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校合作的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校合作的要求范文1
日;网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4―0030―01
家庭、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有一个简洁而鲜明的观点:学校应当领导家庭。由此可见,学校作为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奠定了家校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如何指导家长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子方法,形成配合学校教育的技能,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形成家校共育的体系,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也就成了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个别交流――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咨询室
班级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学生沟通的效果。教师和学生进行一次卓有成效的谈话,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师生情感,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建设。特别是一些特殊学生,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关心、爱心和尊重。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教师要能生动地描述出学生在课堂上某一环节的出色表现,这样家长会从教师的言谈中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重视。而面对学生的缺点,教师一次只能说一个方面,只解决一个问题,不要把学生所有的缺点都罗列一遍,这样只会让家长更沮丧,甚至对教师的能力表示怀疑。
二、家长会――家校沟通与合作的主阵地
组织家长会是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必要环节,是班主任同家长沟通,凝聚教育合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一是参与角色的创新。要以家长和学生为主角,加强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二是探讨问题的创新。家长会的内容要根据不同的家长及学生、学生不同阶段的问题而改变,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三是组织形式的创新。家长会的形式应该活泼多样、充实生动。在召开家长会之前,班主任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讨论的主题,指定家长发言,鼓励其他家长积极参与讨论交流,也可采用问答式,面对面地让家长提问,教师一一解答,为家长提供相应的指导方法,让每位家长带着问题来,载着方法归,以达到学校与家庭相互沟通、形成合力的目的。
三、家校联系册――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助推器
每个学生都希望教师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都希望教师把这些进步告诉同学、家长,而作为家长,也想听教师对自己孩子真诚的赞美。所以,作为教师,书写家校联系册时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渗透赏识,同时要指导家长分享自己教育辅导孩子的“实战经验”。这样,家长之间既可以相互学习,又能及时反思、整理自己教育孩子的有效做法。一年级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不能立刻理解、记住,常常达不到教师的要求,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为了帮助家长了解教师的要求,教师可以不定期写《致家长书》,在公开信中反馈班级情况,表扬表现优秀或取得进步的学生,介绍本班学生家长的成功做法和其他教育方法,并提出下一阶段的要求和重点。
四、家长开放日――家校沟通与合作的诊断所
家长开放日是家长参与学校话题讨论的平台,更是家长畅所欲言的好去处。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让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助于增进三方的相互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德育水平。如,把家长请进德育课堂,参与学生的德育课程,安排家长接触新课标下的德育课,使家长对课改下的育人理念有新的认识,对新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的教学模式,使家庭与学校之间建立“互信”关系,有助于学校、家庭、社区互动育人活动的开展。在每次开放日后,还可以发给家长反馈表,请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网络平台――家校沟通与合作的百花园
家校合作的要求范文2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调查研究策略
一、引言
同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家校合作发展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明显滞后,并未将“家校合作”深入到不同层次的学校中,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如今这个多元化发展的开放性社会中,各种思想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碰撞,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为我们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人的发展与教育开始于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每一个人在集体和社会中进行成长,家庭作为每个人成长的起点,家庭教育的效果直接对每个人的未来成长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学校是现代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每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点,决定着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方向。