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教学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重点

初中数学教学重点范文1

关键词:二次函数;实际教学;有利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21-01

数学是如今教学过程中令很多学生非常头疼的一门科目,其包含的内容和思路非常广阔,逻辑思维更是需要十分强大。特别是二次函数的教学,是许多初中生甚至高中生都非常难以理解的一项学术。在生活中,二次函数的作用非常大,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二次函数主要接触于初中的数学课本,它是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要想在高中学好数学就必须要在初中的二次函数学习中打好基础,从而实现层层梯进的原则,一旦在初中二次函数教学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不仅仅是会影响到数学,甚至包括其他的一些科目都是会有很大影响。

一、初中二次函数的教学理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转变方式

二次函数的教学尤为重要,学习中,老师要重点学次函数,在平时的教学中融入二次函数的理念。例如:在一道题中,设一个圆的半径为R, 面积为S,根据要求写出函数表达式。在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可以从实例中去讲解“如y = ax2 + bx + c(a≠0)的函数叫作二次函数”这个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去理解二次函数的理念,在此同时,老师在一旁指导,及时更正错误,学生才能更深入的了解y 是x 的二次函数。最重要的还要让学生能够理解这种等式同时还是两个未知数之间的一个变化的关系,就是用两个未知数之间是变化的关系,前面的未知数是自变量,后面的是因变量,存在一种函数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从方程到函数的转变。

2、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函数图像对于函数的学习起到了辅助作用,也是学习函数的主要方法之一,图像可以让学生直接看出函数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二次函数的教学中,合理利用图像,发挥图像的作用,让学生慢慢提高观察能力。长此以往,让学生看到函数等式就能大概画出图像,然后再观察其图像和位置。比如在学习这样一个y = ax2 + bx = c(a≠0)函数时,画出图像,让学生看出图像的开口、顶点、坐标、和对称轴等就可以一目了然,才可以自如的解答出问题。利用图像解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学会不同角度观察问题,来最终解决问题。

3、锻炼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初中数学学习的好坏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这得到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结果确认而来,这是因为在学习数学函数中,思维逻辑法运用的最多,而人们生活中思维逻辑也是最常用。但是由于函数的知识比较抽象,老师无法用语言全面表达出来,学生也无法全面理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不耐烦的情绪。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是十分显著的,不仅增加了学习的分量,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制作ppt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所区别,把单一的教学方式变为了有趣的教学方式,对数学教学很有帮助。

二、二次函数要注意的事项

1、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探索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是很重要的,探索能力也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它结合了各种基础能力,在学习中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假设过程,学会在学习中做出假设,再进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例如,一个特定条件下的函数解析式,学生就可以通过一般解析式y = ax2 + bx = c、顶点式y = a( x +m)2 + n 和带根式y = a( x - x1 ) ( x - x2 )等这些解析式来寻找解题的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答,进而加强巩固学生的解答能力。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更好的发挥,更深入理解数学的理念,以来达到数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注意函数与其他内容的不同

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基本知识、空间想象能力等能力,可以在数学的学习中慢慢提高,最终是希望学生可以学会提出问题,互相交流自己的意见,让数学问题融入到实际问题中去。在学习中,还要让学生注意区分学习的内容,以免学生思想混淆,因为数学的教学内容之间是有联系的。例如:辨别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式,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不同和联系,要将每种问题都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明白函数之间的不同,次数的不同决定了函数的名称。才能让学生对二次函数更加了解,理解其本质的变化,才能解答的更加流畅。

3、兴趣是学习的关键

兴趣对学习是很重要的,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如今社会,大多数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厌学这一现象,感觉是为别人而学,自己不够的重视。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中国学生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普遍偏低,这就给数学的教学带来不好的影响,对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没有兴趣就无法对学习认真,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兴趣是最关键的。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带有兴趣的去学习和带着敷衍态度去学习是完全不一样的,不仅多花了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没能带来任何帮助。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综上所述,初中的数学教学中,老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老师可运用多种方法来传授二次函数的教学,多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以及数形结合的方法,以便学生更能深刻的理解二次函数的理念,在课堂上,多和学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图像深入学生的思想来解决更难的问题,作业上,要注意难度的力度,尽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学习,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学生才能学习的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 吴亚敏.初中数学函数教学存在的困难及其教学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

初中数学教学重点范文2

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教材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也为有更多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下面我谈谈在新教材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机会

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即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为改进数学学习方式提供必要的保证。

