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商业盈利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商业盈利模式范文1
信用卡作为一种最重要的支付结算工具,对拉动国民消费,发展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扩大商业银行收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信用卡市场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受发展环境、消费观念、法律制度等限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盈利水平不高,只有极少数几家商业银行宣布盈利,整个行业还处在信用卡盈利模式的探索阶段。如何高效管理信用卡的成本和收益,发展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模式,增强信用卡的盈利水平,成为各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信用卡及盈利模式现状分析
(一)我国信用卡的发展现状
信用卡从产生到现在己经有50多年的历史,现在信用卡的足迹己经遍布了全球大多数国家,而信用卡来到我国,才只有二十来个年头,2012年2月,花旗银行正式获批在我国内地开展信用卡业务,成为继东亚银行之后第二家能够在我国独立发行信用卡的外资银行。我国的信用卡产业正式迎来了国外信用卡巨头,它带来先进经验的同时,带给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冲击将是更大的。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市场如今己进入全面竞争的快速发展时期。值得肯定的是,我国信用卡产业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受理环境逐步改善,发卡银行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持续向好。
经过银行卡行业几十年的发展,各发卡银行深度挖掘客户数据,优化了银行卡发卡渠道、创新渠道,改善了银行卡的盈利模式,使得客户提高了对信用支付的认可,扩大了发卡数量和质量。但是,所有的成就并不能掩盖我国的发卡银行在营销、服务、风险管理、盈利能力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尤其与国外的信用卡巨头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这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关键问题。
(二)我国信用卡盈利模式分析
在我国几百家银行之中,到目前为止宣布信用卡盈利的只有四家银行,其中包括广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我国信用卡产业尚未进入全面盈利阶段。这四家银行中只有招商银行在年报中公布了信用卡业务的具体盈利情况,而其他银行的数据准确性还有待考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模式的收入部分由利息收入、年费收入、佣金收入和其他收入四个方面构成。根据2010年信用卡行业的收入数据显示,在信用卡的收入来源中,利息收入所占比重最大,超过50%。进入2011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在信用卡的收入中,利息收入的比重在不断减少。目前,非利息收入成为了我国信用卡业务主要的利润增长点。虽然近几年信用卡业务的利润在不断上升,信用卡业务的资产回报率也在逐年升高,且信用卡资产回报率的均值己超越了银行总资产回报率。但信用卡业务的利润在商业银行总利润中的占比非常小,如果商业银行不能改善信用卡业务的成本管理水平和收入获取能力,构建合理、优化的信用卡盈利模式的话,那么整个行业利润和资产回报率持续上升的势头将不会长久。
二、信用卡盈利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信用卡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通过信用卡完成。在信用卡产业发展成熟的美国,通过信用卡的消费支出占到了总支出的30%。这一数字在新加坡达到25%,香港占到了18% ,但是受信用卡发展水平和规模的限制,我国居民从意识上没有完全接受信用卡,我国内地的信用卡支出占总支出的比还不到1%。从信用卡的收入方面讲,我过的信用卡产业和美国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中国六家信用卡发卡银行的收入水平推算,2010年中国信用卡产业的收入水平在700亿人民币左右,而美国的这一数据达到了8000亿人民币。我国信用卡产业无论从规模还是收入总量上,都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信用卡行业的盈利模式问题还没有引起商业银行的重视。
我国信用卡运营营销成本过高。由于国内的信用卡产业尚不完善,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法律规范,加之行业竞争激烈,使得我国的信用卡行业出现了过分竞争甚至盲目竞争。为了提高发卡规模,更好的吸引客户,国内众多发卡行在信用卡的运营营销中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卡送大礼基本成为了国内信用卡市场的竞争口号,在这一竞争模式下,信用卡的礼品和广告费用极大的推高了卡的营销成本,一张信用卡的营销成本达到了50元左右,同时,卡的维护成本也在50元以上。盲目的投入导致信用卡盈利模式中的成本构成提高,也是我国信用卡盈利性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改善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全民使用信用卡的意识
通过舆论上的引导和宣传,促使中国普通社会阶层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在全社会的推广,要使客户意识到信用卡在国外的发展脚步和使用程度,使使用信用卡消费成为一种时尚,成为客户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信贷工具,增加客户对信用卡的信赖感。宣传信用卡透支消费对人们的理财活动的积极作用,消除人们对透支消费的盲目抵制,打破人们原有的消费观念。
(二)合理优化收入的占比和构成
加大通过透支消费行成的短期利息收入,同时,刷卡回佣收入的结构占比较低,应通过提高其收入占比,以提高信用卡收入的均衡与稳定。提高刷卡回佣收入的稳定性和主动性,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大收入,而且能够均衡收入构成,提高商业银行抗击风险的能力。
(三)形成消费信贷的良性循环
首先,在信用卡的运营营销过程中,信用卡发卡行必须深入挖掘能够带来丰厚透支利息收入的客户群体,发卡行应该结合不同人群的消费心理和透支习惯采用针对性的刺激手段,针对这部分群体,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吸引这部分客户群体办卡,并成为忠诚客户。其次,针对提高透支额度,采取相应的优惠策略,促进客户对透支消费的需求,从根本上提高透支消费,从实质上影响循环利息收入。最后,发卡行必须对己发信用卡做好信用卡的后续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大信用卡业务维护的成本投入。做好信用卡的管理工作,减少死卡和睡眠卡的比例,刺激信用卡消费和透支。
(四)增强信用卡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
运用现代科技和数学统计方法,在信用卡审批时,要充分了解办卡人的职业背景、工资收入和信用记录,提高审批要求和工作谨慎度。在信用卡的后期管理中,及时消除死卡和睡眠卡,有效防范利用信用卡进行的欺诈行为,将风险管理和国家有效的法律政策相结合,提高风险控制的水平。从银行自身做起,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强风险控制意识和风险控制的能力,信用卡风险控制是对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的工作,思想水平、技术水平达到标准的银行从业人员是风险控制取得成效的必备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张素丽.论信用卡风险管理与利润增进[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3): 42-43
