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

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范文1

关键词:翻转课堂 项目式 教学模型

一.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和人才质量培养的重难点工程。高校课程改革是要求培养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快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目前的高校课程教学模式依旧是以理论讲授为主,被动的接受知识。使学生接收知识能力不佳,接受知识效果不好,同时不利于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导致学生毕业后上手慢、自主学习能力差、不能很快的适应社会,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所以,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翻转课堂和项目式教学在高校教学模式中的可行性

1.翻转课堂的可行性

(1)从课堂实施者(教师)来看: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的实施得到了技术性的支持。新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也使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有了质的变化,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热情,活跃思维,提高课堂质量已成为教师改革教学,探索课程改革的动力。所以,教育工作者们愿意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因此,“翻转课堂”这种新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施空间。

(2)从课堂主体(学生)来看:

翻转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翻转课堂可以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情境,当学生产生问题时,还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实现和教师的个性化沟通,使学生可以在线自主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得到教师的个别化指导。

学生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等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不用在担心遗漏知识点,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掌控学习节奏。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在中国高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是可行的,它将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希望。

2.项目式教学的可行性

项目式教学是学生通过一个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担任领导、教练的作用。学生通过分组分工协作直接参加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并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项目式教W是“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方式,最大程度的诠释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型设计

1、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从而进行教学设计,根据教学设计制作相关的教学视频供学生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进度、接受知识的快慢等安排自己的学习。

2、项目式教学的特点

项目式教学是通过进行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培训方法。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1]

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以下五个教学阶段进行:

(1)明确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制定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3)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4)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

(5)归档或应用: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企业、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

3、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型设计

(1)课前项目导入

课前项目导入主要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的主要任务有:一是确立项目,从教学分析与设计方面入手。二是教学内容设计于制作,主要包含视音频方面的准备和制作。学生的任务有:一是了解项目目标,二是观看教学视频,并有针对性的学习。在课前项目导入阶段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分享、交流、互动。

(2)课堂项目实施

在课堂项目实施阶段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学生分组、小组项目立项、自主学习,项目开展、阶段小结,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参与、评估、并实施个性化帮助。

(3)项目成果展示

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范文2

“翻转课堂”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目前,我省开设视觉传达专业的高校可谓多矣,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该专业学生走进教室学习。老师们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相同的,即老师授课,学生听课。学生接收的是一样的信息,一样的课程进度。讲授结束后,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训作业。这种方式容易忽略每个学生专业能力的不同。艺术设计学科的学生往往个性鲜明、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烈,在课堂上,当老师们呈现同样的知识时,每个学生的反应和态度是不一样的。作为老师,应该已经意识到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需求是不同的。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更愿意为每个学生提供应有的帮助。而理想中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生活中都是比较难实现的,因为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但是,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有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翻转课堂”慢慢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有望效解决上述教学矛盾。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Park High School 的化学老师 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 开始使用视频软件录制PPT并附上讲解声音。他们录制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为缺席的学生补课。不久他们进行了更具开创性的尝试――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在课堂上,老师主要进行问题辅导,或者对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并推动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使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的方法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并引起争论。

在国内,曾经有类似的教学方法,但被冠以高效课堂。典型的案例包括1998年山东的杜郎口中学所尝试的杜郎口教学模式。与当前的翻转课堂不同,这些模式中,学生并不使用微视频和在线做题,而使用导学案,课本和习题册。

翻转课堂上课形式变得不一样,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信息平台学习知识。老师不再花大量的时间站在讲台上讲授,更多走进学生中间。在传统模式下,老师先吸收知识,再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学习。但是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直接吸收知识,主动学习。

翻转课堂使老师有可能对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真正了解并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互动学习平台使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变得简单高效。翻转课堂实现了人性化学习,建立和促进了师生之间互动。当教师课堂上大量时间都用来与学生交流并评估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反过来又为教师有效提供个性化教学创造了感情基础。老师则更加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效果。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挑战性和被支持,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找到久违的存在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实现条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湖北是第一个国家级教育信息化试点省份,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要抢抓试点改革的机遇,提高教育质量。

