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1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要点速记:全民多现身。
2.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4(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要点速记:两权一目的。
5(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要点速记:人(人才)鱼(舆论)公(公民)主(民主)促政治。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6.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要点速记:目内方育。
7.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要点速记:两传选新再创造。
8.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要点速记: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
9.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要点速记: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
10.简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2)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
(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了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11.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要点速记:社会、个人、外国三方面。
12.简述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1)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3)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要点速记:义务要延长,高等要大众,职业要统一,终身要建立。
13.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要点速记:社会、个人、理论三方面。
14.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 能力。
要点速记:社会主义接班人,全面个性多发展。
15.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要点速记:提速(国民素质)个性创两全。
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17.简述活动课程论的观点.
(1)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2)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 开始。
(3)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要点速记:个人经验,打破界限。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18.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要点速记:学生、社会、学科。
19.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1)课程标准的含义。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的作用。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0.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1)语言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视觉—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身体—动觉智力。
(6)人际智力。
(7)自知智力。
(8)自然智力。
要点速记:语(语言智力)数(逻辑—数学智力)体(身体—动觉智力)音(音乐智力)美(视觉—空间智力),一人(人际智力)两自(自知智力和自然智力)。
21.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要点速记:两独一发。
22.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要点速记:开醋(促进)放盐(研究)。
23.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要点速记:学习过人。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2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要点速记:方(学习方式)平(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关(课程管理制度)节(课程结构)有内(课程内容)功(课程功能)。
25.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 素质。
要点速记:双基 + 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2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要点速记:建(间接经验)立(发展能力)主(学生主体)育(思想教育)。
2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要点速记:一动机四知识。
28.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要点速记:备上作业来辅导,学生成绩差不了。
29.简述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1)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
(2)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要点速记:三备三计划。
30.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要点速记:明确内容;方法合理;语言热烈;板书从容。
31简述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3)分量适宜,难易适中。
(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
(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6)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7)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
(8)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9)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32.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和关键。
(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要点速记:主(主动性)抓(抓重点、难点、关键)情境(设置情境),培方法(培养思维方法)。
33.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要点速记:小联(联系实际)在乡(乡土教材)下训练运(运用知识)输技能(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
34.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
(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要点速记:依自身,依内容,依目标,依学生,依媒体。
35.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
(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36(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37(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要点速记:大养人,教主导,学集体;限独立,少动手,难个别,缺灵活。
38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特性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39简述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
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
(2)记忆的持久性。
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
(3)记忆的准确性。
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4)记忆的准备性。
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要点速记:两准一敏才持久。
40.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的进程。
41.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要点速记:引观察、勤思考、扩知识、练想象、爱幻想。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42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要点速记:理解(理解材料意义)目的(明确记忆目的)精加工,组块编码重方法。
43简述如何组织复习以防止遗忘。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来进行复习的。
(2)合理分配时间。
(3)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要点速记:法(复习方法多样化)官(多种感官)及(及时复习)时(分配时间)返(反复阅读)回(试图回忆)三中(分散和集中)。
44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要点速记:环境 + 个性 + 课程。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42.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要点速记:储数量、训方法、多练习、勤思考。
43.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44.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5.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要点速记:阶(阶段特征)个(个别差异)机(积极性)缘(原型)
46.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班杜拉总结了影响学习的三类因素:环境、个体和行为。
(2)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3)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4)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
47.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要点速记:材料意义 + 新旧知识 + 心向。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8(1)建构主义知识观。
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49(2)建构主义学生观。
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50(3)建构主义学习观。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③学习的情境性。
51.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要点速记:创情境、控水平、用反馈、指归因。
5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要点速记:马(马斯洛需要层次)里(立志教育)奥班(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委(韦纳归因)。
53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1)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
①关注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
②关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
③关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
(2)教育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选择与安排。
