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师市场需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工程师市场需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工程师市场需求

网络工程师市场需求范文1

2、在我们的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无不存在和使用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事实说明,互联网已经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IT技术服务市场需求空缺会越来越大。精通一门编程语言,掌握一种IT技术将拥有更多的就业选择。

3、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行业人才需求量也在逐年扩大。据国内权威数据统计,未来五年,我国信息化人才总需求量高达1500万—2000万人。

4、其中“软件开发”、“网络工程”、“电脑美术”等人才的缺口最为突出。以软件开发为例,我国软件人才需求以每年递增20%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需求近百万。

5、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IT业以其超强的发展势头,成为目前最具前景的高薪行业之一,诸如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影视动画设计师等IT人才必将成为职场紧缺人才,发展前景好,薪资水平也水涨船高。

网络工程师市场需求范文2

【关键词】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彭彩红(1975.07),湖南邵阳人,讲师,研究方向: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在国家宏观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指导下,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造成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缺口很大。湖南工学院2010年根据“三重一高”(重基础,重技术,重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成功申报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自2011年开始招生以来,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仍处于建设阶段,培养目标始终以地区网络应用现状和云计算技术发展情况为依据、以面向企业为对象进行建设,同时整合学校相关师资,借鉴其他高校的办学经验,通过连续5版(每年1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致力于构建和调整适用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手段。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从业能力是检验高校工程应用型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指标,强化从业能力的培养是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从业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有完善的教学体系、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以实现与用人单位需求的“无缝衔接”和学生从业的“零间距”。

1.1课程设置与市场接轨

课程内容滞后性是目前很多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的最严重问题,许多高校的课堂教学仍停留在理论知识培养的最底层目标上。而社会需要的网络技术人才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传统的课程体系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尤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对应要求从业人员必须随技术的更新不断跟进自己的知识,因此,高校的教学内容必须随技术的更新而更换,与地方企业保持稳定的产学研机制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法,按照市场及企业对学生要求的从业技能设置相应课程,减少课程中的原理溯源及定律推导,增加课程中的实际设计、编码规范、组网配置、网络防范等实用知识。湖南工学院网络工程课程设置采用“2+1+1”模式,即所有专业大学教育安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学一、二年级,主要开展基础教育,开设以扎实基础知识、拓宽专业口径和训练基本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第二阶段为大学三年级,主要开展专业教育,开设以获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培养综合专业技能为目标的专业核心课程;第三阶段为大学四年级,主要开展行业企业教育,开设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专业方向课程和企业实训课程。

1.2教学方法与市场接轨

教学方法陈旧是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案例式、研讨式和项目式教学方法应用较少,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提高,惟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替代以教师为中心,以实践操作为中心替代以叫课堂教学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替代以课本为中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间团队合作的精神。

1.3实验实训环境与市场接轨

实验实训是提高学生从业能力的最好方式,为了使学生在毕业时能顺利就业并且适应工作岗位,实验室或实训基地的软硬件环境需趋向企业开发环境,让学生基于真实项目按网络工程规范进行的模拟实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真题真做的效果。同时实验过程中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已达到计划实验学时的45%。

1.4课程设计与市场接轨

在课程设计教学中,我们强调以案例分析和以实际项目设计为驱动的教学理念,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加了学生对现场工作环境及要求的了解。同时用大型的综合实训项目设计取代过去教学中的分离的各科课程设计,引入企业分工的模式将具体工作量化到每一位学生身上,既明确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任务,又强调设计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真实地感受企业的具体要求,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工作环境。

1.5教师队伍与市场接轨

高校扩招后,教师的数量在持续增加,新增加的很多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博士、硕士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的,虽然理论水平较高,但是实践技能相对薄弱,缺少实践工程的锻炼,在上课的时候很难把握时代和社会对学生的专业需求。为适应市场对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经验、新技术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通过案例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创新式教学等教学改革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弊端。同时,高校可以通过多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充实教师队伍,如聘请IT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教学或专业主干课的教学,并定期聘请有经验的计算机网络相关企业高级人才举办讲座,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化[1]。