因此,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两大阵营,更是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密切联系与沟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们不能否认,目前很多城乡结合部小学都非常重视家校合作问题,学校还通过很多方法实现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校而言,家校合作还不完善。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生源较差,很多家长的素质不高、学历偏低,学校采取一些家校合作的措施并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家长的需要。例如:我校曾经使用网络平台的方式实现与家长的沟通,但是,对于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家长们而言是非常不合适的,他们租住在一些民房中,每天天不亮就去工作,深夜才回来,经济收入的拮据使得他们无法购买电脑;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和开放日活动,本来是想实现和家长们面对面沟通与交流,但是对于这些外来务工的人员而言,参加学校这样的活动就是浪费时间,他们不想请假减少劳动报酬来参加学校的这些活动。可见,这些家校合作的活动和方式并不适合笔者所在的城乡结合部小学,这些做法也并未考虑到家长的不同境遇和需求。
2.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缺乏合作意识
通过对笔者所在小学家长的问卷调查后,笔者发现,一半以上的家长并不知道自己在家校合作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职责,只有一小部分学历较高、思想意识较为前卫的家长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家校合作中应承担的职责。可见,大部分家长并不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合作教育中。例如:笔者所在的小学中,很多家长是附近菜市场中卖菜的、卖鸡蛋的、卖大米的,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工作挣钱,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已经把孩子交给学校了,所有的教育问题就必须由学校来承担,自己没有任何需要承担的责任;笔者在城乡结合部小学担任班主任工作很多年,发现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没上几年学,文化水平不高,管不好自己的孩子,因此将孩子的教育问题寄托到学校教育上。
2.家校双方职权不分、相互推诿现象明显
笔者针对城乡结合部小学中教师与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的分工做出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很少一部分教师认为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而有一部分家长也认为教师应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承担大部分责任。可见,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存在职权分工不明确、相互推诿的现象。笔者所在的城乡结合部小学中,有一大部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认为:孩子应该自生自灭,上不上学都一样,反正将来都要从事体力劳动;还有一部分家长将教育孩子的问题推卸到学校和老师身上。可见,这些观点都是不负责任的,在教育活动中,家长与教师的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1.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家校合作环境和氛围
家校合作要求家长、学校围绕教育的主体――学生实现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教育合作,因此,良好的、和谐的家校合作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每一个家庭之间必须站在和谐发展的高度看待家校合作问题,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共同协作,认真组织好每一次活动,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进一步深化家校合作的内容
目前,很多家长和学校已经将家校合作理解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承担的、共同协作完成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它涉及到不同的层面。因此,家校合作的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已经不再局限于学校和家长之间,而是整个社会。家校合作的活动内容也不是陈旧的、传统的智力教育的范畴,应该逐渐将家校合作活动渗透到学生的情感教育中,审美艺术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终身教育中。
3.抓牢家校合作的关键点
家校合作的主要阵地是学校,是校园,因此,抓好家校合作的关键点是保证家校合作效果的关键环节。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各种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等组织主题班会能够使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美德、一种文明、一种文化的传承。
总之,城乡结合部地处城市的边缘地带中,经济发展处于从郊区向城市化发展的状态中。只有实现家庭与学校的联合教育,更好地进行探索,才能真正使学生健康地发展。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祖国所希望的。
