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技能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诊急救技能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诊急救技能培训

急诊急救技能培训范文1

关键词: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重地,急诊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急诊患者病情急、变化快,病情重且复杂,如心脏骤停、心肌梗塞、急性呼吸衰竭、脑疝等患者的生命危在旦夕;急诊科护士还承担院前急救任务。这就要求急诊科护士具备较高的素质,应急能力强、敏捷的思维、健康的体魄和过硬操作技能。低年资护士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心里素质差,导致在工作中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失误,不能与患者有效沟通,特别是抢救危重患者时,显得不自信,心理紧张,无从下手,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因此,加强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工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 培训对象

急诊科5年以下的注册护士。

2 培训方式

2.1成立培训小组 由急诊科护士长任组长,下设1名专业组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培训计划,拟定培训方案,由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主管护师、高年资护师5名和急诊主治医师1名担任培训老师,培训小组负责培训前后考核,培训期间督促检查培训计划落实情况。

2.2培训方法 利用晨会、交接班、业务查房、业务学习等时机对护士进行提问,提高理论知识,将急救技能融合于业务学习、查房和考核中,培训护士的应急能力,提高护士急救技能灵活应用[1]。

3 培训内容

3.1理论培训 包括集中讲座培训和临床工作中的培训。内容包括每周定时学习,内容包括心肺脑复苏、急救药品的使用及管理、急救护理记录、洗胃法、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学习《急救护理学》[2]和《急危重症护理学》[3]抢救预案和程序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情景模拟、提问式学习等;每次学习低年资护士必须参加,不得缺席,让低年资护士带着问题学习,仔细查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2急救护理思维(综合能力)的培养

3.2.1心理素质培养 急诊科的患者病情复杂、危重,这要求护士要沉着、冷静、随机应变,还具有强韧的耐受力和较好的自控力,不能把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哪怕患者辱骂自己都应忍让、宽容和理解患者,不与患者争吵,可采取冷处理[4]。

3.2.2对患者病情的判断思维 护士要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需要立即采取的措施,从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等情况,并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致死性与非致死性,从重到轻的判断思维过程;判断的技巧:"急"当先,看、闻、问、摸、测同步到位。在个体护理中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识别,作出合理判断,为患者抢救获得宝贵时间,避免意外发生[1]。

3.2.3 抢救器材和抢救药品的应用与管理 要求低年资护士参与急诊科"抢救车"管理,由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师进行传、帮、带。抢救药品、器材做到"五定"(定数量和品种、定位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班班交接、清点,增强急救意识,要求低年资护士掌握每一种急救药品的位置、剂量、作用与副作用以及各种抢救设备、器材的使用、保养、消毒与登记记录,护理部不定时抽查,抢救药品、器材完好率达100%[5]。

3.2.4病情观察 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绝大部分由护士完成,但病情观察不应限于对生命体征或相关体征的观察,应将患者的精神状态、生活习惯、睡眠情况、思维特点甚至家庭背景以及用药后的疗效观察等,都包括在观察范围内。然而对病情观察尤其是对病情发展有一定预见的思考后的病情观察,的确是整个抢救治疗过程能否顺利的重要因素,这也是生活护理思维的含义。

3.2.5加强急救护理记录,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急救记录要及时、准确,护士长和专业组长要定时抽查各种护理记录并进行指导。

3.3急救技能培训 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可根据教学计划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由高年资护师示范抢救技能,再有低年资护士操作,由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纠正分析,然后低年资护士自己训练,相互纠正,再考核;第2阶段由护士与急诊科主治医师进行抢救模拟演练,小组分工,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实施抢救,护士根据自己的角色执行自己的抢救项目[6]。急救技能的培训项目有:徒手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机的使用、简易呼吸囊的使用、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术的配合、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洗胃机的使用、呼吸道的阶梯化管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及医护的有机配合等。

4 考核

4.1综合能力考核 按照《急危重症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及《2010心肺复苏指南概要》[7]制定考核标准,培训小组考核低年资护士培训前后急救理论知识、综合抢救技能。即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徒手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机的使用、简易呼吸囊的使用、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术的配合、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洗胃机的使用、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医护的有机配合以及遵医嘱应用抢救药物及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

4.2问卷调查 低年资护士培训前后,发放对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的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医生、高年资护师对低年资护士的满意度,满意率达95%以上。

5 效果

5.1培训前后考核平均成绩比较表(表1)[6]

通过对表1的分析,表明低年资护士从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技能、护理记录书写方面以及综合能力在培训前后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5.2培训前后工作平均效率值比较表(表2)[6]

通过对表2中的综合技能抢救时间、医生满意度、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这表明低年资护士在培训前后存在着显著差异。通过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加强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学习,提高急救技能,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社会对医院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秋菊.探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个人急救能力培训方法[J].临床合理用药,2011,8(4):171.

