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逻辑思维的评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于逻辑思维的评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于逻辑思维的评价

对于逻辑思维的评价范文1

一、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不同点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是不同的图示,因为它们不仅理论基础有差别,而且在组成要素上也有不同,甚至在对于使用者的培养能力方面也有不同的侧重。

1.理论基础的区别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共有的理论基础是意义学习和建构主义,但是两者其余的理论基础差异较大。概念图是一种表现概念之间关系的图,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裴新宁指出:概念图的基础是承认知识的本质是概念和命题。概念图是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连线即命题将知识可视化了,其将人脑中的对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连线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帮助使用者清晰地明确不同概念间的联系。概念图是基于人脑的思维逻辑建构的图示,而思维导图则不同,思维导图很重要的一个理论基础是脑科学中的左右脑分工理论。人的左右大脑半球在功能分工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左脑主要负责逻辑思维,右脑主要负责形象思维。思维导图依据这一理论,通过文字与图像,逻辑与颜色等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了整个大脑的活动,使得学习者在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时候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极大挖掘学习者记忆、创造、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2.组成要素的区别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在组成要素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导图有图像与色彩,而概念图没有。根据美国心理学家Mayer对于多媒体学习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使用思维导图的学习也归入多媒体学习的范畴。陈铮指出,多媒体信息的呈现方式对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的效果有显著的主效应,最良好的信息呈现方式为在时间和空间上接近的文本加动画。思维导图的形式就恰好是这种文本加图像的形式,可见思维导图的信息呈现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

3.评价标准的区别

概念图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一种严谨的,有明确标准的图示,所以概念图的评价标准是一定的,是有明确的指标的,相同内容的概念图形式可以不同,但是逻辑顺序不能错。而思维导图不光可以表示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还可以表示制作者的思维过程,每个学习者的大脑都是不同的,思维方式都是有差异的,所以思维导图的评价不能只注重逻辑的关系,有些节点之间只是一种联想的关系,没有逻辑的关系,这时就需要评价者对于每张思维导图都单独评价,评价制作者的思维过程是否合理。

4.培养能力的区别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概念图培养的是学生左脑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左脑逻辑思维的同时还兼顾了右脑的形象思维。

二、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辨析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如何准确运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从教学内容方面选择种类

概念图表示的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较为清晰,所以适合用于较抽象、概念多且逻辑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思维导图由于包括了图像且表示的是一种学习者的思维过程,适合用于能与图像联系的,知识点零散的,较少有从属关系的教学内容。如细胞内细胞器内容的教学,由于这节内容包含的细胞器较多,且细胞器之间没有从属关系,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适合用思维导图来教学。以“细胞器”这一大概念为中心概念,向四周发散出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表示这些都属于细胞器这一大概念同时细胞器之间又是平等的,由所有细胞器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细胞器共同完成了细胞内众多的化学反应。同时,由于细胞器这节内容还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可在思维导图中相应细胞器的旁边画上细胞器的简图,将文字描述的该细胞器的特征用图形表示出来。而如果用概念图来表示这节的内容。细胞器的功能、结构特点等不方便都在一张概念图中表达出来,否则图中文字过多不利于学生的记忆,而不在图上表达则有许多内容遗漏,无法全面覆盖教学的内容,并且由于大部分概念之间是并列的关系,概念图要素之一的箭头无法加入,所以制作的概念图是不正确的。可见,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应用应该是严格区分的,某些内容用概念图表述逻辑较为清晰,用思维导图则无法体现逻辑感,某些内容用思维导图表述能很好地体现整体,而用概念图则很难构图甚至无法构图。

2.从制作过程明确组成要素

在教师运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许多教师两图运用的不准确主要就体现在组成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要素缺少或混用添加,如在概念图的制作过程中概念没有框起、概念之间缺少必要的逻辑连接词、在概念图的制作中加入色彩这一思维导图的要素,在思维导图的制作时,没有图案或加入箭头等。所以教师在使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时,应当先明确此图中需要用到哪些要素,这些要素是否是这种图示的,在制作完成之后也要确认没有遗漏或用错的要素。

