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科专业实践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科专业实践能力范文1
关键词:临床带教 骨科 导师负责制
研究生是未来的医师和医学专家,其培养质量关乎我国医学事业的未来。近年来,临床医学在诸多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这些都对医师的综合素质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实习是从学生到临床医师转变的重要阶段。
骨科临床实习的任务主要在于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正规的专科体检方法以及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强调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做到把医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工作能力。研究生要具备医德高尚、作风严谨、具有较高诊疗水平和较强教与科研能力,毕业时要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科研究生进入临床学习后,对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如何转化成医生,研究生如何更快的成为合格的住院医师,是摆在研究生和带教老师面前的难题。为了适应目前医学教育的要求,培养出更好的医学人才,我科在实习带教过程中不断思考,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医学教学经验,改进带教方式,获得较好效果。
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使之成为具有医、教、研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负责其临床指导的医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通过临床实践启发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对提高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及研究能力具有实际价值。
“导师负责制带教模式”具体实施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基于具体患者的临床学习:学生针对具体病人,提出问题,并自主加以解决。在医疗查房时,负责医师在病区内选择具体患者,启发学生自主分析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使学生在展示自身临床思维和专业知识程度的同时,还能发现当场尚不能明确的问题。之后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自学、思考,再选择时间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与阐述。
第二,基于专业问题的临床学习:学生针对有代表性的临床现象或特殊疾病或一些学术观点,提出问题,并自主进行系统的知识整理和表达。这种形式转变了以往主要由专家教授来进行临床问题学术讲座、报告的做法,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由听者变为讲者。负责医师积极鼓励学生基于临床实践,细心观察,发现具有代表性的临床问题,并对与之相关的解剖、生理、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收集、归纳,通过多媒体形式在小组内进行专题讲座,最后就有关内容再进一步展开讨论。
我科为进一步实践“导师负责制带教模式”,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与方法:
第一,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对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实习的48名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
第二,方法。对对照组实习生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实习生采用导师责任制带教模式,导师责任制带教是指:将带教医师科内聘为“学生带教导师”,他们每人每批负责带教一名学生,并对该生进行专业理论讲解和临床实践带教。两组实习生实习时间相同。出科前对两组实习生常规考核。分别比较两组学生实习前后骨科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数据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结果:两组学生均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均参加出科考核。实习前后骨科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水平变化情况
两组学生实习前后骨科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水平情况见表1:一,两组学生实习前骨科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3.42,P=0.86);二,实验组学生实习后成绩普遍高于对照组,其数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32.91,P
骨科学是外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课时长内容多。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学生应掌握基础的知识,老师更应在带教过程中把理论知识整合到疾病的讲解和手术中,使学生能够形成整体的认识。临床实习阶段,学生的学习环境由教室变成病房,学习对象由刻板的书本变成鲜活的病例,这一切的不同都会激发实习生的学习热情。带教老师应当借助学生的这种热情,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科“导师负责制带教模式”总体思路是在负责医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促使学生从床中发现问题,充分运用现代化文献资料查阅途如图书馆、文献检索系统以及网络等,进行资料收、自学、归纳,最后回到小组中进行充分的讨论,或讲座形式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获得医学知识、积累床经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具体经验是:导师遴选,要求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技术,且每位指导老师明确带教计划。每轮带教导师与学生随机分组、一对一。入科开始,由带教老师带领学生熟悉科室环境,了解科室的专业特点及相关要求等,在临床实践中耐心传授骨科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要点。学生的各项诊疗活动均由其导师指导。双向反馈,总结提高。带教计划实施完毕,便实行双向反馈,由考评组评定实习生的成绩,由实习生评议导师的带教效果,这种双向反馈的目的是总结带教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对于临床本科实习医师,除了要求严格的“三基训练”,指导其管理少量病床,熟悉DR、CT片阅读,了解MRI片的阅读,能独立完成简单手外伤的清创缝合术,能对部分常见的四肢骨与关节骨折脱位进行手法复位治疗、石膏外固定,如桡骨远端骨折、肩关节脱位,利用临床实例进行示教,实习医师能正确、熟练的石膏外固定后,遇到难度小、依从性好的病例可放手让其进行一次手法复位,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实习医师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临床实践能力。但需要提醒的是带教时一定要谨记若实习医师第一次手法复位效果不佳,当即由带教教师再次复位,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病历书写方面,入科伊始,就告知实习生病历书写是临床中一项基本工作,病历书写不是简单的文字工作,是从事医学实践必备的、重要的基本技能,它反映了临床医师的临床思路,书写病历的过程事实上是临床思考的一个过程。
