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园林造景手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代园林造景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代园林造景手法

古代园林造景手法范文1

关键词:叠石理水;景观园林;艺术;营造手法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268-01

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典型的艺术特点是叠石理水,艺术再现自然山势,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在当今社会生态文明时期,中国传统的绿色空间园林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景观园林中叠石理水的概述

景观园林中叠石理水的内涵。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以石材造景称之为叠石;以水造景,称之为理水。在景观园林中,石至坚至硬,水至软,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叠石与理水在园林设计中是不可分割的一对组合。

景观园林中的堆山叠石。石作为我国古典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的构成要素,也是中国传统园林所特有的构成手法。山石的运用在我国传统园林艺术中所占有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园,不分南北、大小,几乎凡是有园,必有山石。山石不光具有自然形态的美感,在园林布局中,也可起到分隔空间与点景引线的作用。景观园林中的理水造景。和山石一样,水也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中国传统园林作品中,必然要引水入园,以水造景,最终达到以水观景,水景融一的自然效果。

由此可见,园林中山石常与水交融组成美妙境界。现代景观园林中的叠石理水就是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二、我国古代典型时期叠石理水的独特营造手法

山地造园的叠石形态不求怪异,而是作为主山余脉的延续或导引入园之水的堤岸;理水则包括引水与蓄水,引水路线可以组织园中景观,而蓄水成池则往往是园之主景区。古代造园师们依山就势,恰当地处理人造景观与自然山水环境的关系。

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在园内造假山,六朝以来士大夫的自然山水园逐渐成为主体,用堆叠假山来营造宛若自然的山林气氛。明清以来,形成了“名园多以叠石胜”的基本认识,“一峰则太华千寻”“咫尺之间有千里之势”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假山的基本艺术追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叠石理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造园艺术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期。造园开始向写意的山水经营的方向发展,开始出现了对奇石的审美。挑与压的置石手法明显突出,作为自然景象的提炼与抽象,供人足不出户随意欣赏。

隋唐及宋时期的叠石理水。隋唐时期园林的叠石理水刻意追求一种缩移模拟天然山水,以小观大的意境。在宋代,摹写以自然为主的写实式假山达到最高水平与最佳状态,开始使用天然石块为主堆叠假山,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造园技法上,飘、叠、竖、垫、钩和撑的典型营造手法得到灵活运用,堆山叠石发展到了。唐宋是我国文学、书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深受文化艺术影响的古典园林艺术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人们注重挖掘其深厚的文化思想内涵。

三、叠石理水的手法在现代景观园林中的艺术体现

现代景观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现代景观园林中石景营造的自然美。现代景观园林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创造空间,而石景在景观园林空间的组合中起着重要的分隔、穿插、连接、导向及扩张空间的作用,石是创造园林景观的重要材料。在现代景观园林中设计师用石来创造意境,寓意人生哲理,使人们在环境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石景还常常与诗词书画结合共同创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作为现代景观园林中的一种山石要素,可供人们观赏游憩,周围的配景置石起到陪衬主题的作用,并营造局部环境地形骨架,使主景突出,主配相得益彰。

现代景观园林中理水的艺术美。水景作为现代景观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们赏水、亲水的需要,涌现出了大批亲水住宅和喷泉广场,在具体实践中表达出各种观念与思想,创造并展示水景的意境美。在我国的造园学说中自古就有无水不成园之说和山无水不灵的定论,如果称山是“园林之骨架”,那么水无疑是“园林的血液”。水可以构成多种格局的园林景观,艺术再现自然,充分利用水的流动、多变、渗透、聚散、蒸发的特性,用水造景,动静相补,声色相衬,虚实相映,层次丰富,得水以后,古树、亭榭、山石形影相依,产生特殊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即承载帝皇们体天象地的大宇宙观,一池三山的神仙思想。也允许文人雅士假园林之空闻,堆山叠石,挖池引水,将寄情于山水的情思在造园中尽情抒发。千百年来,在中国园林中沉淀的文化,艺术因素,使其具有不容忽视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作为它的拥有者和受用者,我们应当保护它、研究它、利用它,使其在现代园林或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愈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周武忠.城市园林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古代园林造景手法范文2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1.中国古典园林

1.1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1.1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规模浩大、面积广阔、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从气派中还可以看到南方小巧的园林风格,如苏州的狮子桥、苏堤六桥、镇江宝塔等景色;也有少数民族风格的塔,如北海的藏式白塔,甚至还有吸收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西洋景”,如圆明园。中国的皇家园林功能齐全,方便处理政务、看戏、居住、游玩等。而北京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

