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1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复杂介质;仪器设备
中图分类号:G647;G48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6.02.041
现代化的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素质和科学探索思维的摇篮。作为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和教学实验研究平台,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正面临着现代化转型的磨合和信息时展的检验。目前国内的一些高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其中香港理工院校的实验室管理方法在某些方面可以为国内院校实验室所借鉴。
1高校实验室的先进管理探究
目前许多高校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模式,香港高校将英式和中式管理理念相结合,建立独具特色的管理责任文化,为国内传统实验室管理开拓了思路。坚持以学生培养、学以致用、科研服务和效率规范的管理理念,制定每学期学生实验室的实习课时,其他时间对校内所有学生开放,全方位地为科研和学生教育服务,致力于打造国际普遍认可的、规范科学的学科前沿创新基地。制定了仪器设备使用、实验员岗位职责、校内外共享使用、安全规定等实验室管理制度和条例,专门的校级监管,确保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实验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所有仪器设备有专门的工作区域。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及监管制度,保证专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与管理制度相匹配。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实验室,采取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在设备维护、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根据学校规划制定的科研与教育目标,与校级其他部门在同一系统的不同分支下自主运行。该实验室管理细则根据其具体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内容而定,在保证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该实验室作为力学、机械、航空航天等交叉学科的共享平台,在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下,展现出科技感强、利用率高和实用性好的实验综合环境,为培养动手能力强、思维敏锐和勇于创新的科研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实践举措
武汉大学复杂介质多尺度力学研究中心实验室从2013年6月成立至今,积极吸取香港地区和国内优秀高校实验室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自身实际情况,在切实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方面开展了一些创新性的举措。
2.1规范管理制度并建立有效监管
在复杂介质多尺度力学研究中心的架构下,材料多场耦合力学实验室共有四台大型仪器设备,配备一名专职实验员负责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具体管理工作依照实验室制定的条例和制度开展,研究中心负责监管。实验室在建设初期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的管理制度,如《实验设备使用制度》《实验室管理员职责》《学生使用守则》《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共享办法》《安全卫生制度》等。在传统的行政院校管理制度纲领下,实验室借鉴并采取“统筹规划、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统筹规划”是指实验室实行公共资金、公共平台的统一管理和使用;“相对独立”是指实验室可在校级管理制度下,自主发展实验基地,扩充、更新、改造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实验室根据现有的教学和科研资源,从学科建设、结构层次、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制度的优化整合,鼓励教师和高层次人才参与实验室教学和研究工作,充分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逐步建立特色鲜明的管理制度。在制度监管方面,实验室由中心负责人、团队成员、实验管理员共同组成自监系统。中心负责人统筹协调科研方向和实验建设,在学术上对各团队成员负责,将责任落实到团队每个教师身上,实行共同分级负责制。运用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团队内部监管数据共享系统,对管理过程实时查看,实现管理工作的数据化。这种制度的改变避免了管理滞后、管理工作信息不畅等缺点,保证了监管工作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确保了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1-2]。
2.2实验室与现代化信息结合的创新模式实践
武汉大学大力支持力学学科的发展,并投入科研经费1000万元,利用国际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创新实验平台,旨在为宏观—微观多场耦合多尺度力学科研与教育实验服务。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的参数指标、运行工况、运行时间、部件情况等均录入专业实验管理的信息系统,可随时查看所有的资料。为保障设备时刻处于人员监管状态,实验室内仪器设备与管理员工作区与公共实验区实行透明隔断处理。对于实验室安全和卫生系统,实验室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安全防护系统从室内外监控、火灾警报分段控制、室内隐患防护、红外分布防盗到门口指纹识别等采用新型联体式管理,确保安全工作有证可查、即时有效。卫生系统方面,所有仪器设备的卫生和保养状况按制度严格执行。所有安全、卫生工作都被录入系统,团队成员和负责人可随时查看每一处区域的安全保卫及卫生状况,并根据情况同步管理调整。设备使用方面,按照“实验预约—设备预设—运行监控—结果处理”的使用流程进行管理。整个实验资源均对校内外开放共享,仪器设备全部纳入实验室管理系统设备使用分支,与武汉大学设备共享信息数据平整衔接。从实验预约开始到实验完成阶段,均由系统分配指令,实验人员需按照相应步骤规范完成,每一步系统都会自动记录,不仅确保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和完备性,而且简化了实验人员的事务性工作。通过以上举措,实验室已基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实用人才培养基地[3-4]。
3结束语
武汉大学复杂介质多尺度力学实验室,积极探索、借鉴和参考国内部分高校的先进管理理念、模式和经验,建立和规范了新型先进实验管理制度,利用系统化、实效化的监管手段,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整合实验资源,将实验室管理系统信息化,不仅提高了实验室管理效率,而且为力学、材料、机械等交叉学科搭建起了先进的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1]梁美娜.香港高校实验室的服务式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188-190.
