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1
【关键词】高职 职业化 课程标准 实践
一、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
(一)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
高职课程标准是一种课程文件,其确定了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具体来说就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应掌握的特定知识、技能及态度” 和“学习结果”的清晰描述,是高职教育质量应达到的可理解的、可评估的具体指标,是管理和评价高职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学习结果考核的依据。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我们在编制和制定课程标准的时候,总是会自然和不自然想到或对照教学大纲,有些课程标准就是相当于教学大纲的变化形式,但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从教学大纲来看,教学大纲主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着眼于教师的教,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所以,教学大纲主要考验和考核的是教师的教学质量的好坏,它对学生学习的怎么样,教学效果如何关注的不是很重要,主要精力放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上;课程标准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基础上,既要告诉教师怎样教,还要告诉学生怎样学,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可持续发展,是职业教育教与学的一种有机结合与统一。
其次,课程标准在执行的过程中隐含着这样一个问题,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我们有些老师在上课时唯教材论,教材是什么就讲什么,我们要转变这种观点。
二、制定“职业化”课程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总的指导思想:根据高职各专业的特性,按职业工作项目和岗位工作流程,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进行能力结构的分解和教学设计,把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实践为核心,合理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及教学内容。
(一)规范性
高职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学习课程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教育质量应达到的具体指标,是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因此,课程标准从内容确定、文字表述到文本格式都必须规范,充分体现其指导性和权威性。
(二)系统性
课程本身是一个由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多种要素有机组成的完整系统,并与其存在的外部环境相适应。课程标准作为指导课程建设的依据,必须对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教材编写与资料开发利用、教学和评价等作出完整的规定或说明,并遵循由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性质、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依据课程内容设计学习情境、针对学习情境实施教学和评价等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逻辑关系,将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理念贯穿始终,充分体现其系统性。
(三)明确性
课程标准对教师和学生在教什么、学什么,如何教、如何学等方面规定了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对课程的性质、内涵、范围和程度等清晰地加以界定,通过分类、分层等方法和手段,逐类、逐层地具体加以陈述和说明。
(四)职业性
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直接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都有具体的行业、专业或工种的职业方向要求。这就要求高职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内容等课程要素都符合生产一线的实际技能和能力培养要求,同时,还要能及时反映生产第一线的变化,充分体现其职业性。
(五)可衡量性
制定高职课程标准的目的之一,即让教师能够整体地、一致地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教到什么程度”四个问题,因而高职课程标准应便于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考核,应尽量选用可观察、可检测的语言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与此同时,课程标准不能过于宽泛,否则将无法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标准。
(六)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新的课程标准应能切实地深入教学实际,对实际操作环节提出相关规定,有机融合职业标准,重点针对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要点、教学实施条件、教学实施方法提出要求,从而有效地体现工学结合特色。
三、“职业化”课程标准的编制
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定位(性质、任务、课程衔接)、目标、设计理念与思路、内容框架、课时安排、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
(一)课程定位
用简练的语言对该课程的性质、任务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总体描述。课程定位是课标建设中一个关键问题。只有定位准确,才能作出好的课标,课程定位越简单越好。
(二)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指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哪些素质,特别应突出能力目标。学习目标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价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即的。学习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
(三)课程设计
紧扣课程定位,就课程设计思路进行说明,为实施做指南。主要应体现以下精神: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2.体现以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设计
指对某一个具体学习情境的实施设计。根据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按学习领域(或任务或工作项目等)顺序描述课程内容及具体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培养的能力与素质。
(五)课程考核
给出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的考核标准及评价办法。
1.考核方式。指本课程平时考核及期末考核各占比重、各情境内容所占比重、考试形式、试题类型等。
2.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应与本专业学生上岗条件相结合,与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六)学习资源
说明本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包括主教材、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以及网络教学资源。
四、课程标准制定的保障机制
(一)学院成立课标建设领导委员会,并下发课标建设规划,下发课标的模版,同时印制课标建设工作中的问题解答。
(二)系内成立课标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确定具体课程标准制订与实施步骤及时间进程;组织、审核课程标准建设团队;明确程学科的性质与地位、课程总目标;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督促各课程制订小组完成课程标准的制订并负责贯彻实施;课程标准的交叉审核,课程标准的系内审查等工作。
(三)建立激励机制,在年度考核办法专业建设条目中,规定完成课标并通过学院验收。
