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范文1

摘 要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与电力事业密切相关的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进行论述,一是对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进行简单的介绍,二是对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三是对电力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的改进建议。相信通过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一定能够提升电力公司核心竞争力,促进电力公司的发展。

关键词 工程造价管理 电力公司 竞争力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投入的资金较多、建设周期较长、工程项目工作量大是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特点。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要根据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根据电力工程项目的周期特点和规律来优化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使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更加的合理、有效,从而提高电力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一、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电力公司核心竞争力概述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迅速的提高了自己的发展速度。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日益走向正规化,电力工程项目也展现出其前所未有的竞争力,这些都促进了电力工程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与电力工程密切相关的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与逐步完善。当下,电力公司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管理人员素质与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都说明了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正确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方法,才能够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对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要求,促进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是在电力工程定额的基础上,对电力工程总体施工设计、工程建设规划、资源分配、工程建设估价和资金结算等各项工作的综合管理。它是衡量电力工程实施效果的尺度,对于提高电力工程项目造价的管理能力,对于改善企业的管理,对于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电力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管理,在于电力公司在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工程具体实施阶段以及电力工程的后期维护方面整个过程的系统管理与规划,能够在这些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促进电力公司的良性发展。对于电力工程的管理系统来说,电子工程的造价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能够保证做到工程设计与实施阶段效果的最优化,促进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得以正常运行,促进电力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工程造价管理与电力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工程造价管理是整个电力公司管理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造价管理在整个电力工程运行过程中负责方案的设计与具体实施管理,电力工程项目要确保在施工计划和公司整体长远规划中来实施。因此,加强工程造价管理能够保证电力公司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电力公司的竞争力,促进电力公司的长远发展。

电力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在于能否在电力市场上做好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与管理,要想对电力工程项目更好地实施与运营,就必须在前期的设计与规划方面下足功夫,也就是加强工程的造价管理。只有加强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才能够使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有序进行,使整个电力工程项目和后期管理在计划内有效开展,促进电力公司提高自己在电力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二、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项目的维护

不重视项目的维护是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中最大的问题,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往往只重视工程的实施,对于前期的决策和后期的管理做的都不够充分,这往往使得工程项目不能够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效果,导致电力工程项目在运营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问题,限制了电力工程建设的总体水平,提高了电力工程项目维护的成本。

(二)缺乏运行中的问题反馈

在运营过程中对运营情况进行真实有效的反馈,并根据反馈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进是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在运营维护中的重要工作。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很多公司往往不能发现在工程项目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有的公司虽然发现了问题,但却不能采取合理有效的对策对其进行解决,造成了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下降,甚至导致整个工程项目无法正常运行。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密切关注在工程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具体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多头管理,权责不一

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权力、职责的不明确和多头管理的现象。在管理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地分清它们各自的职责与权限,在建设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多部门管理和无部门管理的情况。为此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权限和职责的划分工作,对建设过程中的权、责、利做到合理的分配,使各部门、各单位都能够在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对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

三、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提升电力公司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相关的规章制度建设

要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中相关人员的自觉性,必须要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得到制度上的保障。因此,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要推行工程项目管理的法人制,从而加强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控制,做到对权力和职责的合理配置。要实行项目法人制,使建设管理的责任落到实处,明确法人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分配关系,对工程项目的整个周期都能够做到有效的管理,避免在不同的工程周期出现权责不一的混乱情况。同时要加强对法人等相关人员的监督与培训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约束和监管。

(二)实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对于电力工程的计划期、施工期和使用期等电力工程的各个工期做全方位的造价管理优化方案。针对不同的阶段,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都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够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进行有效的控制,促进建设资金得到合理、高效的使用。

在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中运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办法来管理,需要对电力工程的每一个具体的生命周期进行周期成本的预算与估计,从而得出电力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其中,全生命周期成本又可以根据运营阶段的不同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电力工程项目在施工之前的建设成本,即对工程建设的预计成本。二是在电力工程项目运营之后,对于工程项目的维护成本。根据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模型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正确的计算,才能够得出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从整个工程建设的全局出发去核算经济成本和工程造价,管理时间跨度更大也更合理。在实际的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要根据全生命周期最优化的原则来综合考虑工程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投入,使资金得到最优化的使用,制定更加全面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案,促进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