3.从评价阶段严格区分两图

在评价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时要严格区分。因为概念图表达的是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的严谨的,是不能颠倒的,所以概念图的评价是有一个“标准答案”的。而思维导图用的是发散思维的方式构图的,想到什么就画到图中,它表达的是绘图者的整个的思维过程,是思维的前后顺序。教师在评价时,对于概念图关注的应该是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无颠倒、错误,对于思维导图,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过程都是不一样的,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不能用同一的标准评价思维导图,而应该顺着绘图者的思路进行思考,判断其思维的合理性。

对于逻辑思维的评价范文2

在高中话题作文的教学指导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在平时写作中反应出来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训练,无论是写作主题理解的不深入,文本的组织设计不合理,还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上的局限性,这些问题在学生间非常常见,也是让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障碍。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高中 话题作文 指导 策略

话题作文是高中作文训练中一个一直以来的主流,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较强,学生可以有充裕的发挥空间,这样的训练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表达机会。在高中话题作文的教学指导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在平时写作中反应出来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训练,无论是写作主题理解的不深入,文本的组织设计不合理,还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上的局限性,这些问题在学生间非常常见,也是让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障碍。

一、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注入情感

从学生平时的习作中我感觉到,大家对于话题作文在写作时普遍缺乏真挚情感的表达,不少学生即使是写记叙文或者散文这些需要情感作为支撑的文体,文本的语言表达或者情感流露上仍然十分淡薄,在文章中融入情感几乎成为了学生写作时的一种障碍。话题作文想要触动人,让人阅读起来感兴趣,其中包含情感是一个重要前提。结合学生在文章中情感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要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首先,可以丰富学生的自主阅读,让学生多接触那些优质习作,或者是对于课本中一些经典篇目进行深入研读,这会让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与触动,会更好的积累总结文本中情感表达的方法技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开一些专题化训练,比如,确立一个相应的写作话题,让学生构建自己的写作思路,其间着重谈谈自己在这篇文章的写作中会如何表达情感。这样的训练过程有更强的针对性,会让学生意识到在文章中融入情感的重要性。

例如,一次专门针对作文中真情实感的作文课中,我选取了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话题,让学生进行构思,然后我读了几篇文章,其中有的文章写得很朴实却能打动听者,另外几篇文章辞藻华丽却没有中心、没有感情,我读完之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学生都纷纷表示融入真实情感的文章更好。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我想让学生自己发现文章中的真情实感是多么重要,并且透过这几篇文本的学习比较归纳出一些在文章中真实的表达情感的方式。这样的专题训练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引发了学生对于话题作文中情感表达的认知,也让学生能够习得一些好的在文章中融入情感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多进行这样的教学强化,学生写作中情感空洞的问题会慢慢得到改善,大家对于话题作文的驾驭能力也会更强。

二、结合不同文体进行分类训练

话题作文开放程度较高,对于学生写作思路、写作方法或者文本的构思都没有太大局限,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多样化选择。这种选择首先可以体现在文体的确立上。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一些自己擅长或者不擅长的文体,学生对于不同文体的驾驭能力也会不一样。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可以结合不同文本的写作过程进行分类化训练。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状况,了解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水平,然后结合学生具体的问题给予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指导。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对于每一个特定文体的写作手法、组织架构方式等有更充分的掌握。这样学生才能够对于这类文体有更好的应用,写出更多质量更优的文章。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长来进行文体确立,如果学生逻辑思维较强,就可以多写一些议论文;如果学生叙事能力较强可以多写一些记叙文;如果学生喜欢诗词,语言凝聚力较强,可以写一些散文。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并加以练习,定会有所突破。但是切忌只会一种文体,有的话题有适合的文体,学生不可以只具备一种能力,其他文体特点也要熟练掌握。学生能够对于各类不同文体的写作手法有基本认识,这会让学生面对各类话题都有较大的发挥空间,能够应对各类不同的写作要求。

三、注重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对于话题作文而言,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这是将具体问题阐述清楚,更深入的进行观点论述,更好的表达文章的思想主旨的前提。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时思路要清晰,推理过程要合理,要找到有效的问题剖析的切入点。教师可以首先结合学生平时作文中的一些典型问题引导大家展开思考,这些问题学生未必会留意,甚至未必会意识到问题所在,这就是真正可怕的地方。教师要更正学生一些观念上的误区,尤其是学生逻辑思维过程中的偏差。这样学生在独立作文时对于问题的论述中逻辑思维才会更加严密。

