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一世纪以来,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现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对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伴随着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高校已然不是“象牙塔”,而是社会大家庭必不可少的成员之一,高校须参与到社会中,不断进行人才、资源和信息的交流,这就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行政管理人T专业化发展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了高校提质增速,加快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剖析入手,全面认识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科学有效的促进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策略,对行政管理人员个人价值的实现及高校内涵式发展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专业简而言之就是某一群体经过专门的培养教育或训练,掌握了专门的知识和能力,能够按照相关标准开展工作,并获得相应报酬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其存在是社会得以进步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分工的明细,社会大众对各项专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化发展应运而生。专业化发展通常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是某个职业群体专业性的发展状态和水平,二是某个职业逐步符合专业标准并取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基于专业化的含义,笔者认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即在高校中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通过教育培训、自我习得等方式,不断掌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成为一个良好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管理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具体而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由思想政治素质专业化、科学文化素质专业化、实践技能专业化、身心素质专业化构成,这四个方面的缺一不可。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流大学的建设需要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学生、一流评价,更需要一流管理。一流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一流的行政管理队伍,由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无疑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具体而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需要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
我国已经步入了改革发展的深水区,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前行艰难。目前,高校内部体制改革主要集中于机构编制大规模精简和人员转岗分流、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校院系管理体制等方面。这些方面的改革涉及面广,改革难度大,处理不好就会影响高校改革稳定发展大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改革中扮演者主力军的作用,他们需要对学校各个利益主体进行充分调研,对改革方案进行充分论证等,这样才能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三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协调沟通能力、指挥决策能力、执行控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语言表达和文字综合能力、服务保障能力、学习和研究能力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必须具备的技能,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专业化发展。由此可见,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迫切需要政治素养高、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行政管理队伍来支撑。
2.内涵式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
内涵式发展是教育领域的核心目标,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奋进方向。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就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方式,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过程中,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专业化的行政管理队伍尤为重要。因为教育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都有着自身的特征,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行政管理者,一个优秀的行政管理者也不见得就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当然,笔者不否认每个高校都有一些“双肩挑”人才的存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能“双肩挑”的人才实属少数,过分地依赖“双肩挑”既造成了人才流失,又不利于教师群体、行政管理人员群体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意识的增强[1],阻碍专业化发展进程,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不利于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倘若我们下功夫将教师与行政管理工作有效分离,采取措施实现二者的专业化发展,那么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都指日可待。
3.管理队伍质量的转变需要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正在从数量型到质量数量型的转变,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已然成为了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过去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高等教育管理对行政管理队伍在数量上的要求,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基本建立起了一定数量的高等教育管理队伍,在特定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前进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传统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的持续发展,对行政管理队伍的要求更加严格,在数量发展的基础上更需要质量的提升,建设一支质量数量有机结合的行政管理队伍迫在眉睫。质量数量结合型的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同数量型的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相比,不是不重视行政管理队伍规模的扩大,而是在重视提高行政管理队伍专业能力前提下的规模扩大,强调的是业务素质好、专业能力强、办事效率高和规模适度扩大四者间的有机结合[2]。只有逐步将传统的数量型高校行政管理队伍转化为质量数量结合型的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才能促进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合理结构的建立,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三、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作为管理、服务高校的主体,我们必须采用多种举措提高其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其专业化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质量行政管理队伍,以此支撑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树立现代大学管理理念