[2]土春月.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开展的瓶颈研究[J].财政金融,2009(3): 49-53
[3]李小东.银行信用卡数据集市系统的设计[J].商业研究,2005(33): 15-17
[5]卢政营.银行信用卡需求因了探索性分析[J].华北金融,2007(6): 18-19
[6]林晓宇.国信用卡产业的盈利模式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7(4): 65-67
新商业盈利模式范文2
一、商业银行运营管理体系现状
20世纪80年代,西方商业银行开始对其运营管理模式进行首次变革,借鉴了工业企业管理模式后,建立了自身的运营管理模式,促进了商业银行运营体系的转变。当时,主要通过前后台的彼此独立以相互牵制,并且进行业务的后台集中管理,促进了商业银行高效作业,同时运营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随着信息科技的变革,商业银行不断依赖于信息技术,快速对自身的运营体系进行变革,以国外大型银行为例,他们纷纷引入了工业化作业方式的概念,实行了依赖于后台集中作业的运营管理体系,慢慢形成工业化运营的集约模式。而就我国当前的银行业运营管理模式来看,随着国内商业银行为了不断满足广大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我国商业银行在借鉴了国外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模式后,对自身业务流程和运营模式进行了系统性改造,比如后台集中授权、后台集中作业平台。但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目前运营管理模式还不能完全满足银行的总体战略。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目标是期望在未来能够跻身国际前列的现代化商业银行。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在运营管理中有效消除一切不增值或负价值的活动,改善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比如业务流程不合理,虽然之前基于手工方式而形成的业务流程有效地降低了风险,但是复杂的业务流程使得商业银行的效率大大降低,影响了客户优质的服务体验。这些复杂的业务流程显然是银行运营中不增值的活动,既浪费了银行大量人力,也增加了运营成本。再比如业务分离不彻底,虽然部份银行已经实施前后台业务分离,成立后台集中作业平台处理一些业务。但由于系统不完善、人员能力有限、设备更新缓慢等因素影响,后台可以集中作业的业务较少,后台集中作业平台的功能也比较单一,处理能力也有所被限制,工作效率极其低下。这与国外商业银行的集中业务处理程度较高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集中作业处理程度还处于较低状态。所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前后台分离的程度低下也制约了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战略发展。第二,目前的运营模式无法保证广大客户得到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而且目前的运营管理难以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需要。在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金融市场,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是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但是目前的运营体系存在着复杂的内部流程和不健全的内部管理指标,显然影响了银行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产品,与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发展要求存在矛盾。虽然现在的金融产品日益增长,但是其交易规模、交易渠道和营销方式都增加了银行日常运营的难度。这些都需要银行对其自身的运营模式进行不断改革,使其能够适应广大客户对多样化金融产品的需要,使其能够快速有效地为广大客户提供金融产品服务。
二、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理论基础
(一)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基础理论。对于运营管理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定义,本文将运营管理定义为:企业通过对所要生产或服务进行系统性设计、运作以及改进,来达成将生产要素向特定产物转变的目的。因此,运营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生产,不断改善其运营模式,实现规模经济。对于银行业,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表外创新业务等等。故而,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些业务的顺畅运行以及不断的业务变革,从而实现银行的盈利。而商业银行为了实现这些业务的管理,必须要依赖于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而一旦业务有所拓展,商业银行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运营体系。所以说,运营管理就是对银行各项业务能够稳健经营的后台支持,充分体现“大运营”的特征。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实行总分行体制,主要业务的正常运营依赖于营业网点。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就是对营业网点柜面工作的管理,包括对柜面业务流程以及柜面人员业务素质等方面的管理。为了实现营业网点的高效作业,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目标就是:以业务向后台集中为主体,对前、后台业务的运营模式进行设计,并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地对运营体系进行改进,以保证各项业务安全、高效、符合监管标准的运作。其中,运营体系主要由柜面、后台的核心作业系统、组织结构、业务操作流程、制度规定、人员专业素质五部份组成。而银行运营管理就是对该运营体系进行管理,最大程度满足顾客基本金融需求,即安全、高效、合规的支付结算服务需求。(二)流程再造理论。业务流程再造属于流程管理的范畴,流程再造是指从根本上对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从而实现业务运营的进一步安全、高效。对于银行业,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注意的事项有:一是要求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着眼于业务实施的最终结果,一切以最终结果为导向,必要时为了实现产出的质的提升,一些复杂不利于业务顺畅推进的流程必须得到彻底更换;二是要求管理者时常分析本营业机构处理业务时的流程,时常思考怎样的业务流程才是最适合高效作业、高效产出的最终目标;三是要求实施者在流程改造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守住银行业合规的底线,一切以不触犯监管部门的法律法规为守则才是银行业实施流程再造的基本,否则将会造成风险的产生。
三、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模式的改革方向及措施
新商业盈利模式范文3
