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收益法中的主要技术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收益法中的主要技术方法范文1
[关键词] 研发联盟;收益分配;比例计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 F27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08-0061-03
[作者简介] 余伟,浙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浙江 台州 318000)
一、研发联盟的概念和特征
一般的文献认为研究开发合作的雏形是1917年在英国建立的“研究协会”(Research Association) 。建立研究协会这一制度的初始目的是为了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的各种技术问题以及克服研发中的资金匮乏。采用的组织结构是以行业为单位,主要由中小企业参与的永久联合体。
联盟研发既具有企业独自开展研发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身特性,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1)联盟研发具有节约企业研发费用的性质;(2)联盟研发具有迅速攫取市场和经营机会以及获得战略优势的性质;(3)联盟研发具有组织学习的性质;(4)联盟研发具有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塑造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性质。
关于联盟利益分配的研究也有不少成果,多数是以博弈论、对策论的方式进行讨论的。如合作博弈论对利益分配的大量研究以及一些算法等(如Gillies ,1953;Shapley,1953;Chatterjee,Dutta,1993;Ketchpel ,1994;Zlotkin & Rosenschein,1994;Evans,1997等)。
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联盟利益分配进行了研究,多数是以动态联盟为研究对象。孙东川、叶飞(2001)认识到动态联盟利益分配实际上是一个谈判协调过程,试图利用nash谈判模型解决此类问题,并举例说明。张树义等(2002)则运用博弈论基本理论,通过纳什利益分配模型分析了战略联盟的分配问题,导出了n 个企业利益分配的一般公式,指出了利益分配中贴现因子D=1时鲁宾斯坦解与纳什解的一致性,还给出了3 种冲突点确定方法以及多纳什均衡点时的选择原则。杨屹等(2003)提出了一种解决动态联盟合作伙伴收益分配问题的模型及其求解的方法。他们是从nash谈判模型出发,构建效用函数,建立nash均衡方程,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权重,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分配因子的大小进行估计,最后用求解条件极值的方法求解方程得到nash均衡解。沈玉志、王红亮(2003)针对现实企业联盟中存在的不平等性和因信息不完全引致的不确定性问题,引入贴现因子和信任度两个概念,建立了不确定性环境下不平等联盟的利益分配理论模型,全面分析了企业“先动优势”、“后发优势”以及不能结盟的情况。他们所讨论的不平等联盟是指结盟的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对联盟活动的控制权或影响作用存在不对等的情况,而由此种关系建立的联盟称为不平等联盟。企业联盟中常见的不确定性问题是:一个联盟企业基本上能够判断合作企业有哪几种可选的策略,但它不知道对方策略组合的概率分布,仅对对方所要采取策略的可能性有一个大概的估计。对于这种不确定性,他们定义一种“置信”来表示。卢少华,陶志祥(2004)通过研究供需链上相邻两个企业之间的交易情况对动态联盟的利润分配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动态联盟的利益分配实际上是通过内部供应链上的交易过程得以实现。本文则主要针对研发联盟的收益分配问题进行研究。
二、研发联盟收益分配的原则和影响因素
研发联盟收益分配就是研发联盟企业将在其联盟期间(有时包括联盟期间后)实现的收益,依照一定的比例在各联盟企业之间进行分割和分配的过程。研发联盟收益分配应该不仅仅是所得经济物质的分配,同时还应该包括该联盟在完成项目期间所得到的其他非物质资源,如技术和专利权等的分配。
建立一个良好的收益分配机制是研发联盟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因为研发联盟是基于市场机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一定方式联合起来的,为获取更高收益而组建的网络状虚拟联盟。收益分配是否能够公平、公正、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研发联盟企业合作伙伴的积极性、研制技术项目成功的可能性以及研发联盟的稳定性等问题。对于研发联盟中的企业而言,收益和贡献密不可分。根据前人的关于联盟收益分配的研究,研发联盟收益分配根本原则为“风险分担,收益共享,按劳分配”。
研发联盟收益分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研发联盟总收益的大小是收益分配的基础,没有收益就没有收益分配。
2.合作企业所投入的资本。这里的资本包括资金、人力资源、时间,等等。
3.合作伙伴企业在联盟中所承担的风险。这里的风险包括联盟目标达成的风险、市场风险、合作风险、技术风险,等等。
4.联盟中各个伙伴企业投入的技术和专利也是收益分配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的技术和专利可以是企业原先拥有的,也可以是在协作研发过程中企业单独开发获得。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影响收益分配的因素,比如:伙伴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各企业在研发联盟中的地位问题等等都会对收益分配问题产生影响。但出于建立模型的简单和方便,我们在这里仅仅考虑以上四个因素。
三、研发联盟收益分配的比例计算方法
(一)假设条件。我们在设计研发联盟收益分配的比例计算方法时,必须有两个假设:(1)研发联盟收益分配可以衡量,但在实际情况下,有时收益的计算有很大的难度,我们也可以把收益看作是单位1,这样有利于计算各伙伴企业的收益分配,而且在实际情况下也是可行的;(2)各成员企业必须有相关的技术和专利投入,如果没有相关的技术和专利投入,则下列计算方法难以成立。
(二)收益分配模型的建立。设一个研发联盟由m个成员企业组成,记E=1,2,…,m为全体企业的集合。假设研发联盟获得成功,那么,V为联盟的总收益,vi为伙伴企业i的分配额。其中ai为伙伴i的收益分配比例,Ri为伙伴企业i所承担的风险的系数,Ii为伙伴企业的投资额(可依据市场价格确定的成本,如资金、设备和人力等资源,但不包括投盟中的技术和专利价值),Pi为伙伴企业投入的技术和专利价值系数(i=1,2,…,m)。之所以将技术和专利价值系数Pi单列,主要是考虑在研发联盟中技术因素的影响力较大。