参考文献:
[1]曾菊琪.论新时期我国家校合作中的认识误区及对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55-157.
家校合作的要求范文3
一、 农村初中家长、学校、教师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1)家长缺乏参与意识。许多农村学生的家长忽视自己参与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在他们的观念中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可以了。
(2)学校的教育观念较为封闭。首先,很大一部分农村初中是以升学率作为衡量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教学水平的主要依据。其次,学校往往忽略家校合作的教育意义。学校通常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常抓不懈,对于日常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要求明确,但往往忽视家校联系,家长会也只是走走过场而已,更别提家访了。这明显与学校教育的宗旨相背离。最后,学校缺乏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能力。现在各类专业素养的评比吸引了众多教师的注意力和精力,导致不少教师只潜心追求专业成绩,而忽略了作为教育者本应擅长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这就造成了教师无法有针对性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更无法给予家长管理孩子的有效指导。而教师正是学校向家庭进行教育指导的第一直接人,这个环节出了问题自然不利于家校合作的发展。
二、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的方式比较单一,频率不高,缺少互动
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配合还不紧密,沟通形式比较单一,双方合作缺少互动,沟通频率过低。
由于学校与家庭没有形成教育合力,学生在学校获得的道德认知,在家庭与社会生活中就很难去真正践行。例如: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等。在学生的道德认知中,赌博是违法行为,可走出校门,社会上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的赌博者;甚至回到家里,他的父母可能正与一帮亲朋好友赌得正欢,更有甚者,有的父母还要自己的孩子帮忙,换换“手气”。
三、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中对学生关注的范围太狭窄
为了了解农村初中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笔者设计问卷,并在相关部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对XX学校的300名学生家长和10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总共发放家长问卷 300 份,回收有效问卷289份,教师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对家长和教师的交流内容调查显示,双方具有一致的合作目的,都是为了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但双方的合作时机不固定,除了学校统一召开的家长会之外,大部分教师只是在学生成绩出现大幅度波动、行为出现异常时才请家长来校,而谈话大多还是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可见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孩子的学习。正是由于家长片面地追求分数,他们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这种重智育而轻德育的观念势必会造成家校合作的不协调。在本次调查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始终是家长和教师的重心,尤其是家长,他们忽略了孩子在青春期渴望尊重、向往自由的心理特点,而这恰恰是初中阶段的孩子最渴望得到的。家长的期望值与孩子的心理期待存在如此大的差异,也就带来了家校合作内容上的偏差。
家校合作的要求范文4
1.某高职物流专业合作企业情况
武汉某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为2012年全国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近几年来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方面投入了相当资金和精力,成立了校企合作管委会和物流专业共建委员会。稳定合作的校企合作企业有10家,包括九州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武汉大道物流有限公司、中百生鲜物流配送中心等武汉市知名企业。学校与合作企业通过认知实习、去企业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实习、教师挂职锻炼、为企业设计流程方案、相互培训、订单培养、接收毕业生等方式开展合作交流。
2.校企合作情况分析
校企合作是三方主体:学校、企业、学生。我们针对三个主体各下发了调査问卷:校企合作情况调査表(企业版)、校企合作情况调査表(教师版)、校企合作情况调査表(在校学生卷)。企业版主要下发几个合作企业,教师版下发武汉市若干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老师,在校学生卷调査了该校大二学生,原因是考虑到大三正在顶岗实习,下发问卷回收率太低。该校物流专业大二学生有普通班和订单培养班,订单培养班学生对校企合作真实情况更为了解。共下发调査问卷企业版11份、教师版10份、在校学生版170份,全部回收。考虑到调査问卷卷面内容的局限性,在校企合作情况分析时,我们还对该校部分物流专业共建委员会进行了访谈。
2.1企业眼中的校企合作
在10家合作企业中中有1家企业与学校互派员工相互兼职;0%的企业曾接受教师挂职锻炼;30%的企业每年会派1~2名专家来校做报告,做报告次数每年1~2次。没有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有两家企业为学校捐赠了物流系统软件;校企合作成果有一家企业形成了策划方案,其他企业都是通过接受学生实习、就业等形式实现合作的。企业对我校实习生的表现整体基本满意,但仍有改善空间。企业人员普遍认为学生对专业领域的通识解读能力较差,吃苦能力有待提高,综合素养需继续培养。
2.2学生眼中的校企合作