关键词:电子商务 营销管理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078-02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经进入了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顺应时展步伐,对传统商业模式和贸易方式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者与电商之间通过互联网,遵循一定的贸易准则,完成商务信息的交流与对接。在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大环境背景下,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要如何进行创新改革,正是文章所讨论的重点。
1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企业营销管理模式的影响
1.1 对比传统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的推广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企业电子商务的背景下,很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互联网络与商家进行沟通并选购商品,达成交易。所以企业电子商务的营销推广方式由线下逐步转向线上推广,增加网络推广的力度,增强消费者的归属感,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措施用以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口碑,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1.2 对比传统促销模式,电子商务的活动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的促销模式中,大多数的产品企业会选择以广告、促销员、营业推销等方式为主。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企业顺应形势,开始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成功把促销活动变得信息化和现代化。在缩短促销时间,降低促销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促销活动的宣传效果。企业电子商务在营销模式中,根据消费者消费观念和购买习惯所产生的变化,也把过去以往的推销方式例如有奖消费、赠送样品等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把电子信息作为最主要的推广方式,网络上各种广告网页、电子邮件广告相继而出,继而网络成为了营业推广的重要平台。
2 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企业营销管理模式分析
2.1 网络营销成为新型营销模式
在电子商务的大背景下,企业的营销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通过网络这个新兴的媒介,利用现代化信息科技手段,网络营销成为了最新型的营销模式,更多地被消费者所接受和喜爱。与传统的商业营销模式相比,网络营销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从产品分类角度,网络营销通过对现代消费者进行不同特征的划分,把目标群体分类划出不同的目标市场,增加了商品个性化特点,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从营销沟通角度,网络营销增加了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沟通,通过网络平台,顾客可以把自己的购物体验和购物心理及时反馈给商家,商家也会适度做出调整与改变,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从服务体验角度,网络营销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特点,通过网络手段挖掘出潜在的网络消费群体,并根据消费者特点提供出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2.2 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表现形式
2.2.1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营销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背景下,有很多大规模的产品制造商和大型批发商选择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交易。电子商务适用于很多行业,如生产制造业包括一些原材料、大型机器设备及零配件和日常生活快速消费品都可以。因其生产经营的产品种类繁多,企业之间产生的交易量较大,所以选择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会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人工成本、时间成本等,较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更降低了交易的费用,为企业双方节省成本提高收益。
2.2.2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营销
因为网络平台的发展,影响了很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与商家直接交易。交易的类型有有形的商品也有无形的服务商品。通过网络平台,企业可以接触到最终的商品使用者,减少多层交易,降低了双方的交易成本,同时也加深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度。
3 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
3.1 在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中内容上的创新
在现在的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中,内容上创新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通过信息科技手段进行不同群体区别定价,增加消费者的个性标签,体现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和购物习惯。或是可以进行电子分销,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减少因地理位置原因带来的阻碍,从进货渠道上实现真正的多元化,同时在销售服务上实现个性化,针对现代消费者的不同消费习惯做出及时新颖的营销方式,从而实现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热萆系拇葱隆
3.2 在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中手段上的创新
现在因为网络时代的发展,很多消费者更加注重消费者意识,注重消费体验,所以企业在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上要侧重于手段上的创新。可以通过一对一的营销沟通模式,把传统营销沟通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革,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一些调查来确认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并通过网络手段,根据消费者的购物心理进行刺激消费,调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高产品销量的同时,也要注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以获得消费者的再次认可。
3.3 在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中观念上的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的状态,利用互联网平台的电子商务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在现阶段,因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信息传播迅速,信息共享成了时代主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网络信息对企业营销上的影响,不断更新、加速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提高互联网意识。同时企业必须要考虑更多的不定因素,着眼于企业的预期收益和未来增值,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4 结语