现代大学管理理念是高校管理的灵魂。提高大学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提高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化的认识,树立科学、正确的大学管理思想。现代大学管理理念的确立要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专业化与双肩挑的关系,只有切实捋顺这两对核心关系,我们才能树立起科学的现代大学管理理念。一是正确认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管理与服务是高校行政工作的两个核心职能,管理是为了服务更加高效,服务是为了管理更加和谐。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为数不少的行政管理人员不能正确认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管理僵硬、服务低效,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发展。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寓管理与服务中,建设服务型行政,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管理的目标。二是妥善处理专业化与双肩挑的关系。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分工越来越细,隔行如隔山,在某一学术领域有专长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专家并不一定就具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和较强管理能力。当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也需要一批能“双肩挑”的人才支持学校事业发展。
2.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现代大学管理制度是高校管理的保障。笔者认为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可以从两个方面着重发力。
一是科学设岗。岗位的设置要坚持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以转换机制为核心,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宗旨,通过科学设岗和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岗位,淡化身份,引入竞争机制,创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建设起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我们要精简机构,对职能相同或者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任职条件、权利义务和有关待遇;要根据行政事务和党建事务的具体需要进行按需设岗,通过公开招聘、考试或考核的方法择优聘用工作人员,受聘人员一定要具备相应的能力素质,保障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完善激励。激励能够使人进步,在充分激励的条件下,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有有效激发,能够有助于质高效地完成任务。因此,要建立合理分配制度和薪酬体系,缩小行政工作者与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切实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使其能积极主动工作;要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将服务对象、上级管理者、同事评价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进行考量,最大限度地确保考评的真实有效。
3.健全现代行政人员培训体系
现代行政人员培训体系是高校管理的源动力。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人员培训体系能为行政管理工作者能力素质的提升注入强大的动力,进而促进高校的持续发展。我们要大力完善职前、职后培训体系,使行政管理人员能有效“充电”,实现专业化发展。一是职前培训体系的完善。笔者认为已达成入职意向但是在正式入职之前的培训统称为职前培训,行政人员专业化建设有必要对新入校的行政人员进行较为全面的职前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培训和专业基本知识培训。前者要使行政管理人员具备爱岗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教学、为师生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3]。后者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常识性知识,教育管理学科知识,办公自动化知识,心理调适知识等,为入职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职后培训体系的完善。新行政管理人员入职后,学校要结合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学校发展规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制订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规划,使行政管理人员能够持续性的发展,能妥善处理学校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有存,张树青.高校行政人员专业化必要性可行性探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6).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范文2
1高校行政管理岗位的重要性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岗位担负的职责主要有思想宣传、活动组织、人事管理、后勤服务等,它是行政管理、教书育人、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重要载体,可见,行政管理岗位具有多重职责。近年来,高校行政管理岗位的社会服务性日渐凸显,其在增强高校影响力,树立高校良好声誉,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意识到行政管理岗位的不可替代性,透彻当下行政管理岗位存在的弊端,强化岗位改革,运用激励措施促使行政管理岗位效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2高校行政管理岗位的一些弊端
2.1行政管理岗位设置的弊端
高校由于受“重科研,轻管理”思想理念的束缚,长久以来将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忽视了行政管理人员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岗位设置,还是在人员待遇方面,行政管理均不占优势。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岗位设置具有政府机构设置的特点,繁冗复杂,枝繁叶茂,但由于监管不力,形同虚设。还有部分高校更加淡化行政管理存在意识,施行科研与行政管理一体化,造成诸多弊端。
2.2行政管理人员自身存在问题
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即教育科研人员,他们本身具有较差的行政管理素养,无法充分适应琐碎繁杂的行政管理工作。再者,行政管理人员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方式僵硬,缺乏创新性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普遍问题。近年来随着高校扩张步伐的加快,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也日渐增多,急需一大批优秀的行政管理人员来支撑高校发展,因此素质问题必须解决。
2.3行政管理激励措施不完备
高校的急剧扩招急需增添行政管理人员,原有的行政管理机构与制度也不能适应时展。但一些学校不愿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激励机制,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吸引和留住优秀行政管理人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积极性严重受挫,工作倦怠、排斥等情绪日渐严重,行政管理岗位也无法发挥其应有价值。
3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建议与激励措施
3.1行政管理岗位改革有效策略
3.1.1科研与行政管理分离,强化监督施行科研教育与行政管理的有效分离是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岗位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需要解决的第一任务。首先要明确科研与行政管理的界线,尽可能杜绝科研人员担任行政管理人员,非常优秀之人可另行考虑。其次,合理规划与设置科研岗位与行政管理岗位,明确双方职责,禁止越俎代庖。最后,高校可以聘请一些有志于为高校行政管理作贡献的同窗校友担任此岗位,并合理分配人才,将更优秀人才收入行政管理岗位。除了施行政教分离,强化监督也非常重要。高校可以成立“校董会”,其人员可由本校退休老干部担任。在校董会的监管下,高校行政管理定能精简机构、高效运行。
3.1.2提高重要性认识,加大资金投入高校要推动行政管理岗位改革,强化对行政管理岗位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行政管理的资金投入很重要。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岗位中存在诸多弊端,这与高校缺乏重视,弱化资金投入是分不开的。因此,高校要摒弃“重科研,轻行政”的落后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薪资改革,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推动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高校可以通过校园宣传、知识讲座等途径使全体教职工、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意识到行政管理之于高校发展的不可或缺性。当然,对于一些资金紧张的院校,可采取与相关企业合作,获取企业赞助的方式增加资金数额,并合理配置所得资金,将其投入行政管理,以资金带动行政管理效率的普遍提升。