五、在课程标准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的认知及教育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课程标准的建立是很重要,但有效实施更重要;建立课程标准是很难,但有效实施更难。习惯于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和教学组织的教师特别是老教师要适应课程标准,是一个艰难、漫长的历程。因此,不能急于求成,应在政策导向下缓慢推进;同时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深刻领悟课程标准;学院管理者应重视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高校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2
关键词: 边远地区 高校实验室建设 存在问题 对策
一、边远地区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对实验室的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导致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室建设停滞不前,管理体制落后,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很大程度地影响了边远地区地方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1.实验室管理体制落后。边远地区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大多为三级管理体制。碰到问题,就会出现三个部门都在管又都不想管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2.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边远地区高校办学经费主要靠政府拨款,地方、企业、社会各界引资很少,致使实验室建设经费长期投入不足,加上近几年高校扩招,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仪器设备需求量增大,从而导致实验室基础设施条件差,仪器设备套数不足且陈旧,更新率和完好率低下。
3.实验室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对外开放不够。实验室基本处于封闭和各自为政的状态,实验室的设备及图书资料只限于本实验室内部人员使用,没有对全校师生开放,更没有对社会和同行开放,导致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闲置,造成实验室资源的极大浪费。
4.实验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由于实验室的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边远地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学历层次整体偏低,职称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学习进修,很难适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实验室建设的需要。
二、对策研究
1.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明确职责,理顺关系,搞好校、院(部)二级职责界定,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学校对实验室要实行宏观、目标管理,院(部)充分发挥学校给予的职能和权限,在学校整体建设规划下,结合本院具体情况,规划实验室建设的具体目标,制定措施,安排进度,组织实施,监督考查。通过理顺关系和明确分工把对实验室的管理与使用、责任与权利统一起来,在加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科研设备的适度开放、资源共享、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特别是十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继续加强实验室结构调整与优化,不重复设置实验内容相近的基础实验室,避免资源的浪费与闲置。
2.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比重。边远高校应加强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实验室也要广辟资金渠道,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及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与实验室开展实验合作研究,增加资金来源。学校在全面考察各专业实验室、实验项目、各学院所需大型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对现有各学院实验室拟购仪器设备要进行审核,十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列入购置计划。同时要加大科研实验室的经费投入,争取将一些有特色的科研实验室建成国内、国际一流水平;同时加强基础、专业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满足正常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争取使所有专业实验室、基础实验室均达到国家所要求的实验室评估标准,促进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3.扩大实验室开放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实验室的开放对于进一步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学校师资、科研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边远高校资金相对有限,因而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势在必行。实验室要面向学院、全校开放,在常规教学以外的空余时间,要实现预约开放。专业实验室面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开放,任何人只要持有效证件就可以直接使用仪器设备。适当的时候,边远高校还要面向社会开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
4.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完善实验室工作人员考核制度。实验技术人员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必须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加强实验队伍建设,重在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首先,要加大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定期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培训及外出考察。同时要采取措施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学历,使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位。其次,学校要加大实验室人才引进策略,引进一批具有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来充实实验队伍。学校要以优厚的待遇吸引人、留住人,使这些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安心为学校服务,为社会作贡献。最后,要制定实验室各类人员考核制度及激励机制,加强对实验室各类人员的考核,设立实验室主任、实验教师、实验工程技术人员、大型仪器设备责任工程师岗位职责。这样就可根据不同的岗位来要求实验人员,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对各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都要有针对性的规定,并使它深入人心,让大家都能清楚自己所承担的义务,按照制度办事。同时应制定实验室工作人员考核制度,按照各类人员的考核标准对各类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全面考核其思想政治表现、工作学习态度、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并根据考核结果使他们享受到相应的津贴待遇。
实验室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室工作要立足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实验室管理与改革模式,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与管理体制,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完善实验队伍建设,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努力促进边远高校实验室成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基本场所。
参考文献:
[1]孙群英.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问题对策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5,1.
