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之间最常用的沟通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患之间最常用的沟通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患之间最常用的沟通技巧

护患之间最常用的沟通技巧范文1

【关键词】沟通 整体护理 护患关系

现代化的护理模式要求护士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多维角度进行,与患者有效地沟通是实施整体护理活动的重要前提。护士作为护理活动的主体,如何使各项医疗护理措施安全、有效、完整的得以实施,解决患者的心理困扰,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使患者心情舒畅,机体功能增强[1],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护患间的良好沟通是其重要的基础和保障。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在护理活动中日益显现其重要性。现就整体护理工作中如何抓住契机与患者沟通谈几点体会。

1 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重要性

1.1 护理人员的美好语言,对患者可产生积极的作用。如经常给患者说些安慰性、鼓励性、劝说性、积极暗示性和健康指令性语言,就会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 状况,对疾病的康复大有帮助;反之,护理人员不良的语言对患者可产生消极作用。因此护士的职业素质、语言修养和语言艺术就显得相当的重要。

1.2 在整体护理中,护士通过语言性沟通技巧,运用倾听、表情、眼神、仪表、姿势等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从而使护士能了解更多的有关患者的健康状况 、心理感受等方面的信息,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

2 沟通的技巧

2.1沟通要抓住机会 护士与患者沟通时,首先是护士要更新观念,每每谈到收集资料,和患者交谈,我们的护士就理解成要有一定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正式地和患者交谈。当我们有时间和地点准备与患者交谈时,但患者不一定愿意和我们沟通,这就要抓住机会。护士每天都和患者接触,细心观察每个患者的心理变化,选择时机和患者交谈。在尊重患者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得到患者的信任,让患者愿意和护士沟通,才能达到有效的与患者沟通。

2.2 沟通要把握好时机 给患者畅所欲言的机会,如召开座谈会,请患者提合理化建议,让患者申明自己的观点,提高治疗的积极性。患者提的意见可作为我们改进工作的参考。同时,密切了解相互间的关系,加深彼此了解,也能达到患者与护士的沟通。

2.3 掌握沟通方法

2.3.1言语性沟通 言语性沟通是通过言语、文字来交流信息。口语交谈是最常用的形式,它不仅可为准确诊断提供可靠资料,而且还是躯体护理和治疗的基本保证,也是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的主要手段。护士的美好语言,包括安慰性、解释性、劝说性、积极暗示性和健康指令性语言,都可以对患者产生积极作用,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2.3.2全神贯注地倾听 信息交流中最重要的技巧是应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这样能使患者感到亲切和对他的关心。护士通过耐心细致的倾听,可以更为全面真实的了解患者生理心理情况,制定富有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护理计划。理解患者的心理,认真倾听患者发自内心的语言,是护士给予患者及其家属与疾病作斗争的原动力。不随意打断患者说话,要面带关怀,全神贯注,将内容听清听细,抓住关键以耐心解释,使患者感到满意。

2.4创造安静和舒适的环境 护患沟通需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过于大的噪音会影响双方的语言沟通。所以要避开查房、探视、护理操作等较繁忙、嘈杂的时段,并且要注意患者是否存在着影响交谈的因素,如患者感觉疼痛、高热、气急等。选择患者处于较为舒适状态下进行交谈,即疼痛缓解、病情稳定时较适宜进行沟通。

2.5 用幽默笑话与患者沟通

幽默是一种才华,也是一种力量。幽默和笑话是同根生,哪里有幽默,哪里就有笑声,幽默是笑话取之不尽的源泉。在国外运用幽默笑话治疗护理疾病流传的 很广,比如《美国星期六》杂志的编辑诺曼・柯森斯,他患中风偏瘫,经多方治疗未愈,后来,他以阅读幽默书籍和哲学滑稽电影自娱,经常捧腹大笑, 他还配合 服用维生素C,这样,他就每天毫无痛苦的休息几个小时,几年后,他竟奇迹般的痊愈,并重返工作岗位,他写了《神奇的疗法―――笑》一书,在国际畅销,还有 一位精神分裂症的少年,护士经常用幽默笑话和患者沟通,设法逗他发笑,他出乎意料的恢复了神志,幽默是一种艺术,它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幽默是一种文 明,让我们用笑脸送走烦恼,让我们用幽默增加患者的活力,让笑声化黑暗为光明。