1.1.2 私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私家园林主要是主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园林。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或十几亩。私家园林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私家园林的主人大多数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州、扬州等地。私家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设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1.1.3 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一般包括宗教活动部分、生活供应部分以及园林游览。寺庙通常采用四合院或廊院格局,以对称规整、封闭的空间来展现宗教的神圣气氛。布局上大多与寺庙的园林部分隔离,有时也采用空廊、漏花墙,让园林景色渗透进来。在地段紧迫、地形陡变处,往往突破庭院式格局,随山势散点布置,融入自然环境。这样,宗教建筑自身也成了景观建筑,与园林游览部分融成一体。常见的寺庙园林有苏州的寒山寺、扬州的大明寺。

1.2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2.1 布局师法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布局自然,其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人工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布局师法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所在。

1.2.2 构思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轩、榭、廊、桥等,配合山水花木,曲径通幽,组成不同的园景,体现情趣各异的诗情画意。颐和园便是无数民间建筑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全园不求规则对称,随意挥洒,形散而意不散;而留园的长廊环绕全园而建,廊壁上镶嵌着异彩纷呈的中国历代书法家的碑贴石刻,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1.2.3 手法小中见大

中国古典园林运用小中见大的手法,这种手法多体现在南方园林中,而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范围较大,所以不存在以小见大。南方园林多以假山、屏风、小径来达到层次感,常用假山假水,建筑造型小巧玲珑,多设河湖、园石、常绿树。往往以同一平面上的大小对比来达到远近不同,以小见大。小径曲折幽深,虽然面积狭小,略感局促,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北方园林所有的景物,南方园林都一应俱全,虽无北方园林的气势但更显明媚秀丽。

1.2.4 处理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讲究随形就势 , 宜山则山 , 宜水则水 , 顺应基址特点而建造。颐和园的建造可以说充分利用了原基址独特的地貌,结合水利疏导,依托山林之势建造了具有湖山之美的旷世名园,是造园艺术与水利工程完美结合的典范,既有科学内涵也具艺术外貌。

2.传统园林植物造景艺术手法分析

2.1师法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师法自然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仿自然之形、受自然之理、传自然之神等。仿自然之形就是在传统园林植物设计时模仿自然中植物的生长形态,进行植物规划,比如经常会采用“三五成林”处理方式,这就是去自然之中“林”的形,将其浓缩概括为园林中的“林”比如杭州西泠印社西边有一块坡形的草地,占地面积约为六千平方米,坡的高度仅仅只有五米左右。山坡西面是较为稀疏的杂木林,疏林中种植种植着女贞、槐树、香樟树等乔木。山坡东面则是比较茂密的竹林。树林中一米宽的小路被茂密的乔木所遮盖,此处景观虽然树木比较少,山体也不高,但是通过“三五成林”的处理手法,很好的创造出了自然景观中的树林景观。受自然之理就是传统园林在植物设计时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规律,比如植物的喜光性、耐阴性、耐盐碱性、耐湿性、生长周期、开花落叶周期都不尽相同,传统园林都会遵循其这种自然之理进行植物设计,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传统园林植物景观。传统园林的设计精髓是源于自然,但是园林景观毕竟面积有限,所以传统园林在景观设计以及植物配置时,主要表达自然的神韵,而不是完全的模仿,所以说中国传统园林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

2.2寄情于景

中国文人总是将自己的情感寄予自然界中的某种事物,比如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等,传统园林植物也被文人寄予了某些情感,从而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内涵。某些植物在古代文人眼中是某种高尚品格的象征,比如梅、兰、竹、菊、荷、牡丹等。在传统园林中经常可见跟植物题材有关的命名如“梧竹幽居”、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曲水荷香”、狮子林的“问梅格”,还有越王勾践种兰之地,而命名的书法圣地“兰亭”等。这种寄情于景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的表达,中国文人往往会把这种感情表达与诗词书画当中,有时也会借园林的题材表达出来,代表型例子有:拙政园中的“兰雪堂”和“玉兰堂”同样是以玉兰花为主景,但是表达的意境又各有所偏重,前者借玉兰所含“独立天地间,春风洒兰雪”内涵寄托他对自身价值的评价,即他的人格像玉兰花一般高洁;而“玉兰堂”前的玉兰则标榜自己姿貌秀美、才华出众;借植物抒感是中国古代文人典型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其意境含蓄朦胧,令我们叹为观止。植物还是古代文人人格魅力的物化,他们会通过植物的一些自然属性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形象,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如苏州留园“古木交柯”景点就是古人借女贞、古柏严寒不调、四季常青的自然特征,表达园林主人的内人自傲的一种精神状态。