教材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学习机会,如“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同时,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的方式,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包括归纳法则、描述概念、总结学习内容等。章后的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也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去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2.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体验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数学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中的数学进入课堂,使学生产生亲近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原来是那么贴近生活,那么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同类项》教学中,我拿出三小袋硬币,问:“哪些同学能帮助老师数数这里一共有多少钱?谁能数得又快又准呢?”学生的手一下子都举了起来,都希望能帮上老师的忙。有的学生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数,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数;有的学生先把硬币分类,一堆一元的,一堆5角的,一堆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接着我又问:“如果是满满一罐,你会怎样数,你会选择哪种数法?”然后引入整式中类似的分类——同类项,学生感觉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气氛轻松活泼。

学生在现实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有效地消除学生学数学的恐惧感。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力量,感受到数学迷人的魅力。

3.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合作学习

3.1自主探究,问题质疑。教师给出自学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在阅读时,学生要边看边思,反复推敲,顺着导读提纲的思路,弄清知识的提出、发展和形成过程。对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同学可以通过“互相质疑,合作解疑”的方式,小声议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在组内开展合作学习。组长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学习活动,梳理出一些有困惑或有难度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在见解上达成共识。若仍不能解决,则由记录员整理好,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3.2合作交流,解惑释难。对各小组自学中存在的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出讲解和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让组间学生相互讨论,生生合作,各抒己见,互相探究,集思广益。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解惑释难。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3.3师生小结,拓展迁移。课堂小结应该由师生合作进行,先让学生谈体会、谈心得,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再给予指导意见。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往往能找到知识和方法的关键点,更易于被同伴接受,同时也体现师生合作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小结,从而达到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巩固深化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复习、练习、巩固、测试等手段,及时反馈、及时评价、及时矫正。让知识可拓展,让思维能迁移,做到概念清晰、知识准确、方法灵活、运用自如,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写好初中数学案例

4.1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后进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或者是观察学生的独立学习情况,等等。或者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学任务解决过程和方法,在课程标准中数学任务认知水平的要求怎么样,在课堂教学中数学任务认知水平的发展怎么样,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初中数学教学重点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应用

初中数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把数学知识的深度加深,另一方面它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因而它在数学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位置。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暴露出其弊端,当今我国的教育事业着面临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教学有效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的优势,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使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创新教学模式。

一、信息化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从目前情况来看,不少初中数学教师仍旧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讲述是主要的,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被称为“填鸭式教学”,这种模式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阻碍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并且教师的教具十分有限,主要就是粉笔、黑板与书本,再加上数学中有很多枯燥的定义、公式,这就致使很多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数学成绩不理想的现象。除此之外,教学资源非常有限,主要通过书本、作业与课堂笔记进行学习,学习内容有很大局限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也不利于成绩进步。

而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结合,可以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扩大教学的范围,并且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一些枯燥定理用图像、声音等形式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生动的教学环境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应用的要点建议

(一)网络教学

在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基本上集中于教室,不但受地点与时间的制约,还受教学资源的制约,这样的模式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这一平台,建立数学网站,把教学内容传到上面,以供学生下载,进行知识预习和复习,发现知识的重点、难点,并且对不理解的知识可以及时提出疑问,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探讨、交流。除此之外,网络教学不像传统教学那样仅仅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数学知识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课堂教学

数学跟其他学科不一样,它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都比较强的学科,教师受数学学科本身特征影响,因而难以将课上得很精彩,比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时,只是把勾股定理的公式给展示出来,这样学生没有参与进去,不明白其中的奥秘,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学质量。而多媒体的使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把抽象、枯燥的定义与公式形象化、具体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把勾股定理的动态演算展示出来,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创设情境

数学科目本身比较抽象,对数学中的动态内容仅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话,不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再加上初中学生因本身心理、生理的特点,其学习兴趣不易被调动,但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情境创设可以解决该问题,比如,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平移和旋转的动态过程,形象生动,提高了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借助信息化技术创设和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练习。比如,教师在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播放一段关于日出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太阳升起时和海平面的位置关系,太阳等同于园,而海平面等同于直线,以这种方式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拓展了教学内容,使问题变得形象具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多媒体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教授数学知识的途径单一,只是通过理论的讲解来实现,但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把抽象、鼓噪的定义、公式借助图片、声音、文字等手段给展示出来,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垂线”时,单纯地讲解垂线定义,学生不容易理解,课堂也变得枯燥无味。而与此同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垂线图形借助图片形式来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地进行观察,主动发现垂线特点并进行总结归纳,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这样就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用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教学有效地结合,这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转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把数学知识和多媒体计算机有机结合,引领学生借助现代化技术进行学习,感受数学这一学科的无限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彩霞.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2,(5):24.

[2]史朝刚.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1):157.

