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阅读教学的价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阅读教学的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阅读教学的价值

简述阅读教学的价值范文1

关键词:评价理论;阅读教学;态度;介入;级差

一、引言

评价理论是由james r. martin等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研究词汇人际意义的阐释性理论。2003年martin和rose指出,我们采用评价资源来告诉读者或听众我们对事物和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从而构建社会关系。评价是任何语篇意义的中心,对语篇的人际意义分析必须把评价考虑在内[1]。2005年martin和white合著的《评价语言—英语的评价系统》是评价理论的最新发展。[2]本文认为评价理论能够帮助我们解读语篇作者在运用评价资源时的交际策略,它是语篇分析的有效理论工具,对英语阅读教学也有很大启示。

二、评价理论简述

评价理论包括三大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态度分为情感,判定和鉴赏。情感是作者对人或事的感情反应或倾向。判定是作者根据社会规范对人类行为的评价,其中包括属于道德范畴的社会尊重和属于法律范畴的社会约束,而社会尊重又分三类:行为规范,做事才干,和坚忍不拔; 社会约束则分两类:真实可靠和行为正当。鉴赏是作者依据某领域内的审美原则和价值标准对事物的评价,包括三方面:反应,构成和价值。可见,态度系统就是针对人品或物值的评价系统,其中的评价资源都可分为积极或消极,显性或隐性。

介入是作者参与话语的方式,协商与话语参与者关系的手段,具有主体间特征。利用介入资源,作者表明自己对所写内容的责任和态度,并建立和读者的同盟关系。介入系统分为单声和多声,单声是指作者肯定且直接地陈述某一命题,对此命题负全责并拒绝引入其它观点,因此单声关闭了与其它声音磋商或对话的空间。多声是指作者把同一命题的几种不同观点引入语篇,创造多种声音共存的空间。多声又分为对话紧缩和对话扩展,前者通过压制或排斥其它声音从而紧缩对话空间,后者则通过强调某一声音的主观性和非唯一性来唤起其它声音,从而扩展对话空间。

级差是作者调节评价语言强弱或精密程度的资源,可分为语势(force)和聚焦(focus),前者调节作者评价立场是基于语义强度和数量,而后者的依据则是语义清晰度。

三、评价理论和阅读教学

(一)态度系统:表情达意的资源

态度主要研究传统意义上的感情,道德和审美。在评价理论中相对应的术语为情感,判定和鉴赏。情感分为积极和消极:悲伤或快乐,自信或焦虑,兴趣盎然或无聊透顶。判定是指人行为的态度:赞赏或批评,表扬或谴责。鉴赏涉及对某一领域内语言符号和自然现象的评价。martin(2005)把情感系统按照以下6个标准分类:

1. 积极情感/消极情感: he was happy./ he was sad.

2. 行为过程/心理过程: he wept. / he disliked leaving.

3. 有对象/无对象: he disliked leaving. / he was sad.

4. 低/中/高: he disliked/hated/detested leaving

5. 已实现的/未实现的: he disliked leaving. / he feared leaving.

6. 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 sad or happy./anxious or confident./ bored or interested.

态度系统中的判定针对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常规,是否有能力和韧性,是否诚实可信以及是否有道德,例如: michael is highly intelligent, shrewd,intuitive, understanding, sympathetic,and generous to almost a fault of himself.这些形容词体现了作者对于michael多方面的判断。

鉴赏中的反应,构成和价值都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例如:arresting/lovely(积极反应);dull/ugly(消极反应);logical/harmonious(积极构成);irregular/contradictory(消极构成);penetrating/innovative(积极价值);shallow/worthless(消极价值)。

以上便是态度评价资源,语篇作者用这些资源来表达情感,评判人物和事件,其实是在邀请读者分享并认同他的评价姿态,从而和读者建立一种同盟关系,这样一来,读者就会对语篇蕴含的更广泛的人际意义持开放的态度。

(二)介入系统:协调主体间立场的资源

介入系统使语篇作者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别人的话语,在表明自己对自述或引述话语的态度时,也希望读者对此做出适当的反应,使得对话成为可能。故介入其实是一种无形的对话,参与者包括语篇作者,潜在读者,和其它持有相似或相反观点的人。在介入系统内,对话紧缩包括弃言和宣言。弃言指语篇作者通过驳斥相反立场,以支持某一观点,宣言则指语篇作者通过把某命题描述为高度可信,从而压制或排除其它观点,例如:

1. you don’t need to give up potatoes to lose weight.(弃言)

2. naturally, giving up potatoes can help him lose weight.(宣言)

对话扩展包括内言和外言。内言指语篇作者表明自己的认知情态,承认自己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外言则是语篇作者明确引用他人话语,并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例如:

3. it seems to me that giving up smoking can help him lose weight.(内言)

4. he believes/claims that giving up smoking can help him lose weight.(外言)

通过分析语篇中的介入资源,我们可以揭示语篇作者如何协调自己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如何调节自己的立场和读者的立场。作者在表明自己观点的同时也请求读者的认同,这种对话性使得读者能易于分享作者的价值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评价理论特别关注语篇中那些提示读者对作者观点做出积极回应的语言资源。

