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的职场沟通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情商的职场沟通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情商的职场沟通技巧

高情商的职场沟通技巧范文1

杜拉拉,南方女子,姿色中上。她没有背景,受过良好教育,走正规路子,在一家全球500强企业工作,短短8年时间,就从一个月薪2000、青涩冥顽的行政助理,成长为年薪20万、成熟干练的人事行政经理。

《杜拉拉升职记》自2007年出版以来,雄踞中国各大图书排行榜,不仅成为外企白领的职场修炼指南,也成为年轻公务员群体的拥趸,“看一遍杜拉拉,你的职场情商就可以提高10分以上”,一位当当网友如是评价。

学会承压

情商,说到底就是对情绪的管理和控制。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智商只起到20%的作用,剩下的80%则来自情商。而能否驾驭心情、控制情绪、承受压力就是判断一个人情商高低的关键指标。

小说中杜拉拉刚进DB公司时的遭遇,可能让很多职场新人感同身受。

杜拉拉接手的第一项工作,是公司广州办的装修工程,她的顶头上司玫瑰身在上海总部,对她的装修工作遥控指挥。

这位业绩突出的行政主管,却是位脾气很大,极难相处的上司。处于角色模糊期的杜拉拉不知深浅,事事小心谨慎。汇报多了,玫瑰骂她不够专业;自己拿主意,玫瑰又骂她工作越位。电话这一头,玫瑰经常“勃然大怒,一顿臭骂,且不带脏字”;电话那一头,杜拉拉只得陪着小心,―遍遍认错,嘴上念叨“您老见教的是”。

杜拉拉无法做出判断,到底哪些问题该请示,哪些问题自己可以做决定;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哪些事情的处理只要符合规定就行,哪些又要特别按照前辈的专业经验来执行。天天胆战心惊地等着上司的骂人电话,拉拉能做的只有一条:在没有搞清楚“游戏规则”之前,将温顺进行到底。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杜拉拉那样控制情绪、承受压力。北京办的行政助理王蔷,就无法忍受玫瑰的颐指气使,不仅处处挑战她的权威,还冒险越级汇报玫瑰的工作作风问题。

杜拉拉显然比王蔷更有耐心,她慢慢地摸准了上司的领导风格,并且找到了玫瑰管理控制的规律,明白了哪些工作是必须按照她的意思去执行;哪些是玫瑰根本不关心的小事;哪些又是她要牢牢抓在手里,绝不肯放权于人的事情。

懂得隐忍,学会弯曲的杜拉拉,接到的骂人电话越来越少;而满腹牢骚的王蔷意外地被公司炒了“鱿鱼”。“与上司建立一致性”,是新人杜拉拉总结出的第一条“江湖规则”。

那么,何谓“建立一致性”,杜拉拉的解释是:他觉得重要的事情,你就觉得重要,他认为紧急的事情你也认为紧急,你得和他劲往一处使。通常情况下,你的表现和能力好还是不好,主要是你的直接主管说了算的。

随后,杜拉拉把“与领导建立一致性”不折不扣地贯穿于她的实践中,为了符合玫瑰的阅读习惯,她特意将广州办惯用的行政报告格式,换成上海办的格式。一段时间下来,所有棘手的工作,杜拉拉都能很细致地事先拿出解决方案,这让玫瑰感觉到,自己正想打盹,下边便递了枕头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被追随的满足感。

“改变你能改变的,适应你不能改变的”,最先掌握规则的人最先胜出。杜拉拉算是在DB广州办站稳了脚跟。

杜拉拉的成长,与“厚黑”无关,只是道出了职场生存最简单却又最深刻的法则:一个新人,在体现出你的价值之前,不懂妥协、过于计较可能会成为职场前行的绊脚石。在一定程度上说,在升职的第一阶段,情商比智商更能促进你的成功。

学会总结

“智商使人得以录用,而情商使人得以晋升”,这句话被职场成功人士奉为圭臬。

诚然,一个人情绪稳定,对上司、同事没有过分苛求,对自己有适当的评价,善于总结经验,在遇到挫折时能“重整旗鼓”,如是,他在工作中就能游刃有余。反之,―个人智商再高,也难免为环境所困,无法施展手脚。毫无疑问,杜拉拉就属于前者。

杜拉拉的运气实在不怎么好,他遇到的顶头上司的领导风格都让人琢磨不透。如果说,玫瑰是作风硬朗专制型的领导,李斯特就是一个“该做决定时思考,遇到困难时授权”的官僚。

由于广州办装修项目工作出色,在玫瑰移民澳洲之后,杜拉拉成为接替玫瑰的不二人选。就在这时,她遇到了这位年届60,尽量避免做决定,只想在任上安全熬到退休的李斯特。

李斯特是一位只管结果,不问过程的领导,杜拉拉则是一个有活干就兴奋,有着一流执行力和责任感的下属。在为期3个月的工作中,她加班700个小时,一个人干了三个人的活,并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大项目,李斯特给了她5%的加薪机会。杜拉拉将“5%”视为光荣的象征,是组织的信任。而事实上,她的贡献绝不仅仅值这个加薪幅度。

在李斯特的眼中,杜拉拉是―个只会干活,对职业生涯没有规划的人,“没有什么高级思路,附加值也就是5%”,在他看来,对于这类员工,不需要给她更多,“给她多了,倒超出她的想象力”。于是,上海的项目一结束,李斯特就想叫杜拉拉卷铺盖回广州办。

杜拉拉向来认为,做下属的就要多为上司分担,尽量能自己摆平各种困难,于是―个人悄无声息地拿下这个大项目。辛辛苦苦还不招领导待见,到底为什么?她暗自思忖。

慢慢地,杜拉拉找到症结所在:对于李斯特这样一个结果导向型的领导,他根本不会意识到属下承担的任务有多大工作量,又有多大难度。于是,他就不认为承担这些职责的人是重要的,“鉴于他不认为你重要,他就不会对你好,甚至可能对你不好”。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杜拉拉发现并不是什么事情自己默默干了,不给老板添麻烦,老板就会喜欢你,重要的是要让老板知道你的重要性。

