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设计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设计发展

城市设计发展范文1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发展

Abstract: A long history of urban design. It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design. Modern urban design emphasizes the human core, to study the shaping of the city as a whole and partial type environment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city to promote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Emphasis on ec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mphasizing the increasingly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its tradition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design and management procedur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urban design. For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urban design, to promote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urban design theory, urban design management system to suit national conditions, strengthen personnel training is a very urgent taskKey words: urban design; urban planning; building;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TU98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设计是当前我国规划界建筑界热门的话题。按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下的定义:“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来衡量,它并不是什么新事物,早在古代和近代都已有不少这一方面的理论与优秀的实践。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卫城、公元l5世纪的意大利圣马可广场,l6世纪的中国明北京城、l7世纪的巴黎改造,以及19世纪美国华盛顿中心区等都是为世人公认的城市设计佳作。这些城市设计主要以实体环境与视觉艺术作为基础,运用广场、轴线、视线、序列、对景等手法,来塑造符合时代需求的城市实体空间环境。

城市设计这个名词早在本世纪初就已出现,美国密执安州匡溪艺术学院于l934年建立了建筑与城市设计系。但现代城市设计作为独立的学科从规划与建筑学中分出来,通常以1960年哈佛大学究生城市设计学位课为标志。在促使城市设计独立的过程中,以原籍芬兰的美国建筑师E·沙里宁为代表的一些建筑师对现代城市设计的倡导,以及战后英国、欧洲许多城市和巴西的巴西利亚新城的建设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城市设计正式登上学科舞台起到了推动作用。现代城市设计从原先比较局限于物质形态、视觉艺术研究的范畴中得到了拓展,开始引入行为、心理、社会、生态等多学科理论,将目标提高到优化城市环境质量的高度。此后。城市设计得到了蓬勃发展,以美国为例到60年代后期,已有90多家高等学校开设城市设计课和设置学位。联邦和地方政府认识到城市设计对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性,开始在该学科的研究和教育方面增加投资。l967年纽约市规划局首先设立城市设计小组,研究和管理纽约市的城市设计。90年代初,纽约与旧金山相继提出了城市设计研究报告,并加以实施。1978年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城市设计学术会议。

现代城市设计迅速发展不是偶然的,它与世界范围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过恢复、重建,到了60年代,经济相继出现飞跃,积累了足够的财力、物力用于城市建设,使许多城市高速发展和更新,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环境质量却改善不多,甚至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不少历史文化遗产受到威胁与破坏,城市中心在衰退,人们呼吁优美与效率的城市环境,呼吁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复兴。原来以研究物质规划为主的城市规划不断向城市社会、经济相关的社会系统设计发展,注重政策规划,忽视环境设计,而建筑师们又偏重于建筑单体创作,忽视城市整体环境,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现代城市设计的兴起和发展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与此同时,城市设计在理论上也有了新的发展,它研究的方法不再局限在视觉艺术的圈子里,提出着重以“人、社会、文化、环境”作为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环境——行为研究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为城市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1959年,凯文·林奇(Kevin Lynch)发表了《城市意象》一书后,相继克里斯托弗·亚里山大 (Christopher Alexander)发表了《城市并非树形》、《关于形式合成的纲要》,简·雅谷布森(Jane Jacobs)发表了《美国大城市的生长与消亡》,奥斯克·纽曼(oscar Neumenn)发表了《可防卫的空间》等,这些论著从城市社会、人的认知、行为的观察与要求,以及场所(P1ace)理论等方面进行研究,在环境中寻求满足城市使用者的需要、理想与爱好的场所与形态,其含义包括空间、时间、交往、活动、意义等综合内容。

城市设计发展范文2

[关键词]城市园林 景观设计 现状 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294-02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现代的园林建筑更为讲究时尚元素的搭配,主要是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虽然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但却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改变,而传统思想却成为了人们思想意识中固有的审美定位。那么,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保持其时代设计风格以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之外,还要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将园林作为城市设计的延伸,用以通过绿色景观维护城市生态系统,推动城市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园林景观现状综述

城市园林景观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是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交融,是休闲娱乐与文化教育的场所。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纳入了生态学与美学,从园林的宏观布局出发,将园林景观的局部结构与不同元素的形态特点相互作用,塑造出具有审美效应的园林风景。