[2]王庸晋.急救护理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

[3]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洪珍香,林玉珍,等.急诊科新护士培训[J].医学信息,2011,24(6):377.

[5]邓辉,李晓霞,等.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的探讨[J].中外医疗杂志,2011,23:93.

急诊急救技能培训范文2

关键词:火电仿真机;全能巡检;培训

作者简介:沈进(1965-),男,江苏镇江人,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镇江电力培训中心,讲师。(江苏 镇江 21200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3-0160-01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仿真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力行业生产与管理活动中。实践应用中,仿真技术在电厂中主要应用于新型控制系统的设计、控制器参数的优化、运行人员的操作培训、电站中的事故分析、优化运行规程等。[1]对电厂管理人员及运行人员进行全范围、实时的仿真培训,使运行人员能在仿真设备上反复地进行起停机操作和反事故演练,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火电仿真机的培训对象多数针对火电机组主控制室锅炉、汽机、电气及集控专业的运行人员。只重视对集控室的主值人员的单元长、主值及副值岗位的培训,而忽视了对就地现场的巡视检查人员的培训,特别是现场要求的全能巡检岗位的运行人员。基于此,结合工作实践,笔者就利用火电机组仿真机对全能巡检人员的培训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利用火电仿真机对全能巡检的培训

1.现场对全能巡检的要求

所谓全能巡检是负责所在机组机、炉、电专业设备监视及系统巡视检查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锅炉、汽机辅助设备及电气运行操作的操作,并负责所有辅助设备和系统的安全、经济、文明生产;行政上受单元长领导,技术和业务上受单元长、集控主值、集控副值班员指挥。[2]火电厂现场主要设备包括机电炉各主辅设备、仪表,如锅炉中的磨煤机、给煤机、温度表等;汽机中主汽轮机、小机、给水泵、油泵、水箱、油箱及相关管道阀门、仪表等;电气中各流变、压变、开关、闸刀、母线等。在实践中,实际运行中每日、每周、每月需巡视检查的项目按标准都各不相同。因此,对全能巡检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很高。

2.利用仿真机对全能巡检的培训

根据全能巡检的要求,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多数运行人员存在技术方面经验的不足,也可能锅炉、汽机、电气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与方法来提高全能巡检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保证电力生产安全的现实需要。在此,笔者结合实践,利用火电仿真机就地操作员站及操作员站对全能巡检进行系统培训作如下介绍与分析:

(1)理论培训方面。在理论培训上利用仿真机就地站和操作员站上的各系统画面,结合一些课件进行讲解分析。比如,电气部分的主要构成内容:发变组系统一次系统、发变组保护、发变组测量、控制、励磁调节系统、变压器冷却控制、厂用电系统6kV、直流系统等;汽机部分闭式水系统、循环水及开式水系统、凝结水系统、给水系统及小机、辅汽系统、轴封系统、抽真空系统、主汽轮机及其抽汽疏水系统、主汽轮机及控制油系统、密封油系统、氢冷却系统、定子冷却水系统、高低压旁路系统、采暖及空调系统空压机系统。

又如,锅炉部分启动前系统检查、炉水系统、过、再热器系统、燃烧系统、风烟系统、制粉系统、疏水、放气系统、暖风器系统、扫描风系统、吹灰系统、燃油系统、炉水泵注水冷却系统。

(2)仿真操作方面。在仿真操作方面,通过仿真机从全冷状态工况下进行冷态启动的培训。从全冷状态开始,所有设备全在冷备用(手动门全关)6kV母线受电(由启变用供)400V保安段母线受电负载具备供电条件循环水系统(闭式、开式)启动至完毕凝汽、除氧器(加热)上水至完成。主机盘机投入至完毕抽真空、供轴封至完成风烟系统启动锅炉吹扫至完毕锅炉起压、冲转前主机3000转定速30%负荷50%负荷(一台给水泵运行)满负荷(CCS解除)满负荷(CCS投入)整个过程的培训及常见故障处理。

