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学习的心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学习的心理学范文1
学习时间:2013年6月29-30日
课程:《员工关系管理与劳动法实务》
授课老师:魏浩征
心得:
魏教授以平实的语言、丰富的实战经验,详尽地阐述了在这个领域需要关注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简述如下:
一、要处理好人事事务,做好员工关系管理,要求人力资源从业者涉猎人力资源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统计学及财税学。对从业者来说,这极具挑战性, 是一个长期学习与实践的过程
(一)员工关系管理目标:
1、预防法律风险与劳动争议。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项工作的难度在逐渐加大:1)法律更新频繁,且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如:无固定期限合同,在广州不能终止劳动关系;2)劳务派遣约束更多;3)辞退前提:得有原因、有程序、有违约金、有成文文件规定违约行为、有充足的证据链;4)劳动者维权手段变得多元化:起诉、上访、投诉、群体事件如罢工等、曝光。
2、确保人员稳定。
3、确保和谐解决劳动纠纷(合规、合法、人性化)。
(二)劳动关系相关法规特点:
1、政策非常繁杂,制定部门多,查询出处难,时间跨度长。
2、变动性大。
3、社会保障体系及劳动法适应条例地区差异太大。
二、要做好员工关系管理,从业者除了具备专业能力外,还需要有与财务部、其他用人部门强大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人力成本涉及薪酬成本、政策成本、风险成本与服务成本,非常高昂,我们应该集合企业所有人的力量来优化:
1、需用人时,先确定雇佣模式。雇佣模式有八种,每一种带来的成本与风险各不相同,且最后考虑的模式才是“全日制”。在确定用人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模式。以本公司为例:保洁员与保安员,可以采用“非全日制”模式,这种模式最大便利处在于用工灵活,可以无理由解约而无需赔偿;法务人员可以采用“服务外包”模式,这样可以得到更专业的服务,还可以随时更换人员,随时结束委托。
2、守法成本与违法风险,两害相权取其轻。完全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执行,不是意愿可解决的问题,还得与现实结合起来,让这项成本能为企业所承受。
3、岗位、聘期分离,解决"无固定期限"弊端。合同可以是无固定期限,聘书可以是有期限的。用法得当,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员工更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而无需考虑公司是否会与自己续约的问题。
三、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力所能及地完善相关制定,尽可能做到“有法可依”
1、关于商业秘密与保密制度、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协议的适用情况。保密制度适用于全员,保密协议适用于关键岗位,竞业限制协议适用于核心员工。要善用保密制度,慎用竞业限制制度。另外,还要整理并保存好相关会议记录、工作总结、业务合同…这些都是必要保留的证据。
2011年,本公司当时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让全员签署了竞业限制协议(听老师的解读后,才知道条款是不合法的),现在还在生效。魏教授说,应该立即解除与在职、离职员工的竞业限制协议。这是一项马上要进行的工作。
2、各项规章制度的合规性、可操作性及送达方式选择。
关于学习的心理学范文2
【关键词】民办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G444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院校"十二五"德育科研规划课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及规律研究》,项目批准号(XJGZDY006)
民办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既有理论又有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它不同于普通高校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民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民办高职学生必须学会认真学习。而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地掌握社会、个体的经验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过程。研究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对于培养社会需求的、健康的复合型人才非常重要。
一、高职生学习心理现状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对待学习与其他高职学生的对待学习有共同的特点:学习内容上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学习方法上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的位置;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总体来看,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是比较到位的。但是民办高职学生的学习在学习心理上又有它的独特性,主要表现:
(一)学习动机层次不高,略显不足
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决定着学习的方向,性质和方式。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的复杂性决定了学生学习动机的复杂性,学生学习动机主流是好的,健康的,也具有比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然而受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和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为就业做准备,获得他人的尊重、认可,报答家人等方面。并且民办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不稳定的,受情绪的影响而变化,处于需要层次中的低层次,具有明显机会主义的倾向。一些学生在刚进校时,目标远大,自信满满,但不久之后,自我角色转变不及时,对专业课程不了解,就业前景的不看好,学习动机就显不足了。这样的学习动机心理,直接影响到民办高职学生完成学业的自我效能感。
(二)学习价值观功利化
学习价值观是学习者对学习目的的看法,即为了什么学习,为了谁学习。当下大学生受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有些大学生表面上相信学习知识是有价值的,但对于个人而言,他们却怀疑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他们认为自己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找到好的工作,工资待遇高,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比较好,对学习的价值理解不足,明显具有功利化。