(三)加强对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审计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工程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的投资活动进行审查和监督,并确保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审计的公正性。因为电力工程项目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项目,具有建设规模大、时间跨度长、投资规模大等特点,加强对电力工程造价的审计工作,使电力投资项目管理能够做到合法、合规、合理,能够避免在电力工程项目中出现缺陷与漏洞,保证电力工程项目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有序运行,使相关的法律法规都能够得到真正的落实,从而做好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促进整个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得到顺利的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整个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能否顺利进行。为此,要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建设,实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并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审计工作,通过这些措施来解决目前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升电力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颖.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09(02).

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范文2

核心竞争力理论回答的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最根本要素的问题,即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什么的问题。从整个企业资源的角度,可以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经由集体学习而积累起来的,有助于帮助企业为客户带来价值的能力和技术的总和”(Hamel和Prahalad,1990,1994)。核心竞争力是属于组织共有的学识,而不属于个人或业务单元专有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技能协调和整合的结果,这种整合即需要管理的介入,通过有计划的市场调研、技术研发、生产过程的控制、有效营销体系和方法,确保向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突出了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技术性。

保险企业有着与一般企业不同的特征。由于保险商品无法申请专利,同时监管机关要求保险产品的相关信息要公开和透明,因此,竞争对手的模仿非常便利,从而,在保险业以新产品为手段构建核心竞争力是不可靠的。因此,保险产品与服务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品牌”的竞争。具体而言,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强大的晶牌塑造能力;适应市场细分的、定价定位合适的产品开发能力;完备的市场拓展体系与能力;灵活的市场反映和风险防范、控制、处理能力;强大的资金运用和增值能力。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保险公司具有明显竞争优势、扩展应用潜力和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

也有一些文献对保险业内某些部门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界定和描述,例如,把人寿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定义为“寿险公司长期形成的,建立在先进的经营要素基础上的相互融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整体运作的能力”;把非寿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为创新能力、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把保险经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界定为“适应市场细分的战略定位、强大的技术运作能力、完备的市场拓展体系、内部机制的适应能力、特色的客户服务体系和资金运用增值能力”。

二、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对于帮助企业培养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无疑有着巨大的价值。西方学者的研究认为,就一般企业而言,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1)学习能力与战略的灵活性;(2)技术管理能力;(3)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学习型企业能够快速地获取、创造和转移知识,并能针对新形势和新知识迅速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战略。学习型企业不是一夜之间就创造出来的,它需要在企业内形成鼓励学习的环境,并消除一切影响思想交流的障碍。从长远来看,学习能力与战略灵活性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最终体现为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学习、更迅速地通过学习调整自己。

技术是关乎企业增长和获取业绩的一个重要变量,如果一个企业能够获取到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以更高的效率完成企业活动的技术,企业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成功的技术管理需要特殊的技能、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更需要能整合企业的技术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用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强调把个人动机与企业目标有效结合的管理能力、建立一个善于学习的员工团队的能力、维持一个能有效应变的管理团队的能力(Wisher,1994)。

具体到保险企业,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分为外部来源与内部来源。外部来源包括市场结构、产业竞争程度、产业政策和保险需求;内部来源则包括制度、人力资本、非人力资本、管理、技术、企业文化、信息化和保险产品等。由于外部来源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保险企业应主要从内部来源考虑增强自身竞争力。

三、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不易被模仿的持续竞争优势,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反映。从经济学角度看,核心竞争力的终极目标是创造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为股东带来更多的收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企业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的主要路径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更关注自身的根本优势,因为只有不易被他人模仿和学习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二是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扩张起着战略指导作用,企业选择专业化还是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构与大小;三是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要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始终保持动态成长就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富有活力的学习机制和创新机制(薛可,2001)。

