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与创伤骨科的区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科与创伤骨科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科与创伤骨科的区别

骨科与创伤骨科的区别范文1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211-01

近年来,随着骨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生物力学原理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张力带技术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技术,它充分应用生物力学原理解决了不同部位骨折固定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就张力带技术的固定原理,作用机制,特点,局限性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张力带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前景。

1 张力带技术的固定原理

张力带(Tension Band,简称TB)是工程学上的原则,指材料弯曲时的内应力的减少,这一原则应用于骨折内固定称为张力带固定(tension band fixation,简称TBF)[1]。骨科手术中的张力带固定是在骨折张力侧使用内固定材料固定对抗生物张力,从而稳定骨折。其固定必须满足几个条件:①骨折端能够承受一定压力。②应力一侧具有支撑作用骨皮质。③固定物能承受一定的张力作用。张力带在骨折中是各种力在骨折端形成一种轴向压力作用,并达到动力平衡状态,使骨折端更加稳定。

2 张力带技术的固定特点

在骨折张力带固定方面,我们通常使用,钢丝,克氏针,环扎带,吸收或不吸线收等。近年还有使用人工韧带加克氏针,螺钉加钢丝固定的方法,但其原理都是一样的。在骨折治疗方面,AO学派主张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但术后部分患者因为过强固定骨折端缺少应力刺激而出现骨质萎缩,骨不连,延迟愈合等问题。而是AO理论逐渐向更加注重减少创伤的BO理论演变[2,3]。张力带固定时,切口小,不需要剥离骨膜,固定相对牢固。由于对骨膜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小,减少了骨折端血运对骨折的影响。由于张力带固定后由于钢丝或环扎带等固定物有一定弹性,故而骨折端在早期锻炼过程中有一定的微动,这种微动在刺激骨折端愈合中起到了加快骨折愈合作用。同时,张力带固定后可以早期活动,减少了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张力带固定牢固有可以达到良好复位,又减少由于骨折端缺少应力而发生的骨萎缩,骨不连等情况,另外张力带固定创伤小,减少了手术对骨折端血供破坏。它在适应范围内既符合AO原则又符合BO原则。同时对于关节处骨折早起锻炼方面提供保障,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加快了骨折愈合,减少了并发症。另外,在二次手术内固定取出时较方便,手术创伤小。

3 张力带技术使用的局限性

虽然张力带固定骨折方面有诸多优点,它符合了AO的复位固定,又符合BO的减少创伤要求。但是,在骨科手术中他有一定的局限性:①张力带固定仅适用于近关节处骨折。对于四肢管状骨干部骨折固定困难,且固定不牢固。另外对于高能量损伤引起的复杂性骨折,张力带固定也较为困难,因为骨折处不能承受压力和应力作用。②张力带固定功能锻炼时易发生克氏针退针,钢丝脱落失去固定作用,引起骨折再移位。近年来有使用带有螺纹克氏针,骨片钉,空心螺纹钉等替代克氏针防止退针,钢丝脱落取得了一定效果。③张力带固定内置物断裂可能。根据张力大小不同,选用适当的克氏针,钢丝,吸收线等。另外,张力带固定耗材便宜,给医院及医生带来收益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4 张力带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

虽然张力带在骨科中的应用,有诸多因素影响。但是,张力带固定在许多骨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近年来在外踝,内踝,尺骨鹰嘴,髌骨,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肱骨大结节,股骨大转子等部位骨折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经过临床医生不断探索使用了新型材料,新的张力带固定方法。王培信,曾波为了减少创伤,采用经皮改良张力带固定髌骨骨折方法,实现了髌骨骨折的微创治疗[4]。陈大勇,王永刚等使用螺纹钉加钢丝代替传统克氏针加钢丝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减少了退钉的可能性,增加了骨折端的稳定性[5]。艾昌淼,张勇华等对带孔克氏针于可吸收线固定骨折的生物力学进行了评价,结果在最大张力和牵拉力无明显区别。两者的生物力学效果相当,临床上可相互替代使用[6]。这一系列新材料新方法,为张力带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所以,笔者认为抛开经济利益方面,张力带固定在骨科手术应用有着明显的优势,随着张力带固定材料及方法的改进和革新,张力带固定的优势将在更多类型骨折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明.张力带在骨科的临床应用体会.医学信息,2011,24(4):2446-2447