[2]陆小珊,田岚,.高校实验室现代化管理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4):7.
[3]侯亚彬,宫德龙,丁颖.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2,1(1):150-151.
实验室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2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职能与分工 资源共享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065
高等院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与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实验室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本科教学实验的深化改革、以及高精尖实验仪器的大量引进,促使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与职能分工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现今,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因此,积极探讨和发现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合理地解决,才能积极促进实验室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推动高校的教学工作稳定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1 高校实验室的职能与分工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主要分为本科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以及开放式公共共享平台实验室。本科教学实验室主要承担教学实验任务,通常以院系为单位,由专门的实验人员负责准备实验用品及讲解操作。科研实验室相对较独立,主要以学术带头人组建团队,参与团队的教师相互合作,实现小范围的资源共享及联合培养研究生。而开放式的公共平台实验室,通常实验室里配备价格较昂贵、操作复杂以及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高精尖的大型仪器。针对上述各类实验室,只有明确实验室的职能和分工,才能根据实验室的定位提出有效的管理办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2 高校实验室现存的若干问题
2.1 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良好的实验室依赖于高效的管理,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运转和开放的重要保证。现今,许多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观念相对比较陈旧,虽然针对实验室管理制定了很多规则,然而,这些规则更多流于形式、照本宣科、模仿其它实验室的规则制定样式,不能切合实际指导实验室运作,不但起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反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改进和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才能有效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2.2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及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高校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对于大型仪器的购买以及重点实验室的设备建设均有大幅度提高。然而对于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人才引进却始终没有足够重视。目前,实验室管理队伍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培训,普遍学历较低,缺乏相对的专业知识,这将导致一些贵重仪器的使用率降低,而仪器应有的功能不能有效的开发利用。
2.3 本科教学实验模式及教学实验仪器相对落后
高校现行的实验课模式,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即授课教师制定好实验内容,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指导书给出的具体操作步骤按部就班的操作,最后验证该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这种传统的实验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高校的实验室仪器的购买主要集中在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上,而对于本科教学实验仪器的投入比例相对较低,从而造成本科教学实验室仪器陈旧,远远跟不上技术的进步与理论的革新,从而导致培养的学生无法和现代科研及企事业单位的研发接轨。
2.4 仪器重复购置,共享程度不高
仪器设备是高校教学和科研不可缺少的硬件条件。目前高校在科研实验室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配备了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其中包括价格昂贵的大型精密仪器,也包括一些简单的常用设备。然而,由于购买前没有对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和学科专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充分调研和科学评估论证,导致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甚至有些仪器长期闲置不用。另外,对于购置回来的大型仪器,大多直接下放到学院或科室管理使用,因而没有能够实现全校范围内的共享,这也是造成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及利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2]。
3 针对所存在问题的几点解决办法
3.1 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
从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以切实可行的政策及管理方案来指导实验室的工作。所制定的管理制度主要应涵盖实验室人员的岗位职责及考核办法;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办法,其中应对大型精密仪器提出特殊的管理方案。另外对于学生申请使用实验室的流程以及开放实验室的一系列措施均应有明确的规定。
3.2 引进实验室管理人才,提高实验室人员整体实力及业务水平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对实验岗位人员的引进数量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现有实验室的发展需要。由于大量精密仪器的引进,一些高端仪器设备需要专人管理,这就要求实验人员不但要有足够的数量,更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因此,各高校一方面要设立更多的实验人员岗位,提高实验人员的待遇,才能吸引和引进高学历、高水平、有经验的人才进入实验室工作。另一方面要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现有实验室人员的专业水平。这些措施的落实,将有助于解决目前面临实验室管理人才短缺及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3.3 提高本科实验教学的质量
