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丹东118009)
[摘要]随着国家对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高校教育收费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中的贫困生问题也日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国家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对高校贫困学生进行资金补助的体系,以此来减轻高校贫困生的负担,使其能够正常的接受大学的教育,消解因资金不足带来的后顾之忧。本文在此背景下,探讨了高校大学生对国家助学金的态度,以及依托辅导员的视角,来探讨目前高校进行国家助学金资助管理工作优化的措施。
[
关键词 ]国家助学金;大学生;态度;资助管理;优化
国家助学金是国家为了补助高校大学生学费的一种资金补助体系,它可以有效的减少大学生的教育经费的负担,解决了大学生的关于学费的后顾之忧。目前,我国高校的国家助学金布置政策应经得到了全面的实行,这一政策惠及了众多的高校贫困生,帮助了众多的高校贫困生了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虽然这一补助体系目的是为了帮助高校里的贫困大学生能够接受基本的大学教育,减轻其教育经费的负担,但是在这一政策施行的过程中,作为补助主体的大学生对其却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因而说明目前这一资金补助体系仍旧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的优化创新这一资金补助体系,使其能够更好的实现国家想要帮助高校贫困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的目的。
1国家助学金概述
国家助学金是指国家每年从财政资金中,拨出一部分资金来进行的助学金资助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资金支出行为。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加快,使得众多的学生能够进入到大学中接受这一高等教学,虽然许多大学生在高校内接受了较多的知识,但是一个尴尬的问题,仍旧阻碍着众多高校大学生的求学之路,即高额的教育经费支出。高校中有着许多出生于寒门的学子,不断增长的高额教育经费严重影响着他们学业的正常完成,基于此,国家制定并施行了国家助学奖、助学金的资金补助政策,这项政策惠及了众多高校的无数贫困学子,使其能够正常完成学业,顺利就业。国家助学金的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高校教育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于高校家庭困难学子的关心。
2目前大学生对国家助学金的态度
目前,国家助学金的资金资助政策已经在全国各大高校内全面的施行开来,但是由于这项政策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部分高校大学生未成熟的价值观念,使得国家在高校内推行这项政策时,反馈到了大学生众多不同的态度。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还不是很成熟,因而他们的价值观念需要高校教师、辅导员不断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能够正确看待国家的助学金资助行为。
2.1积极态度
目前,高校的大部分大学生,都已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能做到理智的看待合一国家助学金资助行为,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国家施行这一政策初衷,他们认为只有正真符合国家助学金发放条件的学生才能来申请、领取这一份国家助学金。这些大学生在国家助学金的资助之下,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能够顺利的就业,更好的报效祖国。这些学生对于国家助学金积极的态度,使得国家助学金能够真正的帮助到高校中的家庭困难学子来完成自己的学业,也促进这一政策的顺利施行。同时,这些对国家助学金持积极态度的高校大学生自身,他们始终关注的是自己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2.2消极态度
高校中的大部分的学生虽然在进入大学之前,未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是随着学生自身的刻苦学习,自身阅历的不断增加,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仍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而需要高效教师和辅导员,不断去引导学部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高效在推行国家助学金政策时,这一部分学生也会对其产生一些不同的看法,他们较为关注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情况,而对贫困生认定的条件进行造假、伪造等行为的产生。正是由于这部分学生这些不正确的价值观、不诚信的申请行为,因而导致了目前的国家助学金补助并未完全发挥出它的资助作用,虽然这一政策惠及了众多的高校大学生,但是这些学生的消极态度,以及不正当的申请为也阻碍着这一补助政策的全面推广施行。
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于国家助学金的这两种不同的态度都会影响着这一政策的顺利施行,因而大学生对于国家助学金的态度问题,值得高校进行及时的关注和引导,帮助高校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更好的推行这一惠及万千高校家庭贫困大学生的政策。
3辅导员视角下的国家助学金资助管理工作优化措施
高校进行国家助学金评定和发放工作的负责人是辅导员,因而辅导员是这项政策能够顺利施行的关键。但是目前,高校的国家助学金资助工作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许多高校并未认真宣传国家施行助学金政策初衷;评定机制不健全;部分学生贫困造假等。因而在此将在辅导员的视角下,来探讨国家助学金资助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3.1加强对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宣传
目前,许多高校对国家助学金政策并未做到很好的宣传,因而使得许多价值观并不成熟的大学生在此期间,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观念,因而高校以及辅导员需要重视这一问题,及时做好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宣传,让众多高校大学生理解国家推行助学金这一政策真正目的,同时辅导员要在宣传中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更好的实现助学金“助”的目的。
3.2不断推动完善贫困生申请认证流程