[2] 王亦璁.如何合理理解骨折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4(1):6-9

[3] 李英,费攀,等.再议小夹板弹性固定骨折先进性和科学性[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1):3-4

[4] 王培信,曾波,等.经皮改良张力带固定髌骨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6,12,(6):556--557:

骨科与创伤骨科的区别范文2

2型糖尿病是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骨折风险增加,而骨折后大部分患者都需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作为骨折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在骨科下肢大型手术中的发生率在30-60%左右[1]。一旦DVT 患者栓子脱落可造成肺栓塞、脑栓塞而危及生命。故骨科术后对DVT 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现对我院58 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临床护理措施做以下回顾性分析。

1 一般资料

入选2012年我院骨科手术患者58例,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26-79岁,平均58岁。其中,股骨干骨折19例,胫腓骨干骨折26例,股骨颈骨折13例。术后下肢肿胀者均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彩超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入选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WHO1999年公布的诊断标准。

2 结果

58例2型糖尿病下肢骨折DVT患者,经溶栓治疗护理后,56 例( 96. 7%) 患者痊愈,1例侧枝循环建立,1例发生肺栓塞死亡。

3 护理

3.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窒息感、胸痛胸闷、咳嗽、咯血、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症状时,要考虑是否发生肺栓塞。并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医生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严密观察患肢周径及皮肤色泽、温度的变化,以了解治疗效果,从而及时调整治疗及护理方案。

3.2药物治疗 遵医嘱及时准确地给予溶栓药物,尿激酶10×104U溶于5%葡萄糖250ml静脉输注,每日2次,或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10d。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的倾向,配合医生定期复查凝血系列,以防发生肺栓塞。

3.3绝对卧床休息 为了减轻水肿,将患肢抬高,但不要过度伸展或在膝下垫枕致膝关节屈曲,以防压迫静脉。早期应绝对制动,嘱病人切忌用手按摩和摩擦患肢, 禁止施行对患肢有压迫性的检查,避免碰撞患肢,翻身时动作不宜过大,以免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2]。同时注意患肢的保暖,以保证局部正常的血液循环,嘱病人不要穿紧身的衣服,以免导致腹内压增高 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4饮食护理

2型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与单纯骨折或骨折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治疗与护理的区别主要在于饮食方面。合理膳食既能确保骨折术后患者的营养充足,又能使血糖得以控制,使患者早日康复。总原则:(1)控制总热量,合理控制总热量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2)供给钙和蛋白质,骨质由大量的胶原纤维和钙盐借基质粘合而形成,所以骨折愈合时需要足量的钙和蛋白质。(3)供给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以粗粮为主。(4)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总之,饮食宜清淡 低盐 、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粗纤维,保持大便通畅,且大便时切忌用力,以免腹压突然增高致血栓脱落。

3.5 心理护理 2型糖尿病史的患者,因其对糖尿病知识有一定了解,一方面害怕糖尿病影响伤口愈合,害怕手术,手术后不敢做患肢功能锻炼,另一方面害怕血糖升高不敢多吃食物,影响营养摄入。治疗和护理时患者合作较差,针对以上情况,护士应详细地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知识,理解、同情患者的处境,耐心疏导心理症结,采用谈话、交流和阅读有关资料等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紧张忧郁情绪,也可以组织同类疾病患者交流治疗心得,互相关心,互相监督,树立治疗的信心。当发生DVT时,告知患者深静脉栓塞是骨科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不可轻视,但也不必过度紧张、害怕,只要积极配合治疗,该并发症完全可以痊愈,但是不与医生、护士配合,将会随时发生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或留下难以治愈的后遗症。

3.6 功能锻炼 在病情好转,允许患肢进行活动的情况下,及时协助病人进行以下的功能锻炼[3]。

讨论:

骨折是较严重的机体创伤,创伤后的疼痛,手术前后精神紧张,术中失血、失液和麻醉等一系列刺激因素均可引起患者发生应激反应[4]。糖尿病患者在长期高血糖的作用下,各脏器功能减退,更加重了应激反应,可使骨折患者的血糖水平更加增高,骨折和糖尿病相互影响,使病情变得复杂化,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

骨科手术涉及创伤、应激、制动、长期卧床等多种因素,与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全血粘度皆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手术常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手术后的长期肢体制动液减慢了静脉血流速度,导致血液瘀滞,更易于发生术后DVT。

糖尿病患者并发骨折时,骨科医师应在内科医师的指导和协助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临床护士以合理的护理路径对其进行护理, 医生-护士-患者合理协作才能降低糖尿病骨折患者DVT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李凤英,黄伟华,张桂兰.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 (6): 543-544.

[2]党世民,张宗业,金鹤万.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45-346.

骨科与创伤骨科的区别范文3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收住老年围手术气患者51例,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60~69岁36例,70~79岁12例,80以上3例;伴有糖尿病者3例,单纯高龄患者48例(最大85岁,最小60,平均68岁。)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心理病理与疾病的关系是辨证的,心理活动伴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心理状态也不时地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并且贯穿于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始终。多数老年患者对平时对自己能独立生活而感到自豪,但因突然损伤,造成肢体不能活动,卧床不起,许多事情依赖医护人员,或者得子女的照顾,因而失去“独立”并为此而烦躁,容易发脾气。结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护理:①手术是一种令人产生恐惧的治疗手段。尽管他们以有接受手术的思想准备,但在手术即将实施之前,一些极其微小的刺激仍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常于手术前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稳定情绪、争取合作,向他们解释手术的一般知识耐心的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请一些手术效果好的患者介绍他们的手术体会,从而减轻心理紧张和恐惧。并耐心细致地讲述骨折的性质、手术目的、大致手术过程、手术时间、术后如何功能锻炼及愈后情况,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治疗;②感情支持:老年患者总是希望别人了解他们的疾病,关心和尊重他们,我们在工作中,要适当的称呼患者,不要喊床号,操作要稳、轻、快、减少患者的痛苦,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深入了解思想动态及感情需求,给予同情、关怀、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到温暖消除术前的各种不安因素,使患者愉快的接受手术;③争取家属的配合,给患者更多的关心、体贴:老年人在患病时特别希望得到亲人的关怀和照顾,我们请家属抽出时间尽可能多陪伴患者,多与其交谈,给予精神安慰,满足其合理的要求,悉心照顾其生活起居,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2 饮食护理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机体组织从创伤到组织愈合需要足够的营养成分,营养状况与骨科手术后的康复以及手术耐受力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术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营养知识宣教,让其明白合理饮食对疾病康复的作用,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正确的指导。经常指导患者做好饮调整,嘱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多维生素的食物。如每日早晚各加一个鸡蛋,半斤牛奶,中午吃适量肉类,一日三餐均有新鲜蔬菜,早餐、晚餐前1 h或晚餐后1 h吃水果,3餐/d主食粗细粮合理搭配。

2.3 正确估计病情及手术耐受力 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有限,对手术的耐受力与年龄的增大成反比,尤其是伴有严重多病的患者,手术的创伤可使多病的病情加重,增加手术失败率。为此,手术前对老年患者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深入病房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和观察,正确估计手术的耐受力,警惕潜在疾病的发作和及时的发现加重并发症的因素。

2.4 一般护理 做好辅助检查,如血尿常规,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磁共振、肺部X线检查、生化检查、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等。标本送检后,要注意随时了解检查结果,这些检查结果能提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早发现某些疾病,并且常规备皮、备血、青霉素及奴夫卡因皮试等,吸烟者禁烟,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深呼吸锻炼肺部功能,对精神过度紧张难以入眠者,适当用镇静药物以保证睡眠充足。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摆好后注意检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老年患者麻醉苏醒比较差,护士应严密守护患者至清醒,一般手术后4 h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连续几次正常后按常规测量。并高度重视心血管功能变化;对肾功能不全者,注意观察尿量变化;对糖尿患者要定时监测血糖、尿糖,防止出现酮症酸中毒,并注意观察伤口敷料及伤口情况,以防止伤口感染。