2.3利用四时变化造景

大自然在时间的流淌中表现出春、夏、秋、冬的季相美,植物也会随着四季的变化表现出形态各异的季相美。中国传统园林借助这种一年四季的季相变化,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四时造景是表现植物景观特色和大自然无穷魅力的重要造园设计手法。清代陈昊子《花镜.自序》描写春日“海棠红梅”、夏日“榴花烘天”、秋时“霞升枫柏”、冬至“蜡瓣舒香”,真可谓庭院景色,藉花木而四季不觉。植物不仅能够自身表现出独特的四季变化之美,而且还能与园林的其他景观元素紧密相关,共同演绎出无限的神韵,如“桃露春浓,荷花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这里不仅描绘了植物的四季变化特色,还体现出了自然景观中“露、云、风、雪”的景观神韵。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运用植物四时变化造景的例子也非常普遍,比如拙政园中的以春景为主题的景观有“海棠春坞”,以夏季为主题的景观有“荷风四面亭”,以秋季为主题的景观有“待霜亭”,以冬季为主题的景观有“雪香云蔚亭”等等。

结束语

植物造景是园林造景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造景和突出景观主题上,对园林整体景观有着画龙点睛之效。我们只有继承与创新,使园林造景中的亭、轩、舫、桥,依形借势,契合自然中的水、石、花、木,才能情景交融,意境幽逸,才能尽显东方园林的神韵。

参考文献:

[1]方祥君.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在现代别墅区的运用与创新[D].四川农业大学,2013.

[2]徐明.论植物主题造景及在江南地区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

古代园林造景手法范文3

关键词:竹子,风景园林,应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竹与园林景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自然环境景观的审视角度正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开始厌倦了城市高楼林立的环境,讨厌钢筋混凝土水泥建筑那种带给人们冰冷感觉的城市环境。随着人们对城市绿地的关注,城市园林也在快速的发展,在城市园林发展过程中许多原来属于森林所有的植物又开始被陆续引进现代园林建设中。中国古典园林中,竹子因其特有的美感和自然物性一直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园林绿化植物材料正在被越来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创作中。我国拥有几千年的竹子造园历史,竹子因其特有的性质成为园林绿化不可或缺的、最具特色的植物艺术造景材料;在以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成”为宗旨的中国园林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竹子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1 园林景观常用的竹子种类

竹子品种极多,我国有近 37 个属五百多种。竹子的类型很多,大多数可用作园林观赏用。园林上较为常用的竹子种类有:佛肚竹、大佛肚竹、黄金间碧玉、碧玉嵌黄金、凤尾竹、楠竹、小琴丝竹、寒竹、粉单竹、孝顺竹、紫竹、斑竹、湘妃竹、箭竹、唐竹、方竹、泰竹、大泰竹、牛耳竹、龙拐竹、青皮竹、短穗竹、黄竹、巨龙竹、光巨竹、箬竹、水银竹、毛竹、人面竹、花毛竹、龟甲竹、刚竹、金竹、矢竹、苗子竹、罗汉竹、墨竹、玉边竹等。根据竹竿和竹鞭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散生型、丛生型和混生型。散生型竹类有紫竹、方竹、毛竹、淡竹等,竹子生长分布错落有致,适合创造竹林景观;丛生型的有佛肚竹、凤凰竹、青皮竹等,在园林景观中创造独立成景的景观;混生型的有茶竿竹、苦竿竹等,这类竹子在园林中应用较少,由于其生长杂乱,只适合植于园林边缘荒地或混种于其他散生型竹子中,以创造竹子形态的变化。在园林置景中,左右逢缘,如带有佛性的紫竹、观音竹、圣音竹等在寺庙园林多受到人们欢迎,而矮生形的箬竹一般在景观园林中的墙角,筑篱与假山坡角得以应用,而景观园林中的景点的曲折通幽之处,琴丝竹、凤尾竹等因其密集多姿,秀雅宜人的特点被取 用,居住、生活区等区域,或公共绿地等常用岁寒三友梅松竹,不但取其形美,更重其意美,与观赏类苗木的配置方法一样,竹类也可整齐栽培。