在电子商务的大时代背景下,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务必要适时做出调整和创新,只有创新才会体现出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优越性。企业身处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转变观念,提高互联网意识,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积极整合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发展需要,顺应时展潮流,才能有助于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喜咏.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J].商场现代化,2012(6):52.
新商业盈利模式范文4
关键词: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当下正处在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更新的时代,而传统的工商管理方法对于我国的现代市场的管理已经不能够完全适用,但是目前各个高校对于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法却还是较为传统,并没有大规模地应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而现在正是处于新型创新型的工商管理人才紧缺的时代,所以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方面的学校应该改变教学的方式,加快综合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对于人才的培养来说,制定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所以为了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工商管理人才,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水平以及教学水平并且结合各种的社会资源等制定出一个符合学校自身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最终目标则应该是为地方和国家建设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型人才,所有的高校都应该本着这条准则去制定自己学校的教学和培养目标,并且应该通过调查和追踪,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培养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和专业人才,要培养出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市场经济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占有主导地位,所以我国的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就要对工商管理的人才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和教学,但是在培养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工商管理人才的教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教学体系来说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主要是进行单一的知识传授的课堂教育模式,这种模式能够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是学生没有一个相对宽泛的知识面,也没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并且缺乏创新精神,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专业课程之中并没有太多针对性的实习以及实践环节的课程,学生不能够过多地接触社会中真正的工商管理模式和环境。从高校的教学内容方面,学校的教师往往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但是这些理论知识都是脱离了当前工作实际的理论知识,缺乏比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人才的需求市场上,这种情况体现得尤为明显,往往用人单位的要求都是非常具体的职能和岗位,例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但是在我国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视的都是基础并且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要全面,这种模式非常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侧重点,成了“全而不精”的人,这些从我国的一些高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设置的课程就可以看出来,其十一门专业课程就涉及了财务、会计、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电子商务、采购管理、物流管理等多方面的工商管理项目,这样不仅分散了学生的精力,也让学生不能够成为真正实用型的人才。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要对各个方向都作出等量的投入,虽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学生不能够在专业的纵深方向做出发展,只能了解皮毛,从而与实际社会需求脱节,没有很强的竞争能力。从学校的教学安排方面来说,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实践课程都没有很大量的安排,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工商管理专业本来就是与社会经济实际以及市场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如果不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学生就等于在学校之内闭门造车,严重与社会实际隔离。所以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应用。然而在现行的教材和培养方案之中,虽然有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以及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一些实践环节,但是这些环节缺乏必要的实践,并且没有合理的资源,让实践流于形式,远远不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上这些都是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高校应该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根据现有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来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定位,对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改革。