经过在仿真机就地站及操作员站上分段理论和操作培训及考核使其掌握现场设备所在的系统及现场的位置,熟悉巡检技巧、巡检路线、设备所在位置及巡检内容抄表内容、就地报警内容、本岗位有关的操作工具、安全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利用火电仿真机对全能巡检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的问题

在培训实践中,利用火电仿真机对全能巡检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其效果往往受制于仿真机本身因素、仿真指导教师业务素质以及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

(1)仿真机技术层面的问题。从技术层面来看,仿真机问题对培训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对就地站的功用认识不够、不重视;或者仿真机中就地操作员站开发不够逼真,就地画面不全,现场手动设备及负载不全,I/O点存在大量假点,与现场差距大,直接影响对全能巡检的培训。

(2)仿真指导教师业务素质的影响。仿真指导教师是仿真培训过程的引导者,其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培训是否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往往缺少对汽机、电气、锅炉专业都熟悉的集控运行指导教师,同时仿真指导教师现场经验或理论知识的不足也是制约培训效果的重要原因。

(3)对全能巡检培训的重视程度。一般运行人员是热动专业或电气专业,对单专业精通,但精通集控专业的不多。因此,对锅炉、汽机、电气三个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不足。加之由于人员精减、工作劳累,怕对生产有影响就放松培训工作。

2.解决的措施

针对利用火电仿真机对全能巡检培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入手来解决问题:

第一,应加大对仿真机的费用及人力的投入,特别是对仿真就地操作员站的开发。采用三维虚拟技术反映现场真实场景就可进行巡检技巧、巡检路线、设备所在位置及巡检内容抄表内容、就地报警内容的培训。如果误操作引起的后果都能通过就地仿真反应(如爆炸、设备起火、设备损坏等),所有的机组机、电、炉系统及设备全在就地操作员站上有所反应,且I/O都能对上,那就更加逼真,对全能巡检的培训可起到更好的效果。

第二,提高仿真指导教师的业务素质。做好全能巡检培训工作,仿真指导教师是关键。仿真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机、电、炉现场运行经验和理论知识,同时还需不断补充新的理论知识和现场经验。应经常到现场及各个电厂收集一手资料,从而把更多的宝贵和知识经验传授给学员。因此,在仿真指导教师的安排上须以高要求、高标准要求来选择。从教师自身角度来说,也要充分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第三,充分重视对全能巡检人员的培训工作。企业单位只有对这一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将其提高到关系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运行的角度来考虑,进而作出相应的工作安排。在具体的培训实践中,不能只对集控室的主值人员的单元长、主值及副值岗位的培训、放松对全能巡检的培训,也不能光靠运行人员自己去摸索和自学,应该利用仿真机不断对全能巡检人员进行培训,定期仿真机培训及考核,充分发挥仿真机的作用。

第四,在坚持现场巡查的同时,可以现场采用高清变焦360度摄像探头,从而减少全能巡检人员的抄表工作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仿真机对全能巡检的培训可为其晋升副值、主值、单元长及值长等岗位打下坚实基础。根据现场需求,本培训中心利用不同的火电仿真机对多个300MW、1000MW火力发电厂的运行人员进行岗前、在岗等集控值班员的培训(包括全能巡检、集控值班员的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等鉴定工作),得到厂方的好评。本文利用火电仿真机对全能巡检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急诊急救技能培训范文3

【关键词】急救护士;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60-02

1 一般资料

我科共有护理人员13名,年龄:20-41岁;学历:中专10名,大专3名;职称:护士6名,护师 5名,主管护士2 名;其中招聘护士9 名,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3年10名,5年以上3名。

2 培训内容

2.1 理论培训

2.1.1 灾害一般知识:包括灾害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各种灾害对人体的伤害和救治技术,增强急诊护士对灾害的认识。

2.1.2 现场救治知识包括护士的主要职责:伤情判断、检伤分类、伤员转运、登记统计、护理文书及常见急危重症院前处理流程等,增强急诊护士的救治能力。

2.1.3 急症护理知识 包括各类烧伤、颅脑伤、胸部伤、腹部伤、骨折、休克、大血管损伤、各种急性器官功能衰竭、心跳骤停、各种急性中毒等,增强急诊护士的急症护理知识。