2 竹子在古代园林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是园林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姿态和线条方面既要表现出绘画的意趣,也要显示自然天成之美。在园林造景中,竹子能与自然景色融成一体,在园林空间、庭园布局、建筑周围景观的处理上有显著的效果,易形成优雅清静的景观环境令人赏心悦目。在古典园林中,人们喜欢在园路的两侧种植高大的竹子或者在一片竹林中开辟小径,在竹林小径设计上讲究迂回曲折,平竖曲线变化,创造出绿竹成荫、云雾缭绕的生动景色,营造含蓄深邃的意境,达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效果。另外,在面积较大的竹林中,由于竹径较长,为避免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常人为的开辟一些开放的空间。古代文人常在竹林深处修筑单间茅舍,创造竹深幽静之野趣,以求返璞归真之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就是王维 “辋川别业”中对“竹里馆”的描述,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水是园林的灵魂。古人常在水体边上植以竹子,或者在竹园中开辟观赏水池,使水和竹两者相呼应辉映。这种古典园林表现手法一直影响着现在园林造景中水体和竹景的搭配。“履道坊宅园” 中描述的“履道幽居竹绕池” 就是以竹林为主的竹与水的巧妙布局。唐代诗人白居易留下“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的经典诗句,也是这一园林表现手法的真实写照。竹子姿态细腻、形态秀美,与古代园林中的建筑中的亭、台、楼、阁及其他建筑配植,既衬出建筑物的秀美,又柔化了建筑物的硬质,营造出幽静美丽的园林环境。“开窗不糊纸,种竹不依行。意取北檐下,窗与竹相当”这是白居易《竹窗》中以竹为窗的描述。在园林中,为增加园林空间的层次感,常常利用“框景”这种移竹当窗的手法,把一个空间的景物引入另一个空间,使之产生了幽远深邃的意境。

3 竹子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方式

竹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竹林 以竹为主,创造竹林景观。用单一种类,或形态多样,色彩丰富的多种竹子,采用片植、丛植等形式栽种于特殊位置,构成独立的竹林景观,或者自然的竹林景观。如具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福建顺昌县漫山遍野皆是竹,劲竹挺拔,风摆风尾,竹波万里,甚为壮观,置身其中,犹如与造物卞同游,宠辱皆忘,心旷神怡。

(2)竹径 竹林中开辟小径,在园林景观中达到“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为营造含蓄深遂的意境。在现代园林中休息区多采用竹径创造幽静私密的效果,同时人们也在竹子边上搭配宿根花卉,以丰富竹林景观的色彩构图。为了避免竹径过长产生单调的感觉,园林设计师们往往在一定的距离上开辟若干开敞开间,奥旷交替。在现在的城市园林景观中营造“竹径幽深”的意境,人们徒步其中将给人带来一身轻松的感觉。

(3)竹篱 它是指利用竹子修建成一空间的屏障,大多竹种秆型不高、丛生。竹篱多以丛生竹、混生竹为宜,如孝顺竹、凤尾竹、大明竹、青皮竹、泰竹、矢竹等。竹篱多用来合围、分割园林空间,增加层次感,一般以自然式为主,也可根据艺术上构图的需要修剪成所一定的形状以协调环境。

(4)竹子盆景 利用一些外形特殊、植株较小的竹子为材料经过矮化处理制作成竹子盆景。根据竹子在盆景的作用不同,竹子盆景主要分“全竹盆景”和“竹石盆景”。

竹子作为一种重要的盆景主材料,现在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竹子盆景一般选择一些体形较小的竹子作为盆景材料,如罗汉竹、蓬莱竹、龟甲竹、观音竹、小佛肚竹等都是人们制作竹子盆景常用的材料。竹子盆景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盆景之一。成都的《竹林深处有人家》、扬州的《东坡遗风》、《翠野图》等作品都是竹子盆景的优秀代表。

三、竹子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今天,人们越来越追求意境幽远,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态园林景观,园林设计师们为创造出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更多的注意作品的立意和作品使用材料的选用,竹子以其悠远的文化底蕴和超凡脱俗的品性正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青睐。纵观这几年竹类植物作为造景材料,在景区竹林景观中、在楼盘别墅区的绿化中、在公园绿化景观建造中无不以其独特优美的韵味广泛的得到应用。竹类植物正逐渐成为现代园林景观中越来越喜爱的植物造景材料,已经被广大的园林设计师们所重视。除此,竹子篱笆,用来分格空间的变化,产生别样的空间感;竹子作为城市行道树用以道路两边绿化,被许多人所喜欢;竹子专类园建设,即为竹类研究提供了便利的场所,也为人们创造了独特的竹林景观。

