。
2.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强化护生的社会能力
2.3.1 实训教学中实施多种考核形式,强化护生的护理操作能力 根据实训教学情况,实训技能的考核可采取随堂考核、阶段考核、期末考核、实习前考核,另外根据本校实训中心实训室具备全方位视频摄像多媒体成像设备,开展了视频摄制考核,聘请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成绩判定与指导,促进了学生技术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缩短了进入临床实习的适应期[13]。在实习期间开展模拟临床测试和真实临床测试,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等护理技术操作,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4]。
2.3.2 积极举办和参与技能竞赛,提升护生护理综合执业能力 每年在“5・12”国际护士节前后,利用节假日和课外活动时间,举办护理知识竞赛、护士礼仪大赛、英语口语演讲、病案情景剧表演等,开发拓展性的“第二课堂”课程,促使护生的能力全面提高。积极组织护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护理技能大赛,展现综合素质与能力[16]。
3 结果与讨论
3.1 结果
本校2009级三年制专科涉外护理专业239人,均为高考入学的高中毕业生,采用了涉外护理课程体系教学,其在校期间的考试成绩、毕业考试成绩、各类考试通过率、用人单位面试通过率、参与国际交流培训人数等进行了评价。护生在校期间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公共课程模块81.38、专业基础课程模块80.13、专业课程模块81.66;毕业考试平均成绩为基础护理82.35、护理综合80.63、护理技能83.65;各类考试如文管二级、英语A级、CET-4、CET-6、护士资格证通过率分别为74.90%、98.74%、94.98%、25.94%、97.91%;用人单位面试通过率较高,如301医院面试通过率达到90%;参与雅思等出国培训人数为60多人。2011年“天堰杯”首届全国护士(英语)执业水平技能竞赛,本校派出了由2009级涉外护理专业4名护生组成的代表队,取得高职高专组团体总成绩、团体技能和护理专业知识竞赛3个二等奖,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个人季军和铺麻醉床个人季军。
3.2 讨论
三年制高级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在中外两种医疗护理环境中工作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较高,掌握护理专业必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双语型”护理专业人才。其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为具有一般病症的常规护理能力和专科护理能力,对急、重病症的特殊护理能力,常见病症的预防、保健及康复指导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护理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健康评估能力,进行健康能力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较强的英语听、读、说、写能力,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在中国的前身即CGFNS资格考试,主要面向美国以外国家护理院校毕业且希望到美国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其对护士技能要求重点围绕四大领域:成人健康护理、心理健康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沟通能力也是重要的考点,包括与同事的沟通、与病人的沟通以及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证书,证明其掌握的护理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水准。通过该资格考试的考生,参加美国注册护士考试的通过率高达90%以上。
实施以ISPN为标准涉外护理课程体系的结果表明,护生在校期间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考试的平均成绩均达到80分以上,各类资格考试如文管二级、英语A级、CET-4、CET-6、护士资格证通过率均达到较高水平,体现护生具备了护士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示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得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2011年“天堰杯”首届全国护士(英语)执业水平技能竞赛,旨在结合国际化的护理理念,突出护理人文关怀和英语沟通能力,以护理案例形式体现。本校护生的良好成绩,体现出本校涉外护理专业护生具有较高的综合执业能力素质[17]。
近几年本校已先后有100多名护理学员通过出国考试,分赴英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沙特等国工作,其中90%以上来自于涉外护理专业,涉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学生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本校三年制涉外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了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特色,以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为标准,优化了三年制涉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在确保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护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职业认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在护理理念、护理模式、护理文化等方面较好地与国际接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强化了学生的岗位技能,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因此,以ISPN为标准的涉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有利于涉外护生的执业能力的培养,为毕业后进入国际护理人才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娟,蓝宇涛. 国际护理人才需求与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6(6):24-26.
[2] 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4,96,257-259.
[3] 赵传昌,周军,梁勇. 以执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一体三阶段一多模块护理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 15(21):2070-2072.