本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必要课程。只有在这个基础环节上与现代科技相适应,才能锻炼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为培养优秀的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应调整实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同时,及时更换老旧的实验设备,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
3.4 实现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大型仪器
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大型仪器网络共享平台,使学校现有大型仪器信息公开化,是实现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大型仪器的有效途径。以往很多大型仪器使用信息较为封闭,而网络共享平台的建立有效弥补这一缺陷,甚至可对校外用户开放,增加仪器利用率。
4 结束语
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只有针对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推动学科建设和高校整体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实验室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3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化学实验室内物品性质特殊,种类繁多,对具有危险特性的药品、压力容器的管理尤为重要。疏忽大意,就可能引发事故,直接影响工作的进程。因此,分析实验室安全隐患,总结经验教训,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不安全因素分析
主要是不安全环境和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是指仪器设备、配套设施、化学药品等处于不安全状态;行为不安全则是指人的行为,即违反制度、操作程序和贮存方法等一系列危险做法。
1.不安全状态
(1)化学药品
大多数都是易燃易爆、有毒及放射性的危险品,超过一定存量构成重大危险源,若操作尤其储存不当,极易引发事故。
(2)气瓶和压力容器
属于潜在不稳定因素,需要规范操作流程,加强防范措施,并且做到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确保处于安全的状态,以免泄露、爆炸等危险事故的发生。
(3)废物处理处置
废物分为液体废物和固体废物,通常将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危险特性的,以及不排除具有以上特性的固体废物认定为危险废物。不经回收利用和处理处置而直接排放,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更会污染环境。
2.不安全行为
(1)管理制度不健全
许多实验室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没有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甚至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而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的企业和机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风险,没有成形的制度,就会造成许多管理漏洞、权责不清等现象。
(2)宣传教育不够,安全意识淡薄
实验室的安全教育不能很好落实,制度经常是流于形式 ,发生事故后,不能第一时间做出合理有效的应急处理。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
1.健全制度
安全在于管理,重在预防,而管理的基础是有据可依,有制度约束,所以从上岗培训,到岗位责任落实,一般意外事故处理,危险物品和器具的管理使用与存放,废物处置及回收利用办法,应急预案等,需指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且以上制度,缺一不可,应做到制度健全,落实到位,权责明确,最大程度的降低不安全行为。“上头有人抓,下头有人管”,上下协调,监管结合,避免制度和管理的缺失。
2.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进行事故树和问题树分析,风险识别确定哪个是危险品,源项分析确认有哪些危险品,并对最大可信事故进行后果计算估计造成多大的影响,进一步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在意外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制止事件的发展,将损失和危害降到最低。
预案内容包括:应急计划区;组织机构、人员;分级响应条件;救援保障;报警、通讯联系方式;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应急监测、防护措施,清除泄露措施和器材;人员紧急撤离、疏散,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应急培训计划;公众教育和信息。
3.废弃物的管理
是实验过程及贮存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化学成分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及气态物质。实验室里会产生不同种类的废物,必须分类分质存放,防止交叉反应。一般废物本着“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处理,危险废物则回收后交由规定的专业机构处理。
废液及固体废物存放时,需使用规定材质的封闭的储存容器,标明具体的成份、收集时间及数量,并远离光源热源置于符合规定的指定场所。
4.加强基础教育与安全知识培训
首先,技术人员基本技能达标,特别是加强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持证上岗,定岗定责。定期举办实验技能竞赛,规范方法,增加熟练程度和速度。
其次,加强宣传教育,安全时时谨记,从基层实验人员到相应上层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做到人人心里有数。
三、结束语
实验室安全是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保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特别是化学实验室甚至可能引发重大社会问题。因此,加强化学实验室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政斌,邱成.企业安全管理新篇[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孙艳侠.试论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5 ,24(11):130~131
[3]朱丽娟,高琳.浅析化学实验室如何加强安全管理[J].实验室科学,2007,3:162~163