2.1.4 批量伤员抢救知识 成批患者抢救工作流程、各自职责。

2.1.5 自我防护知识:灾害现场可能对救援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要加强各类灾害自身防护知识的学习,包括环境、疫情、安全等方面的防护知识,增强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

2.2 急救技能培训

2.2.1院前急救技能: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畅通气道、海氏手法等。

2.2.2专业救护技能:气管插管、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给氧、清理呼吸道、洗胃、胸腔闭式引流、胃肠减压。

2.2.3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洗胃机、心电图机等。

3 培训方式

3.1 制定培训计划和评估标准 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制定规范化的培训计划,从理论、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全面培训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质量、效益、津贴挂勾,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3.2 建立多种学习途径

(1)人人参与 以熬新主编的《急救护理学》为蓝本,年头制定学习计划,每人负责一个章节,每月安排一人讲课,从各常见疾病的基础知识如:解剖、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到急救原则、护理常规。在备课的过程中自觉的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全部学习一遍,促使护士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每季度组织一次急救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等,及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机器洗胃、电除颤、呼吸机使用、急救用药等急救技术与知识培训。先由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及护士,进行各项操作技能的演示、讲解及各项操作的相关理论知识。最后由科主任、护士长及讲课人员组成考核小组,对参加训练的护士进行逐一考核过关。

(3) 一对一跟车督导我科院前急救小组由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司机组成,在急救现场只有一名护士,这就要求护士具有较强的独立业务素质。年轻护士在出诊时,派一名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士随同,观察年轻护士的整个处理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告知年轻护士,与之分析交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3 应急预案演练急诊科护士每天面对的是发病急、病情重且复杂的病人,其工作压力大、风险性高,而系统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1]。模拟急救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方法,在国内已得到了广泛运用[2]。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重复性和可控制性,可以使急诊科护士能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全面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协调能力。根据疾病好发季节及科内收治病人疾病特征,选取常见的、有代表性的病例:如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批量伤员的处理流程、院前急救途中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复合性外伤等,由护士长拟订模拟急救具体方案及人员配置,上报医院护理部批准备案,最后由医院医务科、护理部督导组织实施。

4 讨论

急诊科在临床治疗和院前急救中具有自身特点:病情急、病种多、治疗和抢救复杂,院前急救现场往往只有一个护士。针对这些特点,要求急诊专科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方能适应快速、多变的急救要求。把急救技能培训与应急预案演练有机结合是提高急救质量的关键,可全面提高急诊专科护士对急危重症的快速应变能力,对疾病能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判断,提高院前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经过几年的实施,急诊科护士在临床抢救工作中,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急诊急救的整体综合能力均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急诊急救技能培训范文4

1建立灾害护理管理体系

1.1成立灾害护理小组

我院灾害护理小组成员均为军人和非现役文职人员。灾害护理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护理部助理员,急诊科、ICU、儿科、妇产科护士长,共6人组成。负责对灾害护理救援知识进行系统培训、指导和管理,做到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组员本着自愿申请、科室推荐原则,要求临床工作5年以上,具有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及急救素质,急诊科、ICU的护士优先。经过筛选,共有40名护士入选,均为女性。当发生灾害时,从灾害护理小组成员中统一组织、调配,及时参加救援。

1.2培训目标

灾害护理工作具有突发性、复杂性、任务繁重等特点,通过进行体能训练、灾害护理理论知识、救援技术等多方面培训,使救援人员有充分的心理及身体准备应对灾害事件,培养“一专多能”、素质过硬的灾害护理人员。