3.2 疼痛的观察及护理 手术后的切口疼痛一般在麻醉作用消失后,疼痛逐渐加剧,术后24 h最为剧烈,而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我们应有效解除,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与睡眠,利于术后康复。目前,药物镇痛仍是解除手术后伤口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用药前应查清疼痛的性质、引起疼痛的原因,必须解除因外部压迫或缺血等原因引起的疼痛。并注意强调药物剂量不可过大,在行早期功能锻炼前,应用止疼药,也可减轻活动引起的疼痛。

3.3 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趾(指)活动 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活动情况是骨科手术后最常见,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尤其老年患者年老体弱,血液循环差,更引起重视。因此手术后的护理应特别注意血运情况。上肢手术后要触摸挠动脉尺动脉,下肢手术后要触摸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若手压皮肤松开后血液不能马上返回或返回缓慢,肢端皮肤发青、发紫、发凉、肿胀及手术后疼痛,特别疼痛呈脉动性加剧,都可提示血液循环障碍,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处理。术后应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且患肢远端高于近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预防肿胀。

3.4 卧床并发症 高龄患者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①骨折患者卧床并发症较多,多由于长期卧床所致。卧床并发症包括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便秘等。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差长期卧床经久不改变,易致软组织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褥疮。尤其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床单皱折不平整,患者使用便盆时,护理不当易使皮肤受损诱发褥疮,对这类患者应2~3 h翻身或更换肢置1次,在臀下垫气圈,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患者病情许可时还要患者起坐,主动活动,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有痰尽量排出。鼓励患者多饮水,利尿,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术后三天食含盐食物,少吃甜食,有利于减少便秘的发生,可能与钠离子吸收过程中改变内分泌增加肠蠕动有关;②在保证营养摄入的基础上,进食新鲜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增强肠蠕动以预防便秘。

3.5 康复指导 骨科手术的康复期较长,且需要一定时间的卧床休息。从而限制了全身和局部的正常活动,若指导、护理不当,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发生挛缩及粘连,影响术后康复。因此,骨科手术后的功能锻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早期开始,贯穿始终。功能锻炼的内容和方法应根据患者的伤情及手术的部位、性质、手术方法、全身健康情况而区别。活动时间、强度、范围都要因病而宜,因人而宜,以患者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年纪大,体制又虚弱,常不配合进行锻炼,因此,向患者的家属解释功能锻炼的必要性,传授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首先鼓励患者做患肢远端功能锻炼,再鼓励患者做全身活动,功能锻炼由帮助患者被动运动逐渐过度到自觉活动,知道功能恢复。

4 体会

骨伤科疾病的护理工作任务十分艰苦而繁重,做好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及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骨伤患者常因运动系统障碍,或由于治疗的需要而被限制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翻身、进食、入厕大小便等都需要人照顾,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合并褥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不论是骨关节的损伤,还是骨关节疾病,在护理工作中除应精心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外,还应主动热情照顾患者的精神生活和饮食,配合医生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和处理合并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骨科与创伤骨科的区别范文4

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上以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为主,由于解剖因素的关系,难以复位。疗程长,不宜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临床上常发生肩关节功能恢复不全,长期疼痛等并发症。本院自2005年6月~2006年11月共收治肱骨大结节骨折病例12例,5例行改良式肩关节前内侧切口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无并发症,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Ⅰ型骨折:单纯肱骨大结骨折,轻度移位,无分离,均行保守治疗。Ⅱ型骨折: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或合并肩关节脱位,骨折块较大,复位后移位

手术的5例患者,男2例,年龄36岁1例,59岁1例,其中1例肩关节脱位合并大结节骨折。女3例,年龄53岁1例,58岁1例,62岁1例,其中肩关节脱位合并大结节骨折2例。车祸伤1例,跌伤3例,高处坠落伤1例。按创伤程度(骨块大小、分离移位的程度,有否肩关节脱位)分型。