四、结语

在现代公园绿化、庭园造景、街边行道树绿化、江滨绿化、校园绿化、竹子专类园建设等方面正在发挥的重要的作用,即创造了优美的环境景观,由丰富了城市景观设计植物种类。都市的竹子景观文化正在为我国竹文化的发展创造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古代园林造景手法范文4

关键词:现代园林 传统原理 传承与发展

1.设计思想的传承

1.1 自然主义思想。中国传统园林在设计中崇尚自然美,强调“师法自然”,将自然要素合理地添加到园林艺术中去,而丝毫不见人空痕迹,其手法之,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古代造园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摹本,造园者往往会广游天下美景,感知自然,并取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中,从而成就无数美景名园。这种朴素的自然主义情怀是传统园林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种自然精神又绝非是通过简单的形式再现或是机械地人工模仿来体现的,而是在重现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总结,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将自然美与人工美巧妙结合,创造出生机盎然、舒适宜人的园林景象。

1.2 人文主义思想。由于受到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中国传统园林通常只是社会高端阶层所独有的活动场所,而并非是提供给大众休憩的公共空间。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十分注重对人的研究,园林作品最终是以符合人的观赏、游憩需求为准则而创造的。园林造景的目的在于向观赏者提供自然美的享受,人是园林艺术中的核心对象,这恰恰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这种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园林中随处可见,造园者往往会围绕主人的性格、兴趣、喜好来进行园林设计,尊重使用者的意愿,所创造出的园林空间自然也是非常人性化的。

2.设计手法的传承

2.1 空间组景。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组景手法十分精妙,主要体现在以小见大、步移景异两方面,所谓以小见大,就是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最为丰富的景观效果,“咫尺见天涯,方寸显天下”就是这个道理。而步移景异则是追求空间的无限变化,注重层次、抑扬、因借、虚实的安排,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空间效果。概而言之,中国传统园林的组景讲究虚实变化,同样的组景方式不过多重复使用,巧妙运用多种景观元素,相互搭配。

2.2 诗情画意。中国传统园林讲究意境,它赋予园林艺术以灵魂,灌注以生命力。园林景观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形式美,需要人们通过感知、品味,方能理解其中的韵味。我国古代许多园林的设计者本身就是田园诗人,其园林作品自然带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具体来说,这种情趣就体现在园林设计中意境的表达,即创造出“人在园中游,如在画中行”般极富感彩的理想境界。

2.3 叠石理水。我国传统园林对于水元素的利用一般分为两方面:水形和水声。在水形岸线的处理上讲究“沿而为溪,聚而为池”,岸线变化自然,动静结合,形成不同的水体形态。水体的声景主要是通过叠水、瀑布等形式来实现的。潺潺的流水可以令人心情平和、舒畅,“何必丝与竹,山中有清音”,这水声之美也是传统园林艺术的另一种诠释。叠石的手法在园林中更为常见,造园者一般会通过筑山置石的方式来创造多变的地形与丰富的景观。

2.4 植物配置。中国传统园林在植物配置方面同样讲究,注重树种间的搭配与组合,因地制宜、因景制宜,采用不同的配植形式,达到适宜的景观效果。同时,还常常赋花木以人性,这也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许多植物都具有一定的品格象征:如的高尚、牡丹的富贵、文竹的永恒、梅花的坚强等等,周敦颐的一首“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是令莲花成为高洁的象征,为大家所认同。

3.现代景观设计的创新性发展

3.1 技术革新,迈入数字时代

数字技术与景观设计的结合源于1969年生态学家麦克哈格的生态规划方法论,即生态因子分析法:先对场地内自然要素进行分类、单要素分析;再根据具体要求用图层叠加技术归纳出综合结果,进行生态敏感度的量化评价。此后的数十年,科学技术不断革新,发展至今,我们已经可以清楚的对场地进行整体性的数字解析,分析地形地貌条件,对场地高程、坡度、坡向等要素进行数字模拟,更准确把握现状条件。

3.2 博采众长,加强中外交流

在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交流越发普遍。我们应适时敞开国门,接纳西方园林景观思想,并取其精华,与我国传统造园艺术相结合,丰富现代景观设计思路。法国几何式园林造景手法在中国已经得到广泛使用,通过对称的几何型构图来突出强烈的轴线感;在面对地形起伏较大的场地条件时,意大利的苔地园造景手法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日本的枯山水造园艺术同样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在气候条件较差或是缺乏山水要素的地区,可以运用抽象写意的设计手法来塑造景观。

