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工程就业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工程就业情况范文1
关键词:“3+1”人才培养模式;网络工程;课程体系;Linux系列课程
“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高校四年制本科学生通过在校3年系统专业学习,最后一年到相应的企业或实训基地实习,进入企业项目组,重点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3年校内学习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理论课和实验课,以及课程设计、新技术专题、认识实习等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1年的校外实习包括10周的生产实习,10周的项目实训,4周的毕业实习和13周的毕业设计,这些实习和设计环节全部在实习单位或就业单位开展。学生通过企业实践和学习,增强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尽快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在“3+1”人才培养模式下,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媒介,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协调高校人才能力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关系的关键点[1]。很多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都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有的高校采取课程群及课程分类方式[2-3],有的高校建立了“三力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4],有的高校建立了多元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5],有的高校建立了“工程+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6],有的高校建立了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7],还有的高校围绕专业建设进行多方面改革[8-10]。辽宁科技大学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依据社会需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社会需求和来自于毕业生、用人单位、校企共建实训实践基地的信息反馈,辽宁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能够承担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同时掌握Web服务技术及Linux平台下的网络应用开发技术,具有从事网络系统软件、网络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一)依据社会需求
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为导向,明确企事业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能力的要求进行分析和总结,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依据,从而构建满足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的课程体系。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有的放矢地学习和掌握用人单位要求的知识和技术,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准确地了解社会需求,针对校园招聘会、58同城招聘、赶集网招聘等进行信息收集,走访30余家实习基地,总结分析发现主要招聘的岗位为网络工程师、网络运维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网络安全工程师和网络研发工程师,大多要求学生熟悉网络通讯、熟悉Cisco等品牌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熟悉Oracle和SQLServer数据库,能熟练使用Linux系统,有CCNP、H3C等厂商认证可优先录用,鉴于此,学校调整了人才培养方案。
(二)以学生为主体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设置多层次多方向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组合课程模块,达到挖掘学生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目的。原来的培养方案中,培养方向为综合组网和嵌入式开发,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36%。自2006年网络工程专业第一届学生毕业以来,通过对毕业生去向调查及毕业后的跟踪走访,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系统集成和网络规划设计实施工作所占比例很小,更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根据以上情况和IT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在校学生、毕业生和企业的反馈,结合本校学生层次水平,网络工程专业勇于创新,对培养方案做大幅度调整,与Oracle上海校才科技合作,引入Oracle上海校才科技定制的网络相关的Linux系列课程和工程案例,从教学大纲、课程体系、课件、案例、教材等开展全面合作。加大力度开展实践课程,形成模块化专业知识结构,通过多模块组合实现多方向能力培养。此项合作,在全国属于首创,目前有几十家高校采用这个模式。
三、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7个环节,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素质拓展教育课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实现多方向能力培养,拓宽就业渠道,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融入Oracle上海校才科技定制的网络相关的Linux系列课程,形成了模块化专业知识结构,将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模块、组网技术应用模块、Linux网络开发模块、网站安全开发模块和Web应用开发模块五大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突出培养学生的编码能力;专业课程以组网技术应用模块和Linux网络开发模块为主,组网技术应用模块培养学生搭建大型网络工程应具备的能力,Linux网络开发模块培养学生从事大型底层软件开发应具备的能力,包括网络系统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能力;专业选修课程开设网络安全开发模块和Web应用开发模块,是对专业课程的延伸和拓展。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未来的职业取向选择模块的组成结构,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自由,学好任何模块都可以适应就业需要;最后通过大四一年的企业工程项目实战,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项目实战能力。
四、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的课程体系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新的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40%,比以往培养方案增加4个百分点,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学科竞赛—创新计划—科研项目—项目实训—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综合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能力培养相一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学校与实习基地相结合、学习与就业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的参与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践教学八个学期不断线。
(一)引入工程案例,强化实践教学
引入校园网、企业网、城域网,强化组网技术模块课程实战性;拆分10余个案例系统应用到组网技术、Linux网络开发、网络安全开发和Web应用开发等模块课程中,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系统编程能力。工程案例的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对课程知识在工程项目中应用认识,积累工程实践的经验,强化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以科技竞赛为主要手段,推进创新能力培养
以ACM程序设计大赛、嵌入式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大赛为依托,以学生自己设计的研究课题为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研发,以老带新,以赛代练,拓展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三)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校外实践基地即是课内实践教学案例的源头,也是检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更是提升学生就业力的保障,建立与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宜的网络工程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实现培养符合产业发展特征和企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软件学院建立了东华软件、天元网络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五、结语
几年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参加各类大赛积极性得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稳步提高。2012届初次就业率达到92%,2013届96.8%,2014届98.04%,2015届达到了空前的99.11%。除去就业生人数的增加,毕业生的薪酬也逐年增长。2013年,辽宁省进行了“专家不进校,管办评分离”的本科专业综合评价,辽宁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在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全省9所参评高校中排名第三,并被确定为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进一步确定了工程案例驱动教学+Linux平台网络软件开发的专业特色。实践证明,网络工程专业采用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校企联动“3+1”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提前获得了企业实践经验,完成了从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转变,达到企业用人要求,拓宽了就业方向,增强了就业能力,学生就业层次不断提高,受到了用人单位好评和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罗家莉,孟庆瑶,李敏.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高校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26(5):52-55.