2.社会需求导向的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根据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对部分企业人士以及毕业生的访谈调查的情况分析,地方企业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应用技能需求主要包括:嵌入式网络终端设计、网络攻防、网络安全管理、网络程序设计等[2]。地方高校要服务于地方产业经济,其专业设置应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毕业生就业面向,设置相关的专业方向[3]。湖南工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的网络工程技术人才,在探索与实施人才能力培养方案中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着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5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1)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进行教学改革,(2)聘请IT企业资深工程师为学生授课,(3)深入计算机网络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4)学科竞赛驱动,(5)科技创新项目驱动。

2.1注重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运用目标任务驱动法、工程案例式教学方法以及项目教学法,力争使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明确,在教学安排中,每个知识点后面均安排相应的实践环节。进行工程化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最有效的教学活动就是结合案例实际进行的实践教学。学生在工程化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更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将“网络设计与工程”、“网络仿真与模拟”、“网络综合布线”、“网页制作与开发”、“Java程序设计”、“Android程序开发”、“基于.Net的WEB程序设计”等网络工程专业课全部以案例式项目化教学在实验室中进行授课,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2.2加强立体化的课程资源整合

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资源,网络工程专业的校内实验室建设采用三种模式共存的方式,即:利用计算机机房进行软件应用及开发设计类实验;针对原理性很强的验证性实验建设独立的专用实验室,如:网络协议开发实验室、锐捷网络工程实训室等;整合专业课的实验,与企业联合,建设综合实训室。为让学生课外更好的学习,依托《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原理》2门精品课程建设,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整合。到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教材、试题库、案例库、项目库、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平台等课程资源。

2.3拓宽网络工程专业口径

依托网络项目规划、网络开发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分析与测试4个课程群,拓宽专业口径,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注重整体效益,优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的配置;体现适度的超前性和前瞻性。2.4依托校企合作的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建立以有企业背景或工程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作为本科生指导教师的创新培养体系,通过加强创新设计竞赛、实习实训、工程设备应用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设计和创新的能力。依托合作企业的相关设施和工作环境完善了实践教学的管理、评估、考核体系,使实践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补充,拓展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2.5聘请IT企业资深工程师授课

企业资深工程师长期在现场操作,对网络工程标准与规范、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网络工程师职业认证、网络综合布线等课程的掌握更加熟练,在相关课程的教师的选择上我们一般聘请企业资深工程师。通过长时间的教学效果显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工程认识更加深刻。

2.6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科技活动机制

我院每年都开办“计算机科技文化节”,把“网页制作”、“广告艺术设计”“网络工程DIY”等活动都纳入进来。并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利用实验设备的可开发性为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台,它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创新设计提供实验环境,而且可以开发、设计新的实验项目。

参考文献:

[1]毛腾跃..网络工程专业产业人才培养探析[J].软件导刊,2014(3):163-164.

[2]肖德琴,潘春华,殷建军.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20):27-30.

网络工程师市场需求范文3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工学平行;分段轮岗;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3-0013-04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标准为服务目标,是校企深度合作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工学交替、校企联合培养以培养质量为核心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1][2][3]。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深度合作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进行小规模试点,构建工学平行推进的“分段轮岗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一、工学平行推进的“分段轮岗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框架

(一)依托职教联盟(集团),三方联动建立学徒制运行机制

成立校企联合办学委员会。重点解决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专业与产业对接问题,具体包括: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理论与技能培训教材;共同组织校内课程、企业课程教学,如协商各集团成员间的资源使用与整合,确定校企双方在推进现代学徒制过程中的办学目标、合作内容等。

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与解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问题。具体包括共同进行课程改革,共建专业师资,制定课程标准,编制双方实训方案,共建实训基地,明确技能考核要求,共建评价考核制度等。

成立就业指导委员会。利用湖南“校企通”“湘教云”平台,实现供需信息互通与对接,如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具体职责:共同制定学生评价与管理;共同做好双导师的教学与管理;共同做好学生实训与就业工业。

(二)构建工学平行推进的“分段轮岗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标准,坚持“双主体育人、双过程整合、双身份转换”等原则,主要从专业技能训练、岗位技能训练等方面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1.推进“工学交替”与“平行轮岗”坚持双导师教学