3.1.3强化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随着高校行政管理“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呼吁声的提高,越来越多得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但目前工作人员素质低下,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陈旧的现实难以适应时代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要求,因此,强化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迫在眉睫。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多途径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认同度。很多工作人员认为行政管理岗位工作繁重,且社会地位不如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骤降。基于此,高校应通过集中宣讲、提高待遇等方式增强其职业认同感。二是强化对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在培训中,要细化部门培训内容,针对不同部门实施不同的业务培训,这样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素养便得到不断提升。
3.2行政管理岗位可行性激励措施
3.2.1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双管齐下对高校行政管理岗位可施行一定的可行性激励措施,以此改善行政管理效果。高校要做到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双管齐下,齐头并进。外部激励,即高校要基于行政管理岗位现状,建立全面合理的激励机制,大到领导阶层,小到一般职工,从一般岗位到重点岗位,包括决策者、执行者,都要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激励机制,促使行政管理工作的每一个员工都享受到激励机制的好处。内部激励,即员工潜意识中自己对自己的激励,行政管理人员要时刻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以百倍信心投入工作,提升自身工作效率。毋庸置疑,员工的内部激励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外部激励的推动,故高校要强化外部激励。
3.2.2赋予管理人员职业发展激励职业发展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提升工作信心,增强工作向心力和安全感的重要因素,高校要适当赋予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职业发展激励,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便利条件。高校要做到以下方面:一是合理规划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生涯发展。强化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员工提供尽可能多的晋升渠道,使员工始终对自己未来信心满满。二是建立健全人才晋升制度。在晋升方法上可以借鉴专业技术人才晋升的方式,规定等级、服务年限、制定科学的评定方法,确保晋升的公平、公正。三是采用目标激励措施促进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例如,规定每一阶段的职业发展目标,督促员工定时定量完成,提升其职业能力。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范文3
关键词: 高校学院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人员 七项工作
高校学院行政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实现教学、科研两大社会功能的基础。行政管理人员是行政管理工作具体承担者,其工作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学院的整体工作。在当前情况下,要建立一套良好的高校行政管理体系,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学院行政管理工作能力建设,使学院行政管理工作更加合理、有序、科学、高效,应做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应该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制度,依法办事。只有尽可能做到所有的行政管理行为都有依据,才能发挥各项科学管理制度的作用。学院应致力于建立一套完整、系统、规范的制度体系,使操作过程明晰化、具体化,这对培养人才及创建高水平团队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应针对各行政岗位,建立规范化、责任化和常规化的管理流程。特别是近些年来,招生规模扩大,教师队伍日益庞大,学科建设任务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日常涉及的事务种类繁多,学院行政管理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许多,所以行政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不断总结,逐渐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在保证规范性的同时尽量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可以说,服务高效是行政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目标。
二、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院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并直接影响到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对行政管理队伍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是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因此,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学院的各项事务管理尤为关键。
合格的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
在实际工作中,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增强驾驭和正确处理各种事务、矛盾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科学辩证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到:具有较高的政策观念,办事民主,实事求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认真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处理问题通情达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注重人性化和科学化。工作中应该谦虚谨慎,礼貌待人,积极主动地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认真对待工作,任劳任怨,一心为公,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学院行政管理工作大都是重复性、繁琐性工作,只有有了过硬的思想素质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把每一个细小的工作做好,让教师和同学们满意。
2.职业素质
行政管理人员是学校及学院形象的代表,不仅应具备优秀的思想品德,还应具备优良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行政管理人员要面对和协调各种矛盾,接收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必须具备成功有效的协调沟通能力,把杂乱变为统一,把不平衡变为相对平衡,应善于观察,对周围和身边的人和事具有敏感性,具有对事物准确的判断能力、良好的安排时间的能力、与同事和领导能融洽相处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另外,一个行政管理工作者只有思想端正,有道德、守纪律,将先进思想渗透到日常工作中,才能外化为领导决策的得力参谋,从而使行政工作在学院工作中起好协调管理作用。
3.专业素质
由于学院行政管理主要是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行政管理,其服务和管理对象主要是广大教师、科研人员及学生,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管理水平。精通某些学科的专业知识,要有良好的业务知识如文书制作与处理、档案保管、办公管理、公文写作、公共关系等,还要习得与办公室工作相关的知识,并了解所在学院相关学科的常识性知识。
