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1

从近半个世纪的企业现代竞争理论的演变看,经历了以战略管理为中心,以市场结构为中心和以企业素质为中心的竞争理论的三个不同阶段。正式主流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不足,促使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迅速兴起。从实践来看,核心竞争力也成为企业成长的重要武器。通过对世界500强以及中国优秀企业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毫不例外地拥有代表其特质的“核心竞争力”,使得它们可以被很容易地区分开来,可以被目标客户接纳,提供它们所擅长的产品或服务,进而创造商业价值,不断成长。中国企业只有选准核心竞争力战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生存与发展。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何谓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核心竞争能力就是一个企业优于其他企业的、特有的技术优势;有的认为核心竞争能力是在政府相关优惠政策或其他支持性政策的扶持下,形成的一种综合竞争力;有的认为,是基于企业资源优势的一种无形的东西,如技术决策,独特的企业文化,良好的营销网络等;也有人认为,是一种隐含知识的创造、利用和传播能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为:

1.所谓核心竞争能力是指一定制度框架下,企业所拥有的、基于独特知识技术积累的一种竞争能力。一个成功的企业,总有一种能够使它赢得维持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能力。这种竞争能力的表现是层次的、多样化的、包括独特的技术、难以模仿的技巧、合理的组织方式、良好的营销网络、与众不同的文化或管理模式、较强的已有资源重组能力或者融合、稳定的客户资源等。

2.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就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商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是指在物质开采、加工转换、组合利用方面的能力,包括产品开发、工艺实现、技术创新能力等,如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发与生产能力,矿物的综合利用能力等。商业能力是指在市场上吸纳资源、推销商品的能力,包括资源能力、招聘能力、采购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等。管理能力是指集体活动配置资源、建立秩序、营造氛围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能力,包括计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

3.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能力。它可更详细表达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1.加大管理改革力度,完善企业内部创新机制

一是加大创新教育力度。要让高层次管理和基层员工清醒地认认知,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中的作用, 以“差异化战略”整合企业资源,使企业在经营管理,技术创新,营销与服务等方面,形成与同行业显著差异,而这些特殊价值的开发,往往是构成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二是加大技术开发力度。一个企业要形成优势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因此要清醒第把握本企业核心技术是什么,弄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财物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项目,开展创新、攻关、形成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三是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多数成长在良好的环境土壤之中。为什么不少国有企业高不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企业制度约束。如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等,使企业无暇顾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故此,必须遵循“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革现有体制弊端,创新发展机制,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升级,提供健全的制度保证。四是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有位著名企业家说,“文化无处不在,你的一切,竞争对手明天就可以模仿,但不能模仿我们的文化”。可见,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要素,有了全员共识的核心价值观,在无形中就会形成对员工的超强激励,使他们终生为此奋斗,进而形成独具企业个性的核心竞争力。

2.开发企业外部创新渠道,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如何提升企业形象声誉,改进营销技术和营销网络,建立巩固的企业联盟,拥有广泛忠诚顾客群等。形象声誉,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生命线。在产品市场上,是企业对消费者作出的不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承诺;在资本市场上,是企业对投资者作出的不滥用资金的承诺。营销技术是企业通过产品、价格、促销和营销渠道等整合,向顾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如,电子商务为核心的营销技术创新,在当前消费者时代,其绩效甚至比制造技术更具有竞争力。营销网络是企业推销产品或服务的前沿阵地,如,将配送中心、营销网点、信息系统等统筹联结,形成覆盖较大区域的市场网络。

企业联盟包括知识联盟和企业兼并。知识联盟有助企业之间专业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凸显其竞争力。企业兼并是扩大企业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可重新整合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和经营机制,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目标。发展忠诚顾客群,也是提升外部竞争力的重要渠道。顾客群越多,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故此,必须重视企业各细分市场顾客群的忠诚度培育,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公关等各个营销节入手,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2

关键词:学习型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

实践证明,通过学习型企业的构建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是判断学习型企业构建是否成功的关键。建立学习型企业的目的是使其自身更加强大,而不是怎样把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在信息化、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时代里,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是重大而紧迫的战略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要紧紧依靠广大企业的力量,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通过发挥企业自下而上,培育知识型个人、建立学习型组织,不仅能够实现企业产品、管理、服务等全方位的转型升级,对企业自身持续发展、实现长盛不衰极其有利。本文对“学习型企业的构建”、“组织学习、核心能力和持久的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学习型企业的构建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进行了分析。