①精选教材。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③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3)教授学习方法。
要点速记:有结构,有内容,有方法,促进迁移。
54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2)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3)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
(4)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5)情绪多具有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
要点速记:需要、人类、时间、特点。
55.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 ~ 2 岁)。
(2)前运算阶段(2 ~ 7 岁)。
(3)具体运算阶段(7 ~ 11 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 ~ 16 岁)。
要点速记:感前具形。
56.简述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心理发展观。
①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②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个性的形成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个性特点对其他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内化学说
(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57简述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及其教育意义。
(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
(2)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58.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要点速记:万能答案因素类:遗传+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 学校教育+个人主观能动性。
59.简述具有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人的认知特点。
(1)他们对事物的直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2)他们的态度与自我知觉更加容易受周围其他人,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
(3)他们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语言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4)他们的社会敏感性强,善于社交。
60简述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
(1)婴儿期(0 ~ 1.5 岁):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 ~ 3 岁):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
(3)学前期(3 ~ 6、7 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 6 ~ 12 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年期(12 ~ 18 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 ~ 30 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7)成年中期(30 ~ 60 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60 岁以后):完善感对绝望。
61简述强迫症的概念及其治疗方法。
(1)强迫症的概念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2)强迫症的治疗
①森田疗法:日本的森田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只会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因此,为了矫正强迫症状,应放弃对强迫观念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治疗强迫行为。
②“暴露与阻止反应”。例如,让有强迫性洗涤行为的人接触他们害怕的“脏”东西,同时坚决阻止他们想要洗涤的冲动,不允许洗涤。
62.简述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绪疗法。它是帮助当事人将情绪困扰理性化,从而达到辅导目标的一种心理辅导法。由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创立。其主要观点是: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辅导老师可以通过暗示、说服和质疑等方法,来改变学生的非理性的信念,从而恢复和建立理性的思考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63.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64.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
④学校教育。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
②态度定势。
③道德认识。
65.简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价值辨析。
要点速记:服榜样、约奖励、价辨析。
66.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道德阶段(2 ~ 5 岁)。
(2)权威阶段(5 ~ 8 岁)。
(3)可逆性阶段(9 ~ 11 岁)。
(4)公正阶段(11 岁以后)。
67.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10 岁以下):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10 ~ 20 岁):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20 岁以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要点速记:三水平、六阶段
68.简述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要点速记:强道德、加实践、持统一、律自己。
69.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要点速记:一教(教学)、二班(班会+班主任工作)、三活(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70.简述如何运用道德修养法。
(1)在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2)在肯定学生自我教育意愿和能力的基础上,班主任要启发、帮助学生制订自我教育计划,使学生明确自我努力的方向。
(3)班主任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机会。
71.简述如何运用说服教育法。
(1)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2)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真实、可信。
(3)态度真诚、热情。
(4)善于捕捉说理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增强教育效果。
72.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3)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要点速记:生(研究学生)目标,导(领导核心)关系。
73.简述班集体的发展过程。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74.简述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力的领导集体。
(3)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75.简述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1)常规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76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
(2)集体促成的纪律
所谓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
(3)任务促成的纪律
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4)自我促成的纪律
简单说就是自律,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
77.简述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78.简述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79.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1)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
(2)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
(3)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80.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81.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2
关键词:训练口算;发展思维;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167-01
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而思维是由多种方法培养的,口算训练是思维的直接体现。新教材的编写体系也充分体现了口算训练这一特点。所谓口算,就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公开表达计算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教学实践提示,口算训练,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此简述,以供参考。
一、口算训练,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思维
学生口算训练是充分运用思维语言,进行知识同化,通过数据反映,在头脑中形成数学信息表象,从而运用过去知识体系,进行取舍迅速提供解决问题的知识信息,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例:在低年级教学中,1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等和中高年级的简单除法口算练习等,都是根据四则运算的法则直接口算出结果,而四则计算的法则,是数学思维的基础、核心,离开了基础思维,其它一切计算则无法进行。因此,口算训练,首先培养了学生的基础思维。
二、口算训练,利于培养学生灵活思维
口算训练,在于它的灵活、迅速、合理、正确,而要达到上述训练要求,则在于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
(1)178-2.7-2.3
(2)(12.7-12.7)×18.78÷2.3+5.6
(3)15.3×17+1.53×830
题(1)则是运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和的性质,即178减去2.7与2.3的和,然后进行口算得173。
题(2)是运用数0的性质,即0和任何数相乘或相除都等于0,从而直接口算出结果5.6。
题(3)是运用积不变的性质,先把1.53×830转化成15.3×83,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逆向思维,迅速口算出结果得1530。
通过上述训练,即培养了学生的运算技巧,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口算训练,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逻辑是思维的核心,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探索规律,培养其思维逻辑性。
例: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章节时,可让学生口头表达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它与等底同高的长方形是什么关系,使学生从直接口算练习中运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再出示一组口算计算题。
(1)平行四边形的底是8厘米,高是3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平行四边形的高是3分米,面积是12平方分米,底是多少平方分米?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米,底是5米,高是多少米?