2.2.1有关个人素质
在“企业最需要员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一题中,100%学生都勾选了“吃苦耐劳精神”,说明学生很清楚企业对员工基本素养的需求。“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选项超过90%,“专业技能”选项74.5%,“积极进取精神”选项占58%“良好的仪表举止”选项勾选者最少。而关于“你还欠缺那些素质”一提,43%的同学选择了“专业技能”、50%的同学选择“自主学习意识”、39%的同学选择了“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2.2.2有关校企合作
对个人的影响“去企业实习,能胜任的工作内容”一项上,91%的学生选择“辅工作”,79%的学生选择“其他一线类工作”。“校企合作能解决你的问题”一项,“提升专业技能”、“提升职业操守”、“增强自主学习和团队意识”三个选项都有超过50%的学生勾选,说明学生认为校企合作可以提升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学生认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一个提升自身素质、积累实习经验、拓宽人脉、巩固专业知识、了解社会需求的平台,这五个选项都超过了50%的勾选率。在“企业提供怎样的条件,你更愿意参加校企合作?”一题中,按照勾选率高低,依次是“专业素质培养”、“与社会接触平台”、“拓宽人际交往范围”、“较为满意的薪酬”,说明学生还是更注重专业素质和与社会接触交流。
2.2.3学生眼中的合作企业
关于校企合作中企业给学生带来的优势,超过70%的同学选择了“实习条件和指导有保障”和“学科专业对口”。关于校企合作的局限性,85%学生认为企业是在使用廉价劳动力,37%学生认为对学生不公平,39%学生认为还是可以学习到有用的东西,另有35%的学生认为校企合作的局限性是正常现象,企业不想增加成本与风险,但超过85%的学生表示不会由于校企合作的局限性就拒绝参力P校企合作活动。
2.3教师眼中的校企合作
调査问卷下发给武汉市物流专业教师,并做相应的访问调研。根据问卷回收整理和访谈结果显示,各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校企合作,合作企业一般在5家以下,合作企业多为品牌企业,年营业额500万元以上的有中百集团、武昌量贩、顺丰速递等大企业,说明越是大中型企业越注重校企合作事务。合作关系中,学校为企业提供顶岗实习生以及少数提供企业员工培训。教师认为校企合作的主要特征是学校办企业、企业冠名班、联合培养培训、长期稳定接收毕业生(按勾选票数多少排列)。目前,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包括缺乏政策引导、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缺乏合作机制、学校缺乏主动性、缺乏交流平台,大多数教师对这几项因素都勾选了,说明这几项因素都在制约着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学校的教学计划和企业的用工计划不一致,也是影响校企合作成功的因素。
3.校企合作中的若干问题
3.1校企合作不深入
从调査结果来看,校企合作双方互派员工兼职几乎没有,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做法仅有一所学校长期坚持执行,企业派专家来学校做报告没有形成规范,学校每年会请不同企业的经理人员给学生做报告,而之后的合作很难深入。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师很少参与到企业流程设计、物流规划等项目,在企业任职的物流专业教师屈指可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一般都是遣送毕业生、顶岗实习,一起进行产学研工作的几乎没有,合作成效也很难体现。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效果不明显,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经营存在脱节现象。
3.2校企合作没有体制机制保障
在调査中,发现多数学校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单薄,很少有学校成立校企合作专门机构,如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或者专业共建委员会,个别学校有,但管委会或专业共建委员会运行流于形式,通常是成立时开一次大会,讨论一下,后续合作难以跟进。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其中成员都是兼
职,各自在企业或学校都有相应的岗位,忙于应酬日常事务,对合作事务关注度不够。而校企合作也没有硬性规定要做到何种程度,才算合作成功,这种情况下,使校企双方合作浅尝辄止,难以深入。
3.3缺少校企合作;勾通机制和平台
校企合作沟通包括合作前的沟通和合作过程中的沟通。
合作前缺少校企互相认识彼此的专业平台,目前对于物流专业很少有这样的平台让校企双方能相互选择,了解确定是否合作。确实有一些行业协会牵头成立了若干专业的职教集团,职教集团内聚集了行业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校,但显然职教集团的作用还不太突出,对于物流专业来讲,多数学校没有参与到职教集团中。少数参与到了其中,也只是每年开一次会,或几年一次会,集团鲜少组织内部成员进行合作交流。
合作过程中的沟通,是为了更有效处理校企合作业务,使后续的合作工作能顺利开展。毕竟在合作的过程中,校企双方都有着不同的出发点和合作目标,对于学生的要求、对于课程的要求、对于合作时间都有各自的要求,摩擦频现,这需要有一个稳定的、长期运营的沟通平台,在该平台双方共享信息、共同讨论、,共同发展。合作中,校企双方并没有形成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在对教师的调査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处理校企合作的相关问题的主要的解决方式是向领导或同事求助,只有少部分的教师会主动联系企业解决。而对于企业的调査显示,69.69%的受访者称没有和教师就校企合作的某些问题进行过沟通的经历,12.45%的受访者和教师进行过沟通,17.86%的受访者认为想要沟通却时间上难以协调而最终没有沟通。
3.4校企合作缺少政策支持
国家这几年以来关于职业教育下发了很多文件,中高职一体化教育、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都有涉及,也有校企合作方面的,如要求建立和完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组织高职院校开展政、企、校合作共建,探索“产学融合、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但没有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具体运营的细则,缺少了细则,宏观方面的政策指导落地太难。像欧美一些国家,细则已出台,提供实习机会或短期工作机会或与学校深入合作的企业,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等。