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根据行业的职业标准,与合作企业共同对与岗位能力相对应的专业技能进行分解,对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以递进的方式设计,通过校内师徒结对形式,实施分段的递进训练;在岗位技能训练方面,由企业根据行业标准,结合前几阶段学校推进的专业技能训练程度,设定完全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岗位技能标准,并通过实施校外师徒结对形式,提升对学生的岗位技能的训练。

校企深度融合,每学年、学期中严格按“学―工―学”这种“三明治式”教学方式推进[4]。在工学交替框架内,创造性地实施工学平行,即主要在第二阶段(第二学年)中,每个班级拆分成两个小班,一个小班在企业内学习,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组成学生的“职业双导师”;另一个小班在校内学习,邀请企业师傅从岗位走进学校课堂执教,学校专业教师做企业师傅的助教,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这一模式既解决了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的管理问题,又解决了企业师傅教学不到位的问题,同时也提升了校内专业教师操作水平。

2.实施轮岗实训适应双身份转换

通过双导师制与工学平行教学方式,实现师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校根据网络工程行业细化分为若干个工种,学生在企业时实施全体轮岗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找到兴趣点和发展点[5]。第一次轮岗,学生按需按能力分配到网络工程企业实践岗位进行锻炼,主要完成初级工考核目标(如网络管理员、助理网络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网络工程师助理必备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第二次轮岗,完成中级工考核目标(如网络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网络工程师必备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3.实施目标分段坚持双主体育人

在实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过程中,按“三分段”实施,学生有二分之一在企业以学徒身份在真实环境下进行专业实践培训,其他二分之一以学生身份在学校巩固与反思。第一学年是学生的“体验期”阶段(识岗),校企实现招生与招工相衔接,招生与招工同步,确定“学生+学徒”的双身份。此阶段以学校课堂为主,在校内主要学习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强调专业基础体验。同时,强化校内实习工场的实训,强化选修课实训,学校课堂以单项技能训练为主,目标是从初学者向高级初学者发展,完成对未来岗位的认知。同时学校会安排一至三周时间到企业体验职业。第二学年是学生的“过渡期”阶段(识岗、跟岗),是从学校向企业过渡阶段,以学校课堂为主向与企业课堂相互交替过渡,是以学校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向企业岗位技能适应的过渡,目标是从高级初学者向内行的职业人过渡。三年级是学生的“顶岗期”阶段(跟岗、顶岗、定岗),以企业课堂为主,以空中课堂为补充。

二、工学平行推进的“分段轮岗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一)课程体系开发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华为、中兴、湖南科创司、湖南创博龙智、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对现代IT通信、网络系统集成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进行梳理,包括信息处理技术员、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信息系统监理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系统构架设计师等,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构建“双线交融、交替平行”课程体系,即以学校为主体,构建基于岗位职业关键技能、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对接的项目化课程子体系,形成专业基础技能学校课程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具体见表1。

“双线交融、交替平行”课程体系中所有专业课程模块都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基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企业实际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做一体”教学项目,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进行教学,充分突出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同时融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为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根据“双线交融、交替平行”的课程体系及现代学徒制特点,从校内学校课程资源、校外企业课程资源两个方面开发课程资源。校内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单项或较为简单的专业技能训练,根据行业的职业标准,与合作企业共同对与岗位相对应的专业技能进行分解,根据技能训练内在的逻辑关系以递进的方式进行资源设计与开发;校外企业课程资源侧重点在于岗位综合或较为复杂的技能训练,根据企业的岗位技能标准进行资源设计与开发。

(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基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要求,精心遴选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做一体”教学项目,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下进行教学,充分突出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如《网络综合布线与测试》课程,基于网络工程项目中布线系统的设计、布线系统施工、布线系统测试与验收的实施流程,以“中国建设银行网络系统集成项目”为学习载体,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了“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网络布线施工”“布线系统测试”“布线系统维护”4个学习情境,并将内容分解具体的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都制定了明确的学习任务。课程分成校内项目模拟教学、校外企业现场实践两个环节进行实施。具体教学内容与安排如表2、表3所示。

表2 《网络综合布线与测试》课程第一阶段教内容安排(校内模拟)