对保险业来说,随着保险业人世保护期的全面结束,我国保险业将面临全面开放的新形势,核心竞争力对保险企业也将具备更为重要的功能。首先,随着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从市场分工的角度来看,分工将不断细化,最终将迫使保险企业修理“枝蔓”,强化“主干”,以主干的竞争力优势即核心竞争力强化或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第二,保险企业为了保持和巩固自身的市场定位,必须集中全力,调动所有的资本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来强化自身最具优势的特色——核心竞争力;第三,核心竞争力将引导新的经营理念,即企业最重要的不是过分关注市场份额,而是关注市场价值,不再强调垂直一体化,而是强调产品研发与保险服务提供的内部化、销售的外部化。因此,总体来看,后WTO时代,保险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主要呈现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

四、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包括因素分析法、对比差距法、内涵解析法、模糊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法等多种方法,其中使用最频繁的是综合指数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根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的分析,首先选取若干一级指标并赋予各指标一定的权重,然后在每个一级指标下进一步选取若干二级指标并赋予一定的权重,最后根据各指标的取值及权重计算所有指标的加权平均数即为企业的竞争力总指标。

世界经济论坛(WEF)和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IMD)自1990年起,使用300多项指标对24个经合组织成员国和10个新兴市场国家(地区)进行国际竞争力评价与排名,并合作出版年度《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他们的研究在各国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我国,焦谨璞(2002)以WEF和IMD的评价体系为基础,构建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并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中国人民银行(2004)主要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对2003年北京市的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得出了外资银行竞争力强于内资银行、股份制银行竞争力强于国有银行的结论。

也有一些学者对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进行了研究。姚壬元(2004)从保险公司的资源要素、能力要素和环境要素三个大类中选取了9个基本指标及40个具体指标,构建了一个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徐爱荣(2004)则以财务指标为主要基础,从保险公司的产品创新及资本管理两个方面选取了15个具体指标对保险公司的竞争力进行评价。景丽英(2006)则从保险公司的创新能力、偿付能力和承保能力三个方面,通过分别建立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方法,对我国非寿险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

五、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应是企业战略的重心,培育与提升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国内学者对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很多论述与研究,总体来看,研究的视角包括企业内部微观视角与外部宏观视角,其中以企业内部视角的文献居多。

从企业内部来看,对保险企业而言,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是培育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举措,保险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理念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资金运用创新、销售渠道创新等方面。此外,保险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文化对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外部环境来看,完善市场环境、加强监管体系建设也有助于保险企业构建和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应从保险市场的进出制度、保险业税收政策、保险投资政策以及保险服务贸易政策四方面调整保险产业政策,为中资保险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王文祥和魏华林,2002);就保险中介市场发展与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而言,发达的保险中介市场对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而监管机构应从发展中介市场体系的角度出发,完善中介市场监管制度(姚庆海,2005)。

六、总结、评论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总体来看,当前国内对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专门研究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献数量不多,且研究重点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目前,从一般企业管理层面介绍、引进和研究国外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文献较多,但对于具体的企业来说,对其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需要把一般理论与行业特征相结合才能深入进行。许多学者在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到目前为止,专门研究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来源、作用、识别与评价、培育与提升的文献并不多,系统性研究的文献更是少见。

(二)在已有的文献中,较为多见的是把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简单地应用到保险企业,而在保险企业的行业特征基础上研究其核心竞争力的文献较少。保险企业作为专业经营风险的企业,其产品形态主要表现为无形的产品,其与客户之间的保险合同关系可能长达数十年之久,其产品销售主要依靠中介机构与人进行,其利润来源包括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两个方面,其稳健经营有赖于充足的偿付能力,作为中国的保险企业,还面临市场规模迅速发展、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并不充分<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分别占据了寿险和非寿险一半左右的市场份额)、市场体系有待完善等外部环境。上述保险业务的特性、保险企业经营的特征及保险市场的结构特征都会对我国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深远的影响,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如何把这些特征与一般理论进行良好的结合,构建适合中国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体系与分析框架,仍是一个需要解决与完善的问题。