高校辅导员是进行国家助学金发放,以及进行贫困生认证的关键,因而辅导员需要不断推动完善贫困生的申请认证流程。辅导员平时与学生的关系较为密切,因而可以直观的了解到,自己班级内是否存在真正符合条件的家庭困学生,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一些学生因造假行为进行助学金申请,辅导员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直观的了解到贫困生认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辅导员可以不断推动完善贫困生申请认证的流程,进而更好的实现国家助学金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目的。
3.3鼓励高校贫困生形成正确的资助观念
目前,国家的助学金政策已经惠及了众多大学的家庭困难学生,它有效的缓解了这些学生巨额的经济压力,使其能够顺利的完成大学学业,有效的缓解了教育资金的后顾之忧,但在此期间,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有了国家的资助,那么就依靠这份资金,也能完成大学的学业,这种想法有违这一政策的真正目的,因而高校辅导员需要再这一过程中,鼓励贫困生形成正确的资助观念,使其明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助”,也就是帮助其减轻资金的压力,而不是完全帮助学生进行教育资金的支出,要鼓励高校的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勤工俭学、兼职等形式,来赚取其余的支出费用,使其形成正确的资助观念[6]。
4结语
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家助学金的基本内容,其次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于国家助学金的不同态度,以及针对目前国家助学金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依托高校辅导员的视角,来探讨了进行高校国家助学金的资助管理优化工作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焦义培.新形势下高校国家助学金评选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05):127-129.
[2]程朝.论国家助学金对90后大学生激励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5):127-128.
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并伴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创新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不断变化,社会上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高职院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研究出适合社会需求以及人才成长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案,在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也能够实现教学环境的创新,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建设水准。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管理观念落后
长时间以来,由于受到传统体制和现实的约束,我国高职院校中学生与学校之间存在一种依赖的心理,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教育者处于实施教学行为主动的地位,两者之间的身份关系并不明确。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往往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并没有按照学生的个性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学生总是按照一个步调执行学校的规定。长此以往,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逐渐变小,这样不仅抹杀了学生成长的个性,同时也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管理体制不严谨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一直实行专兼结合的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学生工作部门,作为管理学生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最直接部门,学生管理部基本承担了大部分学生的日常杂事的处理;同时,团委作为另一个直接管理学生日常工作的部门也积极承担着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发展,教育部门逐渐改革并创新理念,学生管理工作除了要对学生日常生活进行管理之外,还需要扩大职能,分散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经济问题以及社会职场的人际问题等。学生管理工作难以在短时间内承担这一系列的变化,因此难以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制。
(三)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结构单一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还是采取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大多以班级为单位,为了适应学年制的发展需求,学生会组织成员制定工作计划,由基层组织成员执行任务,学生管理结构层次相对稳定,但是在学分制度的影响之下,学生进行自主选课、选择任课的班主任教师、选择上课时间以及专业年限,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班级和年级的年限和概念,班级之间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差异,班级的职能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化,凝聚力逐渐下降。现如今学生管理制度对于学生行为的约束力减弱,无法实现预期的管理效果,使学生管理工作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执行下去。
(四)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不稳定
随着教育大众化的脚步逐渐加快,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数逐渐增多,但是教师团队的人数却没有增加,师生之间的人数比例不协调。因此,学生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管理团队的不协调以及人数比例不足。根据以往教育部门出台的政策中,明确规定,辅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比例应该达到1:200,但是实际上根据教育部门执行计划的学校少之又少。甚至一些学校的人数比例达到了1:600,这样的结果导致许多学校的辅导员教师根本忙不过来,学生的人数大大超过了学校教师的承载量,因此也就难以真正落实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五)学生管理工作的手段相对落后
