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高数学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高数学课件

职高数学课件范文1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改

我结合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与认识。

一、低起点,融知识于符号中

尝试:在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中,正整数集记作N+或N+,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细心的学生就有疑问:原本表示自然数集,在右上角或右下角分别添加+怎么就能表示正整数集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面对这样的小问题尤其是数学符号的选用,考虑到教学时间,用“约定俗成”加以回答也未尝不可。但也很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结果:时间是节省了,学生心中却对数学产生一种“冷冰冰”的感觉,打消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教学中花了不多的时间作了简单解释(虽然此时还没有学习补集运算,但丝毫不影响学生理解),学生茅塞顿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有不少学生在学习函数定义域时用类似方法又“发明”了许多数集的符号,看到这些符号真有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而更重要的是,我用实际行动验证了数学的严谨性和精确性,这比口头动员的效果要好得多。受此启发,在后面的教学中,每当引进一个新的符号时,我总是尽量将相关符号的发展历史展现给学生。如幂的符号“a”,三角函数符号“sin、cos、tan”,对数函数的底“e”,虚数单位“i”,积分号“∫”,等等,它们就像星星之火,照亮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道路。

反思: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记录、表达科学语言的文字。数学语言系统是一个符号化的系统,现代数学如果没有精确的符号是难以想象的。用符号表达数学的方法和内容是数学的一大特点。正因为如此,数学语言的系统,不同于一般的语言系统,如汉语、英语、德语,数学语言是一种国际化的语言。因此,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对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概括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

二、从全局把握,融知识于体系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函数为主线分两个方向重新安排了教学内容。⑴在讲授完函数概念后,向学生介绍一批具体函数的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再介绍两个特殊函数:具有周期性的函数――三角函数,以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数列,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深刻理解函数本质;⑵以函数为工具,把其它知识纳入其中。如果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那么方程的根就是函数的零点。如果用函数的观点看待一元二次不等式,那么不等式的解就是使函数值大于0或小于0的x的取值范围。如果用函数的观点看待线性规划,那么线性规划问题就是目标函数(二元函数)在可行域(函数定义域)内的最值问题,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函数思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反思:函数是数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有着突出的作用和广泛的运用。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社会、经济学等学科中,描述规律的函数关系俯拾皆是。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加油站、邮局、电讯资费等,也都有函数关系包含其中。20世纪初,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以函数概念和思想统一数学教育的内容,他认为:“函数概念,应该成为数学教育的灵魂。以函数概念为中心,将全部数学教材集中在他周围,进行充分的综合。”不管这种想法是否能够实现,但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想――抓住本质。事实上,除了函数思想外,还有其他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思想:运算思想、几何思想、算法思想、统计思想、随机思想等。只要我们能从整体的高度来看待这些思想,相信展现给学生的一定是一个内涵更丰富的数学天地。

三、从实际出发,融知识于背景中

在讲授数据样本统计值的变化规律时,我给出两组中、美两国学校学生住房面积的数据,中国以平方米作为单位,美国以平方英尺作为单位,要学生比较平均住房面积的大小。学生积极投入到这样一个实际问题情境中,得出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先统一单位再计算平均数,即先转化后统计;另一种方法是先计算平均数再统一单位,即先统计后转化。从计算量上讲显然后一种方法小得多。新课程改革在创设问题情境上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只要创设得合理、自然,就一定会达到引人入胜、启迪思维的目的。

职高数学课件范文2

一、趣味法导学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报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二、巧施教学法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 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三,激学生兴趣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这就很顺利、迅速的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职高数学课件范文3

“数学不应被想象为一种费解而又违背常识的东西。实际上,数学正是常识的精微化。”(汤姆逊语)数学由于是常识的精微化,因而它具有系统性强,抽象程度高,学生学习数学苦不堪言,教师教书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这就涉及一个教学效益问题。省教育厅提出的“五严”规定的核心,就是减负和增效。其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而减负增效的难点就在课堂教学。

