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1

一、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学习型企业文化是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的。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是突出“以人为本”,激励员工全身心投入学习,以形成充沛的学习力、激发旺盛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它以全体员工人人认同的发展战略目标为共同愿景,通过学习与实践,促进员工自我超越,抛弃落后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形成系统思考能力,促进农行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体现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

二、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能培养员工良好的思想作风。

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就是通过培养行内的学习风气,注重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全过程学习,以学习激发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从而构建学习型的管理组织形态。具体地讲,就是增强员工学习的原动力,要求员工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解决自身发展后劲的一种有效手段,使学习成为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种生活质量的体现,成为人生的一种终极追求。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进一步坚定员工求真务实之信念,鼓足求真务实之勇气,寻求求真务实之方法,真正把求真务实的精神熔铸到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去

三、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有利于保持农行旺盛的竞争力。

随着中国金融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农行能否在今后保持增长的持续性,不仅要不断增强农行综合能力,还要注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容纳人才,更要挖掘人才,注重人力资源开发,这就需要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潜在能量,提升员工的境界,增进相互了解,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如果我们不注重学习,既便是有了人才,不注重学习新的东西,不注重吸收更多先进科学的知识,也同样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就如同一棵参天的大树,如果不再吸收新的养分和肥料,就是再大的树也会慢慢的枯萎而死去。因此,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不仅能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更能使农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旺盛而不败的发展势头。

四、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通过学习应用到生产中,转化为创造力。

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2

关键词:城市核心竞争力;产业;城市功能;硬环境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2-0146-02

成都是我国西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特大中心城市,龙泉驿区作为成都向东向南发展的主体区域和成渝经济带的桥头堡,培育城市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提升城市硬环境竞争力,不仅是龙泉驿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也对成都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城市硬环境竞争力的重要地位

(一)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含义

城市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城市逐步积累和发展的、同其他城市相比较而独具的,能够对各类要素实施更加优化有效的控制、整合、激活、转化,不断创造价值、造福居民的综合能力,是由组织资源按照市场要求通过一系列合理政策、制度、法规等联结构成的高度有序的整体配置规制,是城市实现潜在资源、要素向现实竞争优势持续转化的核心有机运作系统。它是提升城市竞争水平的根本动力,其构成要素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

(二)城市硬环境竞争水平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硬环境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及状况、城市基础设施、区位条件、环境资源、区域集聚能力和资本金融环境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产业竞争力水平和城市建设水平。产业发展水平可以看作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核心”,除特殊情况外,城市的兴衰主要取决于产业竞争力的变化。城市建设水平直接反映为城市功能,是除产业发展以外的硬环境诸要素的集合作用,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龙泉驿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攀升的重要阶段,大力推进产业优化,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对提升其城市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二、龙泉驿区提升城市硬环境竞争力的条件和环境分析

(一)具备较好的基础

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市东部,幅员面积556平方公里,人口53万,是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所在地。区位优势突出,交通通畅便捷,中心城区距市中心12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28公里,成渝、成昆铁路穿境而过,骨干公路网络覆盖全境,在建的成都地铁2号线将龙泉城区与成都市区紧紧相连。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温和。综合经济基础较强,工业日益壮大,农业开发成效明显,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多年保持全省十强。

(二)面临难得的机遇

四川农业、工业、旅游、文化“四个跨越”发展战略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将助推龙泉经济结构优化,加快现代产业发展;成都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向东向南发展战略及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有利于龙泉由传统城郊型经济向现代都市型经济、由传统城市郊区向现代都市区的转变;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启动将带动一大批骨干企业发展,形成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集群,有利于经开区规模化、集群化的跨越发展;成渝经济区的构建利于龙泉充分利用经济走廊优势,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对外联系,加强区域交流,增强资源要素的聚集辐射,拓展发展空间。