现行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除了少部分学生具有实习锻炼的机会之外,很少有学生能够从事积极的自主锻炼,甚至学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过类似的机会。即使是针对少部分学生干部,也只是在组织工作中才学到了一定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经验。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没有根据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具体的工作执行,仅仅依靠大学生自主管理是不够的,不仅管理水平不足,同时管理的效果也不好,这样对于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的高端人才是十分不利的。
二、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对策研究
(一)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在日常的学生工作管理过程中,将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贯穿到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来,教职人员需要研究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特点,把握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基本需要;以学生的本性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学生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张扬和主体性,强化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其次,利用法制的观念引导学生工作的执行。学生的法制理念逐渐增强,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教职人员需要逐渐强化自身的法制观念建设,在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突出法制建设的基本理念,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法制管理的重要性,为法制社会的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随后,要建立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理念,学生作为被管理者,也就是学校内部的主体,需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体性,教职员工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学生管理工作的难易程度,从而更加珍惜校园文化环境。同时学生在参与管理工作中,也能够使自身的权益不受到侵害,这样不仅起到良好监督的作用,也能够为学校日常的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型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的创新型管理模式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为依据,注重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发挥。不仅要求学校的管理人员与社会上的组织紧密联系,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实践空间,走一条产学结合的道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同时,需要改变传统的辅导员、班长、班委等一系列的管理模式,将企业的管理模式引进到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实行分班长制度以及班组式的管理,将班级内部的成员分为自然成员以及宿舍成员等,班长对这些组织进行垂直化的管理,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升整个班级的管理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班级内部资源的实时共享,增加班级的凝聚力以及向心力。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手段的创新
首先,应该认识到激励是学生管理工作中重要的方法之一。由于激励的对象是学生,因此高职院校中的教职人员需要逐渐认识激励模式的重要性,利用必要的原理和组织机构,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激励活动空间,充分调动学生认真负责的决心,发挥其创造性的基本才能,利用激励性的语言为学生建立强大的心理素质,使其在日后的成长和工作中能够战无不胜。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引。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工作的进一步执行,为了能够化解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人员配比矛盾,提升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效率,教职人员需要收集学生的各类数据结构,进行分析,建立学生管理工作的数据库,对学生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使各类资源能够及时共享,从而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计划进一步执行,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进行必要的工作改革,使整个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能够适应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通过对思想观念、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手段方面的改革,提升整个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孝闽子.简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9):50-51.
[2]于亚宁.试论如何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亚太教育,2015(22):236.