景观园林设计意境不再是理论性的风景园林学,而是将建筑设计、环境规划、自然生态等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将园林中的自然要素整体考虑,纳入人工要素,建筑作为园林的主脉,对园林起到重要的布局效应,将自然环境与建筑设计相互协调,不仅可以提升园林的艺术价值,而且还使园林的功能性得以完善。在拥挤的城市中,园林是少有的绿地,其不仅发挥着城市生态平衡的效应,也是城市居民休闲的场所,是城市文明的象征。从人们精神生活需求角度而言,园林景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空间艺术,其具有社会公益性,也存在着生活现实性,符合人们休闲娱乐的物质生活需要,也发挥着提升城市居民精神层次的功能。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城市是国家的微观形象,发挥着国家在世界中的窗口形象的作用。园林作为城市文化集聚地,发挥着城市品牌效应,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就可以感受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实力,国家的文化内涵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强调文化意识和服务意识,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城市的本土文化,都要渗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并将当地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作为园林景观的灵魂提升到艺术审美的高度。如果说,多元文化所体现的是文化共融性,那么,文化的个性化呈现则是文化差异性的体现,也正是城市品牌效应所在。

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素

(一)城市园林中的建筑设计

在中国文化中,建筑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它就宛如是承载了历史元素且已经凝固了的语言符号一样,将中国文化特征以建筑形式、建筑设计风格而渗透出来。在中国,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都会有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设计。按照传统的园林设计,多以环境塑造为主,园林建筑虽为园林的主脉,但是所发挥的是辅的作用,并散发着人文气息。现代的园林建筑设计虽然存在着功用性,但是依然以景观价值为主,搭配在园林景观当中,将园林景观中所蕴含的基点凸显出来。园林的建筑设计通常选择自然材料,与砖石搭配,给人以和谐之感。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使然,城市园林建筑在设计上依然存在着具有历史代表性的装饰构件,多数体现在门窗设计上。在园林建筑设计中,几乎每一处设计都是运用了纹样作为无声的语言表达思想,各种装饰物同样发挥着通过视觉判断解读文化内涵的作用。如果说,中国的园林建筑设计中所装饰的图案充满着艺术情趣,那么,只要人们驻足观看,就会对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以解读。

(二)城市景观中的绿色设计

现代的城市中,园林是绿色角落,虽然在拥挤的城市中占地面积不大,但是却发挥着景观效应、生态效应、人文效应和审美效应。绿色设计是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表达,具有象征性意义。

近些年来,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并提出了绿色生态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等等的理念,主要是基于日渐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而对城市绿色环境的渴望。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城市绿色设计的重点,所涵盖的范围已经不再拘泥于固有的园林、城市公园等等,而是扩散到广场、小区、街道的绿色景观设计,使绿色规划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部分。从生态的角度而言,城市园林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对城市绿色生态环境以协调,使城市居民在健康的环境中生活,同时对于城市整体形象以美化。由此可见,城市景观中的绿色设计符合了更高的审美需求。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城市园林的绿色设计使城市园林中的自然环境,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城市形象,随着城市景观设计的不断升级,绿色设计所发挥的作用已经由绿色功能性上升到审美高度。可见,园林绿色设计最终的受益者是城市居民,他们享受着绿色环境条件和健康而舒适的生活。

三、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

(一)城市园林景观盲目改造,导致本土文化丧失

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污染,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备受重视。为了提高园林景观的时代感,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策划者将越来越多的时代元素用于设计当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且还形成了光污染,甚至于对周围的环境形成“热导效应”。园林自身存在着生态系统,开展城市园林建设,更多的是对园林实施保护,并进一步规划建设,使其符合城市规划意图。但是,目前的园林景观设计则是对园林过多的改造以营造人工自然,结果导致园林的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处于多元文化时代,东西方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一些园林景观设计上,抛弃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将传统设计摒除,取而代之的是西方园林设计风格,从而使得园林景观设计失去了城市本土化内涵,导致原有的生态平衡系统遭到破坏。

(二)园林景观设计过多的人工雕琢而导致自然生态缺失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已经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当中,除了讲究景观的视觉效果之外,还要发挥其功能性,尤其是居民小区的园林景观,道路两旁的带状公园等等,除了具有整体性美观的视觉效果之外,还要强调其功能性,以发挥文化意识引导的作用。但是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过于倾向于外在的美观,让城市居民感觉到自己是在欣赏园林设计,而无法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为了将园林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发挥园林的功能性,园林的设计者往往会将园林的部分空间设计为游乐场所。特别是居民小区中的园林,更多的是人工塑造园林,各种建筑和生活设施被添加到小区的园林景观当中,以方便小区居民闲暇之余享受自然风光。但是开发商往往会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将更多的景观以各种建筑造型替代,以人工种植花草树木搭配满足居民的审美取向,不仅使园林生态遭到破坏,自然风貌荡然无存,还缺少了园林景观特有的生机和活力。