序号 实践项目 工作任务 实践内容 参考

课时

1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认知 认识网络综合布线系统 1.布线系统组成

2.布线系统发展趋势

3.布线系统标准与规范

4.线缆及其连接件

5.布线工具的使用 6

认识线缆及其连接件

2 布线系统方案设计书分析(中国工行湖南分公司网络布线工程方案书) 分析布线方案书 1.布线系统设计规范及标准

2.布线系统方案书的组成

3.设计方案分析 8

3 模拟施工 敷设网络线路 1.线槽的安装

2.电缆和光缆的敷设

3.信息点安装、端接

4.机柜的安装

5.安装配线架

6.跳线制作

7.光纤熔接 10

安装、端接信息点

安装配线架

4 布线系统测试 铜缆测试、光缆

测试 1.选择测试文宗与测试标准

2.铜缆测试方法及技术参数要求

3.光纤测试方法及技术参数要求 4

5 布线系统维护 故障维修维护 1.故障诊断

2.编制技术文档 4

提交竣工技术文档

合计: 32学时

表3 《网络综合布线与测试》课程第二阶段教内容安排(企业实施)

序号 实践项目 工作任务 实践内容 参考

课时

1 现场考察

客户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了解信息点分布情况等 1.读懂建筑图纸

2.记录客户需求 4

2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绘制综合布线图 1.掌握布线系统设计规范及标准

2.绘制综合布线图

3.编制布线系统方案书 8

编制布线系统方案书

3 网络布线施工 敷设网络线路 1.安装线槽

2.敷设电缆和光缆

3.安装信息点端接

4.安装机柜

5.安装配线架

6.制作跳线 12

安装、端接信息点

安装配线架

4 项目管理与监理 构建工程项目管理组织 1.构建工程项目管理组织

2.现场管理

3.工程监理 4

5 布线系统测试 铜缆测试、光缆测试 1.选定测试模型与测试标准

2.选择测试仪表

3.现场测试(信道测试)

4.现场测试(链路测试)

5.测试结果分析

6.光纤测试 6

6 布线系统维护与验收 故障维护 1.故障诊断

2.编制技术文档

3.现场验收 4

提交竣工技术文档

验收项目

7 工程实践总结 成果展示、企业教师点评 2

合计: 40学时

(三)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与师傅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主要执行者,在校企联合办学委员会指导下,加强专兼结合双导师团队建设。校企组建“双导师团队”,共同管理,并出台了选拔、培养、考核、激励等制度。企业选拔优秀的高技能员工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并将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考核并据此发放相应的津贴;学校方面制定计划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在岗锻炼,同时制定相关的制度对教师的企业实践时间进行考核认定,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作为教师考核的相关内容与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有效的教学团队建设,加深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相互渗透,教师与师傅之间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升。

(四)人才培养体系质量考核与评价

学校与合作企业在“双主体”育人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实施、岗位生产实践等方面建立“学业标准”与“学徒标准”相结合的评价考核体系,校企共同加强过程管理,明确学徒在岗培养主要由企业负责管理与考核;在校培养主要由学校负责管理与考核。

企业“学徒”考核内容是学生在生产实习、顶岗、工程项目实践过程中学习和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等,主要从专业技能、操作规范、职业道德与素养、职业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由企业师傅考核为主。“学业”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在校内学习、生产性实训等方面进行考核,主要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及学习项目完成情况等方面以学分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价,由学校教师考核为主。同时,根据“学徒”的定岗,参照岗位职业标准,要求学生参加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获取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还可以与“学业”考核中的学分进行兑换,鼓励学生积极获取从业资格认证。

三、结束语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密依托湖南信息产业职教联盟,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标准为服务目标,基于现代学徒制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组织优化、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团队建设、“双标准”考核体系等方面做了探索与实践。通过一个企业多轮岗、多个企业共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主动性更强、技能更高;企业提早介入人才培养,其人才储备整体水平更高、员工更加爱岗敬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参 考 文 献

[1]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77- 83.

[2]赵志群.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与“现代学徒制”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3(1) :21-27.

[3]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大学.2011.

[4]张启富.我国高职教育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带徒工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35-39.

