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生产工作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农业生产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农业生产工作总结

乡镇农业生产工作总结范文1

一、年度工作总结

(一)、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总体情况。我市今年春夏收粮食作物总体呈现出面积增、单产减、总产减的态势,春夏播粮食作物及棉花播种面积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花生及烟叶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略有缩减。春夏收粮食作物。总产15028吨,较上年增长9.1%;其中,马铃薯总产12168吨,较上年增加1381吨,增幅12.8%;蚕豌豆总产2750吨,较上年减少10吨,降幅0.36%;小麦及其他春粮总产220吨,较上年减少2吨。油菜实际收籽总产37875吨,较上年减少1449吨,减幅3.7%。春夏播粮食作物。总播面总体上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加。粮食作物面积74.76万亩,较上年增加4.93万亩,增率7.1%。其中早稻播面54万亩,较上年增加1.02万亩,增率1.9%,完成了省厅下达的1.0万亩早稻扩面任务;一季稻播面2万亩,较上年增加0.48万亩,增率31.6%;春玉米播面3.81万亩,较上年增加0.31万亩,增率8.9%;豆类播面5.46万亩,较上年增加0.2万亩,增率3.8%;薯类播面4.7万亩,较上年增加0.38万亩,增率8.8%。油料作物面积缩减,花生播面3.1万亩,较上年缩减0.58万亩,减率15.8%;芝麻播种面积0.59万亩,较上年增加0.19万亩,增率47.5%。蔬菜生产面积13.81万亩;棉花播面3.1万亩,较上年增加1.3万亩,增率72.2%;烤烟播面3.8万亩,较上年减少0.2万亩,减率5%;药材生产面积1.12万亩,较上年增加60%;瓜果类生产面积2.5万亩,较上年小降1.2%。

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及早规划。根据我市耕地面积调整的实际情况,我市于春节前制定了全年农作物播面236万亩、粮食播面137万亩、水稻播面116万亩、粮食总产55万吨的年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并按照全市今年早稻扩面1.02万亩的上级要求,按乡镇、村组、农户层层分解了目标任务。3月3日和4月14日我局两次召开局机关及乡镇农技站工作会议,进一步安排部署了发展春耕生产的政策宣传及生产发动工作有关事宜。

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强。今年上级各部门进一步提升了发展粮食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将其列为对各级领导干部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我市市委、市政府把粮食生产作为一项重点考核指标纳入了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市里今年制定并出台了《市年粮食生产目标考核及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涉及的各项考核指标相较往年更为细化、可操作性更强,涉及的内容更为详实。办法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制落实、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督察考核力度,对受到上级通报批评的乡镇办事处,当年内不得评先评奖,并给予黄牌警告;对完成情况好的将予以表彰奖励,完成情况差的进行公开曝光,并严格追究乡、村主要领导责任。截至目前为止,全市就春耕情况已开展5次全市性督察,并印发了情况通报。3月份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各乡镇办事处均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责任状,各乡镇、办事处均承诺严格遵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原则,确保发展粮食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去冬市财政投入了资金230万元用于发展冬种生产,比上年增加了30万元。今年市政府进一步投入340多万元用于发展粮食生产,比去年增加了140万元。针对我市今年早稻种子缺口较大的实际情况,市财政今年又拿出资金40余万元用于在新市、大市、灶市街、竹市、南京、公平、小水、哲桥等8个乡镇、办事处培育早稻预备秧300亩,带动了各乡镇办事处培育了10-20亩不等的早稻预备秧,全市早稻预备秧总面积达780亩,为提高双季稻率和确保早稻扩面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在3月份召开的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中,市里对年度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种粮大户给予了表彰奖励,共在全市评选出了年度发展粮食生产先进单位10个,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分别给予6万元、4万元、3万元的奖励;对40个先进村给予了每村XX元的奖励;并奖励了150名种粮大户,其中一等奖10户、二等奖20户、三等奖120户,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XX元的奖励资金。对荒芜多年今年重新恢复耕种的,实行“以奖代补”,根据复耕面积、工作难度等情况,分别给予了2万元、1.5万元、1万元、0.5万元的复耕补贴,共发放复耕补贴40万元。奖金和补贴共发放125万元。针对农民种粮比较效益相对低下的现实情况,为更进一步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市里出台的办法中涉及的奖励办法相对往年做出了一定变动,如复耕“以奖代补”资金由补发给乡镇改为直接补发到村,并增设了5个粮食生产进步乡镇奖,先进村由40个增加到60个,种粮大户奖励扩大到180户。

