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伤的急救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伤的急救技术范文1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是以防止污染、保全受伤肢体、救助患者性命、降低患者生理能耗为目的的一项急救技术,可为医护人员制定手术方案争取时间,把握最佳救治时机。对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78例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实施了该项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78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26例,男52例,年龄16~76岁,平均年龄(36.8±4.1)q,有33例腹部开放伤,45例腹部闭合伤。损伤数量:15例患者有4处及以上损伤,26例患者有3处损伤,37例患者由2处损伤,78例患者中有43例伴随发生腹部外创伤合并四肢骨折、脑、胸外伤。比较所有患者的病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DCS处理 DCS技术处理主要分三个阶段完成:①简化手术阶段:消毒处理防止感染,迅速止血,立即进行快捷的关腹处理;②到达急诊重症监护室内复苏阶段:给予氧气支持辅助患者呼吸,进行输液给予生命支持,帮助患者逐步恢复体温,促进凝血功能恢复;③随后准确诊断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待趋于平稳后制定确切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手术。
1.2.2护理措施 根据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处理的三个阶段,护理措施也是针对这三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进行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2.2.1简化手术阶段:①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主要监测血压变化、血液乳酸浓度、血气分析等,为开展后续手术工作提供依据,评估患者耐受情况;②建立静脉通道,备用药输送一条,快速补液一条,旨在保持患者生命循环,同时便于开展输血输液工作;③观察患者气道内是否有异物,及时清除,同时建立氧气通道,给予氧气支持;④输送的液体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温,室内温度、术用冲洗液、呼吸机气体温度都应在无菌操作的前提下为患者采取保温措施。
1.2.2.2到达急诊重症监护室内复苏阶段:①造成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凝血因子代谢紊乱、输液输液后的稀释反应等。通过标记引流管并确保通畅,监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情况,根据监测结果输送新鲜血小板和全血,做到及时恢复凝血功能;②伴随灌注复苏液体,呼吸窘迫也成为常见症状之一,降低肺损伤和确保充足供养是主要解决措施。密切监测患者血气和呼吸功能,必要情况下果断采用机械辅助,并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氧气浓度,确保pH值平衡;③防止代谢性酸中毒情况发生。
1.2.2.3明确手术阶段:①营养支持。患者受到身体创伤和手术的影响,长时间营养补充不足,因此,在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可根据患者病情和意识情况,给予适量的营养补给,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肠外或肠内营养补给措施,但与此同时仍应密切观察患者血糖、电解质的情况,变化异常需及时停止;②并发症护理。引流管和的护理可有效避免患者发生压疮和感染等并发症,指导患者定期翻身和训练咳嗽技巧,适当给予抗生素和制酸药物,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复苏前后体温、pH值、凝血酶原时间及APACHEⅡ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78例在复苏前,其pH值为(7.4±0.2),体温(34.2±0.5)℃,凝血酶原时间在(19.9±1.7)s,APACHEⅡ评分在(23.7±5.7)分。而复苏后,78例患者的pH值为(7.5±0.9),体温(36.1±0.8)℃,凝血酶原时间在(15.1±0.6)s,APACHEⅡ评分在(12.9±6.9)分。由此可见,复苏后的各项指标均显著好于复苏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是医疗水平不断进步的产物,是救治观念中的新理念。疗效显著的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的应用,一定是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不仅要求医生掌握该项技术核心,还需要护理人员能够针对该项技术学习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应用于救治实践。
创伤的急救技术范文2
本研究采用弗里曼等对技术创新的观点,认为技术创新不仅是一项技术活动,更多地是一种经济活动,要通过市场上的表现来实现其价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生产和销售新产品是企业获得成长和提高盈利额的重要手段。首先,企业利用新产品和新服务来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开辟新的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从而获得超额利润。GEROSKI等[12]以1972~1983年英国721个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显示,企业创新数量与营业利润率正相关。尽管某一特定的产品创新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不大,但是进行产品创新的企业的利润率总体上要比没有开展创新的企业高。其次,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往往比其他企业更快地研发出新专利和新产品,进而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垄断地位,使企业拥有更佳的市场形象和更强的定价优势,顾客也更具忠诚度,愿意为新产品或新服务支付高溢价。最后,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改变原有的生产工艺,减少原材料的投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提高企业绩效。ROMER[13]以美国1000家大型制造企业为样本,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研究了研发支出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得出研发支出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及绩效。罗婷等[14]认为,R&D投入整体上与公司未来年度利润存在正相关关系。赵晖[15]认为,R&D资金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技术创新对企业盈利有显著的正影响。
2商业模式设计对技术创新获利的促进作用