实验室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4
论文摘 要:21世纪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挑战难题,诸如人口的急剧增加、不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少、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暖等等这些全球化环境问题正在逐渐加剧。对于环境问题的研究工作成为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高校是我国技术人才的主要发源地,因此,有针对性的在高校开展环境工程方向的教学和科研显得尤为重要。
21世纪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挑战难题,诸如人口的急剧增加、不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少、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暖等等这些全球化环境问题正在逐渐加剧。而当前新兴的环境工程学科就是伴随社会发展及人类进步而开设的。环境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比较看有较大不同,环境工程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有较高的实践性要求,因此建设环境工程实验室,使实验教学成为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了巩固。其次,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一 环境工程实验室概述
按照国家教委对高等学校中关于本科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大纲规定,依据环境工程专家多年实践经验,我校制定出了学科培养方案及培养目标,在借鉴多所国家级实验室培养人才模式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整理出一套环境工程实验室建设规模及发展方向的整体方案。依据环境工程学科的教学计划以及所需课程中专业基础课学时、专业课学时分配原则,环境工程实验室需要承担相应学时实验课。
为满足上述要求,具备了环境工程领域相关的实验装置、设备和实验条件。包括以下几个分实验室:环境化学基础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水处理技术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具备环境微生物、环境监测、样品分析等实验项目必备的仪器和设备;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等方面完整的实验设备与系统,如活性污泥曝气池实验系统、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实验系统、中和吹脱实验系统和袋式除尘器模拟装置、静电除尘模拟装置等;还具备研究实验和对外科技服务所必需的高精密分析仪器,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
二 环境工程实验室管理与维护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实验教学环节的成熟和发展,实验室建设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变化,也在教学任务以及科研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实验教学在我国应用的时间还比较短,往往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维护措施,导致实验室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受到一些阻碍,总结归纳不利因素,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综合考虑实验室管理维护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制定出以下几点细则。
2.1 完善实验管理制度
首先,环境工程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实验管理制度,实验管理制度应以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转为主要出发点,按照环境工程所设课程的大纲、教案、进度制定符合课程开设条件的相关细则,在实验管理制度中,应明确规范实验室管理员、实验器材、实验环境的具体衡量标准,另外,还应对实验结果所形成的实验报告、抽样检查文档等文件信息指定统一的资料存档机制,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时定期对实验室环境、实验室规范以及实验室文档进行内部抽查和审核,由此来保证实验室的整体秩序能够有条不紊的运行。另外,任课老师应保证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实验的质量,多开展实验教学研讨活动,与实验室管理员合作指定符合课程发展需要的详细计划,并保证实验学时达到要求,实验中的实验仪器应至少保证90%以上的可利用率。另外,实验室管理制度中应明确每位实验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以构建稳定且具有创新力、生命力的实验组织为中心制定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首先,对于实验室的相关项目申报及审批、项目管理、经费申请及使用应做出明确规定,其次,实验室应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明确奖惩细则,保障实验管理工作的有机运行。为实验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2.2 构造网络管理平台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构造现代化实验管理平台,为实验管理人员以及任课教师提供便捷的实验管理方案,具体细则如下:实验员可以进行主机设备的登记,如登记仪器设备的编号、名称、型号、厂家、出厂号。从设备网络管理平台的设备变动栏目上,可以填写报废申请单。从数据分析栏目上可以进行快速查询,可以按编号、按领用单位、按领用人、按仪器名称、按型号、按规格等查询。实验员还可以查询到其他实验员所管理的仪器设备,便于申请调用;查询到自己所管理的低值耐用品,了解本期低值品录入情况,可以进行报表打印,打印统计表,明细帐。
2.3 制定仪器管理方案
环境工程实验室由于其自身独有的工作特点,应保证实验室设备的合理配置和需求,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发展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大型设备配置明显显示不足。在设备管理的采购方面,应尽量添加大型设备的投资,并针对大型设备开展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对大型设备实行专人管理制度,针对相关设备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指定明确的设备使用办法,使用前应预约,使用完毕后需保证设备的完好无损,管理员还需负责大型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正常使用,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对于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规范管理办法都是良好的辅助作用。
