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诊科急救技能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诊科急救技能培训范文1
【关键词】急救护士;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60-02
1 一般资料
我科共有护理人员13名,年龄:20-41岁;学历:中专10名,大专3名;职称:护士6名,护师 5名,主管护士2 名;其中招聘护士9 名,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3年10名,5年以上3名。
2 培训内容
2.1 理论培训
2.1.1 灾害一般知识:包括灾害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各种灾害对人体的伤害和救治技术,增强急诊护士对灾害的认识。
2.1.2 现场救治知识包括护士的主要职责:伤情判断、检伤分类、伤员转运、登记统计、护理文书及常见急危重症院前处理流程等,增强急诊护士的救治能力。
2.1.3 急症护理知识 包括各类烧伤、颅脑伤、胸部伤、腹部伤、骨折、休克、大血管损伤、各种急性器官功能衰竭、心跳骤停、各种急性中毒等,增强急诊护士的急症护理知识。
2.1.4 批量伤员抢救知识 成批患者抢救工作流程、各自职责。
2.1.5 自我防护知识:灾害现场可能对救援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要加强各类灾害自身防护知识的学习,包括环境、疫情、安全等方面的防护知识,增强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
2.2 急救技能培训
2.2.1院前急救技能: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畅通气道、海氏手法等。
2.2.2专业救护技能:气管插管、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给氧、清理呼吸道、洗胃、胸腔闭式引流、胃肠减压。
2.2.3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洗胃机、心电图机等。
3 培训方式
3.1 制定培训计划和评估标准 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制定规范化的培训计划,从理论、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全面培训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质量、效益、津贴挂勾,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3.2 建立多种学习途径
(1)人人参与 以熬新主编的《急救护理学》为蓝本,年头制定学习计划,每人负责一个章节,每月安排一人讲课,从各常见疾病的基础知识如:解剖、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到急救原则、护理常规。在备课的过程中自觉的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全部学习一遍,促使护士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每季度组织一次急救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等,及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机器洗胃、电除颤、呼吸机使用、急救用药等急救技术与知识培训。先由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及护士,进行各项操作技能的演示、讲解及各项操作的相关理论知识。最后由科主任、护士长及讲课人员组成考核小组,对参加训练的护士进行逐一考核过关。
(3) 一对一跟车督导我科院前急救小组由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司机组成,在急救现场只有一名护士,这就要求护士具有较强的独立业务素质。年轻护士在出诊时,派一名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士随同,观察年轻护士的整个处理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告知年轻护士,与之分析交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3 应急预案演练急诊科护士每天面对的是发病急、病情重且复杂的病人,其工作压力大、风险性高,而系统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1]。模拟急救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方法,在国内已得到了广泛运用[2]。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重复性和可控制性,可以使急诊科护士能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全面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协调能力。根据疾病好发季节及科内收治病人疾病特征,选取常见的、有代表性的病例:如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批量伤员的处理流程、院前急救途中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复合性外伤等,由护士长拟订模拟急救具体方案及人员配置,上报医院护理部批准备案,最后由医院医务科、护理部督导组织实施。
4 讨论
急诊科在临床治疗和院前急救中具有自身特点:病情急、病种多、治疗和抢救复杂,院前急救现场往往只有一个护士。针对这些特点,要求急诊专科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方能适应快速、多变的急救要求。把急救技能培训与应急预案演练有机结合是提高急救质量的关键,可全面提高急诊专科护士对急危重症的快速应变能力,对疾病能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判断,提高院前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经过几年的实施,急诊科护士在临床抢救工作中,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急诊急救的整体综合能力均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急诊科急救技能培训范文2