(三)园林景观设计流行元素过多而忽视了传统文化元素的渗入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更多地体现城市发展理念,园林设计虽然因地制宜展示多样化的风格,但是从空间结构的构建上,要讲究时间的动态性,因此而使园林设计者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会注入流行元素,打造特色各异的人工环境。然而,这种园林景观设计虽然会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却会给人以缺乏文化底蕴的感觉。从审美的角度而言,过于讲究时尚性的人工塑造的城市园林在风格上会拘泥于时代文化特征,具有一定的流行元素和共通性,使本土文化特点消失。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着每一个时代的人。处于多元文化的今天,更应该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来,使城市居民在园林中消遣娱乐的同时,还能够间接性地吸收中国文化的精髓。

四、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城市环境要实现生态可持续,就要倡导“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的环保理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并注重自然环境条件的利用,以打造自然景观为主。那么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从空间规划的角度出发,保持自然地域特点,对于自然条件以合理利用。园林景观中人化自然的改造,依然以当地的水源以及各类植物为主,以保持原有的生态群落。

园林设计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园林文化,以含蓄、内敛以及写意为主。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装饰元素用于园林景观的艺术处理中,以使景观发挥着散发中国传统文化内在底蕴的功能,从而使中国文化魅力展现出来,更增强了园林景观的文化底蕴。以园林建筑设计为例,园林建筑多选取古典造型,是对于传统建筑的模仿,但是并不是简单的仿古,而是审美角度上对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文化的认同。园林建筑的设计风格上,往往是经过传统文化元素装饰,诸如书法、篆刻、古典水墨画等等,给人以意境无穷之感。将这些人文元素融入到园林景观塑造中,使得景观更有自然天成之感。

此外,现代的园林已经纳入到城市规划范畴中,那么就要实现园林共享性,使其与城市空间自然融合。对园林实施社区化管理,特别是居民小区以及城市街道两旁的园林,要充分发挥其城市功能性,让园林真正意义地融入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人们物质条件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对于文化鉴赏层次会有所提高,更为向往精神追求。园林景观发挥着点缀城市的作用,其设计风格不仅代表着城市文化,更是中国文化的展示平台。将园林景观设计中注入时代性的元素由于社会背景使然,但是,要使园林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传统文化依然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主旨,并实现园林与城市空间共享,充分地发挥园林的功能性。

参考文献

[1] 金新琼.浅谈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原则[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10).

城市设计发展范文3

关键词:城市规划;小城市;城市建设;对策

1城市规划对小城市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1城市规划对小城市建设的意义。城市规划可以提升地方建设目标的实现效率,整体规划也更科学合理,能够实现长期发展目标。中小城市近年来发展迅速,经过前期规划,在建设阶段不会出现混乱的现象,城市建设资金是有限的,城市规划能够促进建设资金得到有效利用,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现象。中小型城市发展,需要完善的前期目标,能够协调好城市建设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缓解资源紧缺带来的环境问题。由此可见在中小型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1.2城市规划对小城市建设的作用。第一,有助于实现优化产业结构。城市建设首先要进行的是企业规划发展,形成地方特有的产业结构链。一些小城市自身工业发展比较落后,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但小城市的发展规划任务缺失刻不容缓的。通过城市规划,能够快速判断适合城市发展的体系,将各产业规划好,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小城市的经济体系更能经受的起市场验证,为接下来的发展任务打下坚实稳定基础。第二,能够保证城市合理化的规模效益。城市发展运营需要有定期的目标,这样各部门开展建设任务时才有努力的方向。除整体化建设之外,还需要考虑群众的日常生活,规划期间会重点针对基础设施来进行,满足群众日常生活与活动需求。小城市要拥有自己独特的设计规划理念,如果完全沿用大城市的建设方案,会造成建设成本增大,预期目标难以实现的情况。第三,有助于发挥区域宏观决策作用。城市发展建设会分区域进行,前期规划整合有助于项目目标的确立,小型城市之间相互借鉴经验,同时也可以在项目上建立合作关系。确定发展中心后,再向周边逐渐扩大建设规模,最终完成整体城市建设。第四,能够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城市建设应当以城市的人文文化为背景进行,这样发展计划才能够得到群众的支持。在前期规划中,会充分考虑历史建筑物的保护,避免所示建设的项目对历史建筑造成破坏。确保小型城市建设计划能够帮助弘扬地方文化,形成独特的发展理念。

