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范文1

[关键词] 护患冲突;护患沟通;沟通技巧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b)-084-02

Primary hospital pediatric clinic nurse-patient injection room to reduce conflict and evaluation

ZHONG Wanhong,HUANG Xiuting,WANGZhandi,CHEN Miaojua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hilong Town,Dongg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5233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mprove communicating skill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 and to reduce the conflict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Methods:The nurses were trained with etiquett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ommunicating skill for injection nurse in child outpatient department, and to apply the investigate list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 and the effects were compare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for patient and family treated in child outpatient department.Results:After do training of communicating skill, there were obvious improvement in relation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 nurse’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evel, mastering of communication descriptions, familiar with communicating skill (P

[Key words] Conflict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Communicating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Training of communicating skill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患者集中,病种复杂,流量大,就诊人员有不同的需求,而患儿因其年龄等特殊原因,在沟通、语言能力等方面与成年人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1]。只有掌握好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做好护患沟通,才能减少护患之间的磨擦和冲突。为此,本科2009年4~11月开展减少护患冲突的研究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科护士8 名,均为女性,年龄22~50岁。学历:中专6名,大专2名;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护士4名。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及言谈的方法。首先召开科会议,针对沟通的重点制定“护患沟通调查表”,内容包括护士专业知识水平、沟通内容掌握程度、沟通技巧熟练程度等7项。要求调查者于培训前(2009年3月)和培训后(2009年11月)对患者进行调查。培训前(2009年3月)和培训后(2009年11月)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培训前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培训后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1.2.2培训方法与内容

1.2.2.1护士礼仪培训聘请礼仪公司的专业人员进行礼仪、着装讲座。

1.2.2.2 举办护患沟通技巧讲座通过讲座,让护士掌握护患沟通的概念、方法与技巧、注意事项、宣传教育技巧等。

1.2.2.3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 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的掌握,特别是新毕业的护士,由本科护士长或选1个护理理论和护理操作技术掌握得较好的护士做培训老师,每月培训1次。

1.2.2.4做好健康宣教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是建立护理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2]。通过对本科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使护士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得体,面带微笑,塑造出护士可亲可敬、乐观自信的美好形象,增加对婴幼儿的亲和力,从而减轻患儿紧张感和消除其陌生感,增加患儿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感、安全感;减少护患的冲突、纠纷。通过培训,护士对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术能熟练掌握,对患者的病情掌握得较好,并提供良好的护理工作,对患儿及家属提出的医学问题,能详细地解答,使其能较好地了解病情,减少误会。同时,也增加其对护士的满意度;运用沟通技巧,可准确获得患者的信息,全方位地了解患者的身心需要,帮助满足其需要。表1示,培训后患者满意度提高,说明此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宗青,陈正珊,李素坚.儿科门诊分诊护士沟通的技巧[J].现代临床护理,2007,6(3):68.

[2]黄萱,胡景民.论护患沟通技巧[J].护理学杂志,2005,20(17):64-65.

[3]叶贞.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纠纷与差错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41(7):56-57.

[4]袁文丽.浅谈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的安全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7,2(7):168-169.

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范文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67-02

整体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对护士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在保证遵循传统的护理程序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护理观念,以人为本,将病人所处环境?身体及心理状态等诸多因素综合权衡,有针对性的提供最适合病人的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改变了传统单向服务式的护理理念,将护患双方关系进一步拉近,护士必须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充分了解患者真实身心状态,积极进行换位思考,确保提供有效地护理活动?因此整体护理过程中,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就显的尤为重要?