CHESBROUGH等[6]以施乐技术分立公司为例,阐述了商业模式在创新获利中扮演的调节功能,认为有些新技术的失败并不是由于技术不够先进,而是没有形成相匹配的商业模式;相反,适宜的商业模式设计对技术创新获利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KAUFFMAN等[16]认为,扮演个人和企业间互动平台的角色、促进在线交易并将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互联网公司更易生存,商业模式设计是企业维持市场竞争地位的保证。对于技术型企业而言,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能够使新技术找到最佳的应用和顾客群体,开发出最具吸引力的价值主张,并且能够使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实现协同,创造出更大的顾客价值,同时能够提高企业相对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议价能力,进而提高企业在共同创造出来的新价值中获利的能力。AMIT等[17]认为,电子商务往往通过企业跨边界与顾客、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新交易结构及治理来实现价值创造,并提出新颖、效率、互补和锁定是商业模式的四大统驭性主题。ZOTT等[18]认为,商业模式设计越富有效率、越新颖,核心企业获得的市场价值越大,但增加互补性并不能促使核心企业的市场价值增加。ZOTT等[19]认为,商业模式与产品市场战略都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但是作用机制不同,商业模式与产品市场战略之间的匹配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综合而言,本研究提出一个核心观点,即商业模式的确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创造价值进而获利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调节功能,但是不同的商业模式会发挥不同性质或程度的影响;且进一步考虑到不同企业使用商业模式的差异性,借鉴ZOTT等[18]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商业模式的性质进行区分,将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作为商业模式差异的2个重要维度,以研究不同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关系产生的不同调节作用。新颖导向的商业模式就是采用新的方式开展经济交易,如服务新的顾客群体,提供新的价值、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或给利益相关者的激励形式是全新的,从而带来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全新的合作关系。新颖性商业模式创建出一个新的市场,如eBay和阿里巴巴;或者重塑现有的市场,如Dell公司。新颖性商业模式带给顾客新的价值,对顾客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而将顾客锁定。另外,商业模式新颖程度越高,对于利益相关者和合作伙伴而言,因为不存在其他可供选择的企业进行合作,从而使得采取新颖导向企业的议价能力提高。ZOTT等[19]认为,新颖导向的商业模式设计对差异化产品战略、低成本战略以及市场进入领先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着正向调节作用,如苹果公司便是新颖性商业模式最为成功的例子。可见,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设计注重新颖性,不仅使企业在顾客竞争中拥有相对的差异化优势,且在其内外部价值活动网络的重构中也会发挥重要影响,从而提高企业总体的运营效率,带来提高技术创新获利的可能性。相反,缺乏新颖性的商业模式,可能会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和客户流失,合作伙伴关系不稳定,难以从技术创新中获利。基于上述讨论,提出假设:假设2a商业模式的新颖性正向调节技术创新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效率导向的商业模式强调提高交易效率,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交易机制来降低交易过程的成本,使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成本全面得以降低。当然,成本的下降可以直接转换为盈利的增加,如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创造出来的巨大财富正是效率导向商业模式发挥作用的体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间也可以通过互相提供市场供求和内部运作的信息,以及加快信息的流动来降低信息不对称性,还可以设计对客户来说交易更简捷、执行效率更快的交易内容,如功能简化的产品、在线自动化处理的升级服务等;相反,缺乏效率的商业模式会导致各方面成本的上升,也会出现运营上的低效率,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和客户流失,使得企业加大从技术创新中获利的难度。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2b商业模式的效率性正向调节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的商业模式并不完全是相互排斥的,也可以相互共存、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技术型企业从技术创新中获利。如互联网餐馆uWink是将商业模式的新颖性与效率性完美结合的典范[18]。综合而言,商业模式的新颖程度越高,越能使本企业与其他竞争企业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为顾客和合作伙伴建立起较高的转换成本,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地位,也就意味着给企业后续提高运作效率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全面降低成本以获取更大的价值。另外,兼顾新颖性和效率性的商业模式在锁定对全新价值体验感兴趣顾客的同时,不断谋求降低成本,最终能够吸引更广泛的顾客群(他们对产品与服务的性价比或价格更为重视),由此拓宽了新技术收入来源,提高了盈利上限。基于此,提出假设:假设2c商业模式的新颖性和效率性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是相互促进的。综上,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见图1
3研究设计
3.1样本选取和数据信息来源
本研究所选取的调研对象主要是2009年10月30日~2011年12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大于5%的116家创业板公司,原因在于以下2点:①这些企业的创办与发展都是基于实实在在的科技成果的研发及其商业化。近些年,研发投入一直较高,技术创新方面成绩较为突出,对从技术创新中获利的要求普遍较高。由此可见,这是研究中国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获利较为优质、较为典型的群体。②这些企业近年内努力争取到资本市场中的上市融资,对自身的经营活动及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结构都能有意识地进行设计和规范化,商业模式基本成型并稳定,且这些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较为公开、透明,便于收集数据测项和研究商业模式的总体特征及其他变量。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是通过对样本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来获取。问卷发放的方式包括对本地样本企业的实地调研中的问卷填写和收集,电话访谈填写问卷。在问卷的收集过程中,一方面确保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样本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的成员,因为他们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经营过程中所采用的商业模式、企业最近3年的绩效非常了解;另一方面,将回收的问卷、样本企业公开的关于企业经营情况的说明或报告综合起来,与创新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集体讨论,对问卷的结果进行部分调整和修正。通过上述工作,本研究得以保证获得高质量的原始调查数据。问卷调查历时2个月左右,剔除无法联系到的相关人员、信息填写不全等原因造成的无效问卷,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108份,回收率达到93%。