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质,一方面,要加强人员培训,培训应该具有系统性、针对性、专业性,科学进行培训规划,做好培训调研,在形式上可采用平时自学和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在专业水平方面有不断提高的机会。另一方面,行政人员应注重培养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与工作相辅相成,并在工作过程中找到不足,从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方法,推进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模式创新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高校办公室中的广泛应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多元多载体信息的工作模式。在当前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应该在原有的传统工作模式基础上,更多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这能够有效提高办公效率。比如目前各学校组建的校园网络,通过学校、学院、学科的网站,可以信息及互发办公邮件;通过一些聊天软件发通知,比如QQ、飞信;有些岗位需要操作一些自主开发的管理系统,这些现代化技术都能有效地传达信息,节省人力物力,提高管理水平。而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高校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对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必须通过创新才能实现行政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
四、领导重视
高校行政管理水平与学校、学院领导的参与及重视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主管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是领导的传输带,需要把学校或学院和教师或同学的信息传达给领导,而领导通过这些信息再与上级领导或其他部门沟通,再把形成的意见返回管理人员,而后传达执行,领导对日常管理事务的关注程度,对事情的进展和结果有决定性作用。常规性协调各行政职能部门的主要协调工作,工作量较大,也较复杂,它的任务在于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领导需要对行政议事、办事规则等深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政令统一、统筹兼顾、运用自如,这对正确决策,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最终达到良好效果。
五、队伍建设
加强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建立和完善行政绩效管理机制和考核办法,对于提高学院的管理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实际,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考评,并建立便于操作,能比较客观地评定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考评应该遵循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即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通过各项指标的检验,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明确改进的努力方向,以便实现管理工作目标;要从行政管理的整体出发,来界定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分别确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确定上,定量指标和非定量指标并存,不片面追求量化;每个评估指标体系因针对的评价对象不同,都保持独立性,但从整体上看,又是一个全面的、完整的独立的整体。
学院还应当注意采用多种激励方式,对工作表现出色的给予相应的奖励,并遵循公开、公平的原则。
六、办公条件改善
1.硬件改善
良好的办公环境能给人心理与生理一种好的工作动力,能使人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而且不容易产生疲劳感。学校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筹措资金对办公室的工作环境进行改善,比如办公座椅、打印机、空调设备、电脑设备、管理书籍等,要能够较好地满足行政人员的办公需要,并使办公室人均面积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软件建设
目前各高校使用较多的是利用现代办公设备实现办公自动化,使得广大教职工能够便捷地利用网络收发所需的信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节省了资源。但是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有待提高,特别是有些管理系统没有完全达到初衷,很多功能不完善,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务实的领导团队、优秀的教师队伍,也离不开行政管理人员的优质服务。因此,高校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让他们在行政管理岗位上爱岗敬业,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做好领导的参谋,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根本利益为本,根据实际工作需求,适时地创新工作模式,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服务,创设和营造更有利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环境和氛围,以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对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4):80.
[2]陈亚非.创建学习型高校行政管理队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3):94.
[3]陈巧玲.高校行政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3):94-97.
[4]陈超.关于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党史文苑,2005,(12):75-77.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范文4
虽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始终延续着陈旧的管理模式。传统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是制约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缺乏现代化办公手段。例如离职或退休老师办理离校手续,非常繁琐,有时需要一周才能办完,甚至更长。一张A4纸的表格,要盖近二十个章,也就是要跑近二十个部门,例如财务、人事处、图书馆、实验室管理、房管科、后勤等等,有的部门可要跑好几次。流程繁琐,办事人员意见大。其次管理机制落后。如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大多数从事的管理岗位与所学专业不符,造成文章发表和课题申报受限,困难重重,且整日忙于日常的琐碎工作,相对于教师而言,缺少时间和精力致力于工作的系统研究。目前极少有学校对行政管理人员在这方面的给予政策扶持。此外,大部分高校管理岗位福利待遇相对偏低。所以高校管理模式相对滞后制约着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改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对策
1、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是行政效率的决定因素。首先高校行政部门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科学发展观应用到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管理人员紧跟学校发展步伐,做好本职工作,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文化修养和高度的事业责任心,树立创新意识。此外,加强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也是保证高校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具体措施,如邀请社会相关专业知名专家学者到学校举办讲座,组织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定期开展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学习;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到兄弟院校调研学习,选派积极分子进修等等。同时,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也要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根据所在岗位要求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沟通交流能力,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冲突能够及时有效解决,使自身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2、采用网络工具进行行政管理