一?整体护理的基本特点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的模式和方法有了较大的改进,整体护理成为当前比较科学的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整体护理首先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强调人是有身心?社会角色?文化特征等方面组成的,其健康也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整体护理要面向整体的人?同时整体护理还强调护理的连续性,要对患者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考量和评价,确保护理效果得到巩固和提升?最后整体护理强调人的社会性,通过整体护理促使护理从个人向患者家庭乃至社区延伸?整体护理师全面的?整体的,从内容上而言,其既包含了身心两方面的护理,同样包含疾病的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二?有效沟通在整体护理中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效沟通可以有效改善护患关系

沟通时人们交流的桥梁,而有效沟通则是拓宽交流通道的最有利工具?患者在就诊?住院期间,因疾病困扰,其情绪状态和心理状态都处于较差的水平?而护士工作,本身是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于一身的高强度活动,许多护士在工作时难以保持较好的情绪状态?双方的较低的心理情绪状态是导致许多护患冲突的主要原因?有效沟通可以搭建护患双方良好的交流平台,使双方可以在短时间成为“熟人”,这对避免护患冲突,改善护患关系至关重要?

(二)有效沟通可以提升护理质量,提升医疗效果

无论沟通还是日常护理,其最终目的都是提升医疗效果?有效沟通在提升护理质量方面效果显著?这是因为沟通是人际关系的剂,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使院方清晰地了解到患者的需求,准确地把握患者病情变化,对医生诊断和后续治疗针对性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同时,有效的沟通,可以在护患关系的同时,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医疗效果的改善?有效沟通还有利于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护理工作繁重单调,护士难免产生厌倦情绪,有效沟通可以避免额外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对护理质量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沟通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性原则

平等交流是护患双方建立良好沟通机制的基础,平等原则也是有效沟通的前提?长期以来,护患沟通往往无法放在平等的位置?这主要受护士工作特点?行为模式等因素影响?护士通常遵照医嘱,以不允许差错和辩驳的方式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沟通的方式?自然而然地使沟通的双方地方产生不均衡,影响沟通效果?患者作为就诊方,一定程度上处于劣势地位,但综合性格?环境因素?自身健康等因素,控制沟通双方关系并非易事?

(二)针对性原则

沟通必须具备针对性,也就是说沟通的方式?内容需要指向明确的沟通结果?针对性原则要求护士在沟通前,需要明确本次交谈的内容?方式?对象和目标?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患者或者家属,沟通的方式和技巧均有不同?对于患者的沟通,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心状态和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性格特点和脾气秉性,做到合理?友善?对于患者家属的沟通,要做到公正客观,充分了解患者相关资料,为进一步的沟通做充分准备?

(三)有效性原则

护患沟通要注意有效性原则,也是说沟通要强调有效性?许多护士在于患者沟通时,只是用聊天的形式,没有目标和方向?沟通的结果仅仅双方建立的良好的关系,但没有收集到有效的内容?还有许多护士用简单的问答式与患者交流,了解到自己认为需要的内容后,就结束交谈?这种单向的沟通方式必然影响沟通的质量,对于提升沟通有效性非常不利?

四?整体护理中沟通前准备

(一)患者整体情况调查

准确的背景调查对于有效沟通而言至关重要?背景调查不仅包含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信息,其既往病史,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身心状态等较深层次的问题也需要前期进行调查?患者的整体情况调查一般通过与患者或其家属沟通的方式获取,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相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等到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做到投其所好,有的放矢?患者整体情况调查是有效沟通的基础,也是确保沟通效果的保障?详细的背景调查,对良好护患关系建立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护士自身的情绪?心理状态准备

对于护士而言,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沟通效果至关重要,护理工作繁杂无序,多数护士岗位处于过度饱和状态,日常工作非常辛苦而且劳累?辛苦的工作往往对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产生不利的影响?许多护士带着情绪工作,往往给患者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积极的情绪准备是护士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前必须调整好的,有了良好的精神面貌,患者自然愿意敞开心扉与其沟通?

五?沟通技巧在整体护理中应用

(一)加强同理心练习,提高沟通质量

同理心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也是日常生活中有效沟通的关键?所谓同理心是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护士在与患者沟通时,要做到感同身受,用心体会患者当前的心理活动特点和状态,只有认真体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和想法?并充分理解他们的立场和感受,才能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同理心练习,时常进行换位思考,以提高日常工作中的沟通质量?