创新驱动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亦是如此。以互联网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许多传统行业造成了颠覆式的改变,给传统的正规教育也带来巨大冲击。但教育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所以创新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想办法利用信息技术促使教育流程再造、教师角色再造、管理方式再造、评价方式再造等。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的,但抬头望天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如今,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的很多老师由于平时忙于备课、教学和自身的科研工作,平日欠缺理论的学习,很少能静下心来做一些思考,对教育的信息也知之甚少。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的新愿景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的专业建设,完全可以从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上上走出现有的局限性,从而发展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新道路。我们可以在培养视觉传达专业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方面做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据统计,在过去的一年里平均每天有2.6家互联网教育公司诞生,各重量级互联网企业纷纷宣布进入互联网教育领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产生不小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需要在个人观念上对翻转课堂、MOOC、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敞开怀抱接纳。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上,教师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比如在各种资源平台上共享自己的视频课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推动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深层改革。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真正促让师生能够施展灵活的教与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最适宜的个性化服务,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较强的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把翻转课堂应用到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上,一方面,翻转课堂应用到高等教育中比运用到基础教育中更具有可行性。高等教育本身就是更注重大学生自主学习,大学生自律能力较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要更强一些;大学阶段受分数、升学等压力相对基础教育更小,教学改革的思想障碍也相应更小;大学生课余时间也比较充裕;目前移动终端设备技术也很先进,并且价格也是大学生可以承受的范围;完全有条件进行翻转课堂的学习。另一方面,由于视觉传达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学生的作业以设计实训为主,相对理工专业等课程来说,视觉传达专业的作业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翻转课堂能够提供个别化教学并且使学生成为更加独立的学习者,学生独立进行前期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做学生的“导师”,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

“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技术路线

近年来,围绕着本课院校转型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创新等方面,我省教育相关部门做出一些列研究和努力。本人申请此次课题也是在以上高校教学转型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熟悉的课程的一次初探。

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最大的不同在于“先学后教”――从教师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成了学生主动学、主动问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尽量自己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课前,学生通过视频自学(预习),课堂上,再将预习中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以探究的形式与教师、同学一起讨论解决。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直奔主题。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整理。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一般先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一会儿,然后再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答、补充或者延伸。

教育信息化带来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革命,在技术层面,着力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推动实现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建设视频与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同步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专业特色资源库,形成良性的生成性资源管理和共享机制。

高校应允许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大规模参与在网络上开放的课程并主动进行教学互动。承认学生自主学习取得的成果,如分数和学分等。学院领导层应鼓励开发优质专业课在线课程资源资并进行共享。以视觉传达专业为切入点,推动全校乃至湖北省优质网络视频课向全省大学生开放。

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范文3

关键词:翻转课堂;数学建模;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237-02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数学建模培养是理工科人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如何高效地开展数学建模教育是高校数学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实际教学中,数学建模主要面临教学内容多,学时有限,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很难满足数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科学合理地利用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手段以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介,采取翻转课堂等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翻转课堂与微课概述

翻转课堂是一种起源于美国林地高中的教学模式,它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固有模式,而是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颠倒过来。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变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究者,教师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估者,负责组织安排翻转课堂的各个学习环节,指导学生完成各个环节的学习任务,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惑,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等。

翻转课堂实施的基本过程主要分课前活动、课堂活动和课后活动等。课前活动主要包括教师创作教学微视频;编制课前任务单,布置学习任务;教学微视频给学生自主观看学习。课堂活动主要包括师生共同探究问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开展协作探究活动等。课后活动主要包括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教学内容的延伸与补充。

微课是一种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基于一个学科知能点(如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等)或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如目标、导入、内容、活动、过程、评价等)而精心教学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优质学习资源。微课是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包括课件素材、学习任务单、教学设计、测试及反馈、教学反思等内容在一起,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等特点。微课在翻转课堂中部分替代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它不仅实现知识的传递,还能包含测试、反馈、探究拓展等功能。

三、翻转课堂教学在数学建模教育中实施的可行性

1.从数学建模的培养目标看,翻转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恰当手段。数学建模不同于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其他理工科专业课程,它的目标不仅是数学知识的累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翻转课堂一改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以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为主,教师的地位转化为组织者、引导者、辅助者和评价者,这些地位的转化给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提供了良好机会及很大空间。

2.从数学建模的教学内容看,翻转课堂是适合开展多层次、开放式教学的有利工具。数学建模中很多模型的求解思路不是唯一的,运用的数学方法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题目的答案更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有差异。此外,学习数学建模、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也来自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专业背景各有不同。传统教学模式很难照顾到学生的这些不同因素,这种“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往往导致有的学生学不懂,同时又有一部分学生不够学。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知识结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习数学建模知识,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建模教育。

