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效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效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

有效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育 家校合作 研究

一、问题提出

关于家校合作,许多家长要求更多地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而不仅仅是收到孩子的考试分数单和名次表。目前,有关家校合作的研究并不算少,但是结合小学英语教育的家校合作研究尚有缺乏。笔者认为,影响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很多,其中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笔者通过对我校3―6年级在校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的调查,从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及家庭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的对比与分析,感到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与实施,使家长与学生都能够认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家长能够积极有效地与学校合作,共同探索在英语教育方面的适合学生的正确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自觉性,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使英语学习普遍有所提高。

三、研究对象

将学校3―6年级学生的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了50份调查问卷,让学生携带给家长填写,回收5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100%。其中男性占34%,女性占66%。76%的家长年龄在35―40岁之间。

四、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自行编制的有关家校合作的态度调查问卷,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家长参与有关英语教育家校合作现状和期望的基本态度。问卷分为六个方面:基本情况、信息来源、学习理念、家校联系、家校合作和家长的需求。

五、研究步骤

将所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的分析。

(一)结果与分析

1.影响家长态度的因素分析

受教育水平:本研究所涉及的学生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以初中为主,也有部分小学和高中的,大专以上人数较少。由于受教育水平的有限,尤其是家长自身的英语水平有限,所以家长都表示愿意与学校保持合作,同时家长对教师的指导也是趋向于接受和信任的。但是,家校关系分离的现象还是明显存在的。

信息来源:调查显示城市里很多家庭已经拥有电脑,对于孩子英语教育方面的信息,不少家长有了通过网络来获取的意识,还有一些家长通过社会上各种英语培训机构的宣传来获得。虽然家长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多,但是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信息,很多家长缺乏对信息的鉴别和选择的能力,学校的教师需要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对家长进行帮助。

家庭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家庭结构方面,三代同堂和核心家庭占80.6%,离异和单亲家庭占11%。家长方面也是父母更多地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教育,配合学校的联系和合作,这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利的。但是多数家长都是双职工,而且是普通工人占多数,因此工作繁忙是参与家校合作的最大障碍,也因为自身对英语教育的不足而缺乏专业的知识。随着孩子的长大,有91.2%的家长认为孩子需要从小学好英语,只有个别家长认为英语的重要性没有宣传的那么大,但是大部分家长还是为了孩子的自身发展认为掌握英语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于家校合作的开展是有利的。

2.家长联系在家校合作过程中的分析

在进行家校联系的问题上,家长普遍认为有必要进行家校联系,只是在有关英语学习方面联系的频率上能主动与学校和教师进行联系的家长几乎是凤毛麟角,而且问卷显示有20%以上的家长是从不主动联系学校的。大部分家长也只是通过电话的方式简单地与学校进行联系,这在调查中占61%,对于英语学习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且有26.5%的家长当发现孩子的问题时是专门到学校与老师沟通的,因此学校方面应该首先很好地抓住这一部分的家长,虽然只是少数,但是可以在以后的家长会或者专门的讨论会上请这一部分的家长介绍经验。而大部分家长都是在接送孩子的时候与学校和教师进行一点沟通,而这之中不乏有那些只是出于礼貌打招呼的情况,所以学校也可以尽量与这部分的家长沟通,使家长们不要产生回避教师的态度,在正常的礼貌寒暄之后也应该就孩子的在校和在家的情况作一定的交流。

调查显示100%的家长都是与班主任进行联系,即便孩子在英语学习方面出现了问题,也很少直接与英语老师联系,这不利于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学校可以鼓励各任课教师多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有利时间使家长和学校的其他教师进行接触,还可以通过班主任的介绍,这样在以后的联系和交流中家长也就不会觉得尴尬了。家校联系是家校合作的前提,只有家校联系不再存在任何的障碍,家校合作才能有效地开展,联系多了,交流多了,自然可以使得以后的合作顺利进行。

3.家长的合作态度分析

在进行家校合作的时候,只有61.5%的家长赞同相互合作,还有其余的家长认为家长要按照的教师的要求来配合家校合作的开展,可见这些家长还认为教师应处于主动的地位,自己的作用对于家校合作只是次要的。但是调查显示100%的家长是愿意和教师沟通的,可见学校在开展家校联系的时候首先应该让家长明确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性,然后让家长能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来,而不仅仅是被邀请。

调查显示,100%的家长关心孩子在语文和数学方面的成绩,而对于孩子英语的学习方面则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关心的,家长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更多的还是处于被动地位。而要使家长真正地主动参与到学校的英语教育活动之中,还需要学校方面更好地组织更多有效的活动。