(二)多倾听?多交流

沟通的关键在于倾听,通过倾听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和状态?倾听是有技巧的,倾听的过程不仅要靠脑子,更要靠眼睛?大脑和心?倾听的过程要做到专心?全神贯注,并时常表示赞同,以提高对方诉说的欲望?同时倾听的过程尽量少打断对方,让对方把话说我,再做一定的结论?倾听的一个关键技巧在于让对方知道自己在听?可以不时的用“是”?“对”或者重复对方的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状态?倾听的沟通的基础,倾听过后要认真体会,并于患者多做交流,交流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也影响了沟通的效果?

(三)注意语言技巧,掌控沟通过程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千差万别?用通俗的话来说,有些人说话中听?这里的“中听”就是语言技巧?通过赞美,欣赏,激将等手段,让对方产生沟通的念头?护士要在日常工作中训练语言技巧,提高表达能力?同时护士要掌控沟通的过程,切忌天马行空,话题到处乱窜?最好在沟通前确立沟通的目标,通过简单几句话将沟通的主旨将明白,并在交流中掌控全局,确保沟通目标性?

(四)注重沟通礼仪

沟通礼仪非常重要,不同的身体姿势,语气语调都会影响沟通效果?常用的礼貌用语,护士服装整洁程度,口罩,帽子等佩戴方式都会影响患者对护士的印象,从而影响护患双方的沟通交流过程?医院需要定期对护士的基本礼仪进行培训和考核,从统一规范的着装?用语等,让患者对医院的专业性产生赞同感,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的沟通交流?在大部分情况下,沟通礼仪的恰当与否决定了沟通的效果?护士护理工作需要特别注重礼仪,日常着意保持,将其固化为工作习惯?

(五)做好记录,保持沟通的连续性

沟通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住院部的护士而言,许多患者在医院中要住一段时间,沟通的有效性就显得更加重要?护士的每次查房?例行巡检?换药时,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要有针对性,并做好记录,确保沟通的连续性,通过沟通实时掌握患者的身心状态,并为医生诊断和进一步护理提供有效依据?

六?总结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是体现以患者为本的护理模式,护理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所处环境?身心状态,强调护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在这个过程中,沟通的有效性非常重要?良好的沟通环境?合理的沟通方式,贴心的沟通内容对于改善护患关系,提升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护士在掌握一定原则的前提下,训练沟通技巧,改善沟通质量非常有必要?文章通过分析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明确护士在沟通前期所做准备,提出多项提升沟通技巧的方式方法,如加强同理心联系,训练沟通礼仪,注意倾听和语言的技巧,做好沟通记录等,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训练,持续加强沟通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佳璐,沟通技巧在护患关系由昀应用,职教与成教,2009(4):188-189

[2] 李晓松,护理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

[3] 郑萍,刘琴,精神科整体护理中的沟通技巧,医药卫生论坛,2005,12(6)186

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范文3

沟通工作贯穿于整个组织之中,是企业内部审计改善组织治理、协调与被审计单位关系、建立融洽工作环境的基础,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完成审计目标的前提条件。随着内部审计的转型,审计沟通目的、范围、对象、法亦随着内部审计的职能、地位、范围、内容、方法、业务类型等的发展变化而改变。

内部审计转型中沟通工作细节的变化

传统的内部审计以财务审计作为基本内容,随着经济环境变化,组织经营管理发展,内部审计面临的工作环境愈加复杂,内部审计已将其领域扩展到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审计沟通的目标、对象、范围、方法亦进一步拓展,对内审人员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内审转型中沟通工作细节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沟通目标随内审地位、职能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内部审计,在审计地位上强调独立性、权威性较多,而对内部审计要与被审单位的互动强调得不够;在审计职能上强调监督较多,而对内部审计要为组织服务,协助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强调得不够。随着内部审计的转型,其地位和职能逐渐变化,转为应兼顾监督与服务并重,为组织服务,帮助组织实现目标等。基于此,沟通的目标亦随之变化,除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外,还更多地侧重于要取得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的信任、理解和支持,确保审计结果被认真的考虑和接纳,从管理咨询的角度为企业经营防弊、兴利、增值而服务等。