[4] 白玫,沈宁. 试述护理人才的内涵[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28-829.
[5] 陈军. 构建注重人文教育的护理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8):109-110.
[6] 赵巧红. 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5(3):145-146.
[7] 陈月琴,刘淑霞. 临床护理实践技能[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8] 高云,赵翠枝. 综合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2):1873-1875.
[9] 柴翠萍,赵翠枝. 自主合作与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0,25(5):65-66.
[10] 杨丹丹,杨培常.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9):45-46.
[11] 金道欣. 双语教学与情景教学结合的二维式教学在《成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0,8(3):743-744.
[12] 杨丹丹,赵翠枝,杨俊英. 《基础护理学》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6):93-94.
[13] 肖颖,潘红玲. 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0):59-60.
[14] 马俊英,赵翠枝,罗晓冰. 视频录制考核在护理技能强化实训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4):441-443.
[15] 陈月琴,杨丹丹,刘方. 模拟临床测试在护生职业能力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3(2):102-103.
[16] 罗晓冰. 护理技能竞赛对护士执业能力培养的作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9):78-79.
母婴护理专业知识范文2
1社会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
1.1国外老年护理的现状
在发达国家,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老年护理领域,体现了人性化护理的特点。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护理设施和护理方式。在德国,1997年统计数据显示,65岁老人占整个人口的16%,社会为老年人做了大量的工作,设立了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老年护理学校,培养具有全方面护理知识的专业人员。在美国,1900年,老年护理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需要被确定下来,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老年护理专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开展了老年护理实践的高等教育和训练,培养高级执业护士,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经过认证,能够以整体的方式处理老年人的复杂的照顾问题。在美国老年护理发展的影响下,许多国家的护理院校设置了老年护理课程,并有老年护理学硕士和博士项目。
1.2我国社会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
我国已于1999年10月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6%。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近1.6亿,占总人口的12%。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等省市。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1]。2015年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约占总人口的14%,2025年老年人口将增长到2.84亿,占总人口比重19.34%,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增至3.74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4.15%,进入老龄化高峰期。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21世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2老年人医疗保健面临的挑战
人到老年,身体健康状况日益下降,据统计,我国老年人群慢性疾病患病率达51.8%,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可是我国老年护理领域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老年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较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给老年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老有所医的问题非常突出,老年人———这一容易患病的特殊群体渴望得到专业的保健护理。而护理业发展与老龄化的需要不相适应,专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不全,特别是具有专业老年护理知识的护理人员严重短缺,老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但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家庭作为基本照顾单位的能力可能因独生子女政策而降低,为农村地区老年人提供照顾也面临相当的挑战,老年人照顾需要连续性(如医院外的预防性照顾、理疗、精神护理、家庭护理等),为老年人提供居住选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起居协助中心、日间照护中心、老人院、疗养院等)。为确保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必然要求改变现在的护理状况,树立健康老龄化的新观念,尽快发展老年护理事业,加速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构筑连续性的老年护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把以往的护理专业细化,老年护理专业应运而生。
3开展老年护理的社会意义