2.4 构建技术性师资团队
通过长期在环境工程实验室工作发现,实验室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因此,需加强对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出一批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合作意识浓的专业技术团队,为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具体工作安排添砖加瓦。具体措施可以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实验仪器使用培训、工程知识业务培训的方式来提升实验教师工作能力,另外,学校还应指定明确的人事管理制度,对在试验工作一线做出突出成就的教师予以表彰,相关实验成果、研发成果、实践教学相关论文应与高校教学奖励、科研奖励保持一致。
2.5 提升实验室硬件水平
实验教学任务主要是围绕设备完成,那么硬件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验效果,因此,环境工程实验室必须不断提升硬件设备的整体水平,高校应加强对实验中心的整体建设力度,摒弃对实验室辅助教学地位的偏执认识,根据教学方案和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硬件采购措施,保证采购设备能够与时俱进,满足日常学习实验的需要。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与2008年至今积极争取实验室建设资金共计400万元,实验室利用这批资金积极开展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换代、纳新工作,五年间供先后购置水分测定仪、环境检测仪、有机碳分析器、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多套实验器材,利用这些器材将我校环境工程试验的硬件水平提升到省级先进实验室的高度,通过这些器材开展相关课程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2.6 打造开放型实验基地
实验室需要长期发展,就必须走出堡垒式的自我感觉误区,大多数实验室往往感觉自身建设比较完善,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发展的必要性,导致建设空间降低,人才流失严重,针对这一弊端,我校制定开放型试验基地的建设方案,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完成,一方面实验室需对学生开放,将实验室的基本管理制度,设备的实际信息、操作规程,学生申请实验的流程办法以及学生完成试验所要提供的实验报告细则公布,使学生能够积极加入到开放式实验环节中来,另一方面,环境工程实验室应与学校其他实验室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共享,建立与其他实验室的合作关系,扩展实验平台的有机结合和统一管理。第三,开放型实验室应多开展实验室宣传活动,组织讲座、研讨会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另外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板报的形式对实验室多做宣传,促进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三 结语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逐渐增多,对于环境问题的研究工作成为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高校是我国技术人才的主要发源地,因此,有针对性的在高校开展环境学方向的教学和科研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工作多年,依附工作经验和自己的想法对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和研究做以上总结和叙述,希望可以凭一己薄力为读者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邱馗,夏晓丹,孟丽君.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科学,2008.
实验室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5
一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分析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由于人为疏忽、设备老化、安全教育宣传不到位、管理缺陷等原因,从而发生的安全事故,使人触目惊心。因此,各高校应根据本校自身的教学、科研需求及特点,探索与本校相适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
二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高校化学实验室承载了教学及科研任务,是高校化学类专业课程进行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实验室的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工作。教育部针对实验室安全工作,分别出台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的意见》(教备[1992]44号)等文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也于2013年出台了《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的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对实验室管理和安全工作做出一系列有章可循的规定。但随着我国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发展规模的扩大,各类新型实验技术、实验仪器设备、药品试剂的不断涌现,实验室安全问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仅仅依靠国家颁布的各种管理办法文件很难满足各个高校化学实验室的个性化需求。所存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各类问题中,有以下几个共性的问题: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但在法律、法规或各种规章制度上仅依靠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1]等文件,很难有针对性的实现对各大高校的化学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提出的文件要求也是总体指导性精神,很难落实到工作实处[2]。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分散
各大高校均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及管理机构设置特点,不同学校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方式不同,有些由设备管理处与教务处共同管理,有些则分散到保卫处、设备处及科研处共同管理,部分高校将安全管理划归到综合治理委员会或发展规划处等部门共同管理。由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涉及水电、房屋、消防、设备、保安等多个方面,而这些方面分属不同职能部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问题,多个职能部门协调沟通、共同工作的情况下,很难迅速有效解决问题[3]。