(二)讨论与建议

1.家庭背景因素对家校合作的影响

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家长态度的主要因素。在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态度上,受教育水平越高,家长越倾向于和教师及学校保持合作,对自身的参与能力看法越积极,对学校提出的建议与看法也越多。可能高学历的家长有更多的自信和能力来辅导孩子的学习,以及与教师进行联系和交流并提出一定的建议。虽然学生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家长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并且也希望与学校进行合作,只是由于家长自身在英语知识和教育方法上有限,大部分都是从教师或社会上的英语培训机构那里获得孩子英语教育方面的信息,这对于家长在家辅导孩子就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开展家校合作的时候,学校可以鼓励家长学习了解英语学习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为家长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包括阅读报刊和杂志、网络资源、影视动画等,使家长能够多方面地了解英语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有利于家校合作的开展。正如国外及港台的研究所指出的:低学历的家长虽然拥有较少的家庭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但他们对家长参与却抱有积极的态度,并更加遵从教师的权威,也会很愿意到加入感觉自如的活动中。因此在开展家校合作的时候可以尽量提供家长更多的机会来参与活动,并且给予更多的支持。

2.努力形成双向交流和非正式交流

在形成有效的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说话者能够使用常用的、带描述性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不带有任何的价值判断。而积极的倾听则是建立起两人有效交流的关键。积极的倾听者想听到说话者正在说什么,他是带着听到的目标和理解说话者的东西去听的,他没有价值判断。对家长来说,积极的倾听能够传达真正的双向交流的愿望,这反过来就开始使参加交流的人的地位倾向于平等了。交流开始形成双向的,每一方都真诚地倾听到另一方的声音而做出适当的反应。当教师开始倾听并带着理解与同情做出反应时,双方的信任和尊重就开始发展了,父母也就能够大声地说话了,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而不愿与教师交流和联系的不足,形成双向的、尊重的、诚实的和丰富的交流,从而形成教师和父母互相平等、互相指导的氛围,使得父母和教师之间的联系方式逐步增多。

从家长为孩子报名入学开始,家校联系的最初交流就形成了,家长借此机会询问和获得有关学校的信息,学校也从家长那里搜集关于孩子入学前的各方面信息,通过口头和书面的结合,在有效的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学校了解到学生及家长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期望与需求等信息。利用双向交流的机会,让家长和教师能够逐步形成更多的非正式的交流机会。问卷结果表明,电话联系和接送孩子时的交谈是家长普遍采用的非正式交流的方式。

3.加强正式的交流

学生的英语作业本是一种最常用的双向书面交流的形式。当父母没有或者不能经常到学校来时,这种方式特别重要。教师可以在作业本上定期写出孩子在英语课堂上及学习思想和态度上的表现或变化,或者是教师对孩子在英语学习上的要求和期望,由孩子带回家去,然后由父母写下对教师评语的意见,以及孩子在家里学习英语的情况,或者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也可以就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这样的作业本对于学生来讲具有了更多的用途和意义,使学生始终处于被良好愿望包围的状态,更加促其重视和学好英语。

家访是一些学校经常利用的家校合作的方式,这让教师有机会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以及孩子的家庭。因此可以尝试让英语教师选取几个比较典型的家庭进行家访。因为在家里,家长占主动的地位,教师是客人,进行家访可能给父母传递的信息是教师对家庭和合作关系感兴趣,这样父母会主动与教师合作而不是花许多时间努力寻找他们与教师在一起的角色。在家访中父母和教师可以就孩子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家指导孩子学习英语的方法等方面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探讨。

父母―教师讨论会是如今家校合作过程中最应该被提倡,也是应该使用得最频繁、最正规的方式。因此家庭和学校双方都应该使父母―教师讨论会成为家校联系与交流之间最稳定的方式。父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他们的孩子在学校中的进步情况,而教师则有机会与每个家庭都有单独交流的机会。但是要注意讨论会的氛围要弄得轻松些,不要和普通家长会一样,让家长有地位不平等的感觉,这会使得家长有些压抑。而且讨论会的时间不要过短,要给家长和教师都有充分的时间做有意义的交谈。在讨论会上,学校也应该欢迎家长邀请孩子的看护者或对孩子有帮助的亲戚和朋友,因为他们常常也有许多有助于讨论的信息。

4.学校中的家长参与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时可以作为自愿者来到学校,这样家长首先可以自然地与校方人员进行接触,由于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也使得家长可以在教室中和其他的一些学校领域中给予更多更有效的帮助。

再有家长可以作为参与者,校方人员和家长志愿者尽力使所有的家长在学校中感受到欢迎的氛围,同时他们也可以帮助不同的家长愉快地来到学校作为观众参观学生的在校表现,包括家长开放日、运动会、联欢会和各种学习活动。当校方人员鼓励家长参观学校和教室的时候,家长可以更充分地理解教师所做的工作及学校的计划,家长也可以对其孩子的教师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家长能够更自然地与校方人员进行接触,这其中就包括英语教师。在这期间教师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家长。

学校可以组织很多与家长作为学校参观者有关的活动。例如在学校入口处设置迎接处或信息台、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接待家长和鼓励家长参观教室等,都是家长参观时校方可以采取的措施。学校也可以出面提倡建立家长委员会,作为家校合作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针对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召开一系列的座谈会,让家长一同参与如何去管理学生的家庭作业,监控孩子的学习过程以及强化孩子在家庭中的学习。

同时,参与管理的家长就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了,不但可以在一些讨论会和座谈会中作为典型的家庭加以介绍,而且参与管理的家长也感到对其孩子的学习环境有所控制,教师和学校也可以更加明确地认识家长的意见。同时家长被吸引到制定学校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当中去,家长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专业方面的学习,这些都有利于家校合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Mary Lou Fuller,Glenn Olsen.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如何成功地与家长合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

[2]马忠虎编著.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张旺.加强学校与家庭合作的途径.教育与管理,2002.12.