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高龄化趋势明显,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远远不能满足人口老龄化的需求。人口老龄化严重,“空巢”老人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一对夫妇同时赡养4个老人和1个小孩)愈加明显。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2]。老年人群中慢性病患者急剧增加,但是真正具有专业老年护理知识的护理人员短缺严重,一些慢性病老年患者得不到有效救治[3,4]。转变护理职能,从过去传统的医疗救助转向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全面照顾。护理人员的知识不全面,面对特殊的护理人群,要求护士不仅具有生物医学方面的知识,还应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社会快速发展,老年护理问题不断增多,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紧急情况处理能力及待加强。根据目前老年人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适应老龄化社会需要的多元化、多层次老年卫生保障体系,加快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研究培养具有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和现代护理理念的新型老年护理人才已经刻不容缓。不仅能为老年人实施康复护理、饮食护理、保健护理、心理护理、情感护理、运动护理、临终护理等多样性、多层次性的护理服务,还要具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使它不同于传统观念中的打针、喂药和照顾病人的护士,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的护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目标,老年群体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5]。
母婴护理专业知识范文3
通常情况下,月嫂的工作集保姆、护士、厨师、月子护理师、育婴师(母婴保健师)、早教师的工作性质于一身,在北上广等地,一般月嫂的月薪为6000~15000元。2012年,北京市家政服务协会了《母婴护理师岗位规范》及月嫂工资参考价位,初级月嫂最低价位是每月3957元,高级月嫂最高价位已近每月1万元。该规范将月嫂岗位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级别越高要求月嫂掌握的技能越高。中级月嫂还要懂得如何帮助产妇做形体恢复操,进行产后褥汗护理等工作。高级月嫂还要懂得如何做好产妇的心理疏导、调节好产妇的情绪等工作。
一、月嫂的基本工作职责
月嫂不仅要掌握新生儿的喂养、呵护、洗澡、换尿布等日常护理常识,还要掌握如何给宝宝按摩、测体温,如何护理脐带,要经常观察宝宝大小便,懂得尿布疹、湿疹、黄疸、鹅口疮等常见病的护理工作。同时,月嫂还要会做产妇的营养膳食,合理调剂饭菜花样,注意产妇的饮食营养;懂得做好产妇的健康护理及产期常见病的预防工作;指导产妇实施母乳喂养,教产妇喂哺婴儿常识,协助产妇做保健操以恢复体形。月嫂一定要经过专业培训,培训结束后,经过考核,获得相关的结业证书后才能上岗。所以,月嫂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保姆,二者之间的区别就是有无专业的产后护理技能。在雇用月嫂前,产妇和家属应该把服务范围咨询清楚,避免雇用后发生矛盾甚至争执。
二、月嫂的职业要求
月嫂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礼仪礼节等要求外,还要具备以下几个要求:
1.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做月嫂的基本要求。如果月嫂携带某些病菌,在护理宝宝时,甚至是给宝宝喂食时,都很有可能把自身携带的病菌传染给体质较弱的宝宝和刚经历分娩、身体未完全恢复的新妈妈。当月嫂,首先要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一个全面的检查,包括乙肝两对半、肝功能、胸部X线检查、妇科检查等体检项目,合格者才有资格做月嫂。月嫂的健康证件一般是一年体检一次,时间比较长,建议月嫂在上岗前重新找个医院体检,这样就可以让雇主更加放心。
2.经验丰富,年龄适中。月嫂最好是经过护理专业知识和基本医学知识的学习,或进行过专业的月子护理培训的。月嫂年龄段不同,却各有优势。一般年龄在40岁左右的月嫂较成熟、稳重、富有耐心、工作经验较多。她们在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后,不仅对宝宝的常见病能够及时发现,而且对宝宝的健康成长、产妇的心理和生理也能够进行有效调节。
母婴护理专业知识范文4
关键词:形态学 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74-01
淄博职业学院的护理专业是学校的一面旗帜,其教育性与职业性高度统一的办学理念成为山东省最富特色的专业之一。我院护理专业的临床课程中,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老年护理等课程已开办校企合作教学,渐趋成熟。学生在第二学年可直接进驻合作办学医院进行实训学习,培养出了一大批医护行业急需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相对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基础课程群的学习,则缺乏相应的实训实习教学,而国内亦无成功案例可参考,成为困扰我院教学发展的难题。
1 形态学课程群为单元的实习实训需求
课程群主要是指由若干个专业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能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由若干个课程组成的一个集群。在理论教学上,组成这一课程群需要具备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或专业的基本技能;在实践教学中,在大专业方向下的各小专业需要在同一个实训体系内完成实践课程的教学。
医学的基础形态学课程包括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学科。这些学科都需要大量的实验实训课程作为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所以广泛的课程实践积累是学生掌握医学护理技能的钥匙。同时,学院教师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而学校受教学经费、师资力量、教学场地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为学习提供最新、最全面的实训基地。以上诸点都是促使我院开展以形态学课程群为单元的校企实践教学的重要因素。
2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模式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教育与经济相互融合的结合体,是学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2.1 构建以形态学课程群为单元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我院形态学课程群的教学实际需求,依托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平台,与淄博市中心医院开展校企合作,构建以形态学课程群为单元的实践教学模式并进行临床研究,满足了我院形态学课程群实践性教学的需求,提升了我院培养内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水平。