2小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城市规划执法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小城建设期间,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不合理现象频频发生,影响城市的发展速率,基础设施与民宅建设更是缺乏合理的规划。尽管许多地区已经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但是仍未妥善解决好城市规划管理统一权限的问题,并且各项资源的投入也十分有限,从而导致城市规划执法滞后于城市规划的发展。

2.2城市规划管理缺乏有效的决策机制。由于政府及规划管理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过大,致使规划管理部门不仅是规划编制与审批单位,而且还是规划决策与执行机构。规划管理职能的划分不明确直接导致政府与规划之间缺乏双向交流,政府对城市规划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城市居民对规划的知之甚少,使规划工作丧失了群众的支持与参与。

2.3土地规划和环境保护问题严重。在城市规划管理土地规划、环境建设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首先,在小城市密集的商业区或心区,由于受房屋建筑群密集、就业人口与居民密度高、交通拥堵严重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城市心区的环境每况愈下,从而严重影响了城市的运行效率;其次,小城市规划对用地毫无节制,不断蚕食绿色空间,致使城市绿化隔离带和绿地面积不断缩小,城市生态失衡问题日趋严重。

2.4文物古迹保护力度不够。在众多小城市均遗留了文物古迹或是一些凝聚历史变迁的街区等,这是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最佳实物见证。但是,许多小城市在规划和发展的过程不重视对这些文物古迹的保护,致使其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而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甚至导致诸多文物古迹已经彻底消失。在城市规划时,一旦城市文物古迹保护与城市开发产生了矛盾,那么在一般情况下文物管理部门会服从于政府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安排,导致随意破坏、拆迁历史遗存的现象比比皆是。

3完善小城市规划的对策分析

3.1强化城市规划意识。小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将整合原则有效地应用到各种关系的协调和处理当,以达到强化城市规划意识,充分发挥城市规划作用的目的。首先,在规划过程,应使各项建设标准、城市发展规模以及定额指标等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协调;其次,应处理好城市整体建设和局部建设的关系,运用的科学的方法合理规划城市各个区域,借此来体现城市的整体性;再次,应充分考虑到城市近期建设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并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因经济建设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发生。

3.2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小城市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对城市空间布局特征加以重点关注,尤其是城市历史资源和特色环境,借此将城市设计落实都规划层面上。在城市景观的规划上应以整体的协调性设计为主,既要符合空间分布及景观组织要求,又要不影响城市整体效果。同时,可将山水、湖泊、人文历史等资源充分地融入到城市空间。在进行具体规划过程,应处理好山、水、城市这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3.3健全城市规划决策机制。为确保城市规划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应构建科学的规划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城市规划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及规划委员会等机构,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同时应不断创新规划理念,并发挥组织协调能力,对空间资源进行合理的统筹布局,以此来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推进经济发展。

3.4城市环保规划。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小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应重点加强环保规划。其一,降低空气污染。城市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由汽车尾气排放以及一部分工业企业生产排放的有害气体造成的。为此,在进行规划可采取植被种植的方式,利用城市绿化减少空气污染。同时,还可通过限制外来车辆进入的办法,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并将位于城市的工业企业尽可能外迁,借此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其二,控制废弃物。人们在日常生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出生活垃圾,其以废水污染以及白色污染最为严重。对于这一情况,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应充分考虑生活垃圾的处理,并通过增设垃圾回收站等途径,及时对生活垃圾进行清理。综上所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城市规划部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使每一个管理项目符合规划管理的目标要求。在对项目的检查过程,要检查项目建设是否具有“两证一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以及其他要求提供的相关证件,并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城市的建设就会越来越趋近完美。

作者:周庆海 单位:沈阳市康平县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发展范文4

关键词:城市秩序;城市设计;建筑设计

Abstract: Each new building is the city 's plug body, each design for existing city context to demonstrate respect, recognition and matching, so that an order in the city gradually formed and perfected, livability increase substantially, therefore, city order optimization as a scienc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 important principle, architecture and city development prerequisites.