4.校企难以深入合作的原因分析
4.1企业经营目标与学校教学目标难以一致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的社会团体,而学校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公益性组织。若合作无利可图,企业极可能放弃合作,若仅仅使学生充当企业的廉价劳动力,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难以实现,在双方利弊的博弈中,很多校企合作团体因没有协调成功而解体。
4.2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小
在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査问卷中,70%以上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没有积极性,且财政方面支持校企合作力度很小。在对高校物流专业教师的访谈中,多数被访者表示合作企业都是学校教师在找,合作模式也是教师和企业协商,学校对合作过程中的支持不太到位。学生去顶岗实习的企业,往往需要派车去学校接学生,或者给学生提供住宿场所。
4.3缺少专人负责校企合作事务
校企合作本身就是动态的、复杂的。在合作过程中也会出现种种问题,及时协调沟通是解决问题继续合作的关键,但目前高校中没有专门的校企合作部门和人员设置,合作事务更多的就交给了专业老师和专业负责人,相当于额外给老师们加了任务,又没有任何支持和激励机制,合作过程中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沟通的事务非常多非常磨人,时间一长,大家都对合作不太积极了,校企关系淡化在所难免。
4.4校企合作成果缺少量化考核评价标准
家校合作的要求范文5
关键词 后发地区 校企合作 意愿 影响因素
当前,转型升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后发地区由于创新资源、人才储备等方面的劣势,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困难。加强与高等院校特别是当地高职院校的合作,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后发地区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校企合作中存在企业与职业院校一头冷一头热的现实。本文通过对河源企业进行调研,摸查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意愿并分析影响因素,探讨推进校企合作的路径,从而更好地为后发地区加快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科技等资源保障。
1调研样本分析
本次调研的对象为河源地区的工业企业,共发放调查问卷135份,回收119份,有效问卷107份。有效样本中,电子信息类企业46家、机械制造类企业39家、服装制造类企业11家、其他企业11家。
2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意愿
2.1校企合作意愿
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的意愿及其强烈程度,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调研发现,河源的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的认同度相当高,而且意愿较强烈(见表1)。调研结果与校企合作现状中企业一头冷的现实大相径庭,反映出校企之间存在的利益分歧,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也说明当前校企之间的合作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充满希望。
2.2校企合作类型分析
如表2所示,当前实践中,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方式主要包括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参与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参与开发课程、参与编写教材、安排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员工培训、共建实训基地、联合技术攻关等。调研发现,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是当前河源的企业最期待的校企合作形式,员工培训、联合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合作意愿较弱,而其他方面合作的兴趣不大。从结果看,从调研结果看,虽然企业对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意愿强烈,但却局限于浅层次合作,对开展深层次合作的兴趣并不浓厚。
3企业参与高职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
3.1高职院校资源与能力
高职院校本身的资源与能力能否满足企业的需要,是影响企业与其合作的重要因素。调研结果显示,89家企业认为选择校企合作对象时,首先考虑高职院校自身的资源与能力,如实践条件、科技资源、学生与教师的能力等。在对企业的访谈中,不少企业表示,如果高职院校的师生能力不强、实践条件差、科研服务能力薄弱,将不会考虑与其合作。虽然当前大多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都相当注重适应于企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一些高职院校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企业自然缺乏校企合作的意愿。在联合技术攻关方面,很显然,高职院校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储备将决定服务企业的能力。然而高职院校更注重教师的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研发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当地企业往往寻求其他科技创新资源来提高自身竞争力,如河源的企业大多数是与广东工业大学在河源设立的协同创新中心寻求支持。