【关键词】 N2级护士; 急诊科轮转; 培训
doi:10.14033/ki.cfmr.2016.35.0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5-0161-02
护士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分层级培训是护理工作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需要,目前笔者所在医院护士分层级培训尚处于探索阶段,为改进并完善培训方案,以提高护士岗位胜任力及病区护理质量,结合笔者所在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2015年1月笔者做了一份以基于岗位胜任力为基础的护士层级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N2级护士(毕业4~6年的护士)应参加急诊科的轮转培训,以提高急救技术和应急能力,护理部也规定护士晋升护师之前必须完成3个月急诊科轮训,2015年4-12月参与轮训的护士有34名,笔者对这批护士进行了研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共分四个院区,2015年4-12月,全院在各院区急诊科轮训的N2护士共34名,年龄22~26岁,平均(24.68±2.41)岁;护龄3~5年;学历:中专7名,占20.6%;大专23名,占67.6%;本科4名,占11.8%;其中妇产科4名,儿科3名,大内科15名,大外科12名。
1.2 方法
1.2.1 制定培计划 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护士轮转培训,保证轮转学习的质量,护理部要求各院区急诊室根据接收和带教能力,制定接收计划,并填写《急诊科轮转护士接收计划表》,各临床科室根据科室人员安排及护士需求制定科室轮转计划,并填写《科室护士急诊科轮转计划表》。这两种表格分季度上报至护理部,上报时间为每季度倒数第2周,护理部根据科室计划安排轮转,并于每季度最后1周公布下一季度轮转及接收计划。四个院区每期可接收护士共12~15名,时间为3个月。培训前统一进行考核,内容为急救知识如用急救药物的使用剂量、作用、不良反应及各项急救技术操作如吸痰、心肺复苏等。
1.2.2 确定培训内容 由护理部统一制订《急诊科轮转护士培训手册》,明确每个阶段的培训及考核内容,轮训者每人一册。理论培训内容包括急诊科布局,常用仪器如多功能监护仪、除颤仪、洗胃机、心电图机、呼吸机等的使用及维护,心肺复苏术,各项规章制度,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观察,护理病历书写,交接班与转运流程等。
1.2.3 带教老师资质认定 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护士培训质量,要求在急诊工作满5年以上,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并取得急救技能培训资质的护士[2]。每一批培训结束后,轮训护士要填写对带教老师的评价表,提出意见及建议,科室召开研讨会, 年终对带教老师进行综合评价,不合格者取消带教资格。
1.2.4 实施系统化培训
1.2.4.1 阶段培训 第一阶段:第1周进行岗前培训,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讲解急诊科工作环境、急救仪器、药品、物品的放置与使用,要求轮训护士熟悉各项制度与岗位职责,以及急诊危重患者、留观患者护理表格的书写及要求,交接班方法以及如何与120、ICU、手术室及病房交接等内容。第6天进行考试,合格者第2周入科工作。第二阶段:第2周起至第2个月末,实施一对一跟班带教,带教老师随班讲解,整个学习期间采取导师制。轮训护士跟随带教老师共同参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正确书写护理病历,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带教老师要采取边工作,边讲解,边提问的方法带教,并根据轮训护士的个人情况,结合带教计划,因人施教。第三阶段:第3个月开始至轮训结束实行双班制带教,轮训护士与带教老师值相同的班次,但要独立完成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配合及护理,并独立书写护理病历。要求带教老师做好监督及指导工作,轮训护士遇到的问题应及时请教带教老师,以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
1.2.4.2 多形式培训 除了临床带教,整个轮训期间轮训护士要随科室完成每周三的理论培训,完成每个月的操作培训。临床带教要与集中讲座、观摩操作录像、护理查房、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有机的结合。有研究表明,最受认可的护士培训方式居前3位的分别是示范练习、实地参观和角色扮演,发放资料自学最不受认可[3]。
1.2.5 定期考核与讲评 阶段性考核由带教老师每两周组织1次,了解各阶段学习的重点是否掌握,并听取轮训护士的收获和意见,以便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及方法,达到最终的培训目标[4]。最后1周完成出科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考核成绩均记入《急诊科轮转护士培训手册》。