一、学习型企业的构建

1 学习型企业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学习型企业构建一定要把握好相关的原则

(1)全员学习原则。要把每个员工的学习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并且使他们能够充分地表现出其在学习型企业中的主体地位。每个员工要从实现个人价值和目标提升到共同为企业的未来打拼的高度上来,实现全员学习、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

(2)领导带头原则。学习型企业的构建是离不开领导的支持的。领导首先要带头学习,提升自我价值,从而引导员工建立共同的企业价值观。

(3)自我批评原则。要敢于直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从工作经验中总结教训,通过教训进行反思,从而使得今后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4)互动互补原则。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将其与实践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学习与工作互动。另外,可以通过开放型的互动学习,促进企业整体学习力的提升。

(5)创新学习原则。创新的基础就是学习,建立学习型企业的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必须确立能够符合与时俱进要求的新思维、新观念,把自我潜能的开发和组织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目标,使企业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发展,这样企业的活力和创造精神会更加丰富。

2 构建学习型企业的具体措施

(1)实现自我超越。学习型企业的目的就是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要实现自我超越。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要想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行自我超越。

“培养员工的自我超越意识”正是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中的第一项。在个人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构建学习型企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超越。可复制的团队学习体系的建立是学习型企业构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可以复制就是指将学习体系整合成一种标准化流程,并且这种标准化流程是可以拓展到其他企业的,从而使得学习体系价值延伸和放大得以实现,进而实现了个人的发展目标。在相同条件下,采用这套学习体系的员工要比同行业没有采用这套学习体系的员工学习速度要快得多,并且实践效率高得多。这套学习体系要把团队学习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也就是说,每个员工通过先进的学习组织形式把他们的才华从分施展出来,并且每一个员工的知识成果都能够让其他员工分享。例如,海尔的自我超越。海尔是最具竞争力家电企业之一,最优秀的学习型组织和创新型组织之一。十二五期间,公司将成长为全球化企业。集团承诺将支持青岛海尔发展成为全球家电龙头企业,未来将注入包括海外资产、上游资产等在内的家电资产。海尔海外扩张遵循先难后易的战略,自创的高端卡萨帝品牌已经打开欧美发达国家市场。“自我超越”是一种循环不间断的超越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

(2)完善培训机制。在企业中,开展提高生产力的有效学习就是学习型企业创建的实质,尤其是对于那些其目的就是提升组织整体素质的团队学习。网队学习、全员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进行培训。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员工构成都很复杂,素质差距也是比较大,各个层次都有,大多是的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的需求,具体表现在培训力度不够的问题,无论是在集中培训上,还是在特殊专业技术培训上以及在特殊工种培训上。大多数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在注重培训的同时,又忽视了考核,忽视了管理机制,忽视了员工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没有建立调动员工自觉学习积极性的机制,员工的综合素质与公司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针对此现状,必须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了培训体系和机制,多形式的开展员工培训工作。严格培训考核,注重培训形式,根据“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要求,制定学习培训计划,通过有针对性、分层次、多渠道的有效培训,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岗位修养得到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得到了提升。一是员工队伍得到改善。通过加强员工业务与技术培训、开展星级工人考评,开展技能签订渠道,员工基本结构得到改善。二是企业文化得到升华。公司把兴办学习型企业,走内涵发展道路作为企业发展工作要点,而建立学习型企业的目的是保证员工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努力培养一支有思想、有能力、有理论知识的骨干队伍。公司一直往这个方向努力,把创建学习型企业,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提升服务质量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牢固树立了“三个一”价值观,员工的团队精神、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体现,凝聚了员工的内在动力,凸显了员工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吉林检测分公司的综合形象不断提升,并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了创建工作的快速发展。

(3)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所谓“共同愿景”就是指来源于个人愿景,是每个员工愿景的升级和提炼,但是并不是个人愿景的综合。它是组织成员都共同真心追求的愿景,它为组织的学习提供了焦点和能量。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组织成员视组织目标为自己的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创造出难以想象的业绩。企业要制定了发展的计划和规划,制定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企业发展了,产值提高了,就能为员工的成长提供更广大的舞台,提高员工收入,改善工作环境,在企业管理中将得到更充分地体现人文精神。这样的共同愿景,是基于全体员工对发展前景的共同认识而制定的,是将个人愿景整合为共同愿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非领导层单方面的规划,因而更能鼓舞人心;这样的共同愿景,培养了员工主动而真诚的奉献和投入,充分调动了全员积极性和创造性,鼓舞了士气,使全体员工为实现这一远大共同愿景而努力奋斗。