这一练习过程,实质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
四、口算训练,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开阔学生思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做“8+8+8+5+8+8+8=?”的口算题时,有的同学采用逐项累加法,有的采用“8×6+5”的方法,也有个别同学想出“8×7-3”的方法。后一种算法带有独创性,他把“5”的位置上想出一个不存在的“扩,又依据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原理,把加法换成乘法,通过推理,从积中减去人为增加的“3”,这就是一种发散思维。
五、口算训练,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在口算训练中,学生需要从特殊的算法中寻找联系,使各个零碎的特征相互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实现思维的广阔性。如,学生已有125×8=1000,25×4=100等知识后,要求学生很快说出2.5×4、0.25×0.4、2.25×8、12.5×8这类的口算题,在完成第一次口算后,又出示2.5×32、0.125×160等口算题与第一次的口算题发生联系,又引出15÷0.125、2.4÷2.5要求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口算。有了前面的口算题作基础,学生能很快口算这两道题。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广阔性。
六、口算训练,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学生善于从整体的观察中,自觉地简缩思维过程,直觉地获得口算结果。敏捷的观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数字特征的整体洞察,作出简捷的判断;二是能对口算式子进行合理组合,发现诀窍,一下子抓住算式的特征,使口算简便。如口算“6×5×14×5×2”,如果不经过整体的观察,把握数字“2”与“5”的特征,一下子说出结果是比较困难的。利用2与5的积为10的特征,运用交换律和数的分解,原式变为6×7×(5×2)×(5×2),这样,思维过程就浓缩为“5×2”与“6×7”,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又如,计算l 这一题,许多学生从左至右用笔算的方法计算,费时又费力,且容易出错。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不要急于求成,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全题,想一想,从这三个因数中发现了什么?能口算就口算。经点拨,学生就会从整体上发现 这一特征,于是不需笔算就知得数是0。
由此可见,口算的训练过程是引导孩子积极思维的过程。口算训练,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就必须切实抓好口算训练。
参考文献:
[1] 孔建芬.在口算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发明与革新,2002(03).