(三)学习无激情,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学生受功利化价值观、学习无用论思想、学习环境、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痴迷网络、同学影响、专业发展渺茫影响,再加上应试教育的课程设置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理论学习就没有多少兴趣,升入大学抱着"混一混"的态度,民办职业院校虽然也注重实践课程,由于受教学设施设备及师资的影响,实践教学数量不足,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浓,没有学习的成就感。学生难以体会学习的乐趣,也激发不了学习的热情,缺乏对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深度、广度的拓展欲望,由于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为主,部分学生片面理解为突出技能,忽略理论,学习追求实用,而致使理论课的学习情绪低迷,而在操作中遇到理论问题又感到难以扩展和提高自己。
(四)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自控力弱
民办高职的学生与其他高职院校的学生一样大多有一定的学习目标,但目标不长远,对自己将来学业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没有明确的意识,即使有一点意识也不知道该如何独立去完成,;对自己的学习前景没有期盼,职业理想和专业现实之间的矛盾不知如何面对,因此无法有效的引导学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他人的组织、监督,不能独立完整的学习思考,学习的自控能力弱。
(五)厌学,缺乏上进心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较其他院校相比更为复杂,一般包括普通高中毕业学生中成绩较差的一部分学生,中专直接升专科的毕业学生,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初中起点的五年一贯制的毕业学生,,虽然都是统招计划学生,但却是在高考中成绩较低的一部分群体,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就已形成了自卑心理,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效率低下。在大学学习中民办高职的学生学习态度大多是消极的被动的,对学习没有太多的追求,大多数处于教师家长的要求和逼迫,认为只要做好眼前的事,拿到毕业证能找个工作就可以了,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无有意义的事情可做,也不知道如何去做。感觉越学习越没有劲,认为学习对自己就是一种折磨,后悔学习,产生严重厌学情绪,逃课随心所欲,睡觉心安理得,玩游戏如痴如醉。民办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造成了影响。
二、教育对策探寻
分析民办高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针对学生学习困难,做好民办高职生的学习心理调适工作,加强对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帮助民办高职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
(一)自身方面
首先,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明确学习目的,科学的制定学习目标。学生要全面的、正确的、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有可能实现的、可操作的学习远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定期检查和评价目标完成情况。
其次,要积极的悦纳自己,改变过去的学习态度。在师生的帮助引导下,感受学习成功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自信心,有效的控制自己对学习的思想和行为,转变学习价值观念;明确学习的意义,时刻给自己积极地心理暗示;学会爱自己,爱家人、爱社会、爱国家,当自己情绪不佳时,要寻找正确的方式方法宣泄;注意自身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
最后,要全面学习,自主学习。民办高职生同其他大学生一样,要树立大学习观和终身学习的学习观,不断吸收新信息,获取新营养,增长新本领,适应新挑战。使自己成为博知识,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求。
(二)家庭方面
家长自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同国家培养人才类型的多样化,尤其要正确认识民办职业院校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培养目标,及时正确的了解社会的需求,帮助、支持和鼓励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在学习价值观方面正确的、积极地引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积极地学习、生活态度。
(三) 社会方面
政府应加大舆论的监督和导向,向社会宣传正确的认识关于民办高职教育在国家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认同民办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中的独特优势,改变社会对民办高职院校和学生的看法,推动民办高职院校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社会、学习生活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政府还应通过各种渠道、载体弘扬社会主旋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五观",促进民办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正确的对待社会的学习和生活。
(四) 学校方面
民办高职院校应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法规政策、方针办学,重视民办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的特殊性,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校还应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教学方式、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应重视学生学习心理特点。以学生能力为本位,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民办高职的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课程等实践教学科学合理的实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研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激励教育,帮助、指导学生分解学习和生活目标,使学生通过渐进性、阶段性的方式逐步实现目标。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从学生的认知策略、知识的迁移、记忆策略、学习效果、学习品质等方面,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直观的、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学校本着"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的原则,充分利用网络传媒,加大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宣传,加大推进网络的工作力度,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来为学习和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6.
