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语文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语文的意义范文1
1.小学作文的重要性
写作,对于识字不多的小学生来说,是令其掌握汉字、理解汉语意义以及培养分析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写作综合考查了一个人的词汇知识、认知能力、理解分析以及概括能力,小学作文教学不仅是小学生语文综合知识的体现,从思维和语言的功能讲,它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能力,同时也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叶圣陶说:“作文是各科学习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有句话叫做“得作文者得天下”,在各级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在语文试题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且这一比例有上升的趋势。小学作文占语文总分的30%左右,初中、高中占到50%左右。而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时候,只有在小学时候有了过硬的写作能力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游刃有余。
2.目前小学语文作文的教育状态
作文的写作来源于生活实践,在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独立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的要求是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现行的教育形势下,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的课本中获取知识。目前的作文写作指导主要是积累的方式。但是写作源于生活,源于情感,但是作为生活在各种保护中的小学生来说,不可能有大量的生活实践。这样小学作文教学就只能来自于课本和老师的教导。没有活力的方法很可能阻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等等。”“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作文写作提供良好的题材。
二、影视资源的特性及其对作文教学的意义
1.影视资源的特性
“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课本的一个特点,色彩缤纷的插图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插图也有很大缺陷,它是静止的,只能表现一瞬间的状态,想要了解插图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对小学生的想象力提出了挑战。但是影视资源的优势能够减少简单的图片给教学带来的弊端。
影视内容有表现内容和手段的丰富性、及时性、形象生动性等特点,成为反映生活、折射生活的一面镜子。影视资源具有生动性和综合表现性的特征。影视资源对生活和事件宏大场面的完整再现能够给人近于真实的感受。这种动态的、完整的、综合的、生动的表现手法即使是作为二手资料,同样能给社会经验很少的小学生一种震撼、深刻的印象。这能够给学生不一样的感触。
2.影视资源对小学生写作文的贡献和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A.C.马卡连柯说过:“在我们的时代,电影不仅对儿童,而且对成人都是最有力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相较于课本,影视资源的一大特点就是图像的动态化。利用学生对这一特点的感知和敏锐性特点,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趣味性,将学习内容以生动、全景的形式呈现每个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和词句的运用。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以课本为主,老师讲解,让学生多读别人的作文以培养语感、积累词汇使用方法。这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但是也容易禁锢思想,使得他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己语言的风格。
学语文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能力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分量最重、变动最多、改革力度最大的是有关阅读教学的条文,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一、加强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字、词、句积累后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以书面材料为对象,以信息获取为目的的一种学习过程。阅读不仅存在于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而且在整个语文活动中都处于中心环节的地位,通过阅读可以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可为写作提供多方面的营养,而且阅读能力的优劣影响着人的一生的工作和生活。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多读、精读。正如古语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因此,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二、加强阅读教学的途径
首先,阅读教学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重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判断,即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其次,要强调实践。学生在讲读课上求知识、学方法,在课内自读课文上求实习、学巩固,在课外自读课文上去实践、学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由全依靠到半依靠到最后不依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科学原则。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以下几点。
1.阅读时要辨析文章体裁
文章体裁不同,文章的内容与形式也就存在差异,就应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记叙文重在把握其中心,了解详略的安排以及运用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说明文重在其结构层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以及说明对象的性质。议论文则在论点、论据、论证上下工夫。诗歌要揣摩意境,散文要品味诗情画意,小说要研究人物。抓住了这一系列体裁的灵魂,就可以少走弯路。另外,要准确捕捉词语、句子传达的信息。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既有对时光匆匆流逝的伤感,也有人到暮年对易逝年华无可奈何的叹惋。
2.阅读时要分析语义、语境
语境即语言环境,也是当时社会的状态、性质。引导学生去分析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才能实现快速有效阅读的目的。如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不是说老翁垂钓。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不是谈天气。又如鲁迅笔下那位备受科举制毒害的旧中国知识分子孔乙己的形象,这就更深刻地揭示了那个社会的炎凉和封建文化的罪恶。只有教会学生细心分析、深入思考作者笔下的一词一句,品味文中的一人一景,才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要培养学生“精读”的阅读习惯
语文的学习天地比较广阔,阅读的空间更是自由,不仅仅依靠课堂,更应该利用社会这一广阔的语言环境进行实践,这就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不仅要勤奋,而且要学会“精读”。在熟读强记的基础上还要精心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语言风格、详略安排等。通篇读完后,掩卷静思,是否心有所感、情有所动、读有所获,提笔写下自己的心得,这样才真正实现了阅读的目的。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若仅仅停留在教师课堂中逐字逐句的分析上,只能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4.阅读教学应是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