认识不到自身价值,缺心缺肺地蛮干,在领导眼中只是―个“廉价劳动力”,杜拉拉鼓励自己,走出情绪低谷,并找到了对策。她尝试将每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安排都做成清晰简明的表格,让老板了解工作中困难的背景、难度、出现频率,同时也能够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态度。这样一来,李斯特开始对杜拉拉的工作难度有了重新认识,对她解决问题的技巧也有了初步判断。

在职场,只顾低头拉车的人永远只能是―个“劳力者”,要做“劳心者”,必须学会抬头看路,否则,你永远只有苦劳而没有功劳,永远只是被动等待机会而无法创造机遇。

这就是杜拉拉总结出的第二条职场法则。

学会沟通

要想在职场脱颖而出、活得精彩,仅有一技之长远远不够,还得懂得交往、沟通、协调、合作,懂得拿捏职业化与个性化之间的巧妙平衡。而沟通,就是―个人在职场获得更多资源,赢得更多帮助的制胜之策。

毫无疑问,杜拉拉的成功离不开她的沟通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如何从上级那里获得资源,更包括如何从下级那里赢得支持。

李斯特是个“放手派”,他既不罗嗦你也不支持你,一遇到困难就授权,杜拉拉只有向更高级别的领导寻求资源和帮助。凭借良好的职业素养,杜拉拉赢得了DB中国总裁何好德的赏识,经过几次交往,杜拉拉很快摸到了他的语言风格和逻辑。

“为什么做?怎么做?如果不做有什么害处?”杜拉拉总结出何好德与下属交流讨论时的几个最常问的问题。

杜拉拉明白,领导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必须逻辑清晰,语言简洁;遇到困难向领导寻求支持,必须围绕他可能提出的问题,准备好方案去开会。

主动沟通,考虑周到,语言清晰简洁,不出现有歧义的内容,杜拉拉的交流心经,都可以称得上与老板沟通的“黄金法则”。杜拉拉正是凭借何好德对她的信任和好感,在DB中国公司成为―个不容小视的实力派。

同样,与下属的沟通技巧,也让杜拉拉赢得了更多的“人气”。

杜拉拉在担任DB中国人事行政经理的时候,物色了―个叫周亮的下属,本事不大但脾气不小,在杜拉拉眼中是个“自以为是,又过于敏感自尊,工作中很难沟通。人际关系不好的人”。一次年中评估,杜拉拉一直尝试跟周亮谈谈如何改进工作,但是周亮总是像针刺―般反应强烈。

按照公司惯例,DB中国公司员工在工作目标设定时应该运用“smart原则”。如果跟周亮当面详细解说这一原则,杜拉拉担心自视颇高的他会感觉下不来台,于是杜拉拉虚拟了―个故事,并以电邮的形式发给几位新聘的属下,用以解释“smart原则”到底是什么。

这样一来,杜拉拉既顾及了下属的面子,也体现了自己的专业水平。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人所想,也是高情商人士的一大特征,杜拉拉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获得了下属的认同和拥戴,也让她在激烈职场竞争中,规避了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拿捏职业化与个性化之间的巧妙平衡,善于交流,长于沟通,便可以让―个人在职业晋升的关键当口,多一些“贵人”帮助,少一些“小人”挡路。于是乎,人际关系也就变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高情商的职场沟通技巧范文2

1高情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适应未来管理实践的必然要求

1.1高情商有助于提高管理者适应新形势的能力

一般而言,情商高的管理者往往能够不断总结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不断取长补短,适当调整自己努力的方向,运用自身高于常人的情商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浮躁,不武断.冷静处理遇到的问题,理智判断,稳妥决策,以适应变化莫测的新形势.

1.2高情商有助于管理者不断获得升迁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具备优于常人的情商,能够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并用一种向上的感召力凝聚人心,使其在团队中逐渐成长为决策者的角色,并对周围人产生积极的影响.除此之外,还需要依靠前阶段积累的专业经验.有了较高的情商为前提,结合自己的专业经验和正常智商,就必定可以在职场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而反观失败者,多数是败在自己较低的情商上.多项实践证明,越到高层,管理者的情商越重要.所以高情商有助于管理者不断获得升迁机会.

1.3高情商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执行力

管理者的工作就是提出思想,再把自己的思想装入别人的大脑.良好的情绪调动能力以及互动能力,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入别人大脑的桥梁和动力.如果管理者能够调动员工进入良好的情绪共鸣状态,员工的领悟力就会增加,就会很好地领会领导者的思想,其执行力就会极大提升.

1.4高情商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组织变革的能力

组织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变革,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资源的不断整合与变动,都给组织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管理者关注组织变革.而组织变革成功的关键并不在变革的内容和流程上,而在变革之外的情商管理上.所以管理者需要通过“目睹”和“感受”,激发出这样一种情绪:消除抵制变革的情绪,营造乐意变革的情绪,建立有利于变革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氛围,把员工的日常工作情绪变成企业变革的助力和催化剂.

2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情商素质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从管理实践来看,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应具备作为一个管理者应有的情商素质.

2.1自我情绪认知与管理

管理者情商的第一个方面就是自我情绪认知,有自我情绪认知能力的人,往往能够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情绪产生旳原因,能够进行自我识别和评价,察觉到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危害从而有意识进行克制或者转移,让自己始终保持在一种积极平和的情绪状态.他们具备自我意识,注意力不因外界或自身情绪的干扰而迷失、夸大,或产生过度反应,具有在情绪纷扰中保持中立自省的能力.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强的管理者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集中注意力,阻止破坏性的情感.

2.2组织情绪管理

组织情绪管理是指管理者站在一个全局统筹的角度来对组织的情绪进行正确引导与指导,组织的情绪往往会对组织中的员工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仅影响到其工作的积极性与效率,甚至会成为组织中员工去与留的决定因素.管理者应该营造组织良好的情绪氛围,学会主动调节组织情绪.管理者在对组织进行统一的情绪管理之前,首先应该做到自我情绪的管理,先让自己的情绪处在一种积极向上的循环状态,然后用自我情绪来感染周围的员工;反之,如果组织的管理者本身都不是一个很好的情绪管理者,那么他(她)的负面情绪就会传染给组织中的每一个人,会给团队中的员工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严重的会导致员工出现消极的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管理者应当善用沟通技巧,积极引导员工排解消极情绪,建立情绪发泄机制,增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让团队良性的发展.

