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上教学建议和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上教学建议和意见范文1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该怎样解决好分组,让差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思索,我从以下方面摸索了分组教学法,旨在使分组教学能够顺应国家的的方针政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知识风暴”式
“知识风暴”是指在一段时间内让我们的大脑毫无拘束地、集中就某一个主题进行想像和思考。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清晰、准确地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同时,它还能帮助学生将大家零散的、不成逻辑的思想火花,汇集整理成完整的和有价值的思想、方案、行动计划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知识风暴”式分组教学宜在5人-10人的范围内进行,教师交给学生讨论的应是明确且能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的问题。主题确定后,要力争吸引所有学生参加,吸引每个人思考和发言。在分组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自觉遵守以下几项原则:(1)尊重每个同学的意见,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不随意批评别人的建议。(2)小组成员应该互相补充,逐渐完善他人的意见。(3)鼓励发言少的同学发表意见,给他们以积极的支持。(4)在这项活动中,建议和意见的数量要比质量更重要。(5)小组讨论的结果是所有小组成员努力的结果,它不属于个别人。
“知识风暴”式分组教学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评价。教师要以不损害学生以后的参与为准则,在想像丰富、意见独特、小组活动结果的创造性和合理性等方面提出建议。
二、情景模拟式
情景模拟式分组教学的一般活动过程是:教师向各小组布置研灾课题,给予必要的说明、提供必要的资料,然后由学生小组研究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最后柠结果(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作品等)展示出来。“情景模拟”包含着“知识风暴”活动的成分,但“情景模拟”活动更完整,它包括解决一个难题、创造一件作品之全过程的每一个步骤、而且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判断力、经验、知识和技能。
是否采用情景模拟式分组教学,取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如果教学内容涉及教学生如何决策或者教学生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那么,情景模拟式分组教学可能比常规的课堂教学更有效。例如:当教师介绍“我们的社区生话”时,可以安排一个小组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收集信息,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研究活动,最后进行讨论,并展示研究成果。
三、合作互助式
这种分组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解释和答疑,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使那些未能从教师的讲解中完全掌握知识技能的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技能。
在同伴互助式分组教学活动中,教师每次提供一个很小、很具体的主题,以便学生互相解释、演示或说明。学生可以两人一对依次解答一个问题或轮流提问,这对于促进学生掌握概念、公式.纠正他们常犯的错误都有很大帮助。参如同伴互助式分组教学活动的人数以3人。4人为佳。教师要为每个小组选一位具有领导才能的组织者,他要善于提出适当的问题,并鼓励大家回答,还要善于分析、辨别同学的观点,及时反馈:
四、角色扮演式
这是一种情景教学方式,教育者通过提供直观、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角色扮演式分组教学可以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和其他多种社会学科的教学中。参与者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必须以特定的社会角色进行思考;扮演不同的角色,就会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不同侧面。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知识,而且,也有助于他们以更真实和更现实的角度去观察社会、体验生活。
五、“臭味相投”式
学生学习的敌人在于依赖,教师教学的悲哀在于包办。我认为将差生分给优生一组,是教师的一番好意,是一种理想的分组方式。开始大家都有热情,一段时间后,热情消退,矛盾大增,优生嫌差生差,拖后腿,差生认为被瞧不起,更不愿意学,还导致同学间关系紧张和其他矛盾的出现。怎么办?通过观察,我发现,差生和差生常在一起耍,爱一起探讨问题,能不能根据“臭味相投“的原则来分组呢?我试着将差生分到一组,优生分为一组,结果出乎意料,由于他们水平相当,能力差不多,学习探讨的积极性和热情大增,课堂重新恢复了生机。组内人员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燃起了斗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线上教学建议和意见范文2
关键词:高效 阳光 体育课
笔者认为体育作为高三唯一的一门非高考科目,应既能保证高三学子有一个良好的身体来应对各种压力,又能发挥其调节功能。为此,高三体育课应着眼于借体育课堂来释放学生的心理、生理压力、锻炼身体,为高三紧张的学习空间增添一缕阳光。
一、高三体育课存在的不良现象
学生在思想上忽视体育课堂是高三体育课常见的现象。对体育课的忽视主要体现为:
⒈上体育课时出现迟到、旷课、早退等现象。
⒉上体育课态度不积极,不认真。
如不能有效扭转上述现象,这将给正常的体育教学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下,建设高效、阳光的高三体育课就尤为迫切了。
二、高效、阳光的体育课堂特点
⒈教学活动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和发展。