合理设计研发联盟收益分配机制的一个根本原则是“风险分担,收益共享,按劳分配”。所以,伙伴的收益分配与伙伴所承担的风险Ri、伙伴企业在联盟中所投入的资本Ii以及它们投入的技术和专利价值系数Pi是密切相关的,并且成正比关系。综合以上考虑,伙伴的收益分配比例ai由Ri、Ii、Pi共同决定,即ai=ai(Ri,Ii,Pi),于是目标函数为:
vi=Vai=Vai(Ri,Ii,Pi)(1)
其中∑ai=1,
f 0,f 0,f 0,i=1,2,K,m(2)
同时,根据共赢原则,对于研发联盟中的成员企业有:
(1)对于任意的成员,若它的收益vi=0,那么其他成员的收益也都为0。
(2)对于任意的成员,若它的收益从vi>0,那么其他成员的收益也都大于0。
这两条分配的原则是研发联盟收益分配的最基本条件。在上述条件约束下,研发联盟的收益分配额模型可以表示为:
vi=V[(Ri×Ii×Pi)∑(Ri×Ii×Pi)](3)
即研发联盟企业的收益分配额与企业的风险承担系数Ri(这里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合作风险、市场风险等)成正比,与各企业的投资额Ii(包括资金、设备以及其它资产的投入)成正比,与各伙伴企业在联盟运行过程中投入的技术和专利价值系数Pi成正比。
根据式(3),该研发联盟中伙伴i的收益分配比例为:
ai=(Ri×Ii×Pi)/∑(Ri×Ii×Pi),i=1,2,K,m(4)
(三)模型变量的计算分析。确立了研发联盟收益分配的基本模型后,下面就对模型中几个变量进行计算或者确定。
1.风险系数Ri的确定。在确定风险系数之前,我们应该先要识别风险。在研发联盟中,企业承担的风险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市场变化、技术水平、合作程度(在本文中为便于简化计算,仅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如果要处理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可运用类似的方法)。
识别了研发联盟伙伴承担风险的影响因素后,接下来计算风险系数大小。本文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确定伙伴企业的风险系数。
第一步确定因素权重。因为伙伴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主要受市场变化、技术水平、合作程度三个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三个方面的权重可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即AHP法)的判断矩阵确定,经过专家的调查和评分,判断矩阵为:
a11a12a13
a21a22a23
a31a32a33
其中:
aij=1/aji,i≠j时;
aij =1,i=j时(i =1,2,3;j=1,2,3)。
aij的取值通常可采用九分法,见表1所示:
aij也可以取中间值,如8,6,4,2,1,1/2,1/4,1/6,1/8。对于判断矩阵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可通过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来计算一致性指标CI,公式为:CI=(λmax -3) / ( 3- 1 )。并计算CR,公式为:CR=CI / RI,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可查表得到。如果CR < 0.1,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可按照Satty给出的一致性指标修正方法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求特征向量W的分量:
W1=(a11×a12×a13)1/3
W1=(a21×a22×a23)1/3(5)
W1=(a31×a32×a33)1/3
进而得到权重向量A= W 0, W 0, W 0,其中:
W 0=W1 /(W1 +W2 +W3)
W 0=W2 /(W1 +W2 +W3)(6)
W 0=W3 /(W1 +W2 +W3)
第二步是确定评价指标集。设因素集合U=市场变化,技术水平,合作程度=U1 ,U2 ,U3,评价集M=无,低,较低,中等,较高,高,并赋予评价集各元素以量值M=0,0.1,0.3,0.5,0.7,0.9,表示评价集各元素与风险系数大小的对应关系。
第三步是利用专家评价方法确定i企业的因素评语矩阵R。利用专家组成风险评估小组,参照评价集M,分别对i企业的各因素U进行评价。根据三种因素处于不同评价程度的关系,对各因素的高低进行评价,然后统计所有专家的评价结果,并把每个因素各登记的评价结果折合成[0,1]区间的数值,这样就可以得到各因素的模糊向量,将上述三个因素的评价结果合并成一个矩阵,可以得到从U到M的模糊关系矩阵R。例如,每位专家给几项指标打分时,应满足∑rij=1,打完分后对每项指标在每项评语下的得分分别取平均值,得出最终得分,并以其作为对应的隶属度。
r11r12r13r14r15r16
r21r22r23r24r25r26(7)
r31r32r33r34r35r36
第四步计算风险系数。用权重向量乘模糊评价评判法建立的收益分配关系矩阵,可得:
r11r12r13r14r15r16
r21r22r23r24r25r26
r31r32r33r34r35r36
=[b1,b2,b3,b4,b5,b6](8)
如果B中各分量之和不等于1,则需要对B进行归一化处理,处理后为:
B′=[b′1,b′2,b′3,b′4,b′5,b′6],进而求出风险系数。
Ri=B′・MT(9)
则可以算出研发联盟中各伙伴企业i的风险承担系数Ri。
2.投资额Ii的确定。研发联盟中各企业的投资额,指企业投入研发联盟中所有资源(不包括技术和专利)的市场价值总和。主要为:投入的资金,包括现金、设备等;人力资本的价格,包括企业的各种专家、技术工人、普通工人等人力成本;融资成本,是伙伴企业在投入资金的同时,都存在一定的融资成本,所以,这也是进行收益分配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3.企业投入的专利价值系数Pi的确定。在这里,专利价值是指各方投入到技术研制项目中的技术和专利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Pi=λi/∑λi(10)
其中,λi为企业i投入技术和专利的价值。
4.分配比例ai的确定。通过上述方法对伙伴企业的投资额Ii、风险系数Ri、企业投入的技术和专利价值系数Pi的确定,我们就可以应用式(4 ),确定伙伴企业的分配比例ai,进而求出伙伴企业的收益分配额vi=Vai。
参考文献:
[1]陈剑,冯蔚东.虚拟企业构建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卢少华,陶志祥.动态联盟企业的利益分配博弈[J].管理工程学报,2004,(3).