2.3人际关系管理

管理者情商素质的人际关系管理主要体现在管理者协调好各方面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疏通内外交往的渠道,沟通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注重团队合作,努力营造融洽、和睦的人际环境.管理者的工作对象是人,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与人打交道,所以具有良好的社交技巧处理好人际关系是管理者的重要能力之一.管理者作为群体的核心,同各个方面都发生人际关系.管理者人际关系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与下级之间关系的管理、与上级之间关系的管理、同级之间关系的管理.

3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情商培养措施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情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多方面的力量,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情商水平.

3.1高校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培养措施

高校是能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进行前期情商培养的具有系统指导性和专业性的机构.高校的情商培养教育是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进行情商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培养措施有以下三点.一是力行素质教育,完善评价体系.传统教育模式的依然存在一直是素质教育推进的绊脚石.旧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循规蹈矩、墨守成规.要通过高校教育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水平,就应该力行素质教育,完善评价体系.首先,高校要建立灵活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全方面发展.除了对学业的考核,也应该从道德、人格、人际关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的方式也不应该仅限于老师和学校领导评价,可以拓展到学生本人、其它学生、宿舍管理者、家长、社会等.二是开设《管理者情商训练》等相关课程.由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开设情商课程是对处于校园时代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最便捷和直接的培养方式,并且要安排专业的老师来授课,保证上课的质量.还可以邀请与情商培养方面相关的专家来进行课堂讲座,对加强学生对情商的了解,激商自我培养的兴趣,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在课程结束时给予学生考核,应该避免死板的书面形式,让考试也更具生动性,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开展课余社会实践活动.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在学校期间的情商培养除了理论形式外,实践也相当的重要.学校要多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督促学生的参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得到各方面的锻炼.经历带来的感悟能让他们成长得更快,他们能了解到学校以外的世界,处理到一些校园外的问题.交际圈因此扩大,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而且在处理困难时,更多的需要他们的团队合作力、情绪控制能力.这些都是情商培养所涵盖的内容.

3.2家庭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培养措施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教育要发挥学生家长的积极作用.首先高校应引导家长转变观念,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在读大学之前,中国家长普遍注重小孩的智商而忽略其情商.高校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情商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重视情商培养.二是高校利用校内资源,通过信件、网络等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受教育环境,及时反映学生在校情况.家长也可以多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三是制定需要家长参与的假期情商培养计划.每年的假期是学校教育的真空阶段,这时可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高校可以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假期情商培养计划,家长按照该计划继续开展情商教育工作,开学之后,家长将假期的情况反馈回来,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情商教育工作.

3.3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培养措施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发挥的重要作用,也离不开社会这股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社会参与教育有利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社会化”,可以大大提高情商的实践能力.一是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教育提供有利的环境.二是借助社会媒体的力量,普及情商及情商教育的知识.三是积极参与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校企合作.企业要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管理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高校与合作企业在情商培养方面多展开合作,可以请一些在职人员进高校,给学生讲述在管理实践中情商培养的心得体会,为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3.4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情商自我培养措施

高情商的职场沟通技巧范文3

关键词:2+1模式;文秘专业;顶岗实习;人际沟通障碍

一、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按教育部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实训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主要集中在大学三年级。教育部所倡导的这种“2+1”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具有现实意义。

高职文秘专业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后,多数到企事业单位担任内勤、行政文员、秘书、行政助理,他们处于上通下联、沟通内外的中枢地位,繁重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使文秘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压力陡然增加,沟通能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当今大学生最欠缺的能力之一就表现在人际沟通能力。顶岗实习阶段文秘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差甚至存在沟通障碍已经影响到其就业乃至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这也成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不甚满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顶岗实习阶段文秘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已成当务之急。

二、文秘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人际沟通及其障碍

(一)人际沟通对象及原则

文秘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人际沟通的主要对象是单位领导上司、同事、客户,次要对象是学校教师、父母等。本文主要论及前者。

1.与顶岗实习单位领导的沟通

(1)不卑不亢

与顶岗实习单位领导沟通,要采取不卑不亢的态度,既不能唯唯诺诺,一味附和,也不能恃才而傲,盛气凌人。因为沟通只有在公平的原则下进行,才可能坦诚相见,求得共识。

(2)工作为重

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工作关系,当自己在与领导沟通时,应从工作出发,以做好工作为沟通协调之要义。既要摈弃个人的恩怨和私利,又要摆脱人身依附关系,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是为了工作,为了整个团队的利益;都要作风正派,光明磊落。切忌对领导一味地讨好献媚,阿谀奉承,百依百顺,丧失理性和原则,甚至违法乱纪。

(3)服从至上

上级居于领导地位,掌握全盘情况,一般来说考虑问题比较周全,处理问题能从大局出发。在与上级沟通时坚持服从原则。当然,服从不是盲从,如果发现领导的某些错误,就应抱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向领导反映,并请求领导予以改正。

(4)非理想化

顶岗实习学生不能用自己头脑中形成的理想化模式去要求现实中的领导,从而造成对领导的过分苛求。坚持非理想化原则,就必须全面地看待领导,既要看到其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其缺点和短处,同时还要能够容纳领导的一般性错误和缺点,克服求全责备的思想。

2.与顶岗实习单位同事的沟通

在实习阶段,学生与单位同事的沟通非常重要,因为秘书工作在很多时候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因此实习生要学会把做人放在第一位,自觉锤炼自己的人品人格,做一个真诚热情、积极乐观具有亲和力的员工,以利于合作共事和沟通效果的提高。

(1)善于倾听

善于倾听是增加亲和力的重要因素。当同事的家庭、生活、工作出现麻烦而心情不愉快时,向你倾诉,你一定要认真倾听,成为同事最真诚的倾听者,这样会加深同事之间的情感。

(2)坦诚相见

坦率和真诚是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对待自己的同事,能够不存疑虑,坦诚相见,是同事之间值得信赖的法宝。

(3)赞美欣赏

能够看到同事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美、肯定,对一些不足给予积极的鼓励,这是良好沟通的基础。不要背后议论同事,要常常做“送人鲜花的人”,不要做“抛人泥土的人”,和颜悦色,是人们交往的需要。