⒉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密切相关联,适应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⒊教学核心是为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⒋教学效果是高效益、低消耗,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
三、如何创建高效、阳光的高三体育课堂
㈠激发运动兴趣是创建高效、阳光的体育课堂的前提
激发高三学生运动兴趣的方式主要有:
⒈“一主多选”教学。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体育课开展“一主多选”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积极鼓励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现自我的能力,感受到精神的满足,找到表现自我的个性 “闪光点”。
⒉激活性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他们的需求来获得知识。这样,体育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到快乐,更重要是让学生感到成功的体验。
⒊情境性教学。情境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促使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使知、情、意、行融为一体,发挥更好的教学情景。创设情景的方法很多,如问题情境,实物演示情景,语言描绘情景,合理运用音乐伴奏等等。
⒋趣味性教学。体育游戏集趣味性与锻炼性于一体,吸引学生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它既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在活动中学习体育动作技能;既能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又能通过虚拟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㈡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是体育课堂教学高效的灵魂
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如教学目标是要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培养学生的奔跑能力,教师可选择“跑”的教学内容,如50米快速跑、障碍跑、耐久跑等;如同样是要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但要培养学生的跳跃能力,教师就得选择立定跳远、蹲踞式跳远、跳高等内容,这样才能达到课的教学目标。
⒉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
选择教学内容时只要是本校体育运动设备完备的、符合学生的特点的,并能有效完成预期教学目标的内容都可以选择。
⒊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学生原有的知识、心理发展水平以及个性特点都可以成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通过师生交谈、体育委员的传递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需要制定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
㈢灵活运用教法是体育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关键
⑴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如教学耐久跑,为避免枯燥乏味,每次课都应在练习场地、距离和练习时间上有所改变,跑的队形可以多样,如采用不同形式的全程追逐跑,重复接力跑,分组对抗等。这样使学生感到耐久跑其乐无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了课堂效果。
⑵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
线上教学建议和意见范文3
一、高校学生网络化生活
(一)学生网络化生活状态
网络化的生活状态是当前高校学生生活的主要状态,而网络语言也逐渐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对于高校学生,网络不仅是一个知识共享并进行学习的平台,还是他们生活、与他人交友的重要方式。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同样逐渐利用网络资源和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课程教授,对学生布置课题、作业也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发送和接收。高校学生在课外时间,热衷于在各大论坛上发表意见,并与他人交流,线上交流、沟通较为活跃的群体会在线下组织各种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二)学生网络化语言特点
针对网络化语言特点,总结归纳网络新闻、论坛、博客的语言特征,对常见的话题、内容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在博客中,使用汉字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词语数量有下降的趋势。在博客语言中,“我”、“我们”、“你”、“你们”、“自己”、“他”、“她”的人称代词使用频率较高,“想”、“知道”、“说”、“觉得”的动词使用频率较高,说明当代高校学生多从自身的角度、情感,对外界的事物进行判断,具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在论坛讨论中,除了较多的专业用语,部分语言是用非汉字符号进行描述的。在网络论坛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mm”、“顶”、“版主”等语言,这说明了论坛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能够让高校学生在网络中融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种网络化的交流体现了高校学生愿意听取多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融入社会。网络新闻中,“新闻”、“市场”、“公司”、“企业”、“国际”等类似的新闻用词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与新闻的特性存在着密切关系。网络新闻主要以客观、公正的语言对事实进行报道,以增加新闻的可信度,使得高校学生更加愿意相信网络新闻。由此可见,高校学生的语言习惯反映出了学生希望看到多方立场以及国家、社会、经济等信息的特点。
二、思政课教学语言的转化
(一)语言转换技巧