[2]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上海:三联出版社.
[3]李文成.大学生特殊群体行为研究.[M].重庆出版社,2004
关于学习的心理学范文3
关键词: 经济学 心理学 高中生 学习主动性 提高
班级管理是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反映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目前,学校中的班级管理大多围绕“和谐”、“上进”等较感性的主题,在注重班级凝聚力及和谐氛围形成的同时更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因此在学习方面,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提高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经济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角度对高中生学习能动性的提高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从经济学角度看
我们假设学生是“理性”的,即在机会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学生可以系统而有目的地做可以达到其目的的最好的事。对于独立个体的学生来说,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时间。同一时间如果用于学习就不能用于玩耍、睡眠等其它活动。每位学生在安排自己的活动的同时也是在“玩耍”与“学习”之间权衡取舍。鉴于此,如何调整学生周围的“变量”,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最有利的行为”都指向学习的问题便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中关于人们如何做出决策,有四个原理:一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二是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三是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四是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根据这四个原理,我们将学生分为:学习成绩极好、成绩中上、成绩中等、成绩中下、成绩较差五类,分别计算其学习的成本及收益,从而推算其行为。
对于成绩极好的学生,由于基础及领悟力较好,学习成本较低,包括与其他同学相比较短的作业时间及较少的精力花费。而且他们的回报较多,如教师的表扬、家长的赞许及同学的尊敬。因而这部分同学的成绩往往能够保持稳定。
对于成绩中上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本高于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可能要牺牲一些娱乐时间消化所学的知识及完成作业。但他们的回报也较为可观,如教师的表扬、家长及同学的肯定。他们需要靠努力来维持成绩的稳定。这部分学生在特定的时段会根据具体情况来权衡学习还是玩耍。如大考过后,他们通常选择稍稍放松,而考前往往加紧学习。在决定一段时间是用来学习还是玩耍时,他们会考虑作业量,相关科目的学习对分数的影响(如背英语还是背历史),以及成绩上升的回报和成绩下降的惩罚,他们是精明的投资者。其成绩需要靠努力来稳定上升。
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他们基础中等,要集中注意力听课,占用娱乐时间完成作业及知识的消化,成本大于成绩中上的学生。而一般这一分数段的学生人数则较多,很少能得到教师及家长的特别肯定,收益一般。这类学生更会权衡各学科间精力的分配。又因为他们更进一步的学习成本偏高,且中游学生人数众多,相对稳定,一般情况下成绩也不会大幅度下滑,因而有时容易作出玩耍而不是学习的决策。他们是精明的投机者。
对于成绩中下的学生来说,基础中下,要提高成绩,除了上课注意力高度集中外,还需要课后花大量时间复习功课做作业,他们的学习成本是相当高的,而一般看不到收益。他们往往会产生作业完不成、上课听不懂的挫败感,老师也很少对这部分学生给予关注。他们很少有成功的喜悦感,需要苦苦支撑才能成绩进步,因而更容易作出玩耍的决策。
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基础较差,学习成本高于中下的学生,收益小于中下的学生,因而更容易作出玩耍的决策。这部分学生往往令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头疼,而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他们的学习成本太高,收益太低。
当然,以上分析只适用于一般情况,不包含各个学生的个性、处境及价值观等因素。
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现状以后,我们再考虑适当调整班级学习管理制度,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达到目的的最好的事”都指向学习。
二、从心理学角度看
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青春期,青春期属于个人发展的特殊时期,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带来了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所以他们的独立意识较强,而面对矛盾和困惑时依然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支持和保护。另外,青春期会出现心理闭锁,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对成人封闭起来,这是由成人感和独立自主意识所致。青春期学生通常要表现成人式的果敢和能干,获得成功会享受超越一般的优越感,遭遇失败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挫折感,两种情绪常常交替出现。另外,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还表现在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等方面;在情绪上,常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有青春期躁动。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青春期是个人成长的第二反抗期。
鉴于此,可以简单归纳为,对青春期学生来说,比较重要的是:自尊心(理解为“面子”),能够胜任同学关系
和学业的成就感,主动意识,自我真实感受。
三、提高高中生学习主动性的措施
1.在成绩管理这一块,细分班级中的学生,并为其分别制定个性化的作业及学习目标。