[2] 连树荣 连承伟.注重口算教学 强化口算训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03.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3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数学思维;训练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蕴含了广博精深的知识,更体现了丰富的思想和方法,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素材,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对着千变万化的习题,往往有很多同学会望而生畏,影响了他们对教学学习的兴趣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优化教育艺术和策略来帮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要精心地设计思维训练的方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的培养。
一、动静结合训练
动和静是矛盾的统一,是问题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可谓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中有动”就是通过图中有关的点、线段或部分图形的变化或运动得到许多新的图形;“动中有静”就是指有些图形通过适当的变化,数学中的某些问题如能恰当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用动态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善于捕捉运动中相对静止的信息,在运动中分析,在变化中求解,动静结合,巧妙构思,让人回味。
二、“发散性”训练和“敛聚性”训练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基础,创造思维多以发散思维开始,以收敛思维告终,两种思维缺一不可。
例1: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中一个正方形的某一个顶点位于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O,并绕O旋转。求: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
分析:据一般情形,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不易判定其面积的大小,考虑到特殊化策略,不妨将绕O旋转的正方形置于特殊位置,比如使该正方形的边平行于以O为中心的正方形的边。
例2:如图20-5,P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上异于B,C两点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BC的垂线分别交AB,BC(或其延长线)于E,F两点,ADBC,垂足为D。
(1)当点P运动至D点时,E,F皆重合于A点,此时有PE+PF=AD;
(2)当点P运动点D以外的任一位置时,上述结论是否仍成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若成立,给予证明。(选自〈中考数学〉P60页)
评析:根据由特殊状态推出一般,联想到含有动点问题的几何的一思路是动中求静,找出动点的特殊位置。
三、“渐进性”训练与“跳跃性”相结合。
所谓“渐进性”训练,是指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表现在研究某一具体数学问题时,根据其难易程度,将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有目的地分离成若干个简单的思维活动,即设计一定的思维“台阶”,让学生按台阶一个个地“爬”。
例3:在一条河的同一岸边有A、B两个村庄,要在河边修码头M,使AM+BM为最短。确定M定位置;(2)若A、B在河岸两侧,则码头M的位置应如何确定,才能使AM+BM为最小。(选自〈黄岗中考〉P114页)
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跨度,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这道题也可去掉第一个图形,让学生的思维去“跳跃”的解题。
这两种训练手段是一对矛盾,其实,它们是辩证的统一体,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高,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邓从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接受的难易程度两方面去考虑安排。
四、“正面性”训练和“反面性”“逆向性”训练相结合
所谓“正面性”训练就是正确的解题思路进行下面引导,启发学生思维,这是常见的训练形式,这里不再举例赘述。
所谓“反面性”训练,是指教学为纠正某种易发生错误而设置的思维圈套故意地将学生引入岐途,然后通过分析,让学生得出正确的思路。
“逆向性”训练指的是有些例题正面难以突破,应该采用逆向思维,改变思维方式,从反面逆向思维,实现知与未知的转化。
例4:已知方程(a-1)x2+(a+1)x+a/4=0有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
解:根据题意,有a-1≠0
=(a+1)2-4(a-1)・a/4≥0a≥-1/3且a≠1
在解题中,涉及到方程有实数据,就形成了思维定势,当成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易忽略a-1≠0时一次方程仍有解。
五、“直觉性”训练与“抽象性“训练