沟通范围及对象随审计类型、方法的变化愈加广泛审计沟通的范围包括人际沟通与组织沟通。人际沟通强调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技巧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做到熟练运用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技能。通过人际沟通,个人的思想、意见和理由得以恰当、充分的表达,彼此增进了解,消除隔阂,心情舒畅,相互支持与合作,减少不必要的冲突。组织沟通,强调特定的组织环境下的沟通形式,包括内部审计活动中,与上级或下级部门之间纵向的信息交流以及各平行部门之间横向的信息交流。

沟通内容随审计内容、审计出发点和结果处理的变化而进一步拓展与相关机构和人员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传统内部审计工作中,人们比较重视结果沟通,即审计最后阶段的沟通,沟通内容以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审计建议为主。但是,随着内部审计的转型,审计内容从合规性审计(衡量评价控制的有效性)向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转移;在审计的出发点和结果的处理上,从重视责任,向责任、经济、效率和效果并重转移,审计沟通的内容也随之拓展。

(四)沟通时机随内审性质、作用的变化而前移在审计性质和作用上,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是事后审计,而参与风险管理和组织治理这样的事前审计做的不多。现实工作中,沟通最多的往往是在审计报告正式提交之前进行结果沟通,而对审计过程中的沟通则缺乏重视。但是随着内部审计的转型,内部审计逐渐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发展,因此,沟通的时机也将前移,不再仅仅侧重于事后审计的结果沟通,而在事前、事中审计中更多地采用过程沟通。

适应内部审计转型需要的有效沟通对策

如上所述,随着内部审计的转型,审计沟通的目的、范围、对象、内容、时机等相应改变,对于内部审计沟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才能有效沟通,以适应内部审计转型的需要呢?

以法规制度为基础,执行规范的审汁业务流程

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在与相关人员沟通时,应当以遵守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准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为重要基础和前提,依法行使职权、遵循职业准则、执行规范的审计业务流程,以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取得审计沟通对象的认可、信任、理解和支持。

以独立性、客观性为保证,发挥审计监督服务职能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应该保持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报告关系及管理体制等方面保持独立,以事实为依据,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精神状态,秉持客观态度履行职责。以独立性、客观性为保证,确保沟通主体双方的职责和权利,在真实、客观、公正的环境氛围中和谐沟通,促进审计监督服务职能的发挥。

以灵活性指导为辅助,充分运用沟通技巧在不违背法规、制度的前提下,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以“双赢”思想为指导,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根据不同的沟通对象、沟通目的、沟通内容等,灵活运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和途径进行信息传递,充分沟通。常用的沟通途径有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口头沟通,是以口头语言进行信息交流。这种沟通途径灵活方便,简便易行,容易达到沟通的目的。尤其是面对面的口头沟通,可以很好的把握对方的立场和态度,有利于充分的协商,加快沟通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传递和交流。书面沟通,是利用书面文字来进行信息交流。比较正式,可以长期保存,便于反复研究,更为慎重和准确。例如:对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向组织负责人和高层管理者提交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等。沟通是双向交流,内部审计人员在关注表达技巧的同时,还要关注倾听的技巧,通过细致、真诚地倾听,有效收集审计信息。

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范文4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成为新型护理模式转变中的关键因素。护患关系是指在患者生病的条件下,护理人员通过医疗、护理活动与患者建立起来的工作性人际关系。护患关系从患者就诊既建立,直到出院后才告完结。因此,如何处理好护患关系,如何合理使用护患沟通方法已成为摆在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目前所出现的沟通技巧予以阐述。

1 当今护患关系现状简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护患关系出现了经济化、人机化、多元化、社会化、法制化的趋向,简单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1.1 护士工作压力大

“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工作量太大”和“非护理性工作太多”均排在了护士工作压力源的前10 位[2]。护理研究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后认为,工作负担过重是护士主要的压力源[3]。