[4]刘翠兰.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现代中小学教育(总第140期),2005,(10).

有效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校合作

一、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

“合力”原是物理学的用语,指作用在质点上的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效果如果与某一个力F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F就叫做几个力的合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是指他们进行有效地合作,从而产生更大的教育力量,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能够更多地抵御来自于外界的各种不利于教育孩子成长的因素。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为细致、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

(二)家长与学校教育的共同配合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赫姆林斯基曾讲过:”……向学校提出的任务变得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人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这里就更加强调了家庭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此外,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可以有效地督导学校教育的进行。家长对于自己孩子在学校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地向学校进行反映,可以促使学校教育更加地满足家庭的多元化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并且通过家庭的加入,能够使教育更加透明、公开、公平、公正,从而更规范、更合理。

(三)家庭教育需要学校的指导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家庭教育具有全面性和广泛性,体现在孩子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和渗透性,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尤其是t.JA~差异性,能够较为充分地考虑孩子个体的差异与特点。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生命的教育”,它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人难以实现的。然而,大部分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教育理论较为缺乏,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研究和把握不到位,往往会凭着自己的思想和对孩子的关爱进行教育,在教育中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偏差,影响教育的效果。因此,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可以与学校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并可以从学校获得更多有关子女教育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教育子女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

二、家校合作中的问题

家长和老师对家校合作的意愿非常强烈,也在逐步实施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家校合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致家校形成的合力明显不足。

(一)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家校合作中经济和手段的制约

家校合作需要一定的费用作为支持,但是国家教育机构没有专项的资金投入,合作过程的经费一般都是由学校独自承担。因此,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很多家校活动得不到真正具体地贯彻和落实。一些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没有电脑,也没有条件上网)很多新颖的家校合作手段却没有办法开展,如家校bbs论坛,家校合作qq群、家长教师微信群等”这样一来,家校合作的手段就受到了制约,家长只能通过家长会、校访等最传统的方式进行合作。因此对于家校合作的效果造成了很大影响。

2.家校合作活动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

大部分学校在新学期开始时都会制定家校合作的计划和方案,但是随着教学工作中一些可变因素的影响,往往改变甚至放弃原有的活动计划。即使有的家校活动进行了开展,也往往会缺少实效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应试教育下,大部分学校还是以学生的学业为重,一些学校缺少专业的家校合作负责人员,只是由教师兼职,缺少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家校合作,有时只是应付检查、走走过场,难以实现家校合作成效。

3.家校合作缺乏换位思考,校方单向灌输多

家校合作应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双向活动,因此,家长和学校要做到相互理解,学会换位思考。然而,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有些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时相互指责和怪罪,认为孩子出现的问题是对方的错误,而不进行有效地沟通,寻求解决方法。有的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只是一味地把学校的观点灌输给家长,认为家长教育能力不足,不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家校双方缺乏相互理解和换位思考,势必造成消极的影响,影响家校合作的有力实现。

(二)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家长参与的内容有限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在参与家校合作的时候仅仅只是局限在学业上,也就是智育上的投入,但在其他方面却对学生娇生惯养,或者过于粗暴,动辄打骂,那教育的效果就无从谈起。有的学生害怕老师“告状”,自己会遭到家长的责罚,会阻挠家长和教师的联系,如不通知家长参加家长会、教师要求家长校访时撒谎、甚至有过因此离家出走的现象,与家长过于关注学生学业,忽视他们其他方面的培养有较大关系。

2.家长参与时间、精力有限

如今中国的家长大多都走出了家庭,拥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整天忙忙碌碌,经过一天紧张的工作,大多数家长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认真仔细的关注孩子的在校情况。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甚至请家庭教师来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来维持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下滑。所以平时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参加学校教育活动。

3.家校合作中的观念差异

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和家庭往往会因为某些观念的不一致出现一些矛盾和观念的差异。一些家长受现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现象影响,不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缺乏对孩子的个性化培养,一味地担忧孩子的成才之路,认为只有挣大钱、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才是人才,缺少对子女的正面引导。学校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而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无所谓。还有的家长有“读书无用”的观念,把学校当成看孩子的场所,认为只要孩子在学校长大成人就可以。家庭和学校观念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无疑给家校合作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三、加强家校合作的建议

(一)家校双方达成共识

1.家校双方要加强沟通,相互理解,达成共识

教师和家长要做到相互的信任和理解,加强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观念需要保持一致。作为父母,要学会体谅教师并支持教师的工作,同样作为教师,也要理解家长的爱子之心。家长和教师应当明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他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家校双方应该充分正确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并且尊重和重视它们个体差异性。在家长和教师之间遇到矛盾和冲突时,双方应当加强沟通,彼此理解和信任,从而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长。