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的各门成绩划分为“好中差”三等,每位学生以纵向比较为主,关注进步较大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成绩大幅度退步的学生私下分析原因,必要时进行就事论事、不伤其自尊心性质的批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及学习目标,降低“差”生的学习“成本”,提高其“收益”。因为给“差”生准备难度较低的作业,他们通过自己思考或请教他人就能够完成,可以获得胜任学习的成就感,增强自信,考试时就能抓住基本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另外,在这一环节可以设置“好”生“差”生互助小组,以学生主动组合为主,教师协调为辅,主要为“差”生补习基础知识,“差”生成绩上升时互助“好”生连带表扬。
2.应首先保证学生低级需求的满足,再引导学生向高级需求发展。
学校应与家长取得沟通,引导家长有意识地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关爱的家庭氛围,树立“理解关爱但不溺爱纵容,并培养其责任意识”的主导思想;对于住校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协调宿舍内部的学生关系,为其创造“和谐、共进、安全、友爱”的宿舍氛围以满足学生寻求安全及爱与归属层次的需求;帮助学生维护公平和谐的班级氛围,满足其社交交友需求;帮助学生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引导他们追求较高层次,如尊重及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提高成绩。
高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阶段,而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因而我们要结合其心理发展特点,通过保证学生低级需求的满足,引导学生向高级需求发展;并细分各层次学生,通过控制不同学生身边的相关“变量”,改变成绩较差学生学习的“成本”及“收益”来合理地激励学生,以使不同学生的行为自然地指向“学习”。
关于学习的心理学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心理素质 团体心理咨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受国际金融危机、经济萧条以及国内就业结构调整、高校扩招、人才市场不成熟、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引发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改变。“就业难”使在校大学生在离开校门后就必须面对生存与发展的考验。
目前,社会各界已经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关注与支持。而做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场所之一的高职院校,必须在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状况将决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如何有效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将所学发挥最大效能,以达到创业成功。而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则将在这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一、培养大学生创业所需心理素质的必要性
心理素质,是指表现在人的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个性方面比较稳定的品质。它并不是一种遗传素质,而是在其基础上,在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各种文化传递方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品质。
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就业难带来的问题、学校和教育方面的因素以及贫富差距问题这些现实因素,使很多的大学生都无法正确面对这些人生考验,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压力,并且这些不可逃避的压力源导致了不良情绪体验,产生了“学再多也是毕业就失业”的错误理念,这种不良情绪已经严重的波及到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积极性,并有了混日子的不良行为出现,偏离了创业发展的人生轨道。可以说,大学生的心理是矛盾的心理,有着来自于现实的常形冲突。他们一方面在社会和家长的高度期望中成长起来,也有着强烈的成才的欲望,但是其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差等等因素,又使他们在迎接挑战时却步。如果只依靠他们自身的努力,可能只有一少部分人能够完成环境变迁下的社会适应过程。
大学生从学校这个环境步入社会,是在经历他人生中重要的文化变迁过程,是否能够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们的心理文化适应过程。创业是富有挑战性的人生举措,并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前提和基础,并可以为创业之路保驾护航。
二、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心理素质
综观大量的大学生心理调查的统计资料,在当前的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心理卫生问题的,大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所以我们在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之前,首先要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行为是心理的外显,心理健康状况决定了行为的方向与方式。
关于心理健康水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等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其是就包括了:能充分了解自已,并能恰当估计自己的能力;生活理想切合实际;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具备中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内容。一个人的心理状况是否达到健康标准是保证其正常完成社会化过程的前提和基础,而想要最大化的实现人的发展,对于面临以创业为就业方式的大学生来说,还要具备创业所需的心理素质,其中包括了:做人做事之本――诚信、创业动力――自信、成功创业捷径――社交能力、创业团队关键――合作能力、在失败中不断积累经验财富的勇气、敢于冒险的魄力、抓住机遇的敏锐眼光等。
三、团体心理咨询在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中的作用