3.2变量说明与测量
为了深层次地分析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获利的调节效应,本研究以技术创新为自变量,企业盈利绩效为因变量,商业模式为调节变量,运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1)自变量本研究采用企业的研发投入、取得的专利数、资格认证证书,以及拥有前所未有的科学发现、原理性主导技术作为技术创新的测量。(2)因变量本研究的主题是创新获利问题,盈利性指标能够很好地体现企业的获利情况,于是选取调研企业2010年和2011年每股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作为企业绩效的度量指标。(3)调节变量本研究以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作为商业模式的主题背景,分别通过3个测项,运用Likert-5级量表对108个被调研公司商业模式的新颖导向程度和效率导向程度进行打分:①商业模式的新颖导向程度测量。通过企业商业模式是否提供了新的产品、服务、信息以及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连接方式;给利益相关者的激励形式是否是全新的,从而带来利益相关者之间全新的合作关系;与现有同行企业的商业模式相比是否带给顾客全新的价值,来测量商业模式新颖导向程度。②商业模式的效率导向程度测量。通过企业商业模式是否使本公司在利益相关者之间互相提供信息以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否使本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各种成本得以降低;从客户角度来看,是否本公司与其他企业之间的交易变得更为便捷、执行效率更高,来测量企业商业模式效率导向的程度。(4)控制变量根据以往研究,企业规模、行业属性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将其作为控制变量。其中,采用员工人数的自然对数测量企业规模。
3.3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3.3.1信度与效度分析在通常情况下,Cronbach’sα在0.6以上被认为可信度较高,在0.3以下被认为可信度较低。本研究中各因子的Cronbach’sα分别为0.863、0.670、0.637,表明本研究的量表具有内部一致性,可信度较高,从而支持了信度检验。关于效度检验,测量指标在各因子上的载荷都较大,KMO值在0.6以上,且Bartlett’s检验显著。综合而言,量表的效度和信度较好(见表1.
3.3.2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表2提供了研究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相关系数,可以看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新颖导向、效率导向和企业绩效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3.3.3假设检验与分析表3显示了技术创新、新颖导向、效率导向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层次分析结果:①模型1是控制变量对因变量企业绩效的回归;②模型2是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变量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主效应模型;③模型3、模型4分别考察了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的独立调节作用;④模型5同时考虑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的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模型2的结果表明,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加进自变量技术创新后,回归模型的解释力(模型2相对于模型1)显著提高(ΔR2=0.849,p<0.01),这说明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β=0.927,p<0.01),从而支持了假设1。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对运作流程进行改造升级,能够显著地提高企业绩效。由于企业绩效的提高能够反哺技术创新投入,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绩效,企业因此得以进入创新驱动的良性循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模型3的结果表明,在主效应模型2的基础上,增加商业模式新颖导向和技术创新的交互项,模型的解释力也得到提高(ΔR2=0.017,p<0.05),商业模式新颖导向显著正向调节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间关系(β=0.712,p<0.05),从而支持了假设2a。这说明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新颖性商业模式有助于企业更充分地挖掘新技术潜在的经济价值。企业创新投资与管理不仅要关注科技研发,也要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以通过设计和执行新颖性的商业模式与科技创新相匹配,从而更好地获得竞争优势。新颖性的商业模式能够为顾客创造更大的价值体验,也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强的市场议价地位,因此,除了雄厚的技术创新能力之外,新颖性的商业模式是科技型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新来源。模型4的结果表明,将商业模式的效率导向与技术创新的乘积项放入回归方程,发现模型的解释力并没有得到提高,效率导向的商业模式对于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没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2b没有得到支持。其中的原因在于:科技型企业的产品多属资本和知识密集型,边际生产成本小,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点,而且产品一旦被顾客使用,创造出来的效用远远高于生产成本,因此,强调通过技术创新为顾客创造全新的价值体验是企业创造和获取价值的首选途径,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致力于提高运营效率对顾客价值的创造和提升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模型5的结果表明,同时考虑新颖和效率的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获利的正向调节作用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2c没有得到支持。