三、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高校要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就要以我国的市场为导向,构建出新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体系,并且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
(一)改进教学内容和体系
学校的教学内容,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手段,所以学校应该以我国的市场经济为导向构建出一套围绕着应用型人才目标的专业应用型的教学内容体系。学校要针对以往的学生知识结构不能够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的问题,采用T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让学生能够各有所长,各有专精。学校在招收学生入学时可以不对学科进行具体的分类,而是按照经济类、管理类、美术类、机械类等大类招收学生。在学生入校的前两年学校可以开始本大类的基础学科供学生们进行学习,而在后两年学校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爱好选定自己所需要学习的具体专业模块,例如市场营销模块、电子商务模块等,并制定各个模块的核心专业课程。通过这样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将基础知识进行串联,并且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为学生的综合技能构建提供基础原理和理论,避免了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
(二)加强实践教学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很强的专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够真正地培养出工商管理的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所以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各个高校要从我国的社会实际出发,加强对校内的模拟课堂和实验设施的建设,争取在院校之内拥有应用实践性的实验室以及专项资金。并且学校要积极联系校外资源与相应的企业建立校外学生实践基地,和校外的企业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同时各学校还需要积极地联合校外企业加大对学校的投资,联合建设学校内的模拟工商管理实验室。
(三)加强素质教育
学校除了要加强学生的专业专精知识以及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之外,还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要让学生综合性地发展。素质教育不仅包括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专业素质的培养,还包括学生的社会综合能力的训练,例如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通过多方面的培养和教学,帮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综合型实用型人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工商管理的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我国的人才培养系统却跟不上我国的人才需求的发展,并且不能够培养出适合我国当前实际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各大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加强对教育体系的改革,并且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的经济市场输送真正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金鑫,陆奇岸.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西部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市场论坛,2014(1):36-38.
[2]陈发祥,魏梅,程国财,等.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徽文化嵌入模式研究———以安徽工商管理学院为例[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31-32.
[3]谢雅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江苏科技信息,2015(4):38-39.
[4]林艳辉,张大庆.创新驱动战略下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平台构建[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23(4):88-90.
新商业盈利模式范文5
自商业银行产生以来其在各国经济活动和金融活动中就扮演者重要角色,从最早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获得利差而获取经济利益到目前为个人和企业提供理财及金融服务,在功能上不断多样化和完善化而构成银行独有的竞争优势。但是在银行规模和功能不断扩大和完善的同时其可能遭受的系统性风险冲击及面临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的概率也增加了,这就需要银行自身管理层及银行监管机构能够有效的对银行风险进行监测和控制从而避免银行出现危机以及出现危机时带来的影响和冲击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关于提出对银行机构进行监管最早是由巴塞尔协议提出并且后期确定了一系列计算银行所面临风险的各种准则它的一个大致的演进过程就是由最早提出从体制外对银行进行监管并为银行提供一个良好地竞争环境逐渐转变为对银行体制内的监管以及强化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最近在2010年出台的巴塞尔协议Ⅲ在强调银行必须坚持保证资本充足率和加强监管的同时提出了银行应该建立内部风险评级机制以及完善信息披露强化市场对银行的约束机制。这对我国商业银行走向国际化和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目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金融市场化和多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且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目前虽然我国还未实现利率的市场化以及银行业受国家政策保护仍然处于垄断行业,但是在金融和银行服务业逐渐对外开放的同时银行业未来也必然会对国内开放,所以在金融市场化冲击的条件下中国商业银行必然会受影响。且中国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和制度管理方面与大型的国际银行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且由于中国目前还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中国商业银行一旦受到市场系统风险的冲击而产生信用风险引起投资者和储蓄者的恐慌造成银行挤兑和倒闭会对整个国家的金融和经济体系产生巨大的冲击。所以金融市场化理论及其对我国金融及经济影响的研究成为目前学者研究的热点,而金融市场化的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问题时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但是目前关于金融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银行效率、资产负债管理、金融创新和金融生态建设方面。