高校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3
1.1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一直在不断提升,这样的社会背景刺激了经济管理类学科和专业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刺激了经济管理在社会中的发展和应用,经济管理并不是完全由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构成,更多的需要的是实践能力,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就是为了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另外,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可帮助高校提升学生对经济管理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但现实中有很多的学生并不是由于自己的爱好选择了经济管理类学科,而是由于外界各种各样的原因才选择了经济管理类,但对于经管类科目的学习如果没有兴趣就会很难接受,学习压力也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增加,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1.2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发展历程
实际上,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在我们国家已经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方法和建设途径都经历了很大变化,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是手工地模拟实验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采用手工的方式模拟经济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这是最初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就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经济管理的各项内容和环节,但这种方法最大的劣势就是手工模拟不够精确,比较浪费时间,实验室的教学效率低下。第二是计算机模拟实验室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与之前的实验室建设方法相比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技术运用到经济管理类的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同时也增加了课程的授课效率。第三是兼具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仿真模拟实验室,这样的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管理经验和体会,比如仿真的炒股实验室,在这种实验室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买卖股票,体验真实的经济管理,这种近乎真实的体会能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供最好的帮助和支持。
2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确实为高校的经济管理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而且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已经在各大高校开展和应用起来,为高校经济管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大的支持和帮助,但在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方面来说也给高校的经济管理类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以下主要针对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2.1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在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体现了它的优势,而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得到了学生、教师以及高校管理部门的认可,且当下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已经成为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校的必备基础设施之一,关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主要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一个就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要符合实际的课程开设需求,并不是随意建设的,有实际的教学需求的专业和学科才可以开设实验室,另外就是很多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必须要保证实验室的分配和使用制度得到落实及使用。但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正常的课程开展。
2.2高校经济管理类的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由于很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并没有接触过类似的实验室,对这种实验室的兴趣远远超过了用它开展学习的兴趣,最终产生了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和维护出现很多问题,但总结这些问题的共性,可看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不够充分,重视程度不高,他们并没有把实验室看做学习和研究的地方,而是一个放松的地方,这样的态度和看法最终导致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存在障碍,院方也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资金建设实验室,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要不就只是摆设,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和意义,要不就是根本没有投入建设,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给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带来一定影响。
2.3专业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教师欠缺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也是所有课程开展的基础必备条件之一,但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的误导,很多教师在思想上错误地认为只要把课程教好就是对学生负责,就是自己唯一的职责,但新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改对教师和教学过程都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新的课程改革和要求教师要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课程的活跃性,实验室课程也是在新的教育改革发展起来的,但实际的现状看来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应用还不充分,追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该课程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因为在特殊的实验室课程中需要有专业的教师对设备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对知识的分析等进行讲解,这是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和学生接受程度的基本条件,但由于这种类型的实验室在我们国家的很多高校的应用还只是刚刚开始,普及程度还不够,因此这方面的专业教师还很短缺,这是制约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要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使得经济管理实验室得到更好发展,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就必须对这个问题提升关注程度,及时对其进行解决,否则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2.4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过于单一
经济管理类学科的范围实际上是非常广泛的,所有与经济管理相关的学科的学习都可归入到经济管理类的范围中,因此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设立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高校自身的原因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导致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过于单一,最终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有过科学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主要是由于:首先就是学校的实验室建设资金不够,这是制约实验室建设的最重要因素,实验室建设不仅需要投入人力,设备的购入、安装和投入使用更是需要一大笔资金投入,学校各项事务繁杂,经常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因此资金问题是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就是师资力量不够,这样的情况下过多的实验室建设却不能投入使用对学校来说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师资力量是影响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的又一大重要因素,最后就是学校对于实验室建设的设置和分配情况不够明确,最终导致实验室功能混乱,既没有达到预想结果,也影响了正常的实验室结构设置和分配。总的来说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也是实验室建设中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视的一个问题。