(4)容忍异己

容许每个人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要妄图改变任何人,要认识到改变只能靠他自己,劝其改变是徒劳的。

(5)巧用语言

沟通中的语言至关重要,应以不伤害他人为原则,要用委婉的语言,不用直言伤害的语言;要用鼓励的语言,不用斥责的语言;用幽默的语言,不用呆板的语言等等。

(6)理解宽容

作为顶岗实习的同事,我们没有理由苛求人家为自己尽忠效力。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一定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人家想想,理解一下人家的处境,千万别情绪化,甚至把人家的隐私抖出来。任何背后议论和指桑骂槐,最终都会在贬低对方的过程中破坏自己的大度形象,而受到旁人的抵触。

(7)注意保守机密

保密,是企事业单位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将知密的范围加以限制。秘书处在核心要害部门,接近领导核心,处理要务,管理文件,知密范围很深很宽,失密泄密危害极大。因此,实习学生工作时必须遵守保密的原则,牢固树立“保守机密,慎之又慎”的思想,在言行中切实注意保密。

3.与顶岗实习单位客户的沟通

客户是公司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实习学生接触较多的对象。与客户的良好沟通,不仅能体现个人及单位的良好风貌,也会给单位带来可预期的经济效益。

(1)要有很扎实的专业知识,要对自己的业务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客户询问有关情况时做到应对自如,才会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

(2)功利心不能太重。因为如果功利心太重,就会急于求成,人急就容易出错,而且会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

(3)要有亲和力。亲和力就来源于自己本身,平时要开朗点,外向点。时常面带微笑,记住客户的名字,让自己的声音更独特更有魅力,这样才能拉近你和客户之间的距离,客户会愿意听你的介绍。

(4)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客户的角度看待问题。如果我是客户,业务员这样向我介绍,我会怎样想,我会有什么要求,要往刻薄里想。虽然客户并不全是刻薄的,事先做好了迎接刻薄客户的准备了,遇到不刻薄的客户就更好对付了。

(5)要对客户有一定的了解。在和客户交谈的时候千万不能谈及他的隐私,就算你真的知道,也不能提。因为这只会招来客户的反感,后果可想而知。

(二)顶岗实习阶段的人际沟通障碍

文秘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人际沟通障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员工”角色定位障碍

一旦踏上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学生要扮演实习者和员工两种角色,接受企业和学校的监督和管理。秘书新人繁重的、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无不对他们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产生较大冲击与挑战,使得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角色,从而产生心理压力。面对自己要承担的职业责任、职业规范、职业权利和义务以及要处理同事领导复杂人际关系的压力时,不禁会对学生角色产生依恋心理,“我是学生还是企业的员工?”虽然多数学生会较理智地选择后者,但是也有不少学生事实上存在角色定位障碍,导致实习期间心理冲突存在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了人际沟通、心理健康和实习效果。

2.“畏上”“畏官”心理障碍

由于遗留的封建思想作祟,中国长期“官本位至上”,从而导致民间的“畏上、畏官”心理,在文秘专业实习学生中普遍存在。而进入实习岗位的秘书,面临的是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畏上、畏官”这种不健康心理的存在,必定使实习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从而影响人际沟通及实习任务的完成,进一步制约其在职场的良性发展。

3.人际沟通技巧缺乏导致的沟通障碍

高职文秘类专业学生大多来自相对封闭的农村,在学校所处的环境也比较单纯,整日接触的是老师、同学和管理人员,与社会接触较少,学生普遍缺乏人际沟通技巧。虽然高职类院校均开设了秘书口才类课程,但是模拟的情境教学和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接触现实社会和实际工作,却发现大相径庭,无所适从。与社会长期疏离,缺乏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缺乏人际沟通技巧,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后,面对各色人等,不知道怎么沟通。

4.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

顶岗实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与教师、学校之间地理位置的分散性,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过程中,必需的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遭遇严重障碍:一是师生之间直接见面机会非常有限;二是师生之间虽然可以借助通过计算机、手机、邮件、传真等现代通讯技术进行交流、联系,以弥补、改善沟通障碍,但这一方面需要师生善于选择、使用恰当的通讯技术,另一方面师生无法借助面对面交流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语音语调来更充分反映自己的意见、观点,容易造成沟通的障碍与交流信息的误解,将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实现有效人际沟通的对策和技巧

尽管在人际沟通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但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沟通理念,采用科学的沟通渠道和方法,就能克服沟通中的障碍,实现有效沟通。具体来说,文秘专业学生克服人际沟通障碍的总体策略与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1.正确定位角色,积极调适心理。文秘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虽然承担着“学生”和“员工”双重角色,但重点还是“员工”角色,作为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主要的职责是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工作任务,不断提升自己的角色意识,积极学习,努力适应,改进工作方法,夯实专业技能,对以后真正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2.明确沟通目的。沟通双方在沟通之前必须弄清楚沟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动机是什么,要对方理解什么。确定沟通目标,沟通内容就容易理解和规划了。

3.保持积极的态度。态度对人的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人际沟通中要尽可能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避免消极、悲观的态度,在沟通中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预期效果。

4.尊重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在沟通中,无论自己是否同意对方的意见和观点,都要学会尊重对方,给对方说出意见的权利,同时将自己的观点更有效地与对方进行交换。

5.坚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在人际沟通过程中,不仅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言论行为要符合社会规范,相处交往要体谅他人。与人交往发生矛盾时,最好的办法是避开对方最有力的攻击,寻找对方薄弱环节有理有力地进行反击,以理服人。如果与人交往中发现自己确实错了,切不可强词夺理,不妨主动认错,赔礼道歉,这样显得诚恳而又豁达,更易赢得别人的谅解、同情和赞许。

6.正确地运用语言。在人际沟通过程,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正确地运用语言,选词造句准确恰当,中心鲜明突出,逻辑思维严密,语言流畅,语气语调依人依事合理选择,恰到好处,就能够保证人际沟通获得更大的成功。

7.注意社交忌讳。不要过多索取或者接受实际而重大的帮助;不要索取钱物:不要在初识的时候就一对一见面或者结伴旅行;不要过多关心别人私生活,避免讨论情感与性话题;不要接受贵重的礼品;不赞同别人意见时可以明确保留意见,但不需要针锋相对。

高职高专“2+1”模式下的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2+1”教学模式改革的成败。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1]杨坤.浅析“2+1模式下”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J].民办教育研究,2009,(9).