学生的习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逻辑思维不严密的地方,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一些典型问题作为教学范例,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例如,一个学生之前的作文中这样写道:“牛顿是勤奋的,牛顿成功了;居里夫人是勤奋的,居里夫人成功了;马克思是勤奋的,马克思也成功了;所以,勤奋就能成功。”这种过于简单且完全经不起推敲的逻辑经常会在学生文章中出现,逻辑思维能力上的单薄会让学生的习作看上去十分无知,激不起人的阅读兴趣。我对这个学生进行了重点训练,每次有时间都会给他几篇逻辑性较强的文章,并和他一起分析文章的语言与思维,和他一同探讨文章中论述的问题。在过程中我会有意识的和他进行思维上的切磋,给他提供一些思考问题不一样的思路和切入点。这位学生现在有了很大进步,看问题不再过于简单化,并且慢慢懂得站在更高的用娣治鲇肜斫饩咛逦侍饣蛘呤挛铮现在他的议论文写得很有深度,说理分析也很独到,可见逻辑思维与创新意识是可以逐渐培养的。

【参考文献】

【1】高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的初步探析与构建【D】. 孔祥丽.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多元智能理论与高中作文教学研究【D】. 王静.陕西师范大学, 2012

对于逻辑思维的评价范文3

1.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由于“结构的重要性”,必须要求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材。目前,在物理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对现行物理教材进行一番加工改造,突出结构,强调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1.1建立高中物理的整体的知识和逻辑的结构和系统

同时建立各部分(力学、热学和分子物理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的子结构和子系统;以及各章、节的结构。并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适应。

1.2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大家都知道,随着实验研究对象远离人们直观经验的领域,特别是现代物理学实验的发展,使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实验与观察依赖于理论,实验所获得的认识实际上受制于仪器和实验设计中所包含的假设,是不可能摆脱理性思维的指导的。尤其是高中物理。由于实验设备的限制,学生又没有误差理论的系统知识,往往对于实验原理、实验得到的数值(哪怕是不准的)都抱着轻视的态度,而集注意力于操作上,这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是不利的。为此,高中物理实验的重点,应放在实验的设计思想,仪器的原理以及在中学仪器条件下对实验数据的认识和处理上,而不应仅仅停留在操作和观察上。

1.3有意识的多加指导和训练

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是概念的形成和问题的解决。概念不仅是学科结构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框架”的“交结点”,而且是思维的“细胞”。而问题的解决,即应用,正是结构中各部分之间联系的建立以及结构的发展所必需经过的阶段。这也就是思维的过程。统计表明,仅就中学生而言,掌握归纳推理的水平略优于掌握演绎推理的水平。实践中,我们也常常发现就多数学生而言,从自然现象和实验归纳出概念和规律,学生掌握较好,而运用概念和规律去解决问题则困难较大。这是由于演绎推理较之归纳推理可以通过更多种形式来表现,掌握起来也复杂些,因此,就需要有意识的多加指导和训练。按照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编写例题和习题,并加以适合的配量。这与“题海战术”是有本质区别的。当前,好的例题和习题(指符合我们这种要求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1.4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大家知道,从物理学发展史来看,“结构”是随着物理思想和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化而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适当地、完整地围绕某一部分物理知识(如力学)介绍这种发展,较之分散地介绍某一部分历史事实,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 面对大多数学生进行课堂教学

一是从有利于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出发,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方向性,应该让学生知道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思维的形式和方法,以调动其自觉、主动性。只有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来进行思维,才能使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理、论证得法,具有抽象逻辑性,培养出深刻性的思维品质。这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二是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的实质就是前述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习的类型主要是“意义学习”,即在良好的教学条件下,学生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发展了智力,提高了能力。其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建立了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这是最有价值的学习。学习进行的方式主要是“接受学习”,即要学习的全部内容都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献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加以“内化”(即与原有知识有机结合),大量的知识和材料都要靠此获得。三是因材施教,开展课外活动,培养一些优秀学生。便他们不受思维定式的约束。大力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强调直觉思维是爱因斯坦科学观的一个重要特征。他说:“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得到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以对经验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探索就得用直觉思维:整体的、跳跃的、猜测的,以知识结构为根据的直接而迅速的认识。同时,我们对于学习物理有困难的学生,则应加强课外辅导,消除他们心理上,思维上的障碍,以适应面对大多数学生进行的课堂教学。