1.2.6 效果评价 评价指标:分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护理观察能力、应急能力、护理病历书写5项。培训结束前1周进行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急诊案例情景模拟考核。理论考核由总带教老师及护士长建立题库,随机抽取题目进行考核,理论成绩评价标准:≥80分为合格。技术操作考核参照护理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对6项急救操作进行考核,抽签方式决定考试项目,共2项,操作成绩评价标准:≥85分为合格。护理观察能力和应急能力从案例情景模拟考核中给予评分,选取急诊科常见危急重症病例,轮训护士随机抽取1个案例,模拟案例现场还原,包括医生、急救设备、患者自身情况,甚至还有患者家属,由护士现场处置,考核护士急救意识、病情观察和应急能力。病历书写抽取独立护理患者时书写的最后一份护理病历作为考核的依据。同时以无记名方式调查轮训护士对急诊科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阶段安排的合理性、培训的具体形式及效果的满意程度;培训结束后2个月,对受训护士所在科室的护士长及科主任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培训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轮训护士对培训方法、形式、内容及效果满意度为94.1%(32/34);轮训护士所在科室的护士长及科主任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为92.6%(63/68)。轮训护士培训后急救意识、急救知识及技能显著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培训可以提高护士急救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
急救护理学的实践性很强,急救护士的临床工作水平很大程度上需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体现[5]。轮训护士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奠定了急救基础知识,锻炼和培养了急救意识,规范了急救技能操作,病情观察能力也得到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也适应当今循证护理的需要[6]。表1结果显示,通过轮训,护士临床工作各项能力均有所提高。
3.2 提高各临床科室的病情观察和应急抢救能力
轮训护士返回科室后能学以致用,在面对各种危急情况时,不再手忙脚乱,而是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对患者的观察也更加仔细,能够发现问题,并能为治疗提供合理化建议,逐渐成长为各科室骨干力量。随着轮训人员数量的增加,科室整体对危急重症患者病情观察能力和抢救应急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3.3 护士轮训可以减轻急诊科的工作压力
急诊科急危重患者多,工作量大,是全院最忙的科室,轮训护士的加入,补充了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她们在轮训前基本都在内外妇儿大科轮训过,有一定基础护理知识及经验,她们在学习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急诊科由于人力不足造成的工作压力,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从而提高急诊科室的护理质量。
3.4 N2级护士晋升护师前轮转急诊科培训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医院的迅速的扩建,各个科室的护理队伍日趋年轻化,而急诊、危重患者却逐年增多,这就要求护士有更高的急救技术、应急和病情观察能力。但参加培训的护士,培训前作为N1级o士(工作1~3年)定科前要参加内外妇儿大科为期3年的轮训,临床上主要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一些基础护理,急救意识和抢救经验缺乏。定科后作为初级责任护士,多为是从开始独立分管轻症患者到熟练应用专业知识执行整体护理的阶段,必须具有应急抢救的能力,及时处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紧急、突发事件。急诊科急危重患者多,抢救的机会多,有利于护士快速掌握急救技能[7],让她们参与急诊科轮训是有必要的。医院早在几年前就有护士参加急诊轮训制度,但因医院的扩建,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与限制,轮训制度没得到很好的执行。为了提高其培训的依从性,护理部将职称聘任与培训相结合,聘任护师岗位之前必须轮转急诊室3个月并取得合格证书,使制度更好的落实。
N2级护士急诊科轮转培训是各科室提高护理质量,尤其是急救护理质量的需要,但由于理论轮训时间短,实际操作机会也不多,难以巩固实践操作技能。所以,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还需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积极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急救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8]。
参考文献
[1]董梅德,吴玲,马红.急诊科轮转护士系统培训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2):126-128.
[2]曹艾斓,王志稳.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9):1624.
[3]陈丽,冯先琼.我国急诊专科护士的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5,29(7):2561-2563.
[4]王红,黎瑞红.耳鼻喉科护士急诊轮转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2,27(20):27-28.
[5]陈莉萍.护士实行ICU轮转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2):136-137.
[6]白永菊,付燕.ICU进修护士的带教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5):428.
[7]刘玉兰.急诊科轮转护士急救技能的培养与管理体会[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6):567-568.