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计划范文3
2010年,我学校后勤工作计划还将以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工作措施、环境卫生、安全意识等工作为全部内容。并围绕大方向展开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在我校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所有后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后勤工作与教师教学工作,师生的生活方面配合良好。2010年,我校后勤工作还将继续为教学工作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为宗旨,努力把工作做好。以下几方面便是中学后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思想,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保证服务质量,规范后勤管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后勤保障。
二、2010年后勤工作计划中的工作重点:
(一)做好学校后勤安全工作
(二)加大校产管理力度,不断完善校产管理制度
(三)做好寄宿生管理工作
(四)进一步加大校园环境与卫生管理工作力度
(五)加速学校基建工作、食堂、球场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协作,做好环境卫生工作
1、本学期继续加大校舍校产的检查、维修、保养,环境绿化等工作,力求为师生创造一个优雅的学习、工作环境。
2、做好宿舍安全保卫工作,督促宿舍卫生,健全考核制度
3、协同教导、大队部等部门,利用黑板报、晨会课、升旗仪式讲话等形式,向学生进行爱我校园、爱护公物的教育活动。
4、加大总务处的日常检查及每周一次班级卫生、包干区的抽查力度,同时协同行政值周、医务室、学生监督岗等相关人员,扎扎实实地抓好卫生工作。每天的卫生检查情况做到及时公布上墙,对存在问题要及时指出,限时纠正。
(二)长抓不懈,提高安全防患意识
1、加强校园巡视,对发现有安全隐患的校舍、建筑物、体育器材等作及时彻底的维修、排除。
2、加强门卫的职能,外来人员来校要登记,同时做到在学生离校期间对校园进行巡视检查。
(三)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1、全体后勤人员必需树立师生利益、家长利益至上的服务观,把师生、家长的合理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想师生、家长所想,全心全意为师生生和家长服务。
2、加大总务后勤工作计划的群众路线力度,动员、组织全校师生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直辖市、民主决策,参与后勤管理。
(四)精打细算,严格财务管理
1、依据教学需求,学校实际,本着精打细算的原则,制订经费预算,严格实行计划经费限额包干使用。
2、加强对电话费、水电费、打印费等的管理。
3、严格请购、审批、验收、入库、报销制度。
4、做好领物审批制度的改革工作。领物原则上由教研组长、班组长、部门负责人根据实际需要来领取。
(五)物尽其用,发挥设备功能
1、为使学校现有校产校具发挥其最大效益,要鼓励、提倡师生们大胆地、经常地去使用,真正发挥设备的"育人"功能,做到物尽其用。
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01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中职学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学生总体素质的变化,以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问题做以下探讨和分析:
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及现状
(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
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中职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在中职学校特定的教育模式中,根据社会的要求,合理地调配自我资源,有效地运用计划、协调、控制和监督等管理手段,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开展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实践活动。中职生在完成这些活动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与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就是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现阶段中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由于中职生大多是14岁~17岁之间的未成年人,正处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阶段,独立意识有所增强,有着展示自己才华的冲动,有着向往独立工作的心理渴求。他们自我管理能力极度缺乏,致使中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难题,突出表现有:
1.思想道德方面: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淡漠,法律意识、组织观念不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2.文化技能学习方面:相当一部分是学困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3.日常生活方面: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开始谈恋爱,沉迷于网吧,抽烟、喝酒、自由散漫;4.心理体魄方面:不少中职生心理脆弱,不会与同学相处,有些学生睚眦必报,打架斗殴。不爱运动,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玩耍,影响身体健康。
二、培养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必然选择,时代需要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必然趋势。2l世纪是一个以创新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也是一个网络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时代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须具有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因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发展是时代的需要。
鉴于以上所列的目前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为开创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中职学校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力达到管理学生的目的,这样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走人社会、适应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提高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实现途径