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的形式,通过团体中的人际交互作用,团体成员探索自己内心,寻找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拟订具体可行的目标,并在团体中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其与和柯瑞在《20世纪90年代心理咨询展望》中,详细列举了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性,例如,在团体中发展信任的气氛以促使彼此态度和情感的分享,并能将这种信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增进自我接纳和自我尊重;能容忍他人并能接受和尊重不同的个体;学会问题解决和正确决策的技巧,并坦然接受这些决定的后果;能敏锐地感知他人的需要;增加关心他人的能力;学会将团体中学习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等。
根据团体咨询的功能,可分为成长性团体、训练性团体、治疗性团体。
1.治疗性团体:侧重利用团体的治疗因素减轻或消除已经表现出来的心理及行为偏差。
2.成长性团体:通过团体成员的主动参与,培养出一种信任、尊重、关爱、自由和安全的氛围,在此氛围中自由表达自己,进行自我探索、体验、反馈等活动,最后达到扫除各人成长和发展中的障碍,促进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目的。
3.训练性团体:注意人际关系技巧的培养,其主要功能在于为团体成员提供一个实验室,帮助成员学习新的行为,改变不适应的行为,并通过练习使新行为得到巩固。训练性团体咨询强调此时此地而不涉及过去的行为,强调过程不强调内容,强调真实的人际关系,重视团体发展过程中成员的互动方式,引导成员观察并改进自己的行为,强调通过团体环境中的行为实验来帮助成员解决问题,做出决定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团体成员相互作用的体验,学习对自己、对他人、对团体的理解和洞察,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的技能。
正如美国的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所提到的三种类型文化:前塑型文化、互塑型文化、后塑型文化。其中前塑型文化指的是长辈的引导与帮助,而互塑型文化则指的是同辈之间的学习。那么,在团体心理咨询活动中,心理咨询的指导老师扮演的是前塑型文化中的长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人生阅历,对年轻人的心理及行为进行引导与帮助。而团体心理咨询活动中的群体成员,则是互塑型文化中所指的同辈群体。团体成员在参加团体的过程中,能在一个真实的人与人相处的环境中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探索自己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并学习有效的社交技巧。当团体成员在年龄、兴趣、背景、社会经济状况、问题的类型等方面不同(异质)时,团体作为一个社会的缩影,提供了一个真实生活的模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往产生的动力,促使大学生在参与中观察、学习和体验,从中不仅可以确认自己存在哪些问题,而且还可以发现没有从未意识到的问题或可能产生的问题。他们可以在团体活动中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也可以对自己的一些困惑进行验证。此外,团体咨询的辅导老师可以针对同学们在活动中表现进行适时的引导与帮助。这些效果是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
可以说,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的积极开展可以有效地帮助高职院校完成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工作,一方面可以调整同学们在校期间的学习态度,树立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为社会输送一批高素质的建设人材。
参考文献:
关于学习的心理学范文5
【关键词】师生关系;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它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还影响师生双方的心理及个性的发展,尤其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
1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师生关系的和谐,易使大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让大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鞭策、鼓舞、指导……从而获得成功、自信、愉悦,但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1 师生间的相互尊重
霍姆林斯基还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的爱只是他进步的外因,而自尊自强才是他进步的内因”。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基础、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和经验等。
师生间相互尊重的前提是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需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因此,教师必须在教育工作中尊重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用过激的言行侮辱或体罚学生。
1.2 师生间的相互理解
俗话说“有一种美好叫理解”。当今大学生年轻气盛,情绪波动大,好与人争执,容易与人发生摩擦、冲突。大学生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人,很多方面还不成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确定教育目的、方法,正确理解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允许他们犯错误,重要地是帮助他们认识并改正错误。
教师要做到理解学生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教育实践表明:换位思考能解决师生关系中的很多矛盾和烦恼。教师有自己的苦衷,大学生也有自己的苦衷,如果我们老师都能将自己置身于大学生生活的现实环境中,切身体会和感受一下当今大学生的苦衷与烦恼,就能读懂学生,改进自身, “对症施教”。
1.3 师生间相互信任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就是要相信学生的自觉性,相信他们的进取心和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能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引起他们强烈的被信任情感,从而诱发上进心。也只有教师放下“架子”,去理解、去尊重学生,方可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加深理解,得到学生的信任与理解,获得真正的交流与合作。