2.家校双方要明白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场所,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这就要求家庭和学校要明白彼此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个重要场所,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对孩子的发展会有直接的影响。作为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教育责任和义务,明白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而不能一味地推卸责任,把孩子的教育完全寄托给学校。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也应当积极地参与并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使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学校,作为孩子后天知识习得、人格教化的重要场所,也不能单纯地依赖家庭教育、推卸学校责任。也应该积极的评估社会和家长的参与,从理论和实践上贯彻教学合作的教育思想,积极营造开放、互动的家校合作氛围。要提高家长参与程度,使家长意识到共同合作的好处,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3.让家长参与学校日常活动

学校应该积极地制定家校合作的活动计划,使家校合作成为学校的日常常规工作。家校合作活动可以以班级、年级或者学校为单位,展开丰富的家校合作活动。例如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和家长可以一起合作进行教室的布置、教室板报的设计、班级图书分享会等;以年级为单位,可以开展各种年级主题活动,比如学习经验交流会、家长交流会、体育比赛活动等,让家长担任主力,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在学校中,以学校的活动为依托,让家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共同协作,加强他们三方的合作关系,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总之,让家长积极参加学校的日常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形式。

(二)家长应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

作为家长,抚养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职责,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长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家长应该明白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与学校建立有效地合作。家长应该支持学校的校规校纪,认同学校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方式,增强与学校和教师的联系,协助教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协助学校和教师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此外,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应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工作中,发现问题时及时和学校沟通,诚恳合作,主动帮助学校和教师分担孩子的教育工作,摒弃教育要靠学校,完全依靠教师教导孩子的思想和态度。

(三)学校应建立组织、健全制度,调动家长积极参与

有效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家校合作;方法途径;存在问题;沟通合作;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施行学校――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很好地培养年轻一代,还可以使家庭和父母的道德面貌完美。没有对子女的教育,没有对学校生活的积极参与,没有成人与孩子之间经常的精神上的接触和相互充实,就不可能有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家庭本身,不可能有学校这个最重要的教育教学机关,也不可能有社会在精神上的进步。”[1]因此探索家校合作以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目前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在当前的家校合作中,内容和形式仍然较为单调。在家庭和学校的沟通过程中,占绝大多数内容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其次是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表现情况,对于学生的德育发展、业余爱好、心理健康等则较少提及。此外,家校合作的方式,目前看来仍然是以家长会为主,或者学生家长主动寻找教师进行询问,或者在有需要时教师在电话中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须知,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目标的大环境下,家校合作对于学生、家长和教师均有着较高的要求。仅仅是家长与学校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场合的面对面或者电话交流,并不足以让其中任何一方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家长会这样的方式也仅是对学生中间出现的个性问题进行沟通,对于学生本身则难以深入分析。这样单一的方式也影响家校合作的效果。

(二)家校合作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是家校合作的纽带,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学者陈家麟指出,家校合作应遵循“把单纯从学校出发,要求家长配合转变为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的原则,[2]而现在许多学校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却偏离了这一原则,将家校合作看作是减少家校纠纷的途径,或看作是学校评优的项目。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对家校合作效果感受最深的人是学生。学生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合作愿望与能力,因此家校合作不仅是学校与家长的合作,也应该是学校与学生的合作,家长与子女的合作,学校、学生、家长的共同合作。要知道,学生是家庭的一员,教师给学生的压力会无形地传递给家长,家长就会责备学校,学校转而又将压力施加给教师,产生恶性循环。

二、建立家校合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一)利用家校联系册增强家校的沟通与合作。每个学生都希望教师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并都希望教师把这些进步告诉同学、家长。而作为家长,也想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真诚的赞美。所以,作为教师,写家校联系册时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渗透赏识。同时,要引导家长分享自己教育辅导孩子的“实战经验”。这样,家长之间既可以相互学习,又能及时反思、整理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一年级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不能立刻理解、记住,常常达不到教师的要求,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为了帮助家长了解教师的要求,教师可以不定期写《致家长书》,在公开信中反馈班级情况,表扬表现优秀或取得进步的学生,介绍本班学生家长的成功做法和其他教育方法,并提出下一阶段的要求和重点。

(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通讯工具的智能化,许多学校和家长开始利用QQ、微信、网站等及时进行沟通互动,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家长之间建立QQ群、微信群等,既便于众多家长之间有效交流,也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校也要加强网站建设,将学校的教学计划等诸多内容又好又快地进行公示,便于学生及家长了解。除此之外,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建立定期交流反馈机制,如学校组织家长每月或者每季度进行一次家长见面会,以及组织教师与家长的定期一对一交流。交流见面的内容不应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应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多重角度进行探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让家长走进课堂。我们可以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这是家长学习新课程最好的方式,也就是进入课堂中实际感受。每个学期,都安排几天“教学开放日”,让家长进入课堂,观摩“新课程教学”课,和孩子一起直接感受新课程的教学活动。课堂上有家长的互动,特别是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动手实践研究,这对孩子是一种极大的精神激励。通过这样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不但使家长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使家校联动的开展更深入、更和谐、更有效。家校互动、合作,是给孩子们创造更多快乐的有效途径,把学校办成家门口的好学校。