1.2 手术方式

切口设计:起自肩峰下缘向肩关节前内侧弧形延长,长约6 cm,根据需要切口可向外下延长。弧顶在三角肌间沟外后缘,止于三角肌前缘中份处。于弧顶处分开三角肌前缘,与肩关节前内侧切口相同,显露术野,作骨膜下剥离,如术野显露不够,参照Thompson和Henry切口[1],可于锁骨外侧1/3附丽处,适当切断三角肌组织,不进入关节囊内。内旋上臂,将肌瓣向下翻转,扩大术野,根据骨折情况选用小“T”型4头3H或4头4H钢板,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内固定。也可选用国产或进口可吸收螺丝钉3枚内固定,3.5~4.5 mm。术毕缝合重建切断的三角肌,关闭切口。术后患肢前臂吊带收紧悬吊固定。1周后行肩关节推磨运动,2周被动外展功能锻炼,3周主动外展攀高等功能锻炼。

1.3 治疗结果

5例手术患者,均获随访。最长时间1年6个月,最短时间6个月,平均10个月25 d。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4例,1例外展抬举稍受限,为术后仅6个月59岁老年患者。三角肌无明显萎缩,肌力肌张力无下降,切口区痛觉正常,三角肌肌电图、诱发电位正常。均已恢复原工作。

典型病例:女,62岁,2005年10月2日不慎跌伤4 h入院,右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Ⅱ型(图1)。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图2),术后3个月功能完全恢复。

图1 术前X线片,右肱骨大结节分离移位 图2 术后X线片,骨折解剖复位

典型病例:男,59岁,2006年6月7日乘坐摩托车跌伤,X线片示:左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骨碎片分离移位(图3)。急诊手法整复,肩关节脱位纠正,肱骨大结节呈Ⅲ型骨折。伤后第4 d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对位良好(图4),3个月后功能基本恢复,外展抬举超过120°。

图3 术前X线片,左肩关节脱位肱骨大结节骨折 图4 术后X线片,骨折解剖复位脱位纠正

2 讨 论

2.1 三角肌的解剖特点

三角肌(deltoidregion指该肌所在的区域)。此区皮肤较厚,浅筋膜较致密,有腋神经的臂外侧上皮N分布。三角肌从前、外、后包绕肩关节,腋神经由小圆肌下缘出四边孔,绕肱骨颈外侧缘距肩峰外缘5 cm处支配三角肌,前支支配三角肌的前部及中部,其后支支配三角肌的后部和小圆肌。旋肱后血管与腋神经伴行,绕肱骨外科颈,向前与旋肱前血管吻合。根据解剖特点,垂直分开三角肌前外侧肌纤维时,切口不应超过距肩峰缘4 cm。改良式肩关节前内侧切口符合解剖要求。

2.2 改良式与传统式切口的区别

传统式肩关节前内侧切口(ollier)[1]是以喙突尖端为标志,向外上延长至肩锁关节,向下沿三角肌前至此肌前缘中下1/3交界处,保留三角肌前缘0.5 cm狭条肌纤维与头静脉一并向内牵开,该部位失去神经支配,日后势必发生萎缩和纤维化,但不会影三角肌外形及功能。改良式肩关节前内侧切口起至肩峰下1 cm前缘向前弧形,弧顶在三角肌间沟外后缘,止于三角肌前部中份处,特点:(1)失神经支配的三角肌前缘0.5 cm,狭长肌纤维与传统式切口方式同,不会造成三角肌失神经支配性损伤;(2)显露肱骨大结节骨折部位不需进入关节囊内,减少对关节的损伤;(3)肩峰下前缘切断锁骨外侧部分三角不会损伤重要血管神经,手术结束,将切断的三角肌端缝合重建不会影响三角肌外形及肩关节功能。比坎贝尔骨科手术学推荐的三角肌一胸大肌切口或肩峰成形术切口[2]损伤小;(4)小弧形切口,翻转肌瓣后显露术野充分;(5)根据需要切口可向远端延长。