1.2 护士本身的因素

如护士的护理技术不过硬、护士的护理行为不规范、护士的法律意识淡漠、护士的职业伦理道德缺乏、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高低不平、护士的人文素质等各个方面。

1.3 医护关系

医疗和护理是两个不同的学科,有着各自的体系,但在临床医疗过程中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不协调的医护关系也会引起护患纠纷。

1.4 患者因素

患者素质参差不齐、对患者角色的不适应、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常导致护患关系恶化。

1.5 医院管理因素

医院现有服务设施、休养条件、管理体制与患者需求尚有距离,患者不了解医院规章制度,不了解现实条件的制约,而对医务人员产生误会。

1.6 社会因素

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低,这些都是影响良好护患关系的因素。

2 一般沟通技巧解析

一般护患沟通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言语形式的交流,即利用语言来传递信息;另一种是非语言交流,即形体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与手势。

2.1 语言沟通

2.1.1 护患语言沟通的原则

2.1.1.1 一视同仁

对待不同年龄、性别、种族、身份、受教育水平及所患疾病的患者均应同等对待,不分老幼尊卑,不论远近亲疏,都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询问病情、宣教指导等沟通工作。

2.1.1.2 不评论的态度

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要保护患者的隐私。不当众评论、讥笑患者的生活习惯、行为举止及所患疾病等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

2.1.1.3 富有同情心

作为一名合格护士,应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树立牢固的爱伤观念,对患者怀有高度的同情心和使命感。

2.1.1.4 言行一致

护士要树立言必行、行必果的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以取得患者信任。要牢记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沟通才有实际意义。

2.1.1.5 保密

在护理工作中除了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外,对于一部分患者还要对其病情保密,对于此类患者应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可口无遮拦,给患者造成恶性刺激。

2.1.1.6 勿忘征询

在进行每项护理活动之前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取得患者配合以达到更佳的效果。

2.1.2 语言沟通的要求

①沟通双方要使用相同的语言系统:患者对医学术语不能很好地理解易造成误会,如护士嘱患者进“半流食”患者误认为是让“吃半饱”。所以护士应评估患者的教育程度和理解能力,并经常寻求患者的反馈,以明确所传达的信息是否为患者所接受。②潜词造句简单明了,忌繁琐拖拉,使人产生烦躁心理。③传递的信息详实可靠,忌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如“大概”、“可能”等。④语言表达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当患者问到我们不便回答的问题时,可采取“移花接木”等灵活的方法应对。

2.1.3 学会倾听

倾听并不只是听对方的语词,更要通过对方的表情、动作等非语言行为,真正理解患者所表述内容,体会患者的真实感受。据统计,仅10%的听者能做到有效倾听。要达到有效倾听,须注重以下技巧:①聚精会神,避免分散注意的动作,如看表、东张西望等;②距离适当,姿势自然,保持眼神交流;③不轻易打断患者说话;④适当反应,如倾听患者说话时,可轻声地以“嗯”、“是”、或点头等表示正接受对方所述内容,并希望听他继续说下去;⑤仔细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行为,患者交谈时的非语言行为包含丰富信息,它有助于护士理解患者真实的想法、情感,如患者说“我很担心”,其面部表情、语调常可反映其情绪反应程度。

2.1.4 语言沟通中的具体表达技巧

2.1.4.1 主题交谈前的沟通技巧

①自我介绍——主动向患者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职务或身份。②为患者选择恰当称呼——护士宜根据患者的个人背景选择恰当称呼,如老师、师傅、同志、先生、女士等,原则是称呼与患者的身份接近、有礼貌。同时注意与护士自身年龄等情况相适应。切勿直呼床号、病室, 以免遭至患者反感,影响护患沟通。③称呼以后的第一句话是引入交谈的开始,应解释或点明本次交谈的目的。要掌握和运用婉转的修饰艺术,如询问病情,要避免直接进入与疾病有关的问题,可先询问睡眠、饮食情况,再计划下面谈话的内容。

2.1.4.2 转入正题的沟通技巧[4]