这也说明在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中同样存在“夹在其中”的战略困境。这可能存在2个原因:①新颖性和效率性商业模式在价值逻辑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当2种逻辑在一家企业中并行运作时会产生许多冲突,难以取得协同。②任何一家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同时关注两方面会导致资源配置分散,出现“失焦”,结果在任何一方都没有做到最优状态。由此,对于技术创业企业而言,在新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中,采用同时考虑新颖性和效率性的商业模式无益于增强技术创新的市场吸引力,却不利于充分挖掘新技术的潜在经济价值,因为这会损害商业模式功能的发挥。最佳的做法是打破“妥协和平衡”的指导思想,选择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做到极致。
4结语
创伤的急救技术范文3
关键词:后腹腔镜技术;上尿路疾病
上尿路疾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效果较好的为手术治疗,以往都是采用开放手术的方式,容易在术后发生并发症。随着后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临床已经将其用于治疗上尿路疾病。为了研究该技术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总结应用经验,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2月上尿路疾病病例资料,统计并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耗时、排气耗时等治疗指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析我院2010年4月~2011年12月来治疗的上尿路疾病病例资料,整理出128例选择接受后腹腔镜技术治疗的病例为技术组,其中男82例,女46例,年龄18~85岁,平均47.8岁。手术类型:10.2%(13/128)结核肾切除术,38.3%(49/128)萎缩肾切除术,20.3%(26/128)肾癌病灶切除术,20.3%(26/128)囊肿减压术,20.9%(14/128)肾实质取石术。94例接受开放式手术治疗的病例为开放组,其中男71例,女23例,年龄18~83岁,平均47.6岁。手术类型:12.8%(12/94)结核肾切除术,34.0%(32/94)萎缩肾切除术,18.1%(17/94)肾癌病灶切除术,23.4%(22/94)囊肿减压术,12.7%(12/94)肾实质取石术。
1.2 方法:开放组选择常规手术;技术组首先给予静脉麻醉,侧卧。作切口于髂嵴附近,间距0.5 cm,长度不超过1.5 cm,通过实施钝性分离充分暴露腰背筋膜,使用工具为中弯钳,用手指将腹膜推开并分离,将监视镜放于其中,冲入CO2;再作一个切口于腋后线,长度不超过1.5 cm,通过实施钝性分离充分暴露腰背筋膜,操作使用的为手指,用手指再次将腹膜推开并分离,将监视镜放于其中;最后需再作一个切口于腋后线,长度不超过0.5 cm,将3个Trocar置于3个切口内,实施相应的术式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选用的软件为SPSS,对比两组治疗指标选择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技术组与开放组的治疗都很成功,两组所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技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耗时、排气耗时比手术组少,两组治疗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效果及治疗指标对比()
组别
术后成功(%)
术中耗时(min)
术中出血量(ml)
排气耗时(d)
开放组
100
92.5±8.6
96.0±8.7
43.1±3.4
技术组
100
54.8±5.2
70.5±6.6
32.7±5.0
t值
0.218
15.218
14.063
15.311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后腹腔镜技术已经可与破坏性手术联合治疗上尿路疾病,该技术已经可以作为一种金标准,由于其操作更符合肾脏解剖结构,所以在治疗中占有更多的优势[1]。通过该技术的运用,可以降低对肠管的干扰,保证清晰的手术视野,同时操作中利用了腹膜对脏器的牵拉,减少了损伤。目前已经成为开放手术的替代疗法。但为了确保手术治疗的顺利完成,应增加对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同时应具备熟练的开放手术技巧,在操作中必须遵循腔镜的使用规范。因为,即使术中结合了后腹腔镜技术,仍然不能保证绝对安全,不出现并发症,而且在上尿路疾病中极易损伤血管,易引起大出血[2]。操作时应做好急救准备,备好纱布块,一旦出现大出血,即可使用纱布块,通过对出血部位的填塞达到止血目的,或选择增加压力,通常给予的加压范围在2.0~2.6 kPa,同时采用缝合止血[3-4]。本文中技术组未见出现大出血的病例,术中平均出血量(70.5±6.6)ml,且技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耗时、排气耗时比手术组少,两组治疗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因此,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那彦群,吴 刚,郝金瑞,等.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141例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9,36(3):143.
[2] 张 旭,傅 斌,郎 斌,等.后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9,28(1):105.
创伤的急救技术范文4
关键词:整形外科;缝合技术;瘢痕康复技术;面部外伤;临床研究
面部是人们审美的重要器官,如面部外伤留下难看的瘢痕,可能会造成患者心理、生理的双重伤害[1]。本文就整形外科缝合技术及瘢痕修复及时综合治疗面部外伤及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1月~2013年1月入院治疗的面部晚上患者160例。其中男113例,女47例,年龄2~77岁,平均年龄(37.86±12.54)岁。受伤原因有锐器割伤34例,撕脱伤23例,交通事故68例,钝器撞伤35例,爆炸伤11例,动物抓咬伤24例。面部外伤部位有眼睑、鼻部、颧骨、额头、颞部、面颊、颏部。
1.2方法
1.2.1缝合技术 术前准备:一般术前准备,行局麻术,必要时全身麻醉。伤口处理:用0.5%碘伏消毒,或75%酒精擦拭。麻醉完全后,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彻底清洗伤口,并去除异物、杂质及坏死组织。仔细探查伤处的受伤层次及是否有血管、神经损伤,排除复合损伤,应用电凝刀充分止血。缺损伤口的处理原则是由简到繁,由局部到远方行皮瓣修复或缺损皮肤修薄回植。应用4-0或5-0可吸收缝合线间断缝合肌肉、筋膜、皮下脂肪层,对于创缘整齐、张力不大的伤口,应用7-0可吸收缝合线;创缘不整齐,伤口边缘皮肤挫伤严重的,应将创缘皮肤修剪整齐,并尽可能的保留足够的皮瓣组织。再予以缝合。在间断缝合中,针距以充分减张为目的,间距为0.3~1cm。应用5-0较细缝合线以连续水平褥式缝合,缝合真皮层;以7-0无损伤缝合线间断缝合表皮层,针距0.3~0.5cm。缝合后的伤口应用75%酒精消毒,可图百多邦或红霉素软膏,并用无菌胶布春之创缘长轴粘贴,加压包扎。神经修复:根据受损神经的两端情况不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在清理创面后,神经两端距离3cm的有25例;13例行跨面神经移植;4例应用舌下神经经腓肠神经抑制和面神经总干吻合。
