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管理方面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学生管理方面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学生管理方面的建议

对学生管理方面的建议范文1

本课题组对参与2012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三类教师进行现场访谈及电话咨询,希望通过对传统模式及并轨模式的对比和定性分析,能够从教师的角度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效果做出客观评价。现场访谈及电话咨询教师,包括研究生管理部门,研究生导师,临床带教教师,教育处,整形外科、牙体牙髓科、修复科、正畸科,外科门诊、牙体牙髓科、修复科、牙周科。访谈内容:传统模式的优缺点,并轨模式的优缺点,对并轨模式的改进建议。记录方式:录音后整理。

2.结果

访谈结果显示,三类教师均对研究生培养的并轨模式给予充分地肯定和支持,认为与传统模式相比,并轨模式下培养的研究生在临床能力方面有很好的培训。研究生管理部门的评价:我们现场访谈口腔医学院教育处2位负责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教师,从传统模式与并轨模式的优缺点、管理工作的难易程度、对并轨模式的改进建议3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咨询及记录。关于传统模式与并轨模式的优缺点,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是科研培养时间较长,临床训练时间相对较短,研究生的临床训练主要集中在口腔医学三级学科内进行。此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临床能力相对不够全面,更适合在口腔专科医院就业,但毕业后需要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可进行口腔临床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重复培训、资源浪费等问题。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是,临床训练时间完全等同于第一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高。但相对传统模式而言,科研训练的时间明显缩短。此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一般特点是口腔全科临床能力较为扎实,更适合在综合医院口腔科工作,科研能力与住院医师相比有一定基础,但需要进一步提高。关于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难易程度:传统培养模式相对个性化,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在遵循首都医科大学总的培养方案前提下,主要由导师根据课题需要及研究生以往临床水平进行设计。从研究生管理的角度来看,传统模式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学生的学习强度、实习进度均不一致,因此不利于教学管理,此培养模式需要导师为培养过程的主体,研究生管理工作相对较难,也缺乏对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质量的整体把控。并轨培养模式下培养的研究生,他们的临床训练时间、轮转科室、出科考核等方面相对统一,培养过程易于研究生管理部门整体把控,对于临床能力的评估和监督有一定的保障。关于并轨模式的改进建议:与传统培养模式相比,并轨模式有其优势和特点,能够在3年时间内拿到执业医师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合格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研究生学位证书,有利于学生就业,同时学生的临床技能能够得到系统的培训和提高。但是由于临床训练时间的延长,势必影响科研训练质量。我们在日常研究生管理过程中发现,由于没有整段的时间做科研,部分研究生在导师的严格要求下,把科研实验时间分散到平时,经过努力也可以做出水平较高的科学实验甚至发表文章。因此我们建议并轨模式下不能放松科研管理,建议为硕士研究生设立科研工作指导小组,可以由导师、科研人员组成,在导师的督促和科研指导小组的时刻指导下,提高科研能力水平。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评价:我们访谈了口腔医学院4位年资较高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他们即培养过传统模式、又培养过并轨模式的硕士研究生,就并轨模式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咨询及记录。导师认为,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趋势,优点是节约了教育资源和培养临床医生的时间成本,有利于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整体提高。而且四证合一的学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小,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是并轨不是等同,如果把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完全等同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培养质量势必降低。因此在临床培训的同时,要加大科研能力的培养力度。建议口腔医学院各教研室开设科研学术讲座,充分利用分散的时间进行科研学术方面的培训,从而在研究生范围内增加学术氛围,为提高科研能力创造好外部环境。当然也建议导师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从课题的选择、文献检索、开题考核,到论文的撰写、毕业答辩等环节,都要严格把关,明确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为主体的导师负责制,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临床带教教师的评价:我们访谈了口腔医学院均临床指导过两种模式的硕士研究生的4位临床带教教师,他们就并轨模式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及评价。从临床指导的角度来说,临床实习时间越长,所见到的病历种类及数量就越多,临床能力的水平也就相应的越好,同时临床实习时间长才有机会接触疑难病例并参与诊治。所以他们认为并轨模式优于传统模式,同时硕士研究生与住院医师的实习进度一致,也有利于临床科室安排实习任务,有利于带教老师进行统一指导。同时建议研究生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出科考核、教师评价等制度,便于带教教师及时、准确的掌握研究生的情况,进而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对学生管理方面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学生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8-7031-02

How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Student Management

LIU Jian-feng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Nanjing 210009,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ir management level, and improve the teacher's work.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use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digital campus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This article offer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more scientific, humane.