交谈时要态度诚恳,语言亲切。避免居高临下式的说教,交谈过程中可通过征求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取得患者的看法。问题简短扼要,一次只问一个问题。

2.1.4.3 交谈结束

①恰到好处地结束谈话,要在双方情绪较高时而不要在双方疲惫时结束谈话[5,6]。②不能突然结束谈话,应通过积极的语言和具体的帮助使对方接不上原谈话的内容,而达到打断谈话的目的。如触摸式的打断或给予帮助(翻身、饮水等),切不可表现出不耐烦的面部表情,以免伤害患者。③交谈结束时要总结主要内容,可约定下次交谈时间,或下一步护理工作方案。在交谈中为了不至于遗漏信息,护士可适当记录。④使用必要的客套话语,如“谢谢你的配合”、“有事请与我联系”等。

2.2 非语言沟通

护士擅长运用非语言行为,是体现其沟通技巧的关键环节[7],主要可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2.2.1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沟通双方判断对方态度、情绪的主要线索。护患沟通中,护士合理地控制其面部表情,能有效增进护患关系。如微笑虽能给患者很大抚慰;但若患者正在伤心处时,护士的微笑则会令患者反感。因此,护士应学会在各种场合恰当运用面部表情。若护士表情与患者情绪体验趋于一致,患者就会因护士的理解而欣慰。

2.2.2 目光接触

护士与患者的目光接触,可产生许多积极效应。如护士的镇定目光,可给恐慌的患者带去安全感;护士的热情目光,可使孤独的患者得到温暖;护士的鼓励目光,可给沮丧的患者重建自信;护士的专注目光,可给自卑的患者带去尊重等。

2.2.3 身体姿势

护士的身体姿势,包括手势、静止体态和运动体态等,应能给人以饱满热情、充满活力的健康形象,如步态轻盈,身手敏捷等。运用手势尤其要注重对方的习惯风俗,避免失礼性举止。

2.2.4 沟通距离

护患沟通的距离,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人而异。如对老年患者或患儿的沟通距离可近些,以示尊重或亲密;年轻护士对同龄异性患者沟通距离则不宜太近,以免造成误解。

2.2.5 触摸

必要、适宜的触摸行为,是积极有效的护患沟通方式。触摸可使患者感受情感支持与关注。如常抚摸婴幼患儿,可消除其“皮肤饥饿”,使之产生安全感和良好身心发展。又如定期给长年卧床不起的患者按摩,可使其愉快、舒适,唤起其珍惜生命。

3 部分特殊护患关系沟通技巧

3.1 面对护患冲突时的沟通技巧

面对护患冲突,护士需冷静分析遭遇冲突的起因。发生任何冲突,总有双方的原因。即使起因最先或主要源自患者,护士作为护患关系的主导者,也应从责任与义务的角度,去体谅、理解患者不稳定的心态与情绪,切忌以受伤者的心态对待患者的非理智行为。处理护患冲突,主要可运用以下技巧。

3.1.1 深呼吸法

处理冲突最忌讳情绪激动、不冷静,而深呼吸是最有效控制激动情绪的方法。当个体自觉被他人激怒时,马上深呼吸,可达到快速控制情绪的效果。

3.1.2 换位思考

从患者角度理解其不满。如以上案例中的某护士,若能换位思考,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并非万分紧要),及时给患者补药;或实在一时走不开,先和颜悦色地解释,请患者理解或体谅,尽早给患者补药,即可完全避免此冲突。

3.1.3 转移法

若患者的不满并非真正指向你,而把不满宣泄于你,切不可针锋相对,而可把患者的不满再转移。

3.1.4 冷处理法

有时患者因疾病而情绪不稳定而对护士发火,如肝脏疾病患者、癌症患者等。此时护士宜采取冷处理方式,待患者冷静后,耐心分析、解释其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后果,通常可有效避免同类冲突的再次发生。