3.从数学建模教育及竞赛的组织形式看,非常符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翻转课堂常以小组协作探究的形式展开,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数学建模作业及竞赛的完成形式也是三人一组,每人既有明确分工,又互相协同合作。可以说在组织形式上数学建模与翻转课堂是基本一致的。

4.从数学建模的评价与考核方式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适用于数学建模的教学效果的评价。传统的课程考试形式大多是闭卷笔试的形式,这种形式对于数学建模教学效果的考核来说是不合适的,由于数学模型的种类众多,适用范围非常广,专业背景复杂,题目的难度也相当大,在有限的几个小时内凭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完成的。此外,数学建模在培养人才方面注重培养建模能力、编程能力、自学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能力的考核都可以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通过合理设置评价考核环节来实现。

四、翻转课堂在数学建模教学中的几点原则

1.在制作微课时一定要明确微课的分类与目的,切忌“大而全”。一个数学建模的完整过程包含了解实际问题背景、提出假设、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模型检验、模型评价与改进等。这么多环节要通过一个仅有十分钟左右的微课体现出来是很困难的。韦程东等根据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将数学建模的微课分为课前知识背景引入式微课、重要知识点讲解式微课、经典数学建模案例分享式微课、课后习题归纳总结式微课、案例分类专题式微课、演示实验操作式微课类等多种类型。因此,我们在制作数学建模的微课之前,首先要明确这节微课是属于整个建模过程中的哪个环节,只着眼于这一个环节制作相应的微课,切不可包罗万象,面面俱到。

2.学习任务单要按照数学建模的整个流程进行设计。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学习任务单是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为基本方式,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的学习路线、任务及资源表单,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没有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单,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将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路线,学习质量无法保证,教师也无法组织课堂教学。数学建模的学习任务单在设计时要按照数学建模的流程进行整体设计,将教学内容合理划分,形成课前、课堂、课后学习任务单。例如问题背景、准备知识、数学软件的相关用法等内容可以安排在学前任务单里,让学生在课前充分了解问题背景,做好知识储备;在课堂任务单中,将焦点集中在基本模型的建立以及求解;至于模型的改进、推广和评价可以将其放到课后任务单里,也可以安排模型的一题多解等内容在其中。

3.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要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创新能力、软件应用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论文书写能力。数学建模不同于其他数学类课程,它的开放性、能力培养的多样性都是独有的。如果没有在微课制作、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与考核,那就没有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功效。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时,既要从完成论文的整体水平出发,也要注重小组成员在不同分工中体现出的水平差异。针对学生在完成题目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弱项,有的放矢地设计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

五、结语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无论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还是评价与考核方式,都与数学建模教学非常契合。只要教师遵循翻转课堂以及数学建模的教学规律,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恰当地组织教学活动,就一定能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充分发挥数学建模在人才素质能力培养方面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范文4

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翻转课堂”的实践中,应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现状以及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等,建构“可以自动调整内容和策略从而输出直至达到学习所需”[1]的适应性学习。“翻转课堂”的适应性学习应是基于机器学习的数字化的智能系统,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系统。尽管以目前职业学校实际及普通专业教师专业化水平尚不足以建构完全基于机器学习的数字化智能系统,但可通过教师、学生与机器的联动实现人机共建适应性学习。笔者试以机电类专业课程《液压传动》为例,研究基于人机共建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翻转课堂”适应性学习。

一、学习内容的设计

适应性学习是基于系统支持的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或教材等基本课程资源到学习者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支持系统,不只是静态文本到“超文本”“超媒体”等数据化的知识的转换,更有基于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需要的知识重组、情景建构。

(一)基于思维导图的领域知识

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启发我们:教学要有效地建构学生的心理结构(知识结构),就必须保证教学内容具有良好的结构性。[2]那么,如何组织具有良好的结构性的教学内容?从专家与新手的差异比较中发现,专家的知识不仅仅是相关领域的事实和公式的罗列,而是围绕核心概念或“大观点”(big ideas)组织的,这些概念和观点引导他们去思考自己的领域。[3]思维导图则将其进一步具体化,以某一主题为中心向外发散出若干节点,每一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连结又可成为另一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若干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从职业教育课程组织的角度看,专业可视作第一中心主题,组成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为其发散出的关节点。每一门专业课程同样可视作中心主题,发散出若干知识单元,而每一知识单元则可以进一步发散,直至教学信息基本单元的知识点。并且,课程、知识单元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或语义关系。以《液压传动》为例,第一轮的圆心即第一中心主题,其发散出的知识单元在其圆周上并构成了第二轮圆,依次递进构成圆状结构的平面化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当然,还可通过片层式、表格式展示思维导图。这样一来,思维导图与人脑的放射性思维方式契合后便形成了结构化的个人知识数据库。