2 和谐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中,心理健康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是:“能与同学、老师或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互相团结;行为符合社会群体要求,与学生的身份相称。”所以,从师生关系来讲,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就是,教师必须能够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能够“亲其师,信其道”。“随着现代社会的巨大变革,高校中的师生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大学生可以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且大学生的创造性得到重视,传统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持。教师的权威已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接受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能够帮助学生在其发展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如何去对付大量的信息,他应该更多地成为一名向导与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工具。”那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有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呢?笔者从以下几点浅谈一下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2.1 师生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师生感情产生了隔膜,出现了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而情感交流的渠道在缩小的趋势。从高校情景中可以看到,教师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状况,这种紧张的师生关系使大学生处于一种应激的状态,大学生缺乏适当的应对方法,导致大学生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概念的偏差、不良人格的形成、学习心理障碍、人际关系等问题。
2.2 传统的教育教学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传授知识的活动。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先教后学,教支配和控制着学。学生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学生的独立性丧失了。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主动学,形成了学生听老师讲,亦步亦趋地跟老师学的简单的教学过程。
“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力和权威控制学生的学习。控制学生的活动,控制学生的行为,甚至控制学生的思想。学生没有丝毫的自主选择、自主决定的权力和机会,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被消磨、被扼杀”。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成储存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成了具有统治地位的知识的传达者,学生成了被统治者和服从者,教师与学生形成了等级关系。由此产生了对立型、依赖型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所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的特点表现在:教师的权威使师生关系带有霸权色彩,教育的单一性使师生关系向单向性发展。
2.3 教育本身所形成的师生之间的天然心理位差
师生关系与其他人际关系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它因教育而生,又为教育而存。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承担着“教”的社会角色,学生承担着“学”的社会角色。社会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期待是一种客观存在,并受一定社会形态下社会关系的制约。教师和学生对角色的期待产生角色意识,教师和学生在角色意识的支配下,彼此又做出行为抉择。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是一种客观存在,单一个“受”字就使教师处在心理的上位,学生处在心理的下位,使师生间存在着天然的心理位差。更何况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又被赋予了管理学生的权力,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中也就理所当然地被置于半依赖的境地。
教育活动的这种特点不仅在客观上为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提供了较为充分且持久的交往机会,而且也使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情感特征带有“先天”的心理位差。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即意味着学生对老师的半隶属关系,有人称其为“师生代际关系”。像家庭代际关系一样,师生关系中的心理位差虽然为师生的情感交流设置了天然障碍,但它也为教师正确地行使和利用权力以完成教育使命提供了外在的优势,使大学生的“听从师命”成为自然。师生间在心理上一旦产生较大的距离,教师也就失去了对大学生的教育力量。
3 结论
美国心理学家帕里克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在正常的教学情况下,学生的理智反应大大超过机械,重复和混乱反应,而在压抑对立的教学气氛下,却恰恰相反。[5] 大学生的心理是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成长的,这种良好的心理环境即心理健康环境,它是人的心理无忧无虑发展的温床。大学生的心理表现没有压力和顾虑,即便再不愉快的心理,在这种环境中也会被融化掉。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使大学生的心理得到充分滋润和给养。
参考文献:
[1]马丽华,梁伟.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J].湖南教育,2005(11).