办点示范工作深入开展。按照省厅今年办点示范工作要求,市财政今年投入了40万元用于在镇创办万亩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片,目前已落实新坡、镇、白沙等12个村,示范面积连片10200亩。示范片主推高档优质晚稻良种湘晚籼13号5万斤,通过我局农技干部指导,已督促农民于6月18-21日播种完毕。各有关村组做好了示范面积台帐,并均严格按照要求建好了高产创建示范片标牌,向公众公布了创建单位、产量目标、技术要点、指导专家、责任领导,以接受广大农户监督、评议。

乡镇农业生产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 玉米 高产创建 实践和体会

桦甸市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属于山区和半山区,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全年平均降雨量748.2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23小时,年平均≥10℃积温为2806℃,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主要种植作物是玉米,种植面积为147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5%,几年来,按照国家、省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工作安排,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突出抓了以玉米生产为重点的高产创建活动,在春季持续低温、多雨、干旱、播种期延迟等极端恶劣的条件下,通过全市各级组织、村社干部和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圆满地完成了国家和省农委下达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工作目标任务,桦甸市连续两年被省农委授予“粮油高产创建工作先进示范县”光荣称号。

1.玉米高产创建的主要实践成效

1.1单产显著提高 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主要载体是万亩示范田,玉米万亩示范田落实在红石镇的抽水洞村和小红石村、一面街村和金沙镇珠子营村。每年示范面积4.15万亩,参与农户2040户。按照吉林省玉米高产创建测产实施方案,在9月20~25日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测产和实地调查,万亩示范田平均亩产767.82公斤,比常年687.65公斤增产10.5%。全市在两个乡镇、四个示范片的带动下,玉米总产达到105.5万吨。比2010年增产6.5万吨。

1.2实用技术普及率显著提高 项目区实用技术普及率显著提高,良种普及率达100%,比非项目区提高5个百分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率达96%;比非项目区提高10个百分点;垄侧翻保墒栽培技术达95%;深施肥技术达89%;农区灭鼠技术达100%;赤眼蜂防螟技术达100%;合理密植技术达90%;种子包衣技术达100%。

1.3农民得到的实惠显著增加 在项目区通过动员、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了农民对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认识,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是又一项国家对农民的惠农举措,每年从项目资金中拿出30~50万元资金,购买化肥、农药、种子、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资补贴给高产创建农户,鼓励更多的农户参与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提高农户的科学种田积极性。专家和技术人员重点为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而且项目区免费提供灭鼠药、赤眼蜂和免费测土,为项目区玉米高产提供了物资和技术保障,农户得到的实惠显著增加。

1.4农技推广人员业务水平显著提高 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关键在于实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普及推广,让农户更多地掌握和采用实用技术。在高产创建活动中,农技推广人员克服了各种困难,扎扎实实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通过开展各项试验、示范、推广各项实用技术,并通过理论的培训、田间技术指导和现场演示,使农民掌握了先进实用技术,并应用技术,提高了产量,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同时,农技推广人员锻炼了自己,充实了自己,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工作措施

2.1强化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成立了以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为组长、农业局和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和乡镇领导为成员的玉米高产创建领导小组,负责部署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并将该项工作列为项目乡镇农业产业化考核的重点,为高产创建活动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其次是组建科技指导组。聘请省农科院玉米专家为顾问,在本市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中选拔5名同志组成专家组,负责全市玉米高产创建工作和技术指导,主要负责技术的集成,制定玉米高产创建技术实施方案和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大技术问题。项目区的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主要负责田间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品种展示和推广。再次是建立和健全各项考核制度、奖励制度,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确保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

2.2科学选择项目区 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项目区必须落实在自然条件好、农田基础设施好、干部责任心强、农民科学种田积极性高的地方。桦甸市选择在红石镇的抽水洞村、小红石村、一面街村和金沙镇珠子营村,为高产创建的项目区,在两个乡镇中的4个村,共落实万亩示范田4.15万亩,参加农户2040个。

2.3科学选定主推品种 针对桦甸市玉米种植品种多而且杂,不少是未经审定的品种,经试验和筛选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先玉335、宏玉203、吉东28玉米杂交种作为实施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项目区的主推品种。

2.4实施核心关键技术 在实施组装集成技术的基础上,重点采取了三项典型实用技术。增密技术: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科学选择高产耐密先玉335品种,合理增加种植密度,万亩示范田种植密度由常规栽培的株距1~1.1尺、公顷保苗约4.5~5.万株,改为株距0.7~0.8尺、公顷保苗约6~6.5万株,公顷增加约1.5万株。增肥技术:首先增加有机肥,在每公顷有机肥由常规栽培的20~30吨增加到25~35吨,增加的有机肥全部做底肥,在整地起垄前施到老垄沟内。其次增施化肥追肥数量,在公顷底肥磷酸二铵175公斤、氯化钾175公斤、硫酸锌20公斤、尿素150公斤、专用口肥100公斤施肥量的情况下,公顷追尿素250公斤的基础上增加100公斤,追肥时期为可见叶12片叶追肥,施肥深度5~10cm,施肥后覆土。化控技术:采用促、控相结合的措施,在8叶期前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在玉米8~12叶期根据作物长势情况和品种特性对长势旺盛的田块喷施矮丰进行化控,促进根系生长,降低株高,促进节间增粗,防止倒伏。