Key words: stud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gital campus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很快,绝大多数高校招生人数都在持续增加,这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考虑到很多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人数增长缓慢,这更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而随着高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已经日益依赖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例如学生的招生、录取,就业都高度依赖于校园的招生系统和就业系统,学生利用教务系统学习课件、交作业,使用校园卡进行各种消费等等。所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更好的利用学校的信息平台,使学生管理手段更加丰富,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科技化、规范化。

1 利用信息化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应用

根据中国药科大学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思路供大家参考。

1.1 建设和应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建设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现代高校学生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和运行模式,实现网络资源与服务全面共享的学生管理支持应用模式。学生信息管理平台是数字化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个平台,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可以快捷、准确、全面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在校期间的动态行为。如:基本信息、学习成绩、奖惩信息、财务信息、图书借阅、校园卡消费、上网时间等,极大方便了老师,提高了工作效率。建设这一系统,需要学校负责信息化的部门和学生工作相关的职能部门充分沟通,结合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特点,才能提高该系统的针对性、实用性。下面介绍这类系统从哪些方面改进学生管理工作。

1.1.1 权威数据作为相关决策依据

数据录入可以通过学生、班级干部、辅导员、系统管理员对数据的在各自权限内进行管理。它的数据必须准确、权威,它和教务系统以及各院部系统的数据应该保持一致。准确的数据可以为学生管理有关的各方面工作提供依据,如根据在校人数安排、组织各类教学、娱乐活动。学校领导更需要有精确的数据,才能为学校的重大事项或规划做出最科学严谨的决策。

1.1.2 有助学生管理工作的程序更加规范

很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欠缺,随意性很大。建设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后,各项工作都会明显的规范化。我们利用这个平台的信息系统,明确了发放奖学金、研究生保送、优秀学生干部选拔、勤工助学、申请困难补助等工作流程,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透明,受到广大同学的监督。中国药科大学目前就根据学生校园卡的消费情况,为辅导员判断学生的经济状况提供依据,从而更加公平的发放补助金。我们对辅导员、教师期末进行考评时,允许学生利用这个平台在网上为老师打分,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提升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服务水平。

1.1.3 学生异常行为预警

对学生的异常行为进行预警,避免学生管理工作的疏漏。辅导员时间和精力有限,可是他们负责的学生和班级却不断增加,这就很难兼顾的所有的学生。学生信息查询平台可以提供学生在校的异常行为预警功能,将发生异常的行为的学生,主动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通知该学生的辅导员。比如根据学生校园卡消费以及学生校内上网,作为监控信息点。如某学生连续几天没有校园卡消费行为和校内上网纪录,即可初步认定该学生不在校,系统将主动将这名学生名单通知辅导员,使辅导员及时对这一情况进行关注。

1.1.4 学生数字信息保存

对学生信息完整的留存,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存储系统对学生的档案系统进行安全、妥善的保管,利用学生管理平台进行查询、分析。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 。用数字信息代替纸制文档的好处是,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查寻起来非常方便,学生信息也可以在网上填写、提交,而且没有纸张限制,可以填写得更加丰富、全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缺点是数字化档案人为删改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很可能做的不留痕迹。比如某学生的记过信息,信息管理员可能有办法帮其处理掉。这一点需要严密的规章制度,包括各级管理员的操作权限、审核制度、加密制度,从技术上防止文件被人为地修改。同时要做好机房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防护、电磁波与磁场防护等。笔者建议对数据存储做好异地容灾备份。

1.2 利用学校短信平台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现在一名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最多的甚至多达几百人。这样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十分繁重。比如临时有重要通知,挨个打电话、发短信并不现实。这就需要利用短信平台。手机短信系统提供一对一、一对多甚至是批量短信。短信平台的设计方案可以把教职工工号和学生的学号与他们的手机做映射,使用教师工号或学生学号即可给对方手机发送短信。这个平台使学生管理工作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如利用短信平台通知开会、发送学生成绩单等。再比如前文提到的学生信息查询系统的自动预警功能,就是通过短信平台,将学生名单第一时间发到辅导员的手机上。