(三)级差系统:调节程度的资源

级差是对态度和介入程度的分级资源,所以它不局限于某个次领域,而是充斥在整个评价系统中,几乎所有评价资源都可以位于强弱,高低的连续体上。语势分为增强和减弱,聚焦分为清晰和模糊,例如:

1. he is a real father/a true friend.(清晰聚焦)

2. they sort of play jazz./ they are kind of crazy.(模糊聚焦)

3. he is extremely foolish.(增强语势)

4. the car stopped somewhat abruptly.(减弱语势)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语篇中的级差资源,来揭示语篇作者如何调节评价态度和立场的强弱和清晰度,从而达到不同的交际效果,完成不同的交际任务。

(四)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1],言语交际不仅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话语参与者之间的一种社会交往。语言不仅能识解经验,还能建构或维持人际关系。换言之,语言不仅有概念功能还有人际功能。任何语篇都在同时实现传递信息和构建人际关系的功能。如果我们仅仅关注语篇的局部意义,而忽视对于语篇存在更为重要的人际功能,那么我们对语篇的理解必将是片面的。我们的习惯做法是把语言交流,特别是书面形式的语言交流,看作是作者的自我表达,交流者内在思想的外化或者信息持有者向信息缺乏者提供信息。评价理论对语篇人际意义的拓展,尤其是对于介入系统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这种观点是狭隘的,甚至是错误的,语言交流其实是交流关系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因此,话语,无论是独白还是书面文本,决不是孤立的,而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旨在形成两者间的同盟关系。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交流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有效媒介。语篇中的评价是作者对事件,人物和话语所持的态度。通过分析语篇的评价手段,我们可以揭示作者的主观倾向,反映出作者的价值取向和态度立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的概念意义,而要鼓励学生挖掘语篇的人际意义,特别是作者如何运用评价资源来表达评价姿态。

四、总结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证明评价理论是解读语篇交际功能的有效工具,对英语阅读教学有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在具体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评价理论来揭示语篇作者对于语篇本身和潜在读者的评价姿态,具体包括三方面:作者对于自述或引述内容的态度,作者对于读者反应的判断,以及作者如何与读者建立同盟关系。

参考文献

简述阅读教学的价值范文2

[关键词]图式理论;阅读教学;价值功能;评价方式

[DOI]10.13939/ki.zgsc.2016.32.240

1 图式理论的概念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图式是一种认知的模块或单元,是所有信息加工所必需的基本要素。大脑中储存的所有知识都可以分成单元、组成模块和构成系统,这类单元、模块和系统就称为图式。[1]人们需要利用脑海中存储的图式去接受外部信息,并按照图式去处理这些信息。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理解文本的内在意义必须拥有相匹配的图式。人们脑海中存储的图式越齐全,接受新的信息、新的图式就越容易,阅读的效率自然就越高,反之假如缺少对应的图式支撑,就会很难正确理解文本的内容。特别是对于思维刚萌芽的小学生来说,其图式也位于一个初步产生和逐渐完善的阶段,教师要使他们的阅读水平有所进步,首先应引导学生建立和发展相关图式,可见图式理论对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功能

2.1 预测功能

预测功能是图式理论中最基本的一项功能,它贯穿于整个信息传达接受环节中。[2]预测是接受信息的重要因素,有效地利用预测功能将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在预测功能作用下,学生在接受某一图式时,对构成该图式的各模块、单元的预测与本人头脑中的认知经验相一致。随着外界信息的不断传递,相对应的图式空缺逐渐得到补充,从而完善大脑中的图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文本中生平背景、段落结构、修辞手法等因素对于学生阅读所产生的影响,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联系背景知识,把文本材料内化为自身经验图式的构建。根据预测功能可知,如果文本符合学生的心理预期,将提高学生对于文本理解以及阅读效率。

2.2 选择功能

选择功能是指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对从外部接受到的信息进行整合时有所选择,一方面是在预期功能下验证性选择外部图式,另一方面是选择外部信息的整合重点,从而归纳到已有的图式体系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要让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较高的层次,教师应结合“从下到上”与“从上到下”这两种形式。[3] “从下到上”指阅读过程中将文本材料按一定逻辑顺序,让读者被动地对语义单位到整个段落进行解码的过程。“从上到下”则是指阅读时读者将大脑中现有的语言、知识、目的、态度等带入本文中,与文本交流从而获得理解与收获的过程。针对这两种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小学生的经验水平与发展特点,包括是否熟悉文本材料,是否具有相应的图式等,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地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2.3 理解功能

理解功能指阅读文本中的信息传递到学生大脑后会与已储存的图式产生联系,使学生利用已储存的图式来顺应新图式以及革新旧图式,从而帮助理解新的信息。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习得的经验是学生知识模块的发端,并且在学习积累的图式作用下不断发展,自然习得的图式是学习积累的图式的初始点,通过阅读理解阶段,利用同化和顺应功能,最终使自然习得的图式发生转变,产生新的图式。因此为了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师应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和经验水平,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正确引导学生完善认知模块和阅读图式,并且更新图式,进行同化、顺应、再同化、再顺序化的循环过程,按一定的逻辑顺序从简单、低级的图式递进到复杂、高级的图式,从而实现理解功能。