[3]孙东川,叶飞.动态联盟利益分配的谈判模型研究[J].科研管理,2001,(3).
收益法中的主要技术方法范文2
关键词:收益法;并购;企业价值评估
1.企业并购的概述
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资产后者是产权,从而影响、控制被收购的企业,以便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行为。企业并购,是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ion)的合称。一般来说,并购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①前期调研阶段;②并购评估阶段;③并购实施阶段;④交割和整合阶段。
其中,评估阶段是其核心阶段。企业并购从本质上讲是一项资产交易,而交易顺利与否的关键在对交易资产或权益的合理定价。并购活动中的企业价值不仅仅是指企业资产的价值,还应该包括企业其他的一些诸如无形资产之类的软性资产(专利、专有技术、商业机密、营运管理等),只有将这些资产合理的进行评估,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带来价值。对于购买企业的人,他看重的是企业将来能为自己所创造的价值,而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将未来的价值转换成现在的就值,尤其是软性资产带来的未来价值,这样的价值才是并购企业价值。但是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由于双方掌握信息的不对称,就有可能使双方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过程当中对同样的资产所得出的机制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就需要一个公正的独立的第三方对需要评估价值做出合理的评价。所以,在企业并购的过程当中,对企业价值的合理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并购企业价值应用收益法评估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与实物资产评估是同步开始的,采用的评估方法是借鉴实物资产评估通用的历史成本法,收益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选择的评估机构采用了收益法进行评估,得出的结果也大多不会被人接受,因此在实际的评估中,更多的评估师还是放弃了收益法而选用其他的方法,这种情况势必会造成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因为,本文认为收益法在我国并购企业价值评估应用中还是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评估参数值的预测难度大
收益法又称为收益现值法,是指根据资产未来预期获利能力的大小,以适当的折现率或者资本化率将未来收益折成现值。收益法中的主要参数有收益额、折现率、受益年限等。其中收益额、折现率的预测难度较大,受较强的主观因素和不可预见的因素所影响。主要原因是数据的来源主要是来自于客户,客户对自己的企业和行业比较熟悉,也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自己的市场定位,因此对于收益额能够出具高的信息含量,这些都收评估机构所不能涉及也不能获得的东西。但是客户企业有时候为了自身的利益,可能会出具较高或者较低的收益额,这必然使预测很难做到公平和公正。同时预测除了受企业客户出具的信息的影响,还会因为未来的不确定因素,造成数据的不准确。未来预测的复杂性、预测方法的局限性、预测本身所固有的不确定性等增加了应用收益法评估的难度。据此分析,收益法的评估参数有预期收益额、折现率、资产的寿命期和分成率。
(1)预期收益额
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都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的财务指标,其预期值均可用资产评估的收益法。对未来收益额的确定,除了需要对企业为了所处的环境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外,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数学模型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预期收益额。但是评估人员大多都认为应该以净现金流作为预期收益额,因为它的收付实现制原则可以排除大家主观认定的固定资产折旧费所带来的干扰。同时,还考虑了现金流量的数量、收益和货币的时间价值,并且还是税后的指标。因此大多评估人员认为净现金利润更能准确客观的反应企业的净收益。
(2)折现率
折现率,亦称贴现率,是用以将技术资产的未来收益还原(或转换)为现在价值的比率。可见,折现率的实质是一种投资报酬率。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可分为两部分,一为投资者的无风险报酬。二为投资者的风险溢价,其报酬率称为风险报酬率。这些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利息率风险和市场风险三种。这样投资报酬率,即折现率也可视为无风险报酬率加上风险报酬率。
(3)技术资产的超额收益年限
技术类无形资产的寿命一般分为自然寿命、法律寿命和经济寿命。自然寿命一般指的就是新的科技成果代替了旧的科技成果所用的时间,法律寿命一般就是指的法律要求的保护期限或者合同规定的期限,经济寿命就是指技术所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这三种寿命是不一样的,在科技更新换代的年代,科技成果的寿命一般都高于它的经济寿命。选择合适的超额收益年限是进行收益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分成率
分成率就是指技术在带来的超额收益中的贡献率。由于技术类的资产不能单独的产生收益,必须与其他的资产结合才能够为公司创造收益,所以在评估的过程当中,技术类的无形资产必须与其他的资产结合起来进行核算。而对于分成率就需要结合实际以及国际规定的标准来选择合适的分成率。
2.2资产评估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收益法在评估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原因更容易受到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的素质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在运用收益法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的时候,未来收益额的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所涉及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账面上的有形资产,还有就是未在账面上显示的尤其是能够给企业带来潜在收益的无形资产的价值,这一部分的价值就需要做出合理的判断。同时,企业在经济市场上面运行,必然要收到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经济市场、行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都会对企业价值的评估带来影响。这就需要评估人员有很高的业务素质,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
目前我国的评估人员大部分对于广泛的知识积累和工作积累不足,收益法的应用需要考虑很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所以大部分的评估人员在实践中都尽可能的去回避运用收益法。这影响了收益法在我国的应用,因此为了更好的在我国推广收益法,提高资产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3评估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差