建构思维导图需做好两项工作:第一,梳理知识点。梳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或教材课程内容的教学信息基本单元即知识点,以避免课程内容重组时知识点的缺失。这对于职业学校现有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第二,围绕核心概念或“大观点”组织领域知识。从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学习风格来看,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或“大观点”的递进应契合职业活动的具体化。

(二)基于应用的学习情景

认知科学认为,专家的知识是“条件化”(包括对有用的情景)的具体要求,非条件化的知识常常指“惰性”知识,尽管关联,但未被激活。[4]因此,虽然我们建构了思维导图、形成了围绕核心概念或“大观点”组织的具有良好结构性的教学内容,但是未能形成“条件化”,即尽管关联,但未被激活。那么,如何进行知识的“条件化”呢?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情景性的,新知识所具有的意义高度依赖于情景。从职业学校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要求能够应用知识的情景。如在《液压传动》中,可以液压千斤顶的使用和分析为学习情景,将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进行“条件化”,如表1所示。前期的知识点的梳理将可能导致知识的碎片化,但基于应用的学习情景(学习任务)的构建又按照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状态及其将来职业发展所需的学习风格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组织,为“翻转课堂”的适应性学习提供了可能。

要建构基于应用的学习情景(学习任务),要做好如下工作:第一,要选择具有功能特征的具体部件作为学习情景(学习任务)。如入门系统选择液压千斤顶作为学习情景(学习任务)的载体;第二,要基于功能设计应用性的问题。应用性表现在对外接轨生产实际,对内隐含基本知识单元,目的是通过应用性问题的设计实现知识的“条件化”。

二、教学策略的拟定

(一)基于机器的学习方案

从适应性学习来看,学习方案不是静态的文本,而是基于机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教学设计。因此需在教学设计中,根据知识单元的层次结构设计学习模块、学习单元以及学习任务,其中学习任务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单元,如图2所示。

每一个学习任务按照任务说明、学习目标、问题探究和辅助资源等四方面组织。任务说明可从学习者已有经验出发,展示新的学习任务。以液压千斤顶的使用和分析为例,其任务说明可从使用情境引出液压千斤顶,并通过原理图的展示说明液压千斤顶的基本工作原理。这一设计契合了美国教学设计专家梅瑞尔在其首要教学原理中提出的有效教学的“激活旧知原理”、“演示新知原理”;学习目标是让学习者了解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够做什么,如“能够根据原理图说明液压千斤顶如何实现柱塞台的升降,以及如何实现顶起重物后的自锁”,便于学习者建立学习预期以及自我检测。学习目标的这一表达方式向学习者展示了新知识,而不是陈述新知识,其中同样契合了“演示新知原理”;问题探究是帮助学习者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新知识,如“当提起杠杆1时,密封腔4中的油液压力是多少?是否与密封腔10的油液压力相等?重物G是否能上升?”,其中需要应用压力的概念、特性与静压原理等基本知识单元(知识点),这契合了首要教学原理中首先应遵循的“聚焦解决问题原理”以及有效教学的“尝试应用原理”;辅助资源包括新的基本知识单元(知识点)、可视化的学习资源以及可操作的学习资源。学生在问题解决以及可视化学习、操作实践中融会贯通新知识,契合了有效教学的“融会贯通原理”。

(二)基于交互的活动组织

从交互活动的对象来看,“翻转课堂”的适应性学习的交互应该有二:第一是人机交互,即人与机器的交互;第二是人人交互,即人与人的交互,其中包括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按照“可以自动调整内容和策略从而输出直至达到学习所需”的要求,适应性学习的人机交互应达到根据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即时的推送,而且这一推送不只限于学习者的主动要求,而且可根据学习者学习的信息反馈情况由机器主动推送,提供即时的“支架”,实现智能化的支持。限于目前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机器的智能程度尚不能实现如此智能化的支持,因此,人机交互的不足尚需通过人人交互弥补。