3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评价方式

3.1 书面评价

教师必须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检测学生的图式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阅读情况作出评价,书面评价是最常见的一种评价方式。教师采用书面评价时应注重评价的实效性和可信性。[4]实效性是指评价方式可以准确评价出所要评价的事物的水平。进行阅读教学时,实效性是对学生现状的评价能否与阅读教学预期的要求相同。因此在书面评价时,教师要确保评价的实效性就应注重评价问题所规定的学生行为与教学目标中制定的行为保持一致。同时编写评价问题的时间应放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后,教学实践之前,才能让评价问题符合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相应图式。可信性是指重复评价同一事物时,所得出的结果相一致的程度,它关系到评价是否准确可信。因此,在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保评价分数的客观性、公正性,降低主观臆断的影响,用科学合理的评价问题和准确清晰的评价语言来评价。

3.2 随堂评价

随堂评价虽然不及书面评价的科学性、严谨性,但它也是小学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评价方式之一。与书面评价相比,随堂评价应更注意灵活自由性,把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上。[5]它属于教学实践中的阶段性评价,让教师能够及时接收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对教师灵活调整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随堂评价,教师能够清晰地接收到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是否具有相应的图式,是否对文本内容有全面、整体的把握。及时的随堂评价将会初步预测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图式,经过深入讲解文本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图式掌握作出最终评价。并且同时教师在今后相关图式的阅读教学中,也可以就类似问题再进行提问,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大脑中是否已建立起相应的图式。

3.3 报告评价

根据图式理论,对于阅读教学的评价不应仅局限在课堂内,课外阅读也是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课外阅读可以激活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习得的阅读图式,让图式不断联系、完善,从而提升阅读效率与能力。读书报告是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之一。对于处于萌芽期的小学生来说,读书报告在形式上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读后感交流会、读书笔记展、优秀手抄报园地等。并且可以通过设置专题来进行阅读报告,学生不仅要简述阅读内容,而且也要分享阅读的感悟体会。针对学生报告的情况,教师可以进行评价,确保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积累新的图式,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4 结 论

综上可知,图式理论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善于利用图式,发挥其价值功能,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学生逐渐完善阅读图式。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谭文丽.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改革[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67-70.

[3]黄立宇.图式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作用[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3):122-124.

简述阅读教学的价值范文3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学习观,是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进行意义的建构。读者在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意义,这些知识是在他们引入任务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的。

二、如何建构,教师手中有“navigation”

“解剖” 课程标准,细化学习目标是推动建构选修教材阅读课有效教学模式的催化剂。

分解课程标准要做到三个“匹配”:目标与课标相匹配,教学与目标相匹配,评价与教学相匹配。基于课程标准的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源于课程标准,教学评价设计应该先于教学设计,指向学生阅读结果的质量,体现课标、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三、怎样重构,教师脑中有“wisdom”

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与个人教学风格的完美融合铸就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结构化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解开文本的“结“,结构化文本阅读内容(教学资源),建构优化的阅读课课堂。

在选修教材的阅读教学中,建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结构化阅读教学实践有:突出主体语篇阅读精读新授课;以话题为主线重构模块文本阅读语篇(添加、删减或重排文本顺序等);融合文本阅读与听力材料;选择性使用课时任务或模块任务等。下面笔者以选修8 Module 3 为例从如何结构化阅读教学内容以及如何细化课时目标两个角度来简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结构化阅读课堂教学尝试。选修8 Module 3话题为Foreign Food,属于课标话题项目表中的12 饮食 Food and Drink。(《课程标准》,P74)。阅读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四篇文本:文本一为Reading and Vocabulary(1), 内容主要围绕两位作者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分别叙述了对中国和英国两国饮食文化的感受展开;文本二为Reading(2),介绍了英国历史上与饮食文化有关的一段宫廷故事; 文本三为Reading Practice,与澳大利亚饮食有关;文本四为Cultural Corner,主要介绍了英国一种传统瓷器。

基于文本内容和学情而确定的阅读教学内容整合建议是:将Introduction(有关饮食文化的谚语)、Listening(与欧洲文化饮食有关)、Speaking(根据听力材料内容展开说的活动)与主体语篇Reading & Vocabulary 整合在一起构成精读阅读新授课, 主要围绕Table Manners话题进行话题知识与文本深层意义的建构,另外还要补充5分钟介绍西方Table Manners 的视频; 剩余阅读文章与Writing 整合在一起构成泛读新授课,主要以拓展话题背景知识为目的,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模块任务中,模块任务为“Introduce a typical Chinese food and introduce table manners to others when they eat it.” 学生在有关话题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意义,这些知识是在他们引入任务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的,真实可行的任务能驱动学生主动地将所学语言迅速内化从而建构自己的话题知识结构和体系。以下主要以精读新授阅读课为例来阐明如何细化课时目标。

以本模块精读阅读内容为依托,解读之后的课程标准对阅读技能的相关要求列举如下:

3.1语言技能目标

听 八级目标 2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讨论和谈话 并记住要点

说 七级目标 2 能根据熟悉的话题,稍做准备后,有 条理的做简短的发言

读 七级目标 1 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 信息

七级目标 3 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 篇意义

八级目标 3 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 度

3.2语言知识目标

语 七级目标1 在口头表达中能做到语音语调自然,音 得体,流畅

话 八级目标4 了解英语国家有关日常生活习惯的题 话题

3.3情感态度

目标 八级目标4 能用英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4学习策略目标

认知策略 七级目标5

在听和读的过程中,借助情景和上下文猜测词义或推断段落大意

3.5文化意识目标

八级目标4了解英语国家最突出的文化特色在课程标准的导航下,课时目标就水到渠成了。寻找到了课时目标的依据,就寻找到了课标与本模块阅读技能的切入点。因此,本节阅读精读新授课的细化课时目标为:能读懂课文、正确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能获取阅读和听力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能在阅读中识别新学词汇、短语并推断出意义, 能听懂听力材料、捕捉有关餐桌礼仪的信息,能使用阅读、听力材料和视频中的词汇讨论British table manners。

依据目标叙写的A(Audience)、B(Behavior)、C(Condition)、D(Degree)四个原则以及隐性的学习目标不需要呈现这一原则,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学习目标(Learning Objectives)为:By the end of this class, I’ll be able to make out the two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Chinese food(culture) and British food(culture) by summarizing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two kinds;figure out the table manners in Britain by listening to the material related to the topic and watching the video about it;speak out the table manners in Britain by using the expressions in listening, reading materials and video freely

为了能够恰当的检测与评价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将课后作业设置为“Do Exercise 5 on P104 on the workbook(Table Manners in Britain) and then write a passage to introduce the table manners in Britain.”。

四、结束语

通过学生第二天上交的Table Manners in Britain 作文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都能创造性地使用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成功地建构了Table Manners 的话题图式。在经历了近三册的选修教材阅读学习后,学生在话题知识建构和文本阅读深层意义建构等能力层面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毋庸置疑,建构主义理论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和评价角度,也为选修教材的教学内容结构化找到了科学依据。在《课程标准》这一导航的指引下,细化了的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学的更明白,让课堂更有效。我们坚信,在备课组教师集体智慧和个人风格的融合下,建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结构化阅读课课堂会推动我们的英语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简述阅读教学的价值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可以让学生逐步积累语言知识和提升技能,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广泛阅读过程中,心灵上可以获得熏陶,精神上得到鼓舞。对此,教师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意义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多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有用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阅读量不断增加以后,对课文内容理解也更加深入,将极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知识,在阅读中掌握有效的写作技巧,作业水平也可以获得提升[1]。对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意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确保阅读教学效率得到提升,真正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主动思考与探究问题。为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有趣的新课导入方式,如猜谜语、讲故事、设置问题、创设生动情境以及开展竞赛等。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好奇、兴奋的状态,能够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例如:在课文《月球之谜》的教学中国,教师可以先出示课件,为学生展示一些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将一些关于月亮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之后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思考文中提到了哪些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并将相关段落划出来。在学生阅读完课文以后,教师要让学生回答问题,并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多开口说话。在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学生都表现的非常积极,既让学生掌握了语文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开展个性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还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养成良好的个性,并逐步健全学生的人格。要想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需要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转变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2]。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阅读机会,增强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并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语言。在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让学术自主阅读课文,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样可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学生个体的不同,他们的情感和性格也存在巨大差异,在阅读体验与感悟上会表现的不一样。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式,这样才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阅读成效。

例如:在课文《钓鱼的启示》教学中,为让学生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提升抵制“鱼”的诱惑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同时说说自己阅读完课文的感受,有的学生可以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有的学生侧重分析文中的人物语言、生态和动作等描写。通过这种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开展自由讨论与交流,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感悟,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品读课文内容,增强情感体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反复、细致阅读课文,细细品味,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不过从以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通常在备课时就将问题设计上,课堂上提出后让学生思考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显得非常被动,不能知道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学习效率非常低,学生也很少主动思考问题[3]。对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其实就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合理采用阅读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初读文章,初步掌握课文大意。然后,让学生精读文章,理解重点段落的意思。最后,让学生品读文章,争取走出课文,开阔视野。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准确理解文章含义,感悟情感,并读出韵味。

例如:在完成课文《鸟的天堂》授课任务后,有学生会说:“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后才出巢觅食,而作者第二次是在早晨经过,那么为什么可以看到众鸟纷飞的情景呢?为什么说这里的确是鸟的天堂呢?”学生提出这个疑问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再次阅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真正明白了这里的确是鸟的天堂。从这里看出,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自主思考并探究问题,确保阅读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拓学生视野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很快,让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有了巨大变化。现阶段网络已经融入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学生利用互联网,能够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可以促进学生独立阅读[4]。在信息背景下,教师要⑼络的优势发挥出来,开展网络阅读教学,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信息,在丰富资源中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课文《丝绸之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掌握收集、整理和信息加工的能力,并可以利用网络查阅与丝绸之路相关的知识,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在完成课题授课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如下问题:①为什么被称作丝绸之路?②丝绸之路有哪些价值与意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在网上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整理出答案。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好相关阅读信息以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信息交流活动,让学生们可以共享阅读信息。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事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凸显出来,确保阅读教学效率获得提升。

三、结语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言技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需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年龄特征出发,不断改进阅读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效率,确保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熊明林.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J].亚太教育,2016,(25):9.