陈邦强等(2007)实证研究了1978-2005年间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中金融结构、政府行为、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国金融市场化在短期内未能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有效的促进了金融中介的市场化说明金融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并不显著同时也表明我国金融市场化的程度并不高;景文宏(2011)则从地域角度考虑实证分析了不同地区的金融市场化指数和金融效率指数发现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化和金融效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也即金融市场化会对金融效率产生长期影响;吴晓灵(2013)认为在中央银行逐步放松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控制以及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程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应该建立有效的以资本管理为先导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此外也有学者研究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管理及金融生态建设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但是对于金融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的实证分析目前仍然较少。
由于金融市场化实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实现利率市场化,所以金融市场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利率市场化,而商业银行主要是依靠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而获利的所以利率市场化可能对商业银行利润和收益造成影响进而有可能导致资产波动加大银行的信用风险。所以本文主要通过建立关于利率波动率和银行股票收益波动率的ECC-MGARCH模型考虑由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利率波动加剧对商业银行资产波动率的影响进而基于KMV模型分析利率市场化可能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影响。
二、实证分析
(一)模型介绍
KMV模型是通过将公司股权价值看作一个上市公司资产价值的看涨期权,其执行价格为公司的负债价值即投资者持有一份以公司债务面值为执行价格,以公司资产市场价值为标的欧式看涨期权,如果负债到期时公司资产价值高于其债务价值,公司偿还其债务(执行期权),投资者获得股东权益,否则公司选择违约(放弃执行期权)。但是在实际模型计算过程中由于公司存在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两种负债给公司的信用风险带来的压力不同,所以一般选择的违约点也即(债务价值)并不等于总的债务而是选择流动性负债加上一定比例(0.7654①)的长期负债,用公式表示如下:
D=STD+0.7654LTD
股权价值等于期权价格(基于B-S期权定价公式)即:
违约距离表示标准化后银行价值偏离违约点的程度,而违约概率是在服从标准正态分布下的负向违约距离的概率。由此可知,要测算利率市场化对上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必须测算出利率市场化对上市商业银行股票收益波动的影响进而影响资产价值及其波动率从而对银行的信用风险产生影响,下面将详细阐述实证方法。
(二)实证方法、假设及数据选取
由于利率市场化突出表现为利率将及时显著的表现为货币市场上供求的变化因此利率波动加剧且由于KMV模型中上市银行信用风险受股票收益波动的影响较大,所以为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上市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首先通过建立如下关于股票收益波动率与利率波动率之间的ECC-MAGRCH模型。
其中yt分别表示t时期的股票收益率和利率,C表示常数项,εt表示t期的残差,σt表示t期的股票收益波动率和利率波动率。通过上式求解参数后可以预测未来利率波动率与银行股票收益的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而可知由利率市场冲击带来的未来利率波动率的加剧对银行股票收益波动的影响。实证过程主要包括首先利用2013年度的数据计算2013年上市银行的违约距离及违约概率并估计出ECC-MGARCH模型的参数;其次计算以下三种情况2014年第一季度的上市银行的违约距离及违约概率:1、利用2014年第一季度实际数据测算;2、根据2014年第一季度利率数据利用ECC-MGARCH模型预测2014年第一季度股票收益波动率然后测算其违约概率;3、考虑当利率波动率为估计值两倍时利用ECC-MGARCH模型估计股票收益波动率并测算相关银行的违约概率。然后利用KMV模型比较三种情况下上市银行违约风险的变化得出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上市银行信用风险是否有显著影响。
虽然ECC-MGARCH模型能够较好的估计和预测两个时间序列波动率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模型估计较为复杂需要参数过多最终会影响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和损失自由度,所以在本文中假定α矩阵为对角矩阵即波动率只与自身的残差平方的滞后项相关。本文选取的变量包括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3年度至2014年第一季度每日股票收盘价格、股份数及长短期负债,选用Shibo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作为影响股票收益波动率的利率,无风险利率选用平均化处理后的一年期国债票面利率。
(三)实证结果
根据2013年年底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利用KMV模型计算出这16家银行的资产价值及其波动率如表所示:
其中采用的无风险利率为平均化后的2013年一年期国债票面利率为3.23%。
类似的可以得出2014年度第一季度三种情况下上述变量的计算结果(附录中),通过这些变量值可以计算出16家上市商业银行在2013年及2014年第一季度三种情况下的违约距离(DD)及违约概率(PD),结果如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其他商业银行违约风险较低且受利率波动冲击的影响较小,而且相比2013年度2014年各行的信用风险有所下降。比较2014年第一季度三种情况下的违约距离和违约概率变化看出整体风险呈上升趋势即基于ECC-MGARCH模型估计结果下的违约概率高于实际违约概率且在利率波动率翻倍的情况下的违约风险更高,其中受影响较大的银行主要包括宁波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但是总体来说各行的违约概率都保持较低水平,说明各行风险管理制度较为完善,资产负债结构合理,风险分配合理,保持了较好的流动性。
三、结论