3.加强个人气质的培养

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除了掌握沟通的技巧外,护理人员还要注意自身的仪容仪表美,加强礼仪培训。其大方的举止、整洁的外表,对患者及其家属都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护士应该用温和、期待的眼神,婉言的疏导、劝慰,使患者对护士产生高度信任感,使其觉得应该把内心的苦衷真诚的倾诉出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

3.1 护士的仪表美

护士应以庄重典雅为美,面部略施淡妆,足穿软底平跟鞋,身穿洁白、干净、得体的服装,优美的站姿,端庄的坐姿,优雅轻盈的步态及护理操作时动作协调 、优美、准确,给患者留下纯洁、文静、可信赖的第一印象。护士应该用温和、期待的眼神,婉言的疏导、劝慰,使患者对护士产生高度信任感,使其觉得应该把 内心的苦衷真诚的倾诉出来,从态度上要始终保持精神饱满、主动热情、细心认真,要学习善于调节自己的心境,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对护士信任感增加 ,提高行为护理的质量。举例:有一位社区护士到居民区做社会调查,询问一位气度儒雅的老者:“请问老师傅,这里的主要住户都是干什么职业的?”这位老者慢悠 悠的答到:“老师傅老了,什么也不知道”。碰了一鼻子灰的社区护士听出了话里的弦外之音,可她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原来,这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生活社区, 惯于接受:“老师”、“教授”的称呼,何况还是“老师傅”,所以,这次的询问失败归咎于称呼不当,语言技巧欠妥。

3.2 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通俗易懂的知识使患者易理解记牢;丰富充实的知识让患者产生钦佩感;新鲜生动的知识对患者有较强的吸引力。而这些知识是需要护士通过经常不懈的努力学 习才能掌握的。2.4 进行有效的沟通 护士与患者沟通,一方面对患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较完善的展示自己的良好个性,护士就可调控好护患关系 ,对交流良好的护患关系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4 体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情况或感情的过程[2]。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在整体护理活动中,有效的沟通是护士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确立护患关系的前提[3]。灵活应用沟通技巧,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使各项医疗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地实施,提高护理质量,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倪利蓉,陈红宇.护患沟通的实施体会.南方护理学报.2005,12:92

[2] 董慰慈.护理学基础.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18

[3] 王娟,尹晓云.护理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护理研究.2009,16:96

[4] 李修霞 沟通在整体护理中的实施 河北医学 2005,11

[5] 殷亚娟 都景琪 护患语言沟通在整体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23

[6] 郭艳 沟通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 中国民康医学 2010,12

护患之间最常用的沟通技巧范文2

【关键词】 护患沟通;老年患者;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8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73-0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年龄逐渐向平均寿命延长和老龄人口增多这两个方面发展。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也逐渐衰退,因此,老年患者不断增加。由于老年患者的心理防卫及适应能力的下降,对躯体疾病及所带来精神负担逐渐加重,一旦受到疾病的侵袭,必然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慌、不安等较复杂的心理变化,这也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护患之间如何进行良好的沟通,特别是住院期间取得老年患者对治疗的合作,需要护理人员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

护理工作离不开人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护士除了与同事、医生及其他人员之间进行沟通信息外,在按护理程序护理病人的每一个环节中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有效的沟通能增进护患间的相互理解,提高信任度,减少护患矛盾。因此护理人员掌握一些常见的沟通技巧并合理应用十分重要。我科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结合优质护理活动的开展,强化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充分认识到对老年患者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心理动态,满足患者心理需要,是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就此浅谈以下几点的体会:

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1.1 焦虑 一方面老年患者适应能力差,住院后饮食、起居、睡眠等因治疗及护理工作而受到干扰或因环境的改变而难以适应所致;另一方面因对疾病知识的缺乏而导致焦虑。

1.2 恐惧 当患者在被动地接受各项检查、治疗和护理措施时,会使患者产生恐惧;并且某些疾病的本身所产生的症状如剧烈的疼痛、频繁的呕吐、持续的高热也会让患者产生恐惧心理。

1.3 孤独心理 老年期由于身体各器官逐渐衰老,心理状态也随之变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孤独和寂寞常在失去重要的生活依靠时产生,特别在失去配偶时表现的更加明显,孤独和寂寞的程度受个人性格及过去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幸福等因素的影响。[1]此时由于老年期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和寂寞,烦躁无聊,产生孤独感。