(一)有效地激发中职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中专生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要求了解自己,关心自己的成长,他们渴望自己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坚强的、高尚的人。然而,中专生自我意识中严重的自卑心理和自我认识偏差,严重阻碍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帮助他们对自身优势的分析和明确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激励、督促和引导他们不断战胜自己,激发和推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实行班级学生自我管理,使每一个学生从被管理者真正转变为管理者,学生主人翁和民主意识得到增强,从而焕发出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班级的责任感。
(二)为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提供空间和舞台
每一个人都有被尊重被认可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是人的自我意识当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因此,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教师应开展系列化班级活动,为学生创造自我管理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班级奋斗目标的确立、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班级财务管理、主题班团活动的开展、校运动会的参与、班级间的联谊赛、实习成果展、手抄报制作等多种活动,教师应尊重和信任学生,坚持让学生担任各项活动的主要角色,从各项活动的组织策划、具体实施再到总结评价,教师应在幕后支持、指导并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强化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而学生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个体。在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班级内的所有力量融合并产生一种新的更大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集体和个体的潜在力量,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班级管理中,班级奋斗目标的设计、班级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等,教师都要给学生的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认真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 学校管理 年级组 教研组 协调发展
多少年来,中小学一般都是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管理教学,以班级为单位管理学生。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德育管理的加强,学校采用垂直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班级多、学校规模大的学校管理需要。按年级成立学校内部管理机构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推广,按年级成立管委会和年级组的新型管理机构就成为管理班级和学生的内部管理机构。在现代条件下的学校内部管理中,学校实行年级组的学生和班级管理与教研组的教学研究管理相结合,是一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新型内部管理模式,但由于在内部管理中也会有一定交叉,也会出现冲突和矛盾。中小学传统的学校教研组与年级组管理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管理的职能,相互协调发挥在学校内部管理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中小学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学内部管理双轨制的形成
中小学的内部管理体制多少年来都是实行垂直式的教研组教学管理方式,学生管理是由班主任直接负责,政教处是随着学校扁平管理的双轨管理体制出现才产生的。
1、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小学教学规模的发展,学校的学生管理难度加大,学校的校长式直接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为了管理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协调班级活动,加强对班级的管理,许多学校都根据学校学生管理的需要成立了德育、学生处或政教处。但由于小学的班级规模还比较小,许多学校一直到90年代初才成立学生管理机构。中小学基本上还是扁平化的垂直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德育处作为校长领导下的职能部门直接组织班级活动,负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研组负责教学和教学研究。但到了90年代初,由于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同一年级的班级数增多,才形成了年级组为学校的二级管理机构。
根据我们对本地区部分学校的调查,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小学内部管理开始实行双轨制管理的学校还不到50%,其中小学只有15%。
学校德育地位的加强,学校班级规模的扩大,对学校的德育和学生管理增加了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仅靠学生处去管理大容量班级的学生已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在教学管理上,由于班级增多,任课教师人数多,实行单一的学科教学研究的教学管理模式,也已经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和学校管理的需要。到21世纪初,所有的中小学基本上都实行了双轨制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上级教育管理机构调整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专门设立了德育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教育机构,如德育科、处,政治教育科、处,学生处等机构,学校为了适应上级教育管理,也基本上按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成立了相应的教育处室。
2、年级组和教研组功能职责的定位
教研组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年级组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二者的特点也与各自的时代背景相吻合,并因教育形式的改变而发展。因此,如果二者想要团结合作、协调发展,首先必须对自身在学校管理中的角色准确定位,并明确自身的职责和权限范围。