3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效率的对策和方法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分析可以看出实际的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效率,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的职责,也是高校管理部门和社会的职责,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有实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以下主要针对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效率的对策和方法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3.1提升高校负责人、教师以及学生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提升高校负责人、教师和学生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因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可看出,只有提升了与这些息息相关的实验室对待实验室建设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实验室的建设质量和效率,规范实验室的使用规则等,也只有这样提升高校负责人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才能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但对于提升高校负责人的意识和态度,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让高校的负责人、相关专业的教师等到一些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和使用比较成功的高校去参观和学习,只有从这样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高校负责人和教师才能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也只有这样的对比对他们的冲击力才是最大的,这样的参观和学习对于高校建设自己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2培养专业水平高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教师
整体专业素质高的教师是任何一门学科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基础条件,在实际的经济管理类学科的教育过程中也是同样的,经济管理类学科实验室建设同样也需要专业的经济管理实验课教师,针对我们国家高校中目前的实验课教师的实际情况个人认为实验室教师素质和专业的提升方法可是:首先学校必须要充分利用相关专业教师的空闲时间提升对这些教师的培训频率和次数,通过这样的培训教师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了解知识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授课方法,这样对于学校来说是最节约成本的一种培养实验课教师方法,同时达到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其次学校可招聘以下专业水平和素质高的实验课教师,这样可从根源上解决教师不够专业的问题,同时也可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总之,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为学生实验课程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教师的职责,也是高校的职责所在。
3.3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
不断丰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是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科授课效率和学生学习专业程度的最基本保证,因为经济管理类学科是对所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统称,实际上还包含很多的学科,这些学科之间有关联,但却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对于有的相似相比较大,或者项目重叠的学科,可共用一个实验室,但很多的学科实际的授课并不能共用同一个实验室,因此在实际的实验室建设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实际的授课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专业的实验室,这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考虑,同时也是为了教师的授课效率考虑,总的来说,实验室建设者充分了解每个经济管理学科的分类和课程开设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完整性和完善性。使得实验室真正能为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做贡献。
4结语
高校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4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发展
前言: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与建设当中,科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及科研单位,实验室往往代表了高技术的标准,同时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些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当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不足,使得实验室建设发展受到了阻碍。基于此,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实验室管理,促进实验室建设,从而推动实验室的更高发展,为科研工作创造更大的价值。
一、实验室安全保障
在实验室管理当中,安全问题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加强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化学试剂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对于危险的试剂和药品,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存放和取用,对于具有放射性、腐蚀性、毒害性、爆炸性、可燃性的药剂,应当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保存和搬运,以免处理不当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1]。对于不同类别的危险品,要按规定分类存放,对于包装严密、数量较少、危险性较低的一般固体腐蚀性药剂,或其它固体毒害性药剂,可以同室放置,但必须严格区分存放。在药剂存放和保管当中,要对每种试剂的性质进行了解,并做好相应的防晒、防热、防潮措施。同时,对于可燃性及爆炸性药剂,在存放地点应当明确标识禁止烟火。
二、实验室功能创新
在很多高校的实验教学当中,对于理论课程较为注重,但对于实验课程较为忽视,因而学生对于很多验证性实验内容无法充分理解。而高效的实验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因此,在高校实验教学中,要对实验室功能进行创新性的发挥,注重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的融合,才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更强的人才[2]。对此,高校可以将实验室作为一项单独的考核内容,在考核中给予学生相应的课题,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独立操作完成。同时,可以结合实验室使用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一些设计性、合成性试验,对实验室功能进行创新,使实验室功能和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实验室工作方式优化
在实验室工作当中,档案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主要包括试实验研究或实验教学档案,以及药品仪器档案等。其中,实验研究或实验教学档案主要包括了分组实验记录、演示实验记录、实验计划方案等内容,应当注重填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药品仪器档案则包括固定资产总帐、低值易耗品明细帐、药品分类帐、仪器分类帐等[3]。对于新购置的药品与以期,应当及时入帐,对已消耗及损坏的药品或以期,要及时的注销和记录。定期复核档案记录,同时定期进行实验室药品仪器清查,确保帐物相符。同时,对实验室中药品仪器情况进行了解,及时购买需要的药品和仪器,确保科研工作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实验室管理方法改进
在传统的实验室工作当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实验室管理的作用和效果。对此,可以通过评估的方式,推动实验室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建设,同时对实验室的科研和教学水平进行促进,推动实验室建设的发展。首先,科研单位或高校的领导应当给予实验室更高的重视,定期对实验室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估,严格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强化实验室管理,促进实验室工作方式的改进及优化[4]。通过评估对实验室工作方式的优化起到促进作用,确保实验室的稳步发展。在领导的监督下,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制度进行执行,不断强化实验室管理,以促进实验室建设。
五、实验室工作者职能扩展
在当今社会中,实验室科技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验室中,实验室工作者的职能不再是过去单纯的管理工作,例如实验药品及器材的准备和管理等。由于实验室工作者对于药品及器材的熟悉程度高,同时具备较高的实验知识与能力,因此,应当在科研工作或教学工作中,对实验室工作者的职能进行扩展。这样不但能够降低科研人员和教学人员的压力,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帮助。此外,为了对实验室工作者的职能进行扩展,还需要其不断加强学习,掌握和了解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实验室建设。
结论:在科研单位及高校当中,实验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所,对于科研工作及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验室管理当中,应根据过去管理方法上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加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通过对实验室管理的加强,让实验室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功能和作用,从而促进实验室建设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萍,邱晖,周子荣. 上海市黄浦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建设的思考[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02:89-94.