1.4 悲观心理 老年患者治疗后若病情反复迁延,治疗效果不明显,以及伴随着各种功能的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往往会变得异常悲观。[2]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应尽心尽力,通过语言和行动给予耐心的疏导和特殊的照顾,向病人仔细说明衰老程度的差异以及保持积极乐观愉快的心理可增加机体疾病的抵抗力等,并介绍长寿老人的生活经验和防止衰老的措施,使他们从心理上振作起来,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2 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评估

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患者心理做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不同民族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遵循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3]

2.1 评估 细致观察了解患者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患者交谈,二是通过和患者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2.2 护理诊断 分析患者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护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要根据患者的心理活动,不断修正完善。

3 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技巧

3.1 端庄的仪表及洗耳恭听是护患沟通深入的关键 有研究表明,84%的人对另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来自于他的外表[4]。在日常工作中,护士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增进患者的信任感。为了更好地塑造护士形象,亲合护患关系,我们一方面注重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美化自己的言行、举止。另一方面在与病人交流、谈话时,要大方得体,态度从容镇定。

3.2 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老年患者入院后,对周围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会焦虑、恐惧情绪,此刻患者渴望有人与他主动沟通,了解医院情况。护士应抓住这个时机,接近患者,以简短的寒暄与问候开始,然后进行入院宣教,了解老年人家庭生活环境和老年人的个性特点,尽可能给患者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缓解患者的陌生和紧张感。护理上对患者细致周到,不厌其烦,尽可能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陪同并指导其做各种辅助检查,使老年患者有住在家里的感觉。

3.3 尊重、理解、关爱患者 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希望被重视和受到尊重,作为和患者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给予患者一个恰当的称呼,切忌直呼病人床号。也可以坐(蹲)在老人的床边,投以关切的目光,微笑的表情。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罗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5]切不可左顾右盼,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

3.4 采用不同沟通方式 患者来自四面八方,由于年龄及文化程度的不同,需要每名护士在护患沟通中要充分了解患者,才能采取不同的方法。文化层次较低的或老年人沟通要尊重他们,而且要通俗易懂,必要时可重复。在回答患者提问题时,应以事实求是的态度,知道多少回答多少,不知道的,查阅有关资料后再回答。与同龄患者沟通应平等相待,看成自己的朋友;与患儿沟通应爱护、关心、抚摸。总之,护士依据不同的患者,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沟通,使患者予以接纳,达到沟通目的。对不同国籍、不同民族患者要尊重他们的风土人情和习惯。对不同患者,只有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沟通,才能达到有成效的沟通。

3.5 通俗易懂的语言是护患沟通的基础 护士与老年患者交谈时,吐字要清楚,注意力集中在患者身上,交流中力求亲切大方,以热情友善的目光正视患者;注意讲话的方式和态度,要用建议和商量的语气,不要用命令和强迫的语气;当患者询问病情时,由浅入深地让患者了解病情,适当给予通俗的解释,使患者能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且不可粗暴,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出匆忙的态度。对特殊病如癌症患者,应遵循保护性的医疗制度,不可直言相告,可用委婉的用辞如把“癌”字说成“溃疡”或“肿块”等,避免患者产生恐惧心理。护士用真诚的行动与细致周到的护理去取得患者的信任。

3.6 鼓励患者表达 护士要学会倾听与沉默,伴随患者述说的语言、声调、表情等,加以点头和眼神的关注,使患者感觉到护士不仅是在听,而且已经体会到他的心情。沉默一般用于沟通中期,主要是给患者提供思考的空间,尤其悲伤时护士沉默片刻,患者会感到对方在认真听他讲述,他的讲述已感动了对方,而且达到情感的交融,并给他继续讲述的信心,同时也增加对护士的信赖感

3.7 把握沟通的时机 护士应抓住每次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分析其原因,运用适当的语句与患者进行沟通,护士可以利用在床头交接班、晨间护理、入院宣教、输液等护理操作的时间与患者进行融洽的沟通。

3.8 非语言沟通 护士与患者除了依靠语言性沟通外,还要善于用敏锐的观察和非语言进行沟通。主要是指行为举止的沟通,包括面部表情、目光、身体姿势等方面。目光接触是行为举止中最重要的一种信息渠道。面部的表情和眼睛的运动,可以表达出喜怒哀乐。目光是眼睛的语言、心灵的窗户,为患者送去亲切自然的目光,可使患者感到舒适、轻松,双眼应平视患者的两眼到嘴之间,对视时间约占时间的50%-70%,这样患者可觉得被重视;表情是情感的语言,面带微笑是护患交流时最常用的表情,它虽无声但可体现尊重、友好的情感,使患者感到亲切、安全。