(4)管理创新。所谓的“系统思考”就是指要透过现象看问题,不要就事论事,也就是说,要整体分析问题,不能片面的分析问题。对于已发现的问题,要从根本上去除,而不能只是治标不治本。在五项修炼中,

“系统思考”是核心,它是一种

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并且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五项修炼中的各项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是不能够独立存在的,而“系统思考”是其余四项的基石。对员工的“心智模式”的改善是“学习型企业”建设的着力点,它能够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但是管理者团体的“学习”还是重点。要想五项修炼的“系统思考”发挥出其巨大的作用,其基础就是搞好“管理者团体”的“学习”。

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管理理论改革的必然产物――“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既然是一种管理理论,那么就不能将其理解为简单的获取知识,而是对员工如何实现生命中真正想要达成的结果的能力培养。

“学习型组织”特别注重的是员工的“心智模式”。

二、组织学习、核心能力和持久的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

1990年盖瑞

哈默尔和普哈拉首次提出核心能力的概念。基于资源的竞争理论认为,竞争优势是对难以模仿的知识、资源、技能与核心能力的占有,而不是来源于产业结构与网络中企业间的关系。因此,企业比竞争对手能持久地创造出核心竞争能力是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并且需要企业至少有一种核心能力,使得其能够与市场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相适应。因此,不断地对核心能力进行强化是组织必不可少的。核心能力的结果就是竞争优势。企业的短期竞争优势可以通过现有的核心能力和运气来产生,但是只有被正规强化的核心能力才能产生持续的竞争优势。核心能力只能从企业内部进行构建。核心能力的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新的能力的开发和学习;其次,现存能力的强化。而这两种方法的实现就是需要通过组织学习来进行的。如图1所示,

由此可知,知识的获取、处理、储存和补充决定着有效的学习。每个组织都有其自身的学习风格和能力,这正是核心能力的独特性的构成。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华东认为:我国证券市场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跨越式发展中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这要求证券经营机构切实转变观念,搞好学习型企业的建设,提高证券经营机构的学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唯有创建学习型企业,才是证券经营机构发展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学习型企业的构建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学习型企业的构建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在现今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竞争力就是确保企业能够生存下来的保障。因此,从核心能力来讲,为了寻求持久的竞争优势,对企业的资源和核心能力的研究是首要的任务,这也是战略管理研究的主题。

学习型组织为企业全面增强体质提供了一剂良药,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好的途径。组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对于企业管理中所有重要因素,它几乎都包括在内。学习型组织是一个持续的系统工程。通过周密筹划的组织学习过程,企业不仅可以使内部资源和知识的利用率提高,而且能够不断创造出新知识。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学习型企业文化是学习型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也必然要规范员工的行为。它可以用共同的价值标准培养企业意识,统一员工思想,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企业的内聚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声誉,树立品牌形象。每个企业的情况各有不同,学习型企业文化因其个性而很难被其他企业多模仿。企业文化的个性特色不仅是一种核心竞争力,而且从根本上推动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企业核心力主要是由企业文化、人才、企业资源、整合与协同能力、创新能力构成。其中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基础就是人才。企业文化受到了这些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也可以这么说,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动因都可以从学习型企业文化中找到。首先,形成优秀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基础就是人才。对企业战略、人才、管理等企业成功关键因素的态度和观念的提出都是通过优秀的核心价值观来实现的。事实证明,很多企业的生存周期较短,其主要原因有市场因素,市场因素是客观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企业没有形成学习型企业文化。就调查,一个成功的企业从一开始就无意中在强调学习型企业的构建,并且形成了学习型企业的文化,由此可见,文化对于一个企业来其重要性。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技能上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从根本上讲,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1943年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该理论把“自我实现”这一定位放在第一位。而在目前这个市场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根本因素就在于学习型企业文化。其次,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要想开展创新活动,其之前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企业只有在创新意识在才能进行创新活动,树立创新目标,从而使得员工的创新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进行技术和管理共同创新,从而使得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得以提高,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背景下持续发展。大量的事实表明,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企业保持优势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首先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而建立学习型组织无疑是企业挑战未来的必然选择。这里也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再次,优秀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对企业技术和服务能力的提高有很大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技术和服务能力决定的,这已经得到了广大企业的认同。因此,学习型企业必须加强对技术和服务能力的管理。最后,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管理能力、整合能力以及协同能力形成、提高并发挥作用的基础。目前,各种整合技术已经很高,要想使整合真正发挥作用,处理整合技术的高超之外,还需要其管理人员的素质高、管理整合手段科学化,而这一切与社会文化整体水平的提高都是离不开的,并且与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也是离不开的,更与先进科技的开发与应用分不开。总而言之,都是文化因素向管理中渗透,从而使得管理效率不断地提高。学习型企业拥有优秀的文化以及与员工个人价值取向相一致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从而对企业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且充分激发了员工的工作和学习激情,进而激发了员工创新能力,创造出高效的生产力。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促进企业效率的提高,加强资源整合,从而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有提高。