1.3 建立学生社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以BBS、学生博客、学生个人网站、在线视频、学生影院、班级同学录、校友录等为基本元素建立学生课余休闲生活的学生社区。例如可以利用BBS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开展正面教育。笔者建议学校的BBS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平台,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学校工作的要求,使学生多一个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及时解除谣言,加强对学生思想进行监控。与此同时,BBS必须加强审阅和管理功能,必要时可以限制校外访问。学生博客也能起到让老师更加容易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博客是展现学生个性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对自然科学知识、社会观点、情感问题以及各类信息及时展现出来。”[1]利用班级同学录、校友录等交流平台,可以促进同学们感情,强化学生的归属感,增加班级、学校的凝聚力。而在线视频可以使学生交流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影院、个人网站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1.4 建设网络心理咨询平台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压力,因为青年学生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心理出现问题的情况非常普遍。虽然很多高校都已建立了心理辅导中心,但很多学生发生心理问题时,有心理负担,不愿到心理辅导咨询中心咨询,怕同学知道后嘲笑。考虑到学生这一青年群体更易于接受网络上的新鲜事物,网络已成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有很多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进行留言咨询。所以利用心理咨询平台,可能更容易做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而且这种心理辅导平台可以定期出一些匿名问答题 ,来统计、分析大学生心理状况健康情况。同时利用健康教育网站向大学生普及健康方面的知识,利用网站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宣传教育,也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5 提高高校辅导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当然为了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我们学校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特别是一线的辅导员,必须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现代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重用人才,尤其要建设好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懂得现代管理与网络技术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2]只有高校辅导员具备了一定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把信息系统作为工具,有效的融合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因此,高校应有计划、有目标地对高校辅导员进行有关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并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德育信息加工制作的技能,以适应网络时代对高校辅导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2]

2 结论

随着社会的转型,高校的扩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繁琐和复杂的程度大为增加。而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确保学生管理工作高效运行,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减轻辅导员和学生的压力,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参考文献:

对学生管理方面的建议范文3

在学校负责管理学生档案多年,通过反复摸索、分析、总结,我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路和管理模式,那就是:把好三关、收放统筹、灵活运用;突出抓三个数据:"全面"、"亮点"、"另类"。

一、把好入口

新生入校时,先将每人的原始档案归纳分类入档,如家庭状况、学习成绩卡、体检表、奖励与处罚记录、特长、所任学生干部等情况。从中做出尽可能科学、准确、详细的分析与归纳,分析出总体情况,将所归纳、分析的数据、情况提供给有关领导、班主任等学生管理人员,以便为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提供资料。即档案工作先行一步,当好素质教育的顾问,充分体现出"活"的档案功能。

1、掌握新生的整体质量情况、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畅通。通过对档案中各种数据的分析与归纳,可客观、准确地得出新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情况与质量问题,比如年龄、户籍、学习成绩等等,从中又可以分析出一系列有关情况,比如与往届学生情况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等等。以此为客观资料,可供校方对已定的有关工作方针政策加以参照或修正,使其做到更加情况明了、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掌握"亮点"数据,为学生的培养开放绿灯。"亮点"数据包括:原来担任过的各类学生干部、所受过的各类奖励、所具有的各类特长等等。即对各生源有利的各种数据,将其编辑汇总,提供出可供参考的各类资料,使学生处、团委、班主任、学生会等学生管理人员可对新生中骨干力量的培养做到真正心中有数。可根据其原来表现的情况继续为其提供锻炼机会,或使其担任各类学生干部、或使其在各类活动中充分发挥特长。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新生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又有利于对学生中各类骨干的延续培养。

3、摸清"另类"数据,为学生的管理提供资料。"另类"数据包括:身体方面的疾病与残疾问题,家庭方面的特殊问题(如经济上的特困、单亲家庭或孤儿等、自身方面的"污点"问题(如受过何种处罚及少数民族学生的登记等等。总之,将此类别与一般情况的特殊问题加以汇总,以供有关学生管理人员参考利用,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对自身有"污点"问题的,列入特助名单,从校方到班主任等一系列人员就要格外对此加以注意,采取多关心多帮助多监督等工作,使其更好地成长。