(三)充满艰巨的挑战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层级,提高产业整体效益,促进三次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日益紧迫;建设西部一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加快经开区跨越式发展的任务艰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都市新区任务繁重,特别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资源环境和生产要素的约束加剧,与周边地区在资本、人才等方面的竞争压力持续增大。

三、龙泉驿区提升城市硬环境竞争力的主要着力点

应当着重强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城市功能完善的保障作用,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发挥产业集聚发展优势,提高规模效益;努力协调好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局部资源与整体资源的关系,减少盲目竞争和重复建设,实现城市硬环境竞争力质的飞跃。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1.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西部现代制造业基地

产业发展集群化,延伸产业链,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环境,建设一流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园区规划建设,实现合理功能分区。加快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发展,分步骤、分层次规划建设好起步区、扩展区,并立足长远发展需要预留充裕的扩展空间。促进体制与技术创新,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投资创业环境,聚集市域内外资源要素,增强现代制造业基地的辐射作用。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强化招商政策落实。大力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改善政务服务环境。加快以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重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为关键,公共研发体系为平台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

2.加快发展优势服务业,构建现代服务业经济体系

以龙泉山生态旅游示范园为主体,发展休闲旅游和体育会展业。积极推动龙泉山森林公园建设,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阳光体育城、成都体育竞技中心、体育中心,发展户外健身、水上运动等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强化“西部客家、世界桃园”主题形象品牌宣传,提升国际桃花节、火龙节、水龙节、夏秋赏果节等节庆活动的档次和影响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推动会展会务产业集聚发展。

引导房地产业规范发展,努力优化人居环境。推动房地产业规模化、生态化发展,培育和完善房地产业态体系和合理的住房供应体系。积极推进城市社区构建模式,引导工业房地产发展和面向产业工人的住房开发,合理选择发展旅游房地产,适度建设经济适用房,加强廉租房管理,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3.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农业生产集聚化和规模化。推动农业生产资源向水果、蔬菜和畜禽三大支柱农业集聚,完善生产技术规程和配套技术规程,大力发展节水喷灌,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和机械化。加强“龙泉驿”知名水果原产地宣传保护,促进水蜜桃、枇杷等特色水果二次创业,实现农业经营品牌化。整合利用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涉农信息资源,实现农业信息化。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便利畅通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促进农副产品流通市场化。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发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器、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聚集区的优势。

(二)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城乡一体的现代都市新区

1.完善都市新区城镇战略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

加快构建以主城区为龙头,以优先发展重点镇为支撑,功能片区镇为基础,其他镇乡为补充的“一主两重三片多点”城镇发展新格局。依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洪十片区作为成都城向东发展的重点区域,应当率先全面融入成都主城区。按照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要求,坚持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重点镇带动一般镇,增强城镇聚集规模,整体推进都市新区建设。

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承载力

构建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提高通行能力和通达深度。推进成都东一环龙泉段、地铁二号线延伸段及枢纽站、东二环路龙泉段、“两湖一山”①龙泉驿景区旅游道路网等战略通项目建设,强化城郊快速通道功能,完善道路配套设施和公路骨架网。加强城市水、电、气供给能力,完善基础传输、宽带接入、广播电视、移动通讯等信息网络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大力加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3.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建设成都东部绿肺

围绕建设山水花园名城目标,加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以经开区为重点,加大工业污染监管力度,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强农业生产环境综合治理,实现农田林网化和四旁绿化。以天然林保护和山区立体生态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林生态区保护治理,增加生物多样性,建立山区良性生态系统。坚持统筹开发、集约利用,严格用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城区环境整治力度,加强街道景观风貌改造。加强城乡绿化,构建立体生态建设格局,提高公共绿化覆盖率。

参考文献:

[1] 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N].成都日报,2006-04-30.

[2] 苏燕羚,易晓峰,姜华.基于“竞争力导向”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3,(5).