2.3 改良式切口的主要优点

(1)创伤小。切口长约6 cm,分开三角肌纤维及内旋上臂可直达骨折部,稍加剥离可顺利复位;(2)费时少。手术从开始到结束,一般约40 min,最长时间不会超过1 h,降低因手术时间长而引起的并发症;(3)费用低。因以上2个优点,加之不损伤重要血管,术中不需输血,只需内固定基本材料费用。如用可吸收螺丝钉,则不需2次手术取内固定费用;(4)功能好。岗上肌、岗下肌、小圆肌均止于肱骨大结节,此种骨折多为撕脱性,往往会不同程度移位错位或合并分离移位,保守治疗既不易复位,也不易固定,常因受伤部位疼痛,患者不敢大胆锻炼,只能待骨折部位有一定量骨痂生长后才能开始锻炼,尽管采取多种方法补救,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肩关节功能不全。此种手术因有坚强的内固定,骨折不易移位,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强度锻炼,本组术后5例患者无1例肩关节功能不全者。

参考文献

骨科与创伤骨科的区别范文5

膨化食品是一种以谷物、薯类或豆类为主要原料,经焙烤、油炸、微波或挤压等方式膨化而制成的食品,体积明显增大,具有一定酥松度。膨化食品分为两大类:油炸型膨化食品(如薯片、妙脆角、虾片、锅巴等)和非油炸型膨化食品(如雪米饼、小馒头、爆米花等)。国家质检总局前不久对膨化食品进行了抽查。结果合格率为76%。问题主要有超范围使用甜味剂、微生物指标超标、铝残留量超标。专家提醒,很多人都喜欢膨化食品,尤其是少年儿童,在选购时要多个心眼,以免买到不健康的食品。

选购膨化食品的小技巧

*选择有“QS”标志的产品。

*尽量到信誉比较好的大商场和超市购买知名企业生产的名牌产品。

*多数膨化食品都在包装袋内充进惰性气体,以防止油脂氧化、酸败。若发现包装泄气,消费者不宜选购。

*应该尽量选择购买密封包装的膨化食品,因为包装的膨化食品质量普遍较好,而散装销售的膨化食品由于在空气中,容易造成酸败和卫生指标不合格。

不可轻易接受“肢体延长术”

卫生部近日发出提醒,健康人轻易不要选择“肢体延长术”。这种手术俗称断骨增高术,是一项有创伤的疾病治疗技术,存在较高的医疗风险。同时,“肢体延长术”有严格的临床应用适应证,不是随便就可以做的。

接受“肢体延长术”的注意事项

* 只有先天畸形、外伤、肿瘤、感染等原因所致的骨缺损或肢体不等长,以及因疾病引起的肢体畸形,才适合接受“肢体延长术”。

* “肢体延长术”不属于医疗美容项目,如果是美容机构为此做宣传,不要上当,因为这是一项骨科临床治疗技术。

* 接受这项手术的医院必须是三级以上综合医院或具备条件的骨科专科医院,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骨科”诊疗科目,并具有符合要求的消毒、手术、护理、康复等设施和条件。患者就诊时需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 开展这项技术的医师必须是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骨科医师,并注册临床执业类别和外科执业范围。

世界上最长寿老人辞世

世界最长寿的人玛丽亚不久前患病去世,终年116岁。她出生于1889年9月14日,厄瓜多尔人,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认定为世界最高寿人。即使在2005年,这位老人还可以读报、看电视,走路也不用拐杖。她的一个爱好是去参加聚会,但却从不沾酒。据她家人介绍,在她生活的时代,女性的规矩是接了酒杯,用嘴抿一抿,表示对主人的尊敬。据称,玛丽亚从小喜欢刺绣、画画、弹钢琴和跳交际舞;她还喜欢自己到家附近农场亲自挤牛奶和驴奶喝。医学专家指出,这些爱好、情趣、生活习惯非常有利于人的健康,对这位老人的长寿功不可没。