3.9 护理操作技巧的应用 应用精湛的护理操作技巧赢得老年患者的信赖和配合,护士在实施各种护理操作时,都要注意掌握无痛性操作技术。如在静脉穿刺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护士沉着、冷静、敏捷、娴熟的无痛性操作技术,是维系沟通效果的桥梁。熟练的操作技巧可给患者留下安全、信任感,同时也能使患者的情绪得以平静。

4 体 会

21世纪的老年患者的护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及努力的方向,随着新世纪护理服务的发展,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将有更快速的发展和完善。护理人员不但要学会老年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巧,而且要掌握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知识和方法,更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尊重、爱护、关心老年患者。

参考文献

[1] 翟继贤.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医学杂志,2001,14(3):206-207.

[2] 王莉,魏芝凤,巴亚辉.老年病人康复期的心理护理.黑龙江医学,2001,25(11):851.

[3] 汪剑琴.老年人心理特点与老年工作策略思考[J].管理观察,2009,(12).

护患之间最常用的沟通技巧范文3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2010年河北省卫生厅共抽取31所医学院校进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能统考。其中本科院校5所(单独考核),专科院校5所,中专学校21所。大中专混合编组,分别评分比较。考核专家分为5组(本科组和大中专组),每组4~5人,考核6~7所院校。本组为其中一组,由4名专家组成,考核6所院校(专科2所,中专4所)。统考前各院校均按统一技能培训项目和标准对参加学生进行了为期不等的培训。

1.2统考对象及方法

考核对象为2010年7-8月进入生产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每所院校考核人数按应考学生的10%随机抽取(最低不少于20人),20人中专家组随机抽取学生50%的人数,考核院校推荐学生50%的人数。技能考核项目为:铺麻醉床、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肌肉注射、青霉素过敏试验法、静脉输液法、穿脱隔离衣、女病人导尿术、口腔护理、绘制体温单、心肺复苏术(此项为考察项目)。评分标准为河北省卫生厅组织编写的《河北省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基本技能操作标准及评分方法》。每名考生抽签选定考核项目,每项不超过3人。考核专家组成员分别记录考生操作全程中的错误,最后共同确认,对照评分标准给出分数,学生最终得分为每位评委总分值的平均分。

2结果

按照考核规定要求,本组共抽考学生108人。现将考核项目分布及成绩情况列表说明如下(表1)。3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对所有考生考核中出现的问题集中统计后发现,某些方面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列表说明如下(表2)。

4问题分析

4.1基本功欠缺

统考中发现,学生通过训练均能按照步骤要求完成操作,没有一个学生出现操作过程中断现象,但完成操作的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基本功的差别上。表1中可以看出同一项目最高分与最低分的最大差值为24分,最小差值为10分。例如在注射、输液中剂量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是药液抽吸和静脉输液排气不能很好完成,表现为安瓿内有残留药液,排气推出药液和输液排气时排出液体量超过15滴,个别学生排出100多滴,从而造成药量不准、浪费药液和污染的双重错误。表中列出的注射、输液穿刺错误主要表现为进针角度、深度不符合要求。例如静脉输液共考核11人,穿刺失败5人。分析失败原因多数与进针角度不合理、深浅把握不准、精神紧张导致动作变形操作准确性下降有关。在青霉素过敏试验中,进针深浅度直接影响皮试结果的观察,进针过深不会形成皮丘,过浅不能达到准确的推注剂量。众所周知,注射和输液是目前临床治疗最常用的基本给药途径,药液抽吸、输液排气和快速准确的穿刺均为护士的基本功,也是保证操作质量的关键环节。药量不准确穿刺错误或多次穿刺势必影响治疗效果,延长治疗时间,加重患者精神和身体的负担甚至造成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下降。铺床操作中出现的分值差悬殊(18分)也主要体现在基本功上。例如操作中动作不连贯,物品放置不能一次到位,多次往返等影响操作质量增加操作时间,个别学生用时近13min,超过规定时间4min,与最快者相差近6min。在其他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也与基本功不扎实有一定的关联,是此次考核中比较突出的现象。