对当前高校学生网络化语言特征进行分析后,应该对教师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规律开展教学进行分析,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主要措施就是如何将文件式语言进行转换,将高校网络语言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将教学语言生动化、形象化。对此,教师应掌握网络语言特点,了解网络语言的模式,对可以利用的语言方式进行吸收,积极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迎接未来。进行思政课教学语言转化时,应对语言转换技巧全面掌握。教师应整体把握教材中的核心内容,并掌握其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这些模式化语言的规律,并通过多种方式对这些语言进行转换,让这些文件式语言蕴含的含义、原则等内容以更为简单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在思政课教学中,需要教师对文本式语言进行透彻理解,对此,教师理解这些理论化语言时,可对国家指导原则中变化的关键词进行重点掌握,从关键词的变化情况了解指导原则的精髓,并对多种语言固定用法进行学习和积累,如方针、政策等,这些内容中存在大量的固定用法,对这些内容的意图进行解读时,可将语言用法作为理解的突破口。
(二)网络化语言在实际教学中应用
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对相关信息的解读,均是为教学做准备。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时,应使用与社会时代相适应的课堂语言,并应用理论,对当前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并准备充足的理论知识和事实对社会上出现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件进行诠释。进行思政课教学时,应结合当前新闻要闻以及网络中的热点,对思政课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对这些热点进行分析,并适当应用相关流行语,将网络中较为流行的观点进行引用,以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针对这些热点进行探讨,进而使学生加深对这些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应积极吸收现代先进科技,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例如利用网络课堂进行思政课教学时,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讲解时,可以将中国千年的历史与近现代史进行比较,让学生在留言板块对理论进行探讨,让学生更为深入理解对中国的指导意义。进行语言应用时,可将网络中经常使用的、较为醒目的语言文字应用在教学中,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较为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并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三、结束语
线上教学建议和意见范文4
做好高考复习工作,打好高考攻坚战,既是寒窗苦读的同学们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你们含辛茹苦的全体家长的殷切期盼,更是我校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第一要务。所以今天我们召开高考备考动员大会,就是为了给大家鼓劲,使大家能够认清形势,确定目标,全身心投入学习,齐头并进,都能取得优异成绩。
从我校有了高中以后,高考成绩年年上升,社会声誉越来越好,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高三级教师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原因,更是历届毕业生顽强拼搏,努力学习的结果。
为确保2010年高考再创辉煌。在高考辅导方面,学校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制定复习计划,明确任务目标,加强全面指导。学校高度重视备考工作,随着高考工作的启动,我校及时成立了高考复习工作指导小组,迅速整合一切备考的人力,物力资源,及时组建了高考备课组,督导组,调研组和服务组。全面指导、督查、评估、反馈教学情况,协调后勤服务、信息搜集、资料搜集、整理、打印等各方面的工作,制定了切合我校实际的高考备考三阶段工作计划和高考工作行事例,并且细化了每一个阶段的时间区限、复习进度、教学内容、突破方向任务目标。真正做到了底子清,方向明。
二、弘扬三苦精神,凸显韧的精神,确保复习时间。从承担高考辅导工作起,高三级全体教师就从大局出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精神,牺牲节假日,休息日,从暑假补课开始提前介入到高考辅导工作中,周六正常上课,今后星期天还要进行弱科辅导和小三门辅导,每个师生都坚守在清苦的高考攻坚战线上,不松懈,不放弃。一直要奋斗到考试的最后一天。
三、加强研讨交流,切磋教学技艺,提升教师辅导能力。为迎接不断出现的高考压力和挑战,营造群体合成作战的良好氛围,我们组织各科任教师认真研究考纲、考题及复习方法,同时学校通过启动“青蓝工程”、备课、邀请专家培训、高考题检查等方式对每一位教师重点帮助培训,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了高考,走进了高考,同时,为了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我校继续派老师参加校外研讨会,组织校本研讨,聘请高考专家组督导,迎接了市、区局高考督导。
四、精心设计教学,认真落实“回归课本、回归基础”的高考复习策略,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深度,向课堂要质量,坚持课堂教学少讲、精讲的原则,突出规律、方法、思维,突破疑点、重点,尽量给学生提供巩固、消化、吸收和自主支配的时间。并设计各种形式进行随堂检测以达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力求做到低起点,小步子,抓基础,促提高。
五、重点突破,培优补弱。培育尖子生,督促临界生确定重点培养目标,挖掘各种人才潜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把补弱工作作为提高上线率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从一开始就实行学生和任务分解的办法把有弱科的学生具体分解承包给任课教师,定指标,定任务,并建立了弱科学生辅导过程备档案,及时跟踪推进。