急诊科急救技能培训范文3
【关键词】风险管理;急诊科;护理管理;满意度
急诊科收治对象均为危急重症患者,常见疾病类型包括车祸导致的创伤、冠心病突发、药物中毒、烫伤、烧伤等,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随时存在恶化风险,急诊科抢救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加强急诊护理管理十分必要。研究于2016.2月-2016.11月间实施风险管理模式,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RM)是指对于科室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早期发现、评估、评价,并制定对应科学管理制度,管理目的以降低风险、减少护患纠纷产生[1],分析2种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于2016.2月-2016.11月间实施风险管理模式,随机抽取此阶段67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包括男性患者41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在18-74岁,平均为(45.9±6.2)岁,疾病类型:车祸创伤20例、药物中毒10例、急性心梗突发18例、溺水10例、高空坠落伤9例。科室于2015.4月-2016.1月间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随机抽取此阶段6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40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在20-75岁,平均为(46.3±6.0)岁,疾病类型:车祸创伤22例、药物中毒10例、急性心梗突发17例、溺水9例、高空坠落伤9例。两组患者疾病基本资料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我院急诊科于2016.2月-2016.11月间实施风险管理模式,首先护士长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参与风险管理培训,提高护士风险预防意识、评估能力及责任心,共同学习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护理责任心;同时加强专科操作技能培训,对新进员工进行风险、护理、疾病知识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护士长合理安排急诊科护士排班,保证每个班次人员实力均衡,多由老中青搭配排班。急诊科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考核,对护士操作能力及知识掌握度进行考核,对于不合格护士进行处罚,提高科室整体护理团队水平[2]。科室实施层级管理制度,遵循科室主任-护士长-急救护理组长-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的管理原则。加强对科室进行物品管理,抢救仪器及药物均由专人负责管理,每日清点、定期维护,保证使用率。优化科室急救护理流程,制定标准化抢救制度,减少急救各个护理环节用时,护士应缩短分诊评估时间,快速评估后迅速分诊,建立静脉通路,采血、完成各项基础检查,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做好急救护理记录,同时与家属保持沟通[3]。科室于2015.4月-2016.1月间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遵循传统管理制度,包括合理安排急诊不同岗位护士,分工合作,制定标准急救护理流程等。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χ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评估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65例(97.01%),优于对照组59例(88.06%),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1例(1.49%),低于对照组5例(7.46%),P<0.05,见表1.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与护理安全是保证临床护理质量的基础,而急诊科因患者病情危急、变化快、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多,护士为患者提供急救护理期间存在较多不安全风险,且存在护患纠纷发生可能性。研究中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制度,探索急诊科存在的风险因素,加强管理,主要通过对急诊科人员素质、环境、急救物品、药品管理、急救流程优化等方面加强管理,建立科学风险评估体系与管理政策,合理配置不同班次护理人员;通过定期知识培训、技能训练,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综合实力,建立分层管理制度,可有效规避护理风险因素[4]。综上所述,在急诊科运用风险管理制度,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率。
参考文献
[1]方然程.无缝隙护理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患者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6):22-24.
[2]陈芝菊.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6):5267-5269.
[3]黄泽虹,彭晓华.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1):228-229.
急诊科急救技能培训范文4
1 急诊科护士长在协调、排解医患纠纷中的作用
1.1 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及特点分析 急诊科是一个风险程度较高、容易发生纠纷的部门,如何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需要护理管理者及急诊科护士共同高度重视和引起关注。急诊科普遍存在着患者病情急而且危重、病情变化快,病种较为复杂,死亡率较高的问题,而且患者及其家属缺乏对急救常规、急救原则知识的了解,对病情发生的各种变化难以理解,对发生突发事件无法接受。随着患者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逐渐加强,护理诉讼也越来越多。纠纷发生的原因还常常来自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服务态度不满意、操作技术不满意、对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收费频繁不满。
1.2 做法
1.2.1 “急”字当先 急诊科是一所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窗口,其治疗和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和患者的生命。因此,急诊科护士长首先要明确责任和任务,突出一个“急” 字,打破就诊常规,疏导分诊要做到迅速,注意与医生的配合和协作,做到不拒绝患者,力争使急救护理方案在重患到院5 min内即可落实。我们知道,急诊科的工作属于被动型的工作,在工作中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有时是意想不到的。因此,护士长要善于使用恰当的、得体的话语向患者家属解释和加以安慰,使患者在良好的气氛中得到治疗和护理。在交流中避免使用刺激性和严厉的语言,不使用绝对性语言或肯定的语言,以防万一抢救不成功时不能取得家属的理解,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和镇定。