从“翻转课堂”的组织时序上看,适应性学习的交互可分两类:第一类是课前学习时的交互;第二类是课中学习的交互。课前的学习交互更多地通过人机交互来实现,在人人交互的辅助下,需借助机器建立交互的工具或平台,为“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提供更广阔的时空。课中的学习交互更多地通过人人交互,即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来实现。在人机交互、人人交互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习记录,分析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基础、认知风格、学习路径、学习时间以及获取帮助的次数与深度等,形成不同学习者的相应模型,并需随着“翻转课堂”的深入,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的提高,借助机器提供不同的支持。

从交互活动的机制来看,可通过协作实现交互,可通过竞争实现交互。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依赖于共同具有的理解,这种共同的理解来自于学习者与他人的商讨。无论是协作式交互还是竞争式交互,其本质还是学习者与他人的商讨,其最终形成的是共同的理解。因此,在“翻转课堂”的实施中,可建立协作的平台――学习小组,在小组成员的相互协作中形成即时的适应性支持,而且通过协作让学习者“学会合作”。为了更好地激活协作,可在学习小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提升人人交互的强度和效度。

三、可视化工具的组织

在基于机器的学习适应性学习系统中,学习工具模块包括可视化工具、协作学习工具、学习过程分析工具等。[5]鉴于职业学校普通专业教师目前实际,在人机共建的“翻转课堂”适应性学习建构的实践中,学习工具暂时简化为可视化工具。机电类专业课程的可视化工具一般有表格的知识组件、可视化的学习资源、基于操作化的学习资源等。

(一)表格化的知识组件

尽管从中心发散的思维导图更契合人脑的放射性思维方式,但是从适合机器表现的角度来看,需要将知识组件表格化。表格化的知识组件,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知识组件及其内部联系。知识组件的表格实际就是为学习提供可视化的工具。如表2所示的《液压传动》学习任务设计,学习者可直观地认识知识组件及其内部联系,自主地学习。

(二)可视化、可操作的学习资源

如表2中的学习资源一栏所示,《液压传动》常见的学习资源有部件模型、原理图、结构图以及相应的演示动画,当然,条件好的职业学校还建有液压传动的仿真系统。其中,原理图、结构图以及相应的演示动画是可视化的学习资源,部件模型、仿真系统是可操作的学习资源。无论是可视化的学习资源还是可操作的学习资源,在适应性学习中,都是可视化的学习工具。

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范文5

【关键词】翻转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 适切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087-03

近几年,兴起于美国的翻转课堂教学在我国教育界掀起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潮。从涉及翻转课堂的内涵特征、教学模式和理念价值等理论方面的思考,到不同教育层次和不同学科门类教学改革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都显现出信息化时代和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环境下应有的繁荣创新局面。这其中,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在尝试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在对国内关于翻转课堂教学的一般共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遵循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分析两者间的适切性,即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多大程度上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教。

一、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再审视

翻转课堂作为一个在教学实践中自发形成的新生事物,目前国内外研究都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学术定义。在国内关于翻转课堂内涵的研究中,多数是基于教学流程而作出的描述性定义,即它是一种颠倒传统教学中先教后学的教学流程的新教学模式,在建立微课视频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或网络学习平台的基础上,由学生课前观看视频等自学教学内容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课内则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和活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或解决疑难问题等,形成先学后教的教学流程,也被称为翻转学习或翻转教学。有学者认为,“翻转课堂包含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一是技术要素,主要为微视频;二是流程要素,主要为‘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活动;三是环境要素,主要为带有智能诊断功能的学习分析系统”。从这一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出发,可以发现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一)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翻转课堂以包括微课这一核心构成在鹊氖字化教学资源和网络学习平台的建立为基础和支持。课前学生对主要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其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直接影响课内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翻转课堂的实效。因而,不同于传统教学中方式和要求都较为简单地以书本为主的课前预习,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微课,还包括其他相关的视频(如教学录像、网络视频等)、课件、教案、学习任务表和学习说明等,用以指导和帮助学生更清晰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这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都需要通过网络学习平台集中呈现。教师组织问题讨论、学生提出问题,甚至是作业的布置提交、课程的测验等也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得以实现。这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形成信息传递高效化、师生交流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为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发现教学疑难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数据参考。网络学习平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管控也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积极认真参与学习。