[2]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83-284.

简述阅读教学的价值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说课方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2-0054-04

说课,是一种有别于课堂教学的技能与艺术。说课,主要展示的是教师的风采,而课堂教学的主要评价指向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文题中用“亮丽”,而没有用时髦的“靓丽”,是因为笔者觉得“亮丽”是一种自信,一种神采,其显露的是智慧,它来自于眼睛和表情以及言语,而非衣着和装饰。笔者以为,在说课中要展示亮丽的自我,就得努力体现如下三个方面。

一、说出理所当然

所谓“理所当然”,就是“在事理上应该这样”。反映在说课中,就是要体现说课的基本规律。

1.把握说课基本板块

说课的基本板块包括:说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理念、教学流程。这是基本常识,无需做过多说明。

2.体现语文教学本质

这里要分清两个概念,一是语文本质,二是语文教学本质。

对于“什么是语文”,历来表述不一。有语言文字说,有文学说,有文化说……笔者以为,语文,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这个工具来传达各种信息。语文既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生成的。这里的“信息”,范围广泛,如所反映的事物特点,记叙的事情发展过程,描述的自然及社会现象,表达的丰富情感,揭示的种种道理……

“语文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以及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都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但学科不同工具也是不同的。美术学科的工具是线条、色彩等,音乐学科的工具是音符、节奏等,数学学科的工具是数字、图形等,而语文学科的工具是语言文字。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可以通过不同的工具来反映相同的人文内容,且各有优势,可以形成互补。语文说课,不能违背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

3.用好基本教学方法

有些教学方法在学科间是通用的,比如讲授法、讨论法、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但我们必须要把握并用好语文学科基本的甚至特有的教学方法。笔者以为,“读”就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所特有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读,从声音的角度说,包括默读、朗读和诵读;从深入程度的角度说,包括略读、精读、研读。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语文阅读教学还必须通过读来实现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以及文本之间的对话。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最经常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阅读感悟法”,也有人称之为“朗读感悟法”。

语文教学中,阅读感悟法与其他方法并不排斥,是完全可以交融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如在探究过程中、小组合作中、情境创设中都可以进行读与悟。事实上,各种教学方法往往是合在一起的,彼此不可截然分离。需要说明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其他方法都是为学生读好课文而服务的。

语文阅读教学还应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要在这过程中,使学生经历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由表到里,由说到写,由课内到课外,由吸收到表达,由一到三,由三到一的过程。

4.恰当处理详略关系

目的不同,说课的详略安排不同。比如,自己有了疑问,拿不准怎样教,就要重点说自己的疑惑及教学设想;自己有了创新设计,要与别人分享,就要重点说自己的教学设计与他人的不同之处,以及这样设计的好处。

通常情况下,说课的重点应该放在重点的突破和难点的解决上。当然,还可以重点展示别人所忽视的,而自己有独特见解的,以及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非重点、难点的要略说,人云亦云的也要略说。

二、说出与众不同

说课,在教师上岗竞聘以及专项竞赛中运用得较为常见。在这种情况下,与众不同往往能脱颖而出。与众不同,就是在常规基础上追求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四点。

1.言语表达上的变化

说课是教师个性化的行为,这种个性化主要表现在言语表达上。要通过个性化的言语表达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展示自己独特的教学流程。但现实情况却不如人意,一些教师经过说课的反复训练,往往会形成相同或相似的话语模式。尤其反映在分析教学内容这一板块上。下面是《三顾茅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文说课的两种言语表达:

(1)课文写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2)《三顾茅庐》这篇文章通过衬托的手法记叙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的故事,充分表达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求贤若渴,也说明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本文选自《三国演义》,选入时有所改动,将“文白相间”的语言变为纯白话文,行文更加简洁,更适合小学生阅读。

上述两种言语表达是有区别的。第一种是教参的原话,是用教参编者的话表达教参编者对文本的理解,当然是正确的,却是没有个性的。在说课竞赛中往往会出现“撞车”现象。而第二种言语表达,是说课者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理解。除了文本内容,还点明了“衬托”的写作方法,这种个性化的表达效果要优于第一种。

2.说课程序上的变化

说课的基本程序并非一成不变,有的板块可以合并,甚至可以省略。如教师间开展讨论式的说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大家都很熟悉的方面就可以省略,此时的说课其实是围绕教学流程而进行的。即使是参加说课竞赛,也是可以变化的,还以《三顾茅庐》为例。

一位老师开始时是这样说的:《三顾茅庐》这篇文章的内容大家都很熟悉,我不必多说。教学这篇文章,目标定位是什么呢?除了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人物特点外,我以为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学难点,这也体现了编者的刻意安排。因为,本人在读课文时产生了一个疑问,即描写卧龙冈的环境在原著中出现在“一请”诸葛亮时,而本文却安排在了“三请”时。经过思考,我明白了:编者这样安排,是有意让学生明白环境描写的象征意义。