3.3 打破局限,开拓设计领域

中国古典园林令人诟病的最大原因在于它的内向性和封闭感,服务人群仅仅限于少数权贵,这是当时特定封建制度下的产物,造成了传统园林功能的局限与单一。现代景观的服务对象是人民大众,其设计应更加开放,为城市居民提供更精彩的公共活动空间。同时,应开拓设计领域,进行城市景观系统规划,从整体到局部,全方位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将景观设计引入商业区、居住区、体育中心、工业园等,产生新的思想与活力,打破历史的局限。

4.结语

我国的园林融合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有许多成为园林设计经典的设计理念,值得继承和发展。今天的园林设计在重视审美的同时,更加重视文化的内涵和文脉的展示,在传统原理中不断的吸取精华的东西。在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进行创新和发展,采用现代的手法和高科技手段,将特色的文化表现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表现出来,达到美观、特色和文化内涵深刻的园林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孙俊庶,张静文,王美娟.现代园林对传统园林意境创作原则的继承与发展[J].现代园艺,2009(9):56-57.

古代园林造景手法范文5

【关键字】:苏州园林艺术;室内设计;运用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7-0162-01

当代的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室内设计是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空间创造一种理想的格调和舒适的环境氛围。当代的室内设计也越来越多的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中国地域文化的代表,传承了我国上千年的造园手法和文化内涵,将苏州园林的艺术文化精髓运用到当代室内设计中对于室内设计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

1.苏州园林与室内设计的实质关联

传统文化是苏州园林建造的内在本质,而艺术则是园林建造的外在表现。苏州园林的建造形式,表现出的是一种物化形态,而园中的传统建筑设施,表现出社会人群的精神面貌。其中精神阶层的表现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尤为重要,而苏州园林的建造形式是当代人们对于苏州园林的基本理解。

室内设计是传达文化思想的一种介质,通过创造出的空间意境将其文化内涵传达给人们。传统文化是当代室内设计创造性构思的重要源泉,室内设计意境的创作构思、创作主题和创作意图是对室内设计精神功能的高度概括,除了蕴含一定的感性形式,还能够引起人们的深邃的联想和思索,进而给人们带来一定的思想启迪的一种美学艺术,在设计时作者想要表达的文化内涵是通过设计的室内环境和其陈设的设置来表达的,而文化又是从人类发展过程中不断筛选和积淀下来的产物。

苏州园林中的造景艺术对当代的室内设计有着很大的影响。室内环境具有一种意境美,通过这种创造设计体现出的意境美能够促进文化审美品位的提升。在当代的室内设计中设计者利用不同的物质载体传递出其蕴含的文化信息,之后在将其与艺术手法进行完美的结合,从中透露出人类创造的智慧和高品质的文化含量,人们通过这些文化智慧的感知来滋润人们的心灵,从这种感知中增添人们的审美情趣。而苏州园林艺术与当代的室内设计有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把当代的室内设计和苏州园林艺术进行巧妙的整合,才能称得上是创作性的室内设计,才会收到更多人的喜爱和推广。

2.苏州园林艺术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2.1苏州园林空间布局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人们在对院落的空间进行处理时,通常把其处理方式分为开敞和封闭两种形式。而苏州园林的空间处理方式通常采用院落中的开敞方式。园林的空间布局从其功能的角度来看,实质上是对院落空间处理的延续和扩大。苏州园林在园中景物在建造时多是对自然环境的模仿,在布局形式上表现出灵活、自由的特性。在建造时通过人工来对园林的山石和植草进行合理的布置来体现出自然的意境。之后利用建筑设施(洞门、漏窗、屏风等)来点缀园林中的空间,以达到变化无穷和移步换景的效果。而园林中的山石和植草之间的配置上由采用相互交错的手法,使它们互为呼应,这样的布局首先避免了空间造景的拥挤现象。其次,使院落内外的景物相互映衬,增加园景的效果。