我国的金融体系正处于市场化的关键阶段,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证券交易市场价格将逐步实现由市场供求决定并自由浮动而改变目前受行政干预较强的局面,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处于目前金融改革的关键环节并将发挥重要作用,所以研究市场化冲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和风险管理的影响十分必要。根据上述实证分析,可以得出目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受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率冲击的影响较小,这一方面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都有严格风险控制意识保证充足的资本率,确保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和合理的资产负债规模;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市场条件基本成熟,银行自身基本能够较好的控制利率冲击对自身收益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当然本文实证结果的稳健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只考虑了利率波动对银行股票收益率波动的影响而对银行信贷、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没有考虑,而且文章主要考虑的是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并未全面其他风险所以得出的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相关学者作进一步完善。(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商业盈利模式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3月17日
引言
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的来源主要是净利差。而从国际金融监管环境的变化及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来看,我国银行业传统的依靠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不仅有悖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律,也与银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在此背景下,研究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一般概述
(一)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基本含义。所谓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就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经济与市场环境下,以一定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主导财务收支结构。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实行综合经营,金融产品丰富,商业银行很大一部分营业收入来自于金融投资工具带来的非利息收入。
(二)商业银行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仍然以经营传统的银行业为主,存贷差仍然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占资产的比重都在50%左右。全国性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都在10%左右,表明银行的大部分业务收入还是来源于银行存贷款利息收入。
(三)商业银行非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非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是以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为载体,有着层出不穷的银行产品,涵盖了综合、金融中介和业务顾问等,起到金融服务的功能。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内因。业务品种较少,中间业务较弱。我国商业银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体制的束缚,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渠道有限且手段单一,只有发放贷款、银行存款、债券投资、同业机构往来等,而且我国商业银行以规模扩张为主要手段,没有重视业务品种的开发。
产品供求矛盾,客户体验欠佳。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很低,经营网点和渠道的布局不合理,从业人员缺乏应有的竞争和服务意识,客户群体的细分不到位,忽视了普通客户群体的价值,普通客户群体中的利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外因。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利率市场化终将倒逼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改革,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的直接冲击是:当前在利润来源中占最主导的批发银行业务将面临萎缩的困境,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议价能力将下降,在存款市场上的利率定价将处于被动地位,预期中存款利率的上浮和贷款利率的下降最终将收窄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减少利差收入,直接冲击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
三、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成功转型的建议
(一)重视传统利差收入,维持合适的利差水平。尽管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和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使传统利差收入占比不断降低,但传统利差收入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从发达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利息净收入的相对稳定是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变的基础,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对利息收入业务应该继续高度重视。
(二)大力发展新型的中间业务,提高差异化水平。在银行业竞争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的发展经验,通过发展创新型的中间业务来提高竞争水平,如发展风险低、收益高的咨询评估类业务;发展信用融资类中间业务;可以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理财咨询、理财规划等业务;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等等。通过发展这些创新型的中间业务,可以提高中间业务的收入,提高差异化水平。
(三)加强成本管理力度,提高盈利水平。为了降低成本,商业银行要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建设信息技术平台,通过按网点、按业务、按客户实施综合的成本管理。另外,应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的发展经验,摆脱盲目的通过增设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来促进银行增长的模式,而是通过发展自助银行业务、网上、电话银行来提高电子化水平,从而降低银行的经营支出,提高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
(四)细分市场,提供区别服务。商业银行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树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客户价值至上的经营理念,满足客户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按某些标准对客户进行分类,推出适合不同类型客户的服务,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在转变盈利模式的过程中提高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