一、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高效课堂

自有课堂以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一直在追求课堂教育的高效。比如,近代捷克的夸美纽斯早就提出研究教育的根本宗旨“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学校充满欢乐”; 南通作为崇文敬德、尊师重教的教育之乡,教育教学探索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北宋胡瑗独创的“分斋教学”等举措。1978年起,南通李吉林老师开始情境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辽宁魏书生提出“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的六步教学法。

近年来广大中小学在建构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方面,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例如,20世纪80年代起,江苏泰州的洋思中学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采用“预习—展示—反馈”的教学模式,努力做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可以看出,无论是区域整体推进,还是学校自主探索,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一直是人们攻坚克难的核心目标。

二、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高效课堂要符合六个要求:(1)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2)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 (3)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 (4)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 (5)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 (6)以科学的教学组织为保障。

高效课堂要符合三个“量”:(1)信息量;(2)思维量;(3)训练量。

高效课堂要达到三“动”:(1)形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2)心动,思维在动;(3)神动,思想在动。

三、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和方法

1.用模式驱动高效课堂

一般认为,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法。它是解决特定的问题操作过程的中介,又是一种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还是沟通实践和理论的桥梁。

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为10+30+5;分为三个环节:预习指导+合作交流+达标测评。在45分钟的课堂上,教师占用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包括新课导入、分配任务、疑点点拨、归纳提升、组织测评。课堂上学生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5分钟为当堂达标测评时间。

高效课堂倡导的合作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以自学、对学(同质对子合作)、“群学”(小组学习)形式实现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

2.高效课堂的抓手——导学案

数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数学,学生除了学习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客观地讲,今天的大多数学生,学习能力越来越差,究其原因:学生过分依赖老师的讲授,教师过分依赖教辅资料。导学案的问世,彻底改变了现状。导学案与教案不同,它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它保证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必须的知识,并把知识升华成一种学习经验。

导学案重在“学”,它服务于学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它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革命”。 “导”是目的,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能力。例如兖州一中围绕“把学习前置”、“把问题前置”两个前置,重点打磨导学案。教学效果显著,课堂效率提高,深受师生的好评,他们的做法在国内得到广泛关注和大力推广。

3.学生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传统习惯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得就越快、越好,一直认为教师带领学生,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来得更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学生成了被动的“哑巴”。

“教”也是有讲究的。认识论原理告诉我们,人们不可能一次性地、孤立地认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而是用联系的观念,并且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过程。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谈论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学,应该把它们放到整个体系中去考察,这样我们才能把概念、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即把它们的逻辑锁链弄清楚)。在讲授某一个概念、定理、公式时应首先弄清楚它需要怎样的基础,学习了这些数学知识后又为谁服务,这样一方面能给予这些知识应有的地位(是不是重要概念)不致被平均使用力量或该重点着力的没有用力;第二可为讲授新知识扫清障碍,即讲解后面知识所要用到前面知识时作些伏笔;第三更主要的是掌握知识的结构体系。布鲁姆就曾说过:“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得可怜的寿命。”因此数学知识的教学就是首先要把数学知识放到特定的体系中考察,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瞻前顾后,以数学知识结构为指导,以学生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结构为目标。教什么?怎样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方法就是一个例证。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启发让学生进行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

“兵”教“兵”、“一帮一”不仅有力地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秀学生的提高。优秀学生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就得充分地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还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本身就是另一种提高,以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大练兵”的效果。

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起支撑作用,在每一次讨论中逐步建立起对话,每次都给学习者加大难度。支撑必须保持恰当的程度,以便每位学生的回答更接近问题的答案。

四、高效课堂的目标

高效课堂当然不是以学生“学会”为唯一的目的,它还必须让学生享受“学”的过程,并生成学习的能力。

职高数学课件范文4

论文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改革;能力培养;高职特色

一、高职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学科的发展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二是数学知识已经渗透到包括计算机、运筹学、机械制造和铁路运营等课程的各个学科领域。