骨科专业实践能力范文2
关键词:循证医学;骨科学;临床见习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是国际临床领域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必须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任何临床的诊治决策,必须建立在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的价值相结合的基础上[1]。随着当代医学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变,传统医学教育向循证医学的教育方式转化已经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摆在带教医师面前[2]。临床见习是临床医学生从事临床工作前的重要学习阶段,是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必不可少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职业道德和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整体临床医疗水平的发展。骨科学是重要的临床学科之一,具有内容繁多,概念抽象,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特别是近些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骨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业务也在不断的发展中。骨科临床教学主要包括骨科理论教学和骨科实习教学两个过程,而临床见习在骨科的临床医学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在骨科短短几周的见习时间里较好的熟悉和掌握骨科基本疾病的诊治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为此,本文将循证医学教育模式运用于我校2011级本科生的骨科临床见习中,同时与传统见习教学法进行比较,观察循证医学教育应用于临床见习的效果,为提高骨科临床见习质量和培养优秀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进行初步探索和尝试。
1对象与方法
1.1观察对象
选择广州医科大学98名进入我院骨外科见习的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作为教学对象,在实施本教学法前,所有学生已系统学习了骨科学及相关基础医学课程,将所有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包括男26名,女23名;年龄21~24岁。实验组采用EBM教学法,包括男28名,女21名;年龄21~24岁。两组均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7版《骨科学》教材,两组在教学总课时、大小课比例及师资配备上均一致,两组在性别、年龄、入学考试成绩及已修课程成绩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为主,按照骨科学教学大纲要求,选择相应病种典型案例进行示教,从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检查方法、诊治思路、手术方式等方面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1.2.2实验组采用EBM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以5人为一学习小组,利用科室的病案库资料、典型病例及图书馆互联网,让学生完成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各个步骤,着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循证医学具体方法:首先课前重点向学生讲解如何应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medline,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查阅文献,利用百度学术、googleschooler等搜素引擎搜索文献,以及如何利用丁香园等专业网站获取文献,指导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取自己所需文献,掌握阅读和评价医学文献价值的原则和方法。其次针对某实际病例,引导每组学生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必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获得诊断依据,查询文献资料,找到最佳证据,结合患者情况,运用所获得的证据进行诊断并制定诊疗方案,总结临床经验;最后带教医师组织学生进行病例讨论及点评,同时酌情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在参观洗手、穿脱隔离衣、手术衣及铺单时讲解规范技术,在带教过程中指导学生完成正规的骨科拆线、换药,在模型上进行外科缝合等技术。
1.3教学效果评价
在临床见习完成后,通过骨科学相关理论知识考试(100分)以及临床实践技能考核(100分)来评估教学效果。理论知识考试试题随机提取自学校试题题库;临床实践技能考核考察学生的医疗病历的书写以及病史采集、骨科查体、影像学资料的阅读、基本技能操作以及病例讨论等方面的能力。最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系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对循证医学的基本认识、医学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医学文献的评价、临床技能的掌握、自学能力和临床思维的开拓,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效率的提升以及对教学方式的评价等8个问题,问题全部为单选。问卷回收率100%。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将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骨科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临床技能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理论考试中,实验组得分为(90.24±4.66)分,对照组得分为(84.53±6.80)分,经t检验,成绩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实践技能考核中,实验组学生在医疗病历的书写及病史采集、骨科查体、影像学资料的阅读、基本技能操作以及病例讨论等几部分考核中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得分为(91.16±4.75)分,对照组得分为(83.67±5.75)分,经t检验,成绩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调查问卷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95%以上的实验组学生对循证医学的有了基本认识、会基本应用医学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并对相关医学文献进行评价,认为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有利于临床技能的掌握,有利于提升自学能力及加强临床思维的开拓,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及学习效率的提升。而对照组学生在对调查问卷问题回答时,对传统的教学法认可度一般。