直觉是假设或猜想的重要源泉,它帮助人们提出新的概念和思想,也帮助人们进行选择,同时还帮助人们进行预测,因此,可以认为创造性思维在一定意义上是直觉思维与逻辑的结合。
例5:不查表求Sin75°的值。
此题可把它转化到三角形中去解,做到数形结合。
例6:m为何值时,方程x2+2mx-(m-12)=0的两根都比2大。
分析:此题若从方程的角度去解,难度较大,若能抓住数形的特征,将方程的两根(数)看成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形),此题就可以转化为:m为何值时,抛物线y=x2+2mx-(m-12)=0与x轴的交点在点(2,0)的右侧。
由此可见,“直观性”训练和“抽象性”训练都是思维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两者均不可轻而视之,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把“直觉性”和“抽象性”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以上笔者简述了数学教学中要处理好的训练手段的五组关系,当然要处理好的关系远不止这样,概而言之,笔者认为在我们中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用辩证的观点运用各种训练手段,切不可顾此失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将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都有不可低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李求来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教学月刊》2001年第2期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数据车削;零件检测;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131-02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文以数控车削实践课程中的项目之一“圆柱螺纹综合测量”为例,叙述了项目教学法在数控车削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项目目标
项目描述 图1、2所示为螺纹连接头零件图及实体图,使用螺纹环规、塞规对所加工实体零件的螺纹特征进行综合测量。
知识要求 (1)掌握螺纹的分类及三角螺纹的基本参数;(2)熟练掌握普通螺纹各参数关系式的计算;(3)掌握螺纹综合检测的合理论性判断原则。
技能目标 (1)能够使用螺纹极限量规对零件的螺纹特征进行综合检测;(2)具备检验、校对普通螺纹极限量规的能力;(3)能够正确判断极限量规的公差范围,掌握量规使用中的各种注意事项。
项目支撑
数控实践教学中圆柱螺纹零件的车削及检测,是在掌握螺纹基础知识及普通圆柱螺纹基本参数的前提下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在课程进行中需要适时提出相关的理论知识及车削螺纹时的各种方法、技巧,使学生在即将进行工件测量时,能够回忆起车削螺纹时的场景及加工螺纹的注意事项、合格螺纹标准等环节,为进一步掌握螺纹检测奠定理论基础。
项目实施
仪器设备 螺纹环规、螺纹塞规、被测工件。
实际测量 (1)外螺纹测量。外螺纹使用螺纹环规进行综合测量,螺纹环规由通规和止规组成,如图3所示。检测时选取与实际螺纹尺寸、公差等级相一致的环规进行旋入检测。当螺纹环规的通规能够顺利全部旋入被测螺纹而止规不能够旋入或旋合小于两个螺距时,就认定该外螺纹尺寸合格。图4、5所示为通规顺利旋入止规不能旋入的效果图。(2)内螺纹测量。内螺纹使用螺纹塞规进行综合测量。螺纹塞规由通端和止端组成,两端通过六方铝制手柄连接,手柄中的孔是当旋入阻力过大时反向旋出插入杠杆所使用的,如图6所示。检测时选取与实际螺纹尺寸、公差等级相一致的塞规进行旋入检测。当螺纹塞规的通端能够顺利全部旋入被测螺纹而止端不能够旋入或旋入小于两个螺距时,就认定该内螺纹尺寸合格。图7、8所示为通端顺利旋入止端不能旋入的效果图。
量规使用注意事项 (1)通端螺纹量规从螺纹的中径、螺距、牙型半角等要素而言,较好地体现了泰勒原则。但螺纹配合还规定了旋合长度,而螺纹量规一般是按中等旋合长度设计制造的,所以,当对旋合长度有特殊要求时(如长旋合长度),必须有适合长度的量规才能确保检验精度。(2)止端螺纹量规虽然减少了扣数、截短了牙型,但终究不能完全排除螺距和牙型角误差的影响,难免会将一些单一中径已超出最小实体牙型中径的螺纹制件误判为合格。为此,应对工艺过程、机床、刀具保证螺距和牙型角误差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或抽查(例如用三针法补充检验中径),以避免产生成批不合格品。(3)螺纹量规精度较高,应精心保管。特别要防止扣部碰伤,使用前要仔细检查。(4)螺纹量规需用精密仪器对中径、螺距、牙型角分别进行新制验收和周期检定。绝不能使用标识不明、质量状况不清的量规。
同步练习
思考题 (1)普通螺纹综合测量的检测原则?(2)简述量规的工作原理。(3)螺纹量规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4)简述内、外螺纹综合检测的操作步骤。
同步训练 图9为数控车工中级考核工件,采用量规对螺纹要素进行综合测量。项目评价见表1。
结语
本文以具体项目为例介绍了项目教学法在数控车削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表明,项目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为同类课程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有一定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冷淑君.关于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教育科研,2007(7).