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3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深化,人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的寿命也越来越短。我国加入WTO以来,面对国外企业强劲涌入我国市场,我国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现状,我国企业寻求长期生存与发展之路尤为紧迫。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企业有挑战,也有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思想打造我国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去迎接挑战,成为我国企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创新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这为中国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大企业入住本国,这些企业所带来的全球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我国企业的管理方法与体制的革新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才能确保企业在众强林立的市场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发展,关键点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和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一个热门话题,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拥有五个特点,即:价值性、难以模仿性、独特性、难以替代性、可延展性。一个企业要想培育自身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从内部培养和外部获取两方面入手。内部培养这一块主要的就是要不断对企业内部职能各个领域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综合评价和整合,从而明确企业的竞争地位,进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在生产和产品设计研发决策中提供相关的参考。核心竞争力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快速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帮助企业迅速的整合相关资源,进而完成组织既定战略目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表现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中,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累积性资源和学识,特别是那些灵活运用、整合这些资源的独特能力。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壮大之基就是核心竞争力,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质。

首先,它具有异质性,它组织内独一无二,有别于其它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和认定,如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刷新理念,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优先,中集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物美价廉等。而核心竞争力还表现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内的独有性,它是其他行业、企业所买不到、偷不来、带不走的有形或无形的企业财富。

其次,它具有不易识别性。它可能是有形的,可度量的,也可能是无形的,不可度量的。通常核心竞争力比较容易从企业外部得到评价,常用的一种做法,称为“对标”,即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及经营管理方式与先进的企业进行对比,通过一堆堆的数据分析,以帮助企业找出差距,精确获得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而选定的一系列对比分析指标可以是公司规模、持续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国际化程度、抗风险能力等方面。

另外,它具有动态性。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动态着的过程,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企业有一定的全方位积累之后,企业如何发展,如何培养其新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涉及规模效益、产品差异化水平、产业多元化及企业兼并等方面,它是一系列要素的综合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具有高附加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竞争能力的基础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根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但能提高企业的效率,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或增加产品价格,增加企业利润空间的同时,扩大客户利润,实现“双赢”局面。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中,关键要点是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价值创新。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新工艺等的创造过程,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源泉之所在,特别是高科技产业中的核心技术创新,将对企业的发展和扩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价值创新是通过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来争夺客户,通过价值上巨大的扩展来作为支配市场意图的起点,通过确立全新的价值来获得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的一种策略手段,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方法。管理创新企业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协调和开发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是强化企业竞争能力的基本手段。组织创新是要使组织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利用各种技术,在内部结构调整,体制建设,对外的有关发展战略以及所采取的对外竞争策略上及时调整,确保企业的最终利益能得到保障。而这四种创新,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让企业保持自身独特的竞争力,方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结束语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需要企业的管理者拥有识别相关企业资源的能力,只有这样企业才会获取到对自己发展有利的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梳理、整合,又可以最终形成企业的一种能力,当能力和资源相互整合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该企业一种独特,别人无法模拟,对方也无可替代的时候就可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形成之后,可以为企业在日后的发展中,制定相关的战略目标的时候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最终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目标,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另外一个方面根据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帮助企业明确在对外战略对位分析以及采取行动上提供参考,还能帮助企业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明确目前自身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21世纪,现代企业竞争的重点在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此打造比较优势,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总之,一个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不是靠产品的价格、质量,也不是靠多么英明的个体领导,而是靠企业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上去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然可以占据一席有利之位。作为企业管理者,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分析形势、完善自身建设,才能在严峻的竞争形势下突围而出。对于我们学经济管理的人来说,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自身所学,为打造我国品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我国企业的长久稳健发展多做贡献。(作者单位:西山煤电集团机电园区机械修配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谢振芳,吕永卫.企业管理要义解析[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2]余来文.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澳门:澳门科技大学硕士论文节选,2007.2.25.