(三)对保险企业竞争力的评价过多地依赖于财务指标。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最终会体现到其财务指标中,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保险企业,其财务指标会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较好的流动性保持能力和充足的偿付能力。然而,财务指标更多的只是反映了过去或当前保险企业的经营业绩,它是过去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和反映,但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能完全通过财务指标得到评价。例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学习型企业的建设、企业文化的完善、公司创新体系的建设都属于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但其成果在短期内未必会反映到财务报表中;另一方面,在中国保险市场规模迅速增加、未开发市场空间较大的情况下,从增长趋势来看,部分保险企业的销售规模、利润率等财务指标看上去可能比国际保险业巨头还要高,但实际这些数字并不能反映保险企业的真实竞争力水平。特别是在评价和比较来自不同国家的保险企业的竞争力时,过多地依赖财务指标,有时可能会得到不真实的结论。

(四)研究方法有待完善。总体来看,目前已有的研究尚缺乏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这一问题导致的结果之一,表现为不同的文献对相同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结果呈现出较大的不同,对培育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也往往得出各不相同的结论。

上述问题的存在实际也提示了未来我国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方向。在此,作者主要强调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一个符合保险行业特征和中国保险业市场特征的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框架需要得以建立和完善,中国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识别、评价以及提升,都需要与中国保险企业及保险行业的实际紧密相连。为此,需要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需要,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保险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同,并分析这些特征对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其次,在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面,除了对国内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比较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以国际视野评价中国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国际视野进行评价,就需要使用特定的数据处理方法,剔除当前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空间较大这一因素对核心竞争力评价带来的影响,只有这样做,评价的结果才更客观,其提示的实践意义以及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的改进建议才能够在全面开放的中国保险市场中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范文3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引言:任何企业在任何时候,都不可离开企业文化的非凡作用。经验表明,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竞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其各管理中,都充满着文化的因素。优秀而且独特的企业文化总是包括引人注目的制度、技术以及管理三方面的创新。

1、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理念

1.1 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

企业的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倡导和积累,以及筛选提炼而成,其核心为企业的精神与共同价值观,主要内容为企业的最高目标、优良作风、管理哲学、标识、行为规范、环境等,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灵魂。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它所具有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以及约束功能等是构成企业功能体系。

1.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念

哈默尔与普拉哈拉德创造了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尤其为如何去整合多种技术流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的学识。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最基本的竞争力,是能够使整个企业长期保持稳定竞争优势的竞争力,是使企业获得稳定的超额利润的竞争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标准来判断是否为核心竞争力:一是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替代的;二是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异质的;三是竞争力应该是竞争对手难以去模仿的;四是核心竞争力应该能够给客户带来特殊的利益,进而给企业带来最高效率;五是核心竞争力必须得到市场认可,也即为必须可提供进入相关市场的机会。

2、企业文化建设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发挥的作用

企业文化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从文化入手。

2.1 对优秀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提炼

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价值判断,被全体员工共同认同,它对员工获取知识有着深刻的影响,对员工的行为方式起到直接决定作用,若要提升企业的文化,则必须将提升企业的核心夹着管作为基本。那么如何提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1)不可以用生硬的概念与术语去表达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应该使所有员工都认识,应该通过领导,将其表达为一幅企业未来发展的具体蓝图,将员工团结在实现企业目标不断奋斗的历程中;(2)核心价值观应该可正确反应企业长远的战略目标;(3)为使所建立的价值观得到员工的接受和认同,企业的领导之应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和发动各管理人员与员工参与企业价值观的讨论与提炼,唯有如此,才可使全体员工深刻体会并认同和内化该企业的价值观。

2.2 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积累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企业文化重视和尊重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将“以人为本”的意识进行强化,将企业打造为其全体员工都具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共同体。(1)形成“以人为本”的氛围。将员工对个人价值实现与对事业追求的正能量进行充分的释放,使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2)将唯才是举的导向强化。在对人才进行选拔与使用时,应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举;(3)为人才成长构建平台。企业将为有能力的人才创造条件,为其成长构建平台。