3讨论
在外科临床教学中,骨科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临床见习教学中骨科学以涉及内容多、概念较抽象,专业性强,专科检查复杂,并且新理论、新技术、新业务发展迅速等特点,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临床带教老师教学的难点。传统的骨科临床教学是以经验医学思想为指导的,突出教师、课堂、教材的重要性,以培养知识经验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使学生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积累知识,缺少创造性实践。授课教师或医生则以顺序性、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型,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从而使得骨科见习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学习,虽然基础理论扎实,基本技能训练的较好,但是创新性和创造能力较差,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EBM被称为“21世纪临床医学新思维”。EBM的核心思想是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意愿三者相结合。EBM的出现也使临床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的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为现代医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模式,对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医学人才产生了重大影响[3]。在我国当前的临床教育中,EBM教学模式已广泛的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4,5]。因此从实际出发,将EBM教学模式引入我校临床骨科教学中势在必行。EBM与现代骨科相结合形成了循证骨科学,骨科医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高效率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依据,并利用Cochrane数据库进行Meta统计分析,对证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进行严格评价。在学生进入临床见习时候就给学生引入EBM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当前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EBM可以教会医学生如何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更好的提出问题、寻求证据、分析问题、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的能力。在本文中,笔者首次把EBM教学法应用到我院骨科学临床教学中,在教学中,引导和要求学生从我院骨外科既往典型的病例以及日常的真实病例出发,提出问题,包括病因、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查阅资料寻找证据,明确诊治思路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后的考核结果表明,在骨科学临床见习时候,运用EBM教学法,深受学生的欢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能力,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从而提高了骨科学临床见习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新性能力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DavidL,Sackett.Evidencebasedmedicine:howtopracticeandteachEBM〔M〕.ChurchillLivingstone,NewYork,2000.
[2]MaggioLA,TenCateO,ChenHC,etal.ChallengestoLearn-ingEvidence-BasedMedicineandEducationalApproachestoMeetTheseChallenges:AQualitativeStudyofSelectedEBMCurriculainU.S.andCanadianMedicalSchools〔J〕.AcadMed,2016,91(1):101-106.
[3]王家良.循证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2-205.
[4]林继宗,孟丽丽,陈署贤,等.循证医学教育在胆石症外科见习带教中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9(39):76.
骨科专业实践能力范文3
关键词: PBL小讲课 CBL教学法 骨科临床教学 教学应用
临床骨科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实践性突出、理论知识抽象及整体性要求较高的学科。由于其教学内容繁多负责,导致其教学难度大大增加。研究表明传统的基于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做到掌握知识点,并在临床实践中融会贯通[1]。因此,改进教学模式,探索适合骨科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已经成为骨科教学的挑战。我们自2011年在临床本科教育中实施“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式[2],通过3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掌握知识点,但学生在实践及复杂案例中应用的能力仍然较差。2013年我们再次进行教学改革,将PBL小课堂(minilecture)教学方法结合典型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3]应用在骨科教学中,以期为骨科及其他医学学科的临床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思路。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在我院骨科见习的学生84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BL组(PBL教学法)和PBL-M-CBL组(PBL小讲课结合CBL教学法),每组42人,两组同学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医学基础课程成绩等方面齐同,无统计学差异(P>0.05)。
2.研究方法。(1)PBL组教学实施:①学生随机分为6组,每组7人,选定小组长;②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所讲授的理论知识为前提,选择临床病例,设置问题,授课前一周将所有资料发给每个学生,其根据老师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随后各小组长组织成员进行讨论;③集中教学活动:授课老师激励学生针对前期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病因、病理生理变化、发病机制、诊断依据、初步诊断及治疗方案等环节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总结,并梳理出明确的知识点予以掌握。(2)PBL-M-CBL组教学实施:①学生随机分为6组,每组7人,选定小组长;②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所讲授的理论知识为前提,选择典型骨科临床病例7例并设置临床问题,授课前一周将所有资料发给每个学生,其根据老师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随后各小组长组织成员进行讨论,并根据教学环节设置小讲课(每次指定一人进行授课);③集中教学活动:首先学生进行小讲课,老师根据其表现进行点评总结,随后对前期提出的问题进行逐条讨论,重点对小讲课学生所遗漏或不准确的问题进行补充讲解,同样引导学生对病因、病理生理变化、发病机制、诊断依据、初步诊断及治疗方案等环节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总结,并梳理出明确的知识点予以掌握。