1.2.2 加强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也叫超前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准备护理前以及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护理重点,及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实现由被动救治向主动抢救的转变[2]。急诊科护士长应坚持科学的思维,执行科学的护理抢救程序,即从患者病情评估、紧急护理救治到配合医生诊断,然后达到继续进一步救治。在医生检查患者病情时,护理人员应立即投入护理抢救,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未明确病因时抢救是第一位的,然后再配合医生做进一步诊断;要认真听取患者和家属的诉说,及时处理各种急症危象。如患者发生呼吸或心博骤停时要迅速实施心肺复苏术,同时建立静脉通道,持续心电监护,及时给氧等,并且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的同时,尽量采取措施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以利于后续的进一步治疗和诊断。因此急诊护士长平时要注意加强护士对危重病患者的护理意识,组织好相关技能的训练,提高救护技能。
1.2.3 合理安排护理人力 利用好护理人力资源与提高服务质量密切相关。人们传统的观念是重医轻护,而且个别医院护理人员比较少。护士长要做好护理人员的调配工作,合理安排值班等护理管理工作,安排有经验的年长护士和年轻护士协同工作,以减少因护理人员安排不合理造成的护患纠纷,确保护理质量。
2 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
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在事先没有通知、没有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 具有不确定性。它不仅具有一定的破坏力,而且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了应对突发事件, 平时必须预先制定出一套实用完备的应急预案。
2.1 建立应急预案和学习预案 护士长应根据急诊科室的业务和技术特色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并组织大家反复认真学习, 使全体临床护理人员熟知本部门应急处置的程序和预案的内容、流程。平时要做好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思想意识和心理准备,并具备高度的责任感。
2.2 加强应急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应急能力 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主张以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突发事件的早期处置常常关系到整个事件的最后结果。因此,要定期加强应急处置相关知识及应急技能培训和演练,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反应速度。现场救护知识培训主要根据临床经验,对重伤员特别看护,并设专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轻伤员集中管理,并协助与患者单位或家属联系。突发事件往往给患者及家属造成巨大心理伤害,救治时态度要认真,注意关心、体贴和安慰患者,体现人性化服务,如适时帮助患者整理衣衫,轻拍患者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也有助于减少护患纠纷。
2.3 完善各项制度制定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制定有利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突发事件时有章可循,做到急中有序。护士长应及时调动科室内护理人员参与突发事件的处理,为抢救患者和及时处理突发事件赢取宝贵时间。建议制定各种突发事件汇报制度、急救物品管理制度、抢救室管理制度等。
3 小结
急诊急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学科,急诊科护士长应具有敬业奉献精神、具备高素质、高技能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疏缓工作压力,增强法律意识,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减少或避免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要沉着冷静、头脑清醒、指挥得当,平时要注意抢救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的提高,为伤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参 考 文 献
急诊科急救技能培训范文5
本文主要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提高急诊急救患者的抢救、诊断、治疗和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措施: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对策;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
设置要求: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按照管理年的要求,急诊科用房面积达到了500m2。设有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4张,留观床位10张,符合管理年标准。
设备要求:急诊科配备了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抢救车上物品齐备,抢救药品齐全、充足,其他基本的诊疗设备也很完善。
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
人员数量: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