2.3 增强创新意识,与时俱进

只有不断加强创新,才能持续的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提升核竞争力的关键,在企业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文化的作用是:(1)防止随企业成长企业文化惰性的形成,若形成这种文化惰性,则会造成企业无法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导致创新的动力不足;(2)通过积极的方式塑造企业文化,推动持续创新。

3、如何通过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1树立企业的文化建设目标

在立足于企业现状的基础上去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着眼于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应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需具备主业的特点、行业的特点、企业 的特点,并通俗易懂,能够被员工和群众接受。

3.2 确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增加员工认同感

行业的特点,企业的战略和发展方向,都应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上有正确、鲜明的体现。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是优秀企业文化的首要目标,挣钱是其中之一,但不是全部。

3.3 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应将企业文化融入进去

公司的用人标准应该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与本公司文化契合度较高的员工应优先被录入;在员工的培训中,应贯彻企业的文化要求,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员工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影响与改变;员工的业绩与激励同样应要求融入企业文化中,用各种职业化行为标准来具体化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用反对或者鼓励某些行为的方式,诠释公司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为使企业核心价值观上下理解一致,企业文化应与沟通机制结合,使员工心中真正形成认同感,与企业文化建设不相符合的企业制度应该被合理的修订,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要根据企业文化的指导下得以修订与完善。

3.4 适当地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与社会发展阶段紧密相连,当企业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的变革是必须的。因为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与企业的兴衰成败戚戚相关,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文化成为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动力。

小结: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企业前进的原动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树立企业的文化建设目标、确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管理的各环节以及创新企业文化等四个方面对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行阐释。

参考文献:

[1]解永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职业时空,2009(8):75-76.

[2]唐书麟.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企业经济,2003(10):80-81.

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范文4

关键词:国有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及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放开,国有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其原有的垄断优势正逐步丧失,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正在进入外贸经营领域,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面对这种新形势,研究国有外贸企业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国内外不断加剧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表现

1990年,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为顾客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技能和技术”,“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此观点一提出,就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并引起了企业家的高度重视。此后,人们从不同角度对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扩展。如Teece、Pisano和shuen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提供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支柱优势基础的一组相异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规则。”,Mever和Utterback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Lenard-Barton则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也纷纷对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这一理论进行充实和完善。如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诸多能力,可以包括市场界面能力、基础设施能力和多种技术能力等。有的则认为企业核心能力一般可以概括为企业技术能力和制度能力两大方面。综合各种观点,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要素和能力而获得的,独特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能力。

一个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可以根据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来判断。首先,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企业的独特专长,它是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积累和培育而形成的,内化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是企业特有的技能、知识、管理和文化的整合,它强化企业竞争差异性,因而较长时间内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其次,核心竞争力能够为用户带来独特的价值或实惠,其产品或服务有被用户看重的价值,可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为企业创造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最后,核心竞争力可使企业拥有进入多元化市场的潜力,延伸出多方面的市场需求,它能应用到新的领域,衍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新业务,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实现多元化战略提供支持。

二、国有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国有外贸企业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的产物。但随着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逐渐建立,国有外贸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走上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道路,企业经营管理也日益受到重视。此后,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贸经营权全方位放开,外贸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给国有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国有外贸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管理能力薄弱

目前,我国多数国有外贸企业经营“大而全”、“小而全”,由于经营雷同化,只能单纯依赖价格竞争,品牌和服务竞争力缺失。而且许多企业存在单纯追求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倾向,国有外贸企业难以控制内部经营和服务质量。尽管国有外贸企业中有不少大集团,但却是管理松散,集团总体经营战略实施不畅,此外,集团内部管理粗放,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导致企业大而不强,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2.经营模式和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多数从事的是进出口业务,并没有自己的产品生产基地,实行的是“收购制”的传统经营模式,而随着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取得了进出口自营权,使国有外贸企业的货源日益紧张,传统的“收购制”经营模式受到了很大挑战。在经营方式上,国有外贸企业主要从事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转口贸易等其他灵活贸易方式很少涉及,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有外贸企业的发展空间。