3.效果评价。(1)命题考试:根据教学大纲,试题分理论知识笔试、案例分析、技能操作三部分组成,各项考试均百分制,取其平均值为最终成绩。(2)调查问卷:考核结束后,向所有学生发放主观调查问卷,分别从学习积极性、学习成效、对教学方法的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二、结果
1.考核成绩比较
PBL-M-CBL组学生的专业知识笔试成绩和案例分析成绩明显高于PBL组(P0.05),结果表明无论哪种课堂教学,若无动手实践培训,则都无法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结果见表1)。
表1 PBL-M-CBL组和PBL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x±s)
注:与PBL组比较,*P
2.问卷调查情况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84份,回收84份。结果显示:PBL-M-CBL组81.3%的同学感觉PBL小讲课结合典型案例教学帮助他们提高了学习兴趣,超过83.5%的学生感觉通过该方式,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另外有94.6%的学生认为自己查阅文献的能力显著提高,有88.4%的学生认为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以往明显提高,也有78.5%的学生发觉自己的团队协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PBL组学生前五项调查结果显著低于PBL-M-CBL组,只有57.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临床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此项结果与PBL-M-CBL组未见明显差异,也进一步表明课堂教学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结果见表2)。
表2 PBL-M-CBL组和PBL组学生调查问卷比较
注:与PBL组比较,*P
三、讨论
PBL教学方法已在国内外绝大多数医学院校中广泛应用和发展,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教育方法,目前已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实践证明PBL有助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学、临床案例分析、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提高[4]。我们前期应用PBL教学法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独立发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大大提高,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弊端,诸如学生较少查阅相关资料、缺乏良好的沟通、案例综合分析能力不足。如何提出全面且能体现相对真实的医疗环境下的医学问题,并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贴近真实病例,是提高骨科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实践证实,结合典型病例,若将真实、生动、典型具体的病例呈现出来,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思考临床问题、模拟临床诊治过程,则将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施教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缺乏大量查阅文献、对文献整理综合分析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环节中增加了小讲课,每次选定一名学生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变化或临床表现、诊治方案某个方面进行小讲课,要求应用多媒体网络模式,老师及其他学生为听众。讲者需要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翔实的讲解。
实践证明,PBL小讲课结合CBL教学方式,融合了多种教学模式的优点[3,5],通过调查问卷发现该教学法新颖灵活,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容易理解记忆和掌握,尤其是学生还学到了医患沟通等方面知识,非常实用。通过小讲课模式,使得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制作幻灯能力都得到极大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及自学能力都明显增强。由于CBL教学法特别重视对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通过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使得学生的分析具体案例、处置复杂病例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本次研究表明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考核成绩呈现一定差异,PBL小讲课结合CBL教学方式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PBL组,案例分析考核成绩显著高于PBL组。由于PBL小讲课结合CBL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抽象的骨科专业知识,通过小讲课环节[6],学生必须查阅大量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因此其掌握专业知识更加牢固,案例教学法促进了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能在实际临床病例中自如灵活地应用所学理论知识。
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无论是PBL小讲课结合CBL教学方式还是单纯的PBL教学,都无法明显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成绩,这与部分作者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2,7-8],我们认为作为临床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骨科学需要更多的实践性操作,如果学生的实际操作未获得足够的重视或培训,其技能操作能力就无法一蹴而就。
四、结语
在骨科理论授课的同时,应加强临床实践教学[9],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骨科教学质量。实践中每种教学方法都有优势和局限性,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对比分析并综合使用,方能实现优势互补,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段钢,李高玉,刘刚,等.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3):64-65.