初中数学教学重点范文4

【关键词】农村 数学教学 情感 数学思维 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为了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初中的教学,促进新课程的推进,我们必须树立“数学课程观”。数学知识是互相联系、环环相扣的,小学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初中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延伸、拓展和提高。然而,目前初中与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衔接问题,这一问题在农村特别严重。因此,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初中数学知识,就成了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加强管理,注重农村学生的心理变化

学生学习与自身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的初中学生大都是12至15岁,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结合教材和教学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进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因素,制导着学生的学习。实践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学生主动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思维,反之则会压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数学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对于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

四、养成好的数学习惯,促进数学的学习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时间,课堂学习的习惯是学生学习习惯最重要的内容。(1)思考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数学各种定义、定理的基础上,对于比较类似的概念加以类比、区分,通过区分、类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达到运用自如,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思考。教师要通过在课堂上经常性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这些思维活动的模式,养成会思考的习惯。(2)提问,发现和寻找思维上的困难、疑惑,并将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在课堂上向教师发问,这就是提问。(3)上课做笔记,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要求学生对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它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和学生本人思考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难。有利于提高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认知能力。

课外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各种形式的学习。(1)复习习惯,复习可以保持对知识的记忆效果,学习后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地进行复习,知识保持效果最好。(2)作业习惯,课外作业是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来体验学得的知识,使知识内化成认知结构。一定量的练习能强化这种内化作用。(3)预习习惯,预习是指对将要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预先进行学习。这是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学习过程。不仅对以后的学习内容、所要遇到的困难有所了解,便于在课堂学习中把握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更重要的是这种自学的过程锻炼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中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得到了加强。

初中数学教学重点范文5

【摘要】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学科的基石,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进入初中后,数学知识难度逐渐增大,如何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能力以及运用的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数学概念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1.前言

数学概念作为构成数学理论体系的最基本因素,是数学研究成果的高度浓缩,是数学科学的精髓之所在。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初中新课标明确作出要求,数学教师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对数学概念的把握能力。就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初中生年龄、阅历水平有限,再加上一些数学教师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堕于创新,最终造成很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不强。概念教学对数学教学来讲具有全局性的意义,初中数学教师应从数学概念的实际背景出发,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摆脱机械式的学习模式,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教学模式上的新突破,从而取得数学教学的新成果。

2.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1.从生活实际联系概念。概念是在人们的实践中逐渐总结形成的,人们的感性认识可以帮助理性思考。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入概念,利用生活中大量相关事物、现象或者现场操作等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进行感性升华,为学生理性地认识数学概念服务。

2.理清概念的形成和本质。教师应对概念的实质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使学生对概念有更深的了解,明白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全面掌握概念的来源和本质。

3.把握系统性原则。数学概念对于整个数学学科来说,是作为学科大系统的一个因子存在的,概念的知识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的。如引入公因式概念为因式分解和化简分式打下基础,化简分式则是为了进行分式运算[1]。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向学生讲明知识点之间衔接关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系统的奇妙。

3.关于初中数学概念的若干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整合现有的数学教育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数学概念的目的。根据笔者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几个主要的数学概念教学方法,以供同行在实践中进行参考。

3.1 设置情境巧妙“引入”概念。数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思想的概括,在进行新的概念的讲述时,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停留在最活跃的阶段。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抽象概念进行课堂“引入”,是进行数学概念教学的基础。如可以通过讲述数额学故事或者有趣的事例引入,还可以从实际生活入手,设置学生熟悉的生活情节作为教学情境,利用这种方式将数学概念表达出来,使学生从实际情形中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从感性材料中实现对概念认知的理性升华。如在学习“图形变换”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常见的事物入手,如利用车轮、钟表等的特性引入对平移、轴对称、旋转知识的讲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带领学生折纸,实际操作,亲自体验图形的各种变化形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总结出相关规律,适时引入概念讲述,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概念的产生渊源。

3.2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自我意识出发掌握相关知识。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对进行数学知识的趣味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热情。例如,在讲到圆的知识时,可以要求学生各自画出完整的圆,很多学生对自己画的圆并不满意,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怎样画出规整的圆,从而引出圆的特性,学生在参与中对圆有了一定的兴趣,更容易接受关于圆的知识和概念。

3.3 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数学概念。对初中学生而言,数学学习正进入一个难度较大、需投入更多精力的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要求明显增强。在面对一些应用性较强、难度颇大等较为复杂的数学题目时,就需要学生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深层次地理解,只有深层次理解了概念本身,才可能挖掘出问题对应的相关知识点,并运用知识点进行思维,从而找出解题的突破口[2]。因此,对概念的全面了解是掌握和运用概念的基础。