[2]张泽.文科类高职生顶岗实习面临的困境及策略选择[J].高教论坛,2009,(9).

[3]徐秀芳.人际沟通障碍及其消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7).

[4]丁玲.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职业心理辅导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8).

高情商的职场沟通技巧范文4

一、酒店管理专业从业特点与现状

1.从基层做起。“从基层做起”是对所有即将从事酒店业的大学生一句最凝练的经验忠告,这是对酒店管理工作现状最契合实际的表述。酒店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从基层做起,其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可以了解酒店的整体运作、相关制度以及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懂得管理的真正意义所在,为进入管理层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从基础做起,可以锻炼人的身体和意志,从基层做起,可以紧密地接触客户,真正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在服务的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和服务技巧。从最基层服务工作做起,这就意味着大学生必须要过心理关、体力关、技术关等,要拥有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强健的体魄和扎实的专业技术。

2.酒店业发展迅速,人才缺口大。受国内旅游市场和商旅市场的迅猛发展以及酒店数客房数快速增长的影响,我国酒店业迎来突飞猛进的时代。2010年,星级饭店达14587家,其中四星、五星级酒店的比例由10年前的7.7%升至18.7%,酒店客房数量达到5.5亿间;2011年上半年,中国酒店业市场规模达1200亿元,新建酒店增速约为13%。“十二五”期间,随着渐渐步入正轨的品牌细分化道路,酒店业发展潜力无限。法国雅高集团大中华区运营副总裁GerhardH.Zimmer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国际酒店业尤其是中国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2010年仅北京酒店业管理人才的缺口就将在50万左右。

3.人才流失率高。“高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高离职率”成为当前旅游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三大明显特征。业内一项调查显示,北方某著名旅游城市的某大学2004~2007年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行业内就业的比例最高只达到27%,专业对口率较低。但就业后跳槽的比例更加令人触目惊心,在该市10家饭店调查,近3年招聘旅游本科生172名,已流失118名,流失率为68.6%,其中进饭店不到一年流失人数为83名,占流失人数的70.3%。有个别饭店连续3年新招聘的大学生几乎无一例外一年内流失。导致酒店专业大学生流失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大学生自身素质不高是导致人才流失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酒店产品自身特点的要求。酒店产品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顾客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特殊性,使它比一般物质产品的生产程序更复杂,质量的保证更艰难,而这几乎都取决于酒店服务员自身的性格、服务技巧以及应变能力。因此,酒店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应该是既要有较高的智商,更要有较高的情商。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和知识经济的渐入佳境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来临,现代酒店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多家酒店的总经理在接受调查时均表示,他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恰恰就是高素质、高学历管理人员的缺乏。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认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最迫切的问题是提高人员素质的占79.57%”,回答“招聘中最困难的问题是寻找本地受到良好训练的员工的占72.3%”。

2.高校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重视不够。根据现行的教学模式,从课堂训练、教学实习、专业实训等各个环节,不断加强的是专业技能的训练,过于追求学生走出校门后与工作岗位在技能上实现零距离对接,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专业知识的过度强化使大学生对从事酒店管理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和定位,缺乏对酒店业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的深刻理解。同时,对从事酒店管理相关的诸如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吃苦能力等缺乏一定的准备和锻炼。进入酒店行业以后,职业素养不够导致大学生难以立足,如此一来,就业前景良好的酒店业屡屡成为就业跳槽率较高的代名词,许多旅游酒店专业毕业生不愿意或者害怕从事酒店业,至少不把酒店业作为就业首选。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不容忽视,提升职业素养,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已成为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

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究竟都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之间有何联系,彼此之间排序如何?笔者通过对酒店和本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部分文献资料,对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各项素质指标进行了细化和排序,其结果如表一。表中列举的素质指标为20项,大致涵盖了酒店行业基本素质要求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方面的各项素质指标。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酒店和大学生都结合自身实际的需要和理解进行了回答。酒店作为用人单位,其对学生素质方面的要求为学生进入酒店行业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依据上表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综合素质较高”“责任心极强”“服从管理、听从安排”“待人热情礼貌”“自律性较强”这些软素质是最重要的,酒店方面把它们排在了前六位。

“业务技能突出”“专业知识扎实”等专业及业务方面的要求位居中间位置,其次是“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肯于吃苦”等,而对于“学历高”则排名最后。综合来说,在酒店企业自身看来,软素质指标是大学生的首要必备素质,其次是专业技能素质,而学历是这个指标体系中最不被看重的。高学历是就业的重要砝码,但对于酒店行业来说,软素质是第一位的,智商和学历是敲门砖,但可能更是就业的不稳定因素。

从学生的理解方面看,学生认为的重要能力与酒店的要求有较大的出入。主要表现在:酒店排在前3位的素质指标,学生分别排在了第9位(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第6位(综合素质较高)和第13位(责任心极强),这些素质都是比较软的素质,容易被忽视,而酒店却恰恰认为是最重要的;学生最为看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方面,酒店却把它们放在了第二层,供需之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区别。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细化素质培养方案,做好职业定位,是高校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校大学生需要将酒店业看重的软素质指标及早实践锻炼,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加以渗透和体现,高校也应该相应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这种“供需”错位,帮助学生及早纠正就业理解误区,以便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对策

1.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酒店业服务基本技能的掌握相对轻松,而技能的提升却依赖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及足够时间的岗位领悟。依据酒店专业特点及相关素质要求,构建与行业发展和专业特色相适应的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迫在眉睫。在学生实习环节,可以采用灵活的、有弹性的时间安排,如安排在学期中间实习,学生自己可以利用寒暑假进行短期集中实习、双休日阶段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能够及时了解酒店行业特点,对顾客服务的技巧,查找自身不足,指导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及能力的培养,为今后顺利进入酒店行业做好准备。