3.2当地政府的支持
校企合作必须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支持,如行政管理与服务、资金扶持、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调查发现,97家企业认为来自政府的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对校企合作非常重要。当前,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校企合作的条例,但总体上对职业教育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滞后,对职业教育的管理服务尚未顾及校企合作层面。特别是对于河源这种后发地区,由于财政资金紧,地方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薄弱,难以推动校企双方建立健全、确定的合作运行机制,造成校企合作不深入、难持久。此外,当地政府部门往往忽略人才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的制订,而且忽视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导致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脱节,培养的人才不符合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
3.3信息渠道的畅通性
畅通的信息渠道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条件。信息畅通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及时地从企业获知合作需求,从而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同时,畅通的信息渠道也能方便企业寻找符合要求的高职院校进行合作,降低协作成本。调研发现,87家企业认为畅通的信息渠道能有效促进校企合作;同时,对当前校企合作的合作渠道上,90家企业认为不够畅通,主要是信息渠道少、环节多。在与企业的访谈过程中了解到,虽然企业有校企合作意愿,但往往不了解如何与高职院校联系进行,最后也就不了了之。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渠道不畅会形成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导致校企之间难以在供给和需求上达成共识,直接影响校企合作的成效。
3.4制度文化差异大
虽然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期望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成功。但由于学校和企业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如制度、运作机制及校园文化等方面,二者很难真正融合,导致校企合作在运行的过程中矛盾凸显,制约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形成。特别是由于高职院校在制度文化方面仍比较僵化,难以和企业达成利益契合点,建立不了持久的合作关系。
4深化校企合作的建议
4.1高职院校要提升自身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要从自身出发,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实力,基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及时创新,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探索与当地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与企业交流、联合科技攻关,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
4.2建立畅通的校企合作渠道
高职院校必须与企业建立畅通的合作渠道,以此降低协作成本,实现校企合作双赢。高职院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展现自身优势,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与工业园管委会的对接,通过其牵线搭桥了解企业需求、建立合作关系,避免个别教师孤军奋战寻求校企合作,从而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和效果。此外,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企业的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运作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力求在校企合作中达到双赢,从而推动校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4.3当地政府应鼓励支持校企合作
家校合作的要求范文6
【关键词】家校;合作;观念;沟通;育人
现代教育是一种开放性全方位教育,它要求改变以单一的学校教育影响为主的框架,突出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总和交互性教育影响。“家校联系”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处理好家与校的关系,会使班主任的工作事半功倍。教师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应当认识到与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却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
然而,我们也看到当前家长与教师之间在教育观念方面还存在分歧。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还流于表面,缺少实质性的沟通和交往,家校合作内容单一,偏重的是低层次的、临时性的、单向性的合作。为了切实提高家校合作的实效性,结合相关家校合作的实践经验,特提出一些家校合作的实践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营造和谐氛围
1.家长应该正确定位