人员资质要求:护士长:为主管护师,在急诊科连续工作3年。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4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均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人员培训:急诊科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包括科内固定人员、新进人员、进修护士的培训计划,定期复训。新进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方能上岗。制定本科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规划科内不满45岁的副主任护师以下职称的护士必须参加医学继续教育,每季度参加1次“三基”理论考试,每年至少参加1次院级“三基”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位护士必须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的使用,常见故障的排除,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熟背各种急救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科内每个月业务学习至少1次。
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
快速反应观念:这是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患者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院前急救观念: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
现代监护观念包括:1首先要具有现代监护设备;2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3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4各种管道的观察;5病情观察,这是一个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观察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
现代服务观念:现代服务观念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患者及家属满意是现代服务的最高标准。服务就是效益。
现代效益观念:这是现代急诊急救的突出特点。救治患者应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但人道主义不是不收钱,而是以抢救患者为主,按规定、按标准收费,效益好有利于扩大“再生产”。
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
成立急诊工作领导小组:以主管医疗的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医疗、护理、后勤和急诊科负责人。每周护理部、质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检查急诊环节质量,及时反馈信息,以改进急诊科工作的缺陷与不足。
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落实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交接班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制度紧急医疗护理救援预案:制定大批病员抢救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保持24小时通讯通畅。
提供多种便民措施:如轮椅、开水、茶杯、手纸、便器、拐杖等;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患者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用物,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
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预案
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抢救药品齐全、充足。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保持完好。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损坏的器材及时报修。1万元以上设备登记建卡,并有使用和维修登记。建立危重患者交接班认定卡,使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制定每周工作重点和每周工作程序。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如:抢救仪器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防范预案、护理文书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
制定质量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急诊科质量控制以“零缺陷”为最高目标,并有相应的制度和要求来进行管理:1成立院方、科室、自控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科内定期对护士进行质量管理教育,随时进行护理质理检查,建立检查登记和质量控制信息反馈制度。2质量控制指标:预检分诊正确率≥95%;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80%;急、危重症抢救记录和监护记录合格率≥95%;三测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准确、全面,合格率≥95%;年护理事故发生数0;年褥疮发生数0;基础护理合格率≥90%;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抢救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满意率≥95%;三基考试合格率100%。3制定常见急、危重症抢救规范或程序,抢救室有抢救规程备查。4制定并落实急诊患者告知制度,如入院告知、出院告知、特殊诊疗和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等。5建立急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按要求登记上报并及时处理。特殊(毒、麻、限、剧)药品应专人专柜专锁管理,品种、数量正确,有用药情况登记,药品合格率100%。6/sup>抢救室原则上实行封闭式管理。7/sup>治疗室设施完好,布局合理,操作规范。8/sup>处置室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原则,用物分类清楚、整洁、有标志。9/sup>洗胃室单设,符合规范,污物处理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急诊科急救技能培训范文6
摘要:就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性管理策略。指出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急诊医学的发展,二级中医医院的护理管理越来越突显其问题的严重性,对急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急诊护理; 护士长素质; 护理理念
我院是一所二级(县)中医医院。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医院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其中包括收治病人的种类、数量、急危重程度;病人需求;护理服务理念、态度、技术等,对护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因受条件、管理机制等因素影响,我院急诊护理现状问题众多,与现代急诊护理要求相差甚远,现就主要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方法如下。