1.3培训内容

1.3.1体能训练。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灾害救援人员的基本素质。灾害护理小组成员每周进行2次3公里跑步训练;每个季度进行外出拉练—山林地徒步行军(20公里)。通过常态化的体能训练,为灾害救援提供基本保证。1.3.2理论知识培训。学习与灾害护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急救护理、消毒隔离、灾害流行病学、灾害心理学、预检分诊、传染病的控制等,由灾害护理小组统一安排培训。选送灾害护理骨干参加军区灾害护理专业培训班,掌握前沿知识和技能,再由骨干开展培训。1.3.3技能培训。专科技能培训:请ICU、急诊科护士长按专科护士核心系统能力系统培训;急救技能培训:掌握灾害现场常用的急救技术,包括止血、包扎、固定、心肺复苏、转运及炸伤、烧伤、冲击伤的处理等急救技能;军队医院参与灾害救援,具有战时的某些特点,在平日培训中,将轻武器射击、特殊路面驾驶、战场救治技术、批量伤病员分类救治、夜间防卫、紧急集合等项目纳入技能培训课程中。1.3.4轮科培训。由灾害护理小组统一制定轮科计划,根据科室工作安排,轮转急诊科、ICU、内外科,重点培训危重症护理、急救护理、专科护理等知识和技能,经护士长、护理部考核通过才可出科。1.3.5感控培训。当灾害发生时,超负荷的工作、救援环境恶劣等因素容易让医护人员忽视无菌技术原则,使其受到感染的可能大大增加[4]。我院的感控知识培训包括手卫生管理、特殊伤口感染处理、消毒隔离、手术器械消毒灭菌、穿脱手术服、感控教育等知识。1.3.6举办应急救护演练。我院每年根据上级命令开展1~2次应急救护演练,通过情景模拟、实际演练提高灾害护理小组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救援能力,训练一支技术过硬的应急团队。

2效果

2.1构建灾害护理管理体系,提升个人知识水平,推动临床护理工作。通过护理部统一培训,灾害护理小组成员急救技能考核、灾害救援理论知识的成绩比培训前平均提高了10.30分,个人应对急危重症的能力大大增强;在40名护士中,有6名走上护理管理岗位;2015年有10名灾害护理小组成员撰写的论文于中华护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灾害护理学术研讨会上大会交流。2.2构建灾害护理管理体系,在灾害救援、卫勤保障任务中作用突显。2014年,我院抽取10名灾害护理骨干远赴利比里亚执行抗击埃博拉疫情任务,历时113天,圆满完成这场特殊战斗任务,实现“零感染”目标,她们训练有素、技术娴熟、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赢得了世卫组织、利比里亚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3讨论

不断增加的自然、人为灾害几乎影响到了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灾害护士作为灾害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日益突显。国际护士会(ICN)支持和发展灾害护理的知识和技能,致力于提高专业护理人员在灾害的预防准备、应对及重建的水平[5]。因此,军队医院构建灾害救援护理管理体系十分必要。通过系统的灾害救援知识培训,提高护士防灾、应对意识,提升灾害救援水平,使护士可以快速应对各种灾害,在灾害救援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院护理部尝试探索军队医院构建灾害护理管理体系,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和改进,如灾害救援与平战时卫勤保障结合的研究,有待完善和改进。

作者:孙莹 黄悦 房丹丹 单位:中国人民第二0二医院

参考文献

[1]金大鹏.医疗防疫机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5.

[2]张军勇,丁迎周,张美进.军队医院灾害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的思考[J].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57-58.

[3]ParkerN.Nursingindisasterevents[J].AustralasEmergNurs,2013,16(1):1-2.

急诊急救技能培训范文5

【关键词】急救情景模拟演练;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17―02

近年来,我科护士呈现低护龄化,低年资护士比例占全科护士的50%左右,她们存在临床经验不足、应急能力缺乏的现象,有很大的护理隐患,而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了大量问题。在此基础上我科于2011 年7月至2012年7 月, 重点推进各项针对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的急救模拟演练,通过1 年多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培训对象及师资

培训对象为我科低年资护士12名,均为女性,年龄平均24岁,工作年限3个月至3年。学历结构:中专2名,专科2名,大学本科8名,职称均为护士。培训师资:选择科内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熟练抢救技术及较好授课能力的护理骨干组成急救技能管理小组。急救技能管理小组7人, 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科室总带教及5名专业护理组长为成员, 负责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科室常本见急、危、重症抢救病人特点预设5个模拟病例, 制定抢救预案、质量评价标准 , 并承担具体的培训考核工作。

1.2 理论、操作培训

1.2.1 理论水平培训

理论培训 : 每周二次集中培训, ,每周至少2 次早会提问,遇到相应问题随机提问,每月考核一次。包括2010版心肺脑复苏新进展、抢救药物的剂量作用及注意事项、各项护理核心制度,以及急诊科各类应急抢救预案。

1.2.2 技能培训

每周2次,专人示范,分组训练。包括静脉留置针输液、吸氧、留置导尿、血标本的采集、气道开放、吸痰、心电监护、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电击除颤、气管插管的配合以及抢救仪器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的使用管理及常见故障排除等。每月进行2~3 项护理技能的培训考核,再按护理部要求对常见的操作技能进行集中培训考核1 次。