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数学教育是起着基础性作用的,高职数学课程有如下五个方面的功能与作用:

(一)是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服务的。高职数学课程主要讲授“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初步,概率论初步”等知识。高职数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又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学习专业基础课(如电工、电子、运筹学、机械制图等)、专业课(如计算机、物流、铁路运营等)必备的基础课。所以,高职数学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应通过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规律的得出、数学模型的建立、数学知识的应用等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使学生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例题的讲解、习题的解答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具有“勤于思考、善于归纳的良好习惯,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踏实肯干、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的探索精神,相互沟通、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例如,教师向学生设问、提问时难度要适中并富有启发性,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三)是为学生的就业与再就业服务的。高职数学课程有助于高职学生适应社会与职业的发展变化。近几十年来,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数学知识迅速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渗透,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及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流动、职业变化更加频繁,一个人在一生中可能有多次选择与被选择的经历,各种职业和岗位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如果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不能与信息技术的要求相适应,就会失掉与社会同步前进的机会。相当多的高职学生不可能终生固定在一个工作岗位上,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转岗能力与发展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增强高职学生的竞争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严峻挑战。但有的人片面地把高技能理解为只能动手干活,而不必动脑思考。实际上,在知识经济时代,智能化、信息化的水平不断提高,高技能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人的思维能力而不是动手能力。以数控技术为例,传统的操作以手动为主,对工人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而现代的数控技术是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这种技术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控制功能。因此,制造业的高级技师必须具备一些计算机的知识,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方法。

通过高职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受到了现代数学思维及方法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对不同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分析、推理、概括,并利用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以及其它各方面的知识综合起来加以解决。这种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了高职学生能否快速适应职业的发展及岗位的变化。

(四)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与深造服务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企业的职业技术、技能将带来的快速的更新与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数学知识的要求高低也会影响到职业技术、技能的更新与变革,高职院校不但要为学生眼前的就业考虑与服务,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后劲,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与深造提供服务。

(五)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其一,高职数学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有着其它课程都无法替代的专业服务功能和素质培育功能,它既是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毕业后继续学习深造的重要基础与必备工具,又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数学能力、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都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其二,通过高职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外,还可以积累一些数学文化知识,比如数学的发展史、数学与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名题、数学趣闻轶事、数学的发展动向及前沿成果等知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所教知识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涵养,让他们了解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数学大花园的绮丽多姿,并从中受到启迪,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使学生将学习数学的兴趣转化为志趣,志趣再转化为志向。高职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成才搭建一个好的平台。

总之,通过对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理论的研究和探索,非常有助于纠正人们在制定和实施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时出现的一些偏见,对高职应用数学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功能与作用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从而制定和实施较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名符其实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任务

(一)关于课程内容的改革

1.高职数学课程的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取舍,既要科学又要有所创新。

(1)要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与科学的教学手段。要将“启发性”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都得到培养和开发。例如,数学概念的引入,要突出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部分数学公式、定理的严格理论证明可用简单直观的归纳或几何解释来代替。

(2)要树立课程意识,体现高职特色。要深入研究高职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能力,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能力对高职数学知识的需求来制定相应的高职数学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与知识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使其更科学、合理,充分展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做好高职数学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服务的工作。

(3)要形成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新体系。高职数学课程要形成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新体系,改变课程结构单一的局面,应在教材结构上打破传统教材的束缚,根据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可采取“基础模块+活动模块”的课程内容设置方案,扩大选修内容,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要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到高职数学的日常教学中去。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与体系,都重理论推导,轻实际应用。受学时少、学生基础差的影响,数学教学工作难有作为。所以,高职数学授课内容可以适当增加数学建模的知识,对学生加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数学建模本身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它是对数学知识、数学建模方法、计算机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创新性。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数学建模课程的创新性符合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要求。所以,要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到高职数学的日常教学中去,使数学知识、数学的思维方法与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