在当代的室内设计中可以借用诅咒园林空间布局中的自由布局格式,这样的自由布局格式特别适用有一些公关空间和流动空间,自由布局的格式在空间上没有固定的边缘局限,并且能够实现空间交错穿插流通的设置,同时还具有含混不定与模棱两可的特征。这样的空间结余“内”与“外”,“围”与“透“,”有“与”无“之间,还存在于各种基本空间几何形体的穿插交错之间,这样的空间也可以称之为流动空间,能够更高的反映出那种较大空间锁追求的耐人寻味的环境意境,在划分空间布局时较为灵活,还能够体现出一种空间流动的动感。

2.2苏州园林借景造景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园林的借景造景艺术是将园林外的景物组织到园林中所能观看到的画面中,使之与园林内的景物浑然一体,进而使园林中的有限空间得以突破,使园林内的造景层次得以丰富。借景是在园林布局中占据特殊地位的一种艺术,它除了能够增加园林的造景深度,同时还使园林周围的有利因素得以充分的利用既是将美好的景物将之吸引到园林中,而对于那些相对庸俗的景物进行隐蔽,这样便将苏州园林的造景艺术表达到极致。苏州园林的借景艺术若从它的空间布局上来看,其布局采用了借资的方式,来实现园林景外有景的建造效果。通过对景物借资进行合理的布局,能够给空间增加多样景色进而表现出错综变化的效果。

在当代的室内设计当中,设计空间是多种多样,进行设计时要改变传统的空间布局,依据现有的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原有建筑之间形成新的功能关系。而苏州园林中的借景手法在当代的室内设计中是长常常被拿来借鉴的一种手法,在原有的空间内,结合建筑本身的特点,利用当代的玻璃材质,将室外的景色映借到室内,达到内外兼顾的效果,同时增添了室内视觉环境层次感,从而营造出一种清净典雅的室内环境。

2.3苏州园林的居室家具陈设与当代室内环境设的融合

室内设计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包含了室内的地面、墙面、家具等陈设,其中家具是室内环境陈设中的主体。家具在室内环境中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室内设计时根据人的各种活动需求二进行的一种设计,其中在人们的活动中使用最多的是家具,而家具是最能体现室内风味和艺术效果的一种陈设。苏州园林中的家具具有朴实无华、简单合度的特性,体现出“雅“的韵味。此外,家具又是室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具的设计要依据室内设计的整体要求进行设计,不同的室内设计需要不同的家具造型来烘托室内环境。在苏州园林中的室内空间爱你通过对建筑物的构建、墙面的设置和家具等城市的装饰,展现给人们一个较为完美和谐的室内环境。而在当代的室内环境设计中将传统的苏州园林中的室内和谐的设计艺术和当代的灯光、绿化等内容进行协调统一的组合,以实现当代室内设计环境的真正完美和谐。

3.结语

随着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人们的审美需求也随之提高,在当代的室内设计中充分的挖掘传统的艺术形式,深刻认识苏州园林艺术的魅力所在。在进行当代的室内设计时较好的融合苏州园林艺术,把握住传统中丰富、含蓄、简洁的设计环境意境,在结合当代的先进的设计技术和设计理念,创设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冯亚星.苏州园林造景手法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4).

古代园林造景手法范文6

一、具体应用情况

(一)在园林造景中的艺术性的应用

首先是作为主景。依竹之特性及具体环境的需求,以竹林或以竹为主要材料的构筑物来作为环境的景观焦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其包括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群植、片植大片风景林地,单独成片成景,营造较为独立的竹林景观。竹林主景在景观营造的表达方式上包括静态和动态两方面,静态景观主要是指竹林的群体美感,远观修竹林涛,色调一致,林相整齐。近观翠竹片片,清新淡雅。动态处理主要体现在竹林中曲径通幽的动态空间序列,利用竹林小径的斗折蛇行,点缀竹林小屋、池潭碧水等,力求含蓄深邃,曲径通幽,忌直求曲,忌宽求窄。另一种类型是以竹作为建造材料。来营造竹建筑景观,是竹类植物人文景观的具体体现,使之成为局部环境中的景观焦点,起点题作用。其类型主要包括:竹楼、竹亭、竹轩、竹坞、竹廊等,使得竹的天然野趣得以充分发挥,且能与周围环境协调和谐。其中竹楼是最具有代表性、最富特色的竹民居建筑。