3.人才流失严重

人才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国有外贸企业体制僵化,缺乏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人才机制,压制了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放开,拥有大量客户资源和丰富业务经验的人才纷纷跳槽到经营机制灵活的民营外贸企业和管理先进、待遇优厚的外资企业,甚至一些掌握大批订单资源的业务人员自行创办外贸公司。人才的大量流失,不仅使国有外贸企业经营资源和经济效益遭受了巨大损失,也大大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

4.整体竞争力偏弱

尽管我国国有外贸企业有着较长的经营历史,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外贸经营经验,但面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加之自身适应能力不强,导致整体竞争力还比较弱。多数国有外贸企业还未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能给用户带来超额价值,支撑其进入多元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缺乏,使很多公司经营业绩不佳、不稳定甚至亏损。究其原因,则在于公司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经验缺乏,许多公司发展战略不明晰,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这些都制约了国有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提升。

三、国有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充分认识核心竞争力对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当今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竞争范围遍及全球的新环境下,企业很难再依靠规模、价格等传统竞争方式取胜,特别是依靠传统竞争手段获得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竞争力的竞争,特别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国有外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必须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从建立持续竞争优势,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认识到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发展的重大作用,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2.制定和实施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

国有外贸企业要在研究市场成长趋势和竞争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把握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行业的发展动向,选择符合市场现实和未来需求且自己又具有经营优势的产品作为主攻方向,以此来制定和不断完善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要立足挖掘并充分发挥国有外贸企业在多年经营基础上形成的销售渠道和信息网络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于核心主业,大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开发需要公司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与努力,因此必须由公司高层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机构进行领导,在使公司上下统一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及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3.通过公司内部积累和整合培育核心竞争力

根据公司制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产品、营销、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国有外贸企业可以依托多年外贸经营形成的营销渠道、信息网络和品牌优势,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给用户带来特殊效用的技能、方法和能力,积累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通过跨部门的沟通、交流和协调,实现核心竞争力要素的优势互补和整合,进而构建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中,创新是关键。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要求企业必须持续不断地创新。要倡导和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氛围,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机制、环境和企业文化,鼓励管理制度、经营模式、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的创新。

4.通过外部联盟和购并获取与提升核心竞争力

国有外贸企业可通过与自己优势互补的公司结成战略联盟,来获得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可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与供应商、物流公司等结盟,降低整体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还可通过购并获得核心竞争力。购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购并,企业可以获取所需的资源和能力,借助公司间资源与能力的相互作用和整合,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形成和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国有外贸企业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通过购并,投资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有机结合,延伸产业链条,增强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C.K.PrahaladandGaryHamel,“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HarvardBusinessReviews[J].May-June,1990,pp.79~91

[2]钟祖昌谭秋梅:全球供应链管理与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国际经贸探索[J].2007.01

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范文5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 核心竞争力 提升策略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始成为企业管理尤其是战略管理研究和实践的新视角,日益受到国内外企业管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我国房地产企业不仅面临着市场消费主体、市场供求关系、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不断变化,而且将面临国内其他企业和国外大型房地产企业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威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就要打造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我国房地产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2.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构成要素

2.1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质量意识、设计水平、新产品开发能力、品牌运作、营销及广告等一系列专长的有机整合;是指一种能将企业竞争力诸要素有机组合起来,并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力量和能力[1]。

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房地产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能力、资源整合与开发能力、管理能力和土地储备能力等为基本内核的某些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与企业运行机制的有机整合,使房地产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房地产行业中保持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合力。

2.2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最终表现为出色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资源整合和开发能力、企业品牌效应、客户服务及管理能力。