[2]房世杰,任红松,李进,涂振东. 对新疆农业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2012,06:35-38.
高校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5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现状,建设,对策
一、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发展现状
基本摆脱了“文科不需要实验室”的陈旧观念,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高等院校每年都有实验室建设经费专项拨款,学院也会有适当支持。此外,还可以申请比如国家级或省级实验示范中心项目、中央支持地方省部共建实验室项目等经费支持,逐渐完善软硬件设施。经过十年左右的建设,大部分实验室都具备优良的实验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软件也基本满足目前教学实验的要求。并且,利用优良的网络环境,部分实验教学软件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利用校园网络随时登陆。
二、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2.1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是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高校经济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建立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二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只有理论而不去实践,或不善实践,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会受到限制。因此,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专业化软件为工具,借助科学的教学体系设计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获得对经济管理类的专业知识、专业活动的系统理解与认识,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真正搭建起一个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的舞台。
2.2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是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支撑和互动平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经济管理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并拓宽了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空间。一方面,经济管理实验室为科研人员和教师提供了现代化的经济管理科学的研究平台,经济管理问题的研究从分析现状演变为预测未来。建立经济管理类综合实验室,能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完整的资料和实验环境,对提高科研人员与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和社会服务而成为科学研究的新起点和新基础,这也是对科学研究的再实践和升华的过程。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就是要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成为科学研究和社会交流与合作的基地。
三、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高校之间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各个高校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学校经济实力强劲,有助于建立规模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实验室。有能力聘请经验丰富、专业技能高超的管理和教学人员,从而在管理和教学方面走在前列。而西部地区高校利用有限的资金建立的实验室设备落后,人员缺乏,管理不到位,其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尤其是目前,我国多数西部高校的经济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工作还处于初期阶段,普遍存在经费紧张、场地不足的问题,直接影响后续建设的顺利开展。
3.2实验室建设与科学研究相脱节。实验教学使用的软件难以购买,自行开发又力量不足,致使实验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落后,与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建设的内容脱节,建立起来的经济管理实验机房,大多数供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上网查阅资料用,根本无法开展研究性和创新性的实验。
3.3实验室教师队伍素质不高。从目前状况看,实验室教师队伍处于“专业人员少、学历低、知识结构单一、接受培训机会少、工作热情低”的状态。部分经济管理类教师受几十年形成的重理论的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虽然有着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动手能力差,尤其是通过计算机的动手能力,并缺乏对开展实验教学的认识。另外,在高校中尚存在实验教师比一般教师“低一等”的错误观念,无论是在职称评定还是在确定工作量等方面待遇都有所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完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对策
4.1加大对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投资力度。实验室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不断改善实验室的建设环境,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高水平的科研服务。一方面用高新技术知识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接触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使学生掌握更多更好的技能,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更新实验设备,增强实验室的自身活力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学术水平,更好地贴近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使学校教学直接对经济建设发挥作用。
4.2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实验教师是由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组成的重要队伍,是实现面向21世纪高校实验室建设目标的保证。因此,应重视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培养工作,选派热爱实验教学、素质高、能力强的实验教师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交流和考察等多种方式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其次是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把培养、选拔实验室学术领头人和学术骨干放在首位;再次是加强实验教学和技术的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最后,在职称评定、津贴发放、业务进修等方面给实验教师以政策倾斜,最好是政府不要把高级实验师职称作为实验系列职称评定之顶点。