老鼠大脑基因图向世人公布

前不久,世界上第一组老鼠大脑基因地图公布于众。这组图包括8500万张图片,详细再现了每一个基因的情况。专家介绍说,老鼠的大脑只有一匙糖那么重,远远小于人的大脑。但是,工作机制却与人的大脑相似。事实上,老鼠与人类的基因的90%是相同的。科学家指出,这项工作非常有利于对老年痴呆等疾病的研究。这项工程由微软创始人之一的保罗・艾伦资助,所有资料都免费向世界上的科学家开放,有兴趣者可以到省略进一步了解有关信息。

一位变性人的窘境

图中这位叫娜达什的女性是一位生活在美国的变性人。她不久前做了移植术后,决心成为一位“地地道道”的女人。但是,在健身房里,她却遇到了尴尬。先是就换衣柜的问题她与健身房的人发生了冲突,后来她决定不用更衣室。接着,又因为厕所的使用问题发生了纠纷。健身房的人要求她使用男厕所,而她本人认为她是女人,不能用男厕所。而调解机构认为她尚未做生殖器的移植手术,所以还不能正式承认她为女性。目前双方还处于僵持阶段。心理学者认为,变性人由于其特殊的身份,注定要遇到一些平常人不会遇到的麻烦,一定程度上得学会适应,还要适当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世界上首例太空手术获得成功

近日,法国医学家成功在太空状态下为一位患者切除了手臂上的一个囊肿。手术在一架飞机上进行,通过飞机特殊的飞行状态模拟出太空失重的状态,然后医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手术。为了防止医疗器械在无重力情况下四处乱飞,研究小组用磁铁吸引力对其加以固定。同时,手术小组每个人都用绳子固定在飞机内壁上。手术用了10分钟左右即顺利结束。这一探索主要是为了研究机器人太空手术打基础。手术小组在事先都像宇航员一样做过适应训练。患者是一位 “蹦极”爱好者,比较适应失重的状态。

手术小组正在紧张有序地切除患者手臂上的囊肿

其他科学家在失重的状态下观看手术

适合偏瘫患者的器

这是最初为偏瘫患者设计的器

加拿大的一家研究机构(B.C.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正在为偏瘫患者研制几种适合他们的器。这家机构的研究者认为,人们往往非常关心偏瘫患者如何进行日常生活的问题,但却忽视了他们也有性方面的需要。研究者希望通过研制特殊的器来解决这部分患者的需要。研究者指出,偏瘫患者通常脊柱受到了创伤,大脑发出的信号躯体无法感知,普通的器不能起到作用。而这家机构研制的产品通过特殊的设计,不仅可满足患者的需要,而且在设计上更安全、适合于行动不便的偏瘫患者使用。

机器人也可以“品酒”

骨科与创伤骨科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骨折;肢端血运;观察;护理

骨折是由于受到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损伤所致,周围软组织同时受到损伤。血液灌注或回流受阻,可出现异样疼痛,肿胀,皮肤苍白等一系列生理病理的改变,其严重者可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和肢体缺血坏死。因此,早期观察患肢血运是骨科护理工作最重要内容和最基本工作之一。

现将我院2003年82例四肢骨折患者患肢血运观察专科护理结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开放性骨折:上肢16例,下肢20例;闭合性骨折:上肢24例,下肢22例;性别:54例,女28例:年龄:9-94岁;平均48.6岁。

1.1观察方法

采用 “5P”字法:疼痛、苍白、感觉异常、麻痹、无脉进行严密观察。

1.2血运观察的平定标准

I级(好):早期疼痛较轻,甲床充盈时间正常,轻度肿胀,无麻木,可触及动脉搏动(开放性和闭合性骨折)。II级(中):疼痛加重,肢端皮温偏低,肿胀明显,感觉迟缓,甲床充盈时间延迟,动脉搏动减弱(开放性和闭合性骨折)。III级(重):疼痛剧烈,甲床充盈欠佳,皮肤青紫或苍白,高度肿胀,皮温冰冷,难触动脉搏动(开放性和闭合性骨折)。

1.3观察结果比较

3护理

3.1心理护理

骨折会使患者出现焦虑、紧张恐惧,整个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活动就会紊乱,抗病能力下降。护理人员因利导,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恢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提高抗病的能力。