3.教学过程的控制和评价

3.1教学过程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因此也是可以量化的

现代系统科学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式”理论,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人的短时记忆的最小单位定为“组块”,多大是一个组块,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个数字、字、词、符号、成语、短语等都可以是一个组块。它的存贮时间需要0.5秒,而转化为长时记忆至少需8秒。掌握物理学科,首先要懂得物理语言,大脑中要有一套物理符号系统。即在长时记忆中要存贮一定数量的组块(信息)。仅有组块还不够,还必须把组块组成若干程序,形成产生式系统。一个产生式包括两部分:条件和动作。一定条件做出一定动作就是一个产生式。如:一个公式,一个定理就是一个产生式。组块必须按产生式组合才有意义,二者不可截然分开。普通教科书一章所传授的知识约有十几个产生式。掌握一间课程等于掌握几百个产生式。而获得物理学科那样的专业能力,就得掌握几千或几万个产生式。从时间上讲,一天学习5小时,1小时可以学习4―20组块,1个产生式。这就是相当于一课时的信息量。依此类推。如果能仔细地将高中物理教材中必须掌握的组块和产生式统计出来,实行控制是有可能的。

3.2教学方法

对于逻辑思维的评价范文4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抽象逻辑思维

教学必须为“四化”建设的需要服务,在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智力?高中物理都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主要应培养什么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是需要也是可能的。

首先,高中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每个人都需要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更需要的是抽象逻辑思维。同时,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就是当前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另外,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从初二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是必需的。

其次,从生理上看学生在16岁时已能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心理上,从初二开始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

广大教师的实践也证明:凡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因此,高中物理教改也应把提高学生担负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

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作为中学生,其主导活动是学习。而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学生知识的领会和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维发展的“量变”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智力或思维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发展,则是心理发展的“质变”。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创造条件促进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它必须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技能为中间环节。而智力、思维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的。没有这个“中介”,智力、思维是无法得到发展的。但是教师教学的着重点应是通过运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给予他们方法,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练习,促进他们的思维或智力尽快地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这也就是学生思维结构的“质变”过程或称“内化”过程。

具体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这个问题上,我国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好途径”的观点,并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智力是存在层次的,它是由人的思维的个性差异确定的,这种差异体现为个体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五方面。它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因而由此可确定思维能力的差异;思维品质的客观指标是容易确定的,使定量研究成为可能;研究思维品质的发展与培养,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病,并对之实施改革;思维品质的发展水平是智力正常、超常或低常的标志。其中思维的深刻性,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

对于逻辑思维的评价范文5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面临巨大挑战,以往教学活动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方法及重技能轻能力等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本文针对《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及社会需求,力求营运霍尔三维结构理论构建《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活动,提升《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三维一体;成本会计;教学活动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成本的考核与分析日渐重视,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成本会计专业理论水平,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成本实践应用能力,还要求学生具有极强的再学习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及时准确处理新问题的能力等。为此,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面临巨大挑战,以往教学活动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方法及重技能轻能力等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本文针对《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及社会需求,力求营运霍尔三维结构理论构建《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活动,提升《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

一、霍尔三维结构的内涵及霍尔三维结构教学活动概述

霍尔三维结构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D•Hall)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它的出现为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因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霍尔三维结构是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七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同时还考虑了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就形成了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霍尔三维教学活动的构建,其思路是依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践行高职教育的先进理念,深入分析《成本会计》课程特点,结合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应用霍尔三维结构思想、系统思维等,构建“三维一体”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活动,以不断提高《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二、构建霍尔三维结构教学活动的必要性

(一)践行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教育,是指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学生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教学思想和实践模式。

(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一技之长,具有岗位适应能力,实现顺利就业,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潜在的发展后劲,成就自己的事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面对日趋复杂的经济环境,直面激烈的人才竞争格局,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当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重视逻辑思维培养,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发展,要求技术与职业教育必须为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提高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需要

首先,成本会计课程公式繁多,多数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公式的涵义,只是机械地死记硬背,导致各种公式、方法混计乱用,不得要领。成本计算涉及各类错综复杂的表格,各类表格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学生缺乏数学、逻辑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很难对众多的表格进行融会贯通。其次,成本会计的教学缺乏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和生产工艺流程等,难以形成直观的认识,从而导致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影响学习效果。最后,成本会计课程特点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现成知识的传授,传授知识重于传授方法,导致教学的内容体系相互割裂,孤立地呈现知识信息,极大地影响了《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霍尔三维结构教学活动的内容