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4

    出了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方法。

    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一)资源

    商业银行资源具有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在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就广义而言,资源应该包括商业银行所具有的所有优点和弱点,但是应该对资源与能力的区别进行考虑,对于购车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展开分析,主要在于商业银行的资源怎样变成竞争优势的基础,进而成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本源,而对于商业银行资源怎样转化成优化配置的问题没有相关性。后者应该在能力的范畴之内。

    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是商业银行的两个关键资源。人力资源、研发活动、生产、无形资产、资金和内部信息系统包含在商业银行的内部资源中;而个人客户、研发机构、政府和单位客户等金融同行包含在商业银行的外部资源中。外部资源也会对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造成影响,对外部资源开展合理的整合和利用,可以使核心竞争力提高。

    (二)能力

    资源条件相关性比较高的商业银行,在资源效率和有效性方面的使用表现出的差异很大。所以,就商业银行来说,怎样才能利用资源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尤为关键的。如果要使商业银行获得成功,不仅要求它们具备的资源非常丰富,而且还要具备一些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配置和使用的能力。在进行企业组织的受,要对资源进行优化和配置,这样使得目标的才能和技能符合标准,由于它是企业组织内部所特有的,所以必须在组织内部发展,很难进行模仿和转让,跟企业的无形资产一同构成核心竞争力不好进行模仿的特征。

    二、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现状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源现状

    就企业基础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的企业基础是比较差的。因为我国实行了许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样无法很好地开展资源配置,产权也不是十分明了,管理也落不到实处,许多企业在对银行资金进行利用时,效率是非常低的,因而使得很多的坏账、呆帐形成,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受到很大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

    就金融监管而言,央行设立了跨省区的大区分行,组织体系也慢慢完善起来,但是人民银行应有的超然独立的地位却没有建立起来,金融监管体系也没能很好地建立。

    值得提出的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国内市场和金融环境变化速度加快,外资银行业涌入进来,经营理念和业务模式越来越多,商业银行在发展变化的环境当中,怎样把这些外部资源运用好是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我国商业银行能力现状

    1、总体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银行资产质量的主要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银行竞争力的水平。以2000年为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税前利润最高的中国建设银行为10.25亿美元,仅为花旗集团的4.85%。资本利润率除建行7.6%,超过6%外,其余均未达到6%。而按《银行家》杂志对2000年商业银行的排名,资本利润率较高的前10家银行其资本利润率在52%以上,平均为61.4%,资产收益率排在前10家的商业银行其资产收益率都在6.29%以上,最高达18.78%,平均为12.23%,国有商业银行更是无法望其项背。2000年员工人均利润率中国银行最高,为4070美元,而花旗集团为91930美元,美洲银行为82590美元,德意志银行为63690美元,都大大超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上各类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充分说明与西方跨国银行相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偏低。

    2、业务能力

    当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发展不平衡,资产业务主要是信贷业务,占到总资产的80%,主要是对农业、工商企业和基础设施方卖弄的生产性贷款,对居民开展消费贷款在所有的贷款中占有的比例非常低。中间业务收入具有非常低的比重,中国银行为18%,建设银行为5%,工商银行为6%,农业银行为3%,中间业务的汇兑和结算业务是比较成熟的,和咨询业务才刚开始开展,别的中间业务也十分落后。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在近十年以来,信贷收入所占的利润比重每一年都在下降,加上业务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利润增长点很多,中间业务的收入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对于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它是符合规律的 。 3、创新能力 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商业银行还没有形成把客户作为中心的机制和体制,动力和压力有所欠缺,普遍进行创新的能力也有所欠缺,缺乏相应的创新意识,银行间的竞争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水平。为了使存款更多,把规模扩大,银行不惜把成本降低,变相提高利润,甚至把银行所承担的风险作为代价,

    用贷款来进行揽存,使资产负债比例得到突破,采取这些欠缺合理性的方式不仅不符合银行的经营目标,而且使银行的经营风险扩大,而且使金融秩序受到很大程度的扰乱,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也比较恶劣。这正是金融创新能力欠缺的表现。

    除此之外,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和人力资本管理等的方面跟西方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根据国内外竞争状况的具体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应对资源进行整合,以形成自己所特有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商业银行亟待完成的任务。