[2]唐晶莹.创设情境 为创新导航[J].教育教学论坛,2011(36).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姚平.“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探讨[J].科技信息,2012(8).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5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习兴趣;激发培养
众所周知,英语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学科,许多学生不愿学习英语,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英语没有持久的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老师的语言亲和力,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因此,教学时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增强英语学习兴趣。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几点做法。
一、渲染课堂氛围,激发学习求知欲
初一的学生有好动、想说话的毛病,因此,我们要因势利导,不要盲目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上课时,老师饱含深情的讲述,抑扬顿挫、语调丰富的朗读,风趣幽默、暗含期待的发问,并且配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和手势来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有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处于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丰富的潜在智慧,心灵深处的对语言的认同,源源不断喷薄而出,使师生产生共鸣。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自然会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具有爱学的欲望,会学的能力,以便达到刻苦学习,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以“以学生为本”的新教学理念贯穿到课堂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大多数农村孩子特别拘谨,不张扬,注意力不持久,所以,老师要通过不断的变换信息输入方式,调节学生注意力,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发挥学习潜能,消除学生的羞怯心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创设一种积极进取,主动探究的宽松氛围,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促使创造性思维引发的巨大动力。因此,课堂上老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情况,对他们的一点一滴进步随时加以肯定,赞扬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求知欲望,同时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即使学生真的做得不好,老师都不要严厉的责怪、批评,而应鼓励他们。一旦学生做好时,就及时表扬。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大量的语言实践,是不可能掌握好语言知识的,更谈不上语言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已成为许多老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重视相互交流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最直接最主要的方式,因而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不要在上课前就有恐惧心理。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老师要关心学生,用心去感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充满着教育的爱心,以温情、理解、接纳的态度,积极投入到教学中,学生在宽容、民主地气氛中学习与生活,有助于相互沟通与交流。教师对于在回答课堂提问中出错的同学,不要苛责、训斥,更不要讥笑、嘲讽。要启发引导学生,不要强迫他们,更不要给他们造成心理压力,使他们害怕学习外语,否则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天赋,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四、备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适当应用情景教学法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所选择和运用的教学方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个性特征等因素统一考虑。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努力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合理地运用食物、图片、简笔画、录音机、多媒体教学课件,使所要呈现的情景较形象而富有情趣,常会收到意外的良好效果。情景教学的关键是情景设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种适合的语言环境,布置一种情景格局,让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看、去听、去说、去感受,以期达到掌握这门语言的目的。教师可对下载的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用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总之,运用情景教学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受,激发思维,使其养成用英语直接思维的良好习惯。
五、组织各种竞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初中学生有进取心和荣誉感,竞争意识比较强烈。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开展各种竞技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善于设趣,寓教于乐。其中采用游戏、短剧以及分角色朗读课文等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让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学到知识并由被动接受转为开动脑筋主动探求知识,发展创新思维,进而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如开展英语擂台赛,英语辩论会等,激发参与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学生参与与英语活动的积极性越高,就会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六、利用课外英语活动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课后成立课外英语学习小组,开展英语朗诵、单词拼写比赛活动。引导学生用英语交际,交流思想,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让三五成群的学生到学校英语角进行会话,可以谈谈天气、旅游或作自我介绍,从而提高英语的交流能力。组织学生多听、多看有关英语背景知识的录像和录音,通过视听辅助英语活动,学生应该简述故事内容,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让学生多听、多唱英语歌曲,激发学生对英语的爱好和兴趣。因为歌曲可以调节人的情绪,令人兴奋。中学英语教材已把英语歌曲编入其中,这些歌曲贴近课文,贴近生活,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很适合中学生的年龄和情绪。如果在课外进行活动,学生经常到操场或阴凉的地方唱歌,跟随节拍跳舞,不但可以创造和谐、愉快的氛围,有利于巩固已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听广播、电视上播放的英语歌曲,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心灵,使他们感觉到学习英语的无比乐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机械地把知识塞到学生头脑中,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活动也只有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下才能奏效。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导正确的自学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就能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自觉地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浓厚兴趣的引导下积极思维,主动探求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张阿霞.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课堂的创设[J].中学教学参考,2010,(34)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范文6
一、一题多变,挖掘习题涵量
1.变换题型
将原题重新包装成新的题型,改变单调的习题模式,从而训练学生解各种题型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
例如:一块砖平放、侧放、立放在地上,哪种放法对地面的压力大?哪种放法对地面的压强大?为什么?
此题本身很平常,教师可先让学生回答,通过回答弄清放法不同时,哪些量变了?哪些量不变?在他们心中有数时进一步启发:若把此题改成填空题、选择题,应该怎么问?请同学们自己把它改成填空题或选择题.这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纷纷提出自己的改造方案,师生共同订正这些方案,得出以下新题.
变换一 改为填空题,一块砖平放、侧放、立放在地上,则对地面的压力为F平
2.变换题设或结论
即通过对习题的题设或结论进行变换,对同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来研究.这种训练可以增强学生解题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的品质.