3.提升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3.1完善管理体制,实施国际管理标准。

我国房地产企业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在管理体制、理念、方法和手段上已经渐渐趋于成熟,但和西方企业,尤其是大型的跨国房地产公司相比还相差甚远。加入世WTO后,中国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面临很大的冲击和挑战:我国房地产企业如何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加大其国际化力度,参与国际竞争;如何面对国外的一些大型的房地产企业的入侵?[2]这就需要我国房地产企业在管理制度、管理体制上进行完善,实施国际管理标准,提升核心竞争力。

3.2提升市场价值理念,创造市场竞争优势。

房地产企业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只有确立价值在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责任意识,通过建造高质量、高信誉,市场认可、消费者满意的楼盘,才能打造出企业品牌,真正实现产品的最大价值,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优化价值理念,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经济价值基础。要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调研、营销体系,认真研究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善于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和需求,把握行业的市场发展趋势,了解竞争对手的市场变化,根据市场的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市场竞争优势。

3.3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文管理。

房地产企业要把人力资源的开发摆到战略高度去认识、去实施。企业发展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更要强化人力资源的合理整合和有效开发,重视人才的培育和引进,选好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建立以企业经营人才为核心,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优秀员工为骨干的最佳人力资源整合机制,充分发挥经营者谋略和决策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人才优势。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如果能以较少的人才所积聚的价值为企业创造较大的价值的话,就可以说该企业具有人才竞争优势。

3.4加快技术创新,创造技术优势。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如不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产品成本就降不下来,在市场竞争中就没有优势可言。创新始终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主题。房地产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具有技术含量高、技术标准高和技术要求高的特点,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开发商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不断提高新产品研究开发能力,提高建筑产品的科技含量,在住宅的户型设计、功能设置、区域划分等方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在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高度重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环保、绿化、节能、便捷,以及个人生活的私密性,等等,注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不懈追求科学合理,充分彰显产品个性,提升技术创新理念,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技术优势。

3.5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客户服务,增强品牌核心竞争力。

楼盘开发的质量和客户服务尤为重要。品牌竞争力是房地产企业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而产品质量又是品牌的生命。因此,提升产品质量是增强品牌竞争力的前提条件之一。强化客户服务也是增强品牌核心竞争力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Pulte Homes的成功一部分要归功于它能确保客户满意度,该公司建立了一套客户满意度监测系统,通过这一系统与每一个购买住房的客户进行沟通以确保满足他们的需要,成为唯一一个全美客户满意度连续四年排名第一的房地产公司[3]。公司将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作为企业的品牌竞争优势进行精心维护,不仅树立起了品牌核心竞争力,还赢得了客户的青睐。

3.6加强信息化管理。

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与创新精神为特征的三股时代力量,正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当前的房地产企业。房地产行业信息化管理是动态的、全面的集成管理,以个性化、灵活的、随需应变的产品模式,所以,信息化管理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4.结语

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对房地产企业来讲具有重大意义,为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和体系,使其进一步完善和趋于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建明.企业核心能力[M].法律出版社,1998.9.

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范文6

关键词:公司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财务竞争力

一、竞争力与财务竞争力的关系及核心竞争力与财务竞争力的关系

1.财务竞争力与竞争力的关系。公司本质上是各种能力的集合,财务竞争力作为公司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财务竞争力与竞争力的联系:

1).最终目标一致。财务竞争力与公司竞争力的目标都是为公司目标服务的,都是为了使公司的价值达到最大。

2).评价指标类同。在财务管理中常常涉及到的财务比率是确定的,两者的评价体系都是建立在公司每年对外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相似的财务指标进行加工整理展开的。

财务竞争力与竞争力的区别:公司的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前提下,公司通过运用本身资源及能力,获得外部可寻资源,进而综合加以利用,并为顾客创造价值,从而实现公司本身价值的一种综合性的能力,由人力资源子系统,管理创新子系统,公司文化子系统等组成。而财务竞争力仅仅是公司管理创新子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是公司在财务方面的竞争力。

2.财务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核心竞争力最早由美国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两位教授提出,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公司可以持久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公司所特有的、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而且难以被其他竞争对手模仿的技术或能力。而财务竞争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在财务方面的具体表现。财务竞争力能够提高公司资金运作效率,降低公司成本,提高公司价值,是公司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