(5)适当介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数学模型的求解,适当介绍计算机应用软件(如Excel、Matlab、lingo 等)的使用,增加数学实验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知识进行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减少一些复杂、繁琐的推导与计算。

(二)关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1.将“启发性”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要采用适合学生学习和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先进教学方法,将“启发性”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经过独立的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倡探究型教学模式。高职数学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运用高职数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很有研究意义和价值。如果,教师把所教的知识点当作一个研究课题,或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探索、发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从而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习由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移,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形成迁移能力,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能力。

3.强化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的高速发展,为高职数学及数学建模课程创造了有利条件,数学建模培训,学生既动脑又动手,运用数学软件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画图,通过运用计算机语言编程等辅助手段,可以对建立的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这些知识的实用性很强,涉及面广,学生的能力(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论文的撰写能力、计算机软件使用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编程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与等)提升很大。

三、高职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与方法

(一)利用学生的心理因素实施课堂教学

心理学认为,“任何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调节之下完成的”。因此,如何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以提高人的实践活动的效率,就成了人类各个领域共同面临的问题。作为教师,如能掌握教育心理学,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因素实施课堂教学,定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场面,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我的体会如下: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的工科基本都开设高等数学。笔者从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到,虽然我们的讲授内容并不深,要求也不高,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考试难以过关。这些刚从中学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了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适应了机械的分类式的题海战术训练。这些学生学习上依赖性强,缺乏自学能力,不能较快的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因而学习效果差。究其原因,主要有:缺乏一个努力目标;高中期间的文化基础尤其是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当;刚经历紧张的“高中三年”,想好好休息一下了;未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有各种复杂的心理因素;上网成瘾,无心上学。

教育心理学指出:“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我在给新生上第一堂高等数学课时,就要介绍我们的授课计划、进度安排以及与中学数学的异同点在哪。特别要介绍高等数学与其它各学科的联系和作用,以及高等数学在市场经济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明白,高等数学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途径,是学习运用科学技术的先决条件,尤其在这个数字技术的时代,在各行各业的激烈竞争当中,数学已成为强者的翅膀。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过硬的本领就没有今后的立足之地,要学好专业课,就必须学好数学课。通过引导,使学生一进校,就要明确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学中,老师要讲清楚所学内容对后续课程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高等数学的重要性。特别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做到“概念讲准,知识讲清,道理讲明,思路讲活,深入浅出”。这样,教师不但传授知识、技能,而且在人生观、学习方法、思维能力诸方面能给学生以启迪,点燃他们心中奋发向上的火花。那么,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就会由被动转为主动。

2.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心理优势,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1)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较多的疑难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学习才会进步。而有些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怕别人笑话,特别是不敢轻易对老师提问。这样,日积月累,问题成堆。这种现象比较常见,是学生的心理障碍。作为教师,首先要平易近人,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我的做法是:让数学科代表把每个同学举手提问发言的次数记录下来,作为考核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并在期评时对发言积极的同学给予适当加分。有了这个规定,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发言都比较踊跃,教学的双边活动都能正常开展,这对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要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文化基础,尤其是很多中学数学基础知识一般都较差。来到大学后,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后进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强,特别是他们的心理障碍难在短时间内消除。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应该向他们伸出温暖的手,使他们树立起信心,消除一些紧张情绪和顾虑,创造一种亲切、温馨的教学情境,把“教”与“学”变成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有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

要帮助学生进步,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提不高,问题到底在哪?有的学生虽然努力,但成绩就是上不去,显然学习方法不当。有的学生不善于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有的学生不善于分析问题,思维方法不当;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听不懂老师讲课,越学越没有兴趣。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导之以行。

3.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手段来鞭策、激励学生。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学生个体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如动机、兴趣、态度、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它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坚定目标,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坚持不懈地去取得学习成功的原动力。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获取教学成功的原动力,教学工作就会富有成效。