对家庭有特别经济困难的,列入特困名单,加以排队,供校方统筹安排,或减免学费或假期统一外出勤工俭学或在校勤工俭学。对少数民族,根据其生活习惯,加以特殊照顾。

总之,对此类不同于一般情况的学生根据情况分类加以区别对待,有力地帮助了学校素质教育的顺利起航。

二、把好通道

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进行,档案工作人员还应该及时地对各种情况进行登记,如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各类奖项的评比结果、各类处分情况等等。再加以汇总、分类、分析,及时将各类数据、情况上报,从而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档案作用,当好参谋。

1、对全面情况做出汇总、分析,配合全盘学生管理工作更好地进行。对学习成绩、各种奖罚情况等的汇总,从数据中找出折射出来的有关教学方面、管理方面、及学习风气等等方面的问题。对比较集中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比如不及格率过高违纪等方面所反映出的问题增加等,分析得出:近期学风有所下降,可建议学校在此方面采取新措施加大管理力度。

2、跟踪"亮点"数据,为学生的培养擦亮绿灯。对学生们的"亮点"比如成绩优异者、各项奖学金获得情况、各类获奖情况等加以及时汇总、分析,好的典型及时向上反映,建议或向全校学生推出、或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如发展入党等等。

3、 跟踪"另类"数据,为学生的管理提供依据。这主要针对受了各种处分的学生,对其各类奖罚所获分数的积累、解除处分的期限等情况分别加以认真及时的跟踪登记、加以跟踪汇总与跟踪分析,分析其是在积极进步还是要破罐子破摔,提出合理化建议。

总之,在全面及时掌握学生情况的同时,格外重视跟踪那些具有"亮点"的重点培养者和需特别关注的那些有某些"疑难"的问题生,使他们都能得到细心地培育而更好地成长,从而更好地保证学校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三、把好出口

把好出口,也就是说,要在学生毕业之际,充分发挥出档案功能,帮助素质教育画出圆满的句号。主要是以下两点:

1、 搞好"亮点"数据,保证推荐就业的顺利进行。在学生毕业前夕,将有关的"亮点"数据细致准确地归纳,如,奖学金及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及其他各种奖励的获得情况,各种特长及在校受培养的情况(担任过干部、党员发展等汇总成证明材料,以使其在推荐就业中更具有说服力和竞争力,更加充分证明素质教育的优势,同时反过来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

2、抓好"善后工作",保证素质教育的科学性。主要是针对那些有问题尤其是受过处分的毕业生。如对补考不及格者的再补考、毕业证的延迟发放及各种带处分者的处分解除等问题分别加以汇总、分析、登记。总之,要善始善终,做好最后的收尾工作,既保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又保证了素质教育工作的圆满"竣工"。

对学生管理方面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高校管理管理问题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50-01

大学生群体因为聚集性强,群体行为一致性强,因此,高校的管理工作显得格外重要。以往的高校管理在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和后勤保障方面作出很大努力,但在经济、文化理念都在时时更新的形势下,高校管理还需要作出更多的改革,以适应学生和社会的要求。

1.高校管理概述

1.1高校管理的主要工作

高校管理说到底是对组织进行的管理,进行学校日常的人、财、物、事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保证学校的教学目标完成是高校管理的主要工作。

1.2高校管理的重要作用

高校管理首先为学校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规则,协调学校财务的收支状况、督促学生按照学制规定进行学习,并为学生生活提供保障;高校管理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即通过有效的管理,使学校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更好的培养人才提供保障。

1.3新形势下探索高校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教育的根本思想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学校是提供“教学服务”的机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负有责任,学校管理,尤其是学生管理日趋专业化,是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主要趋势。发现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为高校顺应新形势进行改革提供建议,是当下高校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2.目前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理念不符合时代要求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达成仍以“违反规则的惩罚”作为主要手段,学生对某门课程的缺席会被扣掉相应的“平时成绩”;学生在寝室熄灯之后仍进行某些活动,会被扣掉相应的“德育分数”;学生违规使用电器会被处以严厉的警告甚至开除学籍的处分。尽管开设符合学生兴趣的课程、为学生的正当的课余生活提供更舒适的空间、利用寒暑假整修寝室的电路或者更换电线,可能会大大减少学生违反校规的情况,但学校管理方面很少从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生活需要方面考虑学生们违反学校纪律的原因,这是由于管理理念的落后造成的。学生为学校教育支付学费,那么从经济的角度上看,学校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学生违反校规,可以看成对学校提供的服务不满的表现。而高校在管理理念上,仍不以“提供教育服务”作为出发点,一味将学生视为“被管理者”,使学生管理工作变得困难。