[5]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52-56.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of Segmented Rotating Type Based on Working-learning Parallel

Cheng Yaling,Tan Aiping,Tan Shaosheng,Zhang Min

Abstract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a training mode which is profoundly integrated, joint admissions and dual-subject cultiv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 Hu’nan Industrial Polytechnic, relying on Hu’na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Industry Alliance, cooperated with enterprises profoundly to carry out the pilot in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specialty. The college improved the effect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rough establishing working-learning parallel and “segmented rotating type”talent training mode, developing the “double interweave,alternately parallel”course system cooperated with enterprise, and establishing the “double standard”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网络工程师市场需求范文4

网站技术课程建设计算机教育一、当前网站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多年不变的教学内容,跟不上IT产业发展的速度,我们都知道,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的速度是飞快的。没有一种技术是永远一成不变的。在IT界没有老资格,做了多年的程序员也要不断的学习才能稳住脚步,甚至对于新技术要和新入门的程序员一起学习。然而,我们学校的课程,却多年不变,或者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对于计算机这种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技术,学生很难再毕业之后马上融入角色。

2.课程建设与企业真实需求不适应:就我们学校而言,尽管是职业学院,但我们也没有体现出职业学院的特色,课程体系也基本上和大多高等院校一样,偏重学术理论研究。

二、目前互联网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与相应的工作职能

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是我们职业学院的办学理念。所以我们先分析下目前互联网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与相应的工作职能。网站的基本流程:策划――设计――前端页面开发――网站后端开发――测试与运营――数据库管理与维护。

1.策划

在现在的企业中,负责策划工作的职位叫做产品经理。负责新项目的策划和在开发项目的各流程整体协调工作。产品经理要熟悉互联网的整体环境,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技术。要求具备一定的经验,一般都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编辑或技术人员的转型。

2.设计

设计师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及审美能力。对整个互联网环境也要有深入的认识。

3.前端页面开发

前端开发有两个方向,第一网页构架师/builder,使用html+css标准化页面布局。二是网站前端开发工程师,做JavaScript前端应用开发技术。网页构架师/builder,做的工作有点类似与建筑工人,砌墙码砖的。技术含量不高,却人才需求量大。

网站客户端结构分为三层,html显示层,css表现层,JavaScript行为层,目前市场人才的需求量非常高,但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人却不多。所以现在属于热门职业。

4.网站后端开发

后端开发工程师/程序员,制作网站服务器端web应用程序,目前市场有三种主流技术,LAMP,J2EE及.NET技术。

LAMP技术采用Linux服务器+Apache web服务器+Mysql数据库+php程序语言。Linux,Mysql,php都是代码开源免费的系统,所以很都公司选择他因为开发成本低。php是一种弱类型语言,简单易用,可跨平台,开发周期短。所以为现在市面主流产品。

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php的课程,所以php的程序员较少,但市场需求很大。相对我们学生的能力,在学校开设php的课程较有优势。

5.测试与运营

在网站运行过程中,要考虑网站的市场推广,seo搜索引擎优化,域名,以及用户可用性等问题。要求对网站的经营理念掌握一定的能力。在学校里,我们可以侧重培养学生的互联网应用能力,以及对互联网的市场敏感性。

6.数据库及服务器的管理和维护

在网络公司,这部分不属于站内的开发人员。网络工程师并不关心上层跑的什么程序,只负责安全管理,及正常运行,网站安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三、基于人才市场需要的网站技术课程体系研究

基于人才市场需求的网站技术课程体系研究主要是分析目前人才市场对网站技术人才的岗位需求,掌握网站技术人才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我们大胆创新勇于实践,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建设与市场需求结合的网站技术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目标定位

我校网站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网络系统的规划实施管理和维护、信息安全保护、动态网站的设计与制作、网络产品技术支持等能力,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与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2.课程教学内容选取

结合课程体系目标定位,该课程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主要是基于人才市场需求注重技术应用,网站技术开发课程包括以下几部分:

网络技术专业分两个方向,网络工程方向和网站建设方向。其中,网络工程方向培养掌握局域网的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产品销售,信息安全保护,网络系统的规划与实施,特别是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和调试等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实用型人才;网站建设方向培养具有面向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领域,能够从事局域网的组建、管理与维护、小型网站的规划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WEB应用程序开发等工作。

3.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突出强调职业岗位针对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能力。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很多现在从事IT行业的技术人员,非科班出身,个人的兴趣是促使其学习的一个动力源泉。培养学生对IT行业的兴趣,是教育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课上到课下,多接触,多实践,多看相关业内的新闻。