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概念进行深入探讨,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从最初运用文字准确表述概念到学会用正确的数学方式表达概念,加深对概念的了解和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通过对数学概念的讲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概念展示。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更直观、生动地表现事物特性。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用形象生动的图例表现出数学概念教学中一些重点、难点的抽象概念,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付诸于生动的图像中,符合初中生认知规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愿意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便于教师通过图例进行数学概念的讲述。在几何概念的教学中,多媒体的优势就更加明显。

例如,在进行对称特殊四边形概念的讲述时,以矩形概念的讲述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出平行四边形,并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掌握。然后,慢慢移动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到90度,让学生仔细观察其中的变化,明白这种图形是由平行四边形经过特殊转化而成,最后总结出一个定义:矩形是其中一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3]。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更快更直观地了解矩形的形成和概念。

4.结语

总之,在进行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课堂的生动性,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全面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芳.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相关问题探究[J]

初中数学教学重点范文6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繁多而且复杂,学生极容易忘记、并且混淆知识点。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目标,以学生为本钻研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在应用、创新、自主学习等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质量 学习能力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初中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数学教师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基本技能,丰富他们的数学知识。这是发展素质教育必须做到的。但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根本的原则,尽量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初中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教师应主动帮助和培养学生养成这些好习惯:

(一)上课之前预习课本内容的习惯。预习是学习各科的重要方法之一,预习就是在上课之前将老师将要讲解的内容翻看一遍,提早熟悉老师所要讲解的内容,最主要的还是标记自己看不懂的地方,以便在教师上课时认真听讲,从而加深理解这些内容;

(二)课堂上要养成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所谓认真听讲是一定要用心听,不能人在教室心在外面;

(三)认真做好笔记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都会强调突出学习重点,学生们要标记好这些知识点以备后续复习之用;

(四)不懂就问的习惯。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如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求解,不然问题会一个接一个出现在脑海中,以至于听不下去;

(五)下课后要及时复习并完成作业的习惯。下课后,学生要积极配合老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对课堂所学的知识加以练习、巩固。

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素质教育提倡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教学的本质在于使学生能学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是教学的关键。

(一)开设数学实验课。合理安排时间带学生出去参观学习,例如学完“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后,让学生自己按照所学内容测自己的跳远成绩。这样做,不仅理解了知识点,同时也学会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能力。

(二)将数学思想渗透各个学科中。古老有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数学是放在第一位的,我们应该把数学思想应用到其他科目,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其他科目中遇到的难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新的问题,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自身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挥创造性探求知识;其次在探究出错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弄清出错的原因并多给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以乐观的态度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最后,教师要给学生独立发表见解的机会,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但兴趣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需要教师积极培养,诱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其次要满足他们的好胜心理,培养创新兴趣;最后利用创新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对周围事物进行全面的探究、察看。而数学中的观察则是自己有意识的对数学符号、字母、数字进行深入探究。素质教育要求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观察能力。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他们能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并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首先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其次通过各种实际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观察方法(整体观察、局部观察、分类观察等),并理解一般观察步骤,做好观察笔记,之后进行整理、分析、总结,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能够自己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不需要其他人督促。学生自己本身就是学习的主人。但是目前在初中阶段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多,他们的自觉性还不够,这就需要教师主动唤醒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首先要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何成功的事实都来自于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等等。但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们讲解一些有趣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的趣味故事来激发、诱导学生们的动机,从而让其自觉学习;最后,教师需培养学习的自主探索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导入数学开放式问题,以展开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学生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创造条件。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信只要我们教师提高认识,探讨教法,时刻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会逐步形成积极学习的态度的。

六、培养学生符号感

“符号感”类似于语文、英语中“语感”,是一种对学习自然而然产生的感觉。符号是数学中的代表,是计算、交流的工具。“符号感”可以让学生从具体数字中抽象出变化规律,并且能够用符号来表示,会进行简单的符号之间的转变。“符号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符号感。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符号感呢?首先教师要创造情境,唤起学生的符号意识,让学生亲身经历把数学知识符号化的过程,尽可能在实际问题中帮助学生们理解符号;其次要逐步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感。任何一种感觉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渗透,并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是在一种学习思维中逐步提高的。因此,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们的符号感;最后教师还需加强符号的运用,强化学生的符号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们以多做练习的方式加强学生们对符号的理解,多进行符号之间的转换以强化学生对符号感的深入体会。

七、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即对知识进行逆向思维的思考过程。如果事情这样逆着发展会出现什么状况?而数学中的反思即学生在对知识初步认知后对自身认知过程进行分析、评价的过程。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不可能一次性学好数学,而要经过多次反复思考才能全面的进行数学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们的切实研究及正确引导。首先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探究兴趣;其次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即引导学生不满足完成解题过程,更重要的是解题后的反思,使学生能清晰解题过程,并且能举一反三解决同类型的题目。

八、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