(四)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指将教师教育、学生自我教育、家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可以参与家校合作,与教师、家长平等交流,共同反思。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说,教师或家长的批评教育只会加剧学生的叛逆,与其一味地纠正学生缺点,不如让学生自己反思,教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与学生一起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商量解决办法。在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有机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从而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教师和家长产生冲突的时候,学生可以作为调解员帮助双方了解事实,化解矛盾。

三、结束语

家校合作是新时展呼吁下的一种全新的关系理念,更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探索家校合作对当今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家庭和学校都应该行动起来,统一思想,明确定位,共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有效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范文4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校合作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谁建立了更好的家校合作模式,谁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权。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家校合作要探索新的途径,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升家长教育素养及家庭教育水平,以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更好地落实教育目标。综合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家校合作研究理论,结合本校家校合作的建设,本文试图探索新时期家校合作的新途径。

一、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更新家长育儿观念

当今小学教育中,家庭环境和学生群体均呈现出新时代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大多为80后,他们年轻、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但由于对孩子生理、心理和年龄特征的了解不够深,缺乏相关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的指导,单凭自己对孩子的爱展开教育,过分溺爱容易导致孩子变得任性、自我;二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数量大增,单亲父母面对孩子的心理阴影和自卑情绪,往往难以和孩子沟通,不知道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新形势下父母渴望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系,而学校也需要整合家长资源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面对这两大需求,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对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加大重视力度,健全组织保障

在教育这项系统的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校合作作为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是整合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方式。只有高度重视、充分挖掘,才能利用丰富、无限的家庭这一重要教育资源。并且,要使家庭和学校发挥其应有作用,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全力配合,建立健全的组织和完善的制度以保障家长学校的正常运作,营造家校通力合作的平等、自由、良好的育人氛围。我校十分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为此,我们组建了一支工作作风扎实和相对稳定的骨干队伍。校长亲自牵头挂帅,担任家长学校校长;校德育组和各年级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具体落实家长学校的管理和培训;各班主任担任辅导员,各司其职,认真授课,做好课后小结,注意搜集学员意见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反映。

(二)加强师资建设,发挥主力作用

要办好家长学校,使每一位家长学有所获、积极投身学校教学活动,让家校沟通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作为家校合作的重要联系人,其职业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直接影响到家校合作的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重塑教师新形象,使教师从封闭的校园环境走向开放的社会、家庭,紧密联系学生成长过程中密切相关的各方因素,使其一致,形成合力。教师与家长良好的沟通也是传授先进观念和教育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时候,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沟通技巧、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水平等。

我校自开办家长学校以来,始终坚持在本校选拔一批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强的骨干教师作为主讲教师,与全校教师交流分享他们与家长沟通的经验,还通过专家讲座及业务学习,增强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知识,掌握与家长交流、沟通、合作的相关技巧,更新家长的育儿观念,提高育儿水平。同时,对班主任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使其能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沟通方式,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措施,始终以包容、理解的心态面对各种类型的家长,因材施教、换位思考,培养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与能力。此外,我们还利用家访、电话访谈、校讯通等途径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学习动态,保持双向交流,充分肯定家长所做的努力与作用,赢得家长的好感和信任,从而发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三)举办教育讲座,提高家教水平

面对家长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形成长期的、良好的家庭与学校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必须针对相关家校合作的调查、研究及开展经验,开发特色家长培训校本课程,给家长更多更为专业、具体、实效的指导,“把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跟家庭教育的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进一步提升家长的教育理论水平。如果父母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没有足够的教育水平,那么教育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给学校教育带来种种制约因素和障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因此,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需要建立在家长具备一定的教育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学校通过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著名教育专家到校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就家长在平时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或存在的困惑进行实际指导,传授更多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指点迷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除了积极加强本校师资培训之外,我校还明确提出并大力贯彻落实“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家教理念,定期邀请赏识教育专家大山老师到校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传授教育方法,增强家长为人父母、养儿育女的责任感。

二、积极组建家委会,密切家校合作关系

2010年出台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近期,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的讲话中也强调:“中小学还要建立家长委员会,不断完善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和评价机制”。由此可见,家委会是家校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家长和学校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家长通过家委会关心、支持学校教育事业,监督学校教学活动,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我校对新时期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家委会作用作了如下实践探索:

(一)完善制度,明确职责

家长委员会作为高层次的家校合作形式,对学校的建设、发展起着监督、建议和决策作用。为有效落实家委会成员的责任,我校成立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实行“一年一调整”制度。每学年初,各班自主构建班级家委会,再由班主任推荐家长到年级,成立年级家委会。依此类推,最后成立学校家委会。为健全家委会的职能,也为了规范家委会的运行,我们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骏威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

另外,校领导小组协同家委会成员结合每年学校实际工作,制定每学年家长学校工作计划,让家长以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学校的决策。同时,家长委员们还需密切联系本校、本班家长,及时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反馈给学校,共同协调参与学校管理。

(二)专设场所,沙龙互动

学校为家长委员会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办公室,每周二的家代会开放日邀请家委会代表到校就孩子教育问题进行商讨,收集家长对学校教学方面的建议,及时改进。并在其中放置了一些符合家长需求的有关家教类的专业书籍,通过阅读他人教育故事,给家长提供经验借鉴。为方便家长间的交流沟通,我们还成立了家长沙龙,通过定期会议、公共邮箱、QQ群等通讯形式,创设家长沟通平台。此外,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定期与不定期召开会议,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