总之,正确处理或避免发生护患冲突,是护士优秀职业素养的体现,也是其高超人际沟通能力的展现。

3.2 与部分特殊患者的沟通技巧

3.2.1 与发怒病人的沟通技巧

倾听、接受、理解、帮助。

3.2.2 与哭泣病人的沟通技巧

宣泄、独处、陪伴、安抚、鼓励。

3.2.3 与抑郁病人的沟通技巧

观察、注意、关心、重视。

3.2.4 与有缺陷病人的沟通技巧

关心、气氛、方法。

3.2.5 与危重病人的沟通技巧

简洁、身体语言。

3.2.6 与不合作病人的沟通技巧

“请尽量说说您的看法、听您一说确实有问题存在”。

3.2.7 与要求过高病人的沟通技巧

“不过,我有这样的想法。”

4 总结

护士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可较完美地展示其良好的个性品质,掩饰其个性的不足,培养和完善其个性品质。以上介绍的沟通方法虽然比较多,但在具体的护患沟通中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更好地开展医护工作提供良好的人文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文香.护患关系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 2008,3(12):119.

[2] 徐征,孙宏玉.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 2009,10:32-35.

[3] Bryant C,Fairbrother G,Fenton P.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personal andworkplace descriptors on stress.B r JN urs,2000,9(13):876.

[4] 李花兰. 实施健康教育的语言沟通技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 6):1248.

[5] 曹秀君, 郭素玲, 王庆双,等.护患沟通的语言技巧[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23):5780.

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范文5

摘 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写作教学都是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新时期的教学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现代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然而依然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本文就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318-01

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不仅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有很大帮助,对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也有很大帮助,社会发展到今天,书写依然是人们进行沟通与交流的一个重要工具。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长期以来写作教学都是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现代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然而依然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本文就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展开论述。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切身体会到现代语文教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目前的语文写作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就目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时间不充分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分值,尤其随着近年来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对语文学科进一步引起重视。写作虽然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知识板块,不管是在现代教学中还是在传统教学中都受到了高度重视,然而就目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而言,还存在时间不够充分的情况。一些本应该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辅导的语文课,结果教师可能不能充分的利用时间对学生进行与写作相关的知识点的讲解,而抽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其他知识板块的学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2、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有助于提升自身写作技能的方法与技巧,也才能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然而就目前高中学生而言,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不够浓厚,学生视写作为完成一种学习任务,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对学生进行与写作相关的方法与技巧的教学,而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致使原本写作兴趣不够浓厚的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依然比较平淡,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自然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的速度就比较慢。

3、学生进行的写作练习较少

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进行的写作练习较少,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时间本来就较少,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时间就更少。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进行的写作练习较少,在课余时间进行写作练习的时间也较少,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都会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除了完成既定的写作任务,学生一般不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目前高中学生写日记的习惯也逐渐在淡化,这也说明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写作练习的时间较少,训练不足。

4、学生之间进行的沟通与交流不足

就目前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而言,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将有效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对学生进行介绍,进而达到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展写作活动的目的,而对学生之间进行的沟通与交流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实际上学生之间对写作进行沟通与交流也十分重要,学生的写作水平比较接近,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与启发,而目前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引起重视。

二、解决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文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就目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几种应对策略,希望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写作学习。

1、花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

为了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要对写作教学的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教师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对于写作教学课,教师要把握好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使学生通过课堂了解和掌握更多有助于提升自身写作能力的方法。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学生只有通过课堂掌握多种多样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写作实践之中。

2、对培养高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引起重视

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鼓励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取得进步的情况下,本人及时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使学生进行写作的信心更强,同时教师的表扬与鼓励也能够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更加强烈的成就感,对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3、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写作练习,只有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不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使用方法,才能更好地寻找有助于表达个人情感的方法与技巧。针对目前高中学生进行的写作练习不够的情况,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的进行写作练习,还要采取一些措施督促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例如教师可以适量的布置一些写作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

4、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范文6

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共220例骨科外科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渗透沟通技巧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骨科临床护理中渗透护患沟通技巧,可改善护患关系,促进骨科患者恢复,护理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护患 沟通技巧 骨科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05-01