在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先进的技术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强有力的工具。利用网络时代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工具,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系统的工作,它涉及到高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要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管理。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明显感觉到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现代先进的技术工具了,同样本科院校的行政管理也是如此。如果仅仅依靠经验和旧图书进行管理就很难适应信息化时展的需要了。必须紧紧跟随时展的脚步,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处理学校行政事务,使用先进的办公管理系统软件,实现无纸化办公,营造低碳减排的办公环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得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自动化,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的方便快捷。
3、健全高校行政管理体制
首先,高校要顺应时展趋势,大力开展高校行政管理建设。如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管理机制。精兵简政,消除冗余部门,分清各个职能处室的权、责、利。行政管理制度方面突破创新,更有助于实现管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目标。其次,学校加强行政管理队伍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加强行政人员培训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解决福利待遇问题,从而调动行政人员的主动性,激发创新精神。例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关爱行政管理人员;确实解决行政人员职称评聘和薪资待遇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把工作能力考核和工作职务的升降有机结合,选拔德才兼备、优秀管理者进入学校领导层;还可以举办管理干部基本功竞赛,推选优秀管理干部,给予物质奖励。只有让行政人员在服务工作中体会到自身价值与成就,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高等教育建设的中来。
三、结语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范文5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问题;对策;
学和行政管理。高校的行政管理是指高等学校为实现预定教学目标,依靠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通过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行为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最终达到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序顺利运行的目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充分实现高校教学和科研这两大社会功能的基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教育事业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高校的扩招步伐加快,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迎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挑战和机遇的形势下,高校需要从自身全面的反省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从问题中找出路,如何从创新中谋发展,如何构建一个工作效率高、管理水平强的综合性行政管理服务平台。在不断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中,不断完善行政管理工作制度,逐步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使之朝着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一、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凸显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制度的陈旧
我国高校基本采用科层制管理模式,一般是院――系或者是校――院――系的管理层次。层次结构制度优势在于,层层节制,环环相扣,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统一在同一个科层管理系统之内,保持了政令、决策、信息的畅通,同时有利于重大政策的实施。但是这种政府式的机构设置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因此往往容易出现“下级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工作负责,个人只对自己负责却不对部门负责”的现象。在实施过程中,各科层行政管理人员长期把自己定位在发号施令、上传下达的一个传声筒,或者是只是简单的实施决策,从而助长了“官位”思想,导致工作怠慢,态度消极,缺乏创新精神。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也陈旧落后,表现为:规章制度不适应管理的发展需要;干部岗位职责划分不清,工作中扯皮、推诿现象时有发生;对行政管理工作监督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内会议多、文件多、指令多,而真正对教研起助推作用的事不多;部门与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职责不清等等。行政体制和管理制度陈旧导致行政管理工作办事效率低下、信息渠道不畅、人浮于事、消极怠工等腐败种种问题。这严重影响了行政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职能,继而阻碍了高校其他工作的发展。
(二)高校行政管理观念滞后
长期以来,人们把行政管理工作简单地认识为“管人、管事、管物”,认为管理就是权力,做管理工作就是当“领导”,“官本位”意识突出,服务意识薄弱。形成了唯领导是从,只强调上级的权威性,管理的规范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被上级的意识所取代。同时,管理工作者只以部门利益为标准,管理中强调部门利益至上,大局观念不强,不能从全局出发和以整体意识去想问题、办事情。由于这种滞后的管理观念支配下形成的工作作风还是延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与行政管理部门的对立情绪,形成了教师与部门干部之间关系的不和谐。
(三)管理部门繁多,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地配合
现如今,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依然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中的层次结构制度――金字塔式。这种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带有明显的层级性特征,很容易造成内部组织结构臃肿、冗杂。这种管理制度也经历过设立―膨胀―精简―再膨胀的非良性循环过程。机构在行政分工中部门越分越多,功能越分越细,表面上虽然是做到了各司其职,但其实往往是“管事的人多,干事的人少”,只是各自完成整个工作任务的一部分,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密切的联系,虚职、副职过多,因此造成行政部门之间缺乏密切的配合和有效的合作。
(四)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现代高校行政管理,要求行政人员应该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思想素质,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然而,目前行政管理队伍相对于专职教师队伍来说存在着学历低、管理水平低、创新意思弱等问题。
在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中,部分管理人员为非管理专业,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甚至有些未经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学习,其综合素质总体而言较低,从某种程度而言根本不适合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更不可能给高校的管理带来活力与创新。这些行政管理人员服务观念淡薄,工作中缺乏热情和服务意识。同时他们也缺乏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工作积极性不高,对于一些紧急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因而导致工作效率低,管理效果不理想。此外,高校行政管理层中还有许多是从教师队伍中分离出来的,所以作为身兼两职的教师来说,不但要兼顾自身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同时又要协调好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在当前“重教学,轻行政”的环境影响下,因此他们对于管理工作的深层次研究和创新性感到力不从心,管理工作只能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甚至是常常顾此失彼,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看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并且,学校在对管理人员的培养、进修都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实施有力的措施和政策以帮助行政工作者得到进修的机会。因而,导致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水平长期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二、改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行政体制和管理制度