成功的阅读教学,应是一个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变化的情感为动力。如讲析《故乡》一文中海边少年闰土形象时,动情地描绘海的阔大和圆月的美丽。有情有景的描述,学生的脑海中便会勾勒出一幅幅立体图画。于是,有同学会惊讶地发现此时此景的少年闰土,不正像那位少年哪吒那般神勇吗?由此,许多同学便能意会出这幅珍藏在作者心目中的少年英雄的图画,特别是画上那位神勇的少年后来麻木、迟钝,木偶人一样的变化。老师的讲析,当然不能是平平淡淡的,应该声情并茂,配合手势、表情。恰到好处的手势和表情,能让阅读教学做到有声有色,妙趣横生,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进而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判断。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授渔者”而非“授鱼者”,学生应自觉主动地进行阅读实践,不断增强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家林.浅谈初中作文如何选材.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学语文的意义范文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和初始阶段,他们开始系统全面地学习自己已较熟练的母语。在语文低段教学中学生首先要做的是写准字形、读准字音、弄准字义,进而理解词义、语义,为将来的高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训诂学与小学低段教学看似相去甚远,但我们认为在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训诂知识和训诂思想。这不仅关乎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关乎课堂教学的准确和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
一、运用形训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形训是一种重要的训诂方法,它主要是“用分析文字形体的方法来解释字义”。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用象征性书写符号记录字词,而不直接或不单纯表示语音。在传统小学中人们认为汉字产生中有六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而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尤其是一年级起始阶段,存在着较多的象形字和会意字,如“木”“手”“日”“月”“本”“休”“雨”等等。教师如果仅从字音、结构、笔顺来讲解汉字,学生会感到枯燥,打击孩子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我们认为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形训方法使识字变得生动而有趣。如“木”在甲骨文中写作,似树木形,“休”甲骨文中写作,似一人倚靠在树下休息。这也是近年来人们倡导的字理识字法。学生既可以生动有趣的识字,又能准确掌握生字词的含义。但这一方法的使用也是有一定范围的,“以形说义”分析字形所了解的是這个字所记载的词的本义,即“体现在造字意图中的基本词义”,注意不能无限推而广之。
二、运用训诂方法,提高古诗文字词教学的准确性
语言是变化发展的,词和词义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语言中除了少数基本词汇的意义无多大变化外,其余一些词的含义都有程度不等的变化”。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去发现这种变化,从而对古代篇章中的一个词的意义做出正确无误的解释,避免出现“以今律古”的错误,即人们在理解古语的过程中,受到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用现代人的概念、观点理解古人而造成的训释错误。
部编本教材自2016年开始在全国推行使用,这套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古诗文所占比例增大,从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套教材选录124篇古诗文,比原有人教版增加了55篇。要想准确解释古诗文中的一些词义现象,向学生准确传授古诗文知识,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训诂意识和训诂知识。
如部编本第二册中《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床”在现代汉语中是指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用的家具,是一种卧具。但在古汉语中“床”也指称坐具,《礼记·内则》“父母姑舅将坐,奉席请何乡;将衽,长者奉席请何趾,少者执床与坐”,陈澔在《礼记集说》中注曰:“床,《说文》云‘安身之几坐’,非今之卧床也”。此处“床”作“坐具”义更恰当。
在部编本第二册语文园地七中收有“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一句古语,课本“见”注音xiàn,并未做任何注释或解释。到第三册《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又一次出现“见”读xiàn,在这里课本出注“见,同现,出现”。对于略有训诂常识或古汉语知识积累的人来说,“见”与“现”是一对古今字,在造字初期“见”可以表示显现、显露义,后因“见”所承担的词义过多,造成了使用中的混淆与不便,人们创造出“现”字取代“见”表示显现、显露义,并一直沿用至今。
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辅之以训诂知识,增加教师训诂知识是大有裨益的。
三、培养学生词义发展意识,为初高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语言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中,词与词义也是变化发展着的,训诂学产生之初也是为了解释经典中因语言的发展而变得不易理解的词语,以帮助人们扫清文字障碍、减少语言隔阂,正确理解古代文献的内容。因此训诂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仅作为一种方式方法,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而存在。在汉语学习初期就给孩子们树立语言的发展观,这对于初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是大有裨益的。众所周知文言文教学既是初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究其原因就是很多学生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语言,没有正确区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意识地给孩子们一些训诂思想以及文言常用词积累,是对孩子整个学段的语文学习有一定意义的。
学语文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语文;课外拓展;教学质量;活动意义
小学语文的教育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如何让小学生更好地接受语文知识,促进全面发展是教学的重点。课外拓展活动的出现对于培养学生更加广泛的兴趣爱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语文课外拓展活动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作用
1.语文课外拓展活动是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新时期素质教育下,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制订教学大纲。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对知识掌握程度不牢等特点,开展了课外拓展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引起小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使学生对语文的关注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喜爱,使学生愉悦地接受课堂知识,积极踊跃的发言,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语文课外拓展活动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推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日渐增长的需求,课外拓展活动逐渐被重视起来。语文课堂上通过课外拓展活动的开展,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到语文知识,开阔知识面,进而有效延伸语文课堂,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2.语文课外拓展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应试教育下,学生缺乏主动性,被动接受课堂知识,逐渐失去了课堂主体地位,对语文课堂失去兴趣。课外拓展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在开阔视野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接受语文知识。学生通过各种课外拓展活动会学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了解世界的广阔等等。
课外拓展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变得积极活泼,主动与同学交流心得,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学之间的沟通不但能增进友谊,促进成绩提高,还能培养学生倾听别人诉说的好习惯。通过开展课外拓展活动,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3.语文课外拓展活动有利于促进当代教育的发展