(三)安全教育重视度不足
许多高校在教学科研过程开展前,未进行安全教育工作的宣传和系统讲授。虽然在实验室中悬挂有本实验室的安全须知,但并未在开课之前进行系统实验安全知识的讲解,也未针对实验安全方面开设专门的课程供教师和学生进行专门学习,安全教育往往是走过场,不能达到实验室安全教育本应达到的效果。
(四)实验室安全专项经费投入不到位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自身综合排名,往往出现“重科研、轻安全”的情况,因此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教学、科研设备的购置等,但对于安全方面的专项经费则投入有限。有些实验室由一般教室改造,水电布局、防火防盗等设计存在安全隐患,如烟雾报警器、喷淋、排风系统不足或根本无法配备,同时有毒有害、具腐蚀性或易燃易爆试剂的放置间防盗系统不足,使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
三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针对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各个高校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室安全体系构
(一)制度建设
在任何工作开展前,制度的形成和建设都是核心工作,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建立符合高校自身发展需求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考虑两个问题:①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各高校在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所指定的制度,需要考虑具备普遍的指导意义。同时针对化学类实验自身的特点,以及各个化学实验的不同内容,该制度还应具备特殊性和可操作性。针对不同实验提出不同的实验要求以及事故预案,每一流程均有指导性的操作意见,使制度落到实处;②制度针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处理流程。一旦发生事故,除了进行紧急处理及善后工作,还需在制度中明确应急处理上报流程,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流程清
(二)管理体制建设
制度建立是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但体系建立和完善才能将制度落实。高校化学类实验室管理一般由学校管理层、教务处、设备处等各系分层管理。其中各系管理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化学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各层领导下,由实验室主任及化学类实验室负责人主要执行安全管理工作,检查安全隐患,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责任落实到人,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到实处,授课教师同样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从而达到将安全管理工作层层负责,提高实验室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
(三)安全教育建设
针对学生,在大学第一个学期开设普适的实验安全教育课程,使每个学生均构建基础的实验安全意识。同时在开设的所有化学类课程开始前,均应根据本门课程实验的特点和危险性,提供专门的实验安全课程内容学习,使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实验特点,提升学生安全操作意识。针对教师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开设安全管理教育类课程以及风险应急处理等课程或专业培训,使授课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从业务上熟练掌握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及应急处理方法。
(四)硬件设施建设
化学类实验往往需要进行加热、各种化学试剂反应等,有许多试剂具有腐蚀性或有挥发性,因此化学类实验室必须配备通风橱、洗眼器、烟雾探测器、喷淋设备、消防设备等安全设施,用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同时,化学类实验的废弃物有许多直接废弃会污染环境或侵蚀管道,因此还需配备废液、废弃物回收设备,用以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结语
高校化学类实验室是高校化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保障。近年来的安全事故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化学类实验室的管理漏洞,表明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不能有一丝松懈和马虎。通过制度构建、体制构建、安全教育、硬件设施贾强等方面的不断推进,努力提高化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从而保障化学实验课程及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28号[Z].2009-10-19.
实验室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6
关键词:高职物理;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
在高职院校设置的课程中,物理实验课属于学生的基础必修课,它作为一门将物理理论知识与学生将来实践工作相结合的学科,也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所学习的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之一。物理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可谓属于进行教学改革、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课程。同时,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物理技术的更新也非常快。学生学好了物理实验课程,能将所学知识与新技术发展相联系,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始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总之,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以及学生,方方面面的需要都要求我们重视高职物理实验课程,使其在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更新以及不断进步发展过程中,适应来自学校、社会、学生等方面的需求。