随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不断提升,学校的年级组管理已经成为学校内部管理的重要机构和形式。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校德育、学生管理机构的产生,学校由原来单一的教学研究机构,逐步形成了教育、教学的双轨管理体制。农村学校规模小、班级少的学校还保留原来的扁平化的班级与教研组相互配合又分工合作的双轨管理模式。但那些学校规模较大、班级数多的学校,由于年级组作为管理机构的出现,使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校在学生处的专门职能机构存在的同时,年级组成为学校学生和班级管理的二级职能机构。学校学科教研组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许多学校在年级的内部也成立了年级学科教研组,有的叫备课组。这样,学校年级组或管委会直接成了教学研究的管理者。年级组管理职能范围的扩大和教学研究职能的渗透,也给教育与教学管理职能部门间的分工和职权范围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在学校管理中,年级组的主要职能和权限包含以下内容:细化与落实学校各项工作计划与制度,督促教师完成学校既定的教学目标;行使行政权,落实各处室的工作细则,减轻其工作负担与压力;提高与维护学校声誉,保障学校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协同教研组共同管理各年级的教学工作;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组织学校或年级的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学校教学管理中,教研组的主要职能和权限包含如下内容:组织同一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组织学科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和教学交流,按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科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完善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统一相同学科的教学进度,完成既定的教研目标与任务等。
从管理权限和职责上来看,教研组和年级组彼此的职能和权限有着相同的内容和目标。如二者都是面向学校的师生,在立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注重教学的实践性;二者在学校管理中有相同的目标,彼此在工作中需要相互协作与支持等。但是年级组和教研组又有所区别,有着各自的管理对象、管理任务与管理方式。如教研组负责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质量,年级组负责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不同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而提高年级的整体水平。因此,教研组和年级组在教学与管理中需要各司其职,相互促进。
二、构建年级组和教研组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年级组是近几年来设置的学校管理组织。实践表明,年级组管理体制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年级组管理对教研组管理的的冲击
(1)年级组体制管理过多采用行政管理的模式,年级组代替校长管理教学与研究,往往是以管理代替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会以行政方法代替教学研究,削弱了学科的教学研究。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学管理是垂直管理模式,便于集中领导,分散组织。校长――教导处――教研组的教学管理和研究的组织管理体系沿用了多年。教研组的设置,保证了学校管理教学的职能,有力地贯彻了以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2)年级组管理出现后,各年级的年级组一般是学生管理,但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生学习管理中很少过问教学管理和研究,使学校的教育与教学分离。在年级管理的体制下,由于对教师的考核一般由年级组负责,教师往往只根据年级组的要求,放松了对教学的研究,学校的教学研究目标很难实现。
(3)为了适应年级组管理体制,各校先后设置了政教处、年级或年级管委会等教育管理机构。年级组的设置,有利于建设教师集体,但却削弱了教研组的教学研究职能。
教研组和年级组如果想实现彼此之间的协调发展,发挥各自的作用和优势,弥补彼此在学校管理中的不足,需要构建可以实现有效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以利于双方的合作发展。
2.构建学校内部管理信息平台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变化,由原来垂直的内部管理改变成扁平化的双轨管理体制,就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资源,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
学校管理者要深入了解年级组与教研组的工作职能,并参与二者的教研教改活动,以及与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制定详细的规划,从而提高彼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教研组和年级组也应依据学校的发展计划,做好与学校管理相互协调的工作,从整体规划上对自身的行动策略与工作方案进行全面思考与运筹,以保障自身工作计划的良好运行。学校要构建管理网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发挥年级组行政管理优势的基础上,开展教研组的教学活动,从而在网络平台上实现教研组和年级组之间的交流合作。
学校的年级组和学科教研组在学校内部管理中是相互配合的两架马车,在运行中需要强大的合力和共同的目标,才能够形成1+1大于2的管理效应。要达到两架马车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优势,就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管理中不能各自独立,更不能相互消耗。教研组和年级组要及时相互反馈教学信息。例如,学科教研组,要及时向年级组通报学科教师的教学情况。年级组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看法和意见,及时将相关的信息反馈给教研组,以利于教研组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特点,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研组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利于教研组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取得预期教学效果。教研组还可以通过对教师的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需求与学习需求等,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年级组,年级组则依据学生的具w需求来调整和规划年级活动,为学生创造安心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研组和年级组在学校的内部管理中职责不同,功能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在管理中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不足。要做到相互配合发挥出最大的管理效应,实现1+1大于2的管理效应,就应该相互借鉴彼此的工作方法与经验,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丰富自身管理工作的内容,提高管理工作的成效。例如,教研组可以借鉴年级组的工作方式,深入到学生中间,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年级组可以借鉴教研组的工作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座谈,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使教师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教学中。
三、整合年级组与教研组的工作,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工作效率