首先,高校要顺应时展的趋势,大力开展高校行政管理建设。要改变原有的行政体制,就要做到权力适当分散。将高校权力中心逐步下移,扩大了学院和系的自,从而扩大其权力范围,激发基层工作者自主寻求发展的动力。也可以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管理机制。精兵简政,消除冗余部门,分清各个职能部门的权、责、利。行政管理制度方面突破创新,更有助于实现行政管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目的。
其次,学校要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加强行政人员培训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解决福利待遇问题,从而达到调动行政人员的主动性的目的,激发其创新精神。例如学校领导提高对行政管理人员的重视和关爱;确实解决行政人员职称评聘和薪资待遇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把工作能力考核和工作职务的升降有机结合,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管理者进入学校领导层。只有让行政人员在服务工作中体会到自身价值与成就,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建设中来。
(二)转变管理观念
在依法管理的时候,要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即实现学校的人本管理。要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为根本思想来进行学习管理,把人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和学习最重要的资源。高校管理服务对象是素质较高的社会群体,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措施最易为他们接受,从而在管理服务中形成良性互动,提高服务意识,营造校园内部和谐氛围。同时,在管理工作中树立共识、共谋、共事、共赢的管理理念。作为一个团队,大家有共识,倡共谋,善共事,最终都是为了达到共赢,即实现同舟共济、共同发展之目的。
(三)提升协调能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高校组织结构臃肿的现象,是因为没有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高校必须要健全机制,分散权力,使每个管理人员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高校各个组织部门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同时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行政管理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人与人之间要互相沟通、理解,把部门与个人的目标、利益同高校的三项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共同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
同时,高校的各个部门要在民主、公平、平等的原则指导下,健全和完善不同职级、不同部门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工作报告、校务听证制度,广开言路等手段和方式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大政务公开、透明力度,确保校内信息流畅通,形成上令下达、下情上传的快速、互动的信息传递机制。而金字塔式的层次管理结构意识已经不适合现代高校的行政管理,现代高校应该建立一种新型的动态的网络管理体系,辐射到高校各个组织部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各个部门之间团结协作才能推动高校不断前进。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培养行政管理者的敬业精神,曾倩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了解党的教育方针,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而且要善于结合学校和本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创造性地展开工作。只有乐于奉献、投入感情、投入精力,把面向教学科研一线,服务师生工作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向,才能实现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其次,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科学把握管理工作的艺术和方法。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熟知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掌握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和现代管理技能,采取先进的管理手段,拥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深入开展行政与教学管理研究,培养自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提供高效的管理和高素质的服务。最后,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干部的培训体系。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在建立目标责任制的基础上,制定管理干部的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增加管理人员进修、学习的机会,并以此形成制度化。从而,真正建立起干部激励竞争机制。
在机遇和挑战面前,高等院校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就要抓住发展机遇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首要问题是就是改革行政管理的理念和目标,以服务作为行政管理工作宗旨,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队伍建设,进而实现高效优质量的高校管理工作。建立科学、先进管理体系,激发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一.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浅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09).
[2] 龚建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8,(23).
[3] 胡宇彬.试论高校行政管理的专业化[J].教育管理,2008 (01).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范文6
在专升本院校行政管理精细化实现进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表现为:行政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先进科学的行政管理理念,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行政管理监督评价体系缺失,校务公开制度不健全。实现专升本院校行政管理精细化的路径有:建立简约扁平化的行政组织结构,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优化专升本院校行政管理队伍,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专升本院校的校务公开制度。
关键词:
专升本院校;行政管理;精细化;路径
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是高校各职能部门通过合理分工、相互协作,以学校教学为中心,充分调动并利用学校内外有限的资源,保障高校教育教学的顺利完成,为培养优秀人才这一目标提供服务和帮助。高等院校的行政机构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服务,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具有权利主体和服务机构的双重角色。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它具有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全面系统、高效率等特点,将一切管理内容优化为有规可循、有章可依的管理活动。精细化管理通过科学细化分工、注重工作细节、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降低管理成本等措施实现提高管理效益的目标。在专升本高校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引进精细化管理的概念,通过建立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信息化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有利于提升专升本院校行政管理的聚合效应,利于增强专升本院校的活力和竞争力。