[2]彭佳红,曹晓兰,程研.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群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2):74-76.
[3]高联雄,赵波,吴庆畅.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专业方向设置实践与探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76(1):150-152.
[4]胡伏湘.“三力合一”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443-446.
[5]金永涛,安志远,刘海燕,等.网络工程专业多元立体化课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412-415.
[6]平源.网络工程专业“工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科技资讯,2014,12(11):171-173.
[7]李平,熊兵,吴佳英.网络工程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3(4):113-117.
[8]张剑飞,韩子恒,程杰.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3):11-12.
[9]张远,杨旻.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55-157.
网络工程就业情况范文2
关键词: 网络工程; 人才培养;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4-60-03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raining system of network engineers
He Jianxin, Yang Gelan, Zhou Jiancu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Hunan 413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atisfy demand for high-skilled network engineers and enhance the employment rate of students, it is proposed in the paper a set of network engineer training innovation system for raising employment rate. It is based on the personal ability and knowledge of students and the demand analysis in each employment of network engineering. In practice it focuses on training of application-type talents, constructs training mode for high quality, and builds course system for this purpose.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it works well.
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 training; innovation; practice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社会对专业化高技能网络人才的需求,面对21世纪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以湖南城市学院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主要研究与实践对象,在对其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及各就业方向人才知识点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探索,构建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需求,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并经初步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1 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知识点分析
作为应用性较强的网络工程专业,其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及各就业方向对网络人才知识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根据对近几届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实际调查结果,其就业方向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⑴ 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工程规划与方案设计、网络组建、网络安全性设计,职业需求主要包括网络系统集成公司的技术员,网络设备生产商的销售人员和售前技术工程师。
⑵ 网络应用软件开发―企、事业单位内部网络应用软件设计、网站建设,职业需求主要涉及从事网络编程技术、网站开发的程序员。
⑶ 网络管理维护―网络故障检测与排除、网络性能优化、网络测试、网络维护与安全性监测,职业需求主要涉及各企事业单位内部网络维护人员、网络设备生产商的售后技术工程师。
⑷ 网络设备研发―网络设备生产商的产品研发、产品性能测试及优化,职业需求主要涉及思科、华为、锐捷等网络设备生产商或研究所的技术员。
⑸ 继续深造―进入国内外高校或研究所继续攻读硕士及以上学位。
通过调查走访,我们详细了解了上述各就业方向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知识点需求(如表1所示),合理定位了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建立起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机制,实现了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通过及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为根本宗旨,培养真正符合地方企业实际需求的“零适应期”就业的大学生。
表1 网络工程专业各就业方向人才知识点需求
2 构建具有专业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湖南城市学院是一所新升格的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近年来,学校围绕“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和“如何培养学生”这两个问题,坚持“应用、实践、创新”的原则,努力将技术应用与实践能力、技术应用层面的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与特色。
为培养具有专业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我们网络工程专业提出了“确立一条主线,采取两类措施,构建三大体系,实现四个突出”的培养模式,即确立以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线;采取因材施教,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两类措施;构建内容精简、基础厚实、选择多样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学质量实时监控与保障体系;突出工程实践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过程、突出创业、创新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培养、突出“产、学、研”相结合的育人特色。也就是说,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应该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需求,建立和完善市场就业、企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倒逼机制”[1],以适时地调整专业方向,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3 制订注重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目前很多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这种情况在以网络工程为代表的信息类专业尤为明显。湖南城市学院作为新升格的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其基本定位是面向区域经济建设需求、面向行业领域市场,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其毕业生绝大多数到地方企业就业。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凝炼网络技术内涵,重新整合知识体系结构,以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课程体系核心,形成了一套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注重行业特色的内容精简、基础厚实、选择多样的网络工程专业塔形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该课程体系分为基础、专业、应用三个层次,由通识基础、学科群基础、专业基础、技术前沿和工程实践五大模块组成。围绕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划分基础课和专业课,纠正了加强基础就是多开设几门基础课程的错误认识,删除了与专业能力培养无关的基础课程,适当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学科群基础、专业基础、技术前沿三大课程模块构成专业教学平台,涉及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工程与设计、网络安全技术等40多门课程,以重点实现对学生网络工程设计能力、网络软件开发能力、网络管理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技术前沿课程模块主要由面向网络工程方向、体现学科交叉的专业特色课、反映技术前沿的系列选修课和学术讲座组成,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网络性能评估与测试、网络新技术等多门特色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均设有实验课或课程设计,为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图1 塔形课程体系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课程建设。在“优化基础和专业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课程建设原则指导下,我们对课程体系采取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方式进行优化与群化建设[2]。围绕社会对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适应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的核心课程群。除公共基础课程大平台外,将专业课程划分为网络通信技术、网络工程技术、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分析测试五大课程群,并以相应课程群为基础设置相关课程。