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教研组和年级组在履行各自职能的时候,很多工作都彼此重复,这既造成了管理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学校管理的有效性。例如,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工作计划的相互重合,教师分身乏术,无法做到二者工作计划的相互兼顾;教师对彼此协调工作不太适应,仍然墨守陈规,只专注于自身管理工作等。因此,年级组和教研组的工作需要进行有效整合,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学校管理者可以以年级组的办公构架为基础,建立教研小组的办公机制,便于两者及时沟通信息,协调彼此的工作安排;对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保证彼此的组织活动时间;加强教师对二者协调发展的认识,更新教师的传统观念,让教师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同时,年级组可以协调教研组进行跨学科、跨年级的教研活动,这样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让教师了解到不同年级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态度、表现能力和学习方法,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及时的改变和调整,从而优化教师的教学手段,以促进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工作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为了缓解年级组的行政管理压力,以减少教研组教师在制度和环境上的沟通障碍,备课组应运而生。作为教研组和年级组管理工作相互交叉的区域,备课组的作用不容忽视。
备课组不仅分担了教研组的部分职能和压力,对于教学大纲的把握、教材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材的拓展等方面有着更为细化和具体的研究,更有利于教师集思广益,优化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备课组使年级组管理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使其可以更专注于同一年级教师的协调合作,不再为跨年级同学科教师间的合作而分心。何况备课组还可以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扩大学校的品牌形象。备课组既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又注重考查教师的教学质量,使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评价更为全面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陈安福.教研组集体管理中的心理学问题[J];江西教育科研,1988(5).
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 高校;教学秘书;岗位职能;角色定位;专业能力
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教学过程的动态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等方面。教学管理是学校实现最终管理目标的关键。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作为教学管理队伍中最基层的人员——教学秘书,其角色定位与服务能力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已由应对单项事务性工作的行政人员转变为具备行政和业务综合能力的管理人员,其“高效细致的工作,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对维护高校教学秩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因此,从教学秘书岗位职能的客观要求来看,高校教学秘书须适应多种角色,具备多种能力。
一、教学秘书的岗位职能
教学秘书是一个特殊的职能岗位,作为教学秘书,并不是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的,而是需要与多个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相互沟通、支持、协作,才能完成其工作职责。教学秘书的岗位职能,我们可以通过下图反映出来: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各二级学院的教学办公室实际上是一个学校各方面教学信息的中转站,而工作于其中的教学秘书,则在这个中转站中承担着教学信息的发送、接收和反馈等功能,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枢纽。教学信息的流动、教学秩序的保持、教学政策的执行都离不开教学秘书。可以说,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学管理环节的直接而重要的参与者。
二、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
教学秘书的岗位职能,要求其必须适应多种角色:
1、教学秘书是服务者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原则,“服务型教学管理模式”这一理念也逐渐运用到教学管理改革中,“大学服务型教学管理范式倡导人本主义价值观,秉持‘顾客至上’原则,要求管理者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将实现广大师生的共同利益作为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将为教学工作及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根本职能。”[2]服务型的教学管理模式是教学改革管理的趋势与归宿,教学秘书应该从自身做起,做好服务管理工作。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学秘书更要树立“服务也是一种管理”的意识,以端正的态度为学校、师生做好服务。当教学秘书要以坚定的服务信念、良好的服务态度、优质的服务水平、高超的服务质量,为教学管理部门和广大师生提供保障,保证科学化管理得以顺利实施,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在校的高效学习创设有利条件。
2、教学秘书是沟通者
教学秘书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最基层人员,同时处于教学管理的最前沿,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地位。学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决策需要教学秘书的传达和执行,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及其过程中出现的一切事务需要教学秘书的安排和协调。教学秘书从中起到上联下达的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管理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的人文看法,而不仅仅是对技术的掌握。”[3]因而,对上,要积极主动完成上级管理部门布置的任务;对本院系的师生,需充分考虑其特点和需要,加强沟通,善于协调,艺术地处理与师生的关系,营造同事之间、师生之间良好的相处氛围。
此外,当前高校管理中,因对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尚未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教学管理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紧密结合,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管理方面,需要教学秘书与学生管理部门加强沟通与交流,以便在相对统一的工作平台和管理模式下,实现工作规程的完善和管理效能的提高。
3、教学秘书是管理者