3.2加强基础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对新鲜骨折入院患者,手术后、整复、牵引和进行石膏、夹板外固定的患者,护理观察时要进行重点床头交接班,严密观察早期肢端血运及运动情况,并认真做好护理文件记录,正确描述患肢血运情况。

3.3专科护理

3.3.1疼痛:观察区别疼痛的不同性质及临床表现,以确定引起疼痛的不同的原因。创伤、骨折、手术伤口的疼痛多在整复或术后较重,伤口逐渐愈合时,明显减轻。缺血性疼痛一般止痛剂不能缓解,呈疼痛加剧,持续性,患肢张力增高,触压痛明显,被动牵拉手指(足)时疼痛。往往疼痛是反映患肢血液循环障碍的早期症状之一。护理观察:①加强临床观察,查找引起疼痛的原因,如因小夹板外固定引起的缺血性疼痛,要及时松解外固定。②在执行护理技能操作时轻柔、准确、加强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看电视,读书阅报等,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痛苦。③对疼痛严重者而诊断不明确时,应禁用吗啡、镇痛泵等镇痛药物和措施。④疼痛是神经对缺血的早期反应,远端肢体疼痛严重时应考虑缺血的可能性应警惕骨筋膜室终合征的发生。早期减压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可使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门诊曾有一位患者左胫腓骨骨折,进行石膏外固定后,医生已交待注意事项,回家后,患肢出现剧烈疼痛,服用止痛药物,数日后逐渐出现肢端血运差,发生血液循环障碍,以至肢体远端坏死。

3.3.2苍白、麻痹观察:骨折后患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如患肢进行性肿胀会影响血液循环,易造成肢体血液供应不足。皮肤的苍白是远端肢体完全缺血和血供不足的表现。护理观察:①注意使患肢抬高而不要下垂,患者一般采用平卧位,并将患肢用卫生空气枕抬高,使之略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回流。②观察肢端供血情况,注意患肢皮肤的颜色,如静脉回流受阻,患肢为淤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呈青紫色。③指导患者多活动手指(足)促进血液循环,肌肉对血运很敏感,如缺血时手指(足)呈屈曲状态,被动牵拉时可引起疼痛。一旦出现肢端血运障碍,应即将患肢放平,严密观察。

3.3.3感觉异常、无脉观察:注意患肢感觉是否减退、麻木、反应迟钝或消失,患肢肢端皮温是否偏低甚至冰冷。损伤后组织内压继续增加,血液灌注或回流受阻,阻断较大动脉血供,肢端出现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提示组织缺血性严重。护理观察:①骨折后争取早复位,避免骨折端损伤血管、神经。②密切观察患肢感觉情况,缺血引起的感觉障碍多呈套式:神经损伤引起的感觉障碍,则与神经分布相一致。③检查动脉搏动应注意与健肢对比,对创伤严重者警惕血管内膜栓塞,引起血液循环障碍。④最肢端温度较低者注意保暖,扩张血管以促进血液循环。缺血性肢体严禁做按摩,热敷以防止增加局部代谢,加重组织确血。去年我院救治一位9岁儿童,右胫腓故粉碎性开放性骨折并严重皮肤挫伤,患肢感觉迟钝,足背动脉微弱,经我院医护人员共同配合,综合治疗,保持患肢中立位,严禁小腿外旋,细心观察患肢血运及足趾活动情况,终使患肢保留。

3.3.4功能锻炼:积极做好健康宣教,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尽早开始功能锻炼。骨折一经复位固定后,立即开始患肢主动的肌肉舒缩,促进血液与淋巴回流,有利患肢消肿。同时,及时合理的功能锻炼,促进全身及患肢血液循环,改善骨折部位营养代谢。有利预防各种并发症,加快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锻炼。

结论:早期患肢血运的观察对骨折愈合功能康复,简便、有效。是护理观察的主要指标。只要我们护理人员经常深入病房,了解“5P”字的含义,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隐患,就能有效预防血液障碍,减少肢残坏死率,增加治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