Key words: order of the city; city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维护和完善城市的空间

建筑以及一切设计职业探索未来最重要的领域是城市本身的创造性设计,要设计城市首先要学会看城市,看到它们在其自然环境中的现况,以及它们的未来,一个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建筑师,他已感知的今日世界形态的程度是建设更好的城市的决定性的要素。建筑师必须以对他周围自然世界及城市设计的敏锐感受形成富有想象的创造潜力。可见,强调城市的建筑并不意味着建筑师的想象力受到限制,而是使设计者从单一的独立式的个体建筑中解脱出来,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天地中形成丰富的建筑类型。

建筑设计要在城市结构中积极构成新景观,完善城市空间的整体关系。建筑的体型一方面综合反映了内部空间,同时还常常成为街道、广场或一个区域的构图要素。因此建筑的形体设计要经历由内到外和由外到内的双向构思过程。建筑的形体环境是由它的组成要素以一定的关系组合而成,城市空间环境要呈现多样统一的形态,首先取决于要素本身,其次在于关系的规律性变化。空间秩序由连续性和闭合性构成基本特征。建筑应选择合适的形态完善城市空间的整体关系,把城市的历史脉络和组织结构纳人设计思考的范畴。

2、体现界面的城市职能

建筑设计应运用各种联系手段与环境进行对话,有机地置人城市机体之中,构成连续的城市景观,在保持原有的城市结构与质地的前提下,进行具有时代感的创造,这样才能使新建筑自然地扎根于环境,与周围建筑一道,维护发展城市中固有的秩序。所谓“对话”,就是运用共同的建筑语言,而且是人们可能理解的建筑语言,造成视觉和心理上的连续感,从而实现新建筑与基地环境的协调统一。要造成一种颇具说服力的视觉联系必然要借用某些形式及母题,由小尺度的细部和装饰来产生连续的视觉组织。当然,形式与母题的借用与照搬是两个概念,传统自身不能成为创造文化的动力,为了把传统引向创造就必须具备某些叛逆的精神,至少要破坏其在形式化方面固步自封的阻力,以保证空间的秩序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城市空间的渗透与延续

对城市空间的把握反映了建筑师创作水平的高低,体量与空间确立的明晰性与活力决定了任何文化发展时期建筑作品卓越的程度。无论是城市还是建筑都是空间的艺术,所谓城市空间直观地说就是城市内各建筑物之间所有地空间形式,这种空间的高低层次几何地联系在一起,让人们自觉地领悟它的存在。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是隔而不断的,建筑立面是建筑自身的外壳和表皮,但又是城市空间的内壁,因此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环境是一个连续体,当代很多都市建筑通过底层的部分架空加强了与城市的对话,为自身建立了良好的公共关系与公众形象,有的甚至将建筑体量的一部分挖空,把外部空间的秩序有意识的渗透到建筑内部,也就是将建筑纳人到城市外部的空间组织中,以求得内外空间连续性的一体化。

4、保护和加强城市的历史文化特性

建筑师们只能从基地的传统文化中抽象的寻找灵感,来设计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建筑形象是否与传统有关联并非建筑师自我宜言的结果,而是来自人们感觉中的自然评价,建筑中传统要素是时间与顺其自然的表现,不是重复性的复制, 因此, 对人文环境的延续是一个消化与吸收的过程,这个包含创作的过程只能在建筑的精神意义中引申出来,事实上,建筑与环境的联系拥有很广的想象空间,成功的建筑师往往能够把握各地独有的特色进行建筑创作。

总之,使得建筑与城市同步发展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创造优美的单体建筑与使之融于城市肌理并不矛盾,都市建筑应该是建筑师们努力的方向,都市设计应成为建筑师的必有修养,所谓都市的建筑就是强调建筑与其外部空间的密切关系,那些只存在于城市中,丝毫不考虑城市空间的建筑,不能算是合格的建筑物,只能称为按照自己主张而建成的建筑物,而都市的建筑不仅要与城市规划相吻合,同时,还为城市空间的秩序化创造了条件,建筑应跳出自我封闭的圈子,走到城市当中,它是城市大系统中的小系统,它不仅有自己的内部职能,作为构成城市整体的一部分,它还具有更高的职能,即实现城市整体秩序的最优化,这是建筑的城市职能。

5、城市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方向

5.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方向

最近几年,很多的建筑大师又重新界定和扩大了许多原有的关于建筑的概念,提出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于在满足当代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同时,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也不能构成潜在的发展隐患以及危害。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不应该仅仅使建筑师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更应该让建筑师们感到新趋势下当代建筑设计师的责任和创作的冲动。可持续发展作为时代的主旋律,促使我国的建筑设计有了重大的发展,人居环境的研究成了一门科学。建筑城市和园林成其主导学科,建造符合时代气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已成为当代建筑设计师必须履行的的历史使命。