一、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加大了物理实验这门学科的教学改革力度,尤其是在硬件配备上,新建了不少教学实验的示范基地,对实验室的配备以及环境做了进一步优化。然而,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性高素质人才,高职物理实验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对学生实验的重视不够,教学仍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仅仅把实验作为一种巩固理论知识的辅助形式;其次是开展的实验并没有很好地与实际接轨,没有跟上科技以及时展的脚步,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也无法投入足够的热情;最后是实验实施过程中,教师没有利用好网络、CAI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优化教学,学生操作起来约束性较大。上述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很难让物理实验课程发展到时代前沿的高度,也不能实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教育目标。
二、实验管理的探索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
要加大力度,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就要从核心——人员的配备做起。首先是要有一个领军人物,带动起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科研活动的活跃气氛,这样的学科带头人,必须要有时代敏锐力,了解物理科技发展动态,同时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在教育教学方面都要出类拔萃,才能带领好技术队伍,建设好科研队伍。其次,学校也应当加大力度培养一些年轻有为的物理教师,因为年轻的教师虽然缺乏教学经验,但一般都好学上进、积极主动,学校应当壮大起这股新生力量,多对他们进行指导、教育、监督,让他们尽快上手,并将自己新的想法、有效的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再次,不能忽视中老年骨干教师的中坚力量,在多年的教学积淀下,这些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也具备可敬的钻研精神与教学态度,这些都能保障物理实验这门学科推行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开展。同时,也应当给予这些教师进修的机会,让他们多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跟上时展的步伐,适当更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最后,在建设与发展物理团队时,要注意向梯队式方向发展,保证学科教师衔接到位,此学科的教学能够动态、有序地向上发展。
2.建立配套制度,强化管理力度
第一,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在对此门学科进行教学进度安排以及规划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动手操作水平,保证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手段等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同时规范实验操作的流程制度,让实验课堂的管理工作走上正轨,落到实处。
第二,完善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做好实验室的相关档案归集整理。真实、客观记录实验开展情况,以备之后进行教学科研讨论、教学总结时有所依据,从中进行具体分析与探究,寻找有效的教学改进方法,同时也能完善物理实验教学这门课程的相关信息管理。
第三,注重管理细节,规范管理流程。物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考虑周全,同时落实到具体细节才能让具体的工作有章可循,起到成效。具体来说,要明确实验室主任、每个教师以及技术人员等的职责,还要有一套教师的行为指导准则、学生实验规范守则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监督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结果的规范体系。同时,要对实验室的设备、仪器都做好规范管理,制订关于固定资产、精密仪器、放射源以及低值易耗品等对应的管理制度,同时对出现物品损毁、报废、损失赔偿等事件也有一套成熟的规范流程做保证。最后,还要对实验室人员、实验室设备、实验室教学等方面的信息做好收集整理与归档,以备日后查阅。
此外,还应当制订有关的辅助管理制度:(1)常规教学检查制度。物理实验课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它需根据实验的仪器环境等条件进行备课。既要备内容,更要备仪器,备环境。(2)教学中实行主任听课制,同行评课制和学生打分制。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也使素质教育能真正落到实处。(3)学生实验管理制度,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4)仪器设备检查制度。仪器设备的完好情况是物理实验教学的关健。任课教师课前检查,课后维护、维修,仪器的账、卡、物三者统一,摆放有序。(5)物理实验室开放制度。开放物理实验室能提高仪器的使用率,实现资源共享,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验机会,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能使各项工作制度化、具体化,各个岗位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通过具体、有效的措施,便于执行,易于检查。
三、物理实验室的创新管理
要优化高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必须以课改以及我国时展为背景前提,融入新思想,引入新的管理理念,让实验室的管理为物理教学以及学术研究贡献力量。因此,学校应当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变革,合理应用新兴的管理方式来促进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1.加大实验设备投资力度,实现资源共享
在科研要求不断提高,同时设备投入经费不足、设备老化的情况下,实验室的管理极易处于封闭及被动状态,最终将制约整个科研能力的提高。因此,要不断改革与完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改造能力,促进实验室的长远发展。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做到加大试验设备及科研人员的经费投入,增加技术人员的培训管理,开拓学员的的思维。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使得创新先人一步,才能将实验室的功效发挥到极致,实现开放及网络共享。
2.改革开放,开源创收
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及领导阶层应打开思路,吸收新思维、新模式,充分发掘设备产能,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充分实现思维转换,激活管理机制和细节并与社会联系,使得建设及科研成果转换为科研成果,让设备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拓宽服务范围,使教学及科研、社会服务形成优质产业链,更好转化为生产力。全面实现开放及成果共享、服务社会,才能实现创新,盘活整个生产链,这是高校实验室发展的唯一出路。
参考文献:
[1]晏小红.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03).
[2]贾春梅.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