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手段来鞭策、激励学生。例如,当学生做完课堂练习后,要及时进行讲评。对概念准确、解题思路清晰、方法正确的都要不失时机地给以肯定、赞赏或表扬。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自然很高兴,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对学生做得不够好的,也不要责怪,但要把存在的问题向学生讲清楚,是概念理解不准,还是解题方法不会,或是粗心大意造成演算出错了。实践表明,精神激励是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学习环境

1.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新观念。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单一,被动地接受知识,加之高职数学部分内容难度较大,导致部分学生无心学习。另外,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独生子女较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困难,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很吃力,教学效果不理想。要搞好教学工作,必须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新观念,增强责任心,呕心沥血,勤奋工作,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职高数学课件范文5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245-01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教育是创新性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社会的进步是靠创造来推动的,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创造素质,培养学生创造素质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这样才能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教学挖掘潜在智慧

小学低年级课堂上,元、角、分的认识十分困难,不是因为数字大,而是因为生活中不常用,学生心目中没有角和分的生活实例。一般情况下,教师用元、十元、百元、千元"十"进位的情况类推,一言带过,学生似懂非懂。其实,数学教师要有较真的劲头,把元、角、分面值的钱币拿出来,让学生亲身体验,掌握起来就轻而易举了。数学教师拿着"分币",用形象化语言为学生找问题、作辅导。把知识融进生活,打开"分、角、元"换算思路,深究作业盲区提升感知,这也是数学即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一个缩影。生活中用到角和分的情况太少了,加上市面流通的纸币已没了分币,一年级数学在"钱币兑换"教学中,元、角与分之间怎么来换算,学生主观判断的表象意识较为模糊,教师只能模糊讲解,学生也是胡乱推理,思维一片混乱,没有亲身体验的独特感受,致使低年级孩子必然因作业走入误区。

2.指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浅显的问题学生自己解答。日常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大多提出的问题是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不必急于解难。应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信心。如教学"面积的认识",为了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教师先教学认识"物体的表面",让学生摸课本的表面、桌面等直观感知。由于教师举的实例其表面都是规则的长方形,学生也很容易看出面是有大小的,这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质疑,提问:我们认识了物体的表面,你还想到什么?这一问,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具盒的表面有6个,都是长方形的面,一个足球的表面是什么形状?""苹果、茶杯的表面是指哪一部分?"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就有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对"物体的表面"作了颇有新意的描述:"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是物体的表面。"这样新奇的回答,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得学生有效地完成了从生疑到释疑过程的思维跳跃,并能自己解决。争议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争辩过程中可以陈述矛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3.联系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程指出: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课程学习的总目标。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利用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例子设计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例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中,可以让他们从实际活动中去感知人民币的各项功能,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跟着家长去逛一次商场或者去超市购物,并且记住所交易物品的价格,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告诉大家是怎样购物的,并且再次模拟购物的过程,从实际当中感受到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及其用途,学会人民币运用和换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处处需要数学知识。再如,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征,提前布置学生用细木条或硬纸条做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做好让学生用手拉一拉、感受一下,我还请学生去观察生活中,哪些建筑使用了三角形,哪些地方使用了平行四边形,各有什么好处?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样把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了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生活性、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

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过程,等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课堂上各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同时,课堂上板书的方式、速度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尤其是板书的文字和作图比较多的课堂上,粉笔书写和作图会极大地影响教学的速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储存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把一些图形、题目、分析和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有助于学生增进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我们只有善于挖掘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科学合理的调动和利用好学生的兴趣,尊重、关心、赏识每一个学生,才能使他们把学习数学当做一种享受和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才能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有如浴春风之感,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老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素萍. 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六法[J]安徽教育, 2005,(01) .

职高数学课件范文6

一、教师必须课前充分准备,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如何体现呢?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的话说,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有所区分,这样才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必须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

1、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我们都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就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这样就很顺利、迅速的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是必须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使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教师必须巧设问题的情景,做到科学地引导。教师在教学新知识前,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明、小红两人吃一个月饼,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予有的放矢的指导。

3、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的实践。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就必须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这样也就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