通过加强核心课程群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配置,明确了各门课程在课程群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实施以工程能力训练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学校人才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完成。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按照“工程能力训练为特色、实践能力提高为重点、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我们建立了以“课内与课外联动、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实践创新教学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⑴ 实践教学体系架构。针对工程师素质和能力结构要求,构建了分层次多模块的实践体系框架,将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基础、综合、应用三个层次,分成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开放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工程项目训练和科技创新研发等多个模块。基础层以提高学生基本实践技能为目的;综合层以培养学生系统设计思想,提高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为目标;应用层以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合作沟通能力为重点。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架构体现了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特色。
⑵ 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教学的实施按“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方式进行。基础层教学内容以学科群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含的基本实验、实训为主;综合层主要以课程设计、开放实验、生产实习等方式组织;应用层主要通过毕业设计、研究性创新性项目立项、学科竞赛、参与教师科研、工程项目训练以及到企业顶岗实习等环节实施。三个层次从低到高前后衔接,循序渐进,保证了学生实践教学效果。
采取“三结合”措施,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是课内教学与课外讲座相结合。学校定期邀请专业领域内知名学者、著名教授、成功企业家来校作学术报告,组织学生聆听讲座并给予选修学分,使课外学术讲座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为学生全面开展自主学习培植宽广的科学视野和强烈的使命意识;二是课内实验教学与课外项目建设相结合。采取“做中学”方式组织实践教学[3],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具体项目建设,或者以电信网络、企业网络、电子政务网络、校园网络等具体项目建设为背景,努力营造工程环境氛围,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三是校内实践创新与校外实习实训相结合。学校通过全面开放各类实验室、与地方企业合作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形式多样的历练平台。
⑶ 实践教学支撑条件。良好的硬件设施和条件是培养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形成应用型特色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等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投入,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硬件支撑。
①建立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目前湖南城市学院已建立了拥有20个网络机房1000余台电脑的省级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②建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了初具规模的以开放、设计为主的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等专业实验室。
③建立校内工程项目训练教学基地。建立了包括通信网培训基地、园区网络建设实训基地以及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在内的校内工程项目训练教学基地。
④建立校外工程项目训练教学基地。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夯实校外实习基地,陆续建立了四川华迪、广州达内科技、长沙中信、中软国际等以“产、学、研”一体化为目标,集实践教学、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为一体的一批校企工程项目训练基地。其中四川华迪实习基地2009年度已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
⑤与知名企业合作建立教学培训基地。建立了包括华为、锐捷、蓝狐网络、清华IT等知名企业在内的一批工程项目训练教学培训基地。培训基地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点需求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培训结束后负责为学生推荐就业单位。通过实施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形成了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之间的良性循环。
以上这些实验室、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培训基地的建设,为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5 构筑“产、学、研”合作教育途径
通过构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三条途径,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一是基地实训:让学生在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顶岗实习,进行工程训练;二是组织学生参加工程项目建设:通过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或合作单位的应用技术项目建设,使学生深入接触工程实际,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三是校企联合培养: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来获取和扩充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以“基地+实习+毕业设计+就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链[4]。这一培养链的基本运作方式就是采用“双导师”模式,在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下,在学生中开展岗位见习、工程训练、毕业实习、课题研究等生产、研究一体化训练,学生结合岗位实际选题,完成毕业论文;以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以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同时作为实习基地的企业也是学生就业的可能去处。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很受企业欢迎。
6 建立教学质量实时监控与保障体系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合格的要求,学校设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负责全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估。学校以“精心组织、标准明确、过程控制、实时反馈”为特征,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该体系分为教学质量组织保障、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保障、教学质量检查监控、教学质量实时反馈等子系统。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分为过程控制、结果控制与评价,严格质量管理,确保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建立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院(校)督导监控与评价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和考评标准、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机制等办法实现过程控制,其中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结果由同行评价(占30%)、督导评价(占30%)、学生评价(占40%)三部分组成,以保证考评结果的客观合理、公平公正。通过开展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考核、教学比武、评定教学名师,建设精品课程等措施,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保障了整体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7 教学实践及其效果
通过多年的就业导向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的“无缝衔接”。 2009-2010连续两届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以近两年该专业学生参加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网络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为例,一次通过率分别达到了78%和82.6%,并且有2人获得了“网络规划设计师”高级资格认证。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已立项校级以上大学生研究性创新性项目12项,有200余人获得了创新实践学分。
参考文献:
[1] 周宇,王国红,徐铁峰.地方高校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基于宁波大学信息学院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92~93
[2] 陈鸣,胡谷雨,王元元等.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4:111~114
网络工程就业情况范文3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网络程序设计;实例化教学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21-03 中图分类号:G642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工作重点。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