2.2 制定形态学课程群实践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高职院校正在向“以职业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以技能为本位,以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转变,而医学这一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在教学中亦是本着“需求驱动”的原则。由医院参与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的制定与实施,删减了原有的机制等学生难予理解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偏向操作技能的强化。
2.3 构建形态学课程群实践技能评价标准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一大好处在于可对学生的实践技能采取双重评定的方式,即在教学方面,满足形态学课程群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要求;实操方面,依照中心医院的护理实践技能操作评分标准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予以评定。这样有助于学生夯实实践技能的基本功,尽早适应岗位要求。
2.4 开发以形态学课程群为单元的实践教材
医院参与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外,更重要的是直接参与教材的编审工作。为配合这一特殊的办学模式,我院与中心医院联合开发了形态学课程群的实践教材,重点针对学生在实习实训中遇到的操作难点进行详述。作为理论教材的有力补充,教材偏向实际操作,打造成为学生实际操作的规范手册。
2.5 打造形态学课程群,升华护理专业的特色、加强护理专业品牌优势
医学基础形态学课程群内各课程具有类似的行业背景、彼此之间具有相关性,且实践操作需求较强,如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等课程,需要大量的检测实践,中心医院的细菌室、细胞室、病理室、免疫室都属于检验科室,为学生的实操培训提供了场地。这样的培训模式强化了我院护理专业教学的品牌优势。
2.6 进行有利于技能提高及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
通过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使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在医院的实习实训中验证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增长了实操技能,也使理论知识更加牢固。同时,由于医院处于医学应用的前沿,而医学又是经验科学,每个个案都存在个性问题,学生在实训中往往激发出创新的灵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7 开发基于临床工作过程的基础医学教学研究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模式,为学院教师与医院医生提供了广泛的交流机会和学术切磋空间,作为临床医学应用的前沿,医生的实践经验丰富,会促进教材及教学研究更符合实际应用需求,推进课程群建设,提升实践教学教材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2.8 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校企合作过程中,建立起偏向双素质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人员的甄选上,学院教师为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强的专职教师,参与过多项实践课题研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医院专家为高级职称、科室负责人,语言表达能力强,能够胜任教学工作。这样便于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满足护理岗位群的需求,从而提高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以形态学课程群为单元的校企合作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一种资源互补、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模式。合作医院成为学校的校外实验基地,而学校成为医院的人才培训基地,为我院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技能型优秀人才又开辟了一条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母婴护理专业知识范文5
课间实习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1制订课间教学实纲
1.1实目标通过临床专科护理课间实习,锻炼学生掌握以下能力:①利用多途径(如通过观察、交谈等获取患者健康问题相关信息)巩固对已学临床各课目中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②增加尚未学习的疾病临床护理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临床护理打好基础;③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学习书写护理记录,使前期所学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应用,培养整体护理的基本思维和能力;④培养护生批判性思维及临床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⑤通过对不同患者实施健康保健知识宣教,加深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有效沟通的能力;⑥在实践中培养慎独修养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1.2各专科实习目标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以下实习目标:①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典型病例进行护理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开展健康教育,落实护理措施,完成相关特殊检查的护理;②实践产前检查、正常分娩的护理、母婴同室的护理、新生儿沐浴等,并完成1例产妇的产后护理;③熟悉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的设置与管理,了解急诊患者的抢救流程,实践危重患者的护理。
1.3具体实习任务每天记录教学实习日志(包括实习内容和实习体会)、完成1份所在科室护理计划、一次完整的护理记录、一次临床情境反思记录,实习结束后汇总上交,作为本次课间教学实习成绩的一部分。
2实习时间与医院安排实习为期2周。选择几家代表本市医疗和护理最高水平的三甲省、市级教学医院,每家医院安排15~16名学生实习,分别安排在内科或外科病区。内科病区以本学期完成理论教学的呼吸科、心血管科、消化科病区为主,外科则以普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为主。