术后处理:术后第2d首次换药,3d后无缺损伤口行暴露治疗,一般术后4d拆线,皮瓣伤口6~7d拆线,植皮伤口10~12d拆线。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拆线7d后外用美皮护防止瘢痕增生,并做日常防晒工作,随访3~6个月内,避免伤口的过度擦洗。
1.2.2瘢痕康复技术 根据患者要求,待缝合伤口痂皮脱落后即行瘢痕修复技术。局部消毒铺巾后,沿瘢痕边界做切口设计,在瘢痕局部应用进行局部麻醉侵润操作。贴覆瘢痕贴3~6min,对于面颊、额头、鼻部等易受压迫的部位应用弹力套包扎3~6min。后用热疗仪器热疗10min,后用超声导入仪配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用量以保持伤口瘢痕始终湿润为度),进行修复治疗3~6min,同时用用硬直探头持续对瘢痕行加压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 随访6个月后,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神经损伤的修复情况,并调查患者对面部损伤修复的满意度。应用Sunny-Brook量表中的面部肌肉动态活动评价表部分,对患者进行面部影响记录后进行分析、评估治疗前后面部肌肉在神经控制下的功能活动状态。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应用SPSS17.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
2 结果
2.1伤口修复情况 160例患者全部一期愈合,10~15d内揭除伤口覆盖物时,伤口已较为平整,瘢痕细微,呈线状,且五官无移位变形。术后随访3~6个月间,16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瘢痕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淡化。
2.2神经修复情况 面神经颞支功能、颧支功能、颊支功能修复效果显著,下颌缘修复效果不甚明显(见表1)。
3 讨论
整形外科缝合术在操作过程中关键要求是伤口的整洁。因此,在手术开始前,需要对伤口部位进行彻底清理与消毒,彻底清理,并且尽可能的保留皮瓣组织[2]。在缝合过程中,如无明显的感染或坏死,则以原位缝合为主,其可有效避免因组织缺损造成的面部畸形。缝合伤口的原则是由浅至深[3],先里后外,并极可能的保证正常解剖层次的缝合。注意在褥式缝合中,要关闭死腔,对暴露的骨面,应争取用软组织覆盖。对于组织缺损较大,无法正常缝合或缝合愈合后可能导致面部畸形的患者,则需进行皮瓣转移修复术,可使愈合后的创面色素沉着更少,更为接近正常皮肤组织。缝合术后应待痂脱落后,即行瘢痕修复术,本研究应用的超声导入仪联合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人体吸收,减少瘢痕的形成,提供愈合治疗。
临床中对于面神经的修复,疗效优良主要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如果损伤的部位涉及到神经入肌处或神经出颅的位置,将会对最终疗效造成较大的影响,因神经元的受损坏死是不可逆的,神经组织的器质性损伤难以恢复。同时在本次研究中可见面神经各分支损伤的修复结果以颧支、颊支效果最为理想,而下颌缘的修复效果最差。研究认为这与颧支、颊支之间有较多的吻合交通支有关,并且神经较颞支与下颌缘支较粗[3],因此恢复效果较为理想。
总之,应用整形外科缝合技术及瘢痕康复技术综合治疗面部外伤可有效的缝合伤口、预防瘢痕增生等并发症,同时修复患者受损的神经组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宇,唐家训,吴丙,等.改良真皮下缝合技术在急诊面部外伤中的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13,21(9):717-718.
创伤的急救技术范文5
关键词:技术驱动;共同物流;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3)06-0073-04
一、相关文献述评
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为持续达到其主要目标而确立并运用相关运营机制,并对运营机制进行拓展,综合利用全部相关策略,创造顾客价值并实现企业价值的新型经营方式。刁玉柱(2010)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战略分析、要素利用、价值创造及系统整合等四大视角归纳总结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逻辑,认为战略分析与选择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提条件与逻样起点,技术、知识及组织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价值链的升级转换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逻辑,企业系统间的因果联系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机理①。
关于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商业模式创新动力与路径关系的研究。Yao Weifeng(2007)等人认为,商业模式创新起源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产生了新的技术突破及市场需求,企业通过抓住技术革新和市场变迁的发展机遇,形成核心竞争力,增加新的利润来源,就可以产生新的赢利模式和商业模式,为顾客和自身创造价值。Fumio Kodama(2004)等人通过研究世界发达国家实践经验,认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模块化制造技术的变化推动了美国、欧洲国家和日本相关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而且商业模式创新有助于企业在更大程度上获得技术变化所带来的收益③。二是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方向的相关研究。代表性的成果有:Amit等人(2001)采用问卷调查分析方法,研究了美国和欧洲59家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认为高效率、互补性、目标一致性和新颖性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④;Miles(2006)认为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是推动商业模式持续创新的方向。三是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类型的研究。代表性的成果有:Linde和Cantrel借鉴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将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四种类型:挖掘型、调整型、扩展型、全新型,为企业引入全新的商业逻辑⑥。Mark等三位著名学者(2008)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利润增长的关键原因,商业模式创新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客户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客户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分别明确了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则描述了如何实现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⑦。