2.2 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

学生的学校生活包括学习和日常生活两方面,高校教育对学生提供知识教育,也对学生进行人生发展教育,这两方面的教育重要性应该是一致的,但学校的管理制度却对这两方面的教育制定了不一样的规则。高校对学生的课堂教育方面的管理已经十分成熟,但对学生的发展教育方面的管理却十分松懈,大多数学校的后勤管理都有漏洞,对学生的社团活动管理基本处于不管的状态。由此可见高校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缺乏系统性,管理工作力度分配不均衡,限制了高校教育职能的发挥。

2.3管理队伍缺乏专业性

前文所述,高校管理包括对人的管理、对财务的管理、对事务的管理三个主要内容,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和教学管理都可谓是专业,然而对人和事务的管理,仅在教师管理方面有着国家教师制度的支撑,对学生的管理缺乏专业性。在寝室管理方面,国外高校的寝室管理者的工作责任多与保护学生安全,提供生活服务有关,而我国大多数高校寝室管理员更像是“门房”,对学生不起到任何的保护作用,更谈不上提供服务;以学生社团管理为例,国外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大多数高校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社团指导教师,而内地高校社团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兴趣爱好团体,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带领社团发展;在学生德育教育方面,我国大多数的高校辅导员只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安排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的心理教育方面有缺失。可见,高校的管理队伍在很多方面是不专业的。

3.针对高校管理问题的几点对策

3.1将“管理”理念转为“服务”理念

管理理念的转化是解决高校管理问题的基础性措施。传统的教育思想对高校管理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如何使高校管理部门意识到“学校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是管理理念转化过程中的难点。建议高校负责各管理部门工作的分管校长和主任们,应该多参加管理方面的培训,学习那些发展较好的高校的管理方式,认真思考高校的社会角色和学校教育的社会职能,从根本上理解“服务型管理”的含义,通过动员全校管理者改善管理方法的形式,推进高校管理理念的转化。

3.2完善学校管理体制

在进行高校管理改革时,建议高校应从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从“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出发,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发现目前学校管理体制的缺失,逐步完善学校各方面管理制度,使整个学校管理从管理内容到管理方法都更加完善,从而增强学校管理的效力。

3.3积极建设管理队伍

为了提高高校管理者的集体素质,建议高校通过广泛招聘人才、进行管理者培训的方式,积极建设管理队伍。对学生后勤生活的管理,应重视管理者的责任划分,明确后勤管理工作的根本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加安全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对学生日常活动的管理,应重视社团管理对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校有能力的教师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去,为学生提供指导;对学校辅导员建立从辅导员职业能力到职业态度的全面考核制度,以保证学生德育教育进行的全面而有效。

综上所述,目前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使高校面临着管理方面的改革。现有高校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队伍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高校应该首先将管理理念转向“服务”的角度,通过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和积极建设管理队伍的方法,使整个学校的各方面管理效能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林,高校教学管理的思维变革[J],湘潮(下半月),2010,(3):64-65.

[2]王剑辉,浅谈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才智;2011(10):36-37.

对学生管理方面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订单培养 学生管理

为适应职业学校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各地都纷纷开展教学模式的新探索,尤以订单培养最为典型。订单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日益补充到社会的各个阶层,订单培养的效果初步显现出来。各界普遍认同了这样一个观点:通过订单培养可以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获得共赢,即为学校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为企业的人才需要提供了储备,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就业岗位。

1.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培养学生管理模式研究的意义

在教学上,我们强调教无定法。从目前的中职或高职院校的发展前景来看,这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培养无疑是获得成功的,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教学相长。只有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订单培养初衷的实现。

目前,我国订单培养虽然已初显成效,但对订单培养的研究更多是体现在校企合作模式和教学两个方面,对学生管理方面的研究则少之又少。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才是订单培养能否取得最终成功的关键。对学生“学”的管理也就成了订单培养初衷实现的最基础性前提。随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培养班的逐渐发展壮大,开展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培养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变得日益迫切起来。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培养学生管理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2.1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培养学生管理现状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并不是很成熟。在订单培养教学方法方面也是刚刚起步,因此在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上也是刚刚进入探索阶段,对学生的管理依然采取的是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即由学生科统一对学生进行管理,并没有形成富有特色的订单学生管理模式。