(2)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工学结合

做IT行业吃苦熬夜是家常便饭。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得不到实践锻炼,也没有效果。课上的知识量仅仅是领进门的过程,如果想真正学好,要在课后不断的积累。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突出强调职业岗位针对性,针对市场需求循序渐近的展开教学。通过工学结合,既可弥补老师投入实战经验的不足,也使学生较真实的接触到实际应用,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接轨。

(3)强调团队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团队合作,在教学中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分组完成各项任务,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竞争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网络工程师市场需求范文5

关键词:网络工程;双证融合;考核模式;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2-0031-03

一、“双证融合”考核模式的引入背景

在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通过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所最终获得的能力与企业要求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有很大差距,使校企合作这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前期对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研究,但在最终出口即考核方式上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在考核方式上将“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有效融合,使学生在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满足我国网络行业的需求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推进。

目前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已建立了国家和企业两级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国家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主办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1],该考试分为5个专业类别,并在各专业类别中分设了高、中、初级专业资格考试,其中涉及网络工程专业的考试包括初级的网络管理员、网页制作员考试,中级的网络工程师考试,高级的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此外,国家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还有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全国信息化工程师项目(NCIE)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国家职业资格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OSTA)。其中包含了系统集成工程师、综合布线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页设计师等一系列认证考试。企业资格证书主要有思科(Cisco)认证、华为认证、Red Hat认证、锐捷认证等。各类认证考试通过者基本具备了在计算机网络相关岗位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水平和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将认证考试通过与否作为评估毕业生网络技术水平的依据。职业资格证体系的成熟为研究、实践探索和实施“双证融合”的网络工程专业考核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双证融合”考核模式的考核原则

第一,综合考核学生在网络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改变传统上仅仅将期末笔试成绩作为学生最终成绩的做法。采取多样性的考核方式,除了笔试、大作业、学术论文撰写等方式外,特别强调实践能力和技能的考核,如实际项目的配置操作考核等。

第二,校内课程考试与认证考试进行科学合理的成绩置换。认证分析网络专业不同课程教学大纲与国家和企业两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大纲中各知识内容相互对应,并与相关认证考试培训机构或企业合作。对于培训机构和企业能够提供培训的课程,学生可以参加培训,通过认证考试后,认证考试成绩置换为校内课程的成绩及学分;未参加培训和认证考试的学生,仍然参加校内课程的学习并取得成绩和学分。

第三,引入相关企业参与制定考核内容和标准,提高就业适应性。企业技术人员和高校专业课教师共同研究制定考核内容和标准,考核内容尽量做到实用、先进、难度适中,考核标准尽量符合国家和企业认证考试的相关标准。同时严格实行教考分离,保证考核结果客观、公平。

第四,突出过程考核。加强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控制,教师根据各阶段考核结果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能够通过阶段性考核结果,发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加强训练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双证融合”考核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在双证融合策略的指导下,根据上述原则,进行网络工程专业考核模式的构建,既要体现学历教育重理论考核,又包含技能考核重实践的特点,这样才能使课程体系合理规划、有效融合。

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考核过程中,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水平)、学习效果(独立完成课程学习内容、作业、实验项目的数量及质量和认证考试成绩)。考核按如下过程进行。

1.制定“双证融合”认证考试科目与专业课程成绩置换关系。详细规定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科目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成绩置换对应关系,认证考试成绩置换的主要是实践课程的成绩。对于难度较大的认证考试科目,如果学生通过认证考试可以置换多门课程的成绩,并记载较高的成绩。认证考试科目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成绩置换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认证考试科目与专业课程成绩置换对应关系

学生可以在毕业前多次参加认证考试,认证考试通过后按表1记载对应课程的成绩,并获得学分。

2.制定各专业课程的考核方案与标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及表现、独立完成作业情况、实践操作水平、知识理论掌握情况等提出具体要求,安排各个阶段的考核时间和方式,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具体的考核方式包括学习表现评价、分阶段测试、网络设计能力考核、实际项目配置、在线操作考核、综合知识试卷考核。根据上述内容制定“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考核办法及标准”,经过相关专家审查通过后,由教务处审批备案,并在开学初期向学生公布[2]。