在我国的评估中,更多的评估信息是来源于会计信息。在对于并购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就需要所获得的相关资料是真实的、客观的。在我国,会计报表的披露还存在着一定的人为调节,这就造成了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存在失真的状况,收益法在此获得的信息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相对于发达市场的信息披露,我国的经济市场发育还不是很成熟,更多的时候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有时候还会存在信息不全,只对部分信息进行。这就造成了评估人员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面临很大的困难,更加阻碍了收益法在评估中的应用。
2.4评估市场运作环境尚不完善
在我国现在的评估行业中,还存在着评估机构没有资质,评估师没有资格,评估方法选择不合适等,在评估管理中还可能会出现多头管理的现象,评估的主管部门可能会设计很多的部门,比如:物价、国土、工商、司法等职能部门。同时还存在部门垄断以及部门协调不一致等现象。另一方面,如果评估机构挂靠在相关的政府部门,有可能会出现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或者减少亏损企业的数量,政府对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结果进行干预,这也造成评估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3.完善并购企业价值应用收益法评估的有效措施
3.1培育良好的资产评估软环境
一方面,从政府和社会角度来说,首先,应积极推进评估领域的法制建设。根据国际评估行业立法规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明确评估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其次,建立健全针对评估行业的管理制度。政府的作用是带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加强对行业的监督,组织和协调评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应该避免政府直接干预市场,而由市场发挥主要的资源配置职能。
另一方面,从经济市场角度来说,企业增长的核心归结在最后为企业价值的增加也就是显现出来以及潜在的能够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因此在并购的过程中应该增加企业对企业价值管理的重视。不止是并购企业,被并购方企业也应该重视企业价值的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较少亏损、降低成本,努力获得最佳的收益组合,是双方都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
3.2提升评估人员的从业素质
提升评估人员的专业素养,不仅仅是评估届或者评估人员自身的事情,更多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进行支持、监督、关注,从而促进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也提高收益法在市场中的应用。第一,加强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将评估业务进行透明化、公开化,接受社会的监督。对于评估的结果收到质疑的,应该重复的进行评估,在评估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修正并且深入进行学习。第二,加强评估师的专业素质。除了要严格把关注册评估师的考试,更重要的是评估师进入实践,将学到的只是与时间相结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努力成为具有深厚财务、经济和相关金融理论知识及现代化信息管理和数据处理的专业人才。第三,在壮大评估师行业队伍的同时,更主要的要鼓励评估师学习国外的先进的评估方法,在学习中在收益法在我国的应用提供新的动力。
3.3提高评估资料的可靠程度
不断完善和加强市场监管,提高相关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的程度。在宏观上可以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管理体制和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审计质量;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从业素质。在微观上,应该对财务报表的细节以及所需财务数据和会计资料进行仔细调查与核实,增强评估资料的可靠性,务求尽量多的降低评估风险,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真实。
3.4确定评估主要参数指标
收益期可以采用永续年限法,合同年限法,企业整体资产经济寿命法等来确定。
预期收益额反应的是收购完成之后,收购者所期望的能够获得效益,也就是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即生成的报表要体现并购之后的协调效应。换一种说法,从并购的角度来考虑收益法的应用,最主要的是考虑在并购之后,合体的企业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原来的分开的两个企业单独的收益之和。评估人员可以根据已有的信息资料、相关科学的假设和经验估计公司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量作为预期收入,在折现和资本化中使用。
4. 结论
收益法是资本市场、证券市场中最具有说服力的一种评估方法,它反映了企业整体的未来盈利能力,反映了投资对于企业的风险,符合长期战略发展的需要,当然其前提是收益法得到合理运用。收益法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思路、途径。收益法运用过程中需要使用评估假设和主观判断,并且在当前还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这也就注定了收益法是争议最大的一种方法。但是,如果能有正确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科学的解决问题并大胆运用收益法,就会加快收益法在我国的发展和完善,使我国的评估行业取得更大进步。(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戴书松.2009.公司价值评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16.
[2]方行.2005.浅析企业价值评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63-64.
[3]郭志忠.2005.企业价值评估的现金流量模型分析[J].会计之友,(8):28-31
收益法中的主要技术方法范文3
【关键词】证券技术分析;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相对强弱指标;有效性检验
如何预测股票价格变化的未来趋势,如何选择买卖股票的适当时机,这一直是证券投资者普遍关心的。专业的股票投资者,一直采用技术分析法或基本分析法预测股市的未来走势,根据分析结果做出投资决策。我们知道,基本分析法着重分析经济情况以及各个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行业动态等因素,以此确证股票价值、衡量股价高低。与此不同的是,技术分析则是通过记录图表或技术指标,透过市场过去及现在的行为反应,来推测今后价格的变动趋势。
一、技术分析及其常用指标
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提出的空中楼阁理论。空中楼阁理论完全抛开股票的内在价值,强调投资者心理对股价的影响。投资者在决定购买某种股票时,往往认为这种股票会被其他投资人以更高价格买去。而股价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人愿以更高价格来购买。因此,精明的投资人无须计算股票的内在价值,他需要做的只是在股价达到最高点之前买进股票,然后在股价达到最高点的时候将其卖出。技术分析只关注证券市场本身的变化,而对经济方面、政治方面等各种外部影响因素不加考虑。
技术分析所依据的技术指标,其主要内容由股价、成交量或涨跌指数等数据计算而得出,较为常用的有KDJ指标、MACD指标和RSI指标等。