2.5广泛宣传发动,辐射带动周边 开展高产创建关键是让农民更加直观地认识当前粮食增产潜力,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科学种田意识。在召开的全市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动员会上,领导小组组长讲话中,分析并强调了玉米高产创建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求各乡镇,特别是各示范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广泛宣传。扎扎实实地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与创建方案抓好每个阶段的工作,落实和完成情况作为粮食生产工作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通过电视、宣传资料、科技下乡等方式宣传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政策内容和目的意义,在实施过程中多次召开现场会,并在示范田设置标牌,起到了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作用,引导更多的农户参与到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中。

2.6强化田间管理,防治病虫草害 科技人员及时深入田间了解和掌握玉米生长发育情况,做好田间各项调查工作,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时指导农户抓住最佳防治时期进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并向万亩示范田无偿提供药剂,进行统防统治。

2.7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为充分调动全市各乡镇及各级人员开展玉米高产创建的积极性,设立了考核激励机制,将高产创建活动作为年终对乡镇和有关部门及科技人员进行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在高产创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2.8建立健全档案管理 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档案,由农业局农业科专人负责,并设立专柜,各种文件、工作方案、技术集成方法、工作记录、督导检查情况、宣传培训情况、现场会情况、田间管理情况、作物长势分析、前期工作总结等及时建档立案,均按标准档案制度管理,已建档案15册,达到了各种档案规范化、标准化。

乡镇农业生产工作总结范文3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机化技术推广指标完成情况

松山区共完成免耕播种面积5万亩,机耕面积180万亩,机播面积230万亩,机收面积140万亩。机械化精少量播种165万亩,机械化深施化肥面积160万亩,农田机械节水灌溉35万亩,马铃薯机械化播种3.7万亩,马铃薯机械化收获3.7万亩,大豆机械化播种14.4万亩,大豆机械化收获14.4万亩,牧草机械播种1万亩,机械化秸秆还田54万亩。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完成情况

2020年保护性耕作计划任务1.5万亩,按第三方监测平台统计,全区完成免耕播种16750.46亩,合格面积15016.81亩,其中玉米秸秆全量覆盖2500亩(播种前进行残膜捡拾),玉米秸秆部分覆盖2667.72亩,谷物等其他作物秸秆全量覆盖9849.09亩。举办技术培训班3次,培训人员6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0.1万份。建设自治区高标准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3处。

(三)农机深松整地工作情况

2020年松山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16万亩,深松作业补助面积8万亩(不含苗期深松作业)。全区共投入作业机组57台,从监测平台获取作业面积89847.24亩,其中达标面积87617.32亩,重复面积6572.56亩,区外作业面积1008.7亩,最终确认补贴面积为8万亩,受益农户1956户,涉及地块2125块,使用资金200万元,正在拨付。

(四)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情况

按照《2020年松山区整乡整村推进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试点实施方案》要求,确定在种植作物品种相对集中、地块平整、适宜大型机械作业的太平地镇中的四个行政村具体落实推进,即河南营子村、兴隆沟村、北波罗胡同村、敖包吐村,具体推进方式是:以综合实力较强的两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核心示范园区,主要示范农作物品种为玉米,示范面积2万亩,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标准化深松整地、地膜回收、秸秆综合利用等机械化技术。重点解决粮食烘干、玉米籽粒直收、高效植保这三种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借助项目推动,今年在示范区完成玉米籽粒直收1000亩,高效植保5000亩。

(五)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

2020年新建农机合作社5家。截止目前,全区已在农机部门注册登记合作社95家,覆盖全区100%乡镇。入社社员1304户(人),机械保有量3100台套(动力机械1128台、农机具1972台件)总资产19656万元,完成作业面积90.3万亩,其中跨区作业15万亩,经营收入3999万元。

目前,借助全程机械化项目推动,今年我区在惠农、兴敖、铁牛和宝田这四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全程机械化项目区,示范农作物为玉米、甜菜、葵花面积6.7万亩。

(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进一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根据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遴选赤峰市叶昕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赤峰恒舜农机专业合作社、赤峰泽基农机专业合作社三家能力较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牧业科技示范主体,通过指导服务、技术培训等方式推广农牧业优质绿色高效的主推技术。遴选甜菜、谷物、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作为年度主推技术,编印技术手册和技术明白纸,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促进技术快速进村入户到田。遴选技术指导员8人,抓示范新型经营主体3个、科技示范户30户。