上述说课是与众不同的。说课者没有按照先说教材分析再说教学目标这一固定模式,而是将两者合二为一。在陈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同时分析了课文与原著的不同,以及编者的精心改写。这就很好地体现了说课者解读文本的深度,也巧妙地说出了别人文本解读的忽视之处。

3.教学思路上的变化

教学思路最能体现说课者的创新思维。说课,最主要的是说出这篇课文究竟怎么教,说出自己的教学思路与他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妙招。在这一点上,更不能人云亦云,甚至照搬教参。还以《三顾茅庐》一课为例。

教学思路一:刘备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人物特点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教学思路二:什么是“茅庐”,在深山茅庐里一般会住什么人(隐士)本文怎样描写隐士居住的环境,其作用是什么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此人有“三请”的价值)刘备是怎样请的(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求贤若渴)。

绝大多数说课者都采用教学思路一,形成了人云亦云。而教学思路二,带给人的一种新意,是由题入手,关注了环境描写的作用,抓住了别人所忽视的地方(也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这就体现了教学的创新。如果这样展开教学,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4.展示方式上的变化

说课,最主要的是言语表达。除此之处,还有“读”,即范读。教学中,对精彩的内容,范读有时是必须的。因此,说课时亮一亮自己朗读的功夫,也是必要的。“唱”,比如教学的内容是一首歌词,像《让我们荡起双浆》等,说课时唱上一两段,完全可以。因为在教学这首歌词时,唱一唱就是对教学的有益补充。“写”,写课题,写板书,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画”,以画的方式再现课文情境。“演”,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上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说课中,恰当地使用上述方式,可以增强说课的感染力,充分展示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说出高人一筹

正如前文所说,说课的意义与课堂教学不一样,其主要考量的是说课者,而非学生。因此,教师就要努力体现出高人一筹的本领。

1.文本解读高人一筹

文本解读是重要的基本功,是说课高人一筹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这恰恰是说课者所容易忽视的方面。说课者在文本研读的时间与精力上往往投入不足,很快就过渡到写说课稿的程序之中,致使说课效果不佳。这里以《少年王冕》(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为例:

一些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够,造成了误读。他们以为这篇课文反映了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和勤奋好学的特点。其实,“勤奋”与“好学”是不同的概念。这篇文章并没有反映王冕勤奋,而是反映了他的好学。因为,王冕是利用白天牛吃饱了的时候在柳树下看书,而不是一边放牛一边看书;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而不是白天放牛看书,晚上一回家还是看书;王冕每天画些画,读读古人的诗文,陪伴母亲(春天用牛车载着母亲,到湖边走走),而不是整天整夜地画画。二是有的教师以为王冕爱画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这更是误解。如果爱画某一事物,都是因为这种事物有高贵的品质,那么如何解释达・芬奇小时候反复练习画鸡蛋呢?

其实对于这篇文章而言,教师要深入思考的应是:作者为什么在第五自然段(王冕放牛三四年后)才写湖边湖面的美景?事实上,在三四年前这样的美景就存在,为什么不在第三自然段写呢?经过认真阅读,才会发现,王冕读书使他懂得了“人在画图中”的奥秘,使他形成了发现美的眼睛。如此,方能体现说课者解读教材的高人一筹。

2.内容选择高人一筹

说课要有学情分析,因为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尊重学情。要将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说课者千万不要忽视教学内容的选择。

比如《最后的姿势》(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我们就要估计到学生在如下几个方面理解是有困难的:(1)“5月12日,和平常一样。”为什么要写“和平常一样”呢?(2)谭千秋上了很多课,为什么文中仅写老师讲“人生的价值”一课呢?(3)文中写了谭老师在“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中的形象,为什么要选取三个不同类型的人来讲述呢?(4)文末为什么用“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而不用“英雄不死,精神长存”呢?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地方,才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也正是说课所要重点解决的内容。

3.切入角度高人一筹

教学的切入角度十分重要,它体现的是教师的匠心独运。不同的切入角度,对教学的走向影响很大。比如《黄河的主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就有如下两种切入角度。

切入角度一: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主要研究艄公,然后顺带其他内容的学习。

切入角度二:全文共五百字左右,但课文写艄公的只有一百零几个字,约占全文的五分之一。文章的写法是不是有问题呢?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看看课文除写了艄公外,还有五分之四的内容分别写了什么,这些内容与艄公有无重要关联。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黄河的凶险、羊皮筏子的轻小、乘客的谈笑风生、“我”的心理变化。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写这些是为了衬托艄公的本领,突出他不愧为“黄河的主人”。这种以写法为切入点的教学,与众不同,也十分巧妙。

4.突破方法高人一筹

说课,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如何突破重点。对于重点段落要“抓得住、盯得紧、展得开”。突破重点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对语文学科而言,将文字转化为形象就是其中的重要方法。把学生带到文本描绘的情境中去,增强学生的体验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法宝。