5.2 坚持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方向

建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人类服务,建筑大师的设计就是创造出能满足人对生理、心理、现实以及未来的需求,与此同时还应该具有健康特质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方向是建筑设计师必须遵循的一个设计原则。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居住空间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建筑设计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人对建筑需求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创造出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建筑。通俗的说,建筑不仅仅要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还要使建筑的各功能都得以正常的发挥,提高建筑的使用率。

5.3 坚持把绿色环保的人居环境作为建筑设计的重点

未来的世纪我国城市建筑必将朝着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科学整体协调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现如今,我国的大中城市所存留的林木越来越少,城市的楼房建筑与人口日益密集以及工业与交通集聚扩充而引发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等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与此同时,不少城市由于周边的林草植被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造成了大范围的水土流失、水源枯竭、风沙危害等恶化的生态环境,影响城市整体协调发展。再者,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居民的健康与生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当下,我国各级城市空气质量相对环境标准比较,仍处在较严重的污染水平,二氧化硫的排放仍在上升阶段,很多城市的二氧化氮的浓度已经严重超出正常的标准;我国有许多的城市由于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严重缺水;很多城市的居民在超出正常标准的噪声环境工作或生活,他们的工作、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影响。环境污染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给城市居民带来巨大的危害,使得广大居民迫切要求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从而以改善生活与工作的环境为目的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设计区域的自然条件,与城市的自然地貌特征和原有的植被、水体、花卉等有机的相结合,本着保护和恢复原始生态的原则,按照体现不同城市特点的要求,尽可能的协调绿地,水体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以大型公园,植物园为面以小型的街心绿地为点以建筑物之间的通道为线对建筑与环境进行紧密的结合体现出现代城市的建筑特征。总之,我们完全能够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创造法则的前提下,借助于设计师的生态观念,高超的科学技术和结构手段,进行加工和改造,建造出具有生态美学标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适宜的居住空间。

城市设计发展范文5

【关键词】设计师;生产力;设计

一、设计师的发展历史

有观点认为原始社会制造工具的人便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设计师。人出现了,要生存就必须进行劳动,人创造了劳动,劳动使人不断进步,让生活变得美好。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讲,劳动就是最早的设计,进行劳动中的人就是最早的设计师。

现代工业革命以后专业设计师出现,工业革命大大地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联系的基本媒介就是物美价廉的商品。物美价廉的商品传播到世界各地,当地的人们纷纷效仿,对生厂里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对设计师能力的不断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世界各地设计师的整体水平是在不断前进发展的。

二、历史发展对设计产生的影响

(一)封建社会师徒观念的形成

1.中国古代尊师重教。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的剥削制度,等级制度森严。手工匠人即便为皇家服务,但是地位还是比较低下,这时的工匠是从民间的农民阶级中分离出来的,他们成了流动的行业群体,从此他们抛弃赖以为生的土地,远离家园,流浪四方,了解了四面八方的生活习惯,靠着一身技艺谋求生存,所以说在这桎梏的时期里,艺术在有限的空间里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织匠的祖师黄道婆,木匠的祖师鲁班,被众人所知,广泛流传,这是有原因的,中国古代的工匠发展到一定时期,形成了师徒传承的形式,这就形成了一定范围内比较固定的行业组织,发展到后来各行业都会在传统日期举行仪式,来供奉、膜拜他们的祖先,师傅。后来中国古代民间,匠师们对内论尊卑、讲诚信;对外论交情、讲义气,这就形成了行业。众所周知形成了行业对于现代文明来说我们又前进了一步。就是因为各行业的工匠组织均有自己的行业规矩,行业间互惠往来,关系密切,这就使中国古代工匠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设计文化。在近现代以前,中国的手工业一直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2.对西方先进文化的排斥。由于17、18世纪以前的中国有着比其他国家先进的生产力,使得欧洲迅速刮起了一场中国风。当时英国国内正进行工业革命,殖民者到处寻找殖民地,文化界也是怀着一种激进的态度面对历史,这时的中国盲目自大,看不起外国文化。17世纪以来,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开始大量进入欧洲,成为上流社会显示财富的奢侈品。中国瓷器一直受到欧洲众多王侯的珍爱,被视为“东方的魔玻璃”,通常只有在王宫和贵族的客厅里才能看到。中国的上等丝绸也受到欧洲消费者的极大欢迎,由于当时欧洲生产的丝绸质量还比不上中国,所以他们往往绘上中国式图案并注明“中国制造”,冒充中国丝绸进行出售。此外,来自中国的漆器、墙纸、扇子乃至轿子等都一度进入欧洲上流社会的生活。在追逐各种中国器物的过程中,欧洲社会迅速形成了一种时尚,包括举行中国式宴会、观看中国皮影戏、养中国金鱼等,都成为高雅品位的象征。这种时尚最典型地体现在中国式园林与建筑在欧洲的盛行。1670年,一向以奢华著称的路易十四,下令在凡尔赛为自己的一位宠妃建造了一座“中国宫”。一时间,欧洲出现了许多中国风格的代表性建筑。反观此时的中国,以皇权贵族为首的统治政府却在大肆打压知识分子、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朝野充斥着虚假之词,欧洲主张殖民主义,建立积极先进的工业化世界,而中国却主张对外妥协,固守自己的农耕的封建的社会生活。自此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工业强国的现代设计业发展迅速,而中国在此期间因为贫穷落后,生产力到不到发展,被这些国家剥削、压迫或者缺乏交流,或者整体交流过多而盲目崇拜,因而跳过了这一波设计发展潮流。而欧洲设计主要从二战后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兴起,得到了支持和发展。