当前的家校合作中,家庭与学校合作的观念落后,尤其是家长方面,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他们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老师的事情,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归老师管,家长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或者认为自己教育不得利,心有余而立不足,干脆就不管了。有这种思想的家庭一般不会热心参与对其孩子的教育,相反他们会把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家长应该认识到参与家校合作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家长要同学校一起承担起育人重任,共同肩负起学校发展的重任,要与学校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对孩子的教育优势,主动与学校、老师有效地交流沟通,主动学习,提高家教能力。在合作中应该尊重教师,给于学校力所能及的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只有这样,才能家校一体,形成合力。
2.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校是唯一提供正规教育的地方,家庭教育只是辅助学校教育。因此,不少的家校合作教育中,家长与教师往往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教师成了合作教育中的组织管理者、指导者,而家长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家庭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一种陪衬,很难发挥出主动性。
现代家校合作是共同服务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体现“以孩子发展为本”的理念,提倡的是全面性、经常性、双向的和伙伴性的家校合作。既然学校和家庭是伙伴关系,学校和教师就应该尊重家长,创建平等和谐的合作氛围。全体教师要树立家校合作中的双主体意识,并自觉把这种意识落实于日常的家校合作工作中去,以积极热情的态度主动地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真心诚意地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班级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二、提高沟通实效,达成目标共识
1.改进沟通方法
传统的家校沟通,主要是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问题后,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形式以教师一对一地向家长“告状”为主。交流的内容通常用“你要怎样”,“你应该怎样”的句式。学校、教师很难或者根本没有想过要站在家庭、家长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些家长从来不愿意到学校来,说是怕丢脸,这恐怕跟我们教师的方法有很大关系,家长来了之后,教师当着家长的面训斥学生,弄得家长脸上挂不住,下不了台,于是就变成教师训家长,家长训学生。有的教师不仅训斥学生,还会训斥家长。这样一来家长再也不愿意到学校来,因为来了每次都被弄得灰头土脸的,憋着一肚子气回去。长此以网,家长会觉得无脸见老师,进而对老师畏惧、远离。
2.丰富、优化沟通渠道
在现代家校合作中,学校和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家校合作,拓宽家校合作的渠道,让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能全方位、多层次的充分交流沟通,为家校合作良性发展打下基础。然而,当前家校之间沟通渠道比较单一,缺少互动。我们要切实改变传统沟通模式,变单向为双向,变被动为互动,变对象为伙伴。
三、搭建学习平台,提升家教能力
1.组织家教培训
有个教育家曾问总统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做驾驶难呢?还是做父母难?”总统很奇怪:“这还用问?当然是做父母难!”教育家也很奇怪,为什么做驾驶就必须先通过培训,还要考个驾驶执照才行;而做父母的却可以不接受培训,更不用通过考试呢?
现在社会上一个普通的现象就是,很多父母深深感到,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可孩子越来越难管了;孩子的孝心越来越少,冷漠越来越多;孩子的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孩子讲吃讲穿的越来越多,学习动力越来越少……以至于造成现在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非常之紧张。
2.开展家教研讨
传统的家校沟通,以家长会为主,而家长会绝大部分涉及学生的成绩状况,家长会信息的流动大多是单向的,缺乏有针对性的信息互动交流。学校要提高家长素质服务,就必须创新模式。
(1)经验交流共享
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懂得不少,说起道理也头头是道。但缺乏的是理论转变为实践的方法,不知道具体到孩子的某个行为、某一情境、某一问题时应该怎么做?他们非常渴望的是有机会多听听同龄家长的心声,对比了解同一阶段的孩子有什么共性、困惑和问题?其他家长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处理?有过什么经验或是教训?因此我们将家长中的经验丰富者请上讲台,开展“家长上讲台”活动,让优秀家长长作经验交流,推广成功经验,榜样带动,这样的经验交流很接地气。
(2)热点互动研讨
开设家庭教育研讨前,教师和家长委员会成员要充分利用各种家校渠道调查了解家长的困惑和关心的热点问题,形成一套主题目录,根据家长的需求,确定家庭教育研讨的主题、时间、形式等。教师和家长结合实际,准备相关主题所需的讨论材料,包括专家建议、教育类书籍的摘录等。
这种模式气氛轻松、活跃,家长是活动的主体,人人参与、全程参与,每位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家长间实现优势互补、平等对话,提升了家长素质,推进了家校共同教育过程。
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良好的学校教育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建立有赖于学校和教师对家长进行大量的深入细微的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稳妥、长足、和谐、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岳璞.“基础教育新理念――家校合作”[J].天津外科院,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