(二)从教师施教的角度来看,翻转课堂以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在内的整体性课堂教学设计为核心和关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从认知领域将学习者对知识的领悟程度由低级到高级分成6个层次,后经人修订成“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建”,“该目标分类可以分成两个层级,即浅表学习和深度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较好地进行浅表学习和深度学习,需要教师从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和学习认知规律出发,构建囊括课前―课中―课后在内的有机联系的完整课堂教学设计。课前侧重知识的浅表学习,如掌握基本概念、了解事实经过等;课中侧重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实际运用等;课后侧重知识的巩固和创新。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教师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对每一教学阶段做精细化教学设计,并让其构成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教学流程,因而,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会报抛弃,而是得以重建”。

(三)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翻转课堂以自主学习、协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先进学习理念为教改指引和方向。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课前的知识获取,还是课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抑或是课后巩固创新知识等,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最主要参与者,是知识的最主要建构者。学生或者是自行观看微课等教学资源,或者是参与课前课内、线上线下的问题讨论,或者是开展课后巩固提高和团队实践活动等,教师则是各项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把握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进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掌握资料自主学习、与人交流互相学习、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式学习等学习方式,不仅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处世经验等,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人格完善奠定了基础。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分析

基于以上对翻转课堂主要特征的分析,再将其置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教学环境中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在以下几方面两者间存在程度不一的适切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使得翻转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具有有益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宽广,蕴含的思想理论也比较深奥,并且还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着强烈的现实观照。而学生要能理解、认同并践行思想政治理论理论需要在理论知识体系和现实社会的互动之间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沉淀才能实现。在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教学中,这门融知识性、思想性和行动力于一体的课程往往只能实现基本理论知识的初步讲授,而思想的启发、情感的升华、态度的形成和实际行动的体悟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则因时空的局限和学生知识基础的欠缺而无暇顾及。翻转课堂教学把基本知识的传授和一些简单问题放在课前由学生学习准备,将宝贵的课内时间留给师生间、生生间就难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并且还有课后用于巩固提高的学习资源和活动,这样就给思想政治理论理论学习创设了一个课内课外前后延续的思考运用过程,让学生在充分的思辨与交锋中实现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度理解,获得在个人思想更深层面的启发和触动,无疑更有利于多重教学目标的实现。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组成上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实际教学中的情况是两部分教学被僵硬地区分开来,且实践教学部分因为各种原因基本被落空,因而也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实际获益效果的有效发挥。将翻转课堂教学中前置的自学环节和课内的教学活动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范畴不失为一种现实选择,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进行实践学习都提供了一种途径。只不过在此种情形下,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更细致用心,尤其是实践项目的设定和组织实施,以及与理论教学的衔接等。一般而言,教师在确定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或项目后,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前的学习任务或项目,课内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话题讨论、主题展示等,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具体行动中获得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实一体化课堂。当然,课后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拓展提升也是实践教学发挥作用的阵地。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意义上的特点,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时较之本科院校较少,学生学科知识基础较差,加上较多的校内实训、校内外见习实习等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使得真正能够用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时间十分有限,很多时候连基本知识点都不能讲授完整,更别提思想境界的提升、价值观的思考等。翻转课堂教学将部分教学活动放置于课堂以外的网络学习平台,实质上拓展了课堂教学时空,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更广泛的时空内利用线上线下多种途径交流探讨。这样,即便在现实层面因专业实践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一定程度上进行弥补。

综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好地契合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特点,为解决教学实际中面临的难题提供了一种有益的解决方法。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可以较好地克服高职学生理论学习中的消极层面,并适应其积极层面,为实现终身学习构建良好的自主学习模式。一般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体现出与本科学生不太一样的学习特点,这些学习特点形成于一直以来的学习经历,以及来到高职院校后受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给予的外部影响。

在大多数高职学生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经历中,他们在思想政治理论理论学习方面存在一些消极层面,如思想政治理论理论知识较为欠缺、不太擅长自主学习、不太习惯联系实际深入思考问题,也不是很会与人合作学习等。因而,在面对课堂集中讲授式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很多学生产生了一种惧怕理论思考的畏难情绪、被动学习的消极态度,甚至是先入为主的排斥心理等。翻转课堂教学中,形式新颖灵活、内容精炼有趣的微课及其他数字化教学资源一定程度上能激发高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填补知识缺陷;网络学习平台的管控也能督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教学中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进行的各种展示、演说、讨论或模拟审判等活动也能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教学,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和直面现实的行动中自然地感受理解一些基本思想政治理论,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这样的课堂教学也许会在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方面有所欠缺,但只要激发了高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让其感受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和价值,学生在课后和未来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即会形成自学课程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这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带给学生最有价值的部分。