3.实施“双证融合”过程考核并记录相关成绩。按考核方案执行各项考核任务,采取表格量化方式记录各项成绩数据,包括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及成绩、出勤及学习表现、与教师互动情况、课堂测验成绩、网络设计能力考核情况、实际项目配置完成情况、在线操作考核情况等,并待课程结束后一并归档。

学习态度及表现占学生期末总成绩的10%,主要考查范围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完成作业或论文的质量及独立性、回答教师提问及与教师互动情况等。由于这类考核主观程度比较高,教师在考核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学习积极性、交流沟通能力、基本素质等进行评价,尽量避免根据个人喜好评分。

分阶段测试考核占学生期末总成绩的10%―20%,在主要知识内容讲授完成之后,安排阶段测试,测试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基础理论知识、网络故障分析、实践操作和应用。测试的形式包括笔试、撰写分析报告、实际操作、应用方案说明书等。

实际项目配置考核占学生期末总成绩的20%―30%,主要由企业提出多种实际项目供教师根据学校的实践教学环境进行选择,考核标准由企业制定,其考核成绩也作为企业录用毕业生的一项重要参考。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常用的网络协议的设置、交换机的系统配置、路由器的常用配置及接口的设置、虚拟局域网的组建等。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通过该类考核,网络工程实验室全天开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由学生管理,教师远程监控和辅导,必要时还定期请企业和培训机构讲师进行远程演示和辅导。

在线操作考核占学生期末总成绩的20%―30%,主要是采用网络在线考核系统平台,对网络管理、网络应用服务配置、网络维护等进行仿真操作,锻炼和考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对理论知识比较多的课程可安排期末综合知识笔试,全面考查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试题的命题可参考国家和企业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真题,使学生能够体验认证考试的试题难度,把握其考试重点。

4.最终成绩评定。根据之前制定的考核评分标准,对上述过程考核中形成的各项成绩进行汇总、量化、综合后形成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结合企业建议,可适当调整各项过程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但要保证合理、公平、公开,及时通知学生。

通过认证考试的学生可选择按照表1中的成绩置换对应关系,置换相应课程的成绩,也可以选择采用上述过程考核成绩形成课程最终成绩。

四、“双证融合”考核模式的评分标准

由于“双证融合”的过程考核模式中考核方式类型较多,因此应针对不同考核方式、课程教学大纲和资格认证考试大纲的要求确定各考核项目的详细评分标准。同时充分利用企业对网络行业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引入企业参与制定考核标准,使考核标准更能体现当今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领域核心的技术标准。

下面以实际项目配置考核和在线操作考核为例说明考核评分标准。

1.实际项目配置考核评分标准。实际项目配置考核的内容和评分标准由企业根据岗位工作需求提出,并吸纳国家和企业网络资格认证考试中一部分考核内容及标准。评分标准中侧重学生分析和解决网络实际问题的能力,选取了若干考核评价因子作为评分依据,具体考核评价因子及比例如表2。

表2 实际项目配置考核评价因子及比例

依据表2中的各项评价因子,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实际项目配置成果给出评价,各项评价因子获得的分数之和量化为该实验项目的考核成绩,具体如下。

实际项目配置考核成绩 =

其中,S为实际项目配置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比;Ci为某实际项目配置所得百分制分数;Pi为相应项目的权重,由教师根据课程具体情况确定①。

2.在线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在线操作考核采用网络在线虚拟考核系统平台进行考核,学生使用该系统进行网络管理、配置等仿真操作,操作环境与岗位工作场景完全一致,主要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根据学生操作的速度、正确性、熟练度等评定成绩,具体考核评分点及计分标准如表3。

表3 在线操作考核评分点及计分标准

根据表3中的考核评分点,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操作内容的多少,所用时间的长短,解决了多少技术问题等情况,对学生的在线操作给出评价并计分,全部评分点获得的分数之和量化为该次在线考核的成绩,具体如下。

在线操作考核成绩 = T×各次在线考核所得分数平均值(百分制)

其中,T为在线操作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比②。

五、改进措施

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考核模式还处于探索和实施过程中,需要高校、企业及一些社会培训机构的多方参与。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材的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上。