[2]王雪松,徐瑞生,李奕,等.PBL教学方法在骨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4):78-79.
[3]张扬,严亚波,赵雄,等.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4):821-824.
[4]杨淑华,刘艳阳,李碧丽,等.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7):112-114.
[5]饶志涛,俞光荣,李海丰,等.PBL联合CBL及LBL模式在骨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105-106.
[6]陆国芳.医学高职课堂小演讲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5):30-31.
[7]席焱海,叶晓健,何海龙.体验式教学结合PBL教学法在骨科实习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125-128.
骨科专业实践能力范文4
【关键词】 骨科教学;学习积极性;临床实践;手术直播教学;病案教学;多媒体教学
笔者从事骨科教学多年,在教学过程中,对怎样提高骨科教学效果作了一定的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骨科的治疗方法和治疗理念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深刻地体会到以“教师为主、课堂教学为主、教材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极大的制约了学生特长和潜力的发展,严重影响了骨科教学质量。因此,现阶段骨科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也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内容,才能赶上学科发展,适应医学生临床工作需求[1]。现结合我们在临床教学工作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想法,谈一下对骨科教学的思考。
1 授课内容要与日益更新的诊疗技术紧密联系
随着新材料、新器械的发明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股骨转子间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而教科书中仍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椎体不稳定性骨折多采用手术内固定,而教科书中仍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这样的例子很多。至于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AO”内固定,教科书中却只字未提。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观点,知道其优劣,才能根据临床实际选用。学生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啃书本,可到了临床一看,原来书本与临床相距甚远!因此,应不断拓宽和更新授课内容,使学生及时掌握不断更新的诊疗技术。
2 更新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 增加背景知识 临床骨科学有大量的基础理论,为了避免一开始就形成对临床骨科学“枯燥”理论的学习,先适当地加入临床骨科学一些理论发现的背景知识。如我们在介绍内固定治疗理论时,介绍A0组织的起源,A0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这样的教学使他们兴趣增加了,知识面拓宽了,而且还从这些故事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更增加了自信心。
2.2 加强课堂互动 授课时,可以对授课中的一些难点、疑惑点等代表性的知识点通过提问和学生互动。通过回答问题提高了同学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提问互动还可以温习巩固以前的基础知识,同时授课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的盲点和欠缺点。通过教师的提问以及对这些知识的讲述,激发起他们迫切想学习这些知识的兴趣,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重视双基教育,结合学科最新进展,培养、提高学生的诊治能力
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是日常工作中应用最多的必需技能,一定要告诫医学生不要好高骛远,要打牢基础。面对临床实习过程中病员有限,病种不全,且手术机会有限的状况,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尽快提高实习生的诊治水平,骨科实习生的重要培养过程是基本功的训练,包括:开放伤口的清创,手术视野的消毒方法、手术切口的选择原则及清创、缝合的模拟等,这些都可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模拟出来。
4 重视骨科临床见习教学,练好临床基本功
勿庸置疑,见习的最主要、最直接目的就是使医学生顺利过渡成为临床实习生,乃至住院医师。所以要注重临床基本功,把临床骨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临床工作规程都纳入教学范围。
4.1 引导学生准确恰当地采集病史 采集病史是临床医生治疗患者的第一步,也是学生要迈过的第一个“坎”。临床见习决不能再把学生关在小教室内重复理论课的内容,应让学生接触患者,最直观地学习教师与患者及家属交流、获取信息方法,学习医患交流的技巧。提高问诊艺术。在采集病史时要提醒他们按诊断学要求熟记问诊内容,避免遗漏。同时突出骨科病史的采集的特点,注意对专科情况的详细了解。