(1)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市场,导致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错位,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生所学的技术与企业应用的技术不匹配、技能经验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地修订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紧跟市场需求的步伐。
(3)学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从主观上缺乏动手实践的动力。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一方面应广开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应及时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教学质量。在专业设置的结构性调整上,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已经做出了相应调整,比如大方向培养,每两年制订一次大纲。笔者针对第2、3条客观原因,以网络程序设计课程为基础,以就业市场为导向,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进行了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 改革内容
通过深入调研网络工程专业的就业市场,笔者发现网络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有两个:
(1)传统的网络工程建网管网用网方向,这种人才是低端的专业技术人才,多数高校的培养层次停留在专科层次,并且其培养受网络设备硬件条件限制。另外其就业面也越来越窄,经过多年的互联网建设,很多企业都完成了信息化网络建设,对于网络管理员的需求已趋饱和。
(2)从事高层次的网络开发工作,就业面相对较广,如主流网络设备公司的网络软硬件开发,互联网公司的网站技术开发,企业的ERP信息化网络应用开发,欣欣向荣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物联网产业等。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是培养传统网络人才和高层次网络开发人才相结合的最好载体。要管理好网络就必须知道网络底层开发及网络应用开发过程,要提高就业率就必须紧跟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从事新的开发方向。笔者以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具体针对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实践。
1.1 教学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应用的不断出现,传统的C/S应用开发已趋于饱和,除了网络底层服务及应用依然基于C/S模式外,大部分互联网应用都转向了B/S模式。Java EE针对企业级应用的各种需求而提出来的软件开发体系结构,能适应企业级应用程序开发的分布式、安全性、可扩展性、集成化等要求,已经成为B/S开发的标准之一。在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上,我们打破传统的Socket编程内容约束,引入Java EE应用开发技术,除了讲授HTML、CSS、JavaScript、JSP、Servlet、Javabean、JDBC等基础B/S的开发技术之外,还围绕企业级应用3大框架技术SSH(Struts、Spring和Hibernate)进行分析讲解,详细介绍SSH框架在各系统开发中的整合实施过程,做到所授内容与软件公司真实开发环境接轨。
除了将C/S模式向B/S模式转变,还要顺应移动互联网应用兴起的需要,增加Android移动终端平台的开发内容。“网站+浏览器+手机客户端”已经成为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结合的模式。目前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网站都是基于这种模式,更多的传统行业企业网站也在跟进,移动互联网大潮势不可挡。
1.2 教学方法
在网络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将Java EE开发的3大框架技术相融合,将网站与AndroidJava开发相结合。具体方法如下:
(1)明确网络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管网和开发课程融合、利用网络程序开发加深学生对网络基础理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管理网络。在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职业规划的学生,引导学生从事企业网站系统的开发或者移动终端程序的开发,探讨如何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下创业。
(2)明确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开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网络软件开发技术教学与实际网络工程项目紧密结合,探索以实际工程项目促进教学的有效方式,建设和完善适合网络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较完备且动态优化的软件开发技术课程体系,探索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新方向。针对基础薄弱,只有JSP、Java基础的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的实践,将SSH和Android SDK技术在具体实例的实施过程中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
(3)在网络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把握管理网络和网络开发的内在规律,创建科学有效的复合型网络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尝试创新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方向转移,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移,从传授知识向教会学生思考转移,从教师提问向学生发问的转移,其核心是激励学生主动发现、探索、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网络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从管理网站开始,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继而给学生布置具体开发实例并利用相应的开发技术进行开发,注重学生软件开发经验的培养。
2 具体实施过程
(1)以培养适应就业形势的网络工程复合型人才为指导思想,明确网络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网络管理和网络开发相融合。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抓住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契机,制订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授课内容,实现两类网络人才的融合。
在学院积极进行大方向培养目标改革的背景之下,建立课程群体系,调整相关大纲内容的衔接,如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站设计与管理、网络程序设计等课程组成课程群,培养移动互联网人才。课程群体系是实现知识的复合应用而不是多门课程的简单叠加,这需要积极提高教师自身实践水平。在全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影响下,相关教师积极参加卓越工程师的相关培训,利用带毕业生实习的机会到软件企业调研,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并调整课程教学。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每两年修订一次授课方案,保证学习内容和企业需求的有机接轨,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变化。引导学生从管理网络的应用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并实施。教师在讲课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标准。针对不同职业规划的学生,选用不同的具体实例系统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讲解,增加学生团队开发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
(2)明确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网络开发技术教学与实际工程项目紧密结合,探索以实际工程项目促进教学的有效方式。以学生团队为主体,从组建小网络开始,进行网络管理,开发构建网站并从事后期的维护。以大案例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实例讲解,掌握教学节奏,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尽量压缩理论学时,提高实验实践的学时比重。将课程群中原有实践环节整合,形成大实践环节。原有课程大部分都有自己的课程设计环节,都是在每门课上完之后各自进行。经过调整,将部分课程设计合并形成实训环节,比如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网站设计与管理3门课程合并成一个实训,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网站系统并完成布署、管理、维护等工作。
(3)在网络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积极做到以学生学为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通常学生会对移动互联网的最新应用感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先了解,再深入,再开发,学生有思想又有技术就可以试着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创业。兴趣和热情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尝试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从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的方向转移,教师应起帮助者的角色,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转移,从传授知识向教会学生思考转移,从教师提问向学生发问转移,利用互联网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发现、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活动,为培养复合型网络工程人才提供有力的保证。在网络程序设计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软件开发技能的培养,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托学院研究室制度给学生布置具体开发实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大连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WEB研究室的无线局域网设计、服务器架设、研究室网站的开发和维护等都是由学生团队完成的。