由此可见,优秀的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企业人才、创新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以及整合能力和协同能力形成的基础,并且对这些企业能力的培育、形成与提高有着直接推动作用,进而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学习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就是优秀的学习型企业文化。人才是这样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关键,企业资源是其物质基础,其基础和源泉便是学习型企业文化。各项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且不断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型企业文化能够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增强员工行为的导向和约束、增强辐射功能、体现领导者与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总而言之,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任郁: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探索与思考[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7,(04).

[2]王俊:锻造知识企业促进人才成长――浅谈学习型组织创建[J].当代通信,2005,(z1).

[3]王伟:我国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9,(01).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3

关键词:技术创新 核心竞争力 相互关系 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004—4914(2012)06—255—02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后,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如何?我国企业能否与外国企业抗衡?如何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这些问题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探讨,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指出有效路径。

一、企业发展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整合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资源配置与市场需求统一而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普拉哈德和哈默尔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具有特殊性、相融性与价值可变性等特性。其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协调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市场应变能力等要素。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后,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将更加严峻。迎接这种挑战的根本办法是强化和提高企业竞争力。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创新机制乏力。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与机制,严重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科技创新滞后制约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一是对市场反映不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长;二是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不紧密;三是企业内部科技创新机制乏力。我国企业也普遍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与机制。一是依靠资金投入提高竞争力的经费不足,企业的投资创新原动力不足,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二是竞争手段少,非价格竞争乏力;三是缺乏一个长期的企业战略规划。靠价格策略来拓展市场空间也不能适应目前消费者的选择心理要求,不了解用户、竞争对手、竞争格局及市场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在一些浅层次上竞争,这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现实。无战略经营意识,频繁更换企业经营者,忙于应付其他社会责任,沉浸在具体的经营事务,不能从长期的战略角度来驾驭企业,捕捉企业发展的增长点,这也是影响企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原因。而如何深入探讨企业成长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如何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便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技术创新的内涵、特点与发展阶段

技术创新的理论观点是由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进入了综合性、实用性、回归性探索的阶段,促进了技术创新理论对技术创新实践的指导,增强了技术创新理论和研究的生命力。

技术创新的特征是:

1.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我国的一些科研成果得不到推广,不能变成生产力,不能占领市场,并不一定是科研成果不过硬、不成熟,而是与现实市场需求不吻合。

2.技术创新的目标是取得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力。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相关的,即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但也不绝对,科技水平高,不一定市场竞争力强,因为决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不一定都是技术水平高的产品。

3.技术创新除产品、工艺创新,还包括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

4.技术创新必须依靠企业家,因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只有企业家才可能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从操作层面而言,技术创新一般须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新思想的形成。即创意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创新技术的获取。创新技术的获取也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二种是企业与科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合作创新;第三种是从外部引进先进技术。生产技术创新的第三和第四阶段,是企业生产要素的投入、组织、管理阶段,主要包括企业的人力、物力、资金、技术、信息等基本要素的投入与组织管理。

三、技术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技术创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基本路径。而目前我国企业普遍现象是技术创新水平较低,自主研发能力不足,许多中小企业停留在跟进模仿阶段,大多限于仿制或低水平开发、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1.形成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要建立具有技术创新内在动力的新型制度,推进知识产权参与分配,对业绩突出的技术骨干采用股权、期权等各种激励方式;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要通过技术入股、岗位工资和建立重大奖励项目等多种分配形式,充分反映和体现科技人员实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要明晰产权关系,变革企业治理结构,在企业制度创新与组织创新的同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有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够研制开发并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不断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加强技术开发力量,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二是要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网络,将科研、培训和开发等关键环节整合成“技术创新链”。

3.探索新的技术创新模式。根据技术创新的方法,人们将技术创新分为三种基本模式: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这三种创新模式各有优缺点,采用这些模式也需要有不同的条件和要求。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选择技术创新模式上既要尊重技术创新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我国的国情。在采取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模式的同时,集中一定人力、物力、财力,有选择地加强自主技术创新,不仅是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需求,同时对我国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加速企业发展与实施“走出去”战略有着特殊的意义。