2.系统设置各类课程。现有设置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以及操作技能课等,过于追求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对学生进行情商培养的课程偏少。针对酒店业的选才标准,在加强对学生酒店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知识方面的培养外,在课程设置上开设诸如加强心理素质、人际交往、沟通技巧、应变能力等软素质方面的课程,加大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便使学生就业后能迅速适应酒店职业环境。

高情商的职场沟通技巧范文5

关键词:商业银行 行为风格 压力管理

随着金融全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个人和企业投融资也趋向多元化,金融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金融从业人员的压力也不断上升。动态了解员工的压力来源和压力状态,采取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并帮助员工保持身心的健康,对于保持金融机构的基业长青就显得极为重要。

目前很多的企业将追逐利益放在首位,忽视员工的身心健康,甚至为了追求短期的绩效目标以牺牲员工的身心健康为代价,除提供很少量的压力管理培训外,针对于员工压力状态的测评,和有效援助策略的实施都显得非常的欠缺,这也为企业健康的经营发展埋下了风险和隐患。

本文针对银行多个岗位人员进行了DISC行为风格测评和相关数据的研究,期望通过了解行为风格的转换洞察工作环境给员工带来的压力,以便更加有针对性的支持员工健康的成长,为银行人才的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定量分析法对5家商业银行194员工进行DISC行为风格测评,194员工中包括客户经理及主管79位,客服主管和销售40位,支行副行长及储备干部40位,分行行长级管理人员35位。然后通过DISCUS测评系统解读员工的行为风格报告,并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同岗位人员行为风格的转换以及因此带来的压力。

二、员工行为风格与压力分析

DISC 提供“内在”、“外在”和“总结”三类分析表,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个体行为风格的变化,其中“内在”分析表描述的,是一个人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可能表现的行为类型。相反地,有时某些人处于严苛的压力之下时,也会出现这种作风。DISC“外在”分析表表示,人会依当时情况和别人的需求而做调整,选择个人觉得在他们当时环境下最适当的行为。当一个人的处境和环境改变时,“外在”分析表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有很大的转变。“总结”分析表结合了另外两者的信息来呈现对一个人实际行为的观察。

(一)DISC“总结”行为风格与压力

通过 SPSS 系统将“总结”DISC 与压力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客户经理的压力与“总结”D(支配型)风格成显著的负相关,与“总结”S(稳健型)风格成显著的正相关。当客户经理的 D(支配型)风格可以较高时,客户经理会表现出来积极主动、外向的行为风格。他们以问题为导向、勇于接受挑战、目标成果导向、行动积极,追求突破与改革、创新多变化。他们相对于内向和被动的行为风格的人感觉压力较小,当D(支配型)风格越高时,越能够导致压力降低。S(稳健型)风格较高时,客户经理会呈现内向、被动、喜欢稳健的行为风格,会表现出决策态度谨慎、做事按部就班、追求一致性、追求稳定有保障的环境、按计划进行的工作、充裕的思考时间和标准化作业流程。在DISC行为风格中,当“内在”S(稳健型)向下转换幅度太大时,客户经理可能会由于需要适应发展迅速的环境而产生显著的压力。

从相关性分析得出客服主管和电话销售的压力与“总结”D(支配型)和“总结”I(影响型)呈显著负相关,与“总结”S呈显著正相关。当客服和电话销售人员I(影响型)风格高时,会呈现积极、主动,善于说服他人、多元的人际互动、能振奋人心、乐观,因此I(影响型)风格越高,越能够导致压力的降低。

(二)DISC“内在”和“外在”行为风格转换与压力关系

用“内在”DISC数值减去“内在”DISC值,得出DISC不同风格“内在”和“内在”转换的差值。通过SPSS将DISC转换差值与压力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S(稳健型)转换差值与压力成显著负相关,客服主管和电话销售组的S(稳健型)也同样呈显著负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客户经理、客服主管和电话销售的“内在”S(稳健型)较高,而“内在”S(稳健型)向下转换时,压力就会随着上升。

三、员工压力管理的有效策略

在商业银行中客户经理和支行行长承担营销业绩的压力相对其他部门要高,因此如果现任岗位人员的 D(支配型)和 I(影响型)风格较高,他们积极、主动的特质会帮助他们调整自己,更好地面对压力和挑战;如果营销岗位人员“内在”S(稳健型)风格较高,或“内在”D(支配型)、“内在”I(影响型)较低,则需要更多的给予他们关照。应留意他们对压力的承受力,及时的给予鼓励和支持,并帮助他们根据岗位和工作清静的需要不断的发展D(支配型)和I(影响型)风格。

对于相对比较稳定、压力比较小的工作岗位,可以挑选S(稳健型)比较高的人员;如果现任岗位人员“内在”D(支配型)或“内在”I(影响型)较高,需要更多的给予他们一些机会和富有挑战及变化的工作,以让他们体验到工作中不断创造和探索的乐趣。为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持续保持员工的身心健康,更好的促进业务发展,银行可以采取以下的策略:

一是关注高压力的岗位群体,针对核心岗位人员定期进行 DISC 行为风格测评,帮助个人和银行动态了解核心人员的压力状态,针对压力较大人员进行深度的沟通,进一步了解压力的来源和所需要的支持,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建立系统的、有效的员工援助计划。

二是针对不同行为风格的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减缓压力来源。针对S(稳健型)的人员,需要组织团队发展和情商类的培训,提升他们与团队成员互动的技能,减缓由于人际关系冲突带来的职场压力。针对低I(影响型)且工作岗位需要更多的当众讲话的人员,可以组织他们参加简报技巧、沟通技巧、谈判技巧类培训,提增他们讲话的魅力和影响力。针对于低D(支配型)的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培训他们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和行动规划的内容,提升他们的实现目标和成果的行动力。针对于低C(谨慎型)的人员,需要发展他们流程管理能力、规划能力、数据核算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减少由于无序和风险给他们带来的压力。

三是组织员工参加行为风格与压力管理技巧培训。让员工了解自己的行为风格和压力状态,掌握压力状态调整的方法,如呼吸法、抽离法、转念法、提问法等。了解改变生活习惯对压力管理的作用,如运动、冥想等,同时培训员工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能力,帮助减缓时间管理带来的压力。透过员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做好长期压力的管理,处理好压力与职业发展的关系,持续鼓励员工提升自己的压力管理能力,创造健康快乐的人生。