共同物流是一种将分散的物流资源共同利用,物流设施与设备共同运作和物流体系共同管理的新型运作模式,多个分散的物流参与方形成合作联盟,共同提高物流系统整体运行效率,显著降低资源消耗。对共同物流的研究最早起源于日本运输省和相关学者对共同配送的研究。荣朝和(2001)介绍了欧洲共同运输政策,并对我国的相关运输体制和政策问题进行了探讨⑧。黄福华、周敏(2007)等深入研究了湖南省农产品共同物流、中小企业共同物流、城市共同物流体系,以及中部地区零售企业的共同物流问题⑨。欧阳小迅、黄福华(2011)基于企业资源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提出了共同物流的两种运作模式:物流联盟和物流虚拟企业。王圣云等(2012)采用运输成本和网络分析方法,重点探究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物流一经济网络及其空间组织战略⑩。
二、技术变迁引发共同物流商业模式变革的机理
1 新一代技术变迁趋势
能够引致共同物流商业模式创新的新一代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商业模式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建立起一种新的平衡态势,获取竞争优势。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使得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使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的各种复杂信息实时沟通成为可能。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技术企图解析人类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共同物流的运作过程可以实现全智能化,从而大幅度减少人工劳动比例和操作失误,明显改善共同物流合作的工作效率。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技术。在物联网时代,各种复杂信息可以通过无线传感网实现共享,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都可以实时监控整个运作过程。
2 技术变迁将引导共同物流服务内容的变化
物流服务是共同物流商业模式的支撑点。是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与服务客户进行价值交换的载体,当物流服务越能满足客户需求时,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盈利能力就越强。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客户可以实时掌握货品运动轨迹,便于企业收集客户需求;云计算技术实现了对海量技术处理的可能;加上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挖掘与智能处理,能够实时地应对客户需求的各种变化。共同物流服务体不仅通过提供物流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同时也能够提供有价信息、知识服务、产品构想等虚拟产品,形成一体化的集成解决方案,全方位满足客户潜在需求,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共同物流联盟利用云计算强大的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深化多样化的扩展需求,最终实现数据结点越多,资源组合可行性越多,可能开发的新型服务类型越多;另一方面,基于新技术的物流服务服务边际成本不断降低。共同物流各参与企业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增值产品扩大收入:通过对客户知识的运用,深度预测未来物流业务的发展趋势,开发出引导客户需求的新型服务,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3 技术变迁将引导共同物流合作形式的变化
在新技术变迁中。共同物流联盟的成员企业之间信息变得更加透明,信息共享成本迅速降低,能够实现共同物流各成员企业合作形式的变革。在最终客户需求的导引下,共同物流各参与企业的合作形式将从“效率优先”向“智能优先”转变。企业之间的关系从“竞争对抗”向“合作联盟”形式转变,各成员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构成价值链的节点网络,通过满足最终用户需求,获得合作联盟收益。
4 技术变迁将引导共同物流服务的客户需求变化
在传统技术条件下,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困难,知识共享与传播的难度非常大。通过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实现了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知识协同,能够更好地发掘、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价值。在新技术支持下,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对客户需求管理进行创新,从“满足需求”向“创造需求”方向发展,新技术实现了客户与共同物流服务企业之间的信息透明化,大大降低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客户对服务的认知越来越深刻,未来将更重视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满足,不仅要求服务的结果,并且要求服务过程的体验。基本需求满足后,在服务之上所附加的个性价值、愉悦体验和精神满足成为客户需求的终点。未来,在新技术支持下,客户能够迅速学习各种新知识,在享受服务过程中知识增长和自身价值提升有可能成为服务重点。
三、共同物流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设计
当前。我国共同物流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在技术快速变迁的驱动下,共同物流的商业模式要素正在发生变化,共同物流联盟所提供的服务价值将从自身价值转变为客户价值,由此将引导共同物流服务内容、合作形式、需求发生变化,在此情景下,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必须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应对,积极探索符合技术变迁背景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1 共同物流服务内容创新路径
共同物流服务是围绕最终客户的物流需求,多个参与主体联合开展相关业务,实现客户在全供应链上的价值。在技术变迁的背景下,共同物流服务内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1)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现有的物流企业一般采用“单打独斗”的运作形式,和其他物流企业是单纯的竞争关系,由于实力单薄,加上缺乏现代技术支持,无法提供覆盖供应链全过程的一体化服务。在新技术支持下,供应链的各企业能够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从原材料开始到最终产品交付客户手中的所有物流过程都能够置于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的监控之下,从而共同物流联盟能够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由于合作信息更加透明,共同物流参与主体的合作伙伴型业务关系有建立的可能,促进全供应链的协调。成为无缝链接的一体化过程。(2)完善信息服务内涵与范围。共同物流服务的各参与主体由于面向多个客户服务,能够及时收集掌握大量行业内一手数据,通过对相关海量信息的全面收集、深入挖掘、科学分析和智能化处理,利用云计算技术,得出各服务行业内的相关经验数据。共同物流合作企业可以凭借其广泛的服务网络为客户收集市场需求信息、产品销售与库存信息、用户反馈信息等,为生产经营企业的决策提供服务。