4.健全技术人才支撑体系。技术创新成功与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一是要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吸引机制,要以体现人才价值、知识价值和科技成果价值为原则,鼓励、吸引科技人员加入中小企业队伍;二是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对企业各层次人员学历教育、技术教育和技术培训;引导企业在职工教育和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把企业办成学习型企业,足额提供教育培训经费;三是进一步搞好中小企业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建立配套完善的人才服务机制,加快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5.树立技术创新的市场理念。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企业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并在市场上实现技术创新的价值,才能体现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必须坚持科技与市场、科技与销售、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包括技术顾问、技术开发人员、管理人员和生产员工相结合、技术创新与生产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以及长远和近期开发相结合,从而实现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4

一、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可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一)内部控制和管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现提供了制度的保障

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是分离的,所以投资者在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加以监督的时候依赖的是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而完善的内部机制和管理可以使得彼此分离不相容的职务之间形成相对平衡的机制,有效的控制企业的运行发展,促进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在保值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增值。

(二)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有利于整合企业的优势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经济市场的发展中竞争力优势的来源主要是经营中现有存在的和潜在的差异化资源,有效的内部控制会将这些资源协调整合成统一的有机体,将企业的优势资源最大化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可以让企业在积累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技术的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内部环境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决定内部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

企业的内部制度的设定使得内部控制管理处在企业的内部环境中,内部的制度环境是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制度。所以,只有在一个完善的内部环境和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和管理才能发挥出它真正的作用,各种的环境因素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并间接影响了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长期竞争优势。

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不完善会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

在现代化的企业发展中,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对企业的发展决策。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与公司治理和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作为管理层为了履行各项的管理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规则和政策。有些企业虽然建立起了法人治理结构,但是在不完善的内部控制与管理下,弱化了某项职位,缺少了必要的某项常设机构,不能建立起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法人机构,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二)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在现代化的企业发展中,有些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很薄弱,在一些相关组织制定的内部控制也不过就是一种形式,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而摆摆样子。有些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中已经形成了决策主导权的模式。习惯了自己决策,而一些内控制度会影响自己的决策权力,所以,更多的时候不仅是不重视,反而会有意阻挠内控制度的建立。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在现代化的企业发展中,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不仅仅是战略层面的问题了,更多的是对企业操作层面的管理。而现在的企业在发展中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直接导致企业无法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发展机制,企业的管理政策和程序不完善使得内部控制的活动就无章可循。会直接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四)缺乏有效监督

在现代化的企业发展中,企业中普遍对内部审计的管理,在执行审计工作的时候只是挂靠或者是隶属于某个部门,缺乏有效性和独立性。而且在实际的工作中,内部的审计行使的职能也通常是建议,在对相关违纪违规的问题只能移交建议和督促其他部门进行处理。弱化了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五)信息系统沟通运行不流畅

在现代化的企业发展中,信息化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主流,但是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时代下对企业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他们已经习惯于传统中的成型的组织结构去制定有效的制度对人、财、物进行约束管理,没有对建立开放的信息渠道引起重视,不能有效的借助信息化系统来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得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的信息流通通道受阻,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六)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适用

在现代化的企业发展中,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人力资源方面对价值取向不明确的问题。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中并没有一个有效的流转机制可以为企业所服务。在人才的招聘和培训方面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并不能为企业招聘到真正有能力的创新型的人才。而人才的缺失直接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七)会计控制系统管理不规范

在现代化的企业发展中,企业中管理层对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起到很好的重视,并且在企业中负责人过多的干预使得内部会计的监督只是在执行负责人的决策,负责人成为背后的操作者,使得财务的秩序混乱,对企业的监管也成为一种表面形式。这样直接导致财务数据失真,无法在发展中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财务数据信息。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现代化企业在发展中应该在相关规定下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并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体系,使得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下有效的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并且在财务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会计控制体系,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为企业的财产安全和完整提供保障。

(二)有效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增值作用

现代化企业在发展中应该优化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因为在企业的发展中内部的审计远比外部审计要熟悉了解企业的内部环境,可以更及时的发现企业内部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以,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要有效的发挥出本职职能外,对为企业的投资决策以及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实现内部控制的审计,减少企业所面临因风险因素所造成的损失,发挥增值作用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

(三)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

现代化企业在发展中应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机制,设立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级的管理和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的严格考核和评价。并将制定的考核制度与薪酬制度结合起来。并且在企业中应该制定管理人员和核心岗位员工定期轮岗的制度。