KDJ指标又称为随机指标,由乔治·蓝恩博士(George Lane)最早提出,起先是用来分析期货市场的,后被用来分析股市的中短期趋势,逐渐成为期货和股票市场上较常用的技术分析手段。MACD指标是将长期与中期的平滑移动平均线(EMA)的累积差距进行计算,所得出的一种移动平均线的波动指标。在MACD图形中,会显示两条图线,其一是实线即MACD线,其二是虚线(Trigger line)即MACD的移动平均线。将MACD线与Trigger线之间的差距画成柱状垂直线图(Oscillators),以零作为中心轴、以Oscillators图的正负表示MACD线与Trigger线哪个在上、哪个在下,并以作为研判股票买卖的最佳时机。而RSI指标(相对强弱指标)作为技术分析中常用的指标之一,以选定的一定时期内价格的变动情况来推测价格未来的变动方向,并根据价格跌涨幅度显示市场中多空双方力量的强弱。
证券技术分析的常用指标是否能够有效的预测出股价变动的未来趋势,是广大投资者普遍关心的。为了验证股票买卖时的各种技术指标的有效性,下面采用MATLAB软件,随机生成三年内盘整、牛市、熊市三种不同的大盘走势下的股票每日收盘价,选取技术指标中常用的相对RSI指标,运用蒙特卡罗方法分别随机生成符合三种正态分布的各750个数据,作为三年中符合盘整、牛市、熊市三种情况下的收益。根据所生成的收益,计算出相应的RSI值,对于出现超买区以及超卖区之后三个月内所能得到的收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将以上过程重复一千次从而得到统计的结果,以检验仅仅利用RSI指标值进行买卖的操作是否能够帮助投资者获取更大收益。
二、RSI指标的计算及应用方法
RSI 指标的原理,是把收盘价视为买卖双方力量的最终体现,将收盘时的上涨视为买方力量占优,将收盘时的下跌看作卖方力量占优。简言之就是以数字计算的方法将买卖双方的力量进行对比。比如,有100个人面对同一种股票,如果要买的在50人以上,则股票价格必然会上涨。反之,如果半数以上的人选择卖出,则股价自然会下跌。
在风险投资中,某品种的当日收市价与上一口收市价之间价差额代表了当日某市场的供应力量或需求力量。在某一时期中,该品种当日收市价与上日收市价之间涨幅的总和或跌幅的总和则代表了该段时期某品种市场的买方力量或卖方力量,前者和后者之间的比值就是相对强弱指标。
计算公式为:RSI=100-100/(1+RS)
其中RS=n日内收盘涨幅合计/n日内收盘跌幅合计。投资者可以自行确定不同的时间周期长度来衡量价格走势,但是较常用的 RSI计算期间长度为9日和14日。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RSI指标在0-100区间内的变化。当RSI值达到80以上 时被认为已介入超买状态(Overbought),市场价格至此可能回落调整。当其跌至20以下即被认为是超卖(Oversold),股票市价将止跌回升。
RSI指标的计算公式也可表示为:
接近极值的RSI通常具有特殊的分析意义。在市场连续上涨之后,由于中间未经充分调整,RSI值可能会达到95度线以上十分接近上限极值的位置,尽管市场仍处于涨势之中,但是接近极值额RSI预示着市场过热且严重超卖,即使一次普通的调整,都可能有较深的幅度。
RSI指标的基本应用方法是:(1)RSI金叉,当快速RSI向上突破慢速RSI时,是买进的机会。(2)RSI死叉,当快速RSI向下跌破慢速RSI时,是卖出的机会。(3)RSI70时为超买状态,如果出现M顶部形态则为卖出机会。
RSI指标的使用技巧:(1)当市场处于盘整阶段,而RSI一底比一底更高,这表示是多头强势,后市可能上涨。反之,一底比一底更低则是卖出信号。(2)当市场处于盘整阶段,而RSI已经脱离整理形态,则股票价格可能会随之突破整理区域。(3)当RSI处于高位,并且一峰比一峰更低,而此时市场价格却表现为一峰比一峰更高,这叫作顶背离;反之,RSI处于低位并且一底比一底更高,而此时市场价格一底比一底更低,则称为底背离。一旦RSI与K线出现背离,一般就是转势的信号,此时应注意把握买卖的时机。一般来说,RSI处于70以上发出的卖出信号和30以下发出的买入信号尤其可靠。(4)当RSI图形的下降趋势线呈15度至30度时,其技术上的压制意义较强,假若趋势线的角度太陡,就可能很快会被突破,失去其阻力作用。相反,当RSI图形的上升趋势线呈负15度至负30度时最具有支撑意义,假若支撑线的角度太陡,也可能很容易被突破。(5)当RSI在较高或较低位置形成头肩顶或头肩底等反转形态时,便是采取行动的信号。但是这些形态一定要出现在较高位置和较低位置,离“50”越远越好。
三、蒙特卡罗模拟过程
蒙特卡罗方法又称随机抽样或统计试验方法,属于计算数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本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为了适应当时原子能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其能够真实地模拟实际物理过程,故解决问题与实际非常符合,可以得到很圆满的结果。这也是我们采用该方法的原因。
蒙特卡罗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原理如下:当所要求解的问题是某种事件出现的概率,或者是某个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时,它们可以通过某种“试验”的方法,得到这种事件出现的频率,或者这个随机变数的平均值,并运用它们作为问题的解。蒙特卡罗方法通过抓住事物运动的几何数量和几何特征,利用数学方法来加以模拟,即进行一种数字模拟实验。它是以一个概率模型为基础,按照这个模型所描绘的过程,通过模拟实验的结果,作为问题的近似解。
蒙特卡罗解题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步骤:
(1)构造或描述概率过程。对于本身就具有随机性质的问题,如粒子输运问题,主要是正确描述和模拟这个概率过程,对于本来不是随机性质的确定性问题,比如计算定积分,就必须事先构造一个人为的概率过程,它的某些参量正好是所要求问题的解。即要将不具有随机性质的问题转化为随机性质的问题。
(2)实现从已知概率分布抽样。构造了概率模型以后,由于各种概率模型都可以看作是由各种各样的概率分布构成的。因此产生已知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或随机向量),就成为实现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实验的基本手段,这也是蒙特卡罗方法被称为随机抽样的原因。最简单、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概率分布是(0,1)上的均匀分布(或称矩形分布)。随机数就是具有这种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随机数序列就是具有这种分布的总体的一个简单子样,也就是一个具有这种分布的相互独立的随机变数序列。产生随机数的问题,就是从这个分布的抽样问题。在计算机上,可以用物理方法产生随机数,但价格昂贵,不能重复,使用不便。另一种方法是用数学递推公式产生。这样产生的序列,与真正的随机数序列不同,所以称为伪随机数,或伪随机数序列。不过,经过多种统计检验表明,它与真正的随机数,或随机数序列具有相近的性质,因此可把它作为真正的随机数来使用。由已知分布随机抽样有各种方法,与从(0,1)上均匀分布抽样不同,这些方法都是借助于随机序列来实现的,也就是说,都是以产生随机数为前提的。由此可见,随机数是我们实现蒙特卡罗模拟的基本工具。
(3)建立各种估计量。一般说来,构造了概率模型并能从中抽样后,即实现模拟实验后,我们就要确定一个随机变量,作为所要求的问题的解,我们称它为无偏估计。建立各种估计量,相当于对模拟实验的结果进行考察和登记,从中得到问题的解。
四、试验过程以及各项数值分析比较
(一)试验步骤及参数设定
第一步,根据牛市,熊市以及盘整三种情况,随机生成三年内的日收益率共750个值。其中牛市中的750个收益率符合N(μ,σ2),而熊市中的收益率则应当符合N(-μ,σ2),盘整时的收益率符合N(0,σ2),μ=0.0004918,σ2=0.0046338。
第二步,根据随机生成的收益率计算出相应的150个RSI指标值,本文中生成RSI时N取5。
第三步,当RSI>80,85,90,95以及RSI
第四步,将试验重复1000次,对所得到的最大收益、最小收益以及平均收益进行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如表1所示:
当大盘为牛市时,分别位于超买区以及超卖区之后三个月内最大收益的统计值,Max为最大值,Mean为其均值,Median为其中位数,Std为方差。牛市时,由分别位于超买区以及超卖区之后三个月内最小收益的统计值来看,均值于各种情况中并未产生较大差异,且最大值最小值方差等数值也同样没有显著差异。而当市场大盘为牛市时分别位于超买区以及超卖区之后三个月内平均收益的统计值,也同样不存在显著差异。再对熊市与盘整情况下的各种区域中的收益统计值进行分析,结果与牛市时的情况类似,超买区以及超卖区之后的收益差异并不明显。为了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本文将采用假设检验来对结果给予验证。
(二)假设检验结果以及分析