进入高职学习后,专业化的实践教学场所,各种校内外实训、见习和实习教学活动较多,这在无形之中容易让学生对实践性教学和项目式学习产生好感和适应性,而对讲授式理论教学则越来越不认同或轻视。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前自主学习和完成任务,课内的各种教学活动等都带有项目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特点,因而会在形式上使高职学生产生熟悉感,并在教学实际过程中积极参与。

翻转课堂教学对于改变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偏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实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如何保证高职学生能高质量地完成课前自主学习,而不是投机取巧或马虎应付,也是需要在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对学习行为和过程进行管控、评价时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三)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教学资源或网络学习平台的存在发展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还不能满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中开设历史比较悠久、研究力量比较雄厚的公共课。大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近十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微课、慕课,以及网络公开课等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平台越来越多,很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建设了自己的精品n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等网络教学平台,国内也出现了爱课程、学堂在线等共享型学习平台,其中都包括了大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因而翻转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学科中的运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但是,共享型的学习资源和平台不一定完全适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际需求,由高职院校自建自用的资源和平台又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法投入太多精力去建设。因此,这成了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翻转课堂教学时既欣喜又犹豫的原因。

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来看,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其课程特性和教学设计方面来说,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着较明显的合适性;对于引导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理论学习习惯和能力,翻转课堂教学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太成熟的因素:例如如何开发建立适合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特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网络学习平台、如何保障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质量等。当然,还有一个假定的前提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愿意尝试这样的教学改革。如果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的话,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翻转课堂教学中一定会得到有效的实施,并产生其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2]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5(6)

[3]李喜英.翻转课堂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以《基础》课为例的一个尝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

【基金项目】2016年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高职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利用研究”(2016A05)

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范文6

关键词: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越性

基于MOOC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大规模的在网络上(包括校际网)开放名校名师讲授的课程,使在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不同学科的学生能够随时在线上观看、线下交流,有疑惑或看不懂的与教师、同学在线上互动交流,或线下解决疑难问题等。基于MOOC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觉完成新知识的理论学习,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对各高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基于MOOC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是针对所有学生的“一个版本”式授课模式。该模式下,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基础MOOC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程度的不同,有选择性地观看教学视频,学习自己需要的、想学的知识,自主选择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教师从传统的讲述者转变为学生的引领者,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与学生交流时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前备课;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得不到提升。而基于MOOC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根本的不同,学生在上课前,通过教师提前提供的教学视频,学习新知识;看视频学习更形象、更透彻、更深化,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通过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交流,开展实际案例、挑选项目、问题探讨等活动,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消化吸收。而且,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有疑惑不解的,可以在课前与同学交流,在课堂上与教师探讨,这样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对问题模糊不清、解决问题困难的尴尬局面。基于MOOC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三)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把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通过课堂上的讲解,灌输给学生,不能满足每个学生自身对知识的需要。而基于MOOC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视频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而且,教师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视频内容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知识讲解要合理、透彻;第三,知识要点训练的互动功能要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第四,问题设计要合理、科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生对学习知识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促进高校建设水平的提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了知识、信息传播的强有力的工具。基于MOOC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使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有效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基于MOOC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各高校必须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使教师制作质量更高的视频、音频,建立更高效的信息网络平台,使教师上传的视频高效快速,学生学习快速畅通,从而提升高校整体的建设水平。

二、基于MOOC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注意事项

基于MOOC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提高教学视频的质量、课堂设计要灵活;要求学生给予积极配合,否则会影响学习效果;还要不断完善对学生的学习考评机制。高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方式还是以“试卷”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基于MOOC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以,高校必须要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脱离传统的考核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基于MOOC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学生在上课前自觉学习新知识的理论部分;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互动交流,参与问题探讨、案例分析等,对新知识的学习更深入、更透彻;课后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使所有学生得到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

参考文献:

[1]潘理,张国云,李武,等.面向MOOC的三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16-18.

[2]曾明星,周清平,蔡国民,等.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