其次就是作为辅景,具有很广泛的调合性。例如有观竹盆景,利用竹之矮小者,如凤尾竹、菲白竹、佛肚竹等,经过整形加工,载于陶质浅盆中,高低参差,再配以山石、人物及动物雕塑小件,铺以青苔,尽显竹叶的扶疏之美,把大自然的竹类美景浓缩于盆中的园林艺术,即成精致雅观的盆景;置于园林中建筑门前或室内摆放;点缀空间,丰富景观要素与层次。还可以渲染空间,利用部分竹子在色、姿态、秆形等方面的特征,如紫竹、金竹、菲白竹、金丝竹等。在环境中选择相配,渲染空间,活跃气氛,特别是用在以常绿为背景的环境中,常常能成为景观园林中的焦点,取得良好的观赏效果。

(二)在配置模式上的应用情况

竹类的配置模式与其功能及造景的艺术手法密切相关,不论是自然式还是规则式栽培,主要有下述几种模式:首先是群植,即株数较多的一种栽植方法,常在路径的转弯处,大面积草地旁,建筑物后方等,大面积栽植成林,创造出绿竹成荫,万竹参天的景观效果。其次是丛植。较大面积的庭院内的竹林及构成林相者皆为丛植,即用一种或若干种丛生形态竹类混栽而成,以不等边三角形栽植方法为主。第三是列植,是指沿着规则的线条等距离栽植的方法,可协调空间,显出整齐美,以强调局部的风景,使之更为庄严宏伟,一般用于园林区界四周,以清界限,但应注意视线通透,可以稍有曲度,勿流于呆板。最后是孤植,即单植。有些竹种,具有神秘的色彩和高雅、奇特的形态,如佛肚竹、黑竹、湘妃竹、花竹、金竹、玉竹以及从头到脚出现出黄、蓝、白、绿、灰五种颜色的五色竹,单独种植以显示其特性,点缀和渲染空间。

二、竹类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

(一)环境作用

首先可以绿化环境。因为竹子生长快、繁殖容易,一次造林,经营合理,可供

持久利用。竹林绿化能给污浊的空气以清新,消减喧哗的噪音,清除城市“三废”,给人口稠密、建筑密集的城市带来新鲜、清静和富有生命力的环境。优美的环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其次则可以美化生活。竹林是以竹子为主,创造各竹林景观,可取得雅静清凉之效。竹种园收集、引种各类竹种于一地,集科研教学、生产、观赏、基因保存为一体。竹径是一种别具风格的园林道路。不仅可以分隔空间,而且可以造成“竹径通幽处,人在画中行”之感。竹篱以竹子为篱,简单、方便易于形成,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竹坛是用竹子形成,可采用高、矮竹秆颜色搭配,层次分明,也可以采用丛生散生分隔,景色宜人。以竹为配景,可与假山、岩石和其他树种相配。在公园的主要衬景树林中,配以翠竹可以取得良好的风景效果,使景观自然、生动、高雅不凡。一些形态奇特、个体矮小的竹类常被用于制作盆景。

第三,可以净化空气。竹子叶面积指数大,光合作用能力强,吸收空气中C02多,放出02亦多。竹子还能吸收空气中一定量的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氧化氮等有毒气体,吸附粉尘,净化空气,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

最后则可以蓄水保土,调节气候。竹类生长密集,枝叶繁茂,根系发达,有防风固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之作用。

(二)在园林总体设计中的作用

竹类植物四季常青、姿态优美,在园林植物中具有其它植物无可替代的独特的美学价值。主要表现在其形态美、色泽美和动态美。竹类植物姿态挺拔秀丽,枝叶潇洒多姿,独具风韵,形态各异;竹类植物杆形颜色丰富多彩,有绿色、紫色、黄色、粉色等,有的竹杆多种颜色相互镶嵌形成巧夺天工的艺术美,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春季竹笋出土和拔节生长时节。成为竹类植物独具的一大特色。竹类植物从竹杆形态、大小、颜色、竹枝形态、竹叶类型等不同种组合和不同角度都可以展现出竹子的洒脱、素雅、挺拔、刚强、古朴、奇特之美。

另外,由于园林设计中各种入景的元素都不可能是单独存在的,必然要与周围的景色相配合、协调,才能体现出园林设计的高超。所以竹类植物在园林总体设计中的作用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竹子作为植物群体的一员,其秆、叶、色、形、态均较其它植物有明显特点,它与高大乔木相比更为纤柔,与低矮灌木相比则显修长,与开花植物相比又见青翠。与其它植物精心配植在一起,在视觉上更显丰富多彩,属性上更贴近自然,内涵上可以相得益彰。例如,以梅花为主景,苍松为背景,竹子为客景组成的景观,自古就有岁寒三友的美称,梅、兰、竹、菊相配合则有“四君子”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