要证明RSI指标的有效性,则应证明出现超买区之后的收益情况较差,而出现超卖区之后的收益情况较好,这样当人们根据该指标进行买卖时才能达到得到更大收益的目的。假设所有超买区的最大收益、最小收益、平均收益都与相应超卖区的最大收益、最小收益以及平均收益均值相等,若假设成立则h=0,若假设不成立则h=1。试验结果表明,基本接受假设的情况,即在超卖区之后的三个月内,收益表现没有优于超买区之后三个月内的收益情况。熊市中的情况,只有最大收益能够显示出出现了超买区之后最大收益弱于出现超卖区之后的最大收益,而从最小收益以及平均收益基本符合假设,收益表现也没有优于超买区之后三个月内的收益情况盘整时情况,除了两处否定,同样基本接受假设的情况,也即在超卖区之后的三个月内,收益表现没有优于超买区之后三个月内的收益情况。
五、结论
一般认为,RSI全面反映了价格变动上涨天数、下跌天数、上涨幅度和下跌幅度四个因素,因此在股价走势预测方面的准确度是较为可信的,同时可以通过RSI来清楚地观察到市场何时处于超买状态和超卖状态,从而较好地把握股票买卖的时机。以上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过程所得到的结果,显示出:仅仅通过RSI指标划分的超买区以及超卖区进行买卖的操作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加大的收益。
可见,RSI在股票买卖中的指导作用值得商榷,在运用RSI指标进行技术分析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技术分析要与基本分析结合使用。
(2)用多个而不是用一个技术分析方法同时进行判断。
(3)每个结论要不断地进行修正。
(4)对技术分析不要寄予过高的希望,不要超过技术分析力所能及的范围。
(5)技术分析是一种工具,要靠人去使用,决定因素是人。
综上,技术分析工具有其固有的局限性。投资者在应用技术分析相关指标的时候,不能公式化、机械化的照搬,要知道任何事物都存在特殊的情况,在证券市场上,当RSI超过95或低于15时却病没有出现反转的情况并不少见,投资者绝不能一经确认指标低于30就买进,或高于70就立刻抛售,而应当结合其他方面的信息进行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市场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霍文文.证券投资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收益法中的主要技术方法范文4
对准备进行的软件项目成本效益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该项目的开发和运行的期望成本与它所具有的效益进行比较和评估。评估基于对估计的成本是否超过预计的收入和其他效益的分析。另外,通常需要考虑项目是否是许多待选项目中最合适的项目,以使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分配。成本效益分析是评价任何项目的经济效益的一个标准方法,包含两个步骤。
1评价和估计所有执行该项目和运行该系统的成本和效益
分析系统的开发成本、运行成本和预计从开发中的系统的实施中获得的效益。这些分析应该反映项目完成过后,新的系统所产生的成本和效益的变化。例如:新开发了一个销售订单处理系统,不能按总的销售价值来衡量它给组织带来的效益,而应按它的使用所带来的新增的业绩来衡量。
2按统一单位来表现这些成本和效益
要评价净效益,即从该系统获得的总效益与创建和运行它的总成本之差。因此,我们应该用统一的单位来表示每项成本和效益,比如说,钱是基本的测量单位,所以,应从钱的角度来表示每项的成本和效益。
多数直接成本相当容易标识和用近似的钱数来量化。按它们在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出现阶段对成本进行分类是有用的,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1)开发的成本。
包括参与开发项目的员工的工资和其他雇用成本及所有的相关成本。
(2)安装的成本。
包括使该系统投入使用需要的成本。这主要由任何新的硬件和外部设备的成本所组成,但也包括文件转换、招聘和员工培训的成本。
(3)运行的成本。
由运行该系统的成本组成。
通过对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我们能得项目能否去实现的依据。一般效益超过成本的项目都值得考虑去实现,但是也有可能会面临以下问题:现有资金无法支付成本;项目风险太大等。
项目确定可行并且在进行中,要实现预期的收益,收益管理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包括对业务变更所带来的预期收益的标识、优化和跟踪,以确保确实实现了收益。
软件项目的收益有多种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服务质量收益。即尽快完成客户需求带来的收益。
(2)生产率收益。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用更少的成本完成同样的或更多的工作,产生的收益。
(3)积极的劳动力收益。改进了奖励制度或扩大就业或工作内容充实,产生的收益。
(4)内部管理收益。加强内部管理,以提高收益。
(5)降低成本收益。采取适当的采购策略,鼓励统一购买,以便利用指购买获得折扣。
(6)战略准备收益。变更可能不会直接使组织内的某个特定小组受益,但是必须要做,总体上是为了获取某种战略优势。
通过上述收益的分析,则可以认识到,以下三点。首先,收益可以量化和估价。即实现了直接的财务收益;其次,量化但不能传人。例如:客户的抱怨减少了;第三,标识但不容易量化。如取得很好的声誉等。
要实现收益管理,要做的是:首先,应该定义能从项目中获得的预期收益;其次,分析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再者,计划如何实现和度量收益;最后,要为实现收益分配职责并且监督收益的实现。
上述对软件项目管理中存在的成本效益分析和收益管理问题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收益管理涵盖了效率、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对软件项目开发的成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一个软件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树立既要注重技术,又要注重管理的意识,努力提高分析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康一梅.软件项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收益法中的主要技术方法范文5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
1无形资产评估的概念
公司无形资产作为一种非固定资产,它主要体现在具体的财务制度方面,主要包括公司掌握和具备的虚拟存在的但是又可以直接进行操作的资产。按照无形资产流通区域划分,它可概括为经济类无形资产、生产类无形资产以及直销类无形资产;按照无形资产的特点进行划分,它可分为第三方无形资产、牵连类无形资产以及实际操作类无形资产;按照无形资产的来源渠道进行划分,它可分为收购无形资产和私人无形资产;按照无形资产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划分,它可分为间接操作无形资产以及直接操作无形资产。
2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评析
评估方法的运用和选择在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处于关键和核心地位。目前普遍采用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有三类,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接下来,笔者将就这三种评估方法进行简要概括和阐释。
2.1无形资产评估的收益法
收益法作为评定无形资产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它主要以鉴定被鉴定资产的未来收益和利润来计算其实际价值,最终它将被运用到鉴定资产市值的过程中。它能将企业资产换算为实际价值,最终归纳总计值,得到准确的无形资产鉴定值。资金收益总计法和收益换算法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企业预估无形资产未来收益、回馈以及鉴定资产的重要指标。收益法有着自身的显著优势,它解决了无形资产形成资金的预估程序,而且消除了无形资产发展资金的分歧。
2.2无形资产评估的成本法