1.注重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教材的建设。由于网络工程专业各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与国家和企业两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辅导教材有较大差别,而且教材内容侧重不同,实施“双证融合”考核模式造成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因此在实践中急需编写课程教材与认证考试的辅导教材融合的新教材。新教材的内容应充分吸收认证考试大纲的重点内容,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和社会培训机构教师参与编写。新教材甚至可以突破以往一门课程一本教材的传统,针对认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将几门课程内容合编为一本教材。

2.加强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教师队伍建设。为了保证“双证融合”考核模式的实现,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的配合,只有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具体措施如下:(1)要求专业教师参加国家和企业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持证上岗。(2)建立学校、企业、培训机构“三位一体”协同合作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培养平台。专业教师定期到校企合作培训中心听课,定期到企业锻炼,在企业中担任不同的岗位角色,注重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3]。(3)急需国家调整高校评价指标和高校人才引进政策,将企业中真正有实际经验、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引入到应用型本科教师队伍中来,提高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水平。

高等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是两种类型的证书,各自形成了独立的知识体系,学历证体现的是专业水平,职业资格证体现的是能力水平,怎样使两个不同体系的水平形成叠加,互相支撑是研究的重点。我们在多年的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教学实践以及调研的基础上,对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两证并行、相互融合的考核策略进行研究和实践,对课程各个考核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完善、优化了过程性考核流程及相应评价体系。探索并建立了课程“双证融合”考核评价标准,同时完善了毕业顶岗实习相关规范和标准。按学校、学院及专业群三个层级统一建设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实习基地的跨学院、跨专业共享使用。上述研究成果为把握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并具有一定操作性的考核模式和规范提供了参考。

注释:

①无故不参加项目配置考核的学生要取消其该门课程的成

绩评定资格;在每次项目配置考核中,各项考核评价因子

所得分数之和Ci低于60分的学生可以在一周内重新进

行考核,以两次考核的平均成绩为最终成绩。

②在每次在线考核中,考核评分点被评为“中”和“差”累计

达到3项的学生为未通过,必须重新进行考核;在线考核

可进行多次,始终不能通过在线考核的学生或无故不参

加考核的学生要取消其该门课程的成绩评定资格。

参考文献:

[1]李联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研究与思考[J].计算机教

育,2011,(19).

[2]王健.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标准研究

[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

网络工程师市场需求范文6

针对移动通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为适应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下面将具体阐述。

结合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作为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移动通信”既是通信专业知识的入门课,又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练习、实验,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掌握通信系统一般问题的分析方法。此课程基本上是大四阶段所要学习的。所设专业课较多,课时较少,针对实际情况,结合课本把相应的课时分成几个专题来进行介绍讲解。如移动通信的概述、移动通信网、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G等等。并插入案例讲解(包含乡村、城市),案例分析及网络优化综合专题。让学生了解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完成规划、新建调试以及优化全过程。

课程形式灵活多样要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课方法。因此,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如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教师在对某个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应尽可能找出具体的案例,因为结合案例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尽可能把所涉及的各种器件、设备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结合图片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能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还应采用现场教学、讨论课等来推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学生课下搜集移动通信的发展状况,整理后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方法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师生间的互动,它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了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实验室的设备充分利用起来,我院已建成先进的有线通信平台,在平台基础上开展《宽带》、《程控交换》、《光纤通信》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着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先进商用设备,将教学与就业距离拉近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设置一些相应的课程设计或者让学生以现有的设备做毕业设计,以此来锻炼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实验室现有仪器而开发出新的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项目。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并在建立3G移动通信仿真实验系统的基础上,与“Com-Way3G移动通信仿真实验系统”相配套学习,让学生更加全面、直观的学习和掌握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技术。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通信模块的编程,搭建一些简单的移动模型,这些实践并不限定时间和场所,更具备灵活性。移动通信无线维护平台,配置1套华为DBS3900基站平台(含BBU单元、RRU单元)及配套安装设备,可让学生动手安装、调试移动通信无线侧设备。利用通信平台现有条件,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进入实验室进行综合性实验或仿真设计,取得成果的可申请创新学分。这种形式的上课方式,与书本的理论知识结合易为广大学生欢迎。通过课堂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相结合,再辅以重点课程的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对课程内容实现融会贯通,在后续的专业综合实训中,运用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的相关知识,依据岗位职责进行模拟岗位实训,加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