1.3 急救模拟演练

1.3.1编写急救模拟案例 收集如急性心肌梗塞、休克、心跳呼吸骤停、上消化道出血、颅内高压等典型病例进行教案编写。每个案例设计成若干个护理情景,内容涉及预检分诊、急诊抢救、基础护理、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人文关怀等方面,力争体现真实性、教学性。

1.3.2 演练分工 由护士长扮演主考官一职, 1~2 名高年资护士担任考官,每次演练由4 名低年资护士参加,分别设ABCD 位,各位分工职责明确,其中A 位护士在患者头端,负责气道管理,全面做好病情观察,组织协调工作,并进行记录;B 位护士在患者右侧,负责心电监护及完成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C 位护士在患者左侧,负责静脉通路的开放与口头药物医嘱的执行等工作;D 位护士在患者脚端,负责各种药品、物品的供应,对外联络等事项。ABCD 位在每次演练时予以更换。

1.4 培训效果评价

统计2011至2012年低年资护士在模拟演练培训前后急救相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应急能力的得分。其中应急能力分别从分工明确、定位合理、动作迅速、程度准确、无重复动作、应急流程执行到位、突发事件处理合理、规范抢救记录、良好的沟通能力、体现人文关怀等10 个方面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 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低年资护士成绩比较(理论、技能、综合能力)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 用t 检

验, 计数资料用V2 检验, P < 0. 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1 低年资护士急救模拟演练前后考核情况比较

低年资护士通过急救模拟演练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应急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2.1.2 为进一步客观、真实、全面地评价培训效果, 急救模拟演练结束后,对低年资护士发放科室自制的自我评价调查表12份,12名低年资护士认为有培训的需求,均认为通过演练提高了自己的应急能力,增强了急诊抢救的实践技能。

3 讨论

3.1.1 应急演练有利于激励低年资护士的学习主动性,促进急救技术的提高传统的急救培训方式局限于单一的理论讲座或单项急救技能训练, 考核方法单一化、教条化, 理论与临床实际操作脱节[1 ] , 不利于急救意识的建立和应急能力的培养。模拟演练通

过模拟临床各科室常见病例的不同状态, 设置各种不同的疾病情景, 有针对性地模拟患者突然病情变化, 使临床复杂多变的病情得以再现, 较好地模拟了现场的紧迫感, 使训练者感到紧张、急迫甚至忙乱, 设定一些必要的差错环节, 锻炼护士的反应及应急处置能力。开展急救模拟演练使急诊科护士能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充分体现了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控制性[2 ] ,本结果表明,参加急救模拟演练后,低年资护士的理论水平、操作熟练程度及应急综合能力考核评分有明显提高。

3.1.2 应急演练有利于低年资护士的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

护理人员的成长具有实践性和晚熟性的特点,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掌握、积累和提高[3 ] 。急救模拟演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模拟病人的复杂病情变化有利于护士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要求低年资护士将片断知识融汇贯通起来,运用理论知识综合评估病情变化,其即刻判断处置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急救模拟演练注重以问题为导向,抓急救关键环节,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提高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对危重症的预见性和病情判断能力。

3.1.3 应急演练有利于低年资护士的团队意识和应急配合能力的提高

急救工作是一个需要医生与护士、护士与护士,甚至后勤科室的配合和协作,不仅需要做好单项的操作,而且要求做好每项操作的衔接和各位护理人员定位配合紧密配合的工作, 每一次抢救成功都是这个急救团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结果。在争分夺秒的抢救中, 最需要的是急救护士的快速应对及抢救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与协调。通过急救模拟演练,使急诊抢救做到程序化, 减少了抢救时危重患者手忙脚乱的场景,同时提高了抢救的效率,也有利于低年资护士团队意识培养、相互间的协作配合。

3.1.4培养了护士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急救过程中, 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急救操作技能, 还要有良好人际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4]。当患者出现危急时, 家属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冲动甚至产生临床纠纷, 为了更贴近临床实践, 本次模拟演练特意增加了患者家属角色, 设置障碍, 要求护士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注意家属的心理及情感变化, 尊重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 在抢救的同时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 并且注意表达方式和语气, 必要时给予安慰和鼓励, 从而得到家属的信任和理解, 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培训后有护士说:“以前在抢救病人时我不敢跟家属讲话, 我不知道该讲些什么? 现在我懂得如何去与家属沟通”。

参考文献:

[1] 李敏,杨芳.重视开展应急模拟演练提高护士综合素质[J].护理杂志,2009,26(11B):68269.