3 结语
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实施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顺应移动互联网的新发展需求,结合目前网站开发技术特点,将传统网络工程技术与软件开发技术结合,在就业中找到结合的切入点,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真正找到自己的优势,体现自己的特点。
该教改方法针对性强,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充分适应移动互联网技术潮流,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占据优势。在教学内容上,将Java EE的3大框架技术相融合,将Android客户端开发与传统网站相融合。在教学方法上,以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学生软件开发技能的培养,以学生团队为单位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布置具体开发实例,从事开发和管理维护。几年以来,我们通过上述方法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就业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今后我们将继续巩固现有教学成果,探索新的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以适应新技术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海文,刘柏,李明霞,产学研结合培养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探讨[J],科技风,2011(5):194
网络工程就业情况范文4
关键词:网络工程;教学改革;专业定位;培养方案;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成为衡量21世纪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网络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使得国内对具有一定专业基础和良好应用技能的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剧增[1]。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设立了目录外专业――网络工程。作为中国西部培养通信和信息专业人才的一所重点高校,西安邮电学院于2002年申请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并于2003年3月作为西部第一批申请该专业的高校获得批准开始招生,目前已有三届毕业生。由于几年前国内网络工程专业在专业定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乃至教材建设等方面均不成熟,对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无从参考[2],因此,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近几年一直坚持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这也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
1改革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成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在与兄弟院校相关专家进行讨论后,结合我校办学思想,我们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改革与实践[3],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1针对专业特点,确立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紧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旨
遵循我校“基础牢固、支柱坚实、加强实践、增强适应性”的原则和“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的指导思想,我们将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网络工程专业所需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创新能力,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4]。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基础牢固、支柱坚实、专业灵活的原则,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协调统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最终能够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网络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能够在网络技术、计算机和通信工程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科技管理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胜任信息技术行业的网络产品和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胜任科研部门、大中专院校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1.2建立理论教学、抽象能力训练及工程设计实践训练有机结合的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体现“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指导思想
网络工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一方面需要注重通信、计算机、信息类基础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们尝试将理论教学、抽象能力训练及工程设计实践训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构架和改革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5]和课程体系[6],做到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
本专业培养方案中,课内安排2 592学时,划分到院公共基础课(1 168学时,占总学时45.1%),学科基础课(688学时,占总学时26.5%)和专业课(736学时,占总学时28.4%)3个平台。
根据新的培养模式与方案,整体优化了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重点体现“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思想,在专业基础课程安排,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作了精心设计。4年课内总学分200学分,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约为7∶3。
1.3积极跟进专业课程建设,建立丰富的专业课程资源库
和其他拥有本专业的高校一样,本科阶段网络工程的专业课程属于全新课程,基本上没有现成的、成熟的专业课程体系可供学习参考。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我们适当借鉴研究生阶段网络工程专业方向相关课程,以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等课程为基础,在基础理论研究、工程系统设计和软件系统开发3个方面开设专业课程。
同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积极跟进相关专业课程建设工作。通过组织专家研讨,对各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在构建全面合理的知识体系基础上,调整课程间的衔接,完成了相关理论及实践课程的教学环节设计及大纲编写工作。
由于本专业多数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抽象,如网络协议实体的交互过程、网络状态的动态变化等,用传统的“口授+粉笔+教科书”的教学方法很难清楚地表达这些概念。为改善授课效果,加强形象化思维,我们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通过课程建设,开发了专业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以形象的动画展示抽象的理论,不仅能够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接受知识,轻松地掌握基本技能。其中,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课件荣获全国第五届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组优秀奖,具有如下特点:
1) 内容全面准确。课件以高等院校本科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几乎涵盖了大纲中所有主要内容,准确地阐述了相关知识,避免了那些错误的、易引起歧义的论述。课件除了可以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很好的辅助工具,还可以作为学生自学的参考资料。
2) 表述生动形象。针对一些语言文字不易表达的内容,该课件以详尽的动画形式使它们形象化和浅显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包含30多处动画,部分动画配有语音讲解。
3) 画面简洁明快。可以使学习者拥有愉悦的心理状态,更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同时,又防止画面过于华丽、喧宾夺主,避免学习者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画面而忽视了对内容的理解。
1.4针对专业新、教材缺的情况,积极推进教材建设
由于专业新,国家对专业教材特别是实验教材建设还不到位[7]。我们在参考国内外大学实施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在教学中优先积极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同时通过与兄弟院校合作,针对我校的教学环境,编写并公开出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导论》、《计算机组网实验教程》和《网络安全与管理实验教程》3部教材,共136万字。满足了计算机网络导论、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等多门课程的教学需求,尤其是实践教学的需求。
1.4.1理论教材
《计算机网络技术导论》编写前已明确了对应计算机网络导论课程在网络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认真考虑了它与后继所有专业课程间的联系。该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 筛选合理的知识点。
通过分析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后继课程知识点的覆盖范围及目前技术发展方向,反复推敲比较,排除了不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的内容,确定了符合现阶段教学要求和学生接受能力的知识范围,并突出重点所在。