1 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护士长素质亟待提高由于急诊病人流动性大的特殊性和病情急、病种多的复杂性,现代急诊护理管理要求甚高,急诊科护士长必须具有较强的急诊护理业务能力,还必须具有现代医院急诊护理管理的理念和能力。急诊病人中危重患者抢救护理的组织、急救技术的正确应用、急救设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护士的急救技能的培训,都是急诊护士长的重要职责。目前急诊科护士长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管理方法简单等,难以起到领军人的作用,严重影响了现代急诊护理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大部分护士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使急诊护理工作滞后于医疗的发展。
1.2 人员少,护龄短,应急能力差,技术不过硬我院急诊科除急诊功能外还兼注射室、输液室和观察室功能,工作量平均125人次/d,按卫生部有关规定,需配备12名护士,现有护士7名,工作5年内的护士4名,占57%,大专护士1名,占14%,可见急诊护士数量明显偏少,低年资护士比例较高,护理队伍起点偏低。在每年护理部的专业和专科技术抽查考核中,不合格人次占33%,合格率57.1%,明显低于医院总合格率85%,说明急诊护理技术能力急需提高。
1.3 护理被动服务多见根据调查,急诊科有明显的被动服务现象,有求才应,只做职责范围的事。一部分护士因怕引起纠纷,一味地服从于医疗,一切遵医嘱办事,仅仅满足操作式工作;另有一部分护士认为做好做坏拿一样的工资,不必那么积极热情,对病人缺乏爱心。
2 分析与应对策略
2.1 建立护士长竞争上岗制和护士岗位培训制,提高急诊护士长的综合素质我院急诊科医疗设备条件有限,护理人员短缺,护理管理难度大[1],加上急诊科有其特殊的专科护理要求,对护士长要求相对较高。护理部应该首先采用先进的选拔人才方法,即竞争上岗制选择护士长,只有竞争才能真正选出有真才实学的护理管理者。其次,要加强急诊护士长的培训,外派学习进修。同时,要求护士长加强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学习现代专业护理理论和技术,做到管理理念及时更新,及时掌握急诊护理新进展,并对专业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充分发挥自己在护理管理中应有的价值和作用[2]。
2.2 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加强急救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急诊科护士专业和专科技能医院要谋生存,控制人员成为领导解决生存问题的一个办法,是造成人员长期不足的问题所在。二级中医医院与二级西医医院急诊科相比,工作量略小,但比院内其它科室工作量大、节奏快、紧张度高,护士仍处超负荷工作状态。因而护理部一般都安排较多精力充沛的低护龄护士在急诊科工作,致使急诊科人员低护龄化。年轻意味着有精力,但经验不足,专科护理技术不成熟,处理紧急护理问题的能力低,同时缺乏病人及其家属的信任。可见,护理部要科学安排急诊护理人员,数量上适当向急诊倾斜,使急诊护士在总体上达到数量、年龄、能力层次基本合理化,并采用灵活、快捷的人力调配机制[3],基本保证其护理人力。急诊科要求护士观察能力强、应变能力强、抢救配合技术能力强。但中医医院危重病人相对略少,上述能力的培训重视不够;实践机会相对少,需要经过多年临床的积累。高年资护士经过数年的急诊倒班,身心健康状况均有较大程度下降,多数要求调离了急诊岗位。工作压力较大也影响了护士对专业能力的学习提高。有关资料还显示,在二级和三级医院中,低护龄护士的总体知识得分有显著差异性[4]。以上是影响我院急诊整体护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急诊科护士长对科内不同层次的护士应建立专业基本技能和专科护理能力的培训计划,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方法,以适应不同年资和不同班次护士的需求。对低护龄护士着重培训常见急诊的应急处理、常见急诊病种的抢救配合和沟通技巧等,对高年资护士着重培训重大抢救的配合、现代设备和技术的掌握和其它突况的处理。限期考核通过,考核成绩与个人业绩挂钩,成绩3次不合格者处以调岗或空挂。目的是保证急诊护士在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方面能及时跟上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护理部要加强对高年资护士的培养和使用,并要予以爱护,不随意调离,避免急诊护理人才流失。
2.3 及时更新护理理念,采用先进管理机制,改变被动服务现状被动服务是我院急诊科护士凸显的理念更新问题,不能很好地在新理念指引下开展急诊护理工作。护理新理念要求我们,病人的健康需要即是我们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目标和标准。护理管理者应组织护士学习整体护理的理念与实践,学习科学的护理程序方法,并指导临床实践,将此落实到每天的工作中,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决策护理。但是,急诊环境和工作性质决定了护士压力大,所以护士心理压力问题必须引起急诊护士长的足够重视。要经常与护士进行平等和关怀式的交流,积极主动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丰富团队活动,实施人性化管理[5]。护理部在护理队伍中进行分配制度、个人业绩考核制度和晋升制度的改革,不能干好干坏、干多干少都一样,应较好地体现奖勤奖优罚懒罚差,充分利用激励机制进行管理工作,以激发护士工作热情,改善服务态度,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6]。
3 小结
二级(县)中医医院急诊科相对三甲医院规模小,管理也欠规范,但其收治的病人急重症不在少数,因此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不容忽视。急诊护理与ICU等专科一样,具有显著的专科特点,急诊护理管理者必须根据急诊护理专科特点,做好业务管理,并根据自身专科的其它系列管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彭玉兰.简述县级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的管理技能[J].中国护理管理,2004,4(2):57.
[2] 胡成文.护士长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2):24.
[3] 王灵格,王青苹,郑爱荣,等.把握急诊护理管理特点优化急诊护士素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3):40.
[4] 桂 莉,陶 红,陈 亭,等.急诊科护士专业水平及培训现状调查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2004,4(1):22.
[5] 王 蕊,王玉玲,宫文红.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减轻急诊护士心理压力[J].护理管理杂志,2005,5(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