(六)新机具新技术推广

新机具推广突出节能环保,引导示范区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购置玉米籽粒收获机1台,无人机7台,甜菜起收机31台,残膜回收机3台,起药机(扒搂式)3台,新技术推广继续加大对农机深松整地技术、秸秆还田或离田综合利用技术、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试验对比,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向土地集中连片地区示范推广。重点推广玉米产后烘干技术、玉米抗旱增产割苗技术及无人机植保。

二、采取的措施

(一)保护性耕作

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利用召开会议,编发技术资料,下乡宣传,召开机具演示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保护性耕作的好处及要求。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对参加保护性耕作推广的技术人员、合作社成员进行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推广配套机具,重点推广深松机、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和还田机。在完成2020年保护性耕作计划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全区“保护性耕作”工作调研,摸清全区适宜开展“保护性耕作”乡镇、村(组)及当地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基本情况,为2021年“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提供重要依据。

(二)加强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

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重点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主攻粮食烘干、玉米籽粒直收、标准化深松整地、地膜回收、秸秆综合利用等机械化技术,并制定统一生产工艺流程。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免耕作业补贴、农机深松作业补助等惠农政策推动,加快推进玉米种植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深松作业技术的推广。

(三)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加强建设

对农机合作社进行规范化建设引导,继续树立典型发展区级示范社,主推市级示范社,工作重点向松山区中、西部机械化薄弱地区推进,开展全区合作社摸底调查,积极培养多元化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切实提高农机服务组织整体水平。通过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经理人的培训力度,引导农机合作社加强建章立制,提高规范管理水平。鼓励和支持开展土地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推动农业生产向装备智能化、种植规模化、过程机械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由于技术人员有限、经费紧张等因素,致使保护性耕作技术宣传培训工作力度不够。大多数农民守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对保护性耕作不了解、不认识,而且从事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人员对该项技术的应用尚不能完全掌握。农机基层服务组织不健全,推广进度缓慢,且不均衡,保护性耕作工作不能延续。部分关键作业机具性能不稳定,可靠性不高,机具选型上不能满足坡地作业要求。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松山区主要种植模式为膜下滴灌,且残膜回收技术尚不成熟,制约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其次,虫害草害控制难度大,由于保护性耕作实行免耕、少耕,土壤耕作的减少,容易滋生杂草和病虫害。

2、合作社普遍小而散,管理乱、水平低、服务少,存在空挂或休眠合作社,只有牌子没有机构和人员。大部分合作社组织松散、制度缺失、服务领域不宽、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完善、民主管理流于形式。内部管理机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社长综合素质及管理水平低,缺少会管理、懂经营的专业人才,制约了开展广泛高效的农机化服务,管理人员办社能力和管理能力低,缺乏财物管理人员的培训,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发展资金不足,近几年,虽然各级财政对农机合作社进行了一定的支持,但对农机合作社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在征用土地、融资贷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农机具的使用周期短,存放时间长,部分农机合作社重机具轻保养维修,合作社普遍存在维修设备单一,配件不全和维修人员缺乏等问题,影响了机具的作业效率和使用年限。

3、我区玉米种植品种不统一,玉米籽粒收获机械要求早熟、胶质性、含水率和破损率较低的玉米品种,且籽粒收获机械价格偏贵,同时我区玉米收获受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种植户对产后烘干的认识较低,导致玉米籽粒收获及产后烘干设备较少,籽粒收获后得不到及时处理,制约了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发展。缺少葵花联合收获机械,缺少适宜本地区的葵花收获机械,目前全区普遍采用传统收获模式。生产全程机械化基础较低,高效、适宜机械相对缺乏。甜菜全程机械化机收效果扔不理想,农户普遍反映含土太多、扣杂太厉害、破损率大等问题。

四、2021年工作安排

(一)全程机械化工作。

继续进行国产籽粒收获机试验选型,推广技术成熟、适宜本地区推广的国产籽粒收获机型。借助农牧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推动,依托松山区具备粮食烘干及收贮能力的合作社-惠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粮食烘干及收贮,争取突破3000吨以上。联系甜菜起收机厂家,改进机器起收含土多及损失率高的情况。引进推广玉米-葵花兼收型联合收获机,对葵花全程机械化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

对农机合作社进行规范化建设引导,继续树立典型发展区级示范社,主推市级示范社1-2个,工作重点继续向松山区中、西部机械化薄弱地区推进,积极培养多元化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切实提高农机服务组织整体水平,力争明年,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105家。加大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经理人、培训力度,引导农机合作社加强建章立制,提高规范管理水平。计划组织全区重点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管理能力培训、全区农机合作社进行维修专业人员培训和全区农机合作社进行财物管理人员培训共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