4.2 学好骨科查体 骨科的理学检查在骨科疾病的诊断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见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许多专科检查在诊断学中未涉及,况且多数学生体格检查基本功不扎实,普遍感到骨科检查太难。因此,很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首先在示范中反复向学生强调养成体检“顺序化”的原则,对每一部位的骨科检查应按照望、触、动、量、反射、特殊试验等的顺序进行,注意双侧对比;此后布置课后学生之间模拟检查;教师通过常见病、常见部位床边示教,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其临床意义。
4.3 培养读片能力 骨科疾病的诊断多数要依赖影像学资料的支持。其中阅读X线照片是每个骨科医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在见习中要逐步培养阅片能力。例如:阅读股骨骨折患者的照片.对学生强调不能一眼仅见骨折,而是应由外及里,全面观察,并重点分析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形状、骨折块移位特点等,养成看片联系有关解剖,边看边想骨折的诊断、分型。同时对他们也要讲明,也许很难一开始就看得头头是道,但一定得逐步养成习惯。
5 革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1 手术现场参观 现场参观具有直接性、可见性、示范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能帮助学生深入领会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临床教学最主要的就是从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去做、去看,提早接触患者,时时刻刻用脑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整合知识的能力[2]。经过现场参观学习,思考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参观医院大夫做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活学活用知识,培养学生整体思考,融会贯通,把课堂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加以验证、讨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5.2 应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所讲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案例,让学生就案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种办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扮演其中一个角色,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的核心目的不是看学生是否找到正确答案.而是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3]。医学教育教学中,应用了临床案例导入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学员横向的、逆向的思维,有一定的讨论基础,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3 应用多媒体教学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特别是以人为实践对象的临床科学,很难将这种实践带到课堂上进行实验。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将丰富多彩的电子教材、电子课件、模型等,以声像形式直观、形象地讲授出来,并加以任课教师的即时讲解、分析和师生共同讨论,使学生对讲授的临床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够形象、深刻地理解,有效地弥补实验条件的不足,完成传统教学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为了上好骨外科课,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要求、课程内容的特点及具体情境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形成一个可以产生合力的有机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黄定,马依彤,王朝霞.浅谈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7):911.
骨科专业实践能力范文5
教育界一致认混合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对于学生形成较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起到很大作用。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这种教学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我国这种混合式教学法主要由在线学习、实时交流等方式。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得知,这些教学策略在一些学校中得到应用,2012预见性骨科护理年,利用混合式教学法教学设计将其应用与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预见性骨科护理.预见性骨科护理紧接着在2013预见性骨科护理年,国内的一些学者针对混合式教学法模式的构建策略进行了研究与讨论,其中有的学者将混合式教学法模式应用在教师培训中。当前我国正逐渐的完善信息技术和其它科技技术的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构建混合式教学法教学模式,又如何使其在学校中被广泛的使用,这对于我国目前教育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法模式