3组织领导和管理由所在医院护理部具体负责实习生的政治思想、临床实习带教及管理工作。实习生以医院为单位,组成实组。实组长在医院护理部总带教老师及病区护士长、科带教老师的具体指导下负责本组同学的学习、实习、出勤等情况。我校任课老师深入各医院,参与临床和部分带教工作,随时掌握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的各方面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医院和学校协商解决,以确保教学实习计划的顺利进行。
4实习形式上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部分护理活动、跟随医生查房、模拟书写护理记录。下午以集中专科实习为主,具体安排:内、外科各2次,妇科、产科、儿科、重症监护室、急诊室各1次。原则上由医院带教老师在各病区选择典型病例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开展人际沟通、病情观察、系统评估、整体护理。学院老师全程参与教学。
讨论
1集中实习的特色与优势采用集中实习模式后,学生在2周内全面停课,集中精力在医院内科或外科病区完成临床学习。在病区,学生能系统了解护士的具体工作流程,更好地熟悉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环境,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与职业零距离对接提供了保证;能较好地熟悉病区环境,与患者近距离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人际沟通能力;在病区通过对护理知识、护理技术的观察、学习、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所学专科护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强化。
2临床情境反思记录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教学实纲要求学生完成一份临床情境反思记录。学生普遍反映通过情境反思记录,深刻意识到专业理论知识及护理技能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从临床实习前的“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例如,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静脉穿刺是护士的一项基本技能,实习生穿刺失败,带教老师来完成,这是临床护生经常遇到的情况,大部分学生根本不会放在心上,教师在批阅学生反思记录时发现有些学生会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在今后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学生在发药时,也经常会遇到患者询问药物的药理作用、用药应注意的问题及常见的副作用等,通过反思,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能动性。
母婴护理专业知识范文6
关键词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护理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0-0035-03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120年)》关于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精神,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关于办好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由教育部联合天津市人民政府及国务院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共同举办的、面向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全国大赛)自2008年至今在天津市已成功举办6届。
一、全国护理技能大赛基本情况
2012年,护理专业(高职组)首次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之一。大赛由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承办。护理大赛以展示高职护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为基本目标,通过全国大赛,调动卫生行业、用人单位、相关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研究高职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实践层面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探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全社会对护理高职教育的关注度和支持度;促进卫生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护理技能大赛命题思路
大赛以护理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工作的要求,对病人实施整体、连续、科学的护理。大赛分别设置健康评估室、重症监护室(ICU)两个比赛场所。在健康评估室,选手根据给出的案例对病人现状进行评估,列出主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选手在重症监护室(ICU)连续实施完成3项护理技术操作。主要考核选手护理思维判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选手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及人文职业素养[1]。
(二)护理技能大赛竞赛路径
以临床案例为导向,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要求,将竞赛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病例分析阶段:每位参赛选手随机抽取1份临床案例,经分析后书写出主要护理问题,并列出主要的护理措施。竞赛第二阶段为综合技能竞赛阶段:每位选手到考场完成3项护理操作。竞赛重点考查和展示学生的基本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
第二阶段的技能考核项目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CPR)、心电监测技术、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含输液泵的使用技术)。心电监测技术在志愿者身上操作,其他两项操作均在“模型人”上进行。
(三)新形势下全国护理技能大赛的特点
大赛呈现出理论性、实践性、现实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注重考查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参赛选手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娴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需要选手展示组织能力、协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这就需要选手在学习期间注重自己综合能力的培养。