成本法也是无形资产评估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此种方法估算无形资产数值的基础是单纯再顾买资金或形成资金。再购买资金法主要运用在无形资产的鉴定过程中,它能消除不必要的降价和消耗。
3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若干现实问题
3.1开展无形资产评估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
企业要获得相对稳定、持续的固定收益,依靠无形资产是难以实现的。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知识技术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周期逐渐缩短,它所能提供的经济寿命也难以预估,这在无形中加大了无形资产评估的难度。所以,企业在进行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要坚持贯彻《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的相关规章制度,还要尽可能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评估考核体系是无形资产评估工作得以开展的理论依据,缺乏必要的依据则会导致评估结果失去科学性和有效性。
3.2未正确把握评估范围及对象
无形资产涵盖面广,学科繁多、行业复杂,许多企业不能正确认识它,最终导致无形资产的流失。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低估或者不估现象在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屡次出现,合资企业因此钻了空子,无偿使用了企业的无形资产;第二,企业股份制过程中存在问题,一部分无形资产没有记账和评估,而其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自然被排除在外,而另外一些企业却走向了完全对立的一面,他们将无形资产的评估范围和对象都无限放大,导致评估人员无法准确把握无形资产,而且大部分信息被政府封锁,难以找到有效的评估参数,导致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允性降低。
3.3评估程序混乱,评估市场无序
受历史及现实因素的制约,我国评估市场一直处于混乱状态。首先,评估机构的公信力不容乐观,评估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其次,市场准入门槛偏高,导致垄断现象的存在,而且相关利益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助长了乱评估和评估不公的不良风气长期存在;最后,评估实践和评估理论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尽管中评协、财政部作出了一系列调整策略,但是情况仍不容乐观,尤其是在新行业和新领域,无形资产评估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
3.4评估结果缺乏公正性和合理性
无形资产评估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无形资产的评估没有案例可循,可比性较差;第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无形资产的动态性加强;第三,对无形资产的认识不清,在权益变动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评、高评、低评、漏评以及不评等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形资产将逐步被无形资产所取代,企业经济利润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无形资产,企业要争取主动地位,就要拥有高质量的无形资产。所以,企业要发展,就要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合理评估,为无形资产评估提供依据。
4加强无形资产评估的政策措施
4.1进一步完善价值评估体系
无形资产或者有形资产主要有收益途径、市场途径以及成本途径等三种评估途径。无形资产创造的成本和它所创造的收益水平没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不同的评估途径会有不同的评估结论。由此可见,企业要保有战略眼光,在选取评估途径时既要坚持实事求是,又要从科学的眼光出发,实现收益途径、市场途径以及成本途径的最优组合,保证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2尽可能选择科学合理的的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等,企业只有综合运用各种评估方法,才能保证结果的精确和科学。同时,《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法案颁布,它规定了无形资产评估的具体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评估规范进行了规定,要求评估师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目前,我国尚缺乏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所以要保证资产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就应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奠定资产评估工作坚实的组织基础。
4.3合理界定评估估价范围
在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要以基本计价原则为基础,保证无形资产计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成本性支出是计价的基本原则,但是这一原则没有将无形资产使用期限考虑在内,具体收益没有明确,它只是简单的将自创过程中的相关费用转化为实际支出值,而评估价值也只是简单的参考外购过程中的费用及相关支出,有着显而易见的缺陷和局限,所以不能给出确切的未来收益值,所以,企业在成本计算的基础上,要将无形资产使用若干年之后的可能收益按一定比例对其进行估价价值,这种方法将资产收益和价值之间的密切关系考虑在内,例如,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或者扩产增收,会购入某项专利技术,如果该专利技术缺乏合适的市场资料,或者不能单纯以市场确定其价值,那么企业在确定资产评估价值时就可以参考无形资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所能创造的成本降低额和销售净额,从而积极应对激烈的市场价值变动。此外,企业还可以在计价方式中加入技术寿命,假如多项不同的技术寿命的个别因素相互组合形成一个混合体,那么它将形成一个技术性较强的无形资产,或者说,该专利的技术寿命决定了其效率,该项资产的计价要以其技术的技术寿命为主要衡量指标和标准。与有形资产产权权益相比,要做好无形资产产权权益的认定工作,综合考虑程序、期限、周期、效益以及成本等各项因素,保证无形资产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4.4科学地匹配评估参数
在评估参数确定过程中,企业必须贯彻落实统一原则,实现相关参数和经济利润的有机统一。完善的无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要科学匹配和规范折现率的选用和收益期、评估无形资产涉及到收益率的种类以及无形资产的基本条件等,保证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杜绝计算口径的差异和概念模糊,减少无形资产误评发生的可能性。在具体的评估操作中,要科学选取合适的预期收益率种类,然后在选用的计算口径和收益指标概念的指导下选择相匹配的折现率,而且还要将评估无形资产的种类、所处阶段、属性以及类型等相关信息弄清楚,始终明确无形资产所处的阶段。比如,在具体的取证阶段、研发阶段、初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评估价值受选定参数、评估方法和实施期限的影响。为了保证无形资产评估结果的公允性,相关部门必须首先弄清楚选择性发明专利、应用性发明专利、组合性发明专利、改进性发明专利以及首创性发明专利等,其次要明确其究竟属于方法发明专利还是产品发明专利,深入了解无形资产的性质和所处过程,保证无形资产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允性。