(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控环境

现代化企业在发展中应该明确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的职责,让决策系统和管理系统以及监督系统可以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下为企业所服务。监事会要发挥出监督管理的职能严格对董事会、经理层和企业的财务进行监督,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监督机制,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在制度层的角度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建立良好的信息化系统,加强监督与检查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5

【关键词】科技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英国著名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1990年首先提出了核心竞争了这一概念,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某种组织中的一种集体性的学习技能,这种技能需要对各种技能协调并运用到某种生产中,同时还要将各种复杂的信息进行一体化的处理。一些国外的杂志将核心竞争力这样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一种基础性的能力行为,属于企业发展的一种阶段性的产物,而其竞争的对手是无法效仿或实现完全的交易行为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十分鲜明,例如无法超越性、关联性以及延展性等。其核心价值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和相关的技能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那些能够起到知识的协调和技能整合的因素才能政治属于核心的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区域性,除此之外其存在的内容和形式还具有一定的区别性特征,这与其所处的企业主体、区域以及行业等不同而不尽相同,这些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其市场关联度的不同。由于各企业具有不同的视察角度和追求,其企业的领导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追求也所区别,不同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的能力也会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企业来说,其追求的企业核心价值主要集中在科研领域和企业品牌的提升以及战略能力层面上。

二、关于企业科技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分析

(一)市场利益驱动机制

一个企业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一个企业能够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基础,这些因素对于具有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资源配置优化和激励导向效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尊重市场规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质资源来展开相应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生产经营行为。

科技创新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其市场效益驱动机制主要体现在其非宏观的领域,涵盖了科技创新体系中关于核心环节的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对人才的激励机制,在构建完善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吸收大量的具有高新技术创新能力的专业性人才,从而营造出一种具有较好创新环境的氛围,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为这些优秀人才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不断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股权外设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吸引优秀人才,实现企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的最大效能。

(二)科技创新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动力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推动自身的技术创新,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体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只有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才能进一步推动企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科技创新成果通过企业内部的转化,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运用这些核心技术企业可以形成自身的核心业务,从而赢得自身的市场和新的技术产业,最终形成自身的核心市场竞争力,赢得市场。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我国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充分结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转变自身的经营机制,科学构建法人机构,不断优化企业制度,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生存能力。

内部开发和外部获取是当前企业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种基本方式,内部开发的方式是企业通过内部科技创新形成自身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体系,这种科技创新方式以企业自身为创新主体,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属于一种常规的科技创新模式。企业在实施内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深入地分解和整合企业现有的技术体系,对于企业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和分类,明确技术特点,在这基础上,有针对性进行科技创新投入和支撑,加大对那些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投入和开发力度,不断提升和巩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自身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收购、联盟等方式进行技术引进。例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核心技术需求,对那些具有某种技术的企业采取直接收购的方式来获取,这种方式最为快捷有效。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其他企业或科研院所形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这种以学习知识为立足点的战略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在内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资源短缺问题和能力不足等困难。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企业只有具备一定的核心技术,才能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是企业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企业科技创新不单单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即核心竞争能力。在核心技术的驱使下为消费者提供质量过硬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因此,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力度,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在其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尤其是核心技术的产品转化,使企业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从而形成多米诺效应,相同的技术在不同产品的应用,使得不同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幅提升,从而形成了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在企业内部的广泛使用,从而使得这些技术成为了企业的核心技术,通过不断地发展,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业务链,企业业务在获得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巩固着企业科学技术水平,这样互补的过程,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结构更加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企业可以拥有具有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效益。企业的科技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构和功能优化层面上的效应上,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还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素养,不断增强企业的品牌影响力。除此之外,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能够获得投入和产出的非常规变动,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同时还可以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系统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形成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企业如何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一)企业的高层领导应该树立高度的科技创新意识,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地位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以自主创新为企业的战略基点,依据企业的区位特点,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科技创新机制,抓住重点,努力突破技术创新难点,消除企业科技创新的一切障碍。

(二)企业应该不断强化其科研机构建设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建设自身的科研机构,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状况,在科技较为发达的地区设立研发机构,优化外部资源配置,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体系,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产品技术科研环节的重视程度

针对那些具有较大关联度和较强带动作用的高科技技术含量的产品和工艺要持续跟进,不断巩固和发展现有核心技术体系。

(四)企业应该加大对新技术的的推广和应用力度

传统企业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需求逐步淘汰一些相对落后的产能,实现向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对于那些对资源和能耗具有较高依赖性的企业更应该重视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提升企业的经济附加值,实现单位产品耗能和资源消耗符合国内先进标准。

(五)企业应该不断强化其创新人才的队伍建设

进一步行业领导阶层的带头领军作用,注重对新兴人才的培养,给予优秀人才更多的便利条件,进一步提升对创新型人才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最大限度地吸引创新型人才参与到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同时还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奖励机制,不断完善企业的创新性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创新型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欲望。

参考文献

[1]刘常勇.科技创新与竞争力:建构自主创新能力[M].科学出版社,2006.