三是培养教练型的领导者。通过培训帮助各级管理人员从教训型领导者向教练型领导者转型,缓解个人给员工带来的压力,同时运用教练的工具和方法帮助员工将压力转化为职业发展的动力,有力的支持员工长期成长;

四是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氛围。组织各类有助于身心成长的健康活动,积极建构快乐、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帮助员工发挥天赋特质,选择适合的岗位上发展。

五是将员工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重视、关心员工健康,是企业百年基业常青的保障,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因此只有银行领导、管理人员、个人三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够真正保障个人和企业持续的健康发展,获得更长久的利益,更好的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①李海峰. 我为什么看不懂你[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0

高情商的职场沟通技巧范文6

【关键词】 医学生; 职业素养; 提升策略

The Study of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Status Quo, Existing Problems and Improving Strategies in the New Period/CHEN Yu,HAN Rong,MA Li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36):119-122

【Abstract】 Professionalism as a must be acquired through the ability to shape culture, is not an overnight or through one or two door course to cultivation, it needs to a system, broad and wide curriculum system and a strong cultural atmosphere, moral atmosphere good environment edification. But the defini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a fundamental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lthough the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gradually taken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in recent years.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edical higher education, the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the bad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are the major problem to be solved at present.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Promotion Strategy

First-author’s address: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1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6.039

自古以来“医乃仁术,无德不立”,无论是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交流的今天,还是在封闭自固的古代,医生都是一种被赋予了更多期望和要求的职业[1]。从医者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临床技能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奉献精神、判断、学习能力等。近日,温岭持刀伤医、齐齐哈尔棒杀医生、潮州医生受辱、南京护士被殴等一系列伤医案件触目惊心。2014年两会期间,医患关系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12月-2013年7月

间,每年每所医院发生的医患纠纷平均数从2008年的16.6次上升到2013年的27.3次。《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医患之间的信任度较高”的人仅为9.5%,曾经受到过围攻威胁的院长占50.0%以上,发生过暴力伤医事件的三甲医院占70.0%以上,61.48%的医院发生过设置灵堂、摆设花圈等现象[2]。在两会中提出的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议题中,很多代表指出了医生的职业素养问题。如何提高医学高等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改善恶劣的医患关系现况是现阶段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 医学生职业素养内涵

对职业素养最早的界定来源于San Francisco所著的《职业素养》一书,其中指出:职业素养是是职业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3]。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其具体表现在工作中,即为Career quotient(职商,简称CQ),CQ体现了一个人作为社会人在职业场所中表现出的成功素养及处世智慧,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在职场中挥洒自如的关键。随后,美国学者斯潘塞(1993年)提出的“素质冰山”理论中将社会人的素质演化为水中漂浮的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部分仅能占到1/8,它代表的是就业者显性的职业素养,如知识、技能等;而隐藏在水面以下的7/8则代表着人们看不见的隐性职业素养,如职业道德、作风、意识和态度等[4]。显然,隐性素养才是区分绩效优异者与平平者的关键因素。尽管对于医生的职业素养内涵的界定至今尚在完善阶段,但是国内外在医学高等教育教学领域加强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却早已达成共识[5]。2001年,IIME(国际医学教育学会)颁布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中明确提出了医学生需要具备7大领域60种核心能力,该方案从专业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医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等多个领域提出了对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具体的要求。2002年,教育部召开医学教育标准国际研讨会,在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基础上拟订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标准,其中专门从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方面提出了12条标准,具体包括遵纪守法、珍视生命、注重伦理等内容[6]。通常情况下,医疗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主要由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实践技能、道德修养、心理素质、沟通技巧、批判性思维、应变能力等方面组成[7]。在现实工作中,一个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医学生要热爱医疗卫生事业,要具备为人群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爱岗敬业。

2 医学生职业素养现况

2.1 现阶段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况 长期以来医学院校对于医学教育的定义从根本上还是专业教育,虽然实行的是5年制教学,包括1年的基础课,2年的专业基础课,1年的专业课和1年的临床实习,虽然相比其他专业而言已经属于较长学制,但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文精神的日益凸显,现有的5年制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8]。尤其是这种专业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医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在职业素养和临床技能方面表现出的不足,已经成为现阶段制约医学教育发展的瓶颈。调查结果表明,现阶段医学生对学校在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操作和技能方面培养的满意度为68.7%,但对人文社科类、知识拓展类、通识类课程的满意度仅为23.6%,一方面学生认为此类课程占有的课时数太多,开设没有必要,但另一方面也表示期望增加有关医学职业素养相关的宣传和熏陶。学生对职业素养类课程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授课方式单一、不明白授课目的等,见表1。事实上,医学的课程负担本来就重,如果通识类、人文类的课程再以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方式授课,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研中学生反映,尽管学校开设了相关的职业指导课程,但是统一购买的网络课程,用的是综合大学的职业素养教育教程,对医学生专业领域的职业意识、职业方向、职业价值观等基本没有涉及。学生在上学期间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就不会主动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设计,对学习目标和目的也就不明确,就更不能理解职业素养类课程开始的目的,如此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2.2 现阶段医学生对职业素养认知与重视程度 医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识决定了其在5~8年的临床知识学习过程中对个人能力培养的态度。然而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86.4%)学生都认识到了职业素养对于医学生非常重要,但清楚医学生职业素养内涵的学生并不多(35.3%),而在这些自认为了解职业素养内涵的学生中,对于医学生职业素养内涵的理解也大部分停留在专业知识过硬和实践技能良好的层面上。进一步对职业素养不同指标重视程度进行调查发现,在学生的心目中,精湛的实践技能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对于医德信念、人文素养、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却表现得可有可无,见表2。这与现阶段中国青年报上公布的“60.0%以上的医疗官司都是由医患沟通不畅所造成”结论形成鲜明对比,起码在现有医学教育培养体系下,学校没有能够让医学生在培养阶段中认识到,医德医风、医患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是成为一个合格医务人员的必备条件,甚至是决定其将来是否能成为一个成功医师的关键所在。