(二)国家进步带动设计发展

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已不大受重视,一方面人们的物质生活没有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是缺乏对世界的了解。改革开放,中国艺术跟市场结合,国家开始建立高等学府,由于综合国力的提高,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学校等级,门类的划分更成为重中之重,我们当代大学生有了众多优越选择,对于设计来说,国家不仅创办了美院,更在众多高校中开办艺术专业,发展到今天,艺术专业甚至独立出来,成为了系、院等。

零八奥运期间中国的设计最高学府美院承担一些国家重大项目服务。国际奥委会也对这些设计评价很高,他们非常赞赏的一点是,其它国家的这类设计都是由著名的、成熟的设计公司完成的,这些公司的主力设计师大都是40、50岁的经验丰富的成年人,而中国的这部分设计师很多都是年龄特别轻的美院在校生, 这是与以往历届奥运会非常不同的地方。国际奥委会表示没想到中国的美术学院能做得那么好。而且中国学生设计的机场线地铁站也被誉为世界上设计最有艺术性的地铁站。这些项目的操作让中央美院的设计能力受到广泛好评,中央美院奥运设计团队就被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经济发展对设计师成长的影响

(一)经济发展影响设计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设计文化也在这场变革的冲击和挑战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而使设计理念及手法等发生了转变,同时也扩大了设计文化的内涵。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现代设计的范畴也变得十分的广泛,它涉及到了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现代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景观园林设计等等;还包括了平面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广告策划设计、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以及摄影、影视制作等等。现今设计的专业分类越来越细致,又不断的派生出许多新的设计学科和门类,如:城市家具设计、产品设计、首饰加工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等等,随着时间发展和人类社会需求的增长,还会不断有新的设计行业继续涌出。

(二)探索未来设计师的发展

社会发展对设计发展的意义不可估量,也许对设计、设计师的发展和成长会有消极的影响,但是它的推动作用是不容小视。随着现代社会的变革,现代艺术设计的格局和思想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新的思维模式的基本构架。设计观念的更新、思维模式的转变以及网络新技术的应用等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简单的说来,就是物质世界决定意识形态,其实质就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走向决定人们思想,因此才有了艺术世界的进步、设计的进步、设计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陈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68-72.

[2]张丹妮.工业革命之后的设计艺术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80-86.

[3]红林.300年前欧洲人的中国时尚[J].文史博览,2011(8)10-12.

[4]张丹妮.工业革命之后的设计艺术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80-86.

[5]李强.区域矛盾&设计&传统文化[J].美术报,2012(8)19-23.

[6]程延文,张莉,朱成利,等.大学生的价值观及其导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2):67-85.

城市设计发展范文6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燃气;设计;规划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各地政府对能源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燃气正逐步成为我国城市的主要能源之一。做好城市燃气规划设计工作对于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生产力以及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城市燃气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前提

1、前期科学调研的重要性

前期科学调研即可行性研究,对于城市燃气规划而言,可行性研究就是对所预期的工程项目从有关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综合论证,为拟建项目提供科学依据,保证所建项目在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与其他建设配合得益,以实现最佳的组合效果。可行性研究要科学细致,其结果要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这样不但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避免由于考虑不周而出现重大方案变动或返工的情况,保证工程建设的可靠性,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项目建成投产后能够达到预期的经济效果。

2、安全第一

燃气作为一种新型资源,越来越得到用户的欢迎和认可,未来前景广泛,经济效益显著。但是由于燃气本身易燃、易爆、有毒等的物理性质,安全问题不能不引起注意和重视。在城市燃气规划的前期调研中,安全问题是主要组成部分,在后期建设及运行阶段,安全问题也必须一直予以强调,一旦燃气发生泄漏,极易发生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无论是管道燃气还是瓶装燃气,其危害都不可小觑。