内科护理学在医学护理专业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它在临床护理的范畴之内。我国的一些学者针对内科护理教学采取了很多教学模式,比如病例式教学法、情景再现教学法、理论主义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是以老师为主体,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依据教学的经验,如果过分的强调以老师为主体或者以学生为主体都有其弊端。
1.预见性骨科护理混合式教学法模式促进内科护理教学
针对内科护理学的研究本文采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混合式教学法模式,通过一段时期的学习以及综合的评估结果发现,应用混合式教学法模式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以及综合评估的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所以,针对此次探究的结果可将其应用在其它的护理教学中,利用混合式教学法模式指导护理教学顺利开展,从而探索出适合内科护理教学的方法,整体上来提升内科护理教学的效果。
2.预见性骨科护理混合式教学法模式促进教师提高综合素质
实现教学目标将混合式教学法模式应用于护理教学模式中,因为它有着新的教学理念、科技技术的应用以及明确的培养目标,对老师的也有较高的要求,这样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根据调查显示,实验班中预见性骨科护理85%的学生认同应用混合式教学法模式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因为混合式教学法模式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将混合式教学法模式应用在教学中也能增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比如一对一的沟通、远程教学、QQ预见性骨科护理等;预见性骨科护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73%的学生认同混合式教学法模式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可以团结协作的完成学习,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78%以上的学生认同各学科知识的有效结合可以培养整体认知能力。所以,混合式教学法模式在护理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培养出了有较强学习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强的护理人才。
三、混合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针对2014预见性骨科护理年所要开设的内科护理课程,将其中的两个班108预见性骨科护理名学生作为实践的对象,分为实验班预见性骨科护理54预见性骨科护理名学生以及普通版预见性骨科护理54预见性骨科护理名学生。普通班男生3预见性骨科护理名,女生51预见性骨科护理名,人均年龄21.预见性骨科护理4预见性骨科护理岁;预见性骨科护理实验班男4预见性骨科护理名,女生预见性骨科护理50预见性骨科护理名,人均年龄21.预见性骨科护理2预见性骨科护理岁。根据每个班的年龄、性别以及学习成绩的统计来比较,统计学上不存在差异。内科护理学学科的时间约为一年,以开设护理课程的第一学期作为研究时间(预见性骨科护理约4预见性骨科护理个月)预见性骨科护理。普通班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名教授以及两名助教构成。其主要是通过老师向学生讲解护理的基本内容、课程目标、考试的重点等;预见性骨科护理还含有课后布置的习题以及答疑;预见性骨科护理通过期末的综合考查对学生以及老师做出评估分析。实验班采取混合式教学法模式的教学方式,除了增加一位技术人员外,其余的都和普通班一样,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明确内科护理学的目标以及重点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针对各教师的特点明确分工。主讲的教师主要负责在课堂中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传授给学生适宜的学习方式、建立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备好各课时的教学方案。助教主要负责学生对课本的大纲要求有个基本的认识、课程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任务能全面的了解。应用网络技术以及学习的内容,制定激励的机制使得学生之间共同进步,及时的对学生好的表现作出表扬,对学生每次的测评成绩都进行分析。建立组内监督制度,使得每组成员可以按时完成任务。在期末的考核过程中主要包含平时表现占据预见性骨科护理10%,团结协作学习占据20%,期末成绩占据70%,各种主观考核的成绩都是由小组的整体得分、个体在小组中发挥的作用、个人的奖励来评定出平时表现分和团结协作学习分数,从而得出最终的评估结果。在整个学习护理课程完了之后,全体的学生还需要对理论知识以及临床的实力再次可考核,对于学习的最终效果进行测评,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四、结语
骨科专业实践能力范文6
【关键词】 骨科患者;疼痛护理;体会
【中国分类号】 R69.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52-01