六、狠抓过程管理,注重措施落实。狠抓了三个阶段的各项辅导过程的落实工作,重视每一阶段检测考试的演练与质量反馈情况,本学年计划开展高三级教学工作督导4次,下级领导、教务处检查教案、作业、纠错本和资料批阅4次,全年进行质量检测考试9次,召开了9次质量分析会,每次检测反馈后,根据学情、教情,几个种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备考策略,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始终做到了过程细实严谨,科学合理。
七、加强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为了提高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学校对教师给予阶段性慰问,每次检测考试后,学校都要及时召开师生大会,公开表彰奖励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时刻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除过班主任、科任教师与学生平时谈话外,分管校长、有关行政人员也定期与学生谈心,学校也分别召开尖子生、艺体生和问题生等不同层面学生代表座谈会,给学生打气鼓劲,询问了解复习计划落实情况。及时组织高考备战百日誓师大会、不同阶段主题班会等活动振奋学生精神,调节学生情绪,明确努力方向,以提高复习效率。考前又邀请专家做心理辅导。
八、强化术科考生的专业指导和文化课辅导,提高普本上线率。针对我校文化课较弱的生源实际,学校把音、体、美小三门高考上线座位提高普本上线率的突破口,为此,学校严格确定专业课指导教师、训练时间、地点、训练内容和任务指标,利用早读、早自习、第七八节课、双休日、寒暑假进行训练,又安排在晚自习时段对艺体生学生进行文化课个别辅导工作。专业考试结束后,学校将专门安排部分教师对艺体专业上线学生进行文化课授课辅导。
九、加强家校联系,营造齐抓共管氛围。本年度计划召开4次家长座谈会,每次都向家长详细汇报学生的学习、纪律、生活、思想等情况,动员家长全方位地做好与学校的配合工作,并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适时改进了工作中的一些不足。
同时,我借今天的大会向全体同学提出如下建议和要求:
一、要胸怀奋斗目标。目标是我们奋斗的方向,给我们以前进的动力,大多数同学要坚定低进高出,面向普本的信念;成绩优秀同学要坚定高进优出,面向重本的信念,准确把握自己,从实估量;激发斗志,磨砺一剑。
二、要树立必胜的信念。“信心是基石,拼搏是保障”。充满信心,是决战高考的前提。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老师、家长和学校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勇往直前。只要拥有信心,才可能拥抱成功;只有树立信心,才能挥洒自如,超常发挥。
三、要树立端正的态度。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积极端正的态度,是决战高考的保障。十年寒窗,就此一博,我们要深信“爱拼才会赢”这个道理。所以大家要遵照老师指导,抓紧各个阶段的复习工作。你们的学习基础比一中、二中学生差,所以你们更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要努力拼搏。
四、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是决战高考的支柱。高考不仅仅是智力水平的检验,更是非智力因素的较量;心理素质是增强剂,它能使人的各种能力发挥到极致。高考在即,压力难免,竞争难免,但是,响鼓还得重锤敲,你怎样看待压力,怎样看待竞争!你是把它作为烦恼、包袱,还是想变压力为动力,在竞争中展示你的智慧和才华,来回报自己多年为之付出的辛劳和汗水。人生能有几回博,惟有奋力拼搏,迎接背水一战,才能不为庸庸碌碌而后悔。
线上教学建议和意见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教学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01
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使用和普及几何直观教学法,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图形进行描述并分析,进而实现复杂数学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帮助小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一、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几何图形的特点就是自惯性、具体性,包括数学学科中的法则、性质以及规律等等,对这些内容进行概括。而直观中的“抽象”则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方面是排除图形的形状、性质等与目前数学问题无关的属性,另外一个方面是利用图形更好的分析和描述数学问题,它反映了图形所使用的合理性。
1、只是直观,忘了抽象。目前在使用几何直观教学法的时候,一部分教师过度关注直观与形象,并错误的认为,只要借助图形,就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大多数的数学问题,图形越直观越好,这就导致学生在次要问题上,习惯于使用几何图形,而在主要问题的研究上,往往忘记了使用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将抽象问题背后内涵提炼出来的作用并没有达到充分发挥。
2、学生的几何直观观念不强。思维支配人类行动,在执行几何直观观念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几何直观的意识不强,直接制约了几何直观的普及和发展。从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直观的落实情况来看,有些学生甚至不清楚什么是几何直观教学,学生缺乏应用几何直观思维的能力,这为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这种方法带来了很多困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也无法得到保障。
3、小学各年级间几何直观能力区分不显。教学要因材施教,小学时期,不同阶段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也不同。如果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教学,就会阻碍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发展,比如在低段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图形变化的问题作为重点,而在高段或者是中段教学中,则应该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重点。但是目前,我国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运用几何直观观念的时候,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几何直观学习法的作用得不到完全发挥。