新课改下,课外拓展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积累丰富的知识,逐渐形成较好的预感,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外拓展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学会体验生活,发挥自主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加深教育改革。
二、如何使课外拓展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师通过各种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各项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如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会”,在同学面前演讲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促进学生交流。或者设立专门的书柜,将学生喜爱的书籍装进去,方便学生阅读。
2.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各项兴趣活动
通过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如,学生对诗歌兴趣浓厚,教师便可在教学中利用课堂或者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通过教师的指导,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热情
在教学中,不单单是通过教师的督促、指导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采用竞赛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创造浓厚的竞争氛围。教师可以组织书法比赛、作文比赛、默写比赛,通过比赛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语文课外拓展活动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师组织各项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之对语文逐渐产生好感,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情况,不断学习、摸索各种语文课外拓展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学语文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体验;意义与策略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对于整个学习效率和兴趣而言有着决定性影响,高昂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负面的情感会促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引发对学习的抵触情绪。由此可见正确的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作用可见是非常重要的。对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意义以及策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
1.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意义
1.1情感体验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感体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项重要因素,是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参与课堂教学的根本[1]。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对语文课堂没有学习热情,没有足够的求知欲,也就无法正常的进行学习,甚至厌烦学习[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情感体验,能够有目的性、有意识的强化学生的学习激情,优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升无意识性和无意识的记忆效果,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对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自然醒的记忆,从而强化学习效率。
1.2情感体验是德育教育的途径,建立良性人格的条件和基础
在新课程中,德育教育非常重要。在小学的德育教育中,尤其是小学语文中,德育教育的影响非常大[3]。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长身体以及长知识的重点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学生的大多数生活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而学校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和学习中度过。对此,在课堂当中实行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后期成长有着决定性引导。在语文教学当中合理应用情感体验,能够实现其他课程无法比较的得以教育效果,能够实现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以及人格培养等目的。
2.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体验的策略
2.1营造良性的课堂氛围,创建良好的情感课堂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在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较为薄弱[4]。对此,学生可能在语文教学中表面上是理解了语文内容,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对课本当中的情感进行深刻的体会。与此同时,小学生的情感具备一定的情境性。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创造与课本内容相符合的情境进行情感体验式的教学。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穷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关于“穷人”的视频或图片,如播放一些国外的难民逃难时的照片,通过这些照片、视频强化学生对“穷人”的理解,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境,从而营造一个悲伤、可怜的氛围。在这样的疫以情动人的情感体验教学中,学生必然对课本教学内容有深刻的记忆,其最终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升。
2.2借助课本内容,实现情感体验
语文课本大多数教学内容本身就有较强的情感性,记载着作业对课本的情感寄托,这些情感在每字每句中都有所体验。在语文教学当中,每一个字词都有明显的情感表现力。对此,在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详细理解课本当中的内容,借助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课本内的情感。
例如,在《少年闰土》的教学中,对闰土有这样的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通过这样对脸、头、穿着的描写,能够将闰土的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围绕这些关键字词,让学生详细的穿模其中的意境,从而真正的“认识”闰土这个人,形成对闰土的好奇心,体验文章中“作者”的感受,从而强化学生对课本的学习热情。
2.3结合实践,实现情感转移
小学语文教学不应当仅限于课本当中的内容,教师还应当掌握拓展的技巧和方式,帮助学生将情感拓展到实际的学生当中,从而帮助学生舒展情感。小学语文的大多数炫彩与学生都有一定的关联性,教师应当结合这些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迁移。
例如,《爸爸的鼾声》主要讲述的作者父亲的“鼾声”,并借助比喻的方式灵活描述“爸爸的鼾声”,并通过这样的描述体验一种对父亲的热爱。教师在解读完这一课本内容之后,便可以实行情感的延伸,例如让学生描述一些关于自己父母的事情,可以借助文章当中的表现形式进行描述。在这样的描述过程,学生便会对重新会议生活当中的父母,从而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困难,理解父爱与母爱,从而实现情感体验的教学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体验本身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其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态度以及情感,并根据课文引导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情境,采取合理的拓展方向,实现更加形象、生动的情感体验。对于小学生而言,情感体验更是非常重要,只有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体验,才能够促使小学生消除自卑、消极等负面情绪,以健康的情绪参与小学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冯珊. 我“口”读我“心”――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探究[J]. 大观周刊, 2013(6):173-173.