比如《天鹅的故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描写老天鹅破冰的场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第五自然段)。教学中教师这样描述: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它越飞越高,越飞越高,突然,它收起了翅膀,“呼――”地往下落,“笃”……教师停住,问学生:你们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深刻体验老天鹅的身体及内脏的疼痛,再体会老天鹅的第二次,第三次……一次比一次疼。这样,学生就能真切地体会到老天鹅的破冰之“勇”。

5.理论阐述高人一筹

说课与说教案不同。说课不仅要说怎样教,还要说清楚为什么这样教,这就是理论简述。理论阐述的水平,取决于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多读理论书籍、经常反思是必须的。

理论阐述要注意三点:一是匹配,即对应。比如,在陈述教学方法时引用了某种方法,那么,在教学流程中就一定要有这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不能前后不呼应。其次,是某处教学环节与所陈述的教学方法要匹配,两者不能若即若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二是适度。说课的重点是说清楚课文究竟怎么教,而不是过多地陈述教育教学理论。没有具体的教学思路及教学步骤,说课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与价值。三是深刻。说课者要对所引用的教育教学理论有深刻理解,要透过具体的教学环节阐述其背后的本质。

说课显露着理性的光辉,说课者的风采才会更加亮丽。

Discussion on Strategy for Primary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Plan Oral Presentation

SHA Hua-zhong

(Jiangyan Bureau of Education, Jiangyan 225500, China)

简述阅读教学的价值范文6

英语阅读教学弊端对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内国际交往日趋频繁,书面的语言信息在跨国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阅读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也相对应地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等的制约,当前的高职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阅读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英语阅读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阅读是英语教学听说读写中的基本要求之一,英语教学离不开阅读的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且应具备一定的、初步的听、译及写、说的能力;其次,英语只是作为一种工具,学生走出社会对英语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是以此为媒介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阅读是最为直接的快速的有效获取信息的方式,需要使用英语语言的各个行业都离不开阅读;还有阅读在学生学习时期,各种考试占分最多,阅读的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

二、目前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弊端

1.基础较差,信心不足

高职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高考分数从200多分至400多分。我对大一年级非英语专业的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自己感觉英语基础好的占8%,基础一般的占40%,基础差的占52%。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主要表现在:一词汇量达不到阅读要求,简单的文章也要差词典,及时查了词典还不知道是哪个意思;二常用习语不熟悉,不能以词汇,句子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为中心进行阅读,阅读时查完了所有的生词,还是不知道整段话表达什么意思。三语法弱,结构不清。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英语教学主要以基本的词汇、语法讲解为内容,学生可以把单词表倒背如流,语法规则可以分析得头头是道,但不能与外国人交流。当大家发觉这种教学有问题后进行了长时间的改革,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到高考及四六级内容,都把语法词汇的分量减轻了许多。特别是高考中语法分量减少后,高中老师讲解语法相对少了,针对性训练少了,进入大学后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对语法和结构很陌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中,高职生感觉语法最难的占68%。所以在阅读中学生查出单词基本的意思,也只是“知其意,不知其义”,无法掌握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最终无法顺利阅读,不能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和运用。

2.缺乏兴趣,畏难情绪高

高职学生在高中时本来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缺乏兴趣,一见到英语就感到头痛,充满畏难情绪。目前在考试考级的大环境下,很多学生认为阅读是为了做题目,没有想到从阅读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我对刚进大一年级非英语专业的新生问卷调查,认为高中阶段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占56%,感兴趣的占44%;认为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是太难学的占60%,用语言机会太少的占31%,认为是老师教不好的占7%,认为学习英语无用的占2%。期待上英语课的只有31%。从调查数据看出,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对英语不感兴趣,学习目的性不强,为难情绪高。

3.缺乏技巧,阅读方法单一

高职学生从高中就习惯了精读的方法来读,把主要精力和时间花在一些个别不重要的词上火句子上,在进行阅读之前没有先弄清楚阅读的目的,拿到阅读理材料就迫不及待从第一段的第一个词读起,一个词一个词地翻译,挨个查字典标注意思,一句话所有单词都弄懂了但却不知道整句话表达什么意思,读完第二句、第三句回头再读第一二句,生怕有一个词一句话不理解就影响整篇文章的理解,结果反反复复地读,逐段地翻译,最后花了半天时间还是没弄明白整篇文章究竟表达什么意思。

4.阅读材料枯燥,有失学生特点

目前高职学生使用的阅读材料大多缺乏时代气息,语言复杂,体裁单一,缺少文学欣赏性和实用性,学生没有阅读的欲望和兴趣。我对大一年级非英语专业的新生问卷调查,认为教材内容陈旧占17%,内容抽象无趣占63%,内容丰富占20%。只有学生喜欢的话题,才有可能积极地刨根问底,追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从而达到主动的阅读和对文化背景知识、内容性知识的有效输入。对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是上好阅读课重要环节。

5.教学方法单调,阅读模式乏味

认为老师上课单调乏味的占59%,认为生动有趣的占41%。目前高职非英语专业的阅读课安排时间不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多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单词、短语和难句,学生阅读做练习,最后对答案。学生的阅读多在无明确目的、无背景知识和无奈的情况下进行的,课堂上学生忙于应付老师布置的练习,很难达到对材料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6.阅读量少