4.2规范操作意识不强

在规定的9项技能考核项目中,有7项对无菌技术操作有明确要求。被考核的108人中,有84人考核的项目包含与无菌技术操作相关内容。考核中发现,考生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无菌持物钳污染,操作过程中跨越无菌区和戴手套污染,个别考生操作熟练程度不够或无菌观念淡薄,多次造成污染。在肌肉注射考核中,最低分考生被扣的20分有15分为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在女病人导尿术中无菌操作环节比较多,被考核的12人有19人次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无菌技术操作本身也是以违反无菌原则、污染扣分为主。其他与此相关项目中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也是主要扣分点之一。无菌技术操作是医护人员的基本功,是医疗护理工作中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是保证医患双方安全的关键环节,也是衡量医疗护理质量和护士能力的指标之一。熟练的无菌技术操作对其他基本技能和后续的专科技能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4.3人际沟通能力不足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护士素质基本要求之一,是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保证。本次考核要求在口腔护理、肌肉注射、静脉输液、青霉素过敏试验中以真人模拟病人,目的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准确地掌握病人信息提高服务质量。考核中发现,考生在操作中不能及时有效的与病人沟通,语言书面化、程式化、生硬。例如在静脉输液时,考生均按要求穿刺前嘱咐病人(由同学扮演)握拳,穿刺成功后松拳,但是绝大多数考生没有说明要慢慢松开拳头,考核的11人中,有2人穿刺成功后因病人快速松拳导致针头刺破血管失败。笔者认为在临床实践中更有可能出现类似情况,因为考核中的病人是学生扮演的,有些同学配合的很得当,起到了预防的作用。在青霉素过敏试验中要求向病人解释和说明的内容比较多,考核的11人有9人次存在沟通不当或未及时沟通问题。口腔护理要求病人与护士配合密切才能擦洗彻底,考核的12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此类缺陷,使操作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4.4职业习惯培养欠缺,“三查七对”意识不够

严格地执行查对制度是保障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的重要手段,应当成为医护人员的自觉行为。为使学生贯彻、落实“三查七对”原则,按考核项目不同分别设置了相应查对要求。考核中发现部分学生并未认真、逐项按要求执行,个别学生查对走过场,敷衍了事。在违反此原则的34人次中,9人次漏查,25人次查对不符合要求。例如在静脉输液中对液体的查对按要求边说边做。考核的11人中2人取液体未查,5人叙述内容正确,但未认真查看标签,更为严重的是有2人因只叙述未操作而取错液体。在其他项目中也有类似现象。笔者认为,考生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而且物品、药物等数量较少且相对简单的条件下操作,如果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面对庞杂的治疗、生疏的环境,如果没有养成严格查对习惯和审慎的工作态度,势必影响护理质量甚至导致医疗事故发生。

5对策与建议

5.1进一步强化“三基”教学的基础地位

有调查发现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普遍认为自己的基本工作能力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对所学知识的整体运用能力不足[1]。目前在护理教学实践中,无论从课程设置,配套教材以及理论和实验教学等各环节,都很重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育,但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考核中发现,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不能达到融会贯通,甚至犯常识性错误。作为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表现出解决问题能力明显不足,甚至惊慌失措。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与现行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有关。众所周知,要想使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得先机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就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解并满足不同病人需要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途径,努力探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向实践转化的途径。例如在某些章节进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将循证护理引入基护教学中等。实验教学中安排与内容相关的情景,设置有关问题,引导学生针对遇到的问题去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不断发现问题[2],在评价手段上加大对解决问题能力考核的力度,把培养重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层面。

5.2努力营造情景教学环节

有效的沟通是指接受者所收到的信息与发出者所表达的意愿相符。护士自身素质与沟通技巧是促进有效沟通的重要因素[3]。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也是充满交流与沟通的社会。人们的交往与沟通能力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生存、生活和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素质。医院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有着复杂、多重的人际关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实践取得成功的基础,而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则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和必然途径。鉴于在考核中存在的沟通能力不足问题,建议在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模拟的医院环境中扮演角色,将护生礼仪、人际沟通知识贯穿其中[4]。

5.3科学合理地安排临床见习

目前各学校加大了教学设备的投入,改善了教学环境,在教学手段及方法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贴近临床,这对提高学生能力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与复杂多变的临床实际相比仍然存在差距。笔者建议在加强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同时要让学生有一定时间的临床见习,让学生在护理实践中去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自身的不断体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见习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给以必要的指导,使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时学生生产实习前进行一定时间的综合培训,把教学过程中的单项训练和完成教学后的综合培训结合起来,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的探索符合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发展的客观规律[5],使绝大多数学生进入临床后能够在较短时间适应实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