[2]肖丽荣.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及其实施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11):59-60.
学语文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222-02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够合理应用兴趣这个特殊的教师,就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视,积极组织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具有较为旺盛的求知欲望,但是学生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却相对较差,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会很快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会对学习效果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会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反映出来,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置趣味性教学活动,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首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关键点,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可以积极探索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教师就能够从教学帮助者转变为教学引导者和提示者,教学效果必然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力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满足素质教育政策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促使素质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相应的贯彻落实,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2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基于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视,积极组织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造良好的条件。
2.1 借助情境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情境教学是随着新课程改革被提出并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教师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学直观性和形象性可以得到显著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培养,在促进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小木偶的故事》一课过程中,就可以选择使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在此过程中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结合不同小组的情况教师可以让人数较多的小组选出一位小导演,然后对角色扮演活动进行讨论和分析[2]。这样,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小组任务,就会积极投入到讨论和分析中,对课文内容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同时,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进而在兴趣的作用下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2 以故事教学法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故事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故事教学法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的W习兴趣得到有效培养,为学习效果的提升提供相应的保障。所以,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就应该积极探索应用故事教学法的措施,保证教学效果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在组织开展《赠汪伦》一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以李白和汪伦的故事为切入点组织开展故事教学活动,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结合李白和汪伦的故事理解古诗词的深刻内涵,促使小学生可以对《赠汪伦》一诗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故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形成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坚实的保障。
2.3 借助探究性学习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尝试积极探索探究性学习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深入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探索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措施,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相应的支持。
例如,在对《伯牙绝弦》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讲解后,要求学生结合“伯牙绝弦”故事探究古今中外著名的友谊故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眼界,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认识[4]。又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在家长的帮助下对蝙蝠的定位原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进行探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并促使学生的科学意识得到相应的培养,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
2.4 在教学评价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环节,教师合理开展教学评价工作也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进而逐步提升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加以培养[5]。在具体操作方面,教师应该对学生实施赏识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信心,为学习兴趣的形成创造条件,促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动下对相关语文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进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 结语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只有借助趣味性教学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够逐步提升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所以,该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能够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相应的参照,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韩晓燕.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4):234.
[2] 王立岭.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学中国人,2015(5):301.
[3] 张国良,孙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5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