二、优化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教学的策略
下面针对几何直观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几点分析:
1、以形释义,理解概念。小学数学教材中定义和概念占据大部分比例,也可以说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以及本质的反映,这些定义和概念的抽象性很强,与小学此时的思维特点无法契合,如果强行灌输这些定理和概念,学生的效率会很低。而采用几何直观思维,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缓解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促进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整体发展。
比如,从“整数到分数”的教学,这个知识点使学生在“数的认识”上的突破,但是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制,在进行这部分知识点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借助“几何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利用“折一折、剪一剪”的方法表示出1/2,1/4等分数,这样学生对分数概念内涵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并未以后分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2、以形辨疑,合理选择。几何直观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中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教学中要深人挖掘教材,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直观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爸爸从7楼走到5楼用了30秒钟,那么他从5楼走到地下1楼要几秒?全班学生的答案都是90秒。学生的理由似乎很充分:从7楼到5楼要走2层,平均走一个楼层巧秒,依此类推,从5楼到地下一楼就要走“6”层,就是90秒。教师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来解释原因。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画图,讨论,统一了意见:数轴上出现的0(层),在现实建筑上并不存在,而这一点,在数轴上并不能体现出来,只有结合实际,利用图形直观来表示。
3、以形明理,化解难点。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在感受“几何直观”方面,是“实物图――事业图――线段图”这样的流程,这样的设计从简单到复杂,遵循了学生的思维规律,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样的设计,从开始将实物图作为学生直观认识的开始,并“一一对应”数学思维,将思维逐渐果断哦抽象意义的实物,最终使用简单而建明的线段对各种量进行表示,从而提升学生对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三、运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中分析正反比例数量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不妨借助几何直观来解决,例如“正比例”的教学,在学生认识正比例的意义后,可以根据例题表中的数据,先引导学生用“描点法”画出一幅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在描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所描出的点与表中的数据相对照,让学生初步理解图像上各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即每个点都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相对应的比值。再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所描出的这些点正好在一条直线上,清楚地认识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并借助直观的图像进一步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画出图像后,让学生根据图像来判断行驶路程和时间,进一步认识图像上任意一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通过正比例图像与正比例关系式的转换,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打下初步的基础。
本文从现阶段小学数学中几何直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始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的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线上教学建议和意见范文6
关键词:地方高校 自主招生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033-02
从20世纪90年代的扩招,到2001年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所江苏高校率先进行自主招生改革尝试,江苏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根据江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要求,从2012年起,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6所省属高校可在江苏省内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改革试点将在统一高考的基础上,着力完善高校自身的综合评价体系,在特殊人才选拔机制上有所创新,在推荐录取和破格录取上有所突破。本文将针对江苏省地方高校两年来开展的自主招生工作进行总结,并对该项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出建议和意见。