绝大多数骨科疾病都伴有剧烈的疼痛,这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同时又是共有特征。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害警告,疼痛提示人的整体性或者个体的防御功能受到侵害,常伴有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100例骨科患者,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龄11-77岁,平均年龄41.2岁。其中手术后伤口疼痛20例、急性缺血性疼痛例11例、炎症性疼痛19例、因异物刺入皮肤引起疼痛27例、外伤性疼痛23例。
2对症治疗
(1)药物镇痛:轻度疼痛:抗炎类药物、解热镇痛药、非阿片类药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中度疼痛:可选用如布桂嗪、可待因、氨酚待因之类的弱阿片类药物,;重度疼痛:选用如派替啶、吗啡之类的强阿片类药。对用其他护理手段不能缓解疼痛或者疼痛较剧烈的患者,用镇痛药物止痛。
(2)技术性镇痛:红外线、微波、温泉浴、冰敷、热疗、冷疗、理疗等。
3.护理方法
(1)统一思想。在骨科科主任及护长的引导下,组织学习研讨建立疼痛护理工作模式,邀请疼痛治疗专家集中给护理人员讲授理论知识,包括疼痛的病理生理、疼痛评估与干预、药物作用与不良反应、人文关怀及疼痛控制理论、围手术期镇痛新观念、患者和家属的教育与咨询等相关知识。护长还应该不忘调动护士积极性,运用情景模拟演练、角色扮演、护理业务查房、病例讨论、实践指导等多种形式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2)落实管床责任制,管理好自己所管的患者。疼痛管理工作由主任、护长、主管医师、护士和患者及其家属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护理方面对人员的安排、分工与职责进行明确,并组织人员培训、教育与考核。护士长通过审核护士主动进行疼痛评估的情况、疼痛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无痛护理措施实施情况及调查患者疼痛控制的满意度等,综合评价护士的疼痛护理能力,进行持续、动态的改进,使各层次护士在疼痛护理工作中各尽其能。
(3)提高护士准确评估疼痛的技能 。护士在护理骨科患者时,一般不强调疼痛的程度,只是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有疼痛时也让患者尽量忍,忍不了再用止痛药,而不关心患者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术前、术后的患者教育,包括止痛的重要性及方法,咳嗽、深呼吸、早日活动的重要性及方法,疼痛评估的方法,止痛药、疼痛的认识。同时向患者致以问候。我们还应该结合患者的病情,精心地为他们提供治疗和护理,合理地制定护理计划。当患者感到忧虑、无助的时候,我们的护理人员应该用真情赢得患者的信任,与他们交心谈心,主动向他们问寒问暖,让患者能够向我们敞开心扉,诉说心中的担忧和疾病的困扰;当患者没有家属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应该主动帮助他们买饭菜、打开水,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碰到那些经济特困难的患者,还应该先为他们垫付医疗费,把患者当作亲人一样来照顾,先治疗、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4)在落实管床责任制过程中护士进行疼痛管理。首先,工作中贯穿护理程序,认真进行评估、教育、实施、评价。对每个患者入院时派发测量疼痛尺,开始使用"疼痛评估记录单",对8岁以上的患者进行首次疼痛及心理评估,教会疼痛尺的使用,同时给予疼痛教育;其次,按照制定的疼痛护理指引,对患者入院时、术前、术后进行系统、持续、动态评估其疼痛情况,深入了解疼痛对患者的影响,针对不同患者一方面进行相应的疼痛健康教育,以指导患者及家属;另一方面实施非药物及药物干预措施后评价护理效果。再次,医护间互相配合,护士进行正确、规范、全面、评估后,应用掌握的疼痛相关知识与技能作出决策,并与管床医师一起,为患者提供多模式、个体化的镇痛措施。其中规范实施超前镇痛对术后的患者,有利于患者主动配合功能锻炼。按时给药,大大避免了患者受疼痛的影响,利于患者夜间休息;也减少护士夜间执行临时止痛药物的频率,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去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此外,围绕专科特点,专业用心护理。创伤、手术、术后固定与特殊、功能锻炼、特殊治疗等均可引发疼痛。注重患者主诉,并加强巡视,避免引起疼痛加重的因素,如不当、固定过紧、伤肢的位置、角度异常、操作频繁等。对一些需要吻合血管的手术如(皮瓣、断指再植)的患者,以免术后的患者疼痛引起血管痉挛,影响手术成功率。
3.结果
100例骨科疼痛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疼痛减轻,身体状态和功能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和满意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患者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平均为2.24分;24h内需要临时止痛药物≤2次;
4.讨论
笔者认为,对骨科患者进行有效的疼痛护理,能够大大减轻对机体的有害影响和患者的痛苦,这对于骨科患者的痊愈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医院护理工作宗旨,制定医院疼痛护理质量要求及有关制度和操作程序,评估检查疼痛护理质量,针对存在问题加以分析、解决。
参考文献
[1] 刘金凤. 260例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2009,(21):162-168.
[2] 王战如. 浅谈300例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体会[J]. 医学信息(中旬刊) , 2010,(05):134-137.
[3] 何素英. 骨科患者褥疮的预防及护理[J].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1,(02):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