(3)完整的全供应链金融服务。传统的技术条件下,中小企业虽然有大的融资市场。但由于单个物流企业对物流金融业务操作的技术能力十分有限,不可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技术变迁的背景下,共同物流服务联合多个参与主体,可以共同完成供应链的全程物流服务,对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实现了全程监控,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提供“物流金融”业务。此举不仅能够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同时给共同物流参与企业带来新的利润源泉。(4)知识发现与知识共享服务。物流服务具备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本密集、劳动密集等特点,在技术变迁推动下,技术密集特点将不断增强,劳动密集特点将削弱。在新技术支撑下,共同物流服务要求有丰富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运筹学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物流专业知识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知识与之相配套。未来,共同物流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就体现在它能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为客户提供一个专业化的最优物流解决方案上。与此同时,共同物流还将综合利用各种新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知识发现和知识共享服务,提升客户技能,实现高层次价值满足。
通过积极引导共同物流各参与企业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开发,依靠新技术实现物流效率提升,把有限市场变成无限市场。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变化,沿着共同物流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在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信息服务、全供应链金融服务和知识发现与知识共享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开发符合客户需要的服务内容。
2 共同物流合作方式创新路径
共同物流合作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组合价值,组合价值让渡可以有效利用共同物流各参与者之间的优势互补或正的外部性效应,提高顾客价值并改善各参与企业盈利空间。在新技术支持下,原来制约共同物流发展的合作机制将得到消除,共同物流合作方式创新路径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形成链式网络合作方式。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在长期合作中,由于缺乏全程信息技术和海量数据计算分析技术,无法实现对供应链全程服务。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的系统集成支持下,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能够实现对供应链全程实时海量数据的掌控与利用,合作形式也将从目前的条块分割转变为链式合作。在链式网络中,共同物流参与企业与客户都是属于多条价值链中的节点,客户是指联盟共同物流服务的外部消费者。共同物流企业通过价值交换获得收益,技术变迁能够延长价值链,有效地连结终端客户。二是搭建基于云技术的合作平台。现有的共同物流合作平台基于静态网页,内容更新困难,数据实时共享难度大:未来在技术变迁推动下,有望搭建基于云技术的数据实时交互系统平台,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的合作方式也将依托云技术,步人“云时代”:通过搭建基于云技术的新型合作平台,实现数据的全程覆盖。共同物流各参与主体综合利用现代最新技术,打通各企业之间的组织壁垒和合作瓶颈,完善信息沟通模式,将合作贯通供应链全段,最终将单一企业合作模式转变为链式合作模式。
创伤的急救技术范文6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促进了电子商务的日益发展,在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中客户的管理越来越重要。如何从海量客户数据中获取有效信息来进行客户关系管理,这就要依赖于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对海量的客户数据进行挖掘并且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从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对客户需求进行预测,提升客户价值,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帮助电子商务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客户关系管理CRM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指通过使用计算机对客户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向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并与客户建立稳定的、相互信任的、密切关系的动态过程。CRM是一种新颖的管理机制,可将客户资源转化为企业收益。CRM和SCM等系统成为电子商务的前端,一起成为构成电子商务的重要部分。
企业面临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问题可利用CRM来解决。CRM使企业能够准确地掌握客户的需求并进行快速响应,提高客户满意度、忠诚度,保持客户,从而扩大市场。从客户的满意度出发,CRM的基本功能包括客户数量管理、客户价值管理、客户服务管理、客户沟通管理几个方面,如图1所示。
首先进行客户数量管理,这是CRM的基础。通过多个源头捕捉客户数量,并将结果数据存储到客户数据库当中,再对此数据进行提取、处理、解释、最后产生相应的报告,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依据。其次进行客户价值管理,这是CRM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第一步客户数量积累的客户信息数据,对客户进行分类,从而了解不同客户的需要,可细分客户需求,以此来确定不同客户对企业的价值,采取不同的市场、销售和服务策略。再者进行客户服务管理,这是CRM的核心。依据第二步客户价值管理的结论,可以对客户提供订购管理、客户服务、营销和发票的自动化管理等。最后进行客户沟通管理,这是CRM的门户。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客户呼叫中心、网上交流、电话交流、传真信件、电子邮件、直接接触等,与客户保持互动沟通。这样既提供了客户满意的条件,又积累了客户数据管理所需的信息数据[1]。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功能实现,最后实现客户满意。
2 数据挖掘技术及其模式
2.1 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是从大量、不完全、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抽取出隐含在其中的潜在有用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作为一种新的商业信息处理模式,将企业内部存储的大量资料通过数理模式进行分析,以便进行市场划分或找出不同客户,从而有效地进行客户行为习惯和喜好分析。