4.3整合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室利用率。要打破由院(系)以及专业教研室分割而垒起的实验室“高墙”,对实验室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与优化配置,实验室除了在满足各专业的实验教学需要之外,还可以用于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研究,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改变教学中不合理的知识传授结构,并使高校教学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进而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增强实验室的规模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芳、李华、何忠伟,经管类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模式研究,教育与职业,2008
[2]马伟杰,浅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
高校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6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207-01
0引言
随着高校管理变革的逐步推进,实验室建设的进一步规范化、复杂化,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繁重和复杂,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高校实验事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管好、用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达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目的。[1]因此,加强实验室的管理是高等学校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1高校实验室物的管理
实验设备、仪器、低值耐用品等没有较好地建立信息库,以供查询其基本信息及使用状态,不利于对这些实验设备的维护;对仪器设备的领用、借用、修理、报废的处理仍处于手工处理阶段,处理过程繁琐,容易出现纰漏,造成设备流失;实验耗材的管理也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容易造成耗材浪费。仪器设备信息统计过程复杂,占用大量工作时间,耗材消耗情况不能够得到很好统计。
2高校实验室教学的管理
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处于手工处理阶段。实验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实验安排完全手工操作给实验教学管理带来繁重的工作负担;对教学过程和成绩评定没有建立详细的信息管理和记录,从而无法充分保证教学效果,积累教学经验;实验室主管部门和实验室之间没有方便快捷的协作通道,教师和学生之间也缺少很好的沟通桥梁,难以适应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的需要。
3建立强大的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高校实验室管理是以服务高校老师和学生,各实验室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全面提供实验室管理的解决方案为导向,是实验室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支撑平台。国家级或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为提高教育质量工程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础,信息化建设是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4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教育是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实验室实验包括验证已有现象或结论,也包括探求未知现象和猜想,都含有创新成分。从一定角度讲,实验室安全问题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风险问题,它的存在是必然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人为努力去减少实验室安全隐患,规避实验室风险、减少实验室事故几率,降低实验室伤害范围与程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实验用品与设备及其存储方式带来的安全问题。另一类是实验室建筑及空间布局带来的安全问题,再一类是实验室管理制度及其执行力度带来的安全问题。在现有能力条件下,我们无法实现实验室零事故;而我们也不可能因为发生了实验室事故,就停止高校的实验室实验。相反,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更高水平的实践创新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环节之一的实验室实验,其重要地位还会得到加强。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要从全校的实验室,而不是某个学科、某个老师的实验室角度,全面加强校领导、教师、实验室辅助人员、学生等多人群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意识、安全制度的遵守以及紧急自救措施等内容。
5高校实验室人的管理
在高校实验室建设工作中,各高校为争创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争创硕士点、博士点、制定了引进人才标准与发展计划,大多数把学历的高低列为第一标准,非硕士、博士不纳。使很多有真才实学的维修人员被拒在实验室外,望门兴叹。真正从事实验室管理的人员普遍偏少。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用人观念,纠正“重高学历,轻实用人才、高技术人员算不上人才”的落后思想。充分认识到设备管理维护是实验室基础工作的平台,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通过建立相应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和吸引高水平人才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同时稳定现有高水平实验室管理人员,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相对于产业发展来说还是比较滞后的。建立一支稳定、业务过硬、技术全面、结构合理的实验队伍,是有效提高仪器使用率、提高实验室效益的决定因素[2]。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各实验室主任对本学院负责并接受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委员会监督;实验课教师部分采用校内招聘,实验技术人员采用校内聘用[3];制定了实验课程负责人、实验室主任、实验人员岗位职责,以加强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提高管理效率,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实验和实践任务。
6集中全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做大做强高校重点实验室
高校重点实验室要更加注重软件方面的建设,不断改革管理与运行机制;要更加注重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要更加突出特色和优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更加注重合作与交流,共同建设成高水平的实验室。在科技发展新形势下提升高校重点实验室活力,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更加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从“加强基础性科学研究”、“发挥科技中介枢纽作用、”设立省重点实验室专项财政资金“、“引导全社会对创新投入”等多个不同方面,对集中全社会的力量,充分发挥省重点实验室的创新优势,做大做强高校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方伟红等.浅谈高校实验室管理[J].科技信息,2010,11(21):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