财务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核心竞争力是公司竞争力体系中最关键或者最核心的要素及能力,范围较为广泛,而财务竞争力是在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心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了财务竞争力的内容,并且财务竞争力满足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难模仿性,稀缺性等特征,所以说财务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包含财务竞争力。另一方面,核心竞争力会通过财务竞争力以一定的财务指标影射反映出来,通过对财务竞争力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核心竞争力的强弱。

二、财务竞争力的相关理论探讨

1.财务竞争力的内涵。财务竞争力是公司财务系统进行财务战略的选择结果,它以市场竞争为动力,以为公司创造价值为目的,优越于其他公司的专有财务资源。财务竞争力是在借鉴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将公司的财务理念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为研究公司竞争力提供了新的视角。公司一旦具有财务竞争力的意识,并加强与财务竞争力有关的各项财务指标的管理,便会促使公司走出产品,商品生产经营的天地,积极盘活公司的存量资产,并调整产业及资本结构,进入资本经营的新领域,从而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

财务竞争力在当代社会中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其理论发展远远落后于实践,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怎样评价公司的财务竞争力,如何提高公司的财务竞争力,将成为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2.财务竞争力的特征。财务竞争力是公司所特有的,由公司本身的行业以及所处的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不同的公司而言,公司的财务竞争力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总体来看公司的财务竞争力具有以下特征:

(一)战略性。财务竞争力是一种战略性的财务能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使财务竞争力与公司战略,尤其是财务战略相结合,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财务战略,以其作为理论指导,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二)竞争性。在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收益与风险交织的这个时期,公司要想比同行业竞争者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具有竞争性。财务竞争力具有竞争意识就意味着公司在制定合理可行的财务战略时,需要结合外部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去认识和把握。

(三)价值性。财务竞争力的目的是使公司价值最大化。财务竞争力强的企业不仅仅意味着低成本,而且代表公司能够抵御外来风险,并且资源配置得到了更好的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司盈利水平。所以公司想获得价值上的增值,就必须增强其财务竞争的能力。

3.财务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依据上市公司财务自身的规律和核心竞争力的特性,把财务竞争力分解为财务生存力,财务发展力,财务创新能力三个部分。

(一)财务生存力。财务生存力是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用来评估公司的资金运转及使用情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偿债能力。是指公司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和短期债务的能力。通常包含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产权比率,资产负债比,获利息倍数,现金流量债务比。

2).盈利能力。是指公司获取利润的能力。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通常采用每股收益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总资产报酬率作为评价指标。

(二)财务发展力。财务发展力是在公司生存的基础上,对公司资源的充分运用和现金流管理使公司能够发展壮大的能力。具体包括营运能力和现金获取能力。

1).营运能力。是指公司的经营运行能力,也就是公司运用各项资产从而赚取利润的能力。常用的财务分析比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净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

2).现金获取能力。是指公司当期经营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一般情况下,该比率的高低说明公司获取现金能力的强弱。通常包含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三)财务创新能力。财务创新能力是评价公司财务竞争力的非财务指标,没有创新就缺乏竞争力,没有创新也就没有公司价值的提升。财务创新能力在财务竞争力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财务创新能力,那么公司的财务竞争力很难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三、结语

财务竞争力作为当代财务学科体系中一个新的领域,为我们认识和研究财务学提供了新的方向。现代公司应该以公司财务竞争力最大化来作为财务管理目标,通过提高公司财务竞争力,可以改善公司核心竞争力水平,从而公司获得更多的竞争资源,取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作者单位: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崔硕.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评价―以吉林省上市公司为例[D].吉林财经大学.2013

[2]全文婷.涉农类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的评价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3]王萌.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基于贵州茅台的案例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2

[4]陈蕾.企业财务竞争力的评价研究 [D].西南交通大学.2010

[5]崔磷.中国上市银行财务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D].哈尔滨大学.2012

[6]程燕.财务竞争力探讨[N].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卷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