2)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开设计算机网络导论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获得基本的网络操作技能,能独立解决一些常见的简单网络技术问题,能较早地突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十分有利。所以,本教材在讲解基本原理的同时,结合实际应用,描述详细,通俗易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课后自学兴趣。
3) 考虑对后继专业课程的帮助。
计算机网络导论是计算机网络的先行课程,同时也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有力补充。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原理部分厚重,且实验内容不包括基础实验部分,多为应用类或综合性实验,有一定难度。而本教材涉及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基础实验部分,再配合《计算机组网实验教程》的基础内容,能为学生奠定较好的初级实践基础,这对后继课程的原理引入和后继实验的开展十分有利。
1.4.2实践教材
《计算机组网实验教程》教材以实际操作为着眼点,覆盖了计算机网络导论、计算机网络等课程中涉及的大部分实验内容,具有较完整的实验体系。从简单到复杂,逐步介绍了各类实验,可以分为3个层次:基础实验、应用实验、综合性实验。基础实验部分可以作为网络基础课程课内实验,应用实验部分可作为网络原理课程课内实验,综合性实验可作为集中实践环节的实验。教材满足了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实验需求。具有如下特点:
1) 内容编排合理。基础实验、应用实验和综合性实验3个部分的内容编排均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原则,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逐步巩固和加强实践技能。
2)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概括地介绍每个实验涉及的理论知识,为学生动手实验做好理论知识回顾及必要的理论补充。
3) 可操作性强。所有内容以实验操作为指导,步骤清晰,图文并茂。教师可以在实验前做简单讲解,或让学生做简单预习,学生便能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并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加强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活学活用。
4) 实用性强。实验项目设计符合网络技术应用的主流趋势,具有典型性,建立的实验原型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另外,通过近两年的认证考试,学生反映本教材对参加CCNA认证和网络工程师认证有一定指导意义。
《网络安全与管理实验教程》是一本针对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技术课程编写的实验教材,就网络安全与管理方面的典型问题,在概括介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相关实验项目。立足于编者多次从事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课程讲授,以及相关实验指导所积累的经验,通过对内容的反复筛选以及对实验项目的精心设计,逐步编撰成文。本书具有如下显著特点:1)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2)实验项目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实验目的明确、需要的实验环境可根据实际实验条件灵活调整;3)实验过程清晰,内容详实,提高实验操作效率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初学者的学习难度。
1.4.3小结
以上3部教材读者反映良好,已被陕西、江苏、山东等7省的多所高校作为指定教材使用。另外,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规划与设计、无线网络技术等多门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已经非常完善,配套的实验指导书、实验教材将陆续编写,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完整实验体系将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
1.5配合理论教学,构建完善的同步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实践能力培养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8]。我们配合理论教学,建立了完善的同步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安排不少于50周,其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34周。实践教学紧跟网络技术应用的主流趋势,从低年级开始,循序渐进为学生设计基础类、应用类以及综合类实验。实验内容几乎涵盖全部理论教学内容,建立的实验原型以学校实验室环境为背景,可操作性强。
针对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的就业难、招聘难的供需矛盾,为进一步加强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采取了鼓励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电子设计兴趣小组、开放实验、国家及企业级认证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有效提高学生业务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9]。要求学生取得课外8学分,为学生就业进行铺垫。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少数学生甚至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
1.6积极推进专业实验室及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并注意优化资源配置
建立稳定、高质量的教学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客观要求[10]。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积极推进专业实验室建设,现已建成初具规模的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主要承担本专业实践教学任务。根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网络实验室不断提出可行的实验室建设计划,并得以顺利实施。
众所周知,网络规划与设计实验需要大量昂贵的组网设备,而且在实验过程中损耗很大,耐用性不强。为达到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开支的目的,我们经过调研企业培训机构,通过引入仿真软件,在不增加经费投入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实验室建设的有效实施,为完善实验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硬件支持和保障,培养方案中应开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此外,为满足企业对各层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解决目前本科应届毕业生结构性就业困难的问题,我们依托学校成熟的网络环境建立了校园网实习基地,利用计算机学院良好的硬件资源成立了IT应用型人才实训基地,并与陕西圣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培训中心、西安大唐电信有限公司制造事业部和西安邮区中心局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
2改革与实践的主要特色
改革与实践的主要特色体现为:
1) 专业定位符合我校总体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专业特色突出,培养目标明确;
2) 提出了实用型网络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了理论教学、抽象能力训练及工程设计实践训练有机结合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3) 较好地完成了专业课程建设,建立了丰富的专业课程资源库,并有计划、有目标地推进教材,特别是实践教材建设;
4)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构建了完善的同步实践教学体系;
5) 建成了能够很好支撑教学的实践教学环境,形成了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3结语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我们在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对相关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在现有毕业生中,学生初次就业率均达85%以上,考研率达12%以上,多人通过国家“网络管理员”及“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根据企业反馈,市场对我们培养的人才予以充分的肯定。
然而,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一些问题,例如,如何改革培养方案,最大限度地处理好就业与考研的关系;如何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合,解决好学生的就业问题。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改革与实践的过程,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田立勤,乔安娟. 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与层次化培养[J]. 农业网络信息,2007(4):116-118.
[2] 綦朝晖,吴江文.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 高教论坛,2008(4):31-34.
[3] 张远,杨F. 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55-157.
[4] 王忠民,王陆海,韩俊刚. 工科院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 科技咨询导报,2007(30):223-224.
[5] 姜腊林,易建勋,陈倩诒,等.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8(3):67-69.
[6] 王建民,范通让,沙金.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与研究[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96-98.
[7] 陈鸣,胡谷雨,王元元,等.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9):111-114.
[8] 杨日晨,刘井飞. 强化实践教学,加快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22(4)17-18.