一、实现专升本院校行政管理精细化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国是教育大国,但并非教育强国,尤其是在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国高等教育必须从外延式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1]。专升本院校实现行政管理法治化、规范化,为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优化教育经费的投入与使用效率、完善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现代高校管理制度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升高等教育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推动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高等教育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公平的统一协调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二)有利于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2]是处理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包括处理学校内部各种关系的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其核心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和实行科学管理,其实质是大学的组织体系、管理体制、学术治理结构以及相应的运作机制的整合。专升本院校实现行政管理精细化,转变了行政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完善了高校制度建设,倡导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实施民主管理,协调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三)有利于强化专升本院校行政管理的服务特性专升本院校实现行政管理精细化,用规章制度规范和约束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意识。同时,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大局的管理思想,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把为学校全体师生服务作为高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专升本院校实现行政管理精细化,强调人人平等,充分考虑并积极维护全体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在学校决策和管理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向全体师生等利益相关者公布学校重要信息,使高校管理和决策活动更加公正化、透明化,有利于强化专升本院校行政管理的服务特性。
(四)有利于促进专升本院校绩效管理高等院校绩效管理,是通过对高校发展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等将绩效成绩用于高等院校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全体教职工持续提升工作业绩并最终实现学校战略发展目标的管理活动[3]。专升本院校实现行政管理精细化,建立完善的高校管理制度体系,倡导行政服务人员服务标准化、精细化,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运行的监督与管理,实施科学的沟通反馈机制,保障了专升本院校行政管理科学化、透明化,有利于提升专升本院校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有利于促进专升本院校绩效管理。
二、专升本院校行政管理现状分析
(一)行政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实行长官负责制且套用机关行政级别,沿袭了科层式体制且其组织结构体现为金字塔式的分层等级结构,其权利由低到高逐级集中。科层制式的组织结构存在管理层级多、队伍臃肿且职能分工界限模糊等不可忽视的弊端。首先,专升本院校管理层级过多体现为:即便仅限于探讨行政职能管理部门的范围内,从书记、院长(校长)首层管理层级开始,下设有副校级、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以及职能部门普通工作人员等共7个管理层级。加之,通过多个专科院校合并而成的专升本院校,每个职能部门都拥有超过10名普通职员,队伍臃肿现象严重。管理层级过多及队伍臃肿的现状,造成信息失真风险增加、机构运行成本增加、工作效率降低及强化官僚作风的结果。其次,各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多有交叉、管理界限模糊且缺乏合作意识。各行政部门多以部门利益至上而缺乏全局意识,不能从单位整体利益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各部门虽能做到各司其职,但却各自为政且仅完成自己部门职责范围内工作任务,而且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合作,一项工作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经过多次周转才可以完成,这无形中增加机构运行成本且降低工作效率。另外,日常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人员大多习惯于机械式地照章办事,缺乏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和创新力。因为僵化的科层制组织中要求职能个体按照一系列的客观标准来处理问题,却不鼓励根据个人判断寻求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缺乏先进科学的行政管理理念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组织中存在着作风严重的现象。专升本院校缺乏先进科学的行政管理理念,表现为:其一,“官本位”理念严重。传统的科层制的管理方式强调分工、规则,制约以及等级,把“管理”理解为“管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是存粹的等级制度下的权威关系,管理者凭借手中的职权发号施令,被管理者只能服从并且执行命令,压抑和限制了被管理者的主观积极性和创造性。由此一来,专升本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官本位”意识凸显,过分强调长官的权威性,唯长官意志是从,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被长官意志取代。其二,部门间缺乏团队意识及合作理念。管理过程中,过分强调部门利益,缺乏全局意识。各部门各司其职,仅仅限于完成自己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与其他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另外,官僚制的行政管理方式缺乏人本精神。专升本院校行政管理采用科层建制,重机构设置、重权力分配、重章法,却唯独忽视了以人为本。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倾向于刚性管理,为了管理而管理,忽视了行政人员的主动性,导致行政人员习惯于机械式地照章办事,变得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缺乏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和创新力。专升本院校缺乏先进科学的行政管理理念,已经严重桎梏了现代高等院校自身发展的需求,高校的行政管理职能由管制向服务转变势在必行。
(三)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制约专升本院校行政管理效能的众多因素中,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尤为重要的一个。当前专升本院校行政管理中却存在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滞后的现状,表现有:首先,存在着行政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学历职称偏低、行政管理观念落后、服务意识差、专业知识陈旧、知识面狭窄、计算机应用技术掌握不熟练,无法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现代行政管理方面的优势。其次,专升本院校的管理层忽视对行政人员的定期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限制了行政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打击了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行政人员因循守旧、仅仅凭经验办公,缺乏创新意识。面对专升本院校行政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张和行政管理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行政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已经阻碍了专升本院校行政服务水平的提高。
(四)行政管理监督评价体系缺失专升本院校的行政管理监督评价体系在监督评价的方式、立法等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专升本院校行政管理监督评级体系整体效能的充分发挥。表现为:首先,监督评价执行主体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目前,专升本院校的行政监察机构须接受高校同级党委或同级行政单位的领导,容易受到同级主管人、财、物等其他职能部门的牵制,有时甚至会屈从于其他外部压力的影响,导致监督评价执行部门难以独立开展工作,监督评价工作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缺乏科学完备的监督评价法律法规。目前,专升本院校的行政管理监督评价的立法体系不够科学完备。表现为:法律法规内容残缺不全,立法层次低,权威性不足,对具体怎么监督评价缺乏详细的描述。最后,社会及舆论监督薄弱。目前,在专升本院校的行政管理监督评价体系中,广大社会群体及群众参与高校行政管理监督评价的渠道不畅通,其知情权、决策权、表决权缺乏有效的表达机制,加之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民意压力”,不能充分发挥其监督评价作用。