    三、培育和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一)细致划分市场,把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确定下来

    在当前状况下,商业银行首先应按照自身的特色把目标市场确定下来,按照目标市场的现实状况,把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制定出来。如国把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比较,非常具有实力,网点和资源都很多,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已在人们心中树立,所以在竞争比较大的集团项目和个人金融业务上的优势非常明显;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对自身可以调整的经营机制和快捷的效率进行利用,以取得客户的青睐,这样也可以促进自身竞争力度形成,最终获得经营的成功。

    (二)对资源进行整合,把商业银行的资源和能力积累起来

    除了核心产品之外,银行如果缺乏产品支撑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的相互配合与协调,便无法显现出银行的产品功能,也很难真正体现出客户的价值,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这样长期的竞争优势也显现不出来。所以,商业银行必须长时间积累自身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能力进行核心竞争力基础的培育,把各种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确保银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很好地进行银行核心能力链的打造,这样促成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三)应该谨慎地进行选择,确保核心竞争力载体的优化

    核心产品是核心竞争力的最后的表现形式,但是并不是全部的产品都可以把核心竞争力表现出来。银行的竞争优势可能体现在成本、服务、业务品种和效率上,对产品重视程度的不同,会导致银行发展方向的不同:商业银行对核心竞争力进行的载体选择,最终在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优势上有所体现,要在很多的资源中,把符合自身发展的核心能力以及关键资源中的重要的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作为长期展开竞争的载体。

    (四)不断进行创新,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创造价值目标的周围进行的不断而有意识低创新、超越和学习,在自身失败的经验和错误当中不断地反省和总结的结果;尤其是随着世界经济边界的融合和知识市场的逐渐扩大,这样的学习和吸收便成为了能够把核心竞争力维持住的重要条件。所以,银行要主张持续性地学习,把建立一个高效的学习型组织,相互密切配合,这样把集体智慧发挥出来,让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获得知识传播的环境,把成员的才智和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环境当中,对关键目标因素进行不断调整,使得银行长期竞争的优势得以维持。

    参考文献:

    [1] 房中平.??强化优质服务 提升核心竞争力[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2] 卿定文.??后金融危机时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路径[J]. 求索. 2010(03)

    [3] 潘耀明.??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途径[J]. 商场现代化. 2008(03)

    [4] 谢京,吴育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三维评价研究[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05(09)

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5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关系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127-02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并为全体成员普遍认同和维护的,具有本企业特色且日趋稳定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企业习习俗等,以及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企业经营哲学、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等。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稳定性与发展性

企业文化是在组织日常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积累过程,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将在长时期内发生作用。不因企业产品、组织制度和经营策略的改变而立即改变。但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却是缺少生机和活力的,所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又具有发展性。

(二)开放性

优秀企业文化具有全方位开放的特征,绝不排斥先进管理思想及有效经营模式的影响和冲击,通过引进、改造、吸收其他企业的文化,促使自身发育成长,不断完善。

(三)可塑性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各种因素都会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企业文化的塑造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企业所倡导的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被员工普遍认同并接受的过程。

(四)特色性

企业文化产自企业自身,从它产生时起就带有鲜明的本企业特色。由于不同企业的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等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也绝对找不出两家文化完全相同的企业,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特色性。

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其鉴别标准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一两个环节上具备明显优势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独特能力。它包括把握全局、审时度势的判断力,大胆突破、敢于竞争的创新力,博采众长、开拓进取的文化力,保证质量、诚实守信的亲和力[2]。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由企业独特拥有的,能为消费群体带来特殊效用,并使企业获得长久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资源。

判断一个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能否构成核心竞争力,可以从以下五个标准考虑。

(一)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消费群体带来长期性的关键性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为企业创造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依靠它,企业能获得利润,同时,它也能给消费群体带来独特的价值和利益,满足消费群体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需求。