[2]赵愚,蔡剑英,罗荣桂.技术创新与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模式[J].中国软科学,2001,1: 94-97.

[3]樊昕.电子商务助农增收初探[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8.12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6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市场

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平均寿命8年,民营企业平均寿命3.5年,而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40年左右。为什么我国的企业如此短命呢?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培养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寿”的唯一法则。总结世界著名“寿星”企业的长寿秘诀,几乎无一不是因其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市场中“永葆青春”的。

一、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宏观背景

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帕拉哈德和哈默正式发表了“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文章在比较美国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10年发展道路后明确指出:NEC之所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其奥秘在于NEC远见卓识地培养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随后,核心竞争力成为欧美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讨论热点。为什么核心竞争力一提出就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就目前我国企业发展形势来说,核心竞争力之所以引起重视,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市场环境的变化。首先,20多年经济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根本变化。按可比价格计算,2000年GDP是1980年的6倍以上,2005年GDP总量超过18.2万亿元,2006年前三季度GDP增长10.7%。市场由短缺经济变为过剩经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因此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供过于求的市场。其次,国内竞争优势消失,需要企业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影响下,随着政府保护壁垒一个个被打破,诸如地方保护、廉价资源、劳动力等过去中国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中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低下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我国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面对严峻和复杂的竞争环境,我国企业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更要眼睛向内,发现和积累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于其它企业,为本企业所特有的超常竞争能力,即实施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

2.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1)我国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大批国内名牌企业,它们有条件、有能力采取核心竞争力战略。从战略竞争的层次来看,我国的企业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初级层次的竞争策略,比如数量、质量、价格、服务等,并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和战略设计,在企业内部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拥有了自己的特色和相当的水平,取得了颇具潜力的竞争优势。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适应未来高层次的战略竞争,如何培育、发展和提高企业在较大范围和深层次上的成长能力。核心竞争力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战略选择。(2)国有经济大发展。国有经济结构布局得到优化,国有资本继续向重点行业、大型重点企业积聚。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取得成效,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在石油、石化、电力、电信、航空、冶金、军工等行业组建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企业集团。大中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因此国有企业的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国有和民营不再是各自发展,而是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竞争发展的态势。(3)民营经济大发展。民营经济走过了26年,经历了从小渐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26年来民营经济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事物,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在,中小企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60%,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70%,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也超过了50%,并已经成为国家税收和对外投资的生力军。有人如此形容民营企业的“发家史”:“第一代老板是靠胆子,第二代老板是靠路子,第三代老板是靠票子,第四代老板则是靠脑子”。“靠脑子”,也就是民营企业必须提高素质,重视科技,重视人才。

3.企业面临的挑战。一是经济国际化的挑战。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随着5年的过渡期结束,企业面临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遵循国际惯例和规则,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和资本的运作,挑战国际市场,这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二是新经济的挑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从传统的经济方式向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转化。由于我国企业起步晚,科技含量底,如何应对这一转化,也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随着经济竞争环境的改变和市场条件的日益完善,企业面临着产品、技术、品牌、文化、管理、市场、人才等各方面的竞争,如何在市场中立足并获得发展,取得竞争优势,成为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正因此而提出。