骨科患者入院时,多有伤痛在身,情绪十分不稳定。骨科临床护理渗透护患沟通技巧,对改善护患关系,促进骨科患者恢复具有关键意义。本组研究结合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接诊的共220例骨科外科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现对研究过程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共220例骨科患者,男187例,女33例,平均年龄在56岁左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渗透沟通技巧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在骨科患者住院期间,采用观察法、询问法等本组22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均进行了收集,对临床护理方法也做出了相应记录。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骨科患者常规护理:入院术前指导,术中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监测与病情观察指导饮食指导早期康复指导及并发症的护理与观察。

实验组,给予骨科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渗透护患沟通技巧,灵活采用沟通方式选择时机进行沟通,手术前后及时为患者提供服务,沟通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给予心理护理等。现对实验组护患沟通技巧进行说明:

1.2.1 护患沟通技巧。

(1)依据骨科患者病种及病情差异,灵活采用对应沟通方式。骨科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病急、剧烈疼痛、出血、肿胀等原因致使较难对骨科伤情准确判断。护士应善于观察,体会患者及其家属心情,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及时向患者说明相关注意事项等,避免引起家属的反感和愤怒。沟通不可过分涉及费用有关,应以娴熟的技术、严谨的工作态度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有效避免护患纠纷。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入院宣教,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病情严重的患者,护士应择选时机,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说明术前、术中、术后应注意的事项,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紧张情绪,使其为手术做好思想准备。

(2)术前护理。给予患者手术前1天及手术晨护理,告知需进行的各项辅助检查,按时回收患者相关诊断资料,为进行相应的骨科手术提供辅助资料。及时给予术后做适应性锻炼等方面的科普宣教,使患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手术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

术前饮食指导:应指导患者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粗纤维、维生素及果酸丰富的食物,利于术后组织恢复和提升抗感染能力。术前4~6h 应禁水,12h禁食。此外,术前禁食辛辣食品。

(3)术后护理。患者术后出现不适合症时,护士及时给予心理上的疏导和问候。术后及时给予骨科患者正确妥善的放置,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伤口恢复情况、血液循环情况以及伤口渗血情况等[1]。护理人员指引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尽可能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治疗达到预期效果。

功能锻练指导:依据患者病情,适时安排进行功能性训练,使患者明确功能性训练重要性。术后早期可进行简单收缩训练及用力关节活动,训练时间以每次不少于10min,次数以3次/日。活动时间与活动量根据自身恢复程度,逐步由弱到强,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给予局部皮肤按摩和揉捏。不同手术的患者,应选择对应的肌肉和关节的功能性锻炼。

(4)心理护理。恐惧不安心理不利于骨科患者的护理与康复。护士及时疏导患者内心淤积不良情绪,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增加对疼痛的耐受性。临床护理不得采用粗暴语言或动作,如导尿、换床单,翻身等护理操作尽量动作准确,轻柔,避免刺激患者伤痛。护士应当尽可能与患者家属沟通,配合使患者保持舒适。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始终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因素[2]。

1.2.2 评价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治愈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3 统计学方法。应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果

术后调查结果,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80%,P

3 讨论

伤痛给骨科患者生理和心理上负担较大。通过渗透护患沟通技巧于患者入院、术前、术后、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各个环节,及时与患者沟通,给予对应护理,可有效提升骨科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患沟通技巧应注意:①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及时灵活采用沟通方式;②注意及时进行科普宣教和健康指引;③做好术前、术后患者心理、生理上的沟通,询问和护理。有效的护患沟通可减少护理患间纠纷发生,利于提高患者疼痛耐受性,增强患者信心。护理人员增强服务患者的意识,提升沟通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尽可能通俗易懂的向患者传递信息。护士应加强学习沟通相关知识与技巧,应用于护理实践,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本组研究分别给予对照组和实验组不同的护理方案,实验组采用传统护理基础上渗透护患沟通技巧,所得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渗透护患沟通技巧是骨科护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使骨科护理的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改善护患关系,促进骨科患者恢复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海丽.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01: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