(二)独特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拥有,它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蕴育于企业文化中,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它是企业通过长期积累的多种技术、知识、形象的有机综合体,具有路径依赖性,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

(三)延展性

在企业能力体系中,核心竞争力是母本,有延展效应,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是一个坚实的"平台",是企业其他各种能力的统领。不仅可使企业在原有竞争领域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且还可以拓展到其它产品和服务中,从而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三、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精神力量,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消长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要素,是企业管理的一面镜子。核心竞争力是在独特的企业文化基础之上形成和累积起来的。通过长期学习培育积累企业文化才会与产品、品牌、专利等一起逐渐形成,并演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有机构成部分。据新闻媒体报道,国内一家知名锌冶炼企业通过“文化兴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家公司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诚信、创新、包容、和谐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在努力践行诚信经营,产品质量攻关、推进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将“人本”文化纳入其中,大力推进包容、和谐的人本文化氛围,以保障员工切身利益为前提,实现员工与企业发展共享,就连离职员工再入职也免除试用期,工龄连续计算的优待,正是企业这种博大的包容胸襟及和谐的发展氛围,增强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亲和力,激发了整体凝聚力,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大提高,该企业也由一个年产2.1万吨的小冶炼跻身于产能21万吨的国有大型企业,走出了国有企业的传奇之路。由此不难得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以企业文化为平台,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成功的最集中体现,企业文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3]。

(二)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企业核心竞争力由硬核心竞争力和软核心竞争力两类竞争力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硬件部分,是指企业的核心能力,如技术研发能力、产品能力、资源获取能力,而软竞争力即为企业文化。世界著名的兰德公司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将企业竞争力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企业生产产品及控制其质量的能力、企业的服务能力、成本控制的能力、营销的能力、技术发展能力,所有这些属于产品层;第二层面是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内外人、事、物、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所有这些属于制度层;第三层面是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发展目标,所有这些属于核心层。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核心竞争力,而且还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著名的“麦锡7S模型”总结了最佳企业成功的7个要素,即战略、结构、制度、人格、人员、技能和文化(共同价值观)[4]。认为只有当这七个要素都非常优秀与和谐时,企业才会获得核心竞争力,而在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这七个要素中,文化要素居于核心地位,其他六个要素都深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因素中,企业文化是核心因素,并通过其他要素的深刻影响来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具有双向作用

1.优质的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纵观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长盛不衰,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其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并应用了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我国的成功企业,无不是文化战略的快速发展的企业。除笔者所举事例外,海尔集团仅用了16年的时间就由一个亏损小厂变成实力雄厚的世界知名大企业,靠的正是海尔文化。深圳中航以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事迹在管理界也是家喻户晓。支持他们创造这般奇迹的正是那股“大道无形处处形”的文化“魔力”。通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培育,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壮大是成功企业不断开拓进取,创造奇迹的根源,也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

2.贫弱的企业文化导致企业缺失核心竞争力。数据统计,相对而言,中国企业的寿命普遍较短,且竞争力弱,归根结底是经营管理不善所致,而这又集中体现在企业文化贫弱上。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12年对10000家企业调查问卷所得的结果,自认为已经形成企业文化的企业只占71.5%,而中小企业则平均不足40%,这充分凸显了企业文化贫弱。此外,部分国内企业虽然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着力建设企业文化,但由于构建的企业文化不合理,反而使得这些企业的文化阻碍了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更有部分企业因不当的价值观而失去顾客的认同,进而丧失了核心竞争力甚至走向灭亡。三鹿奶粉事件可谓是震惊世界的典型案例。三鹿集团无视顾客价值,背弃诚信观念,为谋取暴利而在奶粉中添加过多的三聚氰胺,致使许多婴儿食用后患肾病甚至死亡。一经曝光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大规模的抵制奶粉事件,这不仅给了三鹿集团致命一击,而且还使得整个国内奶粉市场遭受重创,国外奶粉乘虚而入,抢占市场。三鹿,这个古老而辉煌集团在错误的企业文化的引导下瞬间崩塌。

总之,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成熟、发展的基石。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又会提升企业文化的坚强保证。在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企业都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与时俱进,培育出一方适合企业文化成长的良好沃土,打造出一艘拥有强大竞争能力的经济巨轮,使中国企业能够在经济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闫银灿.现代企业文化与提高企业竞争力[J].河南农业教育,2008(09).