[2] 李何玲,胡宁娜,冉利.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护士沟通能力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43- 46.

急诊急救技能培训范文6

【关键词】 N2级护士; 急诊科轮转; 培训

doi:10.14033/ki.cfmr.2016.35.0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5-0161-02

护士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分层级培训是护理工作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需要,目前笔者所在医院护士分层级培训尚处于探索阶段,为改进并完善培训方案,以提高护士岗位胜任力及病区护理质量,结合笔者所在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2015年1月笔者做了一份以基于岗位胜任力为基础的护士层级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N2级护士(毕业4~6年的护士)应参加急诊科的轮转培训,以提高急救技术和应急能力,护理部也规定护士晋升护师之前必须完成3个月急诊科轮训,2015年4-12月参与轮训的护士有34名,笔者对这批护士进行了研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共分四个院区,2015年4-12月,全院在各院区急诊科轮训的N2护士共34名,年龄22~26岁,平均(24.68±2.41)岁;护龄3~5年;学历:中专7名,占20.6%;大专23名,占67.6%;本科4名,占11.8%;其中妇产科4名,儿科3名,大内科15名,大外科12名。

1.2 方法

1.2.1 制定培计划 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护士轮转培训,保证轮转学习的质量,护理部要求各院区急诊室根据接收和带教能力,制定接收计划,并填写《急诊科轮转护士接收计划表》,各临床科室根据科室人员安排及护士需求制定科室轮转计划,并填写《科室护士急诊科轮转计划表》。这两种表格分季度上报至护理部,上报时间为每季度倒数第2周,护理部根据科室计划安排轮转,并于每季度最后1周公布下一季度轮转及接收计划。四个院区每期可接收护士共12~15名,时间为3个月。培训前统一进行考核,内容为急救知识如用急救药物的使用剂量、作用、不良反应及各项急救技术操作如吸痰、心肺复苏等。

1.2.2 确定培训内容 由护理部统一制订《急诊科轮转护士培训手册》,明确每个阶段的培训及考核内容,轮训者每人一册。理论培训内容包括急诊科布局,常用仪器如多功能监护仪、除颤仪、洗胃机、心电图机、呼吸机等的使用及维护,心肺复苏术,各项规章制度,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观察,护理病历书写,交接班与转运流程等。

1.2.3 带教老师资质认定 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护士培训质量,要求在急诊工作满5年以上,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并取得急救技能培训资质的护士[2]。每一批培训结束后,轮训护士要填写对带教老师的评价表,提出意见及建议,科室召开研讨会, 年终对带教老师进行综合评价,不合格者取消带教资格。

1.2.4 实施系统化培训

1.2.4.1 阶段培训 第一阶段:第1周进行岗前培训,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讲解急诊科工作环境、急救仪器、药品、物品的放置与使用,要求轮训护士熟悉各项制度与岗位职责,以及急诊危重患者、留观患者护理表格的书写及要求,交接班方法以及如何与120、ICU、手术室及病房交接等内容。第6天进行考试,合格者第2周入科工作。第二阶段:第2周起至第2个月末,实施一对一跟班带教,带教老师随班讲解,整个学习期间采取导师制。轮训护士跟随带教老师共同参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正确书写护理病历,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带教老师要采取边工作,边讲解,边提问的方法带教,并根据轮训护士的个人情况,结合带教计划,因人施教。第三阶段:第3个月开始至轮训结束实行双班制带教,轮训护士与带教老师值相同的班次,但要独立完成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配合及护理,并独立书写护理病历。要求带教老师做好监督及指导工作,轮训护士遇到的问题应及时请教带教老师,以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

1.2.4.2 多形式培训 除了临床带教,整个轮训期间轮训护士要随科室完成每周三的理论培训,完成每个月的操作培训。临床带教要与集中讲座、观摩操作录像、护理查房、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有机的结合。有研究表明,最受认可的护士培训方式居前3位的分别是示范练习、实地参观和角色扮演,发放资料自学最不受认可[3]。