(三)家长义工,拉近距离

结合家长希望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的心理,为进一步挖掘、利用广大家长资源,家校合作可通过建立一支庞大的家长义工队,给家长提供亲身参与教育的机会与平台,密切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每当学校举办大型活动时,可召集家长义工协助学校顺利开展工作。家长义工在帮助学校开展活动的时候,可以切身感受孩子的学习环境、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拉近家长、教师和孩子的情感距离。并且,家长身体力行,在教育活动中形成责任感、义务感的同时,亦给孩子无声息的身教胜于言传的榜样示范作用。家长义工作为家校合作的新模式,促进了家校合力价值的最大化。

每年开学,我们学校会有秩序地组织大批家长义工到校,协助老师安排新生入学、住宿、用餐、维持归程队秩序等。家长们忙碌的身影成为我们学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既减轻了学校的工作负担,也帮助家长树立了强烈的集体意识,更为学生所喜爱。

三、开展特色家校活动,提高家校合作实效

要切实拉近家长、学校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的了解和交流,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一系列的家校特色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学校通过开展系列特色活动,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集家长智慧,改进学校工作,让“父母、教师、校长和子女都参与学校发展战略的确立,并共同合作确立了学校和学区核心价值观的结构” 。可以通过家长流动日记、家访、电话、电子邮箱等渠道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将学生在校表现反映给家长,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以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积极进取,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夯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家长建立与孩子之间良性的亲子关系,我们学校十分重视亲子活动的设计。学校每年有一个特色节日,历时一个学期,活动内容丰富。我们明确这是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参与的节日。为帮助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创设更多家长与学校、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加强孩子和父母间的情感交流,我们十分重视亲子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如在春游时举行低年级的新子游、“大手拉小手”亲子阅读、“好家长”、“书香家庭”评选、重阳节敬老院送温暖等活动。并且,学校创办了自身特色童话节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童话的世界里共享快乐。为更好地促进家庭教育有效意义的实现,我校始终坚持不懈地精心为父母和孩子搭建爱的桥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有效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范文5

一、家校合作的全面实施:学校为主导

在家校合作教学中,第一,学校应对自身在家校合作教学中的角色进行正确定位。学校在家校合作中起主导作用。学校应该认识到家校合作是学校与家长进行平等、双向交流的平台,在家校合作中,学校起主导作用而非领导作用,充当的是服务角色而非其他。第二,学校应将家长的参与上升到学校管理及教育决策的层面,而不应把家长的参与仅仅局限在家长充当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者和学习者的层次上。学校应该认识到,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及教育决策,虽然在形式上是家长分享了学校教育的管理权和决策权,但在实质上它对提高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质量、开发家长资源及有效加强民主监督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第三,开办或完善家长学校,把家长培养成为孩子的合格的家庭教师以及学校教育管理的最佳合作伙伴。第四,学校应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条件,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合作。学校可以利用节假日家长回家期间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可以举办家长培训班,并请一些在子女教育上比较成功的留守儿童家长现身说法,提高家长教育方法的科学性。第五,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不同家庭背景,有的放矢地与家长进行合作。

二、家校合作的最佳辅助:家庭的配合

家校合作作为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理应受到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不仅是家长的权利,而且是家长的义务。作为学校教育的参与者,家长与学校是平等的,家长有权利参与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包括教育的决策。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能为学校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教育环境,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的参与又是家长必须履行的义务。因此,家长应该珍惜自己的权利,积极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具体来讲,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摒弃以往单纯地简单配合学校教育的被动局面。另外,家长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即家长应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了解学校的各项政策并可对此作出反应,同时也可以为学校提供必要的教育信息与教育资源等。

三、家校合作的有力保障:社会的支持

首先,应建立健全的家校合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只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才能保证家长以平等的身份与学校合作,从而为青少年接受最优质的教育奠定基础。一方面,在法律中应明确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既是家长的权利,也是家长的义务,明确家长参与教育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在法律中应明确规定“家长参与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组织架构、权利责任、经费保障等,并且要确保有效运作”。其次,建立完善的家校合作组织机制。建立家校合作组织体系应遵循以下要求:(1)家校合作组织是独立于学校之外的社会团体,与学校不存在从属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家长以独立的身份全面参与学校教育决策、教育过程,并监督、评价学校的教育管理等工作;(2)各级家校合作组织应有严密的组织分工;(3)每一级家校合作组织要有规范的组织章程及严密的实施制度。再次,加强对家校合作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为切实推动家校合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教育功能,必须加强对家校合作实施情况的监督与检查。监督检查的主体应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和与之有切身利益的家长。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将家校合作工作纳入学校考核的内容,使学校对家校合作有任务感,这就为学校主动要求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联合相关科研机构及教师、家长共同制定一套科学的家校合作考核标准。只有遵循科学的考核标准,才能使监督检查工作有章可循,使家校合作的监督检查工作落到实处。