(1)确保设计科学

在编制城市燃气规划时,气源、运输、储存及对市场的投放设计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监察机制。

(2)确保工程质量

燃气规划固然要科学,但是严格遵守施工程序、检验标准,建设高质量的燃气工程才是确保安全的基础。如果工程质量不过关,就容易造成供气管道事故,直接威胁到广大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议采取对全部工程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从勘探、设计到施工管理直至竣工验收,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3)确保安全运行

确保安全运行,关键在于加强对从业人员和各类用户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一是以员工为主体,加强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二是配合城市宣传,燃气企业应加强对安全用气的宣传,使燃气用户既能正确使用燃气,又能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能及时发现险情并能迅速报警,从而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我国城市燃气事故很多是由于从业人员和用户的安全意识及安全知识的匮乏造成的,多数惨剧是可以在人的行为上予以杜绝的。

二、城市燃气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不断采取有力措施重视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燃气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基本品,其规划设计能力不断提高,对社会发展贡献了显著成绩,但随着时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原有的规划设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一定不便。

1、输配管网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需要城市燃气的发展水平也较高,在当前社会发展时期,需要引入一定的竞争对手,使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发挥。而当前我国城市燃气市场由几家企业独立经营,燃气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各自为政、各成系统,难以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统一调度管理,这给生产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发展。在这种发展情况下,一旦有公司退出,就会造成地下管网的规划状况不明朗,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类矛盾与问题,使得一些资源难以得到合理配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天然气利用不足

通过对城市燃料供给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煤炭在一次性消费能源中仍旧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而过度依赖自然资源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规划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我国天然气占一次性能源比例过低,天然气资源没有得到高效合理的应用,能源结构调整的难度加大。同时,天然气资源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导致其市场开发和应用较为困难,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3、气源

随着我国天然气输气管网的不断建设,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天然气的依赖程度将会不断增加,天然气将在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高,天然气的规划设计对于城市经济建设以及城市发展的意义将是非常重大的。在天然气用户不断扩张的前提下,如果对气源的操作和使用不便,就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问题。

三、做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好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1、规划原则

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根据能源资源和能源政策,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优先发展利用天然气,以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优先发展居民用气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工业用户。燃气管网统一规划,分期分步实施。

2、气源规划

随着政府大力推进天然气进程,天然气将替代液化气成为该市的主要气源,近期的燃气规划确定该市燃气发展方向为近期维持瓶装液化气以发展天然气为主,同时继续做好天然气输配设施的建设。中期远期以天然气为主要气源,采用分片分区启动逐步联网各燃气管网,逐步并形成统一的天然气管网。

3、管道及管件选材

在城市燃气设计中,城市燃气的管道和管件的选材很重要。燃气输配系统中管材、管件及设备的选择和制造非常关键。尽量选择成熟工艺和材料,如工艺需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要考虑新材料是否满足目前制管制造条件,需要对新型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工况环境的适应性作大量的模拟试验和深入研究,新材料的运用和新工艺的设计需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来审查和分析,以对其有正确的评价和定位。

4、提高天然气利用的效率

在天然气的利用过程中,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天然气的利用效率。要不断的加强天然气使用情况的监测能力,定期或不定期对天然气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维护,使他们能够得到充分的燃烧。此外,要定期对燃气管网进行检测,防止出现汇漏情况,提高燃气的使用效率。

5、提高管网设计的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根本的目的是保证系统的平稳运行,避免事故和损失。城市燃气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单纯的输配管网到具有调压,调峰功能的站场,燃气的易燃易爆和有毒,决定了其风险无处不在。尽管各种相关规范中对安全系数已有规定。但要把握一个合理的安全系数并不容易。系数过大投资增加太多,系数过小潜在风险增大。对于管道系统,增加额外的管壁厚厚度来提供防腐的保护及预防外部伤害的防护;对于场站系统,增加备用装置及可靠的防护方案来保证其稳定运行。无论是管线还是场站的泄漏或爆炸,都对生命财产及环境污染具有重大危害。因此城市燃气设计中应提高管网设计的安全系数,给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生存环境。

四、结束语

天然气是一种高热值低污染的优质能源,具有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燃气规划确定天然气为主要气源将对降低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燃气供应是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燃气规划,合理地确定指标,对于指导行业的发展。控制投资规模。合理配置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规划的制定,为城市经济、燃气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