1.2.5 定期考核与讲评 阶段性考核由带教老师每两周组织1次,了解各阶段学习的重点是否掌握,并听取轮训护士的收获和意见,以便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及方法,达到最终的培训目标[4]。最后1周完成出科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考核成绩均记入《急诊科轮转护士培训手册》。

1.2.6 效果评价 评价指标:分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护理观察能力、应急能力、护理病历书写5项。培训结束前1周进行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急诊案例情景模拟考核。理论考核由总带教老师及护士长建立题库,随机抽取题目进行考核,理论成绩评价标准:≥80分为合格。技术操作考核参照护理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对6项急救操作进行考核,抽签方式决定考试项目,共2项,操作成绩评价标准:≥85分为合格。护理观察能力和应急能力从案例情景模拟考核中给予评分,选取急诊科常见危急重症病例,轮训护士随机抽取1个案例,模拟案例现场还原,包括医生、急救设备、患者自身情况,甚至还有患者家属,由护士现场处置,考核护士急救意识、病情观察和应急能力。病历书写抽取独立护理患者时书写的最后一份护理病历作为考核的依据。同时以无记名方式调查轮训护士对急诊科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阶段安排的合理性、培训的具体形式及效果的满意程度;培训结束后2个月,对受训护士所在科室的护士长及科主任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培训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轮训护士对培训方法、形式、内容及效果满意度为94.1%(32/34);轮训护士所在科室的护士长及科主任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为92.6%(63/68)。轮训护士培训后急救意识、急救知识及技能显著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培训可以提高护士急救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

急救护理学的实践性很强,急救护士的临床工作水平很大程度上需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体现[5]。轮训护士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奠定了急救基础知识,锻炼和培养了急救意识,规范了急救技能操作,病情观察能力也得到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也适应当今循证护理的需要[6]。表1结果显示,通过轮训,护士临床工作各项能力均有所提高。

3.2 提高各临床科室的病情观察和应急抢救能力

轮训护士返回科室后能学以致用,在面对各种危急情况时,不再手忙脚乱,而是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对患者的观察也更加仔细,能够发现问题,并能为治疗提供合理化建议,逐渐成长为各科室骨干力量。随着轮训人员数量的增加,科室整体对危急重症患者病情观察能力和抢救应急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3.3 护士轮训可以减轻急诊科的工作压力

急诊科急危重患者多,工作量大,是全院最忙的科室,轮训护士的加入,补充了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她们在轮训前基本都在内外妇儿大科轮训过,有一定基础护理知识及经验,她们在学习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急诊科由于人力不足造成的工作压力,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从而提高急诊科室的护理质量。

3.4 N2级护士晋升护师前轮转急诊科培训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医院的迅速的扩建,各个科室的护理队伍日趋年轻化,而急诊、危重患者却逐年增多,这就要求护士有更高的急救技术、应急和病情观察能力。但参加培训的护士,培训前作为N1级o士(工作1~3年)定科前要参加内外妇儿大科为期3年的轮训,临床上主要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一些基础护理,急救意识和抢救经验缺乏。定科后作为初级责任护士,多为是从开始独立分管轻症患者到熟练应用专业知识执行整体护理的阶段,必须具有应急抢救的能力,及时处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紧急、突发事件。急诊科急危重患者多,抢救的机会多,有利于护士快速掌握急救技能[7],让她们参与急诊科轮训是有必要的。医院早在几年前就有护士参加急诊轮训制度,但因医院的扩建,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与限制,轮训制度没得到很好的执行。为了提高其培训的依从性,护理部将职称聘任与培训相结合,聘任护师岗位之前必须轮转急诊室3个月并取得合格证书,使制度更好的落实。

N2级护士急诊科轮转培训是各科室提高护理质量,尤其是急救护理质量的需要,但由于理论轮训时间短,实际操作机会也不多,难以巩固实践操作技能。所以,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还需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积极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急救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8]。

参考文献

[1]董梅德,吴玲,马红.急诊科轮转护士系统培训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2):126-128.

[2]曹艾斓,王志稳.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9):1624.

[3]陈丽,冯先琼.我国急诊专科护士的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5,29(7):2561-2563.

[4]王红,黎瑞红.耳鼻喉科护士急诊轮转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2,27(20):27-28.

[5]陈莉萍.护士实行ICU轮转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2):136-137.

[6]白永菊,付燕.ICU进修护士的带教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5):428.

[7]刘玉兰.急诊科轮转护士急救技能的培养与管理体会[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6):567-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