由此导致的情况是学生虽然是处于学校的管理体系之中,但并没有与非订单培养的学生相区别。部分订单培养的学生自身也出现一些错误认知,如自我定位不清、个人职业发展过于乐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缺乏实干精神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人才培养的发展。

2.2连锁经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

根据笔者统计数据分析显示,连锁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传统的专业技能并不是企业最为看重的,取而代之的是心态(100%)成为企业最为看重的因素,吃苦耐劳(95.3%)、积极主动(85.6%)和热情周到(84.8%)成为第二因素;实干精神(67.3%)、服务意识(60.2%)和职业道德(53%)共同组成第三因素。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无疑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在根本上是不能满足连锁经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和过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从其培养模式上来看,其涉及到的三个主体——企业、学校和学生必须达到主观意愿上的一致,这才是订单式合作培养的根基。而这里的订单产品就是学生。教育形成的产品与工商领域形成的产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教育的产品即“学生”具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给订单培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为确保连锁经营管理订单培养的真正实现,我们必须结合订单企业,即连锁经营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特点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学生管理模式。

3.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培养的学生管理模式

对订单学生进行管理时,在制定管理模式上应本着突出特色强化执行的原则,坚持学校、企业双结合的办法,注意将订单学生与非订单学生相区别,既要突出订单培养的特色,又要达到订单培养的目的。

3.1学习管理模式

3.1.1举办技能大赛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技能大赛,大赛应与企业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技能大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遵照有关规定申请利用周末、法定节假日或者寒暑假提前到订单企业做兼职工作,增加一线实习的机会。技能大赛的成绩可作为连锁企业选拔优秀后备干部的重要依据。

3.1.2动态淘汰机制

为使订单学生更好地适应订单企业的用人标准和需求,达到订单培养的目的,学院在与连锁经营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时,就应明确合格标准,确定淘汰比例,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以避免学生安于现状。建议同时设立针对订单外学生的入门考核标准。对于订单外的学生,如有加入订单培养的要求,经学校和订单企业考核合格的,可转入订单培养。入门考核标准的建立既给订单外学生一定的机会,又激发了订单学生的竞争意识,对于高质量完成订单人才培养、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中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2实习管理模式

3.2.1校企实习管理协调机构

学校和连锁企业共同协商建立校企实习管理协调机构,学生实习期间由企业按照连锁企业的员工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学校可享有一定程度的建议权。校企实习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实习店面的调配、实习岗位的调换等等。原则上由连锁企业根据各分店的实际需要确定实习学生数量及人选,学校可提供学生在校学习实训成绩作为参考。若学生提出不参与企业统一实习,可由学生、家长、校企实习协调机构三方签订单独实习的协议,同时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提供实习单位的鉴定表留档备案以供日后参考。

3.2.2双导师制的同时引入企业激励机制

与传统的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导师制”不同的是,订单培养的导师应由学校和企业各选取一名教师来组成导师队伍。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学生的校内外的学习,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向学生介绍未来职业前景,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职业定位。双导师制可实现由学校和订单企业共同对订单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的引导,共同对学生的学业和技能进行辅导,以适应订单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将合作连锁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充分体现在质量评估中,引入企业考核激励机制,如学生实训期间表现优秀在进入企业后在同批次学生中能获得优秀晋升的机会。

3.3生活管理模式

3.3.1准企业化管理

一是统一着装。统一着装有助于订单学生注意将自己与非订单培养学生相区别,时刻提醒学生准职业人的身份,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观念。二是统一作息安排。除周末和正常节假日外,学生应按统一的时间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

3.3.2网络信息化管理

鉴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培养校企结合的特点,除常规化管理手段外,还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对订单培养的学生进行网络信息化管理,建立起网络沟通机制。可采用班级QQ群、订单培养的学生管理专用OA系统、微信、E-mail等多种形式。学生、家长、导师、校企实习协调机构等多方参与。建议学生科针对订单培养学生的管理由专人负责,建立专题论坛,要求所有订单培养学生定期登录论坛查看资料,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意识。