〔2〕余名敏.企业文化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J].财经纵横,2009.

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6

一、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核心竞争力又称为核心能力,是由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克拉克.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加利.哈默(Gary—Hamet)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一文中首先提出的概念。从本质上讲,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存在于人、组织、环境、资产、设备等不同的载体之中的企业特有的知识和资源,企业通过这些特有的知识和资源,形成其他企业无法取代的特殊专长,开发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服务。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积累沉积过程中,逐步升华优化逐步形成的。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从管理学理论角度来看,国内外的研究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国外以沃纳菲尔特和潘罗斯为主要代表的学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企业以独特方式运用和配置资源的特殊资源;以罗斯比和克里斯蒂森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一系列能力的综合,能力的差异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以巴顿为代表的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它随时间积累而不易为其他企业所摹仿;等等。国内以丁开盛、周星和柳御林等为代表的学者分别撰文认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就是企业具有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独特营销的能力;陈清泰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张瑞敏也有类似的观点,其认为“创新是海尔文化的价值观,也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其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模仿”;等等。纵观国内外有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论述与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站的角度不同,其侧重点也不同,的确还处在一种较为模糊的状态。但无论持何种观点,都强调了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价值性和延展性。

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上,不少研究者也存在许多分歧。以王秉安为代表的国内学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由硬核心竞争力和软核心竞争力两类竞争力组成;以等为代表的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由能力及能力构架与层次组成的一个两维知识系统;以周卉萍为代表的认为,核心竞争力由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三要素构成;等等。从这些观点可以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中与组织资本、社会资本和智力资本具有密切的关系,而人的素质高低是影响这些构成要素的决定因素,为企业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角度提升核心竞争能力,获得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基于核心能力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策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国家、地区、企业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同,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点各异。区域性微观调查发现,中国民营企业要在管理创新中求发展,同样应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及时在内部管理对策上作出调整,解决好导致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落后环节上的主要问题。

(一)建立健全与约束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约束机制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是中国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戴尔?卡耐基说过:世界上惟一能够影响对方的方法,就是给他所要的东西,而且告诉他,如何才能得到它,这就是激励。作为企业主,建立正确的、明确的价值标准,并通过激励手段的具体实施,明白无误地表现出来,是领导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手段,其功能主要是有利于挖掘员工的潜力,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组织形成凝聚力。所谓激励就是指个人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激励可以划分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正激励与负激励、内激励与外激励三种类型。民营企业目前的激励主要是政府奖励和企业的结构工资制,表现为政策激励、物质激励、正激励和内激励。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还未重视精神激励、负激励和外激励的功能作用。因此,确保民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应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完善科学管理制度,发扬企业核心精神,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主旋律,来有效地推动人力资源的开发。

(二)完善培训体系,造就知识技能型员工队伍

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是提高人的素质,使人具备有效的参与经济运行所必备的体力、智能、技能、正确的行为模式、价值体系、劳动态度、人员激励和人员培训等。培训是帮助公司实现战略目标、提升员工个人竞争力的一种教育、培养方式,包括有形的培训和无形的培训两种形式。有形的培训是指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和讲师的培训。无形的培训则是指主管、骨干员工在平时工作中对下属、一般干部、员工的指导、培养。这种指导、培养的方式可以是开会,也可以是一对一的当面交流,甚至可以是批评劝导。在实际工作中,无形培训对提高绩效的作用更大,影响更深,成本也更低(几乎没有什么成本)。无形培训体系的建设关键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开放的、愿意交流、愿意指导、愿意分享知识和经验的文化。在实际工作当中,员工的成长和进步70%是通过无形培训完成的。因此企业要建立和完善有形的培训体系,更要建立和完善无形的培训体系。在培训项目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按照先业务部门,后职能部门;先管理层,后员工的顺序,重点放在业务部门和管理人员身上,这样才能保证效果,保证容易获得公司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建立培训制度体系、人员组织体系、培训信息体系。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全体员工培训,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与劳动技能。