1.突出对接护理行业标准、护士职业准入标准和护理职业岗位原则
比赛项目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实际工作需求,同时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核大纲要求进行设计,以保障与临床护理岗位“零对接”。
竞赛项目之一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CPR)术,采用国际最新标准——《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护理操作流程中“腕带”识别标识环节是以2010年患者安全目标中的第一目标即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为依据。这些标准的应用体现了大赛和临床护理岗位的“零对接”。
全国技能大赛评委全部来自各省市知名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专家,评委结合临床护士技能要求对参赛选手进行全面评价。
2.突出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要求选手按照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完成评估、诊断到计划、实施的全部护理内容,体现了临床护理工作实施的完整过程。
3.突出护理人文素质的评价
大赛通过考查选手与患者(由承办学校提供男性青年志愿者作为模拟病人)的有效沟通、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考核点的设计,强调对选手人文素养的考查,形成强化人文素质培养的护理职业教育导向。竞赛项目通过模拟不同病人、不同病情、不同文化修养,年龄悬殊、性别差异,为各种护理工作设下不同障碍,参赛选手对此处理得好与坏既是方法技巧问题,也是护理理论、护理技能的真实体现。
4.突出综合职业能力评价
要求选手针对个案进行全面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选手综合能力评价包括护理技能操作能力、观察力、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
5.体现护理岗位现代化技术水平
现代化护理工作中临床护士需使用大量的仪器和设备。竞赛项目遴选了心电监护技术和输液泵的使用技术,以体现护理岗位的高技术含量。
二、以大赛为契机,推进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技能大赛技术含量高,技能要求复合度也高,体现了职业教育对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要求[2]。以专业竞赛审视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教育教学,其人才培养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还是实训条件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一)引导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向“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方向发展
护理技能大赛反映出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和新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对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起着导向的作用。
一是开发护理综合实训项目。临床护理工作过程是个连续体,而现有实训课程内容的缺失造成护理教学与实际工作情景的巨大差距。要开发护理综合实训项目,如单独开设综合实训课程,即“以病人为中心”将护理实训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可独立进行的基本训练单元,按照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训练模块进行分类,以训练单元作为实训项目,强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护理职业中典型的工作任务并进行成果展示。
二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如实施静脉输液技术、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测技术等,不仅要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要求速度快、准确率高。
三是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包括:有效思考的能力;清晰沟通思想的能力;能作适当明确判断的能力;能辨识普遍性价值的认知能力[3]。现代护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能仅仅满足于重复性工作要求,还要有在复杂工作情境中的判断、分析和行动能力,以及对所用知识和技能的创新能力,对新技术的吸收和消化能力等。
(二)改革技能考核形式
改革传统的单项护理操作考核形式,采取以“临床病案”为背景的护理操作技能项目考核方式。在考核中,加入模拟病例,即在确定考核项目后,由学生抽病例签,确定为某一个具体病人进行输液、注射、导尿等操作。针对不同“病人”,称呼、解释、嘱咐甚至操作手法都不尽相同,由于每个学生遇到的“病人”附带条件不同,促使护生在面对具体病人时要进行思考,即如何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强化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训练
护理技能操作实训室的环境、设备对技能操作训练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是培养护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期间,对高度仿真护理实训基地进行功能提升建设,设有基础护理、成人护理、母婴护理、急救护理、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室等仿真实训室20余间,配备了高级模拟训练监控系统、AED基础生命支持训练系统、计算机模拟急救训练系统等,实现校内护理专业教学环境与医院职业环境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高职组护理技能赛项指南[Z].2012:1-20.
[2]缪金萍.护理技能大赛对卫生职业教育的启示[J].职业技术,2011(6):27-29.
[3]郑东.职业技术教育的人学向度[J].职业技术教育,2004(13):10-12.
Analysison Teaching Reform of Nursing Special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National Nursing Skills Contest in Vocational Schools
SHA Ri-na, WANG Qing, XUE Mei, LIU Bin
(Tianjin Medical Technical College, Tianjin 300222,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