[2]于云和.教育的关注点应放在哪里[J].国内外教育文摘,2000(12).
[3]蒲蕊.师生交往在学枝教育中的深层意义[J].教育研究,2002(2).
关于学习的心理学范文6
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1、超媒体浏览方式。传统的阅读,不论是书本报刊还是影音录像,都是以线性方式的顺序组织内容,而人的思维常常是跳跃的,计算机可以为我们提供超媒体的链接方式,使得我们完全可以从主观、从兴趣出发进行跳跃式的浏览,按照我们的思维习惯组织信息。
2、表现力强。信息除了有文字、声音、视频影像外,还可以创造出MIDI音乐、图像、动画这些新型的信息载体。采用这种多媒体进行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对学生知能发展的各个环节,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都能起到有益的影响。行为心理学认为,学习起因于对刺激的反应。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把信息通过各种感觉传递给大脑,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和脑的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可使学生进一步接近学习内容。
3、交互性。多媒体计算机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多种人机互手段,使得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需要、兴趣和爱好,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当前的学习内容做出主动的、适应自身情况的积极选择,使得教学模式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师生对话向人机对话转变,大大的改进了传统的教学风格。
4、可以进行网络教学。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正在进入新的阶段。随着信息基础工程的大力建设,网络教学必将进一步发展,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形式,传统模式的教学体制受到严峻挑战并渐渐淘汰,新机制下的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已大势所趋,并已渐成规模。
二、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点
1、清晰表示演绎过程和模型。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将繁杂的数学推导和模型转化变为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演示,既节约了教师的板书时间,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众所周知,经济学是一种以数理逻辑为基础的经济理论,也就是说,它的每一个原理都可以用特定的数学模型表述和演绎。数学推导和模型的描述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如一般均衡理论、福利函数、帕累托最优原理等。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法,教师不仅将大量的宝贵时间花费在书写公式、画图、表和抄写案例上,而且很难反映同一图表中画曲线的变化的过程,效果也不好。
因此,要提高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必须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因为这样可以在预先制作的、各种形式的课件中把大量的数学公式的推导和图表及其变化的情况清清楚楚地表现在屏幕上,既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又可以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演示提高教学效果。
2、模拟使内容直观。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多感官刺激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较难,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内容简单化,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多媒体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关于市场理论,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模拟制作出每一个市场结果的动画片,使学生有一个感官的认识,就可以很好地理解、记忆这一部分内容。
3、充分展示案例。多媒体教学法能很好地体现案例教学的特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如果离开了实践的支撑,其理论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经济学原理的讲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大量的实际案例,案例教学法就成为教学的有效途径。媒体教学法是展现案例教学的最好方法,媒体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实践中遴选出来的特色案例直观地通过动态化和形象化画面表现出来。用多媒体的智能化模拟仿真功能,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和领会教学上的难点,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创造能力。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教学课件内容的设计。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中,首先,内容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不能把多媒体课件变成面面俱到的电子图书,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其次,结构要逻辑清晰,思路应完整顺畅,采取分级设计,体现教学内容的树状立体结构,并建立相互的链接,使各模块之间、各章节之间能够进行相互跳转;最后,课件中画面的色彩要搭配合理,既增强视觉刺激,又要避免长时间刺激所导致的学生视觉神经的疲劳。
2、多媒体教学系统功能的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的简单或复杂程度,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发挥各种功能的优势,做到媒体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