3 医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医学教育中职业素养的内容不明确 在当下的医学教育界,由于执业医师通过率这个金标准的压力,大部分医学高校依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洪流中保持着成绩大于一切的教育方针,这样的教学策略导致了大部分的医学生只注重理论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综合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9]。同时,长期以来,医学教育界对于职业素养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对于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也没有清楚的界定,如何培养,从哪些方面培养,应达到什么样的培养目标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部分学校都是通过人文类、思修类和通识类课程来诠释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但对课程的安排又不尽合理。就人文课堂来说,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哲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样的课程来演绎的,这就造成学生对于医德、责任等情感认知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少能设身处地的作为一个医者去考虑,而整个教育的考核机制又着重于专业知识,这样就使得学生过分关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而忽视了人文精神,对医生行业的责任与诚信认知缺失,甚至错位[10]。

3.2 课程形式单一,实践能力不足 尽管近年来医学院校也逐步采取了与综合大学合并、增加人文社科类课程等方式力求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提升,但事实证明,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培养,在培养中实践。事实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尽管现阶段大部分医学院校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已经达到了4:6,并且安排了1年的临床实习,但事实上,由于近年来连年扩张,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大动物实验和小组实验根本无法开展,而实习期安排在第五学年,恰逢学生考研和就业矛盾综合期,实习效果可以想象。缺乏实习经验直接导致医学生临床经验不足,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不能很好的规划,缺乏对一个真正医生心理的体会,无法正确得对未来作出合理规划。鉴于此,2015年教育部、卫生部全面启动了5+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所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建立5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和临床技能。

3.3 就业指导不到位,心理素质不高 当下医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成长的过程大多数都属于爱的接受方,这就造成了他们对分享,关爱等情感理解较少,甚至是缺失[11]。而古语有云:“医者父母心”,这与当下的情况正好相反,过分的“溺爱”造成大家情感冷漠,极端个人主义,对外部事物漠不关心,待人冷漠,不能与同学或者未来的患者有良好的沟通。除此之外,在市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今天,加上网络盛行,学生们容易受到外部不良信息的影响,存在职业价值观念定位不准、职业标准定位偏低、道德理念不良等现象,学生群体中存在着金钱主义盛行的不良风气,造成部分学生奉行唯利是图,金钱至上这样的理念,对人际关系的认识也都庸俗化成裸的金钱关系,这非常不利于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而现阶段缺乏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根本无法与恶劣的外环境对抗,除此以外层出不穷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影响了医生职业的圣洁性,同时也影响了医学生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

4 医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4.1 明确医学职业素养培养内容、构建课程体系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和前提,就医学教育而言,要培养素质良好的医学生,必须使之建立完全符合现代医学事业要求的、合理的课程体系[12]。医学生不仅要学习医学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将社会学、心理学、法律学等人文类知识内化为职业素质。在美国,有50%以上的医学院增设了心理、医学伦理、医学人文等课程,帮助医学生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在欧洲国家,大部分医学院校要求学生必修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通识课程,以帮助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学会观察、分析、理解和判断社会行为以及社会生存法则,同时,欧洲的通识课程更强调帮助医学生了解自我、实现自我和完善自我。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医学通识课程更强调医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更多地选择开始医学社会学、医学人文学、医患关系与人际交往等课程来有针对性的对医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因此,国内应该在借鉴国外成熟的课程体系基础上,构建出符合中国医学教育特色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明确医学职业素养培养内容、构建课程体系。

4.2 丰富学习形式、提升学习效果 单一的课堂教学已然无法达到全面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进一步丰富职业素养类课程的教学形式,将实验、实践、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实验等多种活动都纳入到职业素养类课程体系的学分中,使学生在重视职业素养的基础上领会医学职业精神、提升医学职业能力[13]。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要帮助学生摆脱学识脱节的现象,通过组织医学专家,杰出校友的回校讲座,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一生的天职就是救命治病。在课程形式上,可以组织学生们参加志愿者、献爱心等社会活动,整合学校的人文课程,在潜移默化中让同学们产生关怀、分享和助人等情感[14]。在实践活动中,与患者交流,以培养高尚的医德,使学生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和谐的医患关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并在实践中体会到学生们之间互相合作的意识,培养团队意识,让同学们的情感在为人民服务中得到升华。在考核机制上,除了对卷面的考量,还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医德水平的考量,纠正学生们唯利是图的心理,使学生真正的意识到医生所应具备的技能与职业心理,让学生不仅成为合格的医生,更成为有思想的社会活动者,为整个社会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4.3 强化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 强化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医生行业应具有的信仰及操守,让他们认识到医生行业在整个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使他们用自己的热忱、激情来热爱这个行业[15]。同时,帮助学生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客观、独立、冷静的对自我进行批判、认知、再批判、再认知,清楚地认识自我以便更快、更好地完善自我,避免医学生盲目的自傲、自大或是自卑。其次,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与医疗卫生行业的关系,正确做出评判,在大学生活中有计划地参与活动与实习,提高学习效率。总之,医学院校的责任不仅是培养好的医学生,长远角度上还要对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要综合培养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端正就业心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帮助学生们合理得制定人生目标,为今后的个人职业生涯开启创造良好开端。

参考文献

[1]陈恺,赵牧,李瑞丰,等.医师职业素养评测体系构建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4,35(5):67-70.

[2]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2):130-132.

[3]程玉文,成欣蕊,吕怀芳.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人际交往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9):58-60.

[4]蔡敏,李超.情商培养课程:美国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新途径[J].教育科学,2014,30(3):85-89.

[5]傅麒宁,黄华,唐文娇,等.学生主体性在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地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32(12):1371-1373.

[6]闫霄,楚平华.考研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调适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116-118.

[7]余钰,范志宇,李舍予,等.长学制医学生职业素养拓展课程探索[J].医学与哲学,2011,32(4):70-72.

[8]陈煜,唐金华,刘涛,等.通识教育对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证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25):3396-3397.

[9]陈煜,马玲,张慧霞,等.地方医学院校通识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6):626-630.

[10]顾敏B.培育与弘扬疾控职业精神的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34-136.

[11]古叶,顾昭明.大学新生挫折承受力与核心自我评价、主观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4):91-93.

[12]关婷.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医学人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138-139.

[13]王玉,唐菲,王云峰,等.中国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内容、方法与途径[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34(4):573-576.

[14]冯庚.现代医生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临床医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3):1511-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