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出与特征

1.核心竞争力的提出。1990年,帕拉哈德和哈默在“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对美国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1980年,GTE的销售额是99.8亿美元,净现金流17.3亿美元,而NEC仅38亿美元的销售额;可是到了1988年,NEC的销售额达到了218.9亿美元,远远高于164.6亿美元的GTE公司。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发现:NEC之所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其奥秘在于NEC远见卓识地培养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帕拉哈德和哈默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达到“一组先进的技术的和谐组合”,而“先进技术”不仅仅是企业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本身,而且还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是上述三者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的能力结构,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反应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连带服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企业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主要分枝是核心产品;小的树枝是经营单位;树叶、花朵、果实是最终产品;提供抚育、营养和稳定性的根系则是核心竞争力。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核心竞争力作为获取企业优势的“引擎”,必然有它自身的特点:(1)价值性。核心能力应当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核心竞争力能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提供超过其他企业的更多的使用价值,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用户需要,同时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劳动效率和更低的产品成本,从而取得更高而且长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2)异质性(难以模仿性或不可仿制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它企业所不具有的(至少暂时不具备),而且是不可模仿的和难以替代的,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性。(3)延展性或叠加性。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spill—over),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延伸出一系列新产品和新的服务。也就是说,它必须为各种产品或服务提供支持,一旦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使相关的技术领域和新的创新大获收益。因为在生产实践中企业可将核心竞争力组合到不同的创新中构建新的创造和发展的基础,继而在某一领域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地推出创新成果。(4)相互关联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核心竞争力是许多不同单位或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它的载体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优化的结果。(5)核心竞争力是不断演化的。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剧变或管理不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到后阶段会贬值成一般能力或流失。核心竞争力也有从产生、成长、壮大直到衰亡的生命周期。经过一段时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最终产品、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会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科学技术发展而逐渐失去竞争优势,甚至被淘汰。因此,企业必须不停地根据产业发展方向、管理发展的趋势以及企业自身资源的储存状况,适时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需要及时保护和创新。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一)理解核心竞争力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核心产品是核心竞争力。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最为明显的就是相当多的企业总是把企业的核心产品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混为一谈。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不能以企业在某一方面暂时的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更不能以某一个优势的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也可以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的产品,进而形成自己的核心业务。但是,都不足以形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误区二: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一个企业能够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技术、人才及管理只能是企业在某段时期内的相对竞争优势而已,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素才有可能作为核心竞争力。例如IBM,在它的100多年的发展史上,不乏导致企业灭亡的生存危机,而每一次它都能“侥幸”生存下来,以至发展成为当今的世界500强。如果一定要说技术是它的核心竞争力,那也要加上“不断使顾客满意”的技术才可能成为它的核心竞争力,在技术的后面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指导着。正如一个民族如何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长存,只有“民族精神”才可能使其永存不朽。

误区三:核心竞争力等同于企业一般能力。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存续和发展所应具备的一般性功能,是企业的相对优势,企业的资源、知识和技术等只要具有一定优势都可以形成竞争力,如营销竞争能力、品牌竞争能力、研发竞争能力、经营管理的竞争能力等。对企业而言,竞争力只存在程度的差别,而不存在有无的问题。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处于企业核心地位,具有独特优势和领先优势,使竞争对手在一个较长时期难以超越的竞争力。

(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引入战略管理。将企业放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进行分析对比,找出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扬长避短。全面盘点企业要素,对产品、品牌、技术、服务、品质、成本、企业文化、人才资源等逐一进行分析,做出专业化的分析和精确求实的分析报告。以战略的眼光看待企业的发展,制定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长久竞争优势的基础性能力,因而也是战略性能力,它必须与企业长期战略相一致。因此企业要在培育核心竞争力时,进行战略定位和规划,这是制胜的前提。

2.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良好的企业制度土壤之中的,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创新,必须增加研发资金的投入,切实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这一点上,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如IBM公司1996年用于网络软件开发的投资高达42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当年所有企业的科研开发经费总和,而这仅是其科研开发经费的1/4;又如德国西门子公司1996年的研发投入为81亿马克,占其当年销售额的8.1%。

3.全面塑造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之所以优秀,是因为独特的企业文化把它们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唇齿相依,不可分割,没有文化的竞争力不是核心竞争力,不和企业文化相联系的竞争力不具备创新性和成长性,是没有前途的。例如浙江的民营企业之所以有很大的发展,因为浙江企业主都有两板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有越过“千山万水”、经过“千难万险”、想过“千方百计”、吃过“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的“五千精神”。再如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特有的蒙牛文化。其精髓是98%法则:品牌的98%是文化;经营的98%是人性;资源的98%是整合;矛盾的98%是误会。蒙牛成长的三大法宝是:用文化凝聚人心;用制度驾驭人性;用品牌成就人生。

4.加强培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没有素质过硬、敬业奉献的员工队伍和企业团队,是没有竞争力的。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谁掌握了优秀的人才资源,谁就拥有了竞争力和实力。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采取长短结合、软硬结合的基本策略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企业应将培养和巩固核心竞争能力贯穿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在硬技术创新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先从软技术创新着手(如核心营销能力、组织能力等),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积累技术资源,开发本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软硬结合、长短结合,逐步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