大部分学生只靠课堂每周两个小时的学习,没有课外的大量阅读配合,长期以来,形式了对语言的基本形式、词汇、语法和句型感到陌生,缺乏正确的理解,导致阅读的失误,从而对阅读感到压力或恐慌,更是无法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发挥学生积极性,提高英语理解能力和水平。

三、高职高专阅读教学弊端的对策

针对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的弊端,我们要采取以下的对策:

1.采取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学生大部分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等老师布置阅读材料,等老师布置作业,等老师提出问题,等老师解答问题答案,甚至等老师板书才抄笔记。针对这种懒动脑、懒动手、懒动口的特点,还要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

(1)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合作学习小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可以降低学习英语的焦虑,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发扬个性,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建立自信心,同时通过英语课堂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提高自学能力。

(2)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法都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我们的学生也习惯了回答问题,没有问题不知道阅读有什么意义,抓不住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意图。其实回答按问题比提问题容易得多,能提出的问题一般能回答这个问题。为了改变学生这种被动的思想,可以让学生阅读后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互相回答,并交换意见。要求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研究阅读材料,主动探求知识,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可以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回答,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问题,挑战其他小组,让其他小组回答,也可以让学生个体自问自答,其他成员评判打分。

(3)语篇教学。语篇教学,是指阅读课的教学过程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英语阅读应该通过句子、段落的阅读,达到对全篇文章的正确理解,让学生“见之森林”,知其概貌。在阅读过程中,借助上下文来猜测词义,弄清句子的含意,理解全文的中心思想、层次结构、行文线索以及作者写作意图。要求学生要先粗读课文,理解总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文章体裁特点的详细分析,先结合文章标题和相关背景知识预测文体和主题,接着略读课文,并通过问答、简述、绘图、列表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分段阅读,找出各段主题句和各段大意之后,再查读课文,指出文章的转折词或过渡语,分析其逻辑顺序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同时把语言知识的学习渗入篇章之中。最后,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入更高层次的理解。使学生熟练地把整体阅读的方法运用到他们英语阅读中,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2.重视阅读技能指导

所谓阅读技能,主要指在阅读时能够合理地运用各种阅读方法、解决各种阅读问题的能力。即运用略读技巧,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的能力;运用跳读技巧,把握与主旨和大意有关的事实的能力;运用查读技巧,依据事实和细节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根据上下文内容进行逻辑判断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在阅读中,不注意运用各种阅读技能。习惯了慢读、声读、指读、心读、回读、译读以及对工具书的过分依赖,等等,严重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3.优化阅读习惯

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对阅读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指导。教师应避免满堂灌,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对阅读的速度、技巧及猜词技巧等作相应的指导。为提高阅读速度,可引导学生进行准读、快读、略读、查读、研读和评读等。但许多高职生进行英语阅读时,习惯了慢读、声读、指读、心读、回读、译读以及对工具书的过分依赖等等,严重影响了阅读的速度。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意教授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外,还应当对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进行及时纠正。

4.精心选择阅读材料

(1)趣味性。据调查,“58.4%的学生认为,最能影响阅读的因素是阅读材料本身。82.3%的学生认为,最不堪忍受的是阅读材料的枯燥乏味。”趣味性,是选择阅读材料的最重要因素。学生对阅读材料是否感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果。趣味性强的材料能让学生如饥似渴的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最佳阅读状态,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总体能力。

(2)可读性。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选择与学生阅读水平难易程度相当的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内容不应选择学术严谨、逻辑性强、知识难度大的材料,而应将知识性强的材料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化难为易,注重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用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体现在与学生的专业相关上,学生能否保持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材料的实用性。大多数英语阅读教材的内容都是以英美相关文化、习俗及人文风情为主,实用性性有所欠缺。有些学生觉得学习该课程与自己专业和以后的就业不太相干,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4)多样性。阅读材料的丰富程度,将大大影响学习者获得信息的速度。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考虑到各种体裁,如简报、新闻短讯、广告、合同、说明书、短篇小说、旅游、幽默小品等;文章的体裁要广泛:可以是记叙、议论、新闻,也可以是诗歌、散文、故事、小说、信函、戏曲甚至笑话等。总之,通过给学生选择难易适当、内涵丰富、具有实用价值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逐步形成英语学习。

5.扩大阅读量

阅读教学要依靠学生课后自己大量的阅读,课堂上的阅读只是为学生介绍一些阅读技巧和范例,但光靠每周两个小时的课堂阅读是不可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须大大的增加课外阅读量。课后阅读的材料以小说或报刊最为合适,因为内容多能得到足够的练习,故事吸引人,学生能自觉完成阅读任务。如果坚持每周读一本小说或当天的新闻,一年后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一定有非常大的提高。我提倡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制定两套教学大纲,一套针对课堂教学,一套针对课后阅读。课堂教学主要以精读形式,课后阅读主要以泛读形式,重在阅读量和阅读速度的提高。

阅读能力,是一项较复杂的综合性技能,是一个英语学习者的综合能力的体现。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必须摒弃阅读教学中的弊端,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倩.语篇分析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外语教育,2011,(10).

[2]晋妮娜.高职英语教材的选取原则探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8).