著名物理学家奥本海默说:“使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威力的是科学的组织管理。”[4]教学管理工作繁琐而复杂,教学秘书不但要谨小慎微,努力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突发的各项事务,还要有统筹安排工作的方法,善于挖掘教学管理规律性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驾驭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管理首先是规律性工作。如:学期初的教学任务的安排、教材发放、学生补考、重修、选修课的落实、学生注册、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外聘教师的申报、酬金发放表的制作等,学期中的毕业生资格审核、期中检查、学生考试类别划分等,期末安排考试、成绩录入、教材征订、毕业班相关事务等。此外,贯穿于整个学期的常规性工作还有各项教学文件的传达与实施、教学档案的整理与归档、教学进程的变动与调整等日常性工作。这些工作看起来无章可循,实质上只要教学秘书掌握其中规律,便可有秩有序完成,提高工作效率。
值得强调的是,教学质量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教学质量管理是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对安排的整个教学规定的质量要求和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管理。”[5]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核心任务。提高教学管理效能,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学秘书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对整个教学环节,如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实践环节的确定与调整、考试阶段的安排与巡查等方面,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观念,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质量标准,搞好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成为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4、教学秘书是协助者
教学秘书首先是院系分管教学领导助手。明确工作要求是教学秘书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做好助手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管理效能的重要因素。教学秘书的工作要求主要表现在:能够保证本院系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稳定,在此基础上,协助院系领教务部门采取一定的原则、方法、制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认清自己的角色是教学秘书做好协助工作的重要前提。教学秘书是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传达者,同时又是本教学单位与其他部门、本部门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学秘书在处理这些诸多关系中,要以恰当的方式、全心全意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态度协助领导进行教学管理。
提高执行力是教学秘书做好协助工作的关键。教学秘书在执行上级部门及领导决策时,应做到:传达工作要求清晰、明确,执行工作任务细致、耐心,在有多个工作头绪时,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教学工作千头万绪,作为二级学院的教学秘书,必须将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实处,才能确保教学秩序的正常展开。
三、教学秘书专业素养的提升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教学秘书处理要具备适应其多种角色的能力要求,还应具备更高层次的专业精神与专业素养。教学工作事无巨细,教学秘书除了每天要面对重复的日常工作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学管理是一门学问,教学管理这门学问也需要人们去研究。”[6]教学秘书只有了解所在院系的学科知识,关注专业动态,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因此,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从如何提升自己工作效能出发,以专业精神与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根据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和岗位角色,教学秘书应从以下几点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研究教学管理规律,制定计划
教学管理工作有其自身的周期性和规律性,教学秘书掌握了这种特性,就能为自己的日常工作提供便利。在期初,教学秘书可针对本学期的教学管理任务制定完善合理的计划,如:学期初准备好课表的安排、期初检查、教师考核等,并能根据计划做到什么时段做什么工作,认真严格按照教学管理进度工作,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提高教学管理效能。
2、把握教学管理方向,树立目标
学校教学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学秘书要学会将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计划、任务转化为自己的工作目标,提高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3、精通教学管理内容,执行程序
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还要有严格的执行程序。教学秘书应按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精通教学管理内容,从而科学地制订自己的执行程序,程序内容应具体,可操作性强。
总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教学体制的变化,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肩负着多种岗位职能,这些岗位职能要求教学秘书必须适应多种岗位角色,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使自己具备合理的能力结构,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管理事业。
【注 释】
[1] 田萍.从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现状看教学秘书队伍建设[J].知识经济,2009(8).
[2] 丁福兴,李源岫.大学服务型教学管理范式构建的内动力障碍分析—人性假设、身份区分及心理契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1).
[3] (美)马斯洛.人本管理模式[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3.
[4] 邓元时等.管理学概论[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6.
[5] 吴琴等.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特点、作用和职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5).
[6] 陆靖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技术为主线建立化学实验课程新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