例如讲到路程、时间、速度的计算时,编制出下列习题:AB两地相距s km,一列火车甲从A地出发,速度为v1 km/h,另一列火车乙从B地出发,速度为v2 km/h,(v2>v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长时间两车相遇?引导学生对原题进行变式为如下新的问题.
①甲车先开出t小时,相向而行,乙车开出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②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长时间两车相遇后又相距s?
③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乙车在甲车后,多长时间乙车追上甲车?
④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甲车在乙车后,多长时间两车相距2s?
⑤两车同时开出,相背而行,多长时间两车相距2s?
通过以上变式,不仅使学生巩固和深化了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使他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提出物理问题,既锻炼了学生适应不同题型的能力,又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应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二、一题多解,拓宽解题思路
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位审视分析同一问题中的数量、位置关系,用不同解法求得相同结果的思维过程.通过探求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可以引出相关的多个知识点和解题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思维的变通性、独创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意识.
例如:现有一种未知液体(已知其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自选器材、设计实验测量该液体的密度.
解法一 利用密度计直接测量.
解法二 器材: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干燥的小烧杯.
解法三 在解法二的基础上,假如只提供天平(含砝码)、小烧杯、适量的水,如何测量?
解法四 用浮力知识.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适量的水、烧杯、小石块.
解法五 用压强知识.器材:U形管、水、刻度尺、待测(具体的解题步骤略)
此题的设计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和延展,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三、一题多用,培养应用意识
所谓一题多用,指的是那种尽管表面看起来形式并不一致甚至差别很大的问题,但它们的求解思路、解题步骤乃至最后结果却非常相似,甚至完全相同.一题多用与一题多解是习题教学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如果说,一题多解是拓广思路,培养分析变通能力的有效手段,那么一题多用则是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归纳综合能力、培养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
例如:如光的反射相关的习题的解题方法.
如图1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如图2所示,一人从A处出发到河岸边提水送到B处,请画出他行走的最短路程,并简述理由.
如图3小明站在游泳池边A处,看到路灯B在池水中的像与他看到的池中一条鱼在C点重合,用光学作图法确定路灯B的位置和鱼的大致位置.
如图4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AB和CD是挡板左侧的发光点S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上作出发光点S.(要求留下作图痕迹)
解决此类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虚拟像点”法,在进行习题的讲评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解题的思路、共性规律,提高解题的实效性.
四、化难为易,攻克教学难点
遇到一些较难的综合题时,学生往往不知如何着手.其实,解答这些综合题离不开基础知识和基本公式.因此我们采取把一道综合题拆成几个基础题的办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应用基本公式把基础题改造成综合题,让他们在改造题目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掌握所学物理知识.
例如: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 N的物体提到9 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 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笔者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把问题变为3步解题.①求总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但在教学中盲目溢变,变而不比,片面求多求难,偏重教师和“尖子生”变题.不但影响教学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如何正确运用“一题多变”是关键.
1.要有明确的变题目标
教学中应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具体考虑变题的时机、内容和方式可以采用某些变通方式.把一些题目变成形同实异.容易混淆的题目.让学生在这样的“一题多变”训练中,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为了沟通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把知识串连成片,复习阶段可以采用扩张性和逆向性变化,把各种题目串连起来,让学生在这样的“一题多变”训练中,进一步掌握各种类型之间的内在联系.
2.要注意总结变化的规律性
在“一题多变”训练中,既不能把变题的目的单纯地放在引入例题或习题上,更不能一变了事,就此罢休.应注意引导学生将前后变化的题目进行认真比较分析,从其结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方面,寻求联系和变化,捕捉规律性的东西.通过变化和比较,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物理问题内在联系的了解,而且增强了思维的深刻性.
3.要注意变题的量力性
如果教学中要求过高,控制不当,其结果可能是少数优等生能够应付,多数学生只能望题兴叹.对这些题目犹如过眼烟云 收获很小.因此在“一题多变”训练中,不应一味地求多求难, 而应因教学内容、因学生实际制宜,适当控制题目多变的数量和难度.以免教学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
4.要注意训练的广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