事实上,很多家长都很想在学习上帮助自己的孩子,但是可能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没有好的方法、自身在知识水平上的不足等等,没有很好的发挥家庭的作用。如果给予家长一定的指导,提供合理的途径的话,家长是非常欢迎的。要想通过家校合作,培养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转变思想

家长要更新观念。从家庭来说,需要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摒弃以往单纯的、只是被动的配合学校的局面。家长要积极主动的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家长在与学校的合作中,应不断向化学任课教师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家长应该尽可能的进行全方位的配合,包括提建议、请家长做指导教师、提供实践基地等。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又可以挖掘家长中的专家、劳模等人力资源;利用家长可以提供的一些场地,为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供条件。

(二)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

有效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范文6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设计了《校企合作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广州市200家企业作为调查对象,重点从企业背景、企业用工情况、校企合作情况和职业教育集团情况四个方面进行了调研,调研时间从2016年10月份开始至2016年12月份结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48份,有效问卷119份,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企业背景

在调研的企业中,私营企业有92家,占77.3%;外资企业有10家,占8.4%;国有企业有6家,占5.4%;合资企业有4家,占3.4%;其他有6家,占5.4%。其中从属服务业的占42%;制造业占16.8%;IT和金融业各占12.6%;建筑业占3.4%;流通业占1.7%。单位职工人数500人以上占43%;300-500人占5.4%;250-350人占8.4%;150-250人占8.2%;50-150人占37.8%;10人以下占3.4%。

(二)企业用工情况

1.企业员工招聘来源

表1显示,企业在聘用员工时,愿意选用应届职业院校毕业生,其次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再次是应届本科院校毕业生。单就高职生而言,在工作中虽不如有工作经验人员上手快,但起薪水平低,数量多,且易管理;相对应届本科院校毕业生,高职生有一定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强,在招聘员工的来源中占95.8%。所以,高职生还是比较受企业欢迎的。

2.企业员工素质要求

了解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按企业实际需要培养合格人才。在被调查的企业中,企业最看重员工素质情况如表2显示,居前几位的依次是职业道德素养98家,占82.4%;团队合作与沟通97家,占81.5%;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89家,占74.8%;积极进取84家,占70.6%。这表明当前企业对员工自身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尤为重视,这也是企业取得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3.高职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表3显示,关于目前高职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为流失率高、职业道德素养不高,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专业技能不强和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多数企业认为,高职生吃苦耐劳精神欠缺,自我定位不准,眼高手低,缺乏稳定性,自制力差,个人主动意识不强,进取心不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差,责任感不强,缺乏自我批评意识,社会经验不足,环境适应能力需提高,心理承受力差。此外,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能力差,工作经验缺乏,动手能力有欠缺。产生上述现象,一是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准,过分强调待遇而从未考虑自己为企业做了什么,能为企业做什么。二是期望值过高,缺乏对企业的正确认识,过于美化企业的工作环境、弱化工作度、强化工作待遇,当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时,现实与想象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落差,难以接受,采取一走了之手段,很多学生还返回学校要求再次寻找工作机会,总幻想后面会有更好的工作。三是制度约束力不够。没有任何措施、制度约束学生随意走开的行为,所以纵容了学生的这一做法。四是对专业没兴趣。许多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是因为家长的意愿、该行业收入情况、学费的多少而非发自学生内心兴趣,再加上学生年龄小等因素,他们缺乏自制力、没有责任心,难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三)校企合作开展情况

1.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政府、学校的重视,但企业参与度并不高,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53家没有开展校企合作,占44.5%。有66家与学校开展了校企合作,占55.4%;但合作方式多样分散,校企间的合作缺乏实质性内容,已开展的合作基本属于较浅层面,多是参加院校举办的招聘会、订单培养、为学生、教师提供实习实践机会等学校主动型方式。企业主动型的合作办学方式如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报告)只占合作企业的28.6%,委托院校进行员工培训仅占23.5%,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仅占19.3%,设备仪器资源使用仅占16.8%,联合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技术咨询的仅占16%,委托院校进行员工学历提升仅占16%等,企业在职业院校合作办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并不高。企业“冷”的根源在于:一是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义不甚明晰,甚至部分企业存有认识误区,认为培养学生是学校和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参与高职生的培养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企业没有培养学生的经验等。二是学校除了提供劳动力外,很少能为企业提供其真正需求的东西。高职学校在师资、科研等方面力量薄弱,难以为企业培训员工和提供技术支持;高职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在入职初期难以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不能令企业十分满意。

2.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意愿分析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意愿分析调查中,企业最愿意参与的是参加院校举办的招聘会,其次是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前三者的合作意愿分别达到60.5%、44.5%、38.7%。这说明企业很愿意发挥自身优势,将人才的培养标准和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调查显示,企业最不愿意的合作形式是共建实训室(技术中心)、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设备仪器资源使用和捐资助学。企业因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因,很少派技术人员到学校参与专业建设或教学,为学校投入实习实训设备的更少。企业虽然可以接收学校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但因为技术和商业信息的保密问题,一般并不情愿学校教师深入企业。由于企业接受职业院校的学生、教师实习,需要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生产可能会受影响,有些企业还要承担因学生技术不熟练损坏设备或发生安全事故等方面的风险,企业只有义务和责任而没有利益,所以在设备仪器资源使用和提供实践机会上积极性不高。