1 江苏省地方高校自主招生现状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省属改革试点高校的考核工作,在立足于全面考核学生素质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特殊才能和发展潜力的发现和考查。学业成绩方面应更加注重高中学业水平成绩,辅以高中阶段平时成绩、高考成绩,不再以各校独立或联考的方式组织书面的文化考试。对有特殊才能、突出成绩或有发展潜力的考生,以面试、综合测试等方式进行考查和选拔。2012年,省属改革试点高校确定为自主选拔录取对象、具有特殊才能、突出成绩或创新潜质等特别优秀的少数考生,经过有关高校专家委员会测评,并报省教育厅批准,可按照其所属科类,在本科第一批省录取最低控制线下10分(含)范围内,择优录取。由于是第一年实施,除了一所高校因综合实力较强生源比较好外,其他五所高校的报名、合格、录取人数都比较惨淡。省属高校的影响力与“985”高校、华约、北约、卓约联盟自然无法比,与其他已经开展多年自主招生工作的高校在影响力上也有一定差距,但是这样的结果还是多少让人有点意外。于是,2013年在征求了高校意见的基础上,省里加大了优惠力度。省属改革试点高校,可根据考生报考科类,在面试或综合测试的基础上,结合考生高考成绩,采取高考成绩和面试成绩加权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高考成绩达到所属科类本科第二批省录取最低控制线的考生择优录取。不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方式择优录取的省属试点高校,其确定的自主选拔录取对象,原则上应在所属科类本科第一批省录取最低控制线上录取;对少数具有特殊才能、突出成绩或创新潜质的优秀考生,由专家实名推荐,经过有关高校专家委员会测评,并报省教育厅批准,可在所属科类本科第一批省录取最低控制线下10分(含)内录取;个别特别优秀的考生,经批准,文化要求可放宽到所属科类本科第二批省录取最低控制线。高校在上报省教育厅审批时,需提供此类考生“特别优秀”的材料、专家实名推荐材料和高校专家委员会测评书面结论。在此政策的影响下,加上部分考生家长对所谓“本二的成绩可以上本一的大学”这一政策的误读,12年生源惨淡的几所高校明显报考人数在增加。
2 江苏省地方高校自主招生面临的问题
首先,考试的形式。地方高校自主招生与部委属高校的自主招生除了招生范围仅限本省外,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不再组织书面的文化考试,对考生的优惠幅度可以更大。
众所周知,笔试的高信度、高效率是其他考试目前无法替代的,江苏省地方高校自主招生虽然还有普通高考的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的等级作为依托,但是很难通过高考和学业水平测试能够选拔出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恰恰相反,自主招生是作为普通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弥补高考纯粹的“为分论”而无法突显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学生这一弱点的。江苏省地方高校的自主招生没有了笔试,纯粹依靠面试来选拔学生,对面试的选拔和组织要求极高。而对考生优惠幅度的加大,一方面意味着高校有更多的自;而另一方面对面试的选拔要求就更高了,对给与了本科第一批省录取最低控制线下优惠政策的考生,高校必须对这些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对降分有充足的理由。
而另一方面,社会上对自主招生的认识有一定偏见,很多人认为自主招生就是高校想怎么招就怎么招,本来笔试加面试的模式就已经让人有这样的想法,如果纯面试会让人更加觉得有空间可以利用。而被爆出的中国人民大学招办主任蔡荣生事件更是把大众的目光都聚焦到自主招生上,高校的压力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招生中追求的公平和效率两个方便必然完全偏向公平而效率只能是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才可能考虑的方面。
其次,考试的影响力及效果。省属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开展较晚,与已经逐步成熟的各部属高校相比,号召力、影响力均差距很大。很多部属高校根据每年的录取生源情况进行校长实名制推荐,请中学帮助遴选人才并对人才进行跟踪反馈,一旦中学推荐的与高校的要求不符将酌情消减名额,而省属高校这样操作时经常面对中学校长推良不推优,超额推荐,推荐学生与简章要求严重不符等问题。虽然部属院校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但是因为部属院校都要求考生高考达到本科第一批次省控线甚至更高,因此,中学推荐再差的考生也不可能低于本一批次省控线,否则推荐了也没有用,但省属高校优惠幅度更大,最多可以到本二线,这样中学推荐的空间就相对大了,甚至有中学将本二层次的学生推荐给高校。部属院校毕竟有笔试作为最终面试的“屏障”(笔试达到一定要求的才能进入面试),因此,最终自主招生合格的考生高考一般不会太差,计划的完成率不会太低,而省属高校因为没有了笔试给面试“撑腰”,计划完成率较低,有几所高校甚至可以说惨淡。而省属高校由于各校间办学差异较大,不可能在自主招生只有面试的情况下结成类似于“北约、华约、卓约”的同盟,在扩大自身知名度上举步维艰。
3 江苏省地方高校自主招生的应对及策略
省属高校专门成立自主招生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校长办公会和相关学科专家会议,专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确定选拔方案和工作办法。各校由校领导担任主考,纪委全程监督,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特别在面试环节中,各校制定并严格遵守了“五随机”原则,即“考官随机确定、考场随机分配、考题随机抽取、学生随机分流、考官随机轮场”;各校还参照教育部要求,对面试过程全程录像,这些措施有力地保障了自主招生结果的公信力。有的高校已经做到“招考分离”,负责命题和考官选拔、培训的不是招生办公室完成,而由学校其他部门完成,招生办公室只负责组织考试。虽然负责命题、考官选拔培训的部门也是校内的部门,但是已经能做到招生办公室在考完后对当年面试题目的了解还没有媒体掌握的多,至于命题人、评分标准等信息已经无法获知。
有的省属高校试题开放性强,考生无需刻意准备,注重的是学生对热点问题的思考,以及学生的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等素质。从媒体上获知,有的高校的题目完全源于书本,但是没有对书本知识有一定深入的理解和探究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来解答问题,而题目可以入手的方向很多,扩展性极强。有的高校引入心理测试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环节,主动发掘考生的个性特长,引导考生自我定位,开拓了科学化、技术化测试的新道路。有的高校围绕学校优势学科,在综合面试环节中,积极发掘具有专业特长和发展潜能的考生,吸收了很多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得奖项的优秀生源。省属高校自主招生在考生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4 江苏省地方高校自主招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