数据挖掘是集中人工智能、数据库、数理统计、模式识别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将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地渗透与融合。数据挖掘技术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2.2 电子商务CRM中的数据挖掘模式
数据挖掘的模式有很多种,在电子商务CRM中常用的数据挖掘模式主要包括分类模式、聚类模式、关联模式和序列模式。 2.2.1 分类模式
分类模式是一种数据分类器,可以把数据集中的数据映射到某个给定的类上,从而可以应用到数据预测中,如统计方法、决策树方法和粗糙集方法等。分类模式就像一棵分类树,它根据数据的值从树根开始进行搜索,顺着数据满足的分支柱往上找,找到树叶就能确定类别。在数据挖掘中,构建分类模型通常是将电子商务CRM中的数据进行分类,以便进行预测时的数据使用[2]。
2.2.2 聚类模式
聚类模式是依据某一些属性将数据划分到不同的组中,组与组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但每个组内在识别属性上的差别尽可能小。与分类模式不同,聚类模式在进行聚类之前没有预设组别,并不知道将要划分的组的个数和类别。这一数据挖掘模式主要用来进行细分客户群[3]。
2.2.3 关联模式
关联模式是数据项之间的关联规则。而关联规则是描述事物之间同时出现的规律和知识模式。在关联规则的挖掘中要注意充分理解数据,目标明确,数据准备工作要做好,选取恰当的最好支持度和最小可信度,很好的理解关联规则。关联模式在CRM中应用广泛,主要的应用之一就是可以通过对顾客的购买行为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从而来探询顾客在商品购买时的行为模式[4]。
2.2.4 序列模式
与关联模式相似,序列模式把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时间联系起来。为了发现序列模式,不仅要知道事件是否发生,还需确定事件发生的时间。序列模式广泛地用于CRM中,比如目录销售公司可以使用序列关联进行分析,可以依据本次顾客购买的情况设计下一次商品的目录[5]。
3 电子商务CRM中的数据挖掘过程
数据挖掘是在一些事实或观察数据集合中寻找模式的决策支持过程。电子商务CRM中的数据挖掘过程主要由数据准备、数据挖掘、结果分析三个主要阶段组成。
3.1 数据准备
在进行数据挖掘时,一般进行数据挖掘的对象并不是原始数据,事先要对原始数据进行一些预处理。在电子商务CRM中,进行数据挖掘的数据来源有两方面:一是客户的背景资料,主要来源于客户登记表,但由于客户的背景资料涉及个人隐私,所以客户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信息如实地填写在登记表上,这给数据分析和挖掘带来了困难。二是浏览者的点击流,主要用这部分数据考察客户的行为。通过从浏览者的表现数据中推测客户的背景信息,加以利用。数据准备首先检索所需的网络文档,发现资源,然后进行数据预处理,从发现的网络资源中自动挑选和预处理专门的信息[6]。
3.2 数据挖掘
实际的挖掘操作在这个阶段进行。对第一阶段得到的预处理信息,依据不同的挖掘任务采用不同的挖掘方法,进而得到有价值的数据模型。主要有统计分析、知识发现和其他可视化方法[7]。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数据的规律,并且可以利用统计、数学模型对发现的规律加以解释;通过知识发现进行数据搜寻,发现规律进而得到可用的数据模型;也可通过其他可视化方法给出多变量的图形分析,增强数据挖掘的能力。
3.3 结果解释与评估
对第二阶段得到的数据结果,依据用户的决策目的对得到的结 果信息进行分析,把冗余的、无意义的信息剔除,留下最有价值的信息,将此信息通过决策支持工具提交给决策者。因此,在这个阶段既要把有效的结果分析解释表达出 来,还要对呈现的信息进行过滤筛检处理。一旦决策者不满意结果,就需要重复上述过程。
如图2所示,完整的数据挖掘是一个反复反馈修正的过程。在挖掘过程中,当用户发现数据选择不合适,或者挖掘方法不能满足期望结果时,用户需要重复进行数据挖掘过程中的某一步,有时甚至要从头开始。
4 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子商务CRM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技术强大的客户信息处理能力使得其在企业管理客户的每个阶段都有深入的应用,它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1 利用“分类模式”获取新客户
获取新客户就是说服潜在的客户使用产品或服务。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潜在客户的分类筛选工作。通过挖掘电子商务中的客户访问信息, 利用分类模式找到未来的潜在客户。企业首先对已存的访问者根据其行为进行分类,其次依此来分析老客户的一些共性, 然后确定访问者的分类和老客户共性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新的访问者的分类分析,识别出其与老客户的一些公共描述, 进而对这个访问者进行正确的分类,以此确定是否将其作为潜在的客户来对待。若视为潜在客户,则可为此客户发送、展示其感兴趣的、个性化的服务。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用来获得客户的行为习惯、消费爱好、需求、倾向等客户信息,发现潜在客户,使企业在营销中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8]。
4.2 利用“聚类模式”留住老客户
在企业的客户管理中,获得新客户很重要,但留住老客户也不容忽视。可以利用数据挖掘中的聚类模式对CRM系统中已经存在的老客户的个人资料、消费信息进行挖掘,分析老客户的购买习惯、访问频度、访问内容,对老客户进行聚类,对每个类的老客户进行关心,主动把一些商品推荐给老客户,使老客户快速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对老客户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提供人性化服务,这样就可以留住老客户[9]。通过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增强客户对访问站点的兴趣,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这样便于保留住老客户,从而防止老客户的流失。
4.3 利用“关联、序列模式”提升客户价值
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客户信息,而这些信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性,企业需要了解这些联系和规律性,利用其价值扩大销售量,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可以利用数据挖掘中的关联模式、序列模式分析客户的性别、学历等特征信息,发现不同客户购买商品的型号和时间。通过特定的数据挖掘技术将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关但存在潜在联系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出之间的联系,提升客户的价值,确定出客户潜在的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为企业做出最优的合理的销售策略,从而促进销售额的增长和利益的增加[10]。
5 结 论
企业通过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客户信息,分析预测客户行为,对客户进行分类,有利于企业寻找获得潜在的新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提升客户的忠诚度。电子商务时代,CRM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数据挖掘技术也会在CRM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