网络工程就业情况范文5
我国《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指出,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网络工程专业能力,能从事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的研发、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安全保障等技术工作的高级网络技术人才,而英国贝德福德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Thiscoursefocusesonthetechnicalaspectsofnetworkdesign,networkinstallationandconfiguration,systemsadministration,maintenanceandmanagement,aswellashowtheycanbeappliedinmoderntechnologies[2]。同时,其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该专业的就业与深造方向,见表1。我国在培养目标上的定义注重宏观的专业技能,涵盖面很广,对专业理论知识要求比较高,对技能要求也相当高,必须有研发、工程规划等各种技能。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贝德福德大学对网络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义得很细化,明确指出这个学科注重对网络设计、网络实现配置和网络维护管理的技能培养,并告诉该专业的学习者通过该专业的学习可以胜任哪些具体工作—Bystudyingthiscourse,you'lldeveloptherequiredskillstoimplementcomputernetworkinfrastructuresinallsectorsofthecommunity.Emphasisisplacedonthedevelopmentofstrongtechnicalskillsincombinationwiththemanagementofnetworks,implementedthroughdesign,andmanagingtheneedsofclientsandbusinesses[2],如为各行各业设计部署网络通信系统、满足客户和商业系统的需求等。可以看出,英国贝德福德大学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基础研究的能力,而且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培养具有丰富经验的网络工程师。这对我们国内一些非985的一般性地方高校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2课程建设情况
国内对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主要是在一般理工科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首先开设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类和通信类),然后对于网络工程类专业课,不同院系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方向,大致可分成网络设计与维护的课程群(包括网络通信原理与设计、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组网技术、网络性能测试等课程)、网络管理课程群(包括网站管理、网络入侵检测等课程)、网络应用开发课程群(包括联网应用、移动通信应用开发、Web开发技术等课程)[3]。英国贝德福德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见表2,课程关系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贝德福德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数量不多,但由于每个课程被设置为一个单元并且教学时间是一个学年,周期较长,因此教学知识点覆盖面广。一般一门课程根据知识点的差异,由多名教师进行教学。以Networking为例,该课程是网络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主要以网络协议为主线展开教学,在教学中,物理层涉及电子技术相关知识点,由通信专业的教师讲授,而网络层的通信协议和原理主要由网络专业的教师讲授,高层应用协议由具有应用软件开发经验的教师讲授。各个教师可以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上展开教学,体现了教学的深度;在授课过程中,依据教学大纲是唯一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对自己所授内容进行个性化教学,一般不指定教材,但会要求学生阅读大量指定参考文献,因此一个单元的教学比国内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并且知识点可以随时更新,不受教材的制约,体现了教学的广度。同时,贝德福德大学计算机系为每个课程单元设置课程组长,负责协调和检查课程教学进度。导师制从研究生拓展到本科生,每名学生都有一名指导教师负责协助其选择所学教学模块,安排学生的学习进度并督促其学习,同时帮助其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实践教学研究
计算机网络工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必须围绕工程实践思想组织实施教学,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以实际应用场合为核心,以工程经验为指导,强化实战技能,全面培养学生用网、建网、管网、网络应用开发等各方面能力,为学生毕业后适应各种岗位的需求打下基础[4]。然而,国内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出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往往将实践教学弱化或流于形式。贝德福德大学为了强化实践教学,主要采取以下3种措施。(1)在课程设置上将网络实践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同样以Networking为例,该课程在国内一般是64学时,而实践课时可能只有12学时或16学时,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贝德福德大学从Networking中分离出一门独立的实践课程NetworkTechnologies,该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与理论课程相呼应,但又不拘泥于基础理论,拓展了实践内容的教学时间和范畴,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2)借用企业培训平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贝德福德大学和通信企业思科公司洽谈,利用思科的通信实验教学平台和培训模式,强化实践的社会性和实用性,令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接触到市场上的主流技术和培养模式。(3)注重学生项目开发的培训。图1中,UndergraduateProject的前驱课程有两门,一是SocialandProfessionalProjectManagement,二是ResearchMethodologiesandEmergingTechnologies。前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能,教师都有过大型项目开发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注重技术问题,还要注重团队合作、项目规划、进度控制等问题。学生必须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自主建立一个团队,用所学的项目管理知识完成一个开发项目;后一课程主要直接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向学生讲授学术研究方法和工程技术实施过程。在经过这两门课程的培训后,学生将对网络工程大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
4结语
网络工程就业情况范文6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垂直式循环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能力