4.5寻求有效的评估法律支持
无形资产管理不同意一般工作,它所涉及的方面极广,要切实保证其有序、规范的进行,所以,企业相关部门要坚持资产评估过程的法制化,始终贯彻落实相应的法律法规,坚持有法必依,切实提升无形资产评估和管理水平。具体而言,相关部门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相关法律部门要进一步健全法律规范,并建立完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和机构,保证无形资产评估有法可依;同时,无形资产评估工作的政策性和法律性较强,必须安排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而且要进一步规范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将无形资产评估的政策和法律规范落到实处,保证评估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最后,要对无形资产的公布和认定工作制定法律规范,明确无形资产评估责任,形成健全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既切实降低评估机构的金融风险,又保护好委托方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刘晓静,姜忠辉.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34):104-105.
[2]刘淑红.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探析[J].中国外资,2009,(7):79.
收益法中的主要技术方法范文6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财务管理 创新
高新技术企业属于知识型企业,其发展主要依赖科技成果,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等资本的管理,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
高新技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其通常会伴随地点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高新技术是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最新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有效的提升了我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和微电子科学技术、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技术、航空航天和空间科学技术、新材料和材料科学技术、生命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电子一体化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和医药科学技术等的发展,有效的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因此,高新技术不仅代表了我国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其还能够给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高新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七新七高”的特点,“七新”主要是指技术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七高”主要是指高产出、高智力、高投入、高难度、高势能、高风险、高收益。
二、财务管理概述
第一,对财务管理对象进行拓展。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是知识资本。传统的财务管理资本主要包括货币、财务资本以及实物资本等。财务管理对象集中在财务资本管理、筹集以及投资等方面,忽视了知识资本方面的研究。但是,知识资本直接影响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与创新。企业如果忽视知识资本的作用,则会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深入研究知识资本特征、构成、分配、运行以及效益评价等内容。企业需要将知识资本运营作为其财务管理的内在性要素。
第二,财务管理内容的拓展。拓展财务管理内容,需要赋予资金筹集、投资及效益分配等财务新内涵。筹资活动是对资本的筹集过程,主要包括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的筹集。知识资本具有动态性、无形性、度量不确定性等特点,而知识资本的筹集过程非常复杂。
首先,从知识产权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知识资本通常包括了专利权、商标、非专利技术以及应用软件等内容。在筹集知识资本时,应该根据知识产权的主要类型,选择针对性的评估方法,从而制定合理的价值。其次,需要从人力资本方面进行分析,劳动者将相关知识和技术投入到企业中,企业需要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促使每位职工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也需要合理确定人力资源的价值,可以采取公允价值计价。在进行知识资本筹集的过程中,要研究知识资本能否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并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知识资本。
从投资活动的方面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对知识资本的投资管理方面。在进行投资管理时,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充分挖掘知识资本的价值,不断创新,为企业营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首先,准确评估知识资本的价值,合理确定投资成本。对于人力资本以外的知识资本,可以采取重置成本法、市价法以及收益现值法等方法进行估价。对于人力资本估价,可以采取未来报酬法和未来现值法等方法估价;其次,采取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比如估算法、报酬率法等,合理确定知识资本的经济效益,重点对投入与产出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以更好的发挥知识资本的投资效益。
从分配活动方面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知识资本的分配与参与过程。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是知识资本的主要载体。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着高新技术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货币实物资产在企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逐渐降低,人力资本的地位不断上升。因此,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改革剩余收益分配模式。
三、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一)研究和开发项目投资决策
正确分析投入和产出的财务特征。深入分析产出和投入的特征是制定科学投资决策的基础。分析内容具体包括产出财务分析、投入财务分析以及二者间关系的财务分析。站在开发投资数量的角度上看,具体表现是投资累积的特征。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对开发项目、开发项目后续活动、商品化生产等活动进行投资。后续投资比例应该高于研究和开发本身的投入。研究和开发项目的投入主要包括财务支出、投入成本、机会成本以及沉没成本。而投资成本的持续时间、数额都是无法准确预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