3.3.3校企双重管理机制

对订单培养的学生实施校企双重管理机制,订单培养的学生既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也要遵守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将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引入到学生管理中。在对学生管理中可考虑借鉴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即除了正常的班级管理体系之外,还可考虑把班级分成若干个经营小组,各设一名正、副组长,组长由组员选举产生,正副组长负责本小组的日常管理,协调组织组员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包括校内学习和企业实习)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包括如何利用校内外资源、如何与同学、同事相处等。组长向班长负责并汇报工作。班长负责对各组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在学校学习期间,班长向班主任负责。实习工作期间班长向企业导师负责汇报工作,直接在企业导师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

4.结束语

为使订单培养这种教学新思路真正经受市场的考验,除建立以上管理模式外,还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配套制度。如连锁企业订单培养工作指南、学生组长考核办法、学生考核评优细则、学生中止订单培养的规定等。所有这些都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探索中逐步探索完善。

基金项目:本文为北京吉利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管理研究”课题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永良,张学琴.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6):51-52.

[2]张健.大力推进与完善浙江省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1,(2):103-104.

[3]邱云,查克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文教资料,2011,(5):205-207.

[4]许均锐.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123-125.

[5]王永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21-22.

对学生管理方面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149

与学术型的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院校实行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高级技术和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既要学会大学的知识,又要培养专业技能,更加注重实务知识的应用,最终将职业技能应用到工作当中。2006年以来,高职院校的发展势头强劲,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了新的优势,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学者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更加深入,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我国学生关注的重点。

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概述

11高职院校学生的群体特殊性

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有着十分明显的特点,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生源、行为、心理和思想。第一,生源特点。就目前而言,我国高职院校很多和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素质相比较,这种客观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源的特殊性。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初中生、高中生和中职生都有,这也决定了学生的专业选择和就业目标出现差异,就业后的待遇可能也不同,也正是这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有所区别。再者,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水平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录取的学生基本都是普通高等院校没有录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自制力不够。第二,行为特点。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也间接造成行为特点的差异。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加之受环境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逐渐养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在学习上也缺乏刻苦认真的精神,只会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课堂纪律也比较差。第三,心理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自控能力不好,学习压力也比较大,再加上家庭和社会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可能存在许多心理隐患,同时,这些学生在舒缓压力上选择和处理的方式不太合适,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第四,思想特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高职学生的思想也与之前大不相同,学生在学习上也和书本教育产生了脱节,只注重学习专业技能,忽略了思想道德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跟不上学生的思想,不会承担社会责任。

1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初期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管理学生的日常工作和德智的教育,包括三部分:校园管理、奖惩管理和学籍管理。其中校园管理有社会服务管理、社会实践以及住宿管理制度等;奖惩管理规定了对学生的处分和奖励以及表彰的具体措施;学籍管理是指管理学生的入学、转学和成绩等。而现在的学生管理工作不仅包括初期的三部分内容,还有学生的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提供服务和方向。

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现状

21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的需要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水平必定会影响到社会的整体发展,“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要求高职院校从学生的最根本利益出发,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的需要,只有尊重并重视人才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长远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高职教育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机会。高职院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及就业创业的能力,但是,同时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也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认真思考自身遇到的挑战,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提高学生整体的素质,弥补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欠缺,否则这些挑战都会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长远发展。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高职院校长远发展的需要。

23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最终也是为了学生的就业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24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职院校学生没有端正学习态度。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干扰,很多学生也表现出了功利化的思想,迷失了正确的学习方向,缺乏科学的学习规划,没有学习动力。高职学生开放的多元化思想也使得他们在面临挫折和压力时不知所措,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和动力。第二,高职院校在思想教育方面缺乏优秀的教学队伍。首先,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的发展相脱离,学校也缺乏创新性的教育方法和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无差别地一把抓,并不能发挥每个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优点,教学计划也来不及及时调整,很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其次,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严重不足和学历不足的问题,给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带来了阻碍。第三,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严密的逻辑和系统理论,但是由于自身工作的概念性、政治性和政策性使得教学内容较为抽象且枯燥,加之教育者不当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无法全面理解思政的课程,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3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31完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体制

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是要完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体制。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不断完善和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和教学管理模式;第二,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第三,制定科学的后进生鼓励政策;第四,改革激励机制。

3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端正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态度

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和成长,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第二,学生团体要真正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第三,合理利用网络新载体的作用,例如微博、微信平_等。

33提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加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要提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加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例如,可以积极运用媒体和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气氛,将职业技能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当中。

4结论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影响着学生的长远发展,必须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思想政治教学。

参考文献:

[1]贾美倩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