根据教育部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的要求,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和通信基础理论,掌握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够承担网络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总体来说,目前网络工程本科生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毕业生工程经验不足,动手能力较低,这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目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此问题显得尤为严重,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能力成为了教学的首要问题。在目前本科生就业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为锻炼毕业生实际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进行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1.网络工程课程体系建设宗旨及专业能力结构制定
1.1课程体系建设宗旨制定
本专业的课程建设按照“专业领域层次化,专业课程连贯化,专业能力特色化”的思路构建课程体系并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在实施中以“加强实践、重视能力”为主体策略设计教学内容,注重对专业特色的支撑,努力培养学生在专业方面具有一定深度、精度的专业化知识和能力;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针对工程能力训练的综合课程和教学环节[2]。
1.2专业能力结构制定
培养学生在网络系统中的各关键层面的专业技术能力
2.项目设计为主线的垂直式循环教学体系基本理念
2.1“以项目设计为主线”
将主要通过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增加项目实训、实习环节,建立一个针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提倡教学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资源,突出专业的培养特色,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结合市场实际项目,由全体专业课老师参与,制定若干个适合本科生教学的典型的应用型网络管理、设计及开发系统作为教学项目。
2.2“垂直式循环教学模式”
(1)“垂直”之一:在学生大一学习公共基础课的同时开设接触专业的入门教育,并结合专业课进行基础项目实训,让学生一开始就建立专业应用系统的整体概念,在这个整体概念的普照下学习专业基础课,强化学习课程的目的和意义。(2)“垂直”之二:在学生大二以后的各学期,根据相应专业课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开发,在每门基础课的教学中以所有项目设计中涉及的原理为讲授和考核的重点,强调应用与理论的直接结合,(3)“垂直”之三:专业基础课结束后开始第二轮专业应用课教学,此轮课程围绕各项目讲深讲透,涉及的专业基础课靶向定位,用到的强调一遍,同时项目涉及的原专业方向课靶向定位细讲。(4)之一:通过各学期项目节点的教学过程,专业应用课在项目设计中再次重复了一遍,同时专业基础课的相关内容也得到再次强化。(5)“循环”之二:在项目设计中由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那些课以前没学好,或者找工作需要,再带着需求学一遍。避免对学过的知识点的遗忘,事实上本节点从内容上是重修,目的是巩固,理解,提高。
3.项目设计为主线的垂直式循环教学体系具体实施
3.1教学项目设计
以网络工程课程体系建设宗旨及专业能力结构为基本原则,研究制定教学项目,具体内容设计思路: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基础,尽量往学科上靠:(1)项目内容必须根据本科生本身素质和市场对本科生的需求设定;(2)体现培养方向特色。所有专业课的教学均以项目的设计实现为主要目标,重新组合原来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规划设计教学项目:(1)网络系统集成类项目(1-2个);(2)网络安全项目类项目(2-3个);(3)网络应用软件类项目(2-3个);(4)网络技术综合类项目(1-2个)。
3.2垂直式循环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实训目的如下
(1)提高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能力;(2)提高学生参加就业应聘的现场表现能力。实训内容及安排:角色确定。根据用人市场主要需求,将学生实训角色定义:研发工程师、销售工程师、售后服务工程师、市场开发、考研复试(升学属于就业范围)等角色。学生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和能力特点共同确定本身角色,开展角色化实训内容。各角色实训内容及安排:(1)研发部门工程师根据本人专业能力特点,学生选择某一个技术方向进行培训,主要方向为:网络工程师(网络系统设计)、软件工程师(网络软件设计)、网络安全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实训第1-2周:项目系统设计。根据教师指定项目,完成系统技术设计方案。实训第3周:应聘笔试能力训练。教师拟定笔试考核试卷(2-3套),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安排试卷答案讲解环节。实训第4周:应聘面试能力训练。模拟面试3场左右,邀请企业面试官参加。(2)售后服务部工程师安排与(1)相同,但第1,2周难度略低,第三周加强交流表达能力训练考核。(3)销售工程师、市场开发实训第1、2周:信息类产品的全面技术培训。由教师授课,讲解信息类产品的基本技术参数及系统解决方案,达到销售、市场开发层面的技术掌握能力。实训第3,4周:应聘面试能力训练。模拟面试6场左右,邀请企业面试官参加。(4)考研复试实训第1-3周:针对学生考研复试笔试专业课进行指导。实训第3周:复试面试能力训练。模拟面试3场左右。
4.专业课授课团队组建及导师制
组建专业课授课团队是实现垂直循环教学的具体实施手段之一。垂直循环教学体系中的专业课授课与传统的授课内容主要的区别在于:每门课即每个项目的授课包含了原来多门专业课的内容(定义为授课模块),这些专业课又以项目为主线串联起来。这不是一个教师可以做到的。为保证教学质量,以项目为核心建立授课团队。一个项目(一门专业课)就是一个授课团队,授课团队由一位综合素质较强的老师担当队长,队长根据授课需要和教师特点组建团队,由队长进行第一轮专业课的授课,队长根据队员特点安排第二轮专业课授课模块的授课人员。导师制是实现垂直教学的具体实施手段之一,学生在第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导师,每名导师带5-6名学生,根据学生的能力及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辅导,制定学生各阶段的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团队意识,参加各类竞赛的训练等。通过导师制,让学生一入学就能尽快进入状态,跟专业老师有更多近距离的接触,无论对学习和生活都会有所帮助。
5.教学体系实施效果
以该论文为主导思想的教学体系已在本专业第一批招生一个班本科生中部分实施3年(尚未有毕业生),已取得较好效果:在这个班级中,获批全国大创项目2项、省级大创2项、校级大创2项,大创项目个数创全校单班之最,获全国竞赛1项、省级竞赛1项,学生第一作者10余篇,网络工程行业认证华为高级工程师1人、华为中级工程师1人。
6.结论
通过该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积累经验,巩固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对于提高本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要求教师必须结合社会实际需求,指导学生完成实训题目,尤其对青年教师成长又较大的益处。该体系对原有教学模式有突破,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实际促进,符合CDIO培养大方针,对专业建设有比较实际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7.
[2]王相林.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9):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