(一)构建三维一体教学目标体系

依据系统思维理论,将成本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分解为理论知识目标、实践技能目标、综合职业素养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目标体系,实现课堂组织教学的精细化,化解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瓶颈,提升教学效果,完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例如,在传授成本会计理论或实践实训时,将每次教学任务的教学目标,细化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职业素养培养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具体又可以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对应理论、实践、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三维一体教学目标体系,需要教师深入分析细化每个知识点,依据社会需求、岗位需求、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确立三维教学目标,实现立体化的系统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二)构建“三维一体”实践实训体系

作为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技能性课程,成本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在学生具有扎实的成本专业理论知识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更需要重视实践教学形式与手段在成本会计课堂内外的合理使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精神,为学生走向职场做好准备。为此,设计三维一体的成本会计实践实训体系,具体包括成本会计的单项实训环节(如材料费用核算实训)、项目实训环节(品种法成本计算实训)、综合实训环节(成本计算及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通过构建三维一体的实践实训体系,实现成本会计实践实训环节的不断循环周转,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实训能力,完善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三)构建“三维一体”教学评价体系

对于逻辑思维的评价范文6

关键词:延迟评价;思维能力;独立思考一、独立自学,发展思维能力

自学的含义很广泛,它可以表示成人依靠自己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在没有接受专业指导和教育的前提下独立掌握某种技能。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相当必要。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循序渐进地制订学习计划,传授自学的学习的方法。由于小学生在理解能力上还处于浅显阶段,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知识点进行传授。要达到使学生既能听懂、牢记,又能尽快实用的效果。另外小学教师还必须明白,要注重方法的使用,不能一味地将一些空洞的知识,必须结合知识点进行方法的指导。通过指导,学生自发地通过看书、思考、议论、质疑和操作达到了依靠自己掌握知识,有效发展思维和独立自学的目的。

二、创设机会,提高思维能力

根据“创设情景引疑,积极感知尝试,诱导形成认识”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鼓励和引导小学生敢于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质疑,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展开对问题的探索。小学生探索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的完善与巩固的过程。所以说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就要增加创设成功的机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思维,在开放的环境下去思索和解决问题。这样还无意识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题意识。

三、延迟评价,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基本知识的传授,更要让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在教学过程我们要有效地运用延迟评价原则。所谓的延迟评价就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与答案不急于给予评价,而是把时间向后推移,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引导他们去发现与探索。通过提问我们把教师讲解的难点逐步变成了学生自己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我纠偏的好习惯。

四、设疑解难,引导学生思维

要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正确地运用问题材料,就必须要考虑设置问题的准确性、具体性、趣味性、启发性,还要问题设置问题的难度、密度。教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和指导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思维的方法。逻辑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活跃的状态。比如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从中涉及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所以说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刻领会教材的重点,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年龄状况提出适合他们的并有一定思考性的问题来有效地激活小学生的思维,在正确的思维方式为引导下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五、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对“角”这一章进行讲解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角的概念,要先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观察,比如学生的三角板、五角星、书本的角等等物体进行认识。然后教师进行实物的演练,把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并旋转其中的一角。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利用运动的观点来认识角的定义。并在此为平角、周角等概念的引出做好准备,在这样的说理训练过程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升。它既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扩展了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思维能力。

六、总结归纳,培养思维能力

通常而言,在课堂上讲完新知识以后,学生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归纳与小结。自己的归纳与综合,对于学生自己掌握知识、发挥主体作用、认识概念属性和反映数学原理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小学数学“口算乘法”的过程中,要先引导学生进行口算再把答案填好,接着教师在进行必要的启发式提问。请对下列习题1、2的左右两边进行观察。

习题1:100×4=400 4×100=400

100×12=1200 12×100=1200

习题2:7×200=1400 12×300=3600

用整百数进行相乘的口算,仔细观察会在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综合和概括发现了其中的规律那就是,用整百数进行相乘的口算,乘数或者被乘数有几个0,那么在积得末尾就会有几个0。这样无疑使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总的来说,想要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并灵活地掌握好数学知识,关键在于学习方法的科学传授,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真正的、深层次的提高,才能达到小学生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田万海.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