(五)校务公开制度不健全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中,校务公开的内容应该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全体教职工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校务公开应该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保障全体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但是,专升本院校目前的管理制度中普遍没有制定详细可行的校务公开制度,针对需要公开哪些事情以及公开程度如何等问题没有法制化的标准和尺度,导致在校务公开的内容、公开程度和形式上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另外,专升本院校的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仅重视结果公开,而忽视政策公开和过程公开的现象,导致在重要决策过程中难以借助全体教职工的集体智慧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的缺失。此外,专升本院校的校务公开工作中还存在重视形式但不讲求实效的现象。校务公开工作常常体现为口头上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却表现为表面上被动应付的“要我公开”,校务公开工作表面化,只搞形式主义,一味地敷衍了事。
三、专升本院校行政管理精细化的实现路径
(一)建立简约扁平化的行政组织结构高校行政管理机构膨胀,势必会导致高校行政管理效率低下。专升本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征和实际改革需求,改垂直集权的组织机构为简约扁平化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实现行政权力下移,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组织结构扁平化,就是通过破除组织自上而下的垂直高耸的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裁减冗员,建立一种紧凑的横向组织结构,达到实现组织灵活、敏捷、富有弹性和创造性的目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强调组织管理层次的简化、管理幅度的增加及权力下放。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具有管理层次少、管理成本低、信息传递度快、信息失真率低、管理跨度大等方面的优势。扁平化的行政组织结构灵活、民主,减少了官僚作风,便于组织内部信息沟通,有利于高层领导清楚地了解基层现状,有利于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密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激发并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人文管理官僚制的行政管理方式缺乏人本精神的管理理念,已经严重桎梏了现代高等院校自身健康发展的需求。因此,高校的行政管理职能由管制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势在必行。高等院校行政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各职能部门合理分工及相互协作,以学校教学为中心,充分调动并利用学校内外有限的资源,保障高校教育教学的顺利完成,并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人为本”要求肯定并尊重每个个体作为人的价值、尊严和自由,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仅仅要求把学校师生作为平等个个体看待,更要求把维护学校师生的根本利益放在高校行政管理的首要位置。另外,规范化的高校行政化管理并不支持无序的个人自由。在高校的行政管理制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不是不依照规章制度管理高校,而是要把“管理”和“服务”和谐融合,既要求严格遵循科学的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弱化行政管理的强制性,又要求遵守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4]。
(三)优化专升本院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首先,选拔接受过高等教育且德才兼备的年轻人从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且以德才兼备作为选拔的首要标准。要选拔既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又具有从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所具备的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年轻人,构建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法制化的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其次,建立健全行政管理人员的科学培训体系。专升本院校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完善的行政人员培训制度,通过采取灵活的培训形式,促进专升本院校行政管理队伍的健康成长。比如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进行岗前培训,进行先进管理理论研究,组织最新的管理制度学习以及开展管理经验交流等,同时,还应该建立行政管理人员轮训制度和年度集体培训制度。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为高校培养一批素质精良、作风过硬、专业的行政管理人才。第三,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完善奖惩机制有利于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专升本院校人力资源使用效益。具体措施有:(1)采用岗位津贴与业绩津贴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方式,鼓励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扭转部分行政人员人浮于事的工作态度。(2)引入岗位竞争机制,并采用奖优惩措施,帮助优秀管理人才脱颖而出。建设民主型、学习型、专业性的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从而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专业化、法制化。
(四)建立科学完善的行政监督评价体系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是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日常管理、服务等方面工作的综合考核和科学评价,实现对行政人员服务质量和服务方式的有效监督及控制,是高校行政管理实现精细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体措施有(1)建立健全行政管理监督立法。专升本院校高级管理层要尽快制定《行政管理监督法》和《学校干部行政监督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使高校行政管理监督有法可依,实现高等教育行政监督法治化。(2)明确行政监督评价主体的责任与权力。专升本院校高级管理层通过立法,明确规定行政监督评价体系的执行主体及其具体的权责范围,赋予行政监督评价工作更强的可操作性。(3)引入外部监督机制。行政监督评价体系的外部监督包括来自上级行政主管机构的监督和社会群众的监督。其中,针对来自社会群众的监督,高校应给予应有的重视确保渠道的畅通,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5]。
(五)建立健全专升本院校的校务公开制度校务公开,是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将学校的发展规划、改革方案、招生就业情况、学科学位建设、财务收支、干部选拔、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等关系到本校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一切重大事项,通过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众并征求全体教职工意见,接受全体教职工监督,组织教职工评判和管理的一种民主管理制度。在专升本院校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是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中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加强民主监督,实现学校管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维护教职工自身合法权益,增强高校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只有坚持实施学校校务公开,通过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使学校教职工了解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学校的奋斗目标,全体教职工才能坚定信念、努力拼搏,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战军.推进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2]邹晓东.对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因素的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祁占勇.高校绩效管理的本质特征及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13(2).
[4]张英杰.以精细化管理加强学校内涵建设[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