3.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出现“一头热”的现象,为弄清楚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笔者设计了相关问题。据调查,制约企业参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如图1显示,占居前三位的是:缺乏校企双方交流的平台、缺乏合作机制和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

在调研中,部分企业也意识到校企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但因为缺乏相关的政策和合作的平台而止步不前。一方面,校企合作缺乏有效政策支持和长效合作机制,法律法规不健全,校企合作缺乏有效、便捷的服务平台做依托,企业难以承受学生实习的安全风险,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付出难以得到补偿。另一方面,学生实习安全缺乏保障措施,学校指导和管理工作不到位。学生在企业的管理、安全、薪金待遇等都成为制约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因素。学生不是企业正式员工,企业在安全和管理方面不愿承担责任,监管难以到位,这就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风险;此外,校企合作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也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职业教育集团情况

参与调查的企业有81家了解职业教育集团,占68.1%;不了解的23家,占19.3%;有合作的15家,占12.6%。“与职业教育集团开展的合作项目”中,实习就业有56家,占47%;人才培养有17家,占14.3%;员工培训有11家,占9.2%;技术服务有5家,占4.2%;教师队伍建设没有合作企业。与职业教育集团暂无合作的有54家,占45.4%。有94家愿意加入职业教育集团并开展相关合作,占79%。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近年来我国职教领域的重大改革之一,职教集团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实践平台。学校应借助职教集团平台,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置,担任教学任务,共同开发课程。由企业引入真实项目和校企合作开发项目,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供了实践平台。通过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到学院的课程教学和项目评价,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能力来推动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以企业的发展带动专业发展,校企共同探索合作育人新模式,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证。

三、协同创新视角下构建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议

(一) 发挥政府管理职能,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优势,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义务,并强力推进行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通过政策激励和税收优惠,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建立政府牵头、行业与协会参与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规,明晰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权利、义务及相互关系,并积极扶植和发展校企合作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解除企业对学生安全、学生管理和企业利益保障等后顾之忧。

(二) 发挥行业企业指导作用,建立人才培养支持机制

一是找准人才培养定位,树立面向行业企业需求的教育理念。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高职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因此高职院校要围绕行业企业需求办学,了解企业用人标准,生产岗位实践需要,注重产业发展前沿技术,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和市场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开发课程,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不断深化校企合作。

二是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合作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下,剖析工作岗位,分解工作岗位能力与素质要求,重新调整课程设置,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形成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使“以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观不仅是理念倡导,而是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 发挥院校主导作用,建立实习防范风险机制

现在的学生第三年实习基本上变成了就业,学校监管和指导不到位,直接把学生推给企业,学生面临着到社会人的角色巨变,由此出现不适应和不稳定等诸多问题。企业则因为没有学校的参与而将学生作为员工而非实习生看待,众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企业对高职生质量和校企合作的怀疑和不积极态度。高职院校首先要切实做好学生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工作,重视学生第三年的习管理工作,设立驻厂教师,联合企业共同管理学生,严格落实学生实习管理制度,把学生实习期间校企双方综合考核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其次要做好常规教学中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工作,不应局限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视文化基础课,加强素养培养,创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最后突出教育特色,实现个性化培养。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勇于承担、善于合作,能应对变化多端的社会,不断或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通过选修课、专业课堂等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激发潜质,提升专业兴趣,提高综合能力;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涵,学校可以尝试为学生提供到社区、福利和慈善机构做义工、志愿者的机会,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社会和职业内涵,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勤谨敬业、负责任等综合职业能力,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做基本的准备。

(四) 发挥职教集团推动作用,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动力驱动机制

职业教育集团要根据成员各自的优势、特点和分工,合理配置人、财、物和信息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地方区域和行业发展需求,定期开展专业调研,根据相关产业各职业岗位和技术的最新变化及要求,对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进行及时调整,有效对接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体专业群;职教集团内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并由校企共同适时修订;牵头院校建成与行业(区域)相对应至少1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或省级特色专业,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内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职教集团内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实施教学时,应遵循“教、学、做合一”原则,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同时,职教集团应构建行业、企业、院校、家长、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每年对职教集团内用人单位人才满意度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进行跟踪调查,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同时及时反馈给学校,有针对性地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满意度。

(五) 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建立社会服务长效合作机制

随着企业竞争愈来愈激烈,高素质员工队伍和推陈出新的产品成为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因此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和科技的研发。高等职业院校已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国家重视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办学条件不断优化,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但由于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联系不紧密,加之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企业缺乏对高职院校服务能力的了解,寻求与高职院校合作动力不足,阻碍了双方深度融合。高职院校应强化市场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利用学校的办学资源主动为企业开展服务,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满足企业生产、培训、科技研发和应用需求,推动双方紧密合作。

参考文献:

[1]孙志勇,乐明于.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7(1),181-183.

[2]邵长剑.基于校企合作谈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基地建设[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60-62.

[3]刘志民,吴冰.企业参与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143-147.

[4]周晶,赵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形成的机理及破解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6(13),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