[next]湖北八峰药化(现为三江公司)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氨基酸国产化、产业化基地,成为恩施州出口创汇的骨干企业,其氨基酸原料药和氨基酸口服液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6%和80%左右。这与公司重视知识产权投入、重视智力资本的管理和人力资源的开发、重视人才培养是分不开的。公司成立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中科院院士、武大博导、清华大学和上海医科大专家,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结合市场需要自主投资加快成果转化,承担的湖北省“九五”重大攻关计划成果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地位,组氨酸和甘氨酸课题列入2004年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公司每年投资达50万元以上,采取多种方式开发人力资源。一是就地培训:对500余名工人有计划地安排在“八峰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从一般工人到技术人才的转变。二是外送进修:将现有专业技术人才送入科研院所进修学习,取得大学、研究生学历、相关专业技术职务。三是请进教师讲课:先后在深圳大学、四川大学、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等聘请专家教授对营销人员、财务人员培训六期,受训面达800人次以上,使在册的800余名员工中540余人拥有专业技术职称。四是委托办班:与恩施职院签订合同联合培养制药技术、市场营销、机电工程、工业自动化专业200余人,为明天的发展储备人才。

(三)科学设计薪酬结构,实施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

在企业内部,薪酬结构的设计和确定必须根据各个职类的劳动过程特征,设计相应的薪酬结构。企业内部的各个岗位角色,因为其对能力要求和工作过程的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六大职类:经营管理类、专业技术类、销售业务类、办公文员类、现场操作类和辅助服务类。每一个职类都必须对应其能力条件要求和工作过程特点,确定其薪酬结构。以湖北长友现代农业公司为例,其现行的薪资结构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年均工资比季节性工人年工资多出15200元,比一般管理人员多出12000元,比中层管理人员多出7000元。长友现代农业公司现有稳定的常年员工130人,因生产任务具有季节性吸纳下岗职工和农村富裕人员再就业2000余人,虽然这支季节工队伍与公司并不一定建立了长期的劳动合同关系,但他们的薪资状况却不容忽视。岗位员工都是从事具体的业务工作,工作内容相对单一。所以,在心理要求、责任要求、知识要求三个方面都不高。但对技能要求比较高,必须对自己所承担的业务工作能够熟练地操作。对体能要求最高,一般都有相当的劳动强度。工作环境也比较差,他们只能整天呆在操作现场,现场任何形式的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都无法逃避。他们的工作过程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不仅工作场地稳定,而且工作业绩与他们的身体行为密切相关。长友现代农业公司应参照“现场操作类”薪酬结构的选择确定方法,重新设计“基础+奖励工资”的薪酬结构。

(四)创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式

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之一是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开发人才资源就是创造性地发掘人的潜能和提升人的素质与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里,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发展对民营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人力资源开发要不断地自我革新。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创造力的资源。人力资源部门工作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是人力资源部门要成为组织经营的战略规划合作伙伴。三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从业人员应具备适应创新时代的能力。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是一系列立足创新的多元开发机制的总和,包括教育培训开发、配置开发、使用开发、和激励开发。教育培训开发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培训开发,提高人才素质,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多出人才,快出人才。要注重培训需求的诱发、引导、注重培训内容层次化、谋划员工的终身教育。优化智能资源的配置是发挥人才力资源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要求做到资源配置要市场化、岗位配置要合理化。用好人是一门管理艺术。人尽其才、人适其所,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使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要知人善任,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使人人机会均等,创造